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貨幣匯率是如何換算的
匯率亦稱「外匯行市或匯價」,是一國貨幣兌換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是以一種貨幣表示另一種貨幣的價格。由於世界各國貨幣的名稱不同,幣值不一,所以一國貨幣對其他國家的貨幣要規定一個兌換率,即匯率。從短期來看,一國的匯率由對該國貨幣兌換外幣的需求和供給所決定。外國人購買本國商品、在本國投資以及利用本國貨幣進行投機會影響本國貨幣的需求。本國居民想購買外國產品、向外國投資以及外匯投機影響本國貨幣供給。在長期中,影響匯率的主要因素主要有:相對價格水平、關稅和限額、對本國商品相對於外國商品的偏好以及生產率。
確定方法
匯率的確定方法隨國際貨幣制度的變化而不斷變化。
金本位制度下匯率的決定與變動
金本位制度是以黃金為本位幣的貨幣制度,包括金幣、金塊和金匯兌本位制。一次大戰前,盛行典型的金幣本位制,特點是金幣為本位幣;自由鑄造和溶化;金幣與銀行券自由兌換;金幣作為世界貨幣自由輸出入。各國規定了每一金鑄幣單位包含的黃金重量與成色,即含金量Gold Content,貨幣間的比價以含金量來折算,兩國本位幣的含金量之比即為鑄幣平價(Mint Par)。例如:1英鎊鑄幣的含金量為113.0016格令,1美元鑄幣含金量為23.22格令,鑄幣平價為113.0016÷23.22=4.8665,即1英鎊約摺合4.8665美元。 如此規定的匯率可能出現波動,但波幅有一定界限。這個界限稱為黃金輸送點(Gold Transport Points),黃金輸送點等於鑄幣平價加上從一國輸出或從另一國輸入黃金需要支出的費用,包括包裝、運輸黃金的費用和運輸保險費。如果匯率的波動使得兩國間在進行國際結算時直接使用黃金比使用外匯更為合算,則貿易商寧可直接運送黃金。通過這一機制,匯率的波動可自動保持在一定范圍內。
紙幣流通制度下匯率的決定與變動
在紙幣制度下,各國發行紙幣作為金屬貨幣的代表,並且參照過去的作法,以法令規定紙幣的含金量,稱為金平價,金平價的對比是兩國匯率的決定基礎。但是紙幣不能兌換成黃金,因此,紙幣的法定含金量往往形同虛設。所以在實行官方匯率的國家,由國家貨幣當局(財政部、中央銀行或外匯管理當局)規定匯率,一切外匯交易都必須按照這一匯率進行。在實行市場匯率的國家,匯率隨外匯市場上貨幣的供求關系變化而變化。 匯率對國際收支,國民收入等具有影響。
西方匯率決定理論
西方匯率決定理論主要有國際借貸說、購買力平價說、匯兌心理說、貨幣分析說和金融資產說,他們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對匯率的決定因素進行了分析。 國際借貸說是英國經濟學家葛遜在1861年提出的,他以金本位制度為背景,較為完善地闡述了匯率與國際收支的關系。他認為,匯率的變化是由外匯的供給與需求引起的,而外匯的供求主要源於國際借貸。國際借貸可分為流動借貸和固定借貸。流動借貸是指已經進入實際支付階段的借貸;固定借貸是尚未進入實際支付階段的借貸。只有流動借貸才會影響外匯的供求。在一國進入實際支付階段的流動借貸中,如果債權大於債務,外匯的供給就會大於外匯的需求,引起本幣升值、外幣貶值。相反,如果一定時期內進入實際支付階段的債務大於債權,外匯的需求就會大於外匯的供給,最終導致本幣貶值、外幣升值。 購買力平價說是20世紀20年代初瑞典經濟學家卡塞爾率先提出的。其理論的基本思想是:人們需要外幣是因為外幣在其發行國國內具有購買力,相應地人們需要本幣也是因為本幣在本國國內具有購買力。因此兩國貨幣匯率的決定基礎應是兩國貨幣所代表的購買力之比。購買力平價理論是最有影響的匯率理論,由於它是從貨幣基本功能的角度分析貨幣的交換比率,合乎邏輯,表達簡潔,在計算均衡匯率和分析匯率水平時被廣泛應用,我國的換匯成本說就是 購買力平價說的實際應用。 匯兌心理說是1927年由法國巴黎大學教授艾伯特·阿夫塔里昂根據邊際效用價值論的思想提出的。