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匯黃金 » 遼寧省各市旅遊外匯收入信息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遼寧省各市旅遊外匯收入信息

發布時間: 2021-06-14 17:47:15

『壹』 遼寧的經濟狀況 誰能做一個概括的介紹

地處東北亞經濟地帶的遼寧省,是中國最早建立的一個國民經濟體制不斷完善,產業結構日趨合理,各行各業蓬勃發展的重要省份。改革開放以來,為了使遼寧這個老工業基地重新煥發青春,全省抓住有利時機,有組織、有計劃地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優化,大刀闊斧地實行了傾斜發展政策。
各個發展階段,在經過充分論證的基礎上,選擇一定的主導產業重點扶持,使之成為新的國民經濟增長點和支柱產業。加大投資力度,積極培育科技含量高的先導產業,推動國民經濟向技術經濟方向發展。大力發展基礎產業,為遼寧經濟可持續發展豎起堅固的後盾,在全省有步驟地實行了「兩高一深」(即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業和發展資源。材料的精深加工)的產業優化發展戰略,強化產業競爭力,逐步實現了產業結構向高級化發展。
經過年的改革開放和調整優化,遼寧的產業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不斷地向積極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結構格局發展,使遼寧經濟再鑄輝煌。突出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1、三大產業增長率呈出「兩快一慢」的發展趨勢。1997年全省國民經濟生產總值為3490.1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完成485.4億元,佔13.91%,增長2.38%;第二產業完成1743.9億元,佔49.97%,增長13.41%;第三產業完成1260.8億元,佔36.12%,增長10.03。相比之下,第一產業增長緩慢,第二、第三產業增長較.
2、產業結構的調整變化,帶動勞動力就業結構的調整變化,使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中的大批勞動力向第三產業轉移。1997年,遼寧省各產業從業人數為1967.1萬人,其中第一產業就業人數639.7萬人,佔32.52%;第三產業就業人數716.7萬人,佔36.44%;第三產業就業人數610.7萬人,佔31.04%。
3、勞動力就業結構的調整及投資方向的變化、傾斜,使各個產業在全省國民經濟中所佔比重及年均增長速度發生了巨大變化。
從比重看,1980年全省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比重為16.4:68.4:15.2,到1997年調整為13.91:49.97:36.12。二產下降了18.43個百分點,三產增加了近21個百分點。從三個產業產值的年平均增長速度來看:1953年至1978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7.6%,其中三個產業的年平均增長速度比例為2.2:9.9:5.3,第二產業增長速度快;1980年至1997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8.7%,三個產業增長比例變為5.3:8:13.4,第三產業增長最快。
4、第三產業推動力上揚,與第二產業共同帶動全省經濟的發展。遼寧第三產業藉助改革開放、產業結構調整的東風,得到強勁、迅猛的發展,使之成為經濟發展的巨大動力。改革開放前的1978年,遼寧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例為13.1%,到1997年上升為36.12%。1978年乃至1985年,是第二產業為主(分別佔94.8%和78.8%)帶動全省的經濟增長;到1997年,已改變為第二產業(佔49.97%)和第三產業(佔36.12%)為主共同帶動全省的經濟增長。
5、第二產業的重心,工業產業結構也得到調整。重工業通過改革、改組、改造,資產重組,結構逐步趨向合理。對輕工業,由於實行了「六優先」方針,得到迅速發展。1997年,全省輕工業完成總產值815.2億元,增長4.9%;重工業完成總產值2829.7億元,增長11.9%。在工業產業中,經過調整和優化組合,支柱產業繼續得到發展,成為遼寧經濟增長的優勢。遼寧作為中國的以傳統工業為主的重工業基地,冶金、石化、機械製造、電子為全省的四大支柱產業,大企業多,產值高,投資規模大。1997年,四大支柱產業產值佔了全省工業產值的一半。
6、第一產業結構,也從以往的只重視種植業,向農、林、牧、副、漁各業綜合經營、全面發展的方向轉變。
1997年,全省農、林、牧、副、漁業完成總產值920.5億元,其中農業產值為433.6億元,佔47.11%;林、牧、副、漁業完成產值486.88億元,佔52.89%。而在農業中,種植業產值僅為393.71億元,只佔第一產業總產值的42.77%。林、牧、副、漁所佔比重已經超過了種植業所佔比重,種植業已從過去的主導地位下降為從屬地位。僅全省的牧業產值(333.1億元)就已接近於種植業的產值。
從以上幾個方面可以看出遼寧的產業結構開始了戰略性調整,正沿著高級化的產業結構軌跡發展變化,它必將推動遼寧經濟向市場化、高新技術化、國際化、多功能化方向發展,重振工業省的雄風。

『貳』 人均旅遊外匯收入計算公式是什麼

國際旅遊外匯收入是反映入境旅遊最綜合的指標。一個國家 / 地區國際旅遊外匯收入的多少直接取決於入境旅遊人數、入境旅遊者平均停留天數、入境遊客的平均花費數量。此外,貨幣匯率的變動也會對國際旅遊外匯收入造成影響。
總收入除以人口基數,就是人均收入。

