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在實行固定匯率的國家,如果出現較高的通貨膨脹率,就極有可能被投機資本沖擊
固定匯率制是指匯率維持在固定的水平上,當匯率上漲超過上限時,政府會投放本幣從而使本幣供應增加價格下降,相反當匯率下跌,政府幹預的手段就是動用外匯儲備購入本幣,使本幣的需求增加從而價格上漲。我們所說的忽然政府支撐不住了主要是指匯率下降時的情況,因為匯率上漲時,政府是提供本幣,對他們來說,本幣的數量是無限的,根本不用擔心,如果沒了還可以打開印鈔機,但是下跌動用的可是外匯儲備,你應該學過外匯儲備管理吧,一個國家的外匯儲備是有一個適度的規模的,所以如果本幣持續貶值總會出現政府也無能為力,只能放任本幣的下跌,此時對於國內經濟一定是嚴重的通貨膨脹,物價飛漲,都紛紛想把自己手中的現金變成物品,銀行出現擠兌,看看辛巴威的那個通脹,還有索羅斯攻擊泰銖這個案例更能夠說明固定匯率制下忽然政府支撐不住了,改為浮動匯率制,會照成恐慌。實行浮動匯率匯率制的國家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市場機制健全,不會造成投機資本的攻擊。
在固定匯率制度下,當國外發生通貨膨脹時,通過一價定律及國際收支盈餘所帶來的國內貨幣供給量增加將導致國內物價水平的上升;在浮動匯率制度下,盡管不存在通過一價定律及國際收支盈餘造成國內貨幣供給量增加的壓力,但由於各國政府不再受國際收支的「紀律約束」,政府就有可能利用膨脹政策發展國內經濟,讓匯率去承擔國際收支失衡的後果,這將導致物價水平的上漲,各國物價水平的上漲存在剛性與棘輪效應,結果將導致世界通貨膨脹率的加速。
從理論上來說,影響匯率制度選擇的主要是經濟因素,比如一國經濟的開放程度、其經濟規模、其進出口的商品結構和地區結構、其金融市場的發達程度以及與國際金融市場的密切程度,以及國內通貨膨脹率高低。如果一國經濟開放程度高、經濟規模小、或者進出口集中於某些產品或某幾個國家,一般傾向於採取固定匯率制或釘住匯率制。相反,而採取浮動匯率制度較為合適。
B. 我國是固定匯率制度的國家嗎08年金融危機我國調整匯率了嗎
我國自2005年起實行有管理的有浮動區間的浮動匯率制度,08年危機期間收窄了浮動區間
C. 固定匯率所帶來的負面經濟影響
固定匯率的弊端:不能靈活反映外匯供求關系,使匯率的市場性喪失或削弱;匯率市場性的喪失或削弱又使其不能反過來調節外匯的供求關系,自動調節功能大大降低,因而只能由政府調節。但政府確定匯率的弊端十分明顯:一是受到主觀影響,如果政府調控能力不強還會出現重大失誤;二是受到客觀因素的牽制,匯率的確定和變動涉及到各方面利益,政府不得不充分考慮;三是受不同政策目標的牽制,匯率目標可能和其他目標相沖突,若匯率水平脫節到相當嚴重的程度就可能引發金融危機。另一方面,「蒙代爾三角」理論認為,資本自由流動、固定匯率和貨幣政策三者不可能兼顧,只能犧牲其中之一而保證實現另外二者。因為假如在固定匯率制度和資本自由流動下採取緊縮的貨幣政策,利率會上升,在匯率不變的情況下,利率的上升帶來對本國投資收益的增加,大量的外國資本會流入,造成本幣升值的壓力,為維持匯率的固定水平,政府要賣出本幣買入外幣進行干預,這樣緊縮的貨幣又被擴張了,貨幣政策無效。因此,在資本自由流動的前提下,堅持固定匯率就要放棄貨幣政策的自主性、獨立性和有效性。
在我國乃至世界歷史上,固定匯率制都曾發揮過它的積極作用。二戰後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其實質就是一種固定匯率制度,對於戰後各國經濟復甦和建立穩定的經濟貿易聯系,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從我國以前的情況來看,資本自由流動不存在,通過政府調整可使國際收支大體平衡,固定匯率制的利大於弊。亞洲國家高速發展的90年代,固定匯率制對於穩定投資者預期也曾發揮了很大作用。但是如果經濟泡沫膨脹,經濟增長減慢,貿易赤字上升,投機資本沖擊的情況出現,此時固定匯率制的不利影響就遠遠超出了它的有利方面。