他認為,匯率取決於外匯的供給與需求,但個人之所以需要外匯不是因為外匯本身具有購買力,而是由於個人對國外商品和勞務的某種慾望。這種慾望又是由個人的主觀評價決定的,外匯就如同商品一樣,對各人有不同的邊際效用。因此,決定外匯供求進而決定匯率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們對外匯的心理判斷與預測。 貨幣分析說認為匯率變動是由貨幣市場失衡引發的,引發貨幣市場失衡有各種因素:國內外貨幣供給的變化、國內外利率水平的變化以及國內外實際國民收入水平的變化等等,這些因素通過對各國物價水平的影響而最終決定匯率水平。貨幣分析說最突出的貢獻是它對浮動匯率制下現實匯率的超調現象進行了全面的理論概括。 金融資產說闡述了金融資產的供求對匯率的決定性影響,認為一國居民可持有三種資產,即本國貨幣、本國債券和外國債券,其總額應等於本國所擁有的資產總量。當各種資產供給量發生變動,或者居民對各種資產的需求量發生變動時,原有的資產組合平衡就被打破,這時居民就會對現有資產組合進行調整使其符合自己的意願持有量,達到新的資產市場均衡。在對國內外資產持有量進行調整的過程中,本國資產與外國資產之間的替換就會引起外匯供求量的變化,從而帶來外匯匯率的變化。
2. 國家間匯率怎麼計算出來的
正常的市場即期匯率不是算出來的,而是兩個貨幣在市場中的供求關系來決定的。
匯率是貨幣的價格,跟普通商品的價格決定機制基本都是相同的,指不過這個商品是貨幣而已。
如歐元對美元,你可以將歐元看成商品,美元看成是貨幣,在這種情況下,出售商品的投資者會對自己的商品定一個心理價格,購買商品的投資者同樣會對商品價格定一個價,如果賣出歐元的客戶將歐元的價格定在1.40,而買入歐元的客戶只願意出1.20,兩者就無法成交,只有賣出客戶將價格降至1.30,同時買入歐元的客戶將出價也定到1.30,就有成交,確定市場願意接受的價格,就是即期匯率。
因此匯率是交易出來的,而不是算出來的。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有些國家匯率政策是政府或者央行指定的,它們可能規定這個國家的貨幣匯率。但是實際市場匯率還是由交易決定的。
3. 各國之間的匯率由什麼決定
各國貨幣之所以可以進行對比,能夠形成相互之間的比價關系,原因在於它們都代表著一定的價值量,這是匯率的決定基礎。
在金本位制度下,黃金為本位貨幣。兩個實行金本位制度的國家的貨幣單位可以根據它們各自的含金量多少來確定他們之間的比價,即匯率。
如在實行金幣本位制度時,英國規定1英鎊的重量為123.27447格令,成色為22開金,即含金量113.0016格令純金;美國規定1美元的重量為25.8格令,成色為千分之九百,即含金量23.22格令純金。根據兩種貨幣的含金量對比,1英鎊=4.8665美元,匯率就以此為基礎上下波動。
在紙幣制度下,各國發行紙幣作為金屬貨幣的代表,並且參照過去的作法,以法令規定紙幣的含金量,稱為金平價,金平價的對比是兩國匯率的決定基礎。
但是紙幣不能兌換成黃金,因此,紙幣的法定含金量往往形同虛設。所以在實行官方匯率的國家,由國家貨幣當局(財政部、中央銀行或外匯管理當局)規定匯率,一切外匯交易都必須按照這一匯率進行。在實行市場匯率的國家,匯率隨外匯市場上貨幣的供求關系變化而變化。
匯率對國際收支,國民收入等具有影響。
4. 兩國之間的匯率 是如何制定的
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匯率政策,固定匯率,浮動匯率,等等,是一國根據自己國家的經濟情況,國際貿易情況等綜合各方面考慮制定的.在國際市場上,兩國之間的匯率變動都是市場決定的,其實一個國家的貨幣匯率,相當一個資本市場上一個公司股票的價格,當一個公司基本面向好,分紅能力增強的時候,股票價格就會上漲,投資者就會瘋狂的買,同理,一個國家貨幣利率高的時候,貨幣價值就高,投資者會爭相持有該國貨幣,從而導致該國貨幣升值,如此而已.