『叄』 國家旅遊局在統計中,國際旅遊收入和國際旅遊外匯收入有什麼分別

國際旅遊外匯收入是指來華旅遊的海外遊客(包括來華旅遊的外國人、華僑和港澳台胞)在大陸(省、區、市)旅遊過程中由遊客或遊客的代表交由賓館支付的一切旅遊支出。旅遊支出包括海外旅遊者和一日游遊客在賓館(酒店、飯店)居住期間,由賓館組織的遊程中行、游、住、吃、購、娛等方面的旅遊支出,但不包括以商業為目的的購物、購買房、地、車、船等資本性或交易性的投資、饋贈親友的現金以及為公共機構的捐贈。國際旅遊收入分為商品性收入和勞務性收入兩種。商品性收入:是指以實物形式為國際旅遊者服務的收入,包括「商品銷售」和「飲食銷售」的收入。①商品銷售收入:是指銷售給國際旅遊者的商品,如工藝品、文物、字畫、文房四寶、書報雜志、煙酒、花、化妝品、葯品、服裝以及旅遊紀念品等的收入。②飲食銷售收入:是指為國際旅遊者提供膳食、飲料等的收入。勞務費收入:是指賓館(酒店、飯店)為國際旅遊者提供各種服務的收入,包括長途交通費、住宿費、市內交通費、郵政電訊費、文化娛樂費以及其它服務費的收入。①住宿費:是指為國際旅遊者提供住宿賓館(酒店、飯店)的客房住宿服務的收入。②交通費:是指為國際旅遊者提供在市內交通服務及景點瀏覽往返的收入。③康娛費:指用於健身、文化娛樂的費用。④其它:指在勞務費收入中扣除住宿費、交通費和康娛費以外的其它費用。如郵政費等。國際旅遊統計調查工作由旅遊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實施。目前使用的國際旅遊收入統計數據由旅遊主管部門通過對海外旅遊者的抽樣和問卷調查取得。統計頻率: 年度數據來源: 旅遊局

『肆』 為什麼旅遊外匯收入可以代表旅遊出口

因為賺取外匯本來就作為出口額啊,你有出口才有外匯收入產生啊。打個比方說 世博會 ,吸引了外國遊客來參觀,那外國遊客進來中國參觀世博會,當然是花外匯的,只不過他們把外匯兌換成了人民幣而已。這樣的一個例子,就可以看作是 我們舉辦世博會信息出口到外國,外國客人花外匯來購買門票,並參觀世博會這個產品。不管參觀位置是否在我國,只要今年的世博會是我國的產品,就是我們的旅遊出口啊。
可能你是把我們出國去旅遊當做了旅遊出口了吧?我們到國外旅遊,這是別人國家的旅遊出口啦。
我也不是很會表達,不好意思啊,希望能幫到你啦

『伍』 遼寧的經濟狀況 誰能做一個概括的介紹大神們幫幫忙

地處東北亞經濟地帶的遼寧省,是中國最早建立的一個國民經濟體制不斷完善,產業結構日趨合理,各行各業蓬勃發展的重要省份。改革開放以來,為了使遼寧這個老工業基地重新煥發青春,全省抓住有利時機,有組織、有計劃地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優化,大刀闊斧地實行了傾斜發展政策。各個發展階段,在經過充分論證的基礎上,選擇一定的主導產業重點扶持,使之成為新的國民經濟增長點和支柱產業。加大投資力度,積極培育科技含量高的先導產業,推動國民經濟向技術經濟方向發展。大力發展基礎產業,為遼寧經濟可持續發展豎起堅固的後盾,在全省有步驟地實行了「兩高一深」(即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業和發展資源。材料的精深加工)的產業優化發展戰略,強化產業競爭力,逐步實現了產業結構向高級化發展。 經過年的改革開放和調整優化,遼寧的產業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不斷地向積極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結構格局發展,使遼寧經濟再鑄輝煌。突出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1、三大產業增長率呈出「兩快一慢」的發展趨勢。1997年全省國民經濟生產總值為3490.1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完成485.4億元,佔13.91%,增長2.38%;第二產業完成1743.9億元,佔49.97%,增長13.41%;第三產業完成1260.8億元,佔36.12%,增長10.03。相比之下,第一產業增長緩慢,第二、第三產業增長較. 2、產業結構的調整變化,帶動勞動力就業結構的調整變化,使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中的大批勞動力向第三產業轉移。1997年,遼寧省各產業從業人數為1967.1萬人,其中第一產業就業人數639.7萬人,佔32.52%;第三產業就業人數716.7萬人,佔36.44%;第三產業就業人數610.7萬人,佔31.04%。 3、勞動力就業結構的調整及投資方向的變化、傾斜,使各個產業在全省國民經濟中所佔比重及年均增長速度發生了巨大變化。從比重看,1980年全省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比重為16.4:68.4:15.2,到1997年調整為13.91:49.97:36.12。二產下降了18.43個百分點,三產增加了近21個百分點。從三個產業產值的年平均增長速度來看:1953年至1978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7.6%,其中三個產業的年平均增長速度比例為2.2:9.9:5.3,第二產業增長速度快;1980年至1997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8.7%,三個產業增長比例變為5.3:8:13.4,第三產業增長最快。 4、第三產業推動力上揚,與第二產業共同帶動全省經濟的發展。遼寧第三產業藉助改革開放、產業結構調整的東風,得到強勁、迅猛的發展,使之成為經濟發展的巨大動力。改革開放前的1978年,遼寧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例為13.1%,到1997年上升為36.12%。1978年乃至1985年,是第二產業為主(分別佔94.8%和78.8%)帶動全省的經濟增長;到1997年,已改變為第二產業(佔49.97%)和第三產業(佔36.12%)為主共同帶動全省的經濟增長。 5、第二產業的重心,工業產業結構也得到調整。重工業通過改革、改組、改造,資產重組,結構逐步趨向合理。對輕工業,由於實行了「六優先」方針,得到迅速發展。1997年,全省輕工業完成總產值815.2億元,增長4.9%;重工業完成總產值2829.7億元,增長11.9%。在工業產業中,經過調整和優化組合,支柱產業繼續得到發展,成為遼寧經濟增長的優勢。遼寧作為中國的以傳統工業為主的重工業基地,冶金、石化、機械製造、電子為全省的四大支柱產業,大企業多,產值高,投資規模大。1997年,四大支柱產業產值佔了全省工業產值的一半。 6、第一產業結構,也從以往的只重視種植業,向農、林、牧、副、漁各業綜合經營、全面發展的方向轉變。 1997年,全省農、林、牧、副、漁業完成總產值920.5億元,其中農業產值為433.6億元,佔47.11%;林、牧、副、漁業完成產值486.88億元,佔52.89%。而在農業中,種植業產值僅為393.71億元,只佔第一產業總產值的42.77%。林、牧、副、漁所佔比重已經超過了種植業所佔比重,種植業已從過去的主導地位下降為從屬地位。僅全省的牧業產值(333.1億元)就已接近於種植業的產值。從以上幾個方面可以看出遼寧的產業結構開始了戰略性調整,正沿著高級化的產業結構軌跡發展變化,它必將推動遼寧經濟向市場化、高新技術化、國際化、多功能化方向發展,重振工業省的雄風。

