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匯黃金 » 科迪匯率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科迪匯率

發布時間: 2021-06-13 18:28:03

1. 象牙海岸是哪個國家

象牙海岸全稱象牙海岸共和國,是西非國家,與迦納、賴比瑞亞、幾內亞、馬里和布吉納法索相鄰。海岸線長約500公里。

阿比讓是象牙海岸經濟首都,總統府、政府、議會的所在地。阿比讓為西非地區金融和貿易中心。阿比讓港是西非最大的天然良港,是非洲大陸最大的集裝箱港口之一,也是馬里、布吉納法索等內陸國家之出海口和進出口貨物的集散地。阿比讓市擁有一座大型現代化國際機場。

(1)科迪匯率擴展閱讀

象牙海岸在冷戰時期曾是最繁盛的西非熱帶國家之一,但1985年後,由於政治腐敗,加上缺乏改革,國內的騷動、2002-2011年間的內戰,致使經濟一蹶不振。

農業是科經濟基礎。全國可耕地面積為802萬公頃。農業從業人口佔全國勞動力的49%。2013年農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6.3%。主要經濟作物是可可和咖啡,種植面積佔全國可耕地面積的 60%。可可生產和出口居世界第一位,佔全球供給量的40%。咖啡生產居非洲第三位,世界第十二位。

