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融危機與經濟危機聯系
金融危機主要是資本市場出現的問題 但是當前世界的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聯系緊密
金融危機會蔓延到實體經濟 就成了經濟危機了
希望採納
2. 索羅斯是怎樣擊敗英格蘭銀行的
索羅斯擊敗英格蘭銀行的歷程:
索羅斯經過冷靜地分析,認為新德國由於重建原東德,必將經歷一段經濟拮據時期。德國將會更加關注自己的經濟問題,而無暇幫助其他歐洲國家渡過經濟難關,這將對其他歐洲國家的經濟及貨幣帶來深遠的影響。
在1990年,英國決定加入西歐國家創立的新貨幣體系——歐洲匯率體系(簡稱ERM)。索羅斯認為英國犯了一個決定性的錯誤。
索羅斯早在《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簽訂之時已預見到歐洲匯率體系將會由於各國的經濟實力以及各自的國家利益而很難保持協調一致。
在《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簽訂不到一年的時間里,一些歐洲國家便很難協調各自的經濟政策。當英國經濟長期不景氣,正陷於重重困難的情況下,英國不可能維持高利率的政策,要想刺激本國經濟發展,惟一可行的方法就是降低利率。索羅斯及其他一些投機者在過去的幾個月里卻在不斷擴大頭寸的規模,為狙擊英鎊作準備。
索羅斯在這場豪賭中做空70億美元的英鎊,並持有60億美元馬克的多頭頭寸,同時,索羅斯考慮到一個國家貨幣的貶值(升值)通常會導致該國股市的上漲(下跌),又買入價值5億美元的英國股票,並做空德國股票。
1992年9月15日,索羅斯決定大量做空英鎊。英鎊對馬克的比價一路下跌至2.80,雖有消息說英格蘭銀行購入30億英鎊,但仍未能擋住英鎊的跌勢。到傍晚收市時,英鎊對馬克的比價差不多已跌至歐洲匯率體系規定的下限。英鎊已處於退出歐洲匯率體系的邊緣。
(2)固定匯率對英格蘭銀行的影響擴展閱讀:
索羅斯的個人收益:
索羅斯是這場襲擊英鎊行動中最大的贏家,曾被雜志稱為打垮了英格蘭銀行的人。
索羅斯從英鎊空頭交易中獲利已接近10億美元,在英國、法國和德國的利率期貨上的多頭和義大利里拉上的空頭交易使他的總利潤高達20億美元,其中索羅斯個人收入為1/3。在1992年這一年,索羅斯的基金增長了67.5%。
參考資料:網路——索羅斯狙擊英鎊
3. 索羅斯是怎樣做空英磅的
需要通過外匯交易市場,通過賣出英鎊,買進美元,迫使英鎊下跌,迫使英格蘭銀行放棄固定匯率,英鎊暴跌,索羅斯再以低於賣出價買入英鎊,回補空頭。外匯是指以外匯專業銀行,外匯經紀商,中央銀行等為交易主體,通過電話、電傳、交易機等現代化通訊手段實現交易的交易市場;外匯市場既是一個有形的市場也是一個無形的市場,有形是指外匯交易市場有自己的地理位置,比如東京外匯市場、紐約外匯市場等,而無形則是表明市場並沒有一個具體的范圍,個人、機構、銀行之間發生貨幣轉化也可以無形中形成外匯市場。 我們國內還沒有外匯交易所。和外匯一樣,國債和股指期貨的操作只是襲擊的手段,和獲利的方式。根本原因是索羅斯看到了,英國經濟的泡沫,和固定匯率的缺陷。
4. 英國脫歐對英格蘭銀行的預期後果是什麼
毫無疑問,英國脫歐公投製造了不確定和市場波動。特別是對歐洲最大的金融中心——倫敦造成的不確定。英國銀行業面臨的一個問題是,在歐盟的跨境活動受限,到時候英國將不再是歐盟成員國。另一個問題是,英國脫歐會對銀行業招聘造成不便,更進一步的問題是英國的監管規則會從歐洲規則中撤離。最後一個對銀行業的影響是,在歐洲銀行業的收益更廣泛。
5. 打敗英格蘭並橫掃東南亞五國 喬治·索羅斯憑什麼成功
從四個角度來看待喬治·索羅斯在歷次金融危機中大獲成功的路數
條件一:固定匯率制