5. 各國之間的匯率是根據什麼定的
最早一個國家的貨幣(紙幣)的相對價值是由這個國家的黃金儲備量來決定的,我們稱為金本位體制
二戰以後,美元和黃金強制掛鉤,其它貨幣也和美元掛鉤(實際上都是和黃金掛鉤了),這形成了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即以美元為主體的全球貨幣體系。
1970年代以後,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崩潰,浮動匯率取代了固定匯率體制,一開始一個國家的貨幣的匯率是根據國際貿易的需求在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的價格上變動的。後來大家認為這樣也不符合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的需要,於是採用購買力平價來確定貨幣的匯率,當然購買力平價理論只能從理論上來闡述貨幣應有的匯率,市場匯率又是另外一回事,所以到了1980年代中期以後購買力平價理論被新古典貿易理論所代替(貿易、利率差、央行票據量綜合評判)所代替。
這上面說的都是從理論上對匯率的定價。
在1970年代中期,金融市場交易理論被迅速建立起來,這包括了對效率市場理論(市場包容一切理論)的重新定義和實踐驗證,期權定價理論模型的建立和實踐驗證,也包括了現代銀行和全球金融的管理理論,這個時候市場匯率的決定,往往取決於兩個方面:
1、貨幣發行當局對貨幣的強制匯率定價以及在這個定價上許可的波動范圍,如人民幣、新台幣、港幣、馬來西亞林吉特、阿根廷比索等等,雖然這些貨幣不可流通,但是在貿易條件下他們還是要有兌換的;至於完全可自由兌換的貨幣,像日元、歐元、英鎊等等,雖然他們的發行當局沒有強制制定匯率以及匯率的波動區間,但是他們都會有個底線,該貨幣的匯率最高是多少、最低是多少,超出了底線,貨幣發行當局或最親密的貿易夥伴政府就會出面干預,最明顯的就是日元,當日元在接近100的時候日本政府就會出面干預,而當日元超過130的時候,亞洲其它國家就會不高興,會去和日本政府談判,甚至於自己悄悄地大量買入日元
2、在市場上,大的機構、銀行是根據自己所持有的外匯資產和負責所承擔的市場風險、利率風險、政策風險等因素來決定自己的匯率報價的,這是因為金融機構要保障其資金的安全性、流動性,至於盈利性,只有在保障了安全性和流動性之後才考慮盈利,而小機構、銀行則是根據自己在規避風險的時候向大銀行平盤時的價格決定自己的匯率報價的。
6. 國家之間的錢的匯率是怎麼確定的
【標價方法】
確定兩種不同貨幣之間的比價,先要確定用哪個國家的貨幣作為標准。由於確定的標准不同,於是便產生了幾種不同的外匯匯率標價方法。
(1)直接標價法(direct quotation )(參考「應付標價法」)
直接標價法,又叫應付標價法,是以一定單位(1、100、1000、10000)的外國貨幣為標准來計算應付付出多少單位本國貨幣。就相當於計算購買一定單位外幣所應付多少本幣,所以就叫應付標價法。在國際外匯市場上,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目前都採用直接標價法。如日元兌美元匯率為119.05即1美元兌119.05日元。
在直接標價法下,若一定單位的外幣摺合的本幣數額多於前期,則說明外幣幣值上升或本幣幣值下跌,叫做外匯匯率上升;反之,如果要用比原來較少的本幣即能兌換到同一數額的外幣,這說明外幣幣值下跌或本幣幣值上升,叫做外匯匯率下跌,即外幣的價值與匯率的漲跌成正比。直接標價法與商品的買賣常識相似,例如美元的直接標價法就是把美元外匯作為買賣的商品,以美元為1單位,且單位是不變的,而作為貨幣一方的人民幣,是變化的。一般商品的買賣也是這樣,500元買進一件衣服,550元把它賣出去,賺了50元,商品沒變,而貨幣卻增加了。
(2)間接標價法(indirect quotation)(參考「應收標價法」)
間接標價法又成應收標價法。它是以一定單位(如1個單位)的本國貨幣為標准,來計算應收若干單位的外匯貨幣。在國際外匯市場上,歐元、英鎊。澳元等均為間接標價法。如歐元兌美元匯率為0.9705即1歐元兌0.9705美元。在間接標價法中,本國貨幣的數額保持不變,外國貨幣的數額隨著本國貨幣幣值的變化而變化。如果一定數額的本幣能兌換的外幣數額比前期少,這表明外幣幣值上升,本幣幣值下降,即外匯匯率下跌;反之,如果一定數額的本幣能兌換的外幣數額比前期多,則說明外幣幣值下降、本幣幣值上升,即外匯匯率上升,即外匯的價值和匯率的升跌成反比。因此,間接標價法與直接標價法相反。
(3)直接標價法和間接標價法所表示的匯率漲跌的含義正好相反,所以在引用某種貨幣的匯率和說明其匯率高低漲跌時,必須明確採用哪種標價方法,以免混淆。
(4)美元標價法又稱紐約標價法,是指在紐約國際金融市場上,除對英鎊用直接標價法外,對其他外國貨幣用間接標價法的標價方法。美元標價法由美國在1978年9月1日制定並執行,目前是國際金融市場上通行的標價法.
