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金屬材料包括哪些怎麼分類呢
金屬材料通常分為黑色金屬、有色金屬和特種金屬材料。
①黑色金屬又稱鋼鐵材料,包括含鐵90%以上的工業純鐵,含碳
2%~4%的鑄鐵,含碳小於
2%的碳鋼,以及各種用途的結構鋼、不銹鋼、耐熱鋼、高溫合金、精密合金等。廣義的黑色金屬還包括鉻、錳及其合金。
②有色金屬是指除鐵、鉻、錳以外的所有金屬及其合金,通常分為輕金屬、重金屬、貴金屬、半金屬、稀有金屬和稀土金屬等。有色合金的強度和硬度一般比純金屬高,並且電阻大、電阻溫度系數小。
③特種金屬材料包括不同用途的結構金屬材料和功能金屬材料。其中有通過快速冷凝工藝獲得的非晶態金屬材料,以及准晶、微晶、納米晶金屬材料等;還有隱身、抗氫、超導、形狀記憶、耐磨、減振阻尼等特殊功能合金以及金屬基復合材料等。
『貳』 納米復合材料分哪幾種類型
納米復合材料大致包括三種類型 :納米微粒與納米微粒復合(0-0復合),納米微粒與常規塊體復合(0-3復合)及復合納米薄膜(0-2復合)。此外,有人把納米層狀結構也歸結為納米材料,由不同材質構成的多層膜也稱為納米復合材料。這一類材料在性能上比傳統材料也有極大改善,已在有些方面獲得了應用。
(1)復合塗層材料:市場上大力宣傳的「納米洗衣機」、「納米冰箱」等,實際上是採用了納米塗層材料,這種材料具有高強、高韌、高硬度的特點,在材料表面防護和改性上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如MoSi2/SiC復合納米塗層,經500℃,1小時熱處理,塗層硬度可達20.8Gpa,比碳鋼提高了幾十倍。
(2)超塑性陶瓷:用粒徑30nm的被Y2O3穩定化的四方ZrO2,並加入20% Al2O3,製成的陶瓷材延伸率可達200%,具有超塑性。甚至有人做到了延伸率800% 。這是由於納米材料燒結溫度低,燒結過程中速度快和有良好的界面延展性。
(3)高分子基納米復合材料:將經高能球磨製成的納米晶FexCu100-x粉體與環氧樹脂混合製成了具有極高硬度的類金剛石刀片。日本松下電器公司已研製成功樹脂基納米氧化物復合材料,其靜電屏蔽性能優於常規樹脂基碳黑復合材料,而且可以根據氧化物類型改變顏色,在電器外殼塗料方面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利用納米TiO2粉體的紫外吸收特性可以制防曬膏和化妝品。
(4)磁性材料:由納米四方Fe14Nd2B顆粒和10~15nm 的α-Fe粒子組成的復合材料具有高的矯頑力和高的剩餘磁化強度。高矯頑力來源於Fe14Nd2B相很強的磁-晶各向異性和納米粒子的單磁疇特性。
(5)光學材料:純的Al2O3和純的Fe2O3納米材料在可見光范圍是不發光的,但如果把納米Al2O3和納米Fe2O3摻和到一起 ,獲得的納米粉體或塊體在可見光范圍藍綠光波段出現了一個較寬的光致發光帶,發光的原因是Fe3+離子在納米復合材料中所提供的大量低有序度界面所致。
(6)仿生材料:研究表明,動物的骨骼是由膠質的基體與納米或亞微米的羥基磷灰石組成的一種復合體。納米或亞微米的羥基磷灰石起增強作用。科學家們已按照這樣的思路在實驗室中製造出了人造骨。以上只列舉了一些簡單的例子,目前納米復合材料的研究仍方興未艾。
『叄』 納米材料的種類
按化學組成可分為:納米金屬、納米晶體、納米陶瓷、納米玻璃、納米高分子和納米復合材料。
按材料物性可分為:納米半導體、納米磁性材料、納米非線性光學材料、納米鐵電體、納米超導材料、納米熱電材料等。
按應用可分為納米電子材料、納米光電子材料、納米生物醫用材料、納米敏感材料、納米儲能材料等。
納米材料大部分都是用人工制備的,屬於人工材料,但是自然界中早就存在納米微粒和納米固體。例如天體的隕石碎片,人體和獸類的牙齒都是由納米微粒構成的,而浩瀚的海洋就是一個龐大超微粒的聚集場所。
(3)貴金屬納米材料的分類擴展閱讀:
納米材料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既不同於宏觀物體,也不同於微觀的原子和分子。當組成材料的尺寸達到納米量級時,納米材料表現出的性質與體材料有很大的不同。在納米尺度范圍內原子及分子的相互作用,強烈地影響物質的宏觀性質。
物質的機械、電學、光學等性質的改變,出現了構築它們的基石達到納米尺度。例如銅的納米晶體硬度是微米尺度的5倍,脆性的陶瓷成為易變形的納米材料,半導體量子阱、量子線和量子點器件的性能要比體材料的性能好得多;
當晶體小到納米尺寸時,由於位錯的滑移受到邊界的限制而表現出比體材料高很多的硬度;納米光學材料會有異常的吸收;體表面積的變化使得納米材料的靈敏度比體材料要高得多;當多層膜的單層厚度達到納米尺寸時會有巨磁阻效應等。
納米材料之所以能具備獨到的特性,是當組成物質中的某一相的某一維的尺度縮小至納米級,物質的物理性能將出現根本不是它的任一組分所能比擬的改變。
