㈠ 請教各位懂對外貿易的前輩,我公司從德國進口貨物進口報關單打的是雙抬頭,現在需要對外付匯,如何處理
付匯的付匯聯 有時效性一般是90天。超過就是放棄這個付匯的機會
另外雙抬頭的一方可以付外匯這個的確是有的。 我接觸過是代理公司和收貨單位是同一地區的 就是大家都是上海 或者都是 寧波,。 這樣的情況去外匯管理局寫個情況說明就好了
條款我不知道反正你可以問問銀行和 外匯管理局。我們幫客戶代理 的話有些客戶想自己來支付外匯(出於貨款安全形度)我們都能答應只要他跟我是屬於同城的企業就好了
㈡ 從中國向德國銀行電匯款需要德國方提供什麼信息
只說重點:
從中國向德國銀行電匯款,
不需要德國方提供什麼信息。
可詢問外匯管理局。
以外匯管理局的說法為准。
㈢ 目前世界上哪些國家實行外匯管制
哪些國家有外匯管制?德國、義大利、奧地利、丹麥、阿根廷、茅利塔尼亞、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摩洛哥、尚比亞、朝鮮等。
實施外匯管制的有利方面在於,政府能通過一定的管制措施來實現該國國際收支平衡、匯率穩定、獎出限入和穩定國內物價等政策目標。其弊端在於,市場機制的作用不能充分發揮,由於人為地規定匯率或設置其他障礙,不僅造成國內價格扭曲和資源配置的低效率,而且妨礙國際經濟的正常往來。一般情況是,發展中國家為振興民族經濟,多主張採取外匯管制,而發達國家則更趨向於完全取消外匯管制。
㈣ 急!怎樣從中國往德國商業銀行匯款拜託各位大神
美國很多家銀行都可以辦理這種業務的,包括花期銀行、中行、工行的海外分支機構等都可以,你只需提供你帳戶的帳號、戶名、開戶銀行的代碼(這個你要到銀行咨詢,英文的代號缺少了是收不了匯款的),時間大概是3~5天 向國外匯款最好選國內大銀行 據銀行有關人士介紹,向國外匯款最好是選擇國內的大銀行,因為,大銀行在國外的代理機構較多,例如中國銀行在國外很多大城市,如紐約、倫敦、法蘭克福、東京等都設有網點。如果匯款人在中行用票匯的方式辦理匯款,取款人可以直接到中行的國外營業點辦理解付手續。如果所在地沒有匯出行的營業點,則要到匯出行指定的託付行辦理,相對來講,在託付行辦理沒有在直接營業點辦理快捷方便。另外大銀行的網路鋪設要廣,相對小銀行,中間周轉的環節要少一些,匯款的安全性更高。 電匯方便快捷 據中國銀行深圳分行個人金融部黃女士介紹,向國外匯出匯款,電匯是一種比較常用的方法,現在很多學校要求學生直接把學費電匯到指定的賬戶上,電匯一般兩到三個工作日到賬,分為外匯匯款和外鈔匯款。 如果採取外匯匯款,深圳中行按匯款金額收取千分之一的手續費和人民幣150元的電報費(港澳地區為人民幣80元)。 如果是外鈔匯款的話,除千分之一的手續費和電報費以外,還要收取一定的「鈔轉匯」的費用,這筆費用根據當天「鈔賣匯買」的差價來收取。 據介紹,鈔轉匯的費用的產生是因為就個人儲蓄來說,外匯可以直接轉成外鈔,但是外鈔不能隨意轉成外匯,當匯款人採取「匯出」現鈔時,由於現鈔有實物的形式,銀行必須將其出運至國外,運輸費用將由客戶承擔,表現為「鈔賣匯買」(客戶賣出現鈔、買入現匯)。 「鈔轉匯」的費用和手續費可按當日匯價折算成人民幣計收,折算後手續費最低為人民幣50元,最高為人民幣260元。 票匯相對便宜 據中國銀行深圳分行有關人士介紹,票匯是銀行給匯款人開出匯票,然後本人攜帶匯票出國,或者採取郵寄的方式把匯票寄往國外。票匯不收電報費,其他收費項目和標准與電匯相同。 雖然票匯的費用相對便宜一些,但是它沒有電匯的速度快,而且票匯需要到開票行的國外網點或開票行的指定托收行辦理解付手續。 銀行人士建議大額匯款最好採取電匯的方式,因為匯票一旦遺失,掛失等手續相對麻煩一些,而且匯票有一年的有效期,過了有效期就會退回到原來的開票行。 信用卡花銷盡在掌握 在孩子出國之前,您可以到本地銀行辦理一張國際信用卡,並選用主卡和附卡的形式,信用卡的主卡留在您這兒,附卡給孩子帶走。在境外,孩子可以用這張附卡來進行日常的消費,這一般不收取任何額外手續費用的(銀行會按照國際信用卡組織公布的外匯買賣牌價,自動轉換成您信用卡的幣種進行結算)。有的學校甚至可以用信用卡直接刷卡來繳學費。孩子消費的賬單銀行會每月按時給您寄回,這樣您在家就可以明曉孩子在國外的消費,信用卡就是您掌握孩子國外花銷的半個「管家」了。另外,用信用卡消費可以享受到20~50天的免息付款期,方便您和孩子的資金周轉。不過需要提醒一下的是,用國際信用卡在國外取現金就不劃算了,如中行的長城國際卡在國外取現,會按取款金額的百分之三收取手續費。 