2. 肯亞是哪國啊!和美國好嗎中國呢

【國名】肯亞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Kenya)。
【面積】582646平方公里。
【貨幣】肯亞先令。
【國徽】1963年制定的肯亞國徽以一枚與國旗色彩一致的梭形盾徽為中心,兩側各有一隻金獅,一隻扶長矛,一隻扶盾徽。後面中央持有斧頭的白色公雞,是肯亞非洲民族聯盟的徽記。根據當地傳統,公雞象徵新的生活。兩只雄獅體現了國家主權與民族尊嚴,也暗示肯亞與英國的聯系。雙獅足下是非洲第二大山----肯亞火山,它踩著肥沃土地,結滿咖啡、柑桔、劍麻茶、玉米和菠蘿,到處是果實和芬芳,這是肯亞人民生活安寧、國家興旺的縮影。國徽下方的咖啡色飾帶上寫有斯瓦希里語的「共處」字樣,表達出肯亞人民對和平、友愛、自由和平等相處的願望。
【人口】3150萬(2003年),人口增長率2%。全國共有42個民族,主要有基庫尤族(21%)、盧希亞族(14%)、盧奧族(13%)、卡倫金族(11%)和康巴族(11%)等。此外,還有少數印巴人、阿拉伯人和歐洲人。斯瓦希里語為國語,和英語同為官方語言。全國人口的38%信奉基督教新教,28%信奉天主教,6%信奉伊斯蘭教,其餘信奉原始宗教和印度教。
【首 都】內羅畢(Nairobi),人口約200萬(2003年)。年平均氣溫27.9℃。
【國家元首】總統姆瓦伊·齊貝吉(Mwai Kibaki曾譯為姆瓦伊·基巴基),2002年12月30日就任。
【重要節日】國慶節:12月12日。
【時差】比格林尼治時間早3 小時;比北京時間晚5 小時。
【雅稱】早在一八七一年,進化論的創始人達爾文在其名著《人類的起源》中曾預言:「人類始祖的化石將在非洲發現。」60年後,果然在非洲發掘出人類遠祖的頭蓋骨化石。這些化石因發掘於肯亞,故肯亞被人們稱為「人類的搖籃」。國家公園:納庫魯(非洲觀鳥天堂)、塞侖蓋蒂大草原。
[編輯本段]地理位置
位於非洲東部,赤道橫貫中部,東非大裂谷縱貫南北。東鄰索馬里,南接坦尚尼亞,西連烏干達,北與衣索比亞、蘇丹交界,東南瀕臨印度洋,海岸線長536公里。境內多高原,平均海拔1500米。全境位於熱帶季風區,沿海地區濕熱,高原氣候溫和,全年最高氣溫為攝氏22-26℃,最低為10-14℃。
[編輯本段]簡要歷史
肯亞是人類發源地之一,境內曾出土約250萬年前的人類頭蓋骨化石。公元7世紀,東南沿海地帶已形成一些商業城市,阿拉伯人開始到此經商和定居。16世紀,葡萄牙殖民者佔領了沿海地帶。1890年,英、德瓜分東非,肯亞被劃歸英國,英政府於1895年宣布肯為其「東非保護地」,1920年改為其殖民地。1960年3月,肯亞非洲民族聯盟(簡稱「肯盟」)和肯亞非洲民主聯盟成立。1962年2月倫敦制憲會議決定由上述兩黨組成聯合政府。1963年5月肯舉行大選,肯盟獲勝。同年6月1日成立自治政府,12月12日宣告獨立。1964年12月12日肯亞共和國成立,仍留在英聯邦內,喬莫·肯亞塔為首任總統。1978年肯亞塔病逝,丹尼爾·阿拉普·莫伊繼任總統達24年。
[編輯本段]政治情況
獨立以來,肯盟長期一黨執政,1991年12月肯改行多黨制後,又連獲 1992年和1997年兩次多黨選舉勝利,莫伊蟬聯總統。2002年12月,由14個反對黨組成的全國彩虹同盟(簡稱「全盟」)在第三次多黨選舉中擊敗肯盟上台,姆瓦伊·齊貝吉當選肯第三任總統。
2003年,肯新政府將根除腐敗和振興經濟作為施政要務,推行一系列社會經濟改革,政局保持基本穩定。1月15日,政府公布三項法案《肯亞憲法修正法案》、《反腐敗和經濟犯罪法案》和《國家公職人員職業道德准則法案》,後兩項法案於4月份經議會審議通過正式生效。2月24日,齊貝吉總統成立特別調查委員會,對發生於10年前的侵吞政府巨額補貼的「戈登堡丑聞」進行重新調查。25日,肯大法官伯納德·春加因涉嫌腐敗和瀆職被迫引咎辭職。7月23日,肯政府啟動一項「全國反腐敗行動五年計劃」,由司法和憲法事務部負責實施。 9月29日,齊貝吉總統向議長提交個人財產申報單,並要求所有公務員於10月2日前申報個人財產。6月18日,齊貝吉總統對政府各部進行重大改組,將農業和畜產發展部一分為二,解除一名副部長職務,任命兩名新部長、五名副部長。還對30餘家國有企事業單位領導層及部分駐外使節進行調整,涉及人員達96人。8月,肯總統府對部分政府部門易名。副總統辦公室和國家重建部更名為副總統辦公室和地區發展部,合作發展部更名為合作發展和營銷部,畜產發展部更名為畜產和漁業發展部。8月23日,肯副總統兼地區發展部長瓦馬盧瓦病逝。9月25日,齊貝吉總統任命穆迪·阿沃里為副總統兼內政部長。11月10日,肯六所公立大學約3200名教師為增加工資舉行罷工。12月2日,蒙巴薩市政廳4000多名職工因長期被拖欠工資舉行罷工。年內,肯政府實施了國企私有化和法制改革,實行免費小學教育計劃,規定最低工資標准,撥款1.8億肯先令用於艾滋病防治。12月底,據肯《東非旗幟報》民意調查顯示,全國民眾對齊貝吉總統執政的滿意度為58.4%。
【憲法】1964年頒布共和國第一部憲法,迄今已經歷大小30次修改。1982年6月,肯通過修憲確立實行一黨制。1991年12月改行多黨制,規定:肯為多黨制民主國家,總統為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兼武裝部隊總司令,任期5年,連任不得超過兩屆;當選總統需在獲得多數票的同時,在全國8省中的5省得票率超過25%;總統擁有最高行政權和任免權,有權召集或解散議會;總統和內閣集體對議會負責;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言論、集會、結社和遷徙的自由。1997年以來,肯反對黨以憲法不適應多黨制要求為由,強烈要求全面修憲。1997年9月,肯頒布《修憲委員會法案》草案,開始修憲。 2001年6月,朝野雙方就修憲程序性問題達成一致,聯合成立修憲委員會,著手起草新憲法。2002年9月,修憲委公布新憲法草案,遭到肯盟主流派系的攻擊。後因肯大選,修憲進程暫停。全盟政府上台後恢復修憲。2003年4月30日,全國制憲大會開幕。因各黨派之間及全盟內部就總統候選人年齡上限、總統許可權及是否設總理職位、其產生方式和許可權等問題意見不一,修憲工作進展緩慢。
【議會】 國民議會成立於1963年,為肯最高立法機構,實行一院制。1992年底舉行首次多黨議會選舉,議會中開始出現反對黨席位。根據憲法,國民議會有立法、審議財政計劃、通過政府財政預算、監督政府事務等職責,並有對政府提出不信任案及彈劾閣員或政府的權力。國民議會由224名議員組成,其中民選議員210名,總統指定議員12名,當然議員(國民議會議長和總檢察長)2名。每屆議會任期5年。本屆議會為第9屆,於2002年12月選出。議會中除當然議員外,全盟佔132席,主要反對黨肯盟68席,其它黨派22席。議長為肯盟成員弗朗西斯·奧利·卡帕羅(Francis Ole KAPARO),副議長為全盟議員戴維·穆西拉(David Musila)。
【政府】 實行總統制。內閣由總統、副總統、各部部長和總檢察長共26人組成。本屆內閣於2003年1月組成,6月進行重大調整,主要成員如下:總統姆瓦伊·齊貝吉,副總統兼內政部長穆迪·阿沃里(Moody AWORI),總統府省級管理和國家安全國務部長克里斯托弗·穆倫加魯(Christopher MURUNGARU),副總統辦公室和內政部國務部長莉納·基利莫(Linah KILIMO,女),財政部長戴維·姆維拉里亞(David MWIRARIA),外交部長卡隆佐·穆西約卡(Kalonzo MUSYOKA),公路、公共工程和住房部長拉伊拉·奧廷加(Raila ODINGA,曾譯為萊拉·奧廷加),教育、科學和技術部長喬治·賽托蒂(George SAITOTI),地區發展部長穆西卡里·科姆博(Musikari KOMBO),計劃和國家發展部長彼得·尼翁戈(Peter NYONGO),農業部長基普魯托·基魯瓦(Kipruto KIRWA),畜產和漁業發展部長約瑟夫·蒙亞奧(Joseph MUNYAO),衛生部長夏麗蒂·恩吉盧(Charity NGILU,女),旅遊和新聞部長拉斐爾·圖朱(Raphael TUJU),交通和通訊部長約翰·米丘基(John MICHUKI),地方政府部長卡里薩·馬伊薩(Karisa MAITHA),水資源管理和發展部長馬莎·卡魯亞(Martha KARUA,女),能源部長奧奇洛·阿亞科(Ochilo AYACKO),貿易和工業部長穆希薩·基圖伊(Mukhisa KITUYI),土地和安置部長阿莫斯·基蒙亞(Amos KIMUNYA),環境、自然資源和野生動物部長牛頓·庫倫杜(Newton KULUNDU),勞工和人力開發部長希勞·馬克韋雷(Chirau MWAKWERE),合作發展和營銷部長彼得·恩杜維加(Peter NDWIGA),婦女、體育、文化和社會服務部長納吉布·巴拉拉(Najib BALALA),司法和憲法事務部長基拉伊圖·穆倫吉(Kiraitu MURUNGI),總檢察長阿莫斯·瓦科(Amos WAKO)。
【政黨】目前,肯有合法政黨40餘個,主要政黨有:
(1)全國彩虹同盟(National Rainbow Coalition-NARC):簡稱全盟,執政黨。成立於2002年10月22日,由民主黨、論壇(肯亞)、自由民主黨、國家黨等14個政黨為贏得2002年大選聯合組成。作為一個鬆散的聯盟,全盟尚無統一的黨章以及各級組織機構,由齊貝吉、瓦馬盧瓦、奧廷加、賽托蒂、穆西約卡、阿沃里等主要成員黨領導人組成的「首腦會議」進行集體領導。2003年底,齊貝吉總統宣布將在近期內解散全盟內所有政黨,組建一個統一的全盟黨,但遭到部分成員黨領導人的反對。全盟內部主要政黨情況如下:
肯亞民主黨(Democratic Party of Kenya):1992年1月成立。以第一大部族基庫尤族為主,在中央省和內羅畢省級特區影響較大。該黨主張進行憲法、立法和行政改革,促進社會公平,進行經濟改革,發展自由市場經濟,吸引投資,增加就業,改善基礎設施狀況等。主席姆瓦伊·齊貝吉。
論壇(肯亞)(Forum of the Restoration of Democracy-Kenya,簡稱FORD-KENYA):1992年10月,由「恢復民主論壇」分裂而成。以盧希亞族為主,力量主要集中在西方省。主席穆西卡里·科姆博。
自由民主黨(Liberal Democratic Party-LDP):原為名不見經傳的小黨,2002年10月14日,從原執政黨肯盟分裂出來的眾多實力人物加入該黨,使之成為肯政壇一支重要力量。主席丹尼斯·科迪(Denise Kodhe)。
(2)肯亞非洲民族聯盟(Kenya African National Union):簡稱肯盟,主要反對黨。成立於1960年3月,執政時期黨員人數曾達400餘萬人。其宗旨是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團結,反對部族主義、種族主義和一切形式的歧視和剝削,致力於非洲獨立、自由和解放事業。1963年肯獨立後長期執政,2002年經嚴重分裂後在大選中敗北,成為肯第一大反對黨。主席一職在前總統莫伊辭職後空缺,總書記為桑古力,其總統候選人肯亞塔·烏胡魯為議會反對黨議員團領袖。
其他政黨還有論壇(人民)(Forum of the Restoration of Democracy-People)、方舟黨(Safina)、肯亞社會民主黨(Kenya Social Democracy)等。
【行政區劃】全國分為7個省(PROVINCE)和1個省級特區,省以下設區(DISTRICT)、鄉(DIVISION)、村(LOCATION)。
【司法機構】法院分為四級,即地區法院、駐節法院、高等法院和上訴法院。在穆斯林人口佔多數的地區設伊斯蘭法院。首席大法官埃文斯·吉切魯(Evans GICHERU),2003年3月任職。
【重要人物】 姆瓦伊·齊貝吉:總統、武裝部隊總司令、肯亞全國彩虹同盟領導人、民主黨主席。1931年11月15日生於中央省涅里區,基庫尤族,信奉基督教。曾在倫敦經濟學院攻讀公共財政專業,並獲理學士學位。1960年參與創建肯亞非洲民族聯盟(肯盟),任該黨全國執行書記。1963年當選議員。肯獨立後,歷任經濟計劃和發展部副部長、工商部長、財政部長。1979年至1988年任副總統和肯盟副主席。1988年至1991年底任衛生部長。1992年1月退出肯盟,組建肯亞民主黨並任主席。曾參加1992和1997年兩次總統選舉,得票分居第3和第2位。2002年10月率民主黨與其他13個反對黨結成全國彩虹同盟,並被公推為總統候選人。2002年底大選獲勝當選肯總統, 12月30日宣誓就職。從未訪華。喜愛高爾夫球運動、閱讀、音樂。已婚,有三子一女。
[編輯本段]經 濟
肯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經濟基礎較好的國家之一。實行以私營經濟為主、多種經濟形式並存的「混合經濟」體制,私營經濟占整體經濟的70%。農業、服務業和工業是國民經濟三大支柱,茶葉、咖啡和花卉是農業三大創匯項目。旅遊業較發達,為主要創匯行業之一。工業在東非地區相對發達,日用品基本自給。肯獨立後,經濟一度發展較快。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受世界經濟形勢影響,經濟陷入困境,80年代中期得到恢復。90年代初因政局動盪、西方停援及自然災害等原因,經濟滑坡。1991年起實施結構調整計劃並取得成效。1994年至1996年,年均經濟增長率達到5%。1997年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腐敗為由中止對肯貸款,加之受自然災害影響,經濟每況愈下。2000年,肯經濟負增長,陷入獨立以來最困難時期。2001年以來,肯經濟止跌並開始微弱增長。2003年,肯新政府出台經濟復興戰略,將支持農業和旅遊業作為重點,努力改善投資環境,外援開始恢復,製造業和農業均比上年有所增長,預計全年經濟增長率為1.8%。今後一段時期人,肯經濟仍將面臨資金不足和電力、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落後等問題的制約。