索羅斯大戰英格蘭銀行,攻擊東南亞和韓國匯率市場,都不能缺少固定匯率制或類似固定匯率制這個前提條件。
條件二:開放的金融體系
索羅斯攻擊英鎊、東南亞貨幣到放空次貸債券三次較大的投機活動中,皆選擇金融市場開放的國家及地區。開放的金融市場,資本容易自由進出匯市、期市和股市,資金及標的借貸也更為容易。
條件三:較龐大的坐莊資金
較為龐大的坐莊資金是必要的。無佣網認為,雖然任何一個資本無法真正長時間的控制一國貨幣幣值,但在眾多機構自由兌換交易的匯市中,遇市場信心極度脆弱之時,一股龐大的資金流足以撼動它的價格變動方向和趨勢,就像股市中莊家一樣帶動跟風盤造市。
條件四:製造恐慌的輔助手段
此外,還要能夠有效的引導輿論的導向,讓更多有影響力的機構與專家來扒解各種消息,撼動市場信息,達到製造恐慌的目的。
6. 1649年英格蘭銀行成立,可是為什麼說後來法國巴黎銀行的倒閉對他產生很大影響
首先糾正一下,英格蘭銀行成立於1694年,而不是1649年。
其次,對英格蘭銀行產生重大影響的應該是「密西西比泡沫事件」,而「密西西比泡沫事件」也是通過南海公司泡沫事件間接影響英格蘭銀行的。
南海公司成立於1711年,當時牛淖伯爵成立了南海公司,由那個時代的一些商人給予經濟支持(這個公司的正式全稱是「促進大不列頗商人在南海及美洲其他地區漁業發展管39公司」)。公司得到1000萬英鎊的英國國債支持,年息確保6%,並且壟斷和拉丁美洲的貿易往來。
公司成立不久,有關它生意上的極高的、難以置信的盈利能力的傳言四起,當時英國商品可以和秘魯及墨西哥的金銀直接進行以貸易貸交易,而秘魯和墨西哥的金礦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而實際情況是,西班牙殖民當局每年只允許一輪英國船隻停靠,以四分之一的利潤和5%的貨物作抵押。在股票交易所,南海公司股票的表現平平淡談,價格經常是每個月只有兩三個點的波動。
1717年,英格蘭國王建議國債可以再次「私有化」。國家的兩個最大金融機構英格蘭銀行和南海公司,都提出了自己的方案,經過國會的熱烈討論,最後表決允許南海公司更多的負債經營,其年息為5%。
但是,1719年發生在法國的一件事對這個英國公司產生了重大影響,一個極其聰明的叫做約翰•羅的人,在巴黎成立了一家名為「西方協會」的公司,從事北美密西西比州的拓殖開發和往來貿易。對該公司的投機炒作使得它的股價很快從1719年8月9日的466法郎因升到12月2日的l705法郎。買家除了法國人外,還有瘋狂的外國人,以至於英國公使請求女王陛下的政府採取措施禁止英國資金流人法國證券交易所的「密西西比泡沫」。密西西比泡沫於1719年12月2日見頂,隨後的崩盤引發大量資金迴流英國,尋找下一個操作目標。
密西西比事件給英國南海公司股票持有者提供丁一個絕妙機會,他們現在願意接受英國的全部債務。1720年1月22日,英國下議院成立了一個委員會考慮這個建議。盡管有很多警告的聲音,但2月2日下議院還是通過了上交國會的議案。該議案建議進一步推進南海公司的資本化,投資者對此歡欣鼓舞,幾天時間股價升至176英鎊,這其中還有法國資本的貢獻。當議案還在辯論之中時,新的傳言又開始流行,公司的利潤好得不得了,股價進一步漲到317英鎊。1720年4月7日,議案最終獲得通過.但是,第二天,投資者獲利回吐,股價從307英鎊下跌到278英鎊。
即使在這個價格水平上,公司的創始人和合夥人仍然能夠獲得投資收益,這個收益以那個時代的標准來衡量是巨大的,更何況這是一個事實上已經停止活動的公司。但是,這更加刺激了他們的胃口,4月12日,新的傳言又開始出現,要以每股300英鎊的價格發行100萬英鎊的新股。這次新股發行經過兩次公開認購.幾天後股價漲到340英鎊。公司隨即宣布,無論新老股票,每股都可獲得10%的紅利,而母公司將以每股400英鎊的價格再發行l00萬英鎊的新股。這次同樣獲得超額認購,但公司自身還是處在停頓狀態。