西聯匯款、速匯金即時到賬 目前專業匯款公司紛紛和國內銀行合作,推出了一系列快捷的跨國匯款服務,如與農行、郵局合作的西聯匯款、與工行合作的速匯金匯款等。這種匯款方式可以即時到賬,免收鈔轉匯費用、中間銀行手續費和電報費,只按照相應的匯款金額所屬等級一次性收取手續費。如農行西聯匯款1000到2000美元收取25美元手續費,2000到5000美元收取30美元手續費。一般而言,匯款的數額大,費用相對就低;而匯款數額小,相對費用就高。 旅行支票靈活方便 旅行支票使用起來靈活方便,兼有現金和匯票的特點,有固定的面值,並有多種面額可以選擇,沒有確定的使用地點和使用期限,在境外既可直接繳納學費又可用於日常消費。辦理國際旅行支票手續費相對較高,如中行深圳分行按購買旅行支票的面值收取千分之五的手續費。 出國匯款政策指南 根據我國外匯管理局有關規定,因出境旅遊、探親、商務考察、培訓、外派勞務等事由,居民需購匯時,出境時間在半年以內的每人每次可向銀行購匯等值3000美元,半年以上的每人每次可向銀行購匯等值5000美元。 出國留學的人員,不論是攻讀大學,還是中學、小學,都可憑境外學校錄取通知書等相關證件到當地的外匯管理局申請學費全額供匯;生活費供匯一般每人每年等值2萬美元。2萬美元以下的,一般需持境外學校錄取通知書、護照簽證、身份證、生活費費用證明等相關證件,即可到外匯指定銀行辦理購匯;對於購匯金額在等值2萬美元以上的,須持錄取通知書、生活費費用證明、護照簽證及身份證或戶口簿到當地外匯管理局進行核准。 對於前往德國、比利時等需要匯入外匯保證金才簽發留學簽證的國家的自費留學人員,允許其在購買外匯保證金的同時,另外再購買等值3000美元作為出國途中的零用費。
㈤ 如何往德國匯款BIC CODE 是否是SWIFT CODE
往德國匯款方式:
通過銀行轉帳,是最普通的方式,費用為國內 200人民幣,德國20歐
首先准備好你的國際賬號(IBAN))和國際銀行號(BIC/SWIFT-Code)。這兩個可以在Onlinebanking或查賬的Bankauszug查到。
比如Deutsche Bank的online-banking,然後帶上身份證到中國銀行填單子(注意現在已經不需要護照或護照復印件了)。
IBAN這個號一定填好,因為它其實包括了你的KontoNr和BLZ,而且是國際通用的。另外就是要把姓名的拼音填正確。
最後只要告訴櫃台需要匯多少歐元(或把現有RMB都匯來也行),櫃台工作人員就會按當時匯率兌成歐元電匯到德國。
一般3個工作日後錢就匯到德國的賬戶上了。但真正到個人賬上的錢要比那張匯款確認單上的要少,少掉的就是德國銀行收的手續費。
(5)德國外匯管理擴展閱讀:
信用證內容
1、信用證本身的說明。例如其類型,性質,有效期和有效期。
2、貨物要求。根據合同描述。
3、運輸要求。
4、要求單據,即貨物單據,運輸單據,保險單據及其他有關單據。
5、開證行對受益人和匯票持有人的責任聲明,以確保付款。
6、大多數外國證書都標有:「除非另有說明,否則,該證書是根據國際商會的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進行的,即國際商會出版物600(「ucp600」)。
7、銀行間電匯索賠條款(t/償還條款)。
㈥ 世界上目前還有外匯管制的國家或者經濟體有哪些
外匯管制的國家非常多,遍布全球:歐洲,亞洲,非洲,美洲,大洋洲都有。
第一類為實行嚴格外匯管制的國家和地區。即對國際收支的所有項目,包括經濟項目、資本項目和平衡項目都進行較嚴格的管制。這類國家和地區通常經濟不發達,外匯資金短缺,為了有計劃地組織稀缺的外匯資源並合現運用,調節外匯供求,通過外匯管理達到穩定金融的目的,外匯管制措施都比較嚴格。凡實行計劃經濟的國家以及多數發展中國家,如印度、緬甸、巴西、哥倫比亞、伊拉克、阿富汗、摩洛哥、查德、獅子山、葡萄牙等國家都屬此類。據統計,這類國家大約有90個。
第二類為名義上取消外匯管制的國家和地區。即對非居民往來的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的收付原則上不進行直接管制,盡管事實上還存在一些間接管制。屬於這一類型的主要是發達的工業化國家,如美國、德國、日本、瑞士、盧森堡等,還有收支持續順差的國家,如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石油輸出國家。屬於這類的國家和地區約有20多個。
