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匯黃金 » 中國銀行匯率2019年12月13日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中國銀行匯率2019年12月13日

發布時間: 2021-06-15 20:35:33

⑴ 2010年12月10日中國銀行的人民幣兌換美元,歐元,日元的匯率

貨幣現匯買入價現鈔買入價賣出價基準價中行折算價

100美元664.22658.89666.88666.04666.04元

100歐元877.13850.05884.18881.2881.2元

100日元7.92647.68177.99017.94657.9465元

⑵ 中國銀行定期的匯率是多少

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基準利率 活期存款 0.36% 三個月 1.71% 半 年 1.98% 一 年 2.25% 二 年 2.79% 三 年 3.33% 五 年 3.60 % 利息=本金×利率×期限 五年利息=10000×3.6%×5= 1800元 註:2008年10月9日取消了利息稅,目前是免稅的

1、中國銀行的基本介紹

中國銀行於1912年經孫中山先生批准在上海成立,是中國歷史最為悠久的銀行之一。1912~1928年,中國銀行履行中央銀行職能,負責代理國庫、承匯公款、發行鈔票等。[1] 1928~1942年,中國銀行作為政府特許的國際匯兌銀行,積極借鑒國際先進經驗改革管理機制,在中國金融界率先走向國際市場,先後在倫敦、新加坡、紐約等國際金融中心設立分行。1942~1949年,中國銀行作為國際貿易專業銀行,負責政府國外款項收付,發展國外貿易並辦理有關貸款與投資

2、匯率產生的原因

各國貨幣之所以可以進行對比,能夠形成相互之間的比價關系,因在於它們都代表著一定的價值量,這是匯率的決定基礎。 在金本位制度下,黃金為本位貨幣。兩個實行金本位制度的國家的貨幣單位可以根據它們各自的含金量多少來確定他們之間的比價,即匯率。 如在實行金幣本位制度時,英國規定1英鎊的重量為123.27447格令,成色為22K金,即含金量113.0016格令純金;美國規定1美元的重量為25.8格令,成色為千分之九百,即含金量23.22格令純金。根據兩種貨幣的含金量對比,1英鎊=4.8665美元,匯率就以此為基礎上下波動。 在紙幣制度下,各國發行紙幣作為金屬貨幣的代表,並且參照過去的做法,以法令規定紙幣的含金量,稱為金平價,金平價的對比是兩國匯率的決定基礎。 但是紙幣不能兌換成黃金,因此,紙幣的法定含金量往往形同虛設。所以在實行官方匯率的國家,由國家貨幣當局(財政部、中央銀行或外匯管理當局)規定匯率,一切外匯交易都必須按照這一匯率進行。在實行市場匯率的國家,匯率隨著外匯市場上貨幣的供求關系變化而變化。 匯率對國際收支,國民收入等具有影響。

3、中國銀行的歷史發展

1、 912年1月初,大清銀行「商股聯合會」正式上書孫中山,建議「就原有之大清銀行改為中國銀行,重新組織,作為政府的中央銀行。1912年,大清銀行副監督陳錦濤經時任政府司法總長的伍廷芳提名,出任臨時政府財政總長並且常駐上海,開始藉助大清銀行「商股聯合會」的力量,著手將大清銀行改為中國銀行,建立政府中央銀行。[2]1912年1月28日大清銀行「商股聯合會」召開股東大