在1717一1720年間,南海公司泡沫大大刺激了創業精神,股票市場出現了一種新的現象:越來越多的股票提供新的「概念股發行」。有很多類似「西方協會」和「南海公司」的公司,什麼都不幹,僅僅出售計劃、概念和希望。這些公司在登記成立時完全沒有實際業務,由所計劃的業務領域的新手管理。人們搶購股票,價格直線上升。股票投機不僅僅是富人的游戲:所有人都加人進來.無論男女老幼。這些公司很快獲得流行的名稱「泡沫」,因為公司的創立者在股票上市幾天或幾周內就賣出他們持有的股份,以牟取暴利。剩下可憐的投資者套牢在高高的價位上,而公司名存實亡。
盡管政府努力抑制泡沫.但新的泡沫每天還在產生,投機活動持續升溫。1720年5月28日,南海公司——這個最早最大的泡沫——的股價達到550英鎊。這個價格已經超出入們的想像,6月份價格超過700英鎊,這段時間股價變化特別神經,大起大落。6月3日中午,價格跌到650英鎊,下午又漲回750英鎊。很多大的投資者利用這個夏天的高價位賣出股票,轉而將獲得的利潤投入到其他各行各業.包括土地、商品、房地產及其他股票。但是,另外一些買進南海公司股票的投資者,這其中包括物理學家艾薩克?牛頓,在南海公司股票早期價格上升階段,他就賣出所有股票,獲利5000英鎊。但是,在盛夏期間,他又買了回來,這筆交易使他虧損了20000英鎊。
6月初,南海公司股價再創新高,經過一陣短暫的令人眩暈的變化,1720年6月24口,南海公司股價達到每股1050英鎊。只有極少數人明白,離投資者逃頂的時間已經不遠了。那些明白人是公司的創始人和董事局成員,他們利用這個夏天高高在上的股價成功甩綽自己手中的股票。到了8月初,公司的真相已經開始在普通投資者而前敗露,股價逐級盤跌。
8月31日,公司管理層宣布將連續12年每年支付50%的紅利。這將完全傷空公司,但是這並沒有減輕投資者與日俱增的緊張和不安。9月1日,股價繼續下跌。兩天後,股價跌到750英鎊.崩盤由此開始。股價在這個月的剩餘交易日飛沉直下,9月24日,南海公司銀行宣布破產,股價開始加速下跌。該月的最後一天,股價為150英鎊.一個月內下跌了85%。
8月初,當人們知道公司董事會主席以及其它一些董事已經賣掉了自己原本持有的南海公司股票的時候,投資者開始不滿並變得警覺。整個8月份,公司股價一直在走下坡路,到9月2日時,股票的價格只有700英鎊,而且繼續下滑。
9月12日,在秘書長克拉格先生的撮合下,南海公司董事和英格蘭銀行的董事召開了幾次會議。由此而來的傳言宣稱英格蘭銀行願意為南海公司融通600萬英鎊的債務。這個傳言使得南海的股票上漲到670英鎊,但是就在當天的下午,一切的傳言被證實為空穴來風,股票價格應聲而落,並一直跌到了400英鎊每股。事態的發展引來了恐慌,人們希望英格蘭銀行能夠為南海公司提供一些幫助以緩解這次危機。英格蘭銀行非常不願意惹禍上身,但是在公眾眾口一詞的要求下,不得不被迫進場試圖挽救大局。經過雙方的協商,英格蘭銀行同意為支持公共信用預購300萬南海公司的債券。然而這樣的努力仍然未能夠挽救南海公司。人們對南海公司的債務缺乏信心,南海公司的股票繼續滑落,甚至引發了大量的銀行擠兌的現象。英格蘭銀行抵住了擠兌風暴的沖擊,但南海公司卻遭受了致命的打擊,股票價格跌落到了150英鎊,幾經動盪後跌到了135英鎊。英格蘭銀行在恢復公眾的信心,阻止毀滅性的潮流方面也已經無能為力了。
南海泡沫事件令股民猝不及防,成千上萬的股民慘遭重創甚至傾家盪產,在這次事件中損失慘重的科學家牛頓驚嘆道:「我能計算出天體的運行軌跡,卻難以預料到人們如此瘋狂」。
為了防止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輝格派領導人羅勃特·沃波爾授命於危難之間,擔任財政大臣,並在他的倡導下議會通過了「泡沫法案」(Bubble Act),即「取締投機行為和詐騙團體法」,該法案對股份有限公司的設立提出了許多限制條件,從而也窒息了英國股份公司的發展。