2002——2003年主要經濟數字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108.08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05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1.1%。
貨幣名稱:肯亞先令(Kenya shilling)。
1肯鎊=20肯先令。
匯率(2003年10月):1美元=77先令。
通貨膨脹率:1.9%。
失業率:21.7%。
【資源】 礦藏主要有純鹼、鹽、螢石、石灰石、重晶石、金、銀、銅、鋁、鋅、鈮和釷等,除純鹼和螢石外,多數礦藏尚未開發。森林面積8.7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15%。林木儲量9.5億噸。 主要礦物有東南部塔莫塔附近的重晶石,姆里馬山的鈮和西南部卡卡梅加、馬卡爾傑的金。吉爾吉爾是世界最大的硅藻土礦之一,馬加迪湖中有豐富的天然鹼和鹽。
【工業】獨立以後發展較快,門類比較齊全,是東非地區工業最發達的國家。工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6.2%。以製造業為主,2002年,製造業產值1108.53億肯先令,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3%,從業人員約23萬。較大的企業有煉油、輪胎、水泥、軋鋼、發電、汽車裝配等廠。85%的日用消費品產自國內,其中服裝、紙張、食品、飲料、香煙等基本自給,有些還供出口。(資料來源:2003年度肯亞經濟季評)
【農牧漁業】農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2002年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4%,全國70%以上的人口從事農牧業。可耕地面積10.48萬平方公里(約占國土面積的18%),其中已耕地佔73%,主要集中在西南部。正常年景糧食基本自給,並有少量出口。肯是目前非洲最大的鮮花出口國,占據歐盟25%的市場份額,2002年出口產值267億肯先令。肯還是世界上除蟲菊主產國,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80%。2002年,肯農牧漁業總產值1368.47億肯先令。(資料來源:2003年度肯亞經濟季評)漁業: 資源豐富,大多來自境內的淡水湖泊,其中維多利亞湖產魚量占漁業生產總量的90%。2002年捕魚量17.9萬噸。(資料來源:2003年度肯亞經濟季評) 主要糧食作物是玉米、小麥、稻子、高粱、木薯等,糧食基本自給。主要經濟作物是咖啡、茶葉,劍麻、除蟲菊、棉花等。
【服務業】肯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以旅遊業為主。
【旅遊業】肯支柱產業,近年收入均在3億美元左右,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0%。2002年接待遊客101.34萬人次。旅遊業職工佔全國職工總數的9.1%。主要旅遊點有內羅畢、察沃、安博塞利、納庫魯、馬賽馬拉等地的國家公園、湖泊風景區及東非大裂谷、肯亞山和蒙巴薩海濱等。2003年,因受恐怖主義襲擊威脅,肯旅遊業受到影響。(資料來源:2003年肯亞經濟季評)
【交通運輸】以公路運輸為主,2002年運輸業產值為695.06億肯先令,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3%。
公路:總長15萬公里。其中定級公路6.3萬公里,瀝青路6700多公里,全天候石子路1.8萬公里。但目前大多路況較差。2002年全國新登記注冊的各種車輛32638輛。
鐵路:總長2765公里。2002年客運量479.4萬人次,貨運量222.7萬噸。
水運:蒙巴薩港是東中非最大的港口,有21個深水泊位、2個大型輸油碼頭,可停泊2萬噸級貨輪,總吞吐量可達2200萬噸。2002年實際吞吐量為1278.3萬噸。
空運:全國共有3個國際機場,4個國內機場和300多個小型或簡易機場。肯亞航空公司開設16條國際航線,與30多個國家通航。2002年旅客總量394.8萬人次,貨運總量17.2萬噸。(資料來源:2003年度肯亞經濟季評)
【財政金融】財政收入主要靠稅收。2002/2003財年,政府實現稅收2230.56億肯先令。
截止2002年底,外匯儲備10.68億美元。2002年債務總額79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4%,其中內債33億美元,外債46億美元,償債率11%。
截止2003年7月,肯共有43家商業銀行,其中四大商業銀行--巴克萊銀行、渣打銀行、肯亞商業銀行和肯亞國民銀行業務總量占肯整個金融業的60%。2003年前7個月,肯金融業同比增長0.9%。
(資料來源:2003年肯亞經濟季評)
【對外貿易】在國家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出口總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5%。
主要出口商品為茶葉、咖啡、花卉、水泥、劍麻、除蟲菊、純鹼、皮革、肉類和石油產品等;主要進口商品為原油、機械、鋼鐵、車輛、葯品、化肥等。主要貿易夥伴是東部和南部非洲國家以及英國、德國、荷蘭、美國、日本等國。2002年,東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場(科邁薩)為肯最大商品出口地區,占肯出口總額的46%;歐洲聯盟為肯第二大商品出口地區和最大的商品進口地區。
(資料來源: 2003年度肯亞經濟季評)
【外國資本】肯自1963年獨立以來,一向重視吸收利用外國資本為本國經濟建設服務。1964年政府頒布實施《外國投資保護法》。目前,英、美、德、法等國在肯設有數百家公司,投資領域遍及農業、工業、商業、旅遊、金融、交通運輸等部門。1997年以來,西方國家對肯投資減少。2002年,肯獲外國直接投資5000萬美元。2003年肯新政府上台後,外國投資有所增加。
(資料來源:2003年世界投資報告)
【外國援助】主要援助國和國際組織有日本、德國、英國、美國、荷蘭以及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際開發協會、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歐盟和非洲發展基金等。外援主要用於農業、軍事、交通運輸、教育、衛生、電訊及社會發展項目。1995年至2000年,援助占政府財政收入的10%,年約2.3億美元。2003年,肯政府共收到來自世行、非洲發展銀行和歐盟國家的財政援助77億肯先令。預計今後3年,西方國家及國際金融機構將陸續向肯提供3000億肯先令的發展援助。目前,日本是肯最大的援助國。
(資料來源:齊貝吉總統在2004年3月30日肯九屆二次議會開幕式上的講話。)
【人民生活】2003年,肯人口總數3150萬,人口增長率2%。其中城市人口990萬,職工實際年均工資約為280美元,全國貧困率56%。2000年,肯失業率高達21.7%,比1995年上升了50%。肯人均期望壽命52歲。2002年底,肯人口中艾滋病病毒攜帶者220萬,感染率14%,其中艾滋病人70萬。肯普通民眾的就醫狀況較差,有醫院480所、診所3800個,醫療系統從業人員5.1萬人,其中醫生4300人。
(資料來源:2003年度肯亞經濟季評)
[編輯本段]其它
【軍事】1963年獨立後建軍。總統兼任武裝部隊總司令,由總參謀長、陸、海、空三軍司令、省級管理和國家安全國務部長及主管軍隊財政撥款的總統府副常秘6人組成的國防委員會是最高軍事決策機構,向總統負責;總參謀部是最高軍事指揮機構,總統通過總參謀長統帥全軍。實行志願兵役制。現役人數2.44萬人,其中陸軍2萬人,海軍1400人,空軍3000人。1997成立國防學院,培養上校和准將級軍官,以及高級警察和文職官員等。1998年5月,肯政府改組軍隊指揮系統,成立西部軍區、東部軍區和中央行政與後勤指揮中心。現任(第5任)總參謀長約瑟夫·基布瓦納(Josegh KIBWANA)上將,2000年11月任職至今。2002/2003財年國防預算支出140億肯先令,占預算支出總額的4.3%。
【文化教育】政府重視發展教育事業。2003/2004年度教育預算支出610億肯先令,占預算經常項目支出總額的30%。教育體制分為正規和非正規教育兩類,正規教育實行小學、中、大學「8-4-4」學制。非正規教育包括成人教育和掃盲活動。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報告,2002年肯受教育率為75%。2000年,肯有成人文盲、半文盲約430萬。著名高等學府有內羅畢大學、莫伊大學、肯亞塔大學、埃格頓大學、肯亞塔農業技術大學和馬塞諾大學。另有30個職業培訓學校,3所技校和12所私立大學。2003年1月肯新政府上台後,開始實行免費小學教育。
【新聞出版】2003年全國各種英文報刊日發行總量約152.68萬份,各種斯瓦希里語報紙日發行量約為9萬份。主要報刊:《民族日報》,英文版,發行量約20萬份;《東非旗幟報》,英文日報,發行量約7萬份;《今日民族報》,斯瓦希里文日報,發行量約5萬份;《肯亞時報》,英文日報,前執政黨肯盟機關報,發行量約5.2萬份;《每周評論》,肯最大的私營英文周刊,發行量約1.85萬份;《東非人報》,英文周報,1994年11月首次發行,在肯亞、烏干達和坦尚尼亞同時出版。斯瓦希里語報以《民族日報》媒體集團創辦的《塔伊法》(意為「今日民族報」)最有影響。 肯亞通訊社為官方通訊社,成立於1963年,向內羅畢的廣播電台、電視台和報刊提供新聞和圖片。 肯亞廣播公司,系英殖民者建立,電台於1927年開播,用英語、斯瓦希里語、印地語和15種非洲語言廣播。1963年肯獨立後,將其收歸國有,改名為「肯亞之聲」。 肯亞廣播電視公司,1987年成立,系肯目前規模最大、廣播電視節目能覆蓋全國的廣播電視公司。「肯亞電視網」,1989年成立,肯第一家私營電視台,用英語播放。目前,肯有至少13個電視台和17個調頻廣播電台,但覆蓋范圍主要限於內羅畢、蒙巴薩等大城市。
[編輯本段]對外關系
奉行和平、睦鄰友好和不結盟的外交政策,積極參與國際和地區事務,謀求地區和平與發展,反對外來干涉,重視發展同西方及鄰國的關系,注意同各國發展經濟和貿易關系,開展全方位務實外交,強調外交為經濟服務。 肯是聯合國、非洲聯盟、不結盟運動、七十七國集團成員國,洛美協定簽字國,也是政府間發展組織、東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場、東非共同體和環印度洋地區合作聯盟等次地區組織的成員。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聯合國人類住區規劃署總部設在內羅畢。截至2003年,肯同106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
【對當前重大國際問題的態度】關於國際形勢:認為冷戰後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發生巨大變化,經濟全球化勢不可擋,經濟因素成為國際關系的主導因素。東西方關系進入新時期,而南北關系無顯著改善。多極化趨勢雖有所發展,但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依然存在,國際和平與安全主要受到有關地區和國家內部沖突的影響。強烈譴責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活動,認為恐怖主義從來都不能解決任何問題,應始終被視為非法行為,支持國際社會的反恐斗爭,但強調反恐斗爭並非針對穆斯林社會。 關於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認為現存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對廣大發展中國家不公正、不合理。西方推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並利用現存的國際經濟秩序從發展中國家漁利,客觀上造成了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非洲國家的貧困。主張政治上應遵守《聯合國憲章》,特別是恪守主權平等和互不幹涉內政等基本國際關系准則;經濟上應加大發展中國家在制定「游戲規則」過程中的參與力度,在此基礎上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關於非洲形勢:認為沖突、動盪是阻礙非洲國家發展的最主要因素,非洲仍是世界最脆弱的地區。貧困和外債制約著非洲發展,經濟全球化對非洲的挑戰大於機遇,非洲面臨被進一步邊緣化的危險。非洲國家應通過自身和有關國際、地區組織的努力,以睦鄰友好和尊重領土完整為原則,和平解決爭端,通過地區一體化提高應對全球化挑戰的能力。呼籲發達國家向非洲國家提供發展援助,減免非洲國家債務,向非洲產品開放市場。支持 「非洲發展新夥伴計劃(NEPAD)」的實施,但擔心「非洲發展新夥伴計劃」框架下的發展機遇特別是西方對非援助為少數非洲大國所操縱,對該計劃的普遍性心存疑慮。 關於聯合國改革:主張對聯合國機制和制度進行必要的改革,使其更具透明度和代表性,在決策方面更加民主、高效。主張增強聯合國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方面的作用,並在聯大與安理會之間建立更加平衡的關系。認為非洲至少應在安理會中有兩個常任理事國席位,同時支持日本和德國謀求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地位。 關於人權問題:認為生存權和發展權是基本人權。發展中國家在貧窮的狀態下,首先應解決生存和發展問題,否則民主、自由及其它政治、經濟和社會權利無從談起。主張通過對話加強國際人權交流,反對在人權領域搞對抗,反對西方國家利用人權問題對別國施壓。

