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銀行在外匯市場上對付投機者的四大法寶是:
1)直接在外匯市場上買賣本國貨幣或美元或其它貨幣
2)提高本國貨幣的利率
3)收緊本幣信貸,嚴防本國貨幣外流
4)發表有關聲明。
各國中央銀行通過以上的措施,使得外匯市場上的投機者的融資成本大幅提高,迫使它們止損平倉,鎩羽而歸,以使匯率回到合理的水平。 以上四種方法,尤以中央銀行干預外匯市場短期效力最為明顯,往往是匯率劇烈波動的原因
『貳』 央行如何干預外匯市場
間接干預分三種:
1:公開市場業務:通過買進或賣出有價證券,調節貨幣供應量的活動
2:調整再貼現率:商業銀行向中央銀行申請貸款,直接改變貨幣供應量
3:調整准備金率:准備金就是金融機構在中央銀行的存款,調整准備金率會直接影響到金融機構的存款金額
間接干預通過調整一些金融政策和標准,直接影響市場上貨幣供應量的大小,進而影響貨幣的匯率。
中央銀行的直接干預,是指央行作為外匯市場主體參與外匯的買賣,進而影響外匯匯率的走勢。
『叄』 中央銀行在外匯市場上的操作對貨幣供應量的影響
了解了基礎貨幣的概念和內容後,就可理解了.
基礎貨幣指流通中的現金加商業銀行的存款准備金之和。表現在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上是貨幣性負債總額。根據復式記賬原理,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對應的是,基礎貨幣=流通中的現金+商業銀行的法定存款准備金+超額存款准備金=中央銀行對外資產凈額+政府債權資產凈額+對商業銀行的債權+其他金融資產凈額。中央銀行在外匯市場上購入本國貨幣,減少的是流通中的現金,流通中的現金是基礎貨幣的重要組成部分.
『肆』 央行的公開市場業務為什麼以外匯買賣為主真的有點不明白,難道是國內的市場無法進行公開市場業務操作嗎
其實在國內和國外都有的,而且都很頻繁,但是相對而言國內的公開市場操作量要小一些。由於我國尚未實現利率市場化,所以央行在國內的公開市場操作主要是為了調節短期的流動性,以回購或者是逆回購的形式,交易對手是銀行,所以一般人很難感覺的到。
央行主要的壓力還是維持人民幣匯率的穩定,這個需要的量是很大的,央行必須把人民幣匯率的日浮動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以內,目前規定的日浮動范圍是多少我記不清楚了,你可以自己去網路一下啊。
『伍』 請問央行在外匯市場上是怎麼操作的
外匯市場外匯供不應求時,本幣匯率應該是會下跌,所以此時一國貨幣當局賣出外匯的目的在於防止本幣匯率下跌
『陸』 解釋中央銀行外匯操作
中央銀行不是商業銀行,不是以盈利為目的,其目的是為了保持匯率的穩定。形象地說央行是國民財富的守護者,國際游資就是群狼,央行為了防止國民財富被群狼竊取,只有扎緊自己的籬笆,而外匯儲備是守護者手中的一個大棒。
如果本幣匯率跌,就用外匯吃進本幣空單,如果本幣匯率升,就吃進本幣多單。
吃本幣空單,也就是不斷地用用外匯儲備(如美元)來換人民幣
吃本幣多單,也就是不斷的用人民幣來換外匯儲備(如美元),換成的美元之類就成了央行外匯占款。如果外匯占款太多,那就會削弱央行的宏觀調控能力,因為在市場上多發的錢是屬於外匯兌換而來,並不是央行根據經濟運行情況自主增發的貨幣,這些錢又被稱為熱錢,熱錢太多當然會削弱央行管控經濟的能力。1998年東南亞經濟危機就是因為熱錢太多,同時國家外匯儲備又太少而引發的。
本幣匯率跌意味著國民財富縮水,現在的俄羅斯就是這樣,暴跌更是不能允許的;本幣匯率升的根本是國民經濟增加,工業發展,經濟發展,如果爆升只能說明國際游資太多,央行也是要出手的。最好的匯率情況是穩定中提高。這符合經濟發展的規律也是央行在不斷追求的目標。
純手寫,望採納,加入figurefinance,一塊討論。
『柒』 中央銀行如何干預外匯市場。
從鯨選財經那兒摘過來的,你可以斟酌一下= =
中央銀行如何干預外匯市場
由於一國貨幣的匯率水平往往會對該國的國際貿易、經濟增長速度、貨幣供求狀況、甚至於政治穩定都有重要影響,因此當外匯市場投機力量使得該國匯率嚴重偏離正常水平時,該國中央銀行往往會入市干預。
中央銀行在外匯市場上對付投機者的四大法寶是:
1)直接在外匯市場上買賣本國貨幣或美元或其它貨幣
2)提高本國貨幣的利率
3)收緊本幣信貸,嚴防本國貨幣外流
4)發表有關聲明。各國中央銀行通過以上的措施,使得外匯市場上的投機者的融資成本大幅提高,迫使它們止損平倉,鎩羽而歸,以使匯率回到合理的水平。
以上四種方法,尤以中央銀行干預外匯市場短期效力最為明顯,往往是匯率劇烈波動的原因。外匯通實盤買賣的客戶對此一定要非常敏感。
『捌』 中央銀行進行外匯的操作目標是什麼
中央銀行的外匯操作目標是
1、調控貨幣供應量,控制市場流通貨幣的總量;
2、對市場匯率進行干預,實現國家的經濟政策,特別是外貿政策;
3、控制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
外匯是貨幣行政當局(中央銀行、貨幣管理機構、外匯平準基金及財政部)以銀行存款、財政部庫券、長短期政府證券等形式保有的在國際收支逆差時可以使用的債權。
包括外國貨幣、外幣存款、外幣有價證券(政府公債、國庫券、公司債券、股票等)、外幣支付憑證(票據、銀行存款憑證、郵政儲蓄憑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