『陸』 國內旅遊收入數據

2010年全國旅遊業總收入1.57萬億元,增長21.7%。國內旅遊人數達21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0.6%;國內旅遊收入1.26萬億元,增長23.5%;入境旅遊人數1.34億人次,增長5.8%;入境過夜旅遊人數5566萬人次,增長9.4%;旅遊外匯收入458億美元,增長15.5%;出境旅遊人數5739萬人次,增長20.4%。
二、旅遊收入1000億元以上省份

1、江蘇:2010年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4685億元,位列全國第一。接待國內旅遊者首次突破3億人次,達到3.5億人次,國內旅遊收入突破4000億元,達到4287.9億元。

2、廣東:2010年實現旅遊總收入3804.1億元,約佔全國旅遊總收入的1/4,同比增長23.98%;其中旅遊外匯收入123.83億美元,增長約23.48%。

3、上海:2010年旅遊總收入超3400億元,其中國內旅遊收入2930億元,同比增長50%;接待入境旅遊者700萬人次,旅遊外匯收入59億美元,同比增長13%。全年接待國內旅遊者1.8億人次,同比增長45%。

4、浙江:2009年全省接待國內旅遊者24410萬人次,同比增長16.8%,實現旅遊總收入2643.7億元,同比增長17.5%。2010年旅遊總收入將突破3000億元。

5、山東:2010年山東實現全省旅遊總收入3058.8億元,同比增長24.7%。其中:入境旅遊收入21.55億美元,同比增長22.1%,接待入境遊客366.8萬人次,同比增長18.3%;國內旅遊收入2915.9億元,同比增長25.1%,接待國內遊客3.49億人次,同比增長21.2%。

6、北京:2010年力爭實現境內外旅遊總人數達到1.76億人次,同比增長5.3%,旅遊總收入2615億元,同比增長7.1%。

7、遼寧:2010年全省旅遊收入目標鎖定2500億元。力爭全年接待國內遊客突破2.9億人次,國內旅遊總收入2400億元;接待入境旅遊者34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100億元。

8、河南:2010年接待海內外遊客2.65億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2282億元,較上一年相比,兩項數據分別增長了13%和15%。

9、四川:2010年全年共實現旅遊總收入1886.09億元,同比增長28.1%;2010年四川省累計接待國內旅遊者2.71億人次,同比增長23.8%。

10、湖南:2010年全省旅遊總收入達1425.8億元,同比增長29.68%,喜進全國10強,全年接待國內旅遊者2.02億人次。

11、福建:計劃2010年全省旅遊總收入預期超過1300億元,接待國內旅遊者預期目標是1.12億人次。2010年1-10月福建旅遊總收入約925.59億元比增6.3%。

12、天津:2010年全市旅遊總收入突破1200億元。2011年計劃接待海外旅遊者力爭達到196萬人次,同比增長18%;旅遊外匯收入達到17.32億美元,同比增長22%;國內旅遊人數達到1.06億人次,同比增長15%;國內旅遊收入達到1380億元,同比增長20%。

13、湖北:2010年,湖北將全力打造一批旅遊精品名牌,計劃實現全省接待海內外旅遊者1.82億人次,總收入1,200億元,分別增長20%。

14、山西:山西省旅遊總收入達1083.4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1.39%。其中,海外旅遊接待1302856人次,同比增長22.01%;海外旅遊創匯46459.91萬美元,同比增長22.93%;國內旅遊接待12496.84萬人次,同比增長17.8%。

15、貴州:2010年我省旅遊總收入達1060億元,同比增長了30%左右,旅遊接待人數達1億人次。

16、安徽:2010年目標是實現旅遊總收入超千億元,接待入境遊客175萬人次,國內遊客1.4億人次。

三、旅遊收入500-1000億元省份

17、陝西:2010年全省旅遊總收入980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27.6%;全年接待境內外遊客人數達到1.45億人次,比上年增長26.1%。

18、雲南:2010年雲南省旅遊業的發展目標是,旅遊總收入達900億元,力爭增幅比2009年提高15%以上。2010年1-7月,旅遊總收入達498.4億元;全省累計接待海外入境遊客345.71萬人次,其中海外旅遊者達178.89萬人次,實現旅遊外匯收入6.75億美元,同比增長12.22%;接待國內遊客7961.2萬人次,同比增長15.25%。

19、河北:預計2010年全省旅遊業總收入將達到90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7%;接待海內外遊客將達1.5億人次,同比分別增長23%以上。