3. cect 科迪 q800手機能看電子書嗎

·主要參數
手機型號: CECT科迪Q800
上市時間: 2007
網路頻率: GSM900/1800 GPRS
外觀類型: 直板手寫
外殼材料: 金屬
外形尺寸: 116×66×18MM
手機重量: 135克
屏幕參數: 3.2英寸,26萬色TFT,QVGA 240*320解析度,手寫屏幕
可選顏色: 黑色
原機配件: 鋰電池2000毫安兩塊,二合一直座充,立體聲耳機一個,數據線,手寫筆,256M TF卡
通話時間: 210—290分鍾
待機時間: 1584小時
·基本功能
電話本: 可存儲300條名片式電話本,來電大頭帖、鈴聲、影片。
簡訊息: 可存儲200條簡訊,彩信100條
輸入法: 支持T9輸入,拼音,筆劃,支持聯想輸入,手寫輸入
通話記錄: 支持電話錄音,電話免提
鈴聲: 64和弦,支持MP3鈴聲,六喇叭
待機圖片: 支持動態
其它功能: 情景模式
·高級功能
攝像頭: 130萬像素,自拍鏡
照相描述: 照片最大支持1280*960,最大支持5連拍,延遲15秒拍攝,各種效果設置,支持有聲攝像3GP格式
多媒體: 支持MP3播放,支持背景播放,支持多種數字格式。支持MP4/3GP/mp4格式有聲電影全屏播放,錄音功能
內存容量: 2M,支持TF卡擴展(送256M TF卡)
數據傳輸: USB數據線傳輸
游戲方面: 支持3D游戲
上網功能: 支持WAP上網
其它功能: 日歷,備忘錄,鬧鍾,世界時間,計算器,單位換算,匯率換算,健康管理,秒錶計時。
特別功能: 藍牙(支持無線藍牙耳機)
操作系統: 無
優點: 3.2英寸超大QVGA真彩屏,畫面清晰,六喇叭鈴聲響亮,支持TF卡擴展,反應敏捷,超長待機時間。
缺點: 體型比較龐大。
總結: 音樂直板手寫手機,待機超長,系統反應很敏捷。適合商務出差人士使用!

所以說可以看TXT格式的電子書

4. 尋找少年電影

片名:少年特工科迪2:倫敦追蹤
英文名:Agent Cody Banks 2:
Destination London
編劇:傑夫瑞·朱根森
哈羅德·茲瓦爾特 Harald Zwart
導演:凱文·阿倫 Kevin Allen
主演:弗蘭克·穆尼茲 Frankie Muniz
安東尼·安德森 Anthony Anderson

「冒險,一種生活的姿態。」經過第一集破驚天陰謀救出女友後,少年特工科迪又回來了,當然,這回他將接受更加艱難的任務,經歷更驚險刺激的挑戰!

重新回到CAI特工行列的少年特工科迪•班克斯(弗蘭克•穆尼茲 飾),接受了新的任務,前往倫敦追捕一名變節的特工。這名特工偷竊了高度機密的大腦控制裝置,科迪必須秘密趕在他破壞世界前,把這個裝置奪回來,要不然整個人類將可能遭受重創。

從美國抵達英國倫敦後,科迪以學生的身份,就讀於一間寄宿學校,他一邊在學校里上課,一邊秘密地偵察變節特工的藏身處。

在眾多最新特工武器的幫助下,科迪在倫敦街頭勢無可擋,開始了他興奮刺激的追逐旅行。此時,一個風趣幽默的黑人特工德里克(安東尼•安德森 飾)被派來幫助科迪,使他的冒險追捕更加驚險,兩人出生入死歷經許多劫難,終於查出疑犯的所在地。

長相酷似科迪女友的艾米麗(漢娜•斯普里特 飾)也為科迪幫了不少忙。時間過得飛快,科迪得與時間賽跑,他必須趕在大腦控制裝置賣給意圖控制世界的邪惡頭腦前,將裝置奪回來並把變節者繩之以法帶回美國接受審判……

這個還有1也不錯的。。

【電影名稱】旋風少年特工/風暴剋星/旋風少年特工/風暴突擊者
【年 代】2006
【國家地區】歐美電影
【電影類型】動作片
【主 演】亞力克·派帝佛 伊萬·麥克格雷格 米基·洛克 比爾·奈伊 艾麗西婭·希爾維斯通
【電影介紹】

06英國火爆冒險動作大片。少年特工大顯神威。14歲的阿歷克斯(阿歷克斯·派迪弗)本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中學生,自小父母雙亡的他被唯一親人、當銀行經理的叔叔伊恩(伊萬·麥克格雷戈)帶大,和叔叔的感情十分深厚。一次車禍,伊恩突然去世,英國特工組織--軍情六處長官艾倫·布萊特(比爾·奈伊)親自上門拜訪,阿歷克斯這才知道叔叔原來是軍情六處最優秀的間諜,更是被世上最危險刺客之一殺死。
多國語言、潛水、射擊、武術、格鬥,極限運動...,原來叔叔教給阿歷克斯的,全是幫助他成為未來特工的技巧!在軍情六處的布萊特長官和瓊斯太太的軟硬兼施之下,阿歷克斯被招募進特別行動小組,成為超級少年特工。而他的第一個任務對象便是和叔叔的死脫不了乾系的億萬富翁達瑞斯·塞勒(米基·洛克)。
居心叵測的塞勒向全英國所有學校都捐贈了高端3D的「風暴突擊者」超級電腦,但這慷慨背後卻很可能暗藏危機。喬裝打扮為電腦游戲迷,阿歷克斯潛入了塞勒戒備森嚴的老巢,果然發現其後另有玄機,而塞勒的目的是滅掉數百萬兒童!能不能在一切無法挽回之前拯救所有人?生死惡戰即將展開!

《無人陪伴的兒童/航站鬧翻天/航站夜未眠/不羈聖誕夜》Unaccompanied Minors (2006)

◎中文 名 無人陪伴的兒童/航站鬧翻天/航站夜未眠/不羈聖誕夜
◎片 名 Unaccompanied Minors
◎年 代 2006
◎國 家 美國
◎類 別 喜劇/家庭
◎語 言 英語
◎字 幕 中文
◎視頻尺寸 640 x 272
◎片 長 01:29:48
◎導 演 保羅·費格 Paul Feig
◎主 演 達連-柯里斯托福Dyllan Christopher
威爾莫-范德拉莫Wilmer Valderrama
泰勒-威廉斯Tyler James Williams
吉娜-瑪特基納Gina Mantegna