第三類為實行部分外匯管制的國家和地區。這類國家包括一些比較發達的資本主義工業國,其對外貿易規模較大,有較雄厚的黃金外匯儲備,國民生產總值也較高,如法國、澳大利亞、丹麥、挪威等國。還有一些經濟金融狀況較好的發展中國家,如蓋亞那、牙買加、南非等國。目前,這類國家約有20--30個。
外匯管制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國際貨幣制度陷於崩潰,美、法、德、意等參戰國都發生了巨額的國際收支逆差,本幣對外匯率劇烈波動,大量資本外逃。為集中外匯資財進行戰爭,減緩匯率波動及防止該國資本外流,
外匯管制
各參戰國在戰時都取消了外匯的自由買賣,禁止黃金輸出,實行了外匯管制。1929~1933年世界經濟危機時期,很多在戰後取消外匯管制的國家又重新實行外匯管制,一些實行金塊和金匯兌本位制的國家也紛紛實行外匯管制。1930年土耳其首先實行外匯管制,1932年,德國、義大利、奧地利、丹麥、阿根廷等20多個國家也相繼實行了外匯管制。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參戰國立即實行全面嚴格的外匯管制。1940年,在100個國家和地區中,只有11個國家沒有正式實行外匯管制,外匯管制范圍也比以前更為廣泛。戰後初期,西歐各國基於普遍存在的「美元荒」等原因,繼續實行外匯管制。50年代後期,西歐各國經濟有所恢復,國際收支狀況有所改善,從1958年開始,各國不同程度地恢復了貨幣自由兌換,並對國際貿易收支解除外匯管制,但對其他項目的外匯管制仍維持不變。1961年,大部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會員國表示承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第8條所規定的義務,即避免外匯限制而實行貨幣自由兌換。但時至90年代,絕大多數國家仍在不同程度上實行外匯管制,即使名義上完全取消了外匯管制的國家,仍時常對居民的非貿易收支或非居民的資本項目收支實行間接的限制。
外匯管制(Foreign Exchange Control) 是指一國政府為平衡國際收支和維持本國貨幣匯率而對外匯進出實行的限制性措施。在中國又稱外匯管理。一國政府通過法令對國際結算和外匯買賣進行限制的一種限制進口的國際貿易政策。外匯管制分為數量管制和成本管制。前者是指國家外匯管理機構對外匯買賣的數量直接進行限制和分配,通過控制外匯總量達到限制出口的目的;後者是指,國家外匯管理機構對外匯買賣實行復匯率制,利用外匯買賣成本的差異,調節進口商品結構。
外匯管制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的外匯管制指一國政府對居民在經常項目下的外匯買賣和國際結算進行限制。廣義的外匯管制指一國政府對居民和非居民的涉及外匯流入和流出的活動進行限制性管理。
外匯管制依照該國法律、政府頒布的方針政策和各種規定和條例進行。外匯管制的執行者是政府授權的中央銀行、財政部或另設的其他專門機構,如外匯管理局。
外匯管制所針對的自然人和法人通常劃分為居民和非居民。各國的外匯管製法規通常對居民管制較嚴,對非居民管制較松。
外匯管制所針對的物包括外國鈔票和鑄幣、外幣支付憑證、外幣有價證券和黃金;有的國家還涉及白銀、白金和鑽石。
外匯管製法規生效的范圍一般以該國領土為界限。在設立特區的國家中,某些外匯管製法規可能不適用於特區。一個國家對不同國家貨幣的外匯管制寬嚴程度也可能有所不同。
外匯管制針對的活動涉及外匯收付、外匯買賣、國際借貸、外匯轉移和使用;該國貨幣匯率的決定;該國貨幣的可兌換性;以及本幣和黃金、白銀的跨國界流動。
外匯管制的手段是多種多樣的,大體上分為價格管制和數量管制兩種類型:前者指對本幣匯率做出的各種限制,後者指外匯配給控制和外匯結匯控制。
外匯管制主要有三種方式:
1、數量性外匯管制2、成本性外匯管制3、混合性外匯管制
㈦ 從中國往德國匯款,怎麼匯最便宜急~~~~~~
若准備通過招商銀行個人賬戶匯款到德國,可在7:00-18:00,撥打95555選擇「2」人工服務-「1」個人銀行業務-「8」外匯業務進入人工服務提供所在城市查詢境外匯款手續費。
㈧ 德國客戶從德國匯錢給我司,但是貨物發往法國,法國是德國客戶的分公司處,報關單上運抵國怎麼寫
三方貿易是很常見的,不用擔心核銷。
㈨ 發達國家有外匯管制嗎
非常多!!