20、重慶:2010年全市旅遊收入918億元,旅遊接待遊客總人數達到1.62億人次。

21、江西:2010年旅遊總收入818億元,同比增長21.08%,相當於全省GDP的9.2%;全年旅遊接待總人數達到1.08億人次,同比增長15.06%。

22、廣西:2009年廣西共接待入境旅遊者209.9萬人次,國際旅遊(外匯)收入6.4億美元,比上年分別增長4.4%和6.9%;接待國內遊客1.18億人次,國內旅遊收入657億元,分別增長21.9%和33.6%;旅遊總人數首次突破1億人次,達1.2016億人次,同比增長21.5%;旅遊總收入達701億元,增長31.3%,

23、吉林:2010年旅遊收入達到725億元,預計2011年將提升25%。

24、內蒙古:2010年旅遊業總收入目標鎖定720億元,同比增長17.77%。

25、黑龍江:2010年上半年,黑龍江省接待國內遊客6311.67萬人次,同比增長39.2%;國內旅遊收入為357.49億元,同比增長33.6%。

四、旅遊收入100-500億元省份

26、新疆:2010年旅遊收入281億元;共接待入境旅遊者106萬人次,創匯3.2億美元;接待國內旅遊者3038萬人次。

27、海南:2010年1至9月份,旅遊總收入191.84億元人民幣,其中旅遊外匯收入2.4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5.71%和20.02%;全省接待過夜國內外遊客1915.36萬人次,其中入境遊客48.68萬人次,同比分別增長15.03%和19.05%。

28、甘肅:預計2010年旅遊收入可達到235億元以上。

五、旅遊收入100億元以下省份

29、青海:2010年,全省旅遊總收入71.02億元;接待國內遊客達1221.5萬人次,同比增長10.5%,入境遊客達46740人次,同比增長29.4%。

30、寧夏:2010年目標是實現接待海內外遊客1000萬人次、旅遊收入58億元。

31、西藏:2010年,全區旅遊收入突破60億元,接待遊客突破600萬人次,接待人數創歷史新高。2011年,西藏力爭接待國內外遊客750萬人次以上,實現旅遊收入76億元。

『柒』 GDP包含旅遊外匯收入嗎

GDP包含旅遊外匯收入

『捌』 為什麼廣東省接待入境旅遊及旅遊外匯收入排名全國第一

旅遊,一直是廣東的驕傲。多年來,廣東的旅遊創匯、旅遊業總收入、入境旅遊人數等主要旅遊經濟指標穩居全國首位。全省目前有20個市當選「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廣東毗鄰港澳,眾多口岸城市,來往客人眾多,無需吆喝已遊客盈門。2004年,廣東國內遊客過億,入境遊客超過8000萬,2004年旅遊總收入1663.9億元,旅遊外匯收入53.8億美元,旅遊總收入佔全國的1/4,旅遊創匯居全國第一。
廣東旅遊業「行、游、吃、住、購、娛」六大門類建設相當成熟,旅遊產業體系基本形成。到2004年底,全省有星級飯店1120家,其中五星級、四星級飯店分別有40家、136家,均居全國首位。全省有旅行社777家,其中國際旅行社187家、國內旅行社590家。
…………

http://www.nfyk.com/former/public/article/view.asp?id=1696

『玖』 你好,想請教一下關於丹東旅遊行業的一些專業數據。

簡單的介紹一下數據吧
2010、全年接待國內外旅遊者2280.7 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8.5%。其中,國內旅遊者2248萬人次,增長18.5%。境外入境人數32.7萬人次,增長22%。組織赴朝旅遊人數2.5萬人次。全年旅遊總收入219.1億元,比上年增長28%。其中,國內旅遊收入208億元,增長28%,旅遊外匯收入1.64億美元,增長30.9%。
2011、全年接待國內外旅遊者人數2686.2萬人次,增長17.8%。其中,國內旅遊者人數2646.1萬人次,境外入境人數40.1萬人次,分別增長17.7%和22.5%。旅遊總收入279.6億元,增長27.6%。其中,國內旅遊收入265.8億元,旅遊創匯收入2.1億美元,分別增長27.8%和26.7%。全年組織赴朝旅遊人數4.5萬人次,增長80%。赴朝旅遊收入5600萬元,增長75%。
2012、全年接待國內外旅遊者人數比上年增長13.8%,旅遊業總收入增長15.6%。
2013、全年接待境外入境人數53萬人次,增長8%。全年旅遊總收入377億元,比上年增長12%。其中,國內旅遊收入358.6億元,旅遊外匯收入2.98億美元,分別增長12%。
2014、全年接待境外入境人數比上年增長14%。全年旅遊總收入比上年增長20%。其中,國內旅遊收入、旅遊外匯收入均增長20%。
2015、全年接待國內外旅遊者人數比上年增長13%,國內外旅遊收入增長13.3%。
2016、全年接待國內外旅遊者人數比上年增長13.8%,旅遊業總收入增長15.6%。

『拾』 遼寧省朝陽市近幾年經濟社會狀況調查

我這有09年全年經濟社會狀況調查
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上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實施「突破遼西北」和實現「奮戰三年,再造朝陽」戰略目標,突出「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這一工作主線,克服國際金融危機和歷史罕見旱災帶來的諸多不利影響,攻堅克難,奮發圖強,國民經濟保持高速增長,各項社會事業取得全面進步。

國民經濟保持高速增長。初步核算,全市生產總值實現51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2億元,與上年持平;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259.8億元,增長27.3%;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156.3億元,增長16.4%。全市人均生產總值15724元(摺合2303美元),比上年增長17.5%。

財政收入持續快速增長。全年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42.1億元,比上年增長32.6%。其中,各項稅收31.2億元,增長22.5%。在各項稅收中,營業稅8億元,增長31.8%;增值稅3.1億元,下降29.6%。全年地區稅收收入65.1億元,比上年下降4.6%。