◎簡 介

◇ 劇情簡介

一年一度的聖誕節是最重要的日子,也是孩子們充滿幻想和期待的時候。然而在今年即將到來的聖誕節前夕,將會有五個小傢伙被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雪困在了芝加哥機場,他們是笨拙的專做蠢事的斯賓塞Spencer(達連-柯里斯托福Dyllan Christopher飾)、富家千金小妞格蕾斯Grace(吉娜-瑪特基納Gina Mantegna飾)、頑皮假小子唐娜Donna(奎恩-謝伯德Quinn Shephard飾)、不受歡迎令人討厭的查理Charlie(泰勒-威廉斯Tyler James Williams飾)以及生性害羞膽小的比弗Beef(布賴特-凱利Brett Kelly飾)。
第一次旁邊沒有父母的監護,小傢伙們就好像「英雄」找到了「用武之地」,在機場來一次痛痛快快的聖誕撒野。他們和機場保安人員(威爾莫-范德拉莫Wilmer Valderrama)處處周旋,鬥智斗勇,一會處於優勢,一會又要面臨著劣勢,他們既像展翅高飛、鬥志昂揚的雛鷹,又像無家可歸、脆弱無助的小鳥。五個來自單親家庭的孩子有著不同的成長環境,因此也性格迥異。但看似熱鬧的聖誕節前夕卻讓他們都共同明白了一個道理:原來聖誕節最重要的意義是要和自己最親愛的家人度過,而並不是在哪裡度過 ……

小鬼上路
主演:
艾斯-庫伯 Ice Cube) 尼爾-朗 (Nia Long) 阿萊莎-阿倫 (Aleisha Allen) 飛利浦-博爾頓 (Philip Bolden) 傑-摩爾 Jay Mohr)
導演: 布賴恩-萊溫特 (Brian Levant)
Ice Cube主演的黑人喜劇,場面爆笑。影片講述的是一個圓滑的經營者Nick正准備追求一位年輕而有魅力的離異女性Suzanne。為了能與Suzanne有更進一步的發展,Nick殷勤地提出願意為她達成願望——前往遠在美國奧勒岡的波特蘭將7歲的Kevin以及11歲的Lindsey接來與他們的母親團聚。但讓Nick始料不及的是,Suzanne的兩個孩子認為沒有一個男人配得上自己的母親,於是一路上想盡各種辦法整治Nick……

百萬小富翁
片 名:Millions (2005)
譯 名:百萬小富翁 / 百萬英鎊
導 演:丹尼·博伊爾 Danny Boyle
主 演:Kolade Agboke 艾倫·阿姆斯特朗 Enzo Cilenti Daisy Donovan 克里斯多弗·福爾福德
類 型:犯罪 劇情 科幻 喜劇
上 映:2005年03月11日
劇 情:
九歲的安東尼和七歲的達米安是一對兄弟,和英國每一位孩子一樣,他們每天上課下課、出去玩耍,日子過得平淡無奇。某一天在路上,他們撿到了一隻帆布背包。這是在一場銀行搶劫槍戰中掉落的背包,裡面足足裝有237000英鎊,但問題是,當時正直英鎊統一換成歐元的特殊時期,所以這些英鎊必須在一個星期之內花完。兄弟倆很快意識到了這個包的價值,他們商定,在沒有決定怎麼處理這筆錢之前,絕對不能告訴父親。
達米安是一個教徒,曾經得到過聖人的指點,常常把時間花費在學習如何成為一個聖徒上。他覺得精神上的享受比物質上的受用更加有意義。而哥哥安東尼是一個現實主義的實踐派,像每一個熱血的資本家一樣,他甚至已經開始為這筆錢開始考慮匯率、通貨膨脹和成本方面的問題了,還學會了用金錢去買新同學的友誼。一個認為錢是上帝的恩惠,所以應該用它救濟有需要的人,而另一個希望用它來享受人生,兄弟倆懷著不同的目的,開始為說服對方而努力......
小哥倆發財記
十來歲的小孩子正應該是沐浴在父母的愛護與關懷下"肆無忌憚"的成長的年齡。而這對小哥倆,九歲的安東尼和七歲的達米安卻在他們這樣小小的年齡尚對這個復雜的社會甚至是世間的一切都處於懵懂狀態時,不幸地失去了最疼愛他們的母親。粗心且不善感情表達的父親也整天除了對失去愛人的痛心與郁悶之外,對兩個幼小心靈的呵護幾乎做功為零。此時的小哥倆除了每日的基本生活有父親保障,其他的感情世界完全要由他們自己來填充。
和在英國的所有的孩子們一樣,安東尼和達米安每天上學上課、下課放學、四處玩耍,似乎生活將會永遠這樣平淡無奇、毫無波瀾地繼續下去。
金錢,古人稱之為黃白之物,在它產生之日起便對我們這個雲雲眾生的社會起著巨大的作用。小到對每個人的日常生活甚至是已生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乃至徹底的改變。這一天,就在兩個小孩子的眼前便發生了如此神奇的事情--一隻裝滿了現金的帆布背包"從天而降"。在小哥倆放學回家的路上,一起銀行搶劫案中搶匪掉落的背包掉落在他們的腳下。他們倆偷偷地將背包拿回家中,面對如此數目的現金,兩個小孩真不知如何處置。然而,對於金錢的誘惑,似乎所有人都是無法避免和逃避的,他們各自也已經開始盤算著怎麼來消費這大把的英鎊。就在此時,無法逃避的問題也出現了,正直英鎊即將統一換成歐元的特殊時期,所以這一大筆錢必須在短短的一個星期之內花完。兄弟倆很快意識到了這個包的價值,他們商定,在沒有決定怎麼處理這筆錢之前,絕對不能告訴父親。
哥哥安東尼是個現實主義者,小小年紀已經在消費觀念上不亞於任何成年人了。就像個飽經商戰的資本家,將"屬於"自己的那部分英鎊早就計劃好了如何經營和消費,他甚至已經開始為這筆錢考慮匯率、通貨膨脹和成本方面的問題了,並且,還學會了用金錢去購買新同學的友誼。而弟弟達米安則與哥哥的性格截然不同,對宗教情有獨鍾的他,常常把時間花費在學習如何成為一個聖徒上。他覺得精神上的升華遠遠要比在物質上的享受奢華更加的有意義。並且,他認為將這筆不義之財送給那些更加需要它的窮人。就在滿滿的這一袋英鎊帶給小哥倆一次終身難忘的"歷險"的同時,在哥哥與弟弟、物質與精神之間也展開了一場針鋒相對的斗爭,安東尼與達米安懷著不同的目的與想法也各自上路並試圖說服對方......
從"小"到"大",精彩不斷

"小鬼當家"系列,動物系列"101隻斑點狗"和102隻也可以
哈里 龍騎士 納尼亞
中國的釋小龍和郝紹文的那些也不錯

5. 去秘魯旅遊都有哪些推薦

利馬

利馬是秘魯的首都,同時是最大的港口。位於秘魯西部的利馬瀕臨太平洋,終年少雨,是世界有名的「無雨城」,冬季多霧潮濕。利馬由於其便利的海港,利馬在1535年被選為秘魯的首都。在大部分殖民地時期,利馬始終是南美洲最重要的政治和商業權力中心。這輝煌的過去反映在殖民地時期的建築上,這些建築也為利馬贏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世界文化遺產」的美名。利馬是全國的文化中心。聖馬科斯大學是秘魯全國最有名的高等學府,於1551年建校,是美洲歷史上第一所大學。利馬還有許多博物館,其中黃金博物館當列首位。位於首都利馬以北185公里的卡拉爾古城建於公元前2600年,是一座與埃及金字塔處於同一時代的古城遺址,亦是美洲最古老的城市。

皇家費利佩城堡

以西班牙在美洲殖民地修築的最大、最堅固的城堡著稱,

馬丘比丘古城

海拔2430米,坐落於群山之間,印加語中意為「古老的山巔」,享有秘魯「龐貝」的美譽。198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文化遺產。

庫斯科城

1120年前後印加帝國在此定都,系古印加文化搖籃,被譽為「安第斯王冠上的明珠」。其名在印加語中意為「世界的中心」、「大地之臍」。 198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文化遺產。

夏文考古遺址(查文考古遺址)

夏文文化系秘魯安第斯山區高原文化之一,可追溯至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前300年。夏文城內有縱橫交錯的長廊,高大的廟宇和金字塔以及眾多的石碑雕刻。大型石頭建築及獸形裝飾物極富特色。198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文化遺產。

瓦斯卡蘭國家公園

地處布蘭卡山脈——世界上最高的熱帶山脈之中,海拔6768米,幽谷眾多,植被茂盛,水流湍急,系眼鏡熊和安第斯禿鷲棲息地。198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

昌昌城考古地區(昌昌古跡)

位於秘魯北部,是奇穆文明的中心。該文明大約始於公元850年,消亡於1470年。土城城區是帝國的權力中心,城市裡有上萬座建築,街道像迷宮一樣縱橫交錯,有些建築高達10米。宮殿和廟宇的屋頂四周有精心製作的浮雕。198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文化遺產。

馬努國家公園

位於秘魯東南部,面積150萬公頃,海拔150米到4200米。氣候類型多樣,動植物種類極豐富。鳥類總計有1000餘種,約佔世界上所有鳥類的15%。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

利馬古城

建於1535年,18世紀中期前一度作為西班牙在南美的殖民統治中心,老城內有大量殖民時期建築,被譽為「國王之城」。198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文化遺產。

里奧阿比塞奧國家公園(阿比賽歐河國家公園)

建於1983年,佔地27萬多公頃,動植物資源豐富,是黃絨毛猴、長毛蛛猴等棲息地,園內有36處查查波雅人(Chachapoya)古遺址。199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