7. 英格蘭銀行的產生對中央銀行發展史的意義
英格蘭銀行是最早成為政府的融資者和國庫代理人的銀行,是歷史上第一傢具有「政府的銀行」職能的銀行。到 1746 年時,英格蘭銀行已借給政府 1168.68 萬英鎊的款項。
8. 英鎊、歐元、美元哪個更值錢
我們可以將這三種貨幣兌換成人民幣來比較哪個更值錢
根據銀行匯率顯示,1英鎊等於8.7595人民幣
1歐元等於7.5351人民幣
1美元等於6.7164人民幣
綜合比較可知,英鎊最貴,歐元次之。
9. 為什麼美國降息意味著我國加息空間進一步縮小
對投資者而言,把美元按1:7.5兌換為人民幣後儲蓄,到期後再兌換為美元有利,有2%左右的額外收益(不考慮手續費用,手續費用對大規模資金而言估計<0.5%),這種情況會引起國際市場拋售美元搶購人民幣,導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上升到7.5×(1+4%)/(1+2%)=7.647,人民幣升值1.96%。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國加息,會更加導致人民幣升值。而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對外依存度高的經濟模式是致命的,高幣值的人民幣會使我國的出口行業(紡織,鞋類,玩具,小五金,小家電)遭到嚴重打擊,很多企業利潤下降,虧本,倒閉。進口增加,很多人會失業,影響國家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不贊成人民幣升值的原因所在。
現在美國降息了,人民幣要想保持匯率就應當降息,如果不降就會升值,更不要說加息了。
10. 英國的貨幣單位是什麼
英鎊是英國國家貨幣和貨幣單位名稱。
英鎊主要由英格蘭銀行發行,但亦有其他發行機構,最常用於表示英鎊的符號是£。英鎊為英國的本位貨幣單位,由成立於1694年的英格蘭銀行發行。輔幣單位原為先令和便士,1英鎊等於20先令,1先令等於12便士。
1971年2月15日,英格蘭銀行實行新的貨幣進位制,輔幣單位改為新便士,1英鎊等於100新便士。流通中的紙幣有5、10、20和50面額的英鎊,另有1、2、5、10、20、50新便士及1英鎊、2英鎊的鑄幣。
5£正面
伊麗莎白二世
(10)固定匯率對英格蘭銀行的影響擴展閱讀:
英國的貨幣單位是英鎊,英鎊主要由英格蘭銀行發行,但亦有其他發行機構。最常用於表示英鎊的符號是£。
流通中的紙幣有5、10、20和50面額的英鎊,另有1、2、5、10、20、 50新便士及1英鎊的鑄幣。英國於1821年正式採用金本位制,英鎊成為英國的標准貨幣單位,每1英鎊含 7。32238克純金。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英國廢除金本位制,金幣停止流通,英國停止兌換黃金。
1925年5月13日,英國執行金塊本位制,以後又因世界經濟大危機而於1931年9月21日被迫放棄,英鎊演化成不能兌現的紙幣。但因外匯管制的需要,1946年12月18日仍規定英鎊含金量為3。58134克。
到20世紀初葉,英鎊一直是資本主義世界最重要的國際支付手段和儲備貨幣,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鎊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趨於衰落,逐漸被美元所取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英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