財政支出結構進一步優化。全年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121.6億元,比上年增長30.8%。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5.4億元,增長19.4%;農林水事務支出17.3億元,增長50.7%;教育支出16.9億元,增長10.8%;科學技術支出0.9億元,增長11.8%。

物價指數溫和上揚。全年居民消費品價格總指數102.2%,上漲2.2個百分點。分類別看,食品類上升7.2%,煙酒及用品類上升5.6%,衣著類下降2.8%,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上漲1.4%,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上升1.2%,交通和通信類下降1.5%,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下降0.3%,居住類下降3.2%。

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和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下降。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比上年下降8.2個百分點。其中:重工業產品價格指數下降10.0%;輕工業產品價格指數上漲1.0%。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比上年下降1.8個百分點。

改革和體制創新力度加大。組建龍城新區,為實現區域內資源和要素的有效互補奠定了基礎;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全面啟動;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試點工作扎實推進,農村集體林產權制度配套改革全面展開;投資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增值稅轉型改革全面完成。企業體制機制創新不斷加快,民營經濟快速發展。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長期存在的結構性矛盾愈發凸顯,支撐朝陽經濟的產業集群急需擴量提質,引進和建設的大項目還不多,資源優勢還沒有充分轉化為經濟優勢,水資源短缺,生態建設任務艱巨,民生、穩定等工作任重道遠。

二、農業

2009年,全市遭受特大旱災,由於設施農業和畜牧業的持續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種植業的部分災害損失。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實現(現價,下同)208.4億元,比上年略有增長。其中農業三大主導產業產值168.4億元,比上年增長22.1%,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比重為80.8%,比去年提高了16.9個百分點。全市蔬菜產值57.2億元,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比重為27.4%。

糧食大幅減產,保護地發展較快。全市糧食總產量64.6萬噸,比上年減產88.8萬噸,下降57.9%,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減產較重的一年。全市農作物總播種面積622.7萬畝,其中糧食作物播種514.2萬畝。糧食與非糧食作物播種面積比例為82.6:17.4。全市棉花總產量542噸,比上年下降50.1%;油料產量5222噸,下降74.3%;水果產量24.2萬噸,下降14.2%;鮮切花38032萬枝,增長1.4倍。全市蔬菜總產量319.7萬噸,比上年增長5.9%;其中棚菜產量193.7萬噸,增長7.7%。

林業工作進展順利。全市完成國家重點工程造林面積98.2萬畝,受旱災影響造林成活率為70%。其中人工造林作業面積37.0萬畝,封山育林24.5萬畝。其中三北四期工程造林44.9萬畝,退耕還林工程荒山造林16.6萬畝。全年育苗面積1.4萬畝,苗木產量達18681萬株。2009年末實有封山育林面積195.6萬畝,完成零星(四旁)植樹3150萬株。

畜牧業持續快速發展。全市繼續加大發展畜牧業的政策扶持力度,強化標准畜禽小區建設,推動畜牧業持續快速發展。全年畜牧業產值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實現102.4億元,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比重49.1%。豬、牛、羊、禽發展較快,其飼養量分別達到349.1萬頭、80.4萬頭、255.4萬只和9596.2萬只,分別比上年增長8.1%、9.8%、8.0%和23.8%。全市肉類總產量達42.5萬噸,比上年增長11.2%。

農田基本建設如火如荼。在全省2009年農田基本建設「大禹杯」競賽中,我市獲市級優秀組織獎,凌源市、朝陽縣、北票市獲縣級優勝單位稱號,喀左縣獲縣級先進單位稱號。農村飲水安全、灌溉、水土保持等重點工程建設成果顯著。全市各類農建工程共完成土石方1.45億立方米,投入人工3600萬個工作日,完成農建工程投資13.76億元。全年完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773處,受益人口22.58萬人;完成各類農田灌溉工程2583處,為高效農業配水工程2934處,其中保護地小區2183處,畜牧小區751處;完成綜合治理水土保持工程130萬畝;河道生態工程治理面積2.2萬畝,新修堤防280公里。

三、工業

2009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我市工業經濟發展遇到嚴重困難。面對嚴峻復雜的經濟形勢,工業系統積極應對,開拓進取,以構建「4+2」產業支撐體系為主要施力點,大力推進接鏈條、擴規模、促創新、保運營、壯園區、查資源六大行動,全力開展促開工、遏滑坡、保增長各項工作,工業經濟企穩回升。全年規模以上(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企業,下同)工業總產值完成727.1億元,比上年增長15.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210.5億元,增長24.8%。其中,重工業增加值實現195.9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93.1%,增長34.9%;輕工業增加值實現14.6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6.9%,增長17.3%。主要特點是:

縣域工業持續保持增長,佔全市的比重提高。各縣(市)區規模以上工業累計完成總產值562.9億元,增長20.5%,比全市平均增長幅度高4.6個百分點,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77.4%,比上年提升了3個百分點。縣域工業已成為帶動我市工業增長的主要力量。

民營工業快速增長。全市規模以上民營工業總產值完成546.9億元,增長21.4%,高於全市平均增幅5.5個百分點。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由上年的71.8%提高到75.2%;民營企業戶數達811戶,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戶數的92.5%。

工業企業經濟效益不夠理想。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90.3億元,比上年增長14.7%;利潤總額21.2億元,比上年降低15.1億元;利稅總額44.4億元,比上年下降17.8億元。

產銷銜接形勢好轉。全市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695.9億元,比上年增長15.6%,低於工業總產值增長幅度0.3個百分點,產銷率為105.5%,比上年提高了0.3個百分點。