納斯卡和朱馬納草原的線條圖(納斯卡地畫)

位於秘魯東南部,整個谷地布滿由寬窄不一的「溝」組成的三角形、四邊形、菱形和螺旋形等幾何圖形。它們又分別組成蜥蜴、蜘蛛、山鷹、仙人掌等動植物輪廓。被稱為「世界第八奇跡」。 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文化遺產。

阿雷基帕城歷史中心

始建於 1540 年,老城區融合了巴洛克與安第斯本土風格,建築大多由白色光滑的火山岩方石壘築而成,享有 「 白城 」 的美譽。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文化遺產。

卡拉爾古城

其歷史可追溯至公元前2600年到公元前2000年間。古城圍繞6座金字塔修建,中央屹立著圓形劇場和主寺廟。由於年代久遠,金字塔因風化已和周圍的山石融為一體。1994年考古發現,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國家標志

由螺旋形構成的P象徵著了誕生於這片土地的各種歷史,它傳達出一種變革、改變、轉化,也象是一個線條構成的指紋,傳達出「每個人的秘魯」這個理念。同時用線條構成的手寫字體,體現出秘魯人在自己獨有的利益上追尋著自己的道路。 據秘魯相關部門說,設計團隊在2009年便已經多次進入秘魯,足跡踏遍秘魯的各個地方。 而在秘魯的一些古跡上,確實能夠找到一些與這個標志結構非常呼應的地方,如梯田古跡及著名的納斯卡巨畫及線條。其實原來的標志也是挺值得一閱的,一隻蜂鳥從地面的線條畫中飛出,化作鮮艷的真實開態,並騰空而起飛向天空。從意義上來說,雖然有些直白,但也確實很難體現秘魯的歷史,而且意義也很積極。 簡單地了解這些背景,或許會讓我們對這個標志有更多的認識。作為一個國家的形象標志,秘魯的標志雖然也採用了略帶活潑的風格,但也沒有陷入更常見的那些「墨跡感」的同類型標志中。

6. 請問象牙海岸是屬於哪個非洲國家,或者首都,詳細點...謝謝了!

