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當代各國鼓勵出口的主要措施是什麼
各國鼓勵出口方面的主要措施有:出口補貼、出口信貸、出口信貸國家擔保制、商品傾銷、外匯傾銷、促進出口的組織措施、出口管制方面的措施、經濟特區措施。
『貳』 我們鼓勵什麼樣的出口
出口鼓勵措施主要有:出口信貸、出口信貸國家擔保、出口補貼、商品傾銷、外匯傾銷等。
『叄』 出口鼓勵政策的傾銷政策
商品傾銷(Dumping)
商品傾銷就是指出口商以低於國內市場價格,甚至低於商品生產成本的價格,集中或持續地大量向國外市場拋售商品的行為。
商品傾銷通常由私人壟斷企業進行,但隨著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一些國家設立了專門機構直接對外進行商品傾銷。如美國設立的農產品信貸公司,以高價收購國內農產品,然後在國外以比國內價格低一半的價格銷售。商品傾銷的目的從根本上說是為了打擊競爭對手,佔領國外市場。具體說來,有的是為了開辟新的市場,有的是為了維護原有市場的競爭地位,有的是為了解決國內產品「過剩」的危機,有的甚至為了控制他國的政治和經濟。
從表面上看來,商品傾銷會使出口商利潤減少甚至虧損,但從長遠來看卻帶來了出口國更重要的長期、整體的政治經濟利益。況且,這些短時間的利潤損失還可以通過以下幾種辦法得到補償:一是通過貿易壁壘維持國內市場上的壟斷高價,以彌補對外傾銷的損失;二是通過國家有關機構提供各種出口補貼來補償傾銷虧損;三是現在損失將來補,即在國外傾銷商品,等打垮外國競爭者,壟斷了國外市場後再抬高價格,以彌補過去傾銷的損失。
商品傾銷又可分為偶然性傾銷、掠奪性傾銷、持續性傾銷和隱蔽性傾銷。偶然性傾銷一般是因為銷售季節已過,或因公司改營其他業務,而在國內市場上又較難出售這些剩餘物資,出口商可能會臨時性地實行傾銷。掠奪性傾銷又稱間歇性傾銷,是指頻繁地使用傾銷手段控制產品的銷售價格,在國外市場上大量拋售商品,在擊垮對手、佔領市場後再大幅度提高價格,其目的是佔領、壟斷或掠奪國外市場,獲取高額利潤。持續性傾銷是指長期地持久地以低於國際市場價格和國內市場價格的方式在國際市場大量推銷本國商品。這種傾銷一般與國內經濟長期出現過剩危機、失業問題嚴重等背景相關聯。隱蔽性傾銷是指出口商按國際市場上的正常價格出售商品給進口商,但進口商以傾銷性的低價在進口國市場上拋售,其虧損部分由出口商給予補償。
外匯傾銷(Exchange Dumping)
外匯傾銷是指出口企業利用本國貨幣對外貶值的機會爭奪國外市場的一種特殊手段。外匯傾銷一直是許多國家出口鼓勵政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70年代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浮動匯率制為各國最大限度地使用外匯傾銷手段創造了便利。外匯傾銷會產生兩種有利於本國貿易的效應:
1、外匯傾銷的本幣貶值會降低本國出口產品的價格水平,從而提高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擴大出口。如1987年6月至1994年6月美元與日元的比價由1美元=150日元下跌到1美元=100日元,美元貶值了33.3%。假定一件在美國售價為100美元的商品出口到日本,按過去匯率折算,在日本市場售價為15000日元,而美元貶值後售價為10000日元。這時候出口商有三種均對自身有利的選擇:(1)把價格降至10000日元,增強出口商品價格上的優勢,在保持收益不變的情況下大大增加了出口額。(2)繼續按15000日元的價格在日本市場出售該商品,按新匯率計算,每件商品可多收入5000日元(合50美元)的外匯傾銷利潤,出口額不變。(3)在10000~15000日元間酌量減價,既有一定的傾銷利潤,又會擴大出口額。
2、外匯傾銷使外國貨幣升值,提高了外國商品的價格水平,從而降低進口產品的國內市場競爭力,有利於控制進口規模。仍以上述例子為證:如按過去1美元=150日元的比價,一件在日本售價為15000日元的商品出口到美國值100美元,而美元貶值後同一商品在美國的售價就為150美元,這必然給日本廠商帶來不利。
當然,外匯傾銷的上述效應具有滯後性、暫時性、有限性等缺點,要想行之有效必須滿足下列條件:
1、貨幣對外貶值的程度大於國內物價上漲的程度。一般說來,貨幣對內貶值與對外貶值的趨勢基本是一致的,而只有在對外貶值的程度高於國內物價上漲程度時,才有可能「獎出限入」。但對外貶值必然引起國內物價上漲,當國內物價上漲程度趕上或超過貨幣對外貶值的程度時,外匯傾銷就起不到作用了。但國內物價的相應上漲總是滯後於貨幣對外貶值一段時期,因此出口企業可在這段時期內從中獲得外匯傾銷的好處。