外匯管制的國家非常多,遍布全球:歐洲,亞洲,非洲,美洲,大洋洲都有。
第一類為實行嚴格外匯管制的國家和地區。即對國際收支的所有項目,包括經濟項目、資本項目和平衡項目都進行較嚴格的管制。這類國家和地區通常經濟不發達,外匯資金短缺,為了有計劃地組織稀缺的外匯資源並合現運用,調節外匯供求,通過外匯管理達到穩定金融的目的,外匯管制措施都比較嚴格。凡實行計劃經濟的國家以及多數發展中國家,如印度、緬甸、巴西、哥倫比亞、伊拉克、阿富汗、摩洛哥、查德、獅子山、葡萄牙等國家都屬此類。據統計,這類國家大約有90個。
第二類為名義上取消外匯管制的國家和地區。即對非居民往來的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的收付原則上不進行直接管制,盡管事實上還存在一些間接管制。屬於這一類型的主要是發達的工業化國家,如美國、德國、日本、瑞士、盧森堡等,還有收支持續順差的國家,如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石油輸出國家。屬於這類的國家和地區約有20多個。
第三類為實行部分外匯管制的國家和地區。這類國家包括一些比較發達的資本主義工業國,其對外貿易規模較大,有較雄厚的黃金外匯儲備,國民生產總值也較高,如法國、澳大利亞、丹麥、挪威等國。還有一些經濟金融狀況較好的發展中國家,如蓋亞那、牙買加、南非等國。目前,這類國家約有20--30個。
外匯管制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國際貨幣制度陷於崩潰,美、法、德、意等參戰國都發生了巨額的國際收支逆差,本幣對外匯率劇烈波動,大量資本外逃。為集中外匯資財進行戰爭,減緩匯率波動及防止該國資本外流,
外匯管制
各參戰國在戰時都取消了外匯的自由買賣,禁止黃金輸出,實行了外匯管制。1929~1933年世界經濟危機時期,很多在戰後取消外匯管制的國家又重新實行外匯管制,一些實行金塊和金匯兌本位制的國家也紛紛實行外匯管制。1930年土耳其首先實行外匯管制,1932年,德國、義大利、奧地利、丹麥、阿根廷等20多個國家也相繼實行了外匯管制。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參戰國立即實行全面嚴格的外匯管制。1940年,在100個國家和地區中,只有11個國家沒有正式實行外匯管制,外匯管制范圍也比以前更為廣泛。戰後初期,西歐各國基於普遍存在的「美元荒」等原因,繼續實行外匯管制。50年代後期,西歐各國經濟有所恢復,國際收支狀況有所改善,從1958年開始,各國不同程度地恢復了貨幣自由兌換,並對國際貿易收支解除外匯管制,但對其他項目的外匯管制仍維持不變。1961年,大部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會員國表示承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第8條所規定的義務,即避免外匯限制而實行貨幣自由兌換。但時至90年代,絕大多數國家仍在不同程度上實行外匯管制,即使名義上完全取消了外匯管制的國家,仍時常對居民的非貿易收支或非居民的資本項目收支實行間接的限制。
外匯管制(Foreign Exchange Control) 是指一國政府為平衡國際收支和維持本國貨幣匯率而對外匯進出實行的限制性措施。在中國又稱外匯管理。一國政府通過法令對國際結算和外匯買賣進行限制的一種限制進口的國際貿易政策。外匯管制分為數量管制和成本管制。前者是指國家外匯管理機構對外匯買賣的數量直接進行限制和分配,通過控制外匯總量達到限制出口的目的;後者是指,國家外匯管理機構對外匯買賣實行復匯率制,利用外匯買賣成本的差異,調節進口商品結構。