在金本位制下,匯率決定的基礎是黃金輸送點(gold point),在紙幣流通條件下,其決定基礎是購買力平價(purchase power par)
7. 世界各國間的匯率是怎麼確定的
最早一個國家的貨幣紙幣的相對價值是由這個國家的黃金儲備量來決定的,我們稱為金本位體制二戰以後,美元和黃金強制掛鉤,其它貨幣也和美元掛鉤實際上都是和黃金掛鉤了,這形成了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即以美元為主體的全球貨幣體系。
1970年代以後,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崩潰,浮動匯率取代了固定匯率體制,一開始一個國家的貨幣的匯率是根據國際貿易的需求在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的價格上變動的。後來大家認為這樣也不符合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的需要,於是採用購買力平價來確定貨幣的匯率,當然購買力平價理論只能從理論上來闡述貨幣應有的匯率,市場匯率又是另外一回事,所以到了1980年代中期以後購買力平價理論被新古典貿易理論所代替貿易、利率差、央行票據量綜合評判所代替。
8. 世界各國之間貨幣的匯率是怎麼定的
最早一個國家的貨幣(紙幣)的相對價值是由這個國家的黃金儲備量來決定的,我們稱為金本位體制
二戰以後,美元和黃金強制掛鉤,其它貨幣也和美元掛鉤(實際上都是和黃金掛鉤了),這形成了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即以美元為主體的全球貨幣體系。
1970年代以後,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崩潰,浮動匯率取代了固定匯率體制,一開始一個國家的貨幣的匯率是根據國際貿易的需求在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的價格上變動的。後來大家認為這樣也不符合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的需要,於是採用購買力平價來確定貨幣的匯率,當然購買力平價理論只能從理論上來闡述貨幣應有的匯率,市場匯率又是另外一回事,所以到了1980年代中期以後購買力平價理論被新古典貿易理論所代替(貿易、利率差、央行票據量綜合評判)所代替。
當然這上面所說的更多的是理論方面。謝謝採納。
9. 國家跟國家之間貨幣的匯率是怎麼記算的
各個國家的貨幣分成可自由兌換和不可自由兌換,
可自由兌換的是外匯市場說了算,市場的需求決定匯率的走勢和價格
不可自由兌換是各個國家或者各個國家的央行制定,圍繞小幅度波動
各國間的經濟交往形成外匯了供給與需求,外匯的供給與需求導致外匯交易。我覺得匯率是根據各自國家的經濟實力,為了自身的利益自定的,所以才造成各幣種匯率的不同。
同時匯率是把雙刃劍,超出了一定范圍,損害了本國利益這個國家就要干預。雖然理論上講沒有一個國家有實力能幹預的了匯市,但匯市往往會被「狼來了」所左右,這也是造成各幣種匯率的不同、波動的原因。政治是一個主要原因。
10. 各國的匯率是怎麼定的
匯率是以另一國貨幣來表示本國貨幣的價格。匯率下跌可以反映貨幣的一種貶值
我現在在讀金融,通俗解釋一下吧:
《假如》一模一樣的兩個物品,一個生產在中國,價格6塊,另一個生產在美國,價格1美元,所以說,一美元等於6元,匯率就是6:1=6
匯率的高低是由
1、利率(決定性作用);2、國際收支及外匯儲備(基本因素);3、通貨膨脹;4、經濟增長速度; 主要影響的。
1、利率:我國利率提高,將導致我國貨幣升值,反之,我國貨幣貶值;
2、國際收支及外匯儲備:在國際貿易中,如果貨幣收入總額大於支出總額(按上面的《假如》,比如一共支出了5塊錢,一共收入1美元,則凈收入是1美元減去5塊錢等於1塊錢),便會出現國際收支順差,反之,則是國際收支逆差。發生國際收支順差,會使該國貨幣對外匯率上升,反之,該國貨幣匯率下跌;
3、通貨膨脹:通貨膨脹的時候,是不是感覺錢沒有以前值錢了?按上面的《假如》來說,就是現在的6塊錢其實比不上原來的6塊,即是說比不上1美元,所以說,通貨膨脹會導致我國貨幣匯率下跌
4、經濟增長速度:根據凱恩斯(現代西方經濟學最有影響的經濟學家之一,他創立的宏觀經濟學與弗洛伊德所創的精神分析法和愛因斯坦發現的相對論一起並稱為二十世紀人類知識界的三大革命)的觀點,GDP的增長會引起國民收入和支出的增長,會引起本幣升值,反之貶值;
所以關於現在的人民幣貶值。。。樓主應該明白了。。。
希望能夠幫到你~要是我沒說明白,歡迎樓主追問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