國名: 象牙海岸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Cote d'ivoire), 舊譯「象牙海岸」。La Republique de Cote d'Ivoire)得名源自於法語:Côte d'Ivoire---象牙海岸的意思,因為當地生產象牙得名。
獨立日:8月7日(1960年)
國慶日:12月7日(1974年)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旗面由三個平行相等的豎長方形構成,從左至右依次為橙、白、綠三色。橙色代表熱帶大草原,白色象徵南、北方的團結,綠色代表南部地區的原始森林。橙、白、綠三色還分別解釋為:民族愛國精神、和平與純潔、對未來的希望。
國徽: 中心圖案為盾徽。綠色的盾面上有一隻非洲大象頭,象牙是該國的象徵,象牙海岸意為「象牙海岸」。盾徽上面是太陽圖案,兩旁各有一棵油棕樹——該國的主要經濟作物之一,下端的綬帶上寫著「象牙海岸共和國」。
國家格言:Union, Discipline, Travail(法語,團結,紀律,勞動)
國家政要:總統洛朗·巴博(Laurent Gbagbo) ,2000年10月26日就職。
首都:政治首都,亞穆蘇克羅(Yamoussoukro),人口24萬(1998年),位於阿比讓以北220公里,是獨立後首任總統費利克斯·烏費埃—博瓦尼的家鄉。
[編輯本段]自然地理
面積322463平方公里。位於非洲西部,西與賴比瑞亞和幾內亞交界,北同馬里和布吉納法索為鄰,東與迦納相連,南瀕幾內象牙海岸地圖亞灣,海岸線長約50公里。地勢由西北略向東南傾斜。沿海地勢低平,多紅樹林沼澤、沙洲、潟湖;內陸多為海拔400米以下平原和低高原,西北邊境幾內亞高地和西南邊境寧巴山山地較陡峻。西北部為海拔500-1000米的芒達山和丘里山地,北部為海拔200-500米的低高原,東南部為海拔50米以下的沿海瀉湖平原。全境最高峰寧巴山(科幾邊境)海拔1752米。
主要河流
邦達馬河、科莫埃河、薩桑德拉河和卡瓦利河。
氣候
屬熱帶氣候。北緯7°以南為熱帶雨林氣候,北緯7°以北為熱帶草原氣候,大部分地區年平均氣溫26-28℃,自北而南年降水量1,000-2,400毫米。森林面積約11萬平方公里。多猿猴、象、河馬等野生動物。
人口
17500千人。全國約有60個部族,主要分4大族系:阿肯族系(約佔42%)、曼迪族系(約佔27%)、克魯族系(約佔15%)和沃爾特族系(約佔16%)。各部族均有自己的語言,全國大部分地區通用迪烏拉語(無文字)。官方語言為法語。全國人口的40%信奉伊斯蘭教,27.5%信奉天主教,其餘信奉拜物教。
主要城市
阿比讓: 科經濟首都,總統府、政府、議會的所在地。現有人口300萬,其中外籍人約佔三分之一。 阿比讓為國際觀光都市,臨靠瀉湖(鹹水湖),風景優美,市面商店林立,交通方便。市內最高建築為象牙賓館和農業大廈,均為30層。阿市現有旅館20-30家,其中五星級2家,四星級4、5家。全市共轄10個區,科科迪區為高級住宅區,馬可里區亦在形成高級住宅區中,高原區為白人區,阿佳美區和特勒許維爾區為比較貧窮的黑人住宅區,為西非鄰國移民的聚居地。市內有尤布貢、庫馬希、弗里迪、馬科里、特雷什維爾5個工業區。大的工廠有年產200多萬噸的煉油廠、60萬千瓦的火力發電廠等。阿比讓港是西非最大的天然良港,是非洲大陸最大的集裝箱港口之一。港內水深20-30米,港口可同時接受60條船。自1950年伏里地運河開鑿成功後,位於瀉湖內長達6、70公里的阿比讓碼頭均可利用,2萬噸輪船可自由進出,各碼頭與鐵道直接相連。 阿比讓為西非地區金融和貿易中心,花旗銀行、渣打銀行均在此設有分行,西非中央銀行、非洲開發銀行總部亦在阿比讓。市內有HAYAT、CASH CENTER和SOCOCE等連鎖超市和阿佳美批發零售市場;阿比讓是馬里、布吉納法索等內陸國家之出海口和進出口貨物的集散地。阿比讓市擁有一座大型現代化國際機場。
亞穆蘇克羅:已故博瓦尼總統的故鄉,人口24萬。1983年3月10日,科國民議會正式通過決議,將首都遷往亞市,現該市被稱為科的政治首都。亞市街道寬闊,市容整潔。已建成的重要大型建築有:總統官邸、「總統旅館」、博瓦尼基金大廈、黨部、公共工程學院和高等技術學院、市政府、大教堂和大清真寺等。亞市有現代化機場,可起降波音747等大型飛機。
布瓦凱:象牙海岸第二大城市,位於科中部,人口50萬。布瓦凱市地處咖啡、可可種植區的中心,是這兩種主要農產品的加工和交易場所,這里也有大型紡織廠,紡織業比較發達。該市是科重要的交通樞紐,通往科北方地區及馬里、布吉納法索等北部鄰國的公路貫穿該市,阿比讓-瓦加杜古鐵路科境內段也從此經過。布瓦凱市是了象牙海岸及其北部內陸鄰國往來貨物的集散地,商業、運輸業發達。
[編輯本段]歷史
象牙海岸1986年以前曾譯象牙海岸。中世紀時期曾建立過一些小王國,如宮格王國、印德尼埃王國、阿西尼王國等。11世紀塞努弗人在北部建立的宮格城,為當時非洲南北貿易中心之一。15世紀後半葉,葡、荷、法殖民者相繼入侵,掠奪象牙和奴隸,沿海一帶形成著名的象牙市場。
公元11世紀,塞努弗人在北部建立的宮格城為當時非洲南北貿易中心之一。13-15世紀科北部曾隸屬於馬里帝國。15世紀後半葉,葡、荷、法殖民者相繼入侵。掠奪象牙和奴隸,沿海一帶形成著名的象牙市場。1475年葡殖民者命名該地為象牙海岸(意為象牙海岸)。1842年淪為法國保護地。1882年全境淪為法國殖民地,1893年10月法國政府通過法令,確定科為法國的自治殖民地。1895年科被劃入法屬西非。1946年被劃為法國的海外領地。1957年成為「半自治共和國」。1958年12月成為「法蘭西共同體」內的「自治共和國」。1960年8月7日宣告獨立,但仍留在「法蘭西共同體」內。1961年4月脫離「法蘭西共同體」。1986年1月1日起,國名中文改譯為現稱。
[編輯本段]政治
憲法
現行憲法1960年11月由國民議會批准實行,後分別於1963、1975、1980、1985、1990、1998年進行了6次修改。憲法規定:實行總統制,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權分立。總統由普選產生,為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統帥,任期5年,可連選連任。1998年6月修改後的憲法規定:總統任期由5年延長到7年;只有40~75歲、本人及其父母均在象牙海岸出生的人才有資格競選總統。總統掌握執行權,任命總理,總理不再是政府首腦。議會由參、眾兩院組成。總統空缺或不能履行職責時由參議院議長代行總統職務並在90天內組織新的總統選舉等。
議會
國民議會是最高立法機關,議員分區選舉產生,每屆任期5年。本屆議會於1995年11月產生,議員175名(其中5名於1996年12月由補選產生),其中民主黨149名,共和人士聯盟和人民陣線各13名。議長任期5年,可連選連任。
行政區劃
全國劃為56個省、197個市和198個縣。1991年6月,科政府將全境劃為10個行政管轄區,各轄區下轄幾個省,駐管轄區首府的省長負責該區協調工作,但不算一級行政機構。1996年7月改為12個管轄區,1997年1月調為16個,2000年增至19個。
政黨
1990年4月30日宣布實行多黨制,現有41個合法政黨。主要政黨有:
1、象牙海岸民主黨(Parti Democratique de Cote d'Ivoire )執政黨。1946年4月30日成立,創始人費利克斯·烏弗埃—博瓦尼。獨立後為執政黨。主席亨利·科南·貝迪埃,1994年4月30日當選;總書記洛朗·多納—福洛戈。在1996年10月召開的民主黨十大上,貝迪埃和福洛戈均獲連任。
2、象牙海岸人民陣線 (Front Populaire Ivoirien)主要反對黨。1982年成立,黨員58萬,骨幹力量是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主張實行社會主義。1992年2月曾組織大規模遊行示威,釀成打砸搶燒暴力事件。遭政府鎮壓後宣布放棄暴力斗爭和通過選舉和平奪權。1995年10月,號召抵制總統大選,後積極參加立法選舉。同法國社會黨關系密切。1996年7月召開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原總書記洛朗·巴博(Laurent Gbagbo)當選為主席,阿布·德拉馬納·桑加雷(Abou Dramane Sangare)接任總書記之職。
3、象牙海岸勞工黨 (Parti Ivoirien des Travailleurs)1992年8月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了《關於左翼政黨聯合戰略的決議》等文件,重申召開全國會議、成立過渡政府的主張,選舉了新的領導機構。第一書記弗朗西斯·沃迪埃(Francis Wodie)。
4、社會民主聯盟(Union Des Sociaux Democrates)主張實行議會制政體,國內各派政治力量協商聯合組成政府。總書記貝爾納·扎迪·扎烏魯。
5、象牙海岸共和人士聯盟(Rassemblement des Republicains)1994年10月宣告成立。主要成員為原民主黨內的持不同政見者、原政府成員和無黨派中間人士。原總書記傑尼·科比納(Djeny Kobina),曾任民主黨主管與其他政黨關系全國書記,1998年10月突然去世。原副總書記迪亞巴泰女士現代理總書記之職。
[編輯本段]經濟
貨幣
貨幣名稱:非洲法郎(CFA franc)
匯率(1997年):1美元=583.67非洲法郎
通貨膨脹率(1997年):5.8%
資源
主要礦藏有鑽石、黃金、錳、鎳、鈾、鐵和石油。已探明的石油儲量約12億噸,天然氣儲量156億立方米,鐵30億噸,鋁礬土12億噸,鎳4.4億噸,錳3500萬噸。現有森林250萬公頃。
工業
據非洲發展銀行1999年發展報告,象牙海岸1997年工礦業生產總值為39.79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8.8%。全國約有企業815家,就業人口8萬,資本總額4250億非洲法郎,其中國家資本佔55%。食品加工是主要工業部門,占工業營業總額的35%~40%;其次是棉紡織業;還有煉油、化工、建材和木材加工工業。近年來,石油產量增長較快,1995年4月日產原油1萬桶,1996年12月日產原油1.7萬~1.9萬桶。
農林漁業
象牙海岸系農業國,農業在科國民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據非洲發展銀行1999年發展報告,1997年農牧業生產總值為27.99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7.3%。農產品出口占出口總收入的60%。耕地面積802萬公頃,全國80%的勞動力從事農業生產。經濟作物占重要地位。可可和咖啡是兩大主要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分別為187萬公頃和137萬公頃。可可生產和出口佔世界第一位,出口收入占國家出口總額的50%。咖啡生產現居世界第七位。籽棉產量居非洲第三位,棕櫚產量居非洲第一、世界第三。糧食不能自給,主要有玉米、小米、高粱、稻米、木薯、山葯等。1997年主要農作物產量(單位:萬噸):可可108.4、咖啡27、香蕉20、菠蘿26.5。
象牙海岸森林資源豐富,木材曾是第三大出口產品。由於過量採伐、農業開發、乾旱和森林火災等原因,森林面積銳減;1960年有1500萬公頃,1991年僅餘250萬公頃。政府已採取措施限制森林砍伐和木材出口。1994年原木產量為260萬立方米,出口30萬立方米,木材加工年產230萬立方米,出口85萬立方米。