外匯管制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的外匯管制指一國政府對居民在經常項目下的外匯買賣和國際結算進行限制。廣義的外匯管制指一國政府對居民和非居民的涉及外匯流入和流出的活動進行限制性管理。
外匯管制依照該國法律、政府頒布的方針政策和各種規定和條例進行。外匯管制的執行者是政府授權的中央銀行、財政部或另設的其他專門機構,如外匯管理局。
外匯管制所針對的自然人和法人通常劃分為居民和非居民。各國的外匯管製法規通常對居民管制較嚴,對非居民管制較松。
外匯管制所針對的物包括外國鈔票和鑄幣、外幣支付憑證、外幣有價證券和黃金;有的國家還涉及白銀、白金和鑽石。
外匯管製法規生效的范圍一般以該國領土為界限。在設立特區的國家中,某些外匯管製法規可能不適用於特區。一個國家對不同國家貨幣的外匯管制寬嚴程度也可能有所不同。
外匯管制針對的活動涉及外匯收付、外匯買賣、國際借貸、外匯轉移和使用;該國貨幣匯率的決定;該國貨幣的可兌換性;以及本幣和黃金、白銀的跨國界流動。
外匯管制的手段是多種多樣的,大體上分為價格管制和數量管制兩種類型:前者指對本幣匯率做出的各種限制,後者指外匯配給控制和外匯結匯控制。
外匯管制主要有三種方式:
1、數量性外匯管制2、成本性外匯管制3、混合性外匯管制
㈩ 請問外匯管制國有哪些國家
外匯管制的國家非常多,遍布全球:歐洲,亞洲,非洲,美洲,大洋洲都有。
第一類為實行嚴格外匯管制的國家和地區。即對國際收支的所有項目,包括經濟項目、資本項目和平衡項目都進行較嚴格的管制。這類國家和地區通常經濟不發達,外匯資金短缺,為了有計劃地組織稀缺的外匯資源並合現運用,調節外匯供求,通過外匯管理達到穩定金融的目的,外匯管制措施都比較嚴格。凡實行計劃經濟的國家以及多數發展中國家,如印度、緬甸、巴西、哥倫比亞、伊拉克、阿富汗、摩洛哥、查德、獅子山、葡萄牙等國家都屬此類。據統計,這類國家大約有90個。
第二類為名義上取消外匯管制的國家和地區。即對非居民往來的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的收付原則上不進行直接管制,盡管事實上還存在一些間接管制。屬於這一類型的主要是發達的工業化國家,如美國、德國、日本、瑞士、盧森堡等,還有收支持續順差的國家,如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石油輸出國家。屬於這類的國家和地區約有20多個。
第三類為實行部分外匯管制的國家和地區。這類國家包括一些比較發達的資本主義工業國,其對外貿易規模較大,有較雄厚的黃金外匯儲備,國民生產總值也較高,如法國、澳大利亞、丹麥、挪威等國。還有一些經濟金融狀況較好的發展中國家,如蓋亞那、牙買加、南非等國。目前,這類國家約有20--30個。
外匯管制主要有三種方式:
1、數量性外匯管制
2、成本性外匯管制
3、混合性外匯管制
(10)德國外匯管理擴展閱讀
外匯管制(Foreign Exchange Control) 是指一國政府為平衡國際收支和維持本國貨幣匯率而對外匯進出實行的限制性措施。在中國又稱外匯管理。一國政府通過法令對國際結算和外匯買賣進行限制的一種限制進口的國際貿易政策。
外匯管制分為數量管制和成本管制。前者是指國家外匯管理機構對外匯買賣的數量直接進行限制和分配,通過控制外匯總量達到限制出口的目的;後者是指,國家外匯管理機構對外匯買賣實行復匯率制,利用外匯買賣成本的差異,調節進口商品結構。
外匯管制指政府或中央銀行為避免該國貨幣供給額的過度膨脹,或外匯儲備的枯竭,對於外匯之持有,對外貿易或資金流動所採取的任何形式的干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外匯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