四、建築業和房地產開發業

建築業實現生產、效益同步增長。全年建築業增加值完成3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8.4%。137戶具有建築業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共簽訂工程合同額125.5億元,比上年增長63%;完成建築業總產值108億元,增長72.7%;實際施工的房屋建築面積817萬平方米,增長38.7%,其中新開工面積601.8萬平方米,增長47%;房屋竣工面積337.6萬平方米,增長10.7%。全員勞動生產率11.8萬元/人,下降11.3%。上繳稅金4.42億元,增長68.7%;實現利潤1.14億元,增長20%。

房地產開發業快速發展。全年開工的房地產企業開發樓盤由上年的65個增加到98個,房地產開發投資59.2億元,比上年增長37.2%。其中,商品住宅投資45.8億元,增長32%。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積626.3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34.9%;竣工面積135.9萬平方米,增長18.4%;銷售面積210.1萬平方米,增長52.4%;銷售額39.3億元,增長38.1%。年末商品房空置面積144.6萬平方米,增長63%。

五、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創歷史新高。全市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80.4億元,比上年增長35.9%。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407.4億元,增長35.2%;農村投資完成73億元,增長40.4%。

按經濟類型劃分:國有經濟固定資產投資94.4億元,比上年增長72.9%;集體經濟固定資產投資10.7億元,下降4.5%;股份合作經濟固定資產投資0.5億元,下降45%;其他有限責任公司固定資產投資92.2億元,下降8.3%;股份有限公司固定資產投資16.9億元,增長1.8%;私營經濟固定資產投資219.7億元,增長59.5%;港澳台商固定資產投資0.9億元,下降30.8%;外商固定資產投資3.2億元,增長2.2倍;城鄉居民個人固定資產投資31.2億元,增長27.3%;其他內資固定資產投資10.7億元,增長1.3倍。

按投資種類劃分:建設項目投資399.3億元,比上年增長37.4%;房地產開發投資59.2億元,增長37.2%;農村農戶投資21.9億元,增長11.9%。

按投資的重點行業劃分:用於農林牧漁及水利管理業的固定資產投資18.1億元,比上年增長86.6%;用於工業、建築業的投資307.5億元,增長33.8%;用於交通、運輸、郵電業的投資14.1億元,增長1.1倍。

全年全社會新增固定資產352.4億元,比上年增長23.7%,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73.4%。

六、交通運輸和郵電通訊業

交通運輸業繼續保持較快發展勢頭。到2009年末,全市有高速公路282.3公里,普通公路13450.7公里。2009年全年共完成普通公路固定資產投資7.59億元。全市通油路行政村1349個,完成了省交通廳確定的村村通油路目標。全市共有公路橋梁90821米/3082座,其中:大橋以上24453米/106座。本年新建橋梁22237米/919座。全年共完成公路客運量3454萬人,公路旅客周轉量145173萬人公里,完成貨運量3021萬噸,貨物周轉量388010萬噸公里,分別同比增長2.7%、4.8%、-11.3%和-6.4%。

到年末,朝赤高速公路建設完成路基橋涵工程總體形象進度99%,完成路面工程形象進度35%,累計完成投資16.2億元。我市重點工程麒麟大橋9月10日竣工通車。全年建成了北票市台吉營、凌源市大河北、河坎子、朝陽縣尚志、七道嶺和雙塔區孫家灣等6座農村客運站。錦赤鐵路新線建設征地動遷工作全面展開,橋梁和隧道等控制性工程已開工建設。竹林路公鐵立交橋建成通車。文化路、黃河路公鐵立交橋項目前期工作已全面展開。

郵電通信業務發展迅猛。全年完成郵政電信業務總量38.7億元,比上年增長17.8%,年末程式控制電話裝機容量達到115.85萬門,增長4.7%;城鄉固定電話裝機數80.9萬戶;全市行動電話用戶173.39萬戶,增長12.6%;年末互聯網用戶19.67萬戶,增長19.5%;全年發送特快專遞39.3萬件,增長11.2%。

七、國內貿易

國內貿易快速增長,消費品市場繁榮興旺。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8.2億元,比上年增長18.2%,扣除物價上漲因素,實際增長16%。按經濟類型分:國有經濟實現消費品零售額2.1億元,增長1.6%;集體經濟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8億元,下降3.4%;有限責任經濟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4.2億元,增長19.4%;股份制經濟實現消費品零售額4.3億元,增長33.5%;私營經濟消費品零售額實現21.6億元,增長24.3%;個體經濟消費品零售額實現84.2億元,增長16.9%。按銷售地區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實現82.7億元,增長16.7%;農村消費品零售額實現45.5億元,增長21.1%。按行業分:批發零售業零售額實現101.6億元,增長19.4%;住宿餐飲業零售額實現25.7億元,增長14%。

八、對外經濟

對外開放工作成績顯著。全市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額7332萬美元,增長46.1%,全年出口創匯額37027萬美元,增長5.7%。對全市出口貢獻較大的企業是浪馬輪胎、金達鈦業、飛馬集團、百盛鋯業,全年出口創匯額分別是6896萬美元、3636萬美元、2997萬美元和1428萬美元,四家出口企業出口額佔全市總出口額的40.4%。域外招商引資完成329.8億元,增長60.3%;向國外輸出勞務2071人次,增長6%;全年共接待旅遊、訪問、從事商務等項活動的外國人、華僑和港澳台同胞1.1萬人次,比上年增加3千人次,增長45.6%;全市旅遊總收入83.1億元,比上年增長31.3%,其中旅遊外匯收入為664萬美元,增長43%。