『肆』 納米材料分類
材料的基本結構單元至少有一維處於納米尺度范圍(一般在11100nm),並由此具有某些新特性的材料(1微米=1000納米)。
納米級結構材料簡稱為納米材料(nanometermaterial),是指其結構單元的尺寸介於1納米~100納米范圍之間。由於它的尺寸已經接近電子的相干長度,它的性質因為強相干所帶來的自組織使得性質發生很大變化。並且,其尺度已接近光的波長,加上其具有大表面的特殊效應,因此其所表現的特性,例如:熔點、磁性、光學、導熱、導電特性等等,往往不同於該物質在整體狀態時所表現的性質。
材料分類:
納米材料大致可分為納米粉末、納米纖維、納米膜、納米塊體等四類。其中納米粉末開發時間最長、技術最為成熟,是生產其他三類產品的基礎。
『伍』 納米材料的分類有哪些
納米材料一般分為:納米微粒、納米薄膜(多層膜和顆粒膜)、納米固體。
納米微粒是納米體系的典型代表,一般為球形或類球形(與制備方法密切相關),它屬於超微粒子范圍(1~1000nm)。由於尺寸小、比表面大和量子尺寸效應等原因,它具有不同於常規固體的新特性,也有異於傳統材料科學中的尺寸效應。比如,當尺寸減小到數個至數十個納米時,原來是良導體的金屬會變成絕緣體,原為典型共價鍵無極性的絕緣體其電阻大大下降甚至成為導體,原為p型的半導體可能變為n型。常規固體在一定條件下其物理性能是穩定的,而在納米態下其性能就受到了顆粒尺寸的強烈影響,出現幻數效應。從技術應用的角度講,納米顆粒的表面效應等使它在催化、粉末冶金、燃料、磁記錄、塗料、傳熱、雷達波隱形、光吸收、光電轉換、氣敏感測等方面有巨大的應用前景。
納米薄膜是由納米晶粒組成的准二維系統,它具有約佔50%的界面組元,因而顯示出與晶態、非晶態物質均不同的嶄新性質。比如,納米晶Si膜具有熱穩定性好、光吸收能力強、摻雜效應高、室溫電導率可在大范圍內變化等優點。據估計,納米薄膜將在壓阻感測器、光電磁器件及其它薄膜微電子器件中發揮重要作用。
納米固體是由大量納米微粒在保持表(界)面清潔條件下組成的三維系統,其界面原子所佔比例很高,因此,與傳統材料科學不同,表面和界面不再往往只被看成為一種缺陷,而成為一重要的組元,從而具有高熱膨脹性、高比熱、高擴散性、高電導性、高強度、高溶解度及界面合金化、低熔點、高韌性和低飽和磁化率等許多異常特性,可以在表面催化、磁記錄、感測器以及工程技術上有廣泛的應用。
總體而言,目前對納米材料的研究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探索新的合成方法,發展新型的納米材料。二是系統地研究納米材料的性能、微結構和譜學特徵等,對照常規材料探究納米材料的特殊規律,建立描述和表徵納米材料的新概念和新理論。
『陸』 什麼是貴金屬納米材料
貴金屬指一些稀有昂貴的金屬材料,如金、釕、銠、鈀、鉑等昂貴金屬
納米材料指材料在一維或者多維尺度上在納米級別的材料,如納米線、納米顆粒等
貴金屬納米材料就是由這些貴金屬組成的納米材料,如納米金顆粒、納米鉑線等
『柒』 納米電子材料的分類
納米材料大致可分為納米粉末、納米纖維、納米膜、納米塊體等四類。其中納米粉末開發 時間最長、技術最為成熟,是生產其他三類產品的基礎
『捌』 納米材料的分類
可以分為有機納米材料和無機納米材料。
『玖』 金屬材料分類
按化學成分:碳素鋼可以分為:低碳鋼(含碳量<0.25%),中碳鋼(含碳量0.25%~0.6%),高碳鋼(含碳量>0.6%),合金鋼可以分為低合金鋼(合金元素總含量<5%),中合金鋼(合金元素總含量5%~10%),高合金鋼(合金元素總含量>10%)。
按用途分:結構鋼(主要用於製造各種機械零件和工程構件),工具鋼(主要用於製造各種刀具,量具和模具等),特殊性能鋼(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學性能的鋼,可分為不銹鋼,耐熱鋼,耐磨鋼等)。
按品質分:普通碳素鋼(P≤0.045% S≤0.05%),優質碳素鋼(P≤0.035% S≤0.035%),高級優質碳素鋼(P≤0.025% S≤0.025%)。
(9)貴金屬納米材料的分類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屬材料包括純金屬和合金兩類。金屬屬於金屬材料,但金屬材料不一定是純金屬,也可能是合金。
合金可能是金屬與金屬組成,也可能是金屬與非金屬組成。金屬材料中使用比較廣泛的是合金。
合金是金屬與金屬或金屬與非金屬的混合物。
合金的很多性能與組成它們的純金屬不同,使合金更容易適於不同的用途。
日常使用的金屬材料,大多數為合金。
金屬在熔合了其它金屬和非金屬後,不僅組成上發生了變化,其內部組成結構也發生了改變,從而引起性質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