畜牧業不發達。禽蛋基本自給,肉類一半靠進口。牛羊肉產量約為4萬余噸、豬肉1萬余噸、各種家禽26000多噸。
漁業產值占農業生產總值的7%,就業人口7萬。年捕魚量8~10萬噸,其中40%供國內消費。
旅遊業
近年來重視發展旅遊業和開發旅遊資源。1991年政府宣布減稅措施以利於旅遊業業的發展。1996年接待遊客約23.6萬人次,收入450億非洲法郎。從業人員1.5萬。全國有24家旅行社和辦事處,飯店452家,客房使用率為45%。坐落在亞穆蘇克羅的和平聖母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基督教堂之一,是重要的旅遊景點。
交通運輸
象牙海岸是非洲交通最發達的國家之一。1994年交通運輸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3%。
【海運】
進出口貿易的98%以上通過海運。1993年海運部門從業人員為1.4萬人,產值1160億非洲法郎。阿比讓港是西非最大的天然良港和黑非洲最大的集裝箱港口,也是西非內陸國家的主要出海口和進出口貨物的集散地;港口設備較完善;可同時停泊60多艘船隻,年裝卸集裝箱2.2萬只;設計年吞吐量為2000萬噸,1995年吞吐量1160萬噸。聖佩德羅港是第二大港口,年吞吐量120萬噸,主要承運木材。
【鐵路】
主要是由阿比讓通向尼日的鐵路干線,在象牙海岸境內全長630公里。1993年貨運量26萬噸,客運量76萬人次。象牙海岸鐵路公司現有各種機車19台。公路:公路網四通八達。總長6.8萬多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41公里、瀝青路5440公里;全國有5?850個貨運商行,各種車輛31.1萬輛,其中貨車1.7萬輛。
【空運】
全國有大小機場28個,其中阿比讓、布瓦凱、亞穆蘇克羅三個機場可供大型飛機起降,阿比讓機場是法語非洲國家最大的機場。象牙海岸航空公司除經營國內航線外,還開辟了馬里、布吉納法索和幾內亞航線。國際主要航線由非洲航空公司經營,非洲航空公司總部設在阿比讓。有25家外國航空公司開辟了飛往象牙海岸的定期航班。
財政金融
據非洲發展銀行1999年發展報告,象牙海岸1997年度財政收入為24億美元,支出為26億美元。赤字2億美元,占當年出口收入的2%。1997年外債總額為176.80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72.5%。1980~1990年外債還本付息年均增長率為9.8%,1991~1997年為2.8%。1998年外匯儲備為6260萬美元。
對外貿易
外貿連年順差,在國民經濟中占重要地位。主要出口可可、咖啡、棕櫚油、棉花、橡膠、木材等,進口機械設備、原油、交通工具、化學製品、建築材料、電器、食品等。1996年出口總值為51.10億美元,進口為40.17億美元。
外國援助
1995年共接受外援12.123億美元。其中法國5.16億。另據非洲發展銀行的統計數字,1985~1997年共接受各種外援30.309億美元。
[編輯本段]軍事
全國武裝力量創建於1960年7月27日,由武裝部隊、憲兵和共和國衛隊組成。國防委員會為最高軍事決策機構,總統兼任武裝力量總司令,國防部長具體負責武裝力量的管理。總參謀長蓋伊·羅伯爾准將(Guei Robert)。實行義務兵役制,服役期6個月。全國設4個大軍區。 武裝部隊共8400人:其中陸軍6800人,裝備有輕型坦克5輛、裝甲車21輛,火炮10餘門、火箭筒300餘枚、高射炮19門;海軍900人,配備有巡邏艇10艘,輕型艦只4艘,水陸兩用飛機1架;空軍700人,配備有各種作戰飛機19架、直升機8架。憲兵4400人。共和國衛隊1100人,由總統直接指揮。民兵1500人。另有預備役人員12000人。武器裝備主要由法國提供。
[編輯本段]文化教育
重視教育事業。1992年教育經費占國家行政預算的42%,據非洲發展銀行的統計數字,成年人的文盲率1995年為60%,小學入學率1996年為71%,中學入學率為24%。讀到四年級的學生占該年齡組人數的百分比1991年男生為85%,女生為83%。有大學10餘所,在校生3萬餘人。象牙海岸國立大學是一所綜合性大學,設2個分校和7個學院。此外,在國外就讀的學生4萬人。政府還組織在職人員進修和職業培訓。
[編輯本段]婚俗
象牙海岸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婚俗,所以象牙海岸的婚俗像五光十色的萬花筒,豐富多彩。 居住在象牙海岸東南沿海的埃布里埃族人實行一夫多妻制,習慣認為多妻是富有的標志。如果一個男人僅有一個妻子,這表明其家境不夠寬裕。埃布里埃族人之所以盛行一夫多妻,除為炫耀富有外,還有種田和家務勞動的需要。埃布里埃族婦女不僅能夠吃苦耐勞,而且還樂於從事繁重勞動,認為可以騰出丈夫的時間,讓他們去參與和處理村裡、乃至部落里的政事。按習俗,與丈夫生活時間最長者,則最受丈夫的寵愛,其地位和權力也居群妻之首,成為「第一夫人」。如果丈夫再娶,須徵得她的同意。埃布里埃族子女的婚配,一般由父親或者叔父做主。如果有幾個女兒,父親有權把長女許配給自己的好朋友。姑娘的父親或者叔父一旦同意這門婚事,小夥子便可送訂婚禮。訂婚禮一般分兩次送。第一次是姑娘的生日,由小夥子親自把一對腳環和一些薯塊送到姑娘的父親手裡;第二次是在選定婚期的當天,小夥子要向姑娘家送嫁妝。嫁妝一般是非洲法郎和幾塊做「帕涅」裙布料。送完婚禮後,小夥子和姑娘便成為合法夫妻。這時,姑娘若不同意結婚,小夥子有權向姑娘的父親要回彩禮。退禮時,一般只退嫁妝,不退金錢。埃布里埃族人禁止近親通婚,禁止未成年人結婚和強迫結婚。一般情況下,不同地區和不同部族的男女均可通婚,但若一方為穆斯林或者來自沿襲父系氏族制的部族,則禁止聯姻。在實際生活中,埃布里埃族人的婚俗沒有固定的模式。送足彩禮,特別是送足嫁妝後,小夥子就可以把姑娘領走擇日舉行婚禮。按現行習俗,新人的雙親和家庭成員均須出席婚禮儀式。婚禮伊始,新郎要當眾宣布他要某某為妻,並聲明他已經出足嫁妝。然後,新郎設酒席宴請出席婚禮的所有賓客。在宴席上,姜酒是必不可少的吉祥飲料。 婚後,若夫妻中的一方發生不忠於對方的行為,原則上將導致夫妻離婚。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完全如此。多數情況是,如丈夫有外遇,只要向受騙的妻子交付一筆認錯賠償費即可了事,但如果是妻子對丈夫不忠,大多以離婚告終。就是丈夫堅持不離,也要召集全村同齡人通報受騙事實。同齡人批評並要求不忠於丈夫的妻子改正不軌行為。如果不正當的兩性關系出事地點不在自己家裡,同齡人就要求有不軌行為的女人買姜酒請客謝罪;如果事出在自己家中,不忠妻子除買姜酒外,還要買一隻羊和幾只雞,在房門前當眾宰殺,以雪恥辱。可是那個勾引女人的男人卻逍遙法外,沒有人去追究他的責任,更沒有人要他賠償因此而造成的損失 。習慣上,不管什麼原因,埃布里埃族人一般不允許休妻,只有下列情況之一者才允許離婚:一是夫妻之間,一方有不忠於另一方的不軌行為,賠罪和賠償不足以修復因此而破裂的感情;二是夫妻雙方均表示同意不再維持夫妻關系,丈夫同意不向女方索還陪嫁;三是丈夫虐待妻子,習慣上主要指丈夫毒害妻子。在通常情況下,夫妻雙方誰也不肯首先提出離婚要求。 因為,如果女方先提出離婚要求,她必須在再婚前償還前夫的陪嫁;如果男方先提出離婚要求,女方就不再退還陪嫁。離婚後,子女全部留給父親,但母親有權定期去看望孩子。在婚姻上,居住在象牙海岸西部地區的丹族人與其他部族禁止同異族聯姻的習俗相反,規定本族男子必須選擇供奉不同圖騰部族的女子為配偶方可完婚。婚後,發現妻子有不軌行為,常常罰以物資賠償了事,個別也有導致離婚的。事出後,是罰是離,全由丈夫決定。如果丈夫正在尋機拋棄不稱心的妻子,而妻子的不軌行為在這時又被丈夫發現,不軌妻子被送回娘家,娘家還必須退還陪嫁。不軌妻子的相好也得受罰,向受騙的丈夫交付相當於該丈夫供養妻子全部費用。倘若受騙丈夫不追究不忠妻子的責任 ,仍要留下她時,其娘家無須退還陪嫁,但勾引其妻子的壞男人要向其夫婦送些衣物,向調解糾紛的長者送些酒和雞,以示謝罪 。
[編輯本段]新聞出版
全國有報刊20餘種:《博愛晨報》和《象牙晚報》為官方報紙,其他各黨派發行的報刊有《道路》日報和《民主黨人》、《愛國者》、《我們的時代》、《新報》、《新視野》、《祖國》等周刊。象牙海岸通訊社為官方通訊社,1961年6月2日成立。象牙海岸國家廣播電台是國家電台,分一台和二台,用法語和當地語言廣播。「希望電台」為私營的天主教電台,1991年3月開播。象牙海岸電視台為官方電視台,分電視一台和電視二台。電視一台於1963年8月開播,電視二台原為電視一台的第二套彩色節目,1973年8月開播,1991年11月正式獨立成台。
[編輯本段]對外關系
奉行「獨立、主權、平等和不幹涉內政」的外交政策,強調以責任、團結和公正為基石,從本國人民的利益出發,實行國際合作夥伴多元化。重點發展與法國和美國等西方國家關系;堅持睦鄰友好,重視非洲團結與合作,曾積極調解西非國家內部沖突;積極參與次地區和非洲經濟一體化,呼籲國際社會增加對非援助,減輕非洲債務負擔。
同中國關系
1983年3月2日中科建交。兩國簽署了經濟合作協定、科學技術合作協定、貿易協定和文化合作協定。楊尚昆主席(1992年)、李鵬副總理(1986年)、李嵐清副總理(1995年)、吳學謙(1987年)和錢其琛國務委員兼外長(1992年)、宋健國務委員兼國家科委主任(1997年)、王漢斌副委員長(1989年)曾訪科。貝迪埃總統和敦坎總理分別於1997年5月和1996年7月訪華。1998年2月、6月,地礦部副部長壽嘉華和外交部長唐家璇分別訪科。11月,沈陽軍區司令員梁光烈中將訪科。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1998年兩國貿易總額約1.76億美元,其中中方出口額約1.52億美元,進口額約2400萬美元。
同法國關系
科法關系密切,兩國領導人互訪頻繁。雙方簽有外交、軍事、經濟、文化、技術等方面的合作協定。法向科派出的合作人員最多時曾達3900多人。法對科軍援每年約25億非洲法郎,派遣軍事顧問100多名;在阿比讓設有軍事基地,常駐海軍陸戰隊450人。科每年有300多人在法軍校受訓。1995年7月,法國總統希拉克訪科。1996年5月敦坎總理訪法,6月和11月貝迪埃總統兩度訪法;8月法國防部長米永訪科。1997年9月貝迪埃總統訪法;7月和10月法合作國務秘書若斯蘭、外交部長韋德里納和國防部長里夏爾訪科。3月科法舉行「97大象」聯合軍事演習。1998年5月,貝迪埃總統訪法。
同美國關系
科獨立後,與美關系不斷發展。博瓦尼總統曾四次訪美。美在科派遣有和平隊。截至1984年,美共向科提供18億美元援助。近年來,美對科的投資和援助均有增加。1992年美向科提供150億非洲法郎補助金,用於衛生和計劃生育項目。1993年9月美國議會代表團訪科。1994年6月,美能源代表團訪科。9月,貝迪埃總統出席聯大會議期間,同美總統柯林頓舉行了會談。1996年2月美商務部長布朗訪科;10月敦坎總理訪美。1997年4月敦坎再度訪美。1998年4月,美前總統吉米·卡特訪科。5月貝迪埃總統訪美。
同周邊國家關系
重視發展同周邊國家的關系。近年來,科與幾內亞、迦納關系繼續得以改善;同馬里、布吉納法索、賴比瑞亞和塞內加爾關系有新的發展,高級官員互訪頻繁;同奈及利亞關系有所加強。1998年,科先後接待了多哥、貝南總理、幾內亞總統的來訪;6月和10月,貝迪埃總統分別出席在布吉納法索首都瓦加杜古召開的第34屆非統組織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會議和在奈及利亞首都阿布賈召開的第21次西非國家元首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