D. 固定匯率制的缺陷有哪些
固定匯率的缺點
在固定匯率條件下,要維持匯率不變,必須處理好內外平衡問題:即保持國際收支平衡以便能夠使匯率維持不變和控制總需求以便接近沒有通貨膨脹的充分就業的狀態。實行真正的固定匯率制度需要各國付出很大的調整代價。
實行固定匯率制度,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不能及時地通過匯率變動使國際收支自動達到平衡,而往往引起該國大量黃金外匯外流,國際儲備大大下降。此外實行固定匯率制度會在國際間傳導通貨膨脹。因為價格一律是商品交換的普遍規律,當一國發生通貨膨脹時,該國貨幣對內貶值而由於實行固定匯率制度不能及時調整匯率,必然因國內物價上漲引起其他國家向該國大量出口,導致出口國出現貿易順差,這樣出口國貨幣供給量因外匯收入增加而增加。出口國一方面商品供應減少,另一方面貨幣供給增加,極容易引發通貨膨脹,這種通貨膨脹與固定匯率制度密切相關。實行固定匯率制度,法定平價及匯率波動的上下限都是確定的,因此匯率並不能總是正確反映兩國貨幣的實際購買力。通過干預來維持固定匯率制度必然使貨幣對內價值和對外價值脫節,影響到幣值對內和對外的同時均衡。
⑴匯率基本不能發揮調節國際收支的經濟杠桿作用
⑵為維護固定匯率制將破壞內部經濟平衡。比如一國國際收支逆差時,本幣匯率將下跌,成為軟幣,為不使本幣貶值,就需要採取緊縮性貨幣政策或財政政策,但這種會使國內經濟增長受到抑制、失業增加。
⑶引起國際匯率制度的動盪和混亂。東南亞貨幣金融危機就是一例。
E. 誰能告訴我最近二十年發生的全球或者某個國家發生的金融危機
1.1990年開始的日本金融危機;1990年—1991年美國經濟危機;1992年的英國金融危機,即英鎊阻擊戰;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機;1997年發生在東南亞金融危機,最終席捲整個亞洲(最初是發生在泰國,而後席捲到中國香港,中國台灣,日本,韓國以及整個東南亞);1997年的俄羅斯經濟危機;1999年巴西經濟危機;2007年以來由美國次貸危機而引發的史上最嚴重的金融危機,
2.近20年來爆發最嚴重的金融危機要屬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和2007年以來的全球性金融危機
3.舉例:(1)1997年六月以來,由於泰國出口持續疲軟,泰國於7月2日宣布放棄固定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當天泰銖兌美元就下降了17%,而泰銖隨後成為了歐美投資家的炒作對象,逼迫泰銖不斷貶值,而後菲律賓比索、印度尼西亞盾、馬來西亞林吉特、新加坡元紛紛受到沖擊;隨後導致台灣放棄守新台幣匯率,隨後香港恆生指數大幅下跌,韓元兌美元一落千丈,跌倒1008:1,由於日本在韓國有很多金融類的公司,直接導致大批日本公司破產;1998年印度尼西亞政府實行印尼盾與美元保持固定匯率的聯系匯率制,以穩定印尼盾,使得美歐等國的強烈反對,IMF同時撤回對印尼的援助,是印尼國內發生大暴亂(1998年印尼屠華事件的根本原因),印尼盾大幅貶值;1998年8月,金融危機剛剛要平息,國際投資家又開始對香港發動新一輪的攻擊,使得香港恆生指數大幅下跌,香港特區政府予以回擊,金融管理局動用外匯基金進入股市和期貨市場,吸納國際炒家拋售的港幣,將匯市穩定在7.75港元兌換1美元的水平上,使得國際銀行家慘敗;而同時國際銀行家又向俄羅斯發動新一輪的攻擊,俄羅斯央行8月17日宣布年內將盧布兌換美元匯率的浮動幅度擴大到6.0~9.5∶1,並推遲償還外債及暫停國債券交易。俄羅斯政策的突變,使得在俄羅斯股市投下巨額資金的國際炒家大傷元氣,並帶動了美歐國家股市的匯市的全面劇烈波動。由於在香港和俄羅斯國際銀行家的慘敗,基本上使得這次金融危機結束;