2、出口商品的價格需求彈性比較大。一國貨幣對外貶值後,其對出口作用的大小還要受到出口商品價格需求彈性大小的制約。即隨著商品價格的下跌,需求量會大增,則需求彈性大。如果出口商品價格需求彈性大,出口數量增加的幅度超過價格下跌的幅度,則貨幣貶值對商品出口的促進作用相應也比較大;如果出口商品價格需求彈性較小,則對出口的促進作用不明顯。
3、其他國家不同時進行同等程度的貨幣貶值措施。如果一國貨幣對外貶值,但對方國家的貨幣也進行同等程度的貶值,則兩國貨幣貶值的效果就相互抵消了,匯率仍處於貶值前的水平而得不到貨幣對外貶值的利益。例如,60年代的「亞洲四小龍」相互間競爭激烈,台灣的新台幣貶值30%,以期使產品更多地打入韓國市場,但韓元也貶值30%,以此抵消了新台幣貶值的競爭效果。
『肆』 簡述外匯傾銷及其作用和限制條件。
外匯傾銷是出口國的出口企業利用本國貨幣對外貶值的機會,爭奪國外市場的特殊手段。當一國貨幣貶值後,出口商品以外國貨幣所表示的價格降低,提高了商品競爭能力,擴大了出口。不但如此,在貸幣貶值後,使貨幣貶區的國家進口商品的價格上漲,從而削弱了進口商品的競爭能力。因此,一國的貨幣貶值起到了促進出口和限制進口的雙重作用。外匯傾銷不能無限制地和無條件地進行,只有具備以下兩個條件,才起到擴大出口的作用:1貨幣對外貶值的程度大於國內物價上漲的程度;2其他國家不同時實行同等程度的貸幣對外貶值稱採取其他報復性措施。
『伍』 1. 鼓勵出口的措施主要有( )。 A. 出口信貸國家擔保制 B. 出口補貼 C. 商品傾銷 D.外匯傾銷 2. 倡導自由
AB AC A AC ACD
『陸』 中國為了鼓勵出口採取了哪些措施
一、出口信貸
是一國的銀行為了鼓勵商品出口,加強商品的競爭力,對本國出口商或外國進口商提供的貸款。
分為買方和賣方信貸兩種形式。
二、出口信貸國家擔保制
國家為了擴大出口,對於本國出口商或商業銀行向國外進口商或銀行提供的貸款,由國家設立的專門機構出面擔保。
三、出口補貼
是一國政府為了降低出口商品的價格,增強其在國外市場的競爭力,在出口某商品時給予出口商的現金補貼或財政上的優惠待遇。
分為直接補貼和間接補貼兩種。
四、商品傾銷
是指商品以明顯低於公平價格的價格,在國外市場上大量拋售,以打擊競爭對手,佔領或鞏固國外市場。
分為偶然性、間歇性、持續性傾銷三種
五、外匯傾銷
是指降低本國貨幣對外國貨幣的匯價,使本幣貶值,達到提高出口商品競爭力和擴大出口的目的。
六、促進出口的組織措施
具體有:成立專門機構,研究與制定出口戰略;建立商業情報網;建立貿易中心;組織貿易代表團出訪或接待來訪;組織出口商的評獎活動。
『柒』 一般說來,一國鼓勵出口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一、出口信貸
是一國的銀行為了鼓勵商品出口,加強商品的競爭力,對本國出口商或外國進口商提供的貸款。
分為買方和賣方信貸兩種形式。
二、出口信貸國家擔保制
國家為了擴大出口,對於本國出口商或商業銀行向國外進口商或銀行提供的貸款,由國家設立的專門機構出面擔保。
三、出口補貼
是一國政府為了降低出口商品的價格,增強其在國外市場的競爭力,在出口某商品時給予出口商的現金補貼或財政上的優惠待遇。
分為直接補貼和間接補貼兩種。
四、商品傾銷
是指商品以明顯低於公平價格的價格,在國外市場上大量拋售,以打擊競爭對手,佔領或鞏固國外市場。
分為偶然性、間歇性、持續性傾銷三種
五、外匯傾銷
是指降低本國貨幣對外國貨幣的匯價,使本幣貶值,達到提高出口商品競爭力和擴大出口的目的。
六、促進出口的組織措施
具體有:成立專門機構,研究與制定出口戰略;建立商業情報網;建立貿易中心;組織貿易代表團出訪或接待來訪;組織出口商的評獎活動。
『捌』 外匯傾銷對進出口貿易起著什麼雙重的作用
利用本國貨幣對外貶值的機會 ,向外傾銷商品和爭奪市場的行為稱為外匯傾銷.這是因為本國貨幣貶值後,出口商品用外國貨幣表示價格降低,提高了該國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有利於擴大出口;而因本國貨幣貶值,進口商品的價格上漲,削弱了進口商品的競爭力,限制了進口.外匯傾銷需要一定的條件,主要是本國貨幣對外貶值速度要快於對內貶值以及對方不進行報復等.
『玖』 外匯傾銷具有促進出口,限制進口的雙重作用.判斷錯對並分析
對.外匯傾銷造成外匯貶值,進口成本加大限制了進口,同樣的商品價格變便宜促進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