九、金融和保險業

金融機構運行狀況良好。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平穩增長,本外幣各項貸款增量創歷史新高。截至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581.6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7.3%,比年初增加85.9億元,比上年少增7.1億元。其中,儲蓄存款余額423.1億元,增長13.9%,比年初增加51.5億元,少增33億元;企業存款余額99億元,增長29.1%,比年初增加22.3億元,多增21.2億元。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364.5億元,比上年末增長23%,比年初增加68.1億元,比上年多增41.6億元。短期貸款余額170.9億元,比年初增加22.8億元;中長期貸款余額128億元,比年初增加6.4億元。

保險業保障能力逐步增強。全市保險行業承保金額1269億元,其中財產險承保金額1194億元,人身險承保金額75億元。全年保費收入15.9億元,下降4.1%。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3.95億元,增長26.1%;壽險保費收入11.95億元,下降11.1%。全年共支付賠款和給付保險金7.38億元,比上年增長75.8%。其中財產險支付賠款4.52億元,增長1.6倍;壽險支付賠款和給付保險金2.86億元,增長17.1%。

十、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不斷進步。2009年全年組織實施各類科技計劃項目107項,其中:列入國家4項,爭取經費180萬元;列入省科技計劃41項,爭取經費4040萬元;列入市本級科技計劃62項,落實科技經費1200萬元。申請組建省級研發中心1個,總數達到11個。高新技術產品達到120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高新技術產值實現154.7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實現49億元。引進、培育農業新品種28個,農業新技術20餘項,重點扶持了5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出台了《朝陽市科技特派行動若干意見》,建立了科技特派團、科技特派組和科技特派員三級科技特派服務體系。選送了95名農民進入高等院校接受專業技術培訓,已累計培訓147人。有54項科技成果獲得2008年度市科技進步獎,有18項科技成果達到國內領先或先進水平,2項科技成果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009年通過市級以上鑒定科技成果56項。其中通過省級科技成果鑒定40項,4項獲省科技成果轉化獎,獲獎金110萬元。完成技術合同認定17項,實現技術交易額520萬元。以朝陽科技信息網、大型科學儀器設施共享及專業服務協作網和科技基礎資料庫、科技文獻資料庫、科技專家庫「二網三庫」為載體的科技信息共享平台建設得以完善,發布各類科技信息2500多條,收集600項最新工業科技信息項目。專利申請量222件,其中專利授權量82件,組織實施專利技術產業化項目5項,爭取省科技經費支持180萬元。在遼寧新能源電器產業基地建設過程中已完成研發中心基本條件建設,能夠用於研發中心用房的面積將近7000平方米,已有12家技術研發中心入駐科技創業大廈。

衛生事業全面發展。新農合工作再上新台階。全市有226.54萬農業人口參加新農合,參合率為93%,全年籌資總額2.27億元,有143.5萬人次通過門診、住院得到報銷補償,受益面達到63.3%。我市以總成績第一獲得全省先進市稱號。農村基層醫療服務網進一步健全。積極爭取國債資金5140萬元,自籌資金14107萬元,對建平縣、凌源市、北票市、喀左縣4所縣級醫院、2所保健院和27所鄉鎮衛生院進行改擴建,新增面積13.7萬平方米。防治甲型H1N1流感取得階段性成果。市縣兩級政府儲備呼吸機73台,購置達菲葯品2552人份,爭取並接種疫苗21萬只,有效抑制了疫情的蔓延。重大、重點傳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免疫屏障繼續鞏固,全年未發生重大疫情。完成了全市飲水解困工程水質監測和2000座衛生廁所改廁任務,我市獲得省飲水解困工程水質監測先進單位稱號。婦幼保健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全市孕產婦死亡率控制在9.77/10萬,嬰兒死亡率控制在8.17‰,低於省控制指標。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得到進一步加強。全市門診量達641.9萬人次,增長13.3%,出入院診斷符合率99.29%,急危重症搶救成功率91.07%。

文化事業取得豐碩成果。大型評劇《趙尚志在1933》在文化部舉辦的第三屆全國地方戲優秀劇目展演中獲「參演劇目獎」。在遼寧省首屆農民藝術節中獲獎項20餘個,其中一等獎4個,二等獎8個,三等獎8個。北票市圖書館、建平縣圖書館榮獲國家二級圖書館稱號;朝陽縣圖書館、喀左縣圖書館榮獲國家三級圖書館稱號。龍城區召都巴鎮、建平縣張家營子鎮、朝陽縣波羅赤鎮被評為2009年度省級文化先進鄉鎮(街道);雙塔區桃花吐鎮荒地村、龍城區向陽街道浪馬社區、北票市東官營鄉東官營村、凌源市四合當鎮四合當村、建平縣葉柏壽街道新工社區被評為2009年度省級文化先進村(社區)。全年共舉辦各種大中型文化藝術活動150餘次,參與人員5萬餘人次。文博事業蓬勃發展,到2009年末,全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增至8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增至40處。牛河梁國家大遺址公園建設和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全面啟動。到2009年末,全市文物系統注冊登記博物館10座、紀念館1座、私人博物館1座。全市館藏文物達21608件,其中一級文物99件(含國寶3件),二級文物476件,三級文物2886件。

教育事業健康發展。採取有利措施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繼續實施教師交流制度;市本級、建平、凌源實行了初中新生平行分班制度;全市省級示範性(重點)高中公費生招生指標到校比例提高到了75%。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布局調整和九年一貫制學校建設工作扎實開展,共消除D級危房6萬平方米,改造中小學87所,新建九年一貫制學校22所。全市高考成績優異,26241人報考,20219人被高校錄取,其中本科8900人,14人被清華北大錄取。市本級工程技術學校校舍擴建工程和中小學素質實踐基地校舍翻建工程進展順利。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全部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部免除課本費。全市高中階段貧困家庭學生全部享受國家資助。