(2).布希總統上任之前,美國經濟達到頂峰,由於布希政府不斷的發動戰爭,使得美國財政赤字日益明顯。到2007年,美國民眾、房地產公司以及幾大投行之間產生了互不信任的關系,導致次貸危機的爆發,而後部分投資銀行因欠債太多,而在外資金又收不回來,導致銀行破產;銀行的破產使得房地產公司直接受到牽連,緊接著其他銀行以及銀行的一些債權人等紛紛受到波及,以及世界各國尤其是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與美國金融關系密切從而受到波及,金融危機終於在2008年全面爆發;而後全球股市大跌,各國政府紛紛出台最新的貨幣政策來改善金融市場,但是由於這一波金融海嘯來的太迅猛,使得很多國家猝不及防,在第一波金融危機後,冰島宣布國家破產,而後歐美各國不斷出現大罷工的現象;隨著冰島的破產,使歐元區債務危機失去嚴重,在第二波金融危機過後,希臘接近破產邊緣,國內罷工不斷,給世界金融危機再次蒙上陰影;而第三波金融危機正悄悄的來臨,再次使得愛爾蘭、西班牙與葡萄牙和希臘出現大規模的債務危機;
F. 貨幣危機只發生在固定匯率制度下嗎如果不是,還會發生在哪些情況為什麼。
狹義的貨幣危機,只有固定匯率制才會發生。
廣義的貨幣危機,浮動匯率制下,匯率也可能在一時間內,波動非常大。只是是完全放棄了當局的貨幣了。
G. 固定匯率的弊端
固定匯率的弊端:不能靈活反映外匯供求關系,使匯率的市場性喪失或削弱;匯率市場性的喪失或削弱又使其不能反過來調節外匯的供求關系,自動調節功能大大降低,因而只能由政府調節。但政府確定匯率的弊端十分明顯:一是受到主觀影響,如果政府調控能力不強還會出現重大失誤;二是受到客觀因素的牽制,匯率的確定和變動涉及到各方面利益,政府不得不充分考慮;三是受不同政策目標的牽制,匯率目標可能和其他目標相沖突,若匯率水平脫節到相當嚴重的程度就可能引發金融危機。另一方面,「蒙代爾三角」理論認為,資本自由流動、固定匯率和貨幣政策三者不可能兼顧,只能犧牲其中之一而保證實現另外二者。因為假如在固定匯率制度和資本自由流動下採取緊縮的貨幣政策,利率會上升,在匯率不變的情況下,利率的上升帶來對本國投資收益的增加,大量的外國資本會流入,造成本幣升值的壓力,為維持匯率的固定水平,政府要賣出本幣買入外幣進行干預,這樣緊縮的貨幣又被擴張了,貨幣政策無效。因此,在資本自由流動的前提下,堅持固定匯率就要放棄貨幣政策的自主性、獨立性和有效性。
在我國乃至世界歷史上,固定匯率制都曾發揮過它的積極作用。二戰後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其實質就是一種固定匯率制度,對於戰後各國經濟復甦和建立穩定的經濟貿易聯系,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從我國以前的情況來看,資本自由流動不存在,通過政府調整可使國際收支大體平衡,固定匯率制的利大於弊。亞洲國家高速發展的90年代,固定匯率制對於穩定投資者預期也曾發揮了很大作用。但是如果經濟泡沫膨脹,經濟增長減慢,貿易赤字上升,投機資本沖擊的情況出現,此時固定匯率制的不利影響就遠遠超出了它的有利方面。
H. 為什麼一國爆發經濟危機會被迫放棄固定匯率政策從而導致貨幣貶值那
固定匯率是需要守的,如何守就是用國家儲備的外幣,例如美元。
一國爆發經濟危機,外資逃離。以x國為例子
x幣:美元=4:1 就是4元x幣能換1美元
一個外商有2000萬x幣,要換成美元就是500萬美元
貶值後x幣:美元=5:1 這樣換成美元就是400萬美元
在國家儲備不夠,的情況下只能這樣。
請採納,需要分問問題
I. 什麼因素導致1971年固定匯率體系的崩潰
從50年代後期開始,隨著美國經濟競爭力逐漸削弱,其國際收支開始趨向惡化,出現了全球性「美元過剩」情況,各國紛紛拋出美元兌換黃金,美國黃金開始大量外流。到了1971年,美國的黃金儲備再也支撐不住日益泛濫的美元了,尼克松政府被迫於這年8月宣布放棄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價兌換黃金的美元「金本位制」,實行黃金與美元比價的自由浮動。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日本、加拿大等國宣布實行浮動。1973年2月美元進一步貶值,世界各主要貨幣由於受投機商沖擊被迫實行浮動匯率制。
匯率制,不再承擔維持美元固定匯率的義務,美元也不再成為各國貨幣圍繞的中心。這標志著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基礎已全部喪失,該體系終於完全崩潰。
布雷頓森林體系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的運轉與美元的信譽和地位密切相關,到20世紀60~70年代,美國深陷越南戰爭的泥潭,財政赤字巨大,國際收入情況惡化,美元的信譽受到極大的沖擊,爆發了多次美元危機。大量資本出逃,各國紛紛拋售自己手中的美元,搶購黃金,使美國黃金儲備急劇減少,倫敦金價暴漲。為了抑制金價上漲,保持美元匯率,減少黃金儲備流失,美國聯合英國、瑞士、法國、西德、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八個國家於1961年10月建立了黃金總庫,八國央行共拿出2.7億美元的黃金,由英格蘭銀行為黃金總庫的代理機關,負責維持倫敦黃金價格,並採取各種手段阻止外國政府持美元外匯向美國兌換黃金。
60年代後期,美國進一步擴大了侵越戰爭,國際收支進一步惡化,美元危機再度爆發。1968年3月的半個月中,美國黃金儲備流出了14億多美元,僅3月14日一天,倫敦黃金市場的成交量達到了350~400噸的破記錄數字。美國再也沒有維持黃金官價的能力,經與黃金總庫成員協商後,宣布不再按每盎司35美元官價向市場供應黃金,市場金價自由浮動,但各國政府或中央銀行仍按官價結算,從此黃金開始了雙價制階段。但雙價制也維持了三年的時間,原因是美國國際收支仍不斷惡化,美元不穩;二是西方各國不滿美國以已私利為原則,不顧美元危機拒不貶值,強行維持固定匯率。於是歐洲一些國家採取了請君入瓮的策略,既然美國拒不提高黃金價格,讓美元貶值,他們就以手中的美元兌換美國的儲備黃金。
當1971年8月傳出法國等西歐國家要以美元大量兌換黃金的消息後,美國於8月15日不得不宣布停止履行對外國政府或中央銀行以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的義務。1971年12月以《史密森協定》為標志美元對黃金貶值,同時美聯儲拒絕向國外中央銀行出售黃金,至此美元與黃金掛鉤的體制名存實亡。
1973年3月因美元貶值,再次引發了歐洲拋售美元、搶購黃金的風潮。西歐和日本外匯市場不得不關閉了17天。經過磋商最後達成協議,西方國家放棄固定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至此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完全崩潰,從此也開始了黃金非貨幣化的改革進程。但直至1976年國際社會間才了達成了以浮動匯率合法化、黃金的非貨幣化等為主要內容的「牙買加協定」。從法律的角度看,國際貨幣體系的黃金非貨幣化到1978年才正式明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1978年以多數票通過批准了修改後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該協定刪除了以前有關黃金的所有規定,宣布:黃金不再作為貨幣定值標准,廢除黃金官價,可在市場上自由買賣黃金;取消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必須用黃金支付的規定;出售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6黃金,所得利潤用於建立幫助低收入國家優惠貸款基金;設立特別提款權代替黃金用於會員國與IMF之間的某些支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