競技體育、群眾體育取得可喜成績。競技體育成績顯著,成功舉辦了朝陽市第七屆運動會,整個運動會共設有20個大項371個小項,共有127個代表隊5000名運動員參賽,參賽運動員、領隊教練、裁判員和工作人員總數達到6000多人,是我市建市以來舉辦的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一次綜合性運動會。在第十一屆全運會上,共有22名朝陽籍運動員參賽共獲得15枚獎牌,其中金牌8枚,創造了參賽人數及獎牌數的歷史之最。我市運動員獲得4個洲際以上冠軍,為我市爭得了榮譽。我市承辦了2008-2009年度全國男排聯賽、全國女籃俱樂部聯賽、全國青年男籃聯賽,承辦了遼寧省青少年曲棍球比賽、遼寧省少年柔道比賽。群眾體育工作全面推進,成功舉辦和承辦了「格林特杯」全民健身日萬人健身徒步走、「交通杯」朝陽市第五屆公路自行車比賽,「華燁房地產杯」遼寧省老年人網球比賽,中國朝陽首屆國際化石節「樂在朝陽」龍舟大賽暨遼寧省第三屆龍舟錦標賽。2009年我市打入蒙牛「城市之間」這一全國性群眾體育賽事的中國區總決賽,並代表中國參加了在法國舉辦的世界總決賽,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績。通過組織41次不同形式、不同類別的體育競賽活動,極大地提高了我市的外部形象和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素質。

十一、城市公用事業和環境保護

市政設施建設快速發展。朝陽市區新建城市道路13條、12.15萬平方米,改造5條、7.16萬平方米,鋪設人行步道方磚20.5萬平方米,道路維修5萬平方米;新建和改造排水管道8公里,新建改造城市路燈668基桿。到2009年末,市區共有道路205條,面積365.41萬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積10.44平方米,排水管道291公里,城市路燈6368基桿。

城市綠化環境不斷改善。朝陽市區新增城市綠地23.1萬平方米,其中新增公共綠地17.5萬平方米;新植補植喬木1.19萬株、灌木38.4萬株,栽花50萬株。到2009年末,市區綠地面積達到894.85公頃,其中公共綠地面積311.5公頃,綠化覆蓋率35.1%,綠地率25.48%,人均公共綠地面積8.58平方米。

城市環境衛生管理進一步加強。朝陽市區新建水洗公廁5座,無障礙設施改造9座,維修水廁24座,維修改造旱廁48座;新建和更新地下垃圾轉運站18座。到2009年末,城市清掃保潔面積562萬平方米,年生活垃圾清運量24.2萬噸,年糞便清運量5.5萬噸,共有旱廁163座,水廁46座,移動和環保生物公廁15座,垃圾轉運站75座。

城市公交持續穩步發展。朝陽市區新開通15路公交車,調整公交線路6條,新建候車亭35個,增加站標47個,年營運里程1421萬公里,到2009年末,市區公交營運車輛207台,營運網長度419.2公里,萬人擁有公交車輛4.8標台。

城市燃氣供應穩定增長。朝陽市區鋪設管網20公里,發展煤氣用戶7000戶,煤氣用戶達9.67萬戶,煤氣供應總量1697萬立方米,液化氣供應總量1232噸,燃氣普及率79%。

城建檔案管理逐步規范。全年共接收竣工檔案174個單位工程,整理入庫檔案3784卷,形成重點工程照片檔案484張,接待檔案利用者553人次,提供檔案1066卷。

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得到加強,城鄉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編制完成創建國家環保模範城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為加快「創模」進程奠定了扎實基礎。根據年度減排計劃,加強對31個二氧化硫減排項目和35個化學需氧量減排項目的日常督導力度。全年共削減二氧化硫6400噸、削減化學需氧量10500噸。建設項目環境管理嚴格執行「三同時」制度,嚴把建設項目環境准入關,圍繞全市經濟發展大局,堅持實行建設項目環保審批「四通五零」服務,構建重點項目環評審批「綠色通道」。加強水質污染監控力度,流域水質得到明顯改善。大凌河入市界王家窩鋪斷面COD含量為30.7mg/L,出市界面章吉營斷面COD含量為26.2mg/L,出市界斷面水質優於入市界斷面。對城區建築揚塵、三產油煙排放等影響城區空氣質量問題進行排查。全年市區環境空氣質量達二級標准以上天數為351天,達標率96%。開展「環境信訪積案化解年」和「環境信訪攻堅惠民百日專項行動」,對400多件信訪案件進行辦理答復,對39件重點疑難案件進行攻堅,處理率100%。完成全市飲用水源保護區劃、典型鄉鎮飲用水水源地基本信息調查、水質監測和信息錄入等工作。全年共投入農村環境綜合治理資金725萬元。

十二、人口和人民生活

截止到2009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342.6萬人,較上年底增加1.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為243.5萬人,佔全市總人口的71.1%;非農業人口為99.1萬人,占總人口的28.9%。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增長。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53元,比上年增長9.8%,剔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7.5%;城市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8634元,比上年增長6%。

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5000元。盡管我市2009年遭受歷史上罕見的特大旱災,農作物嚴重減產,對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預期造成重大影響。但全市上下凝心聚力,一心一意為農民增收創造條件,通過採取大力發展霜期農業、畜牧業,加大勞務輸出力度等措施,確保大災之年農民收入保持穩定增長,達到5170元,比上年增長5.5%,總量繼續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註:公報中生產總值(GDP)、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人均生產總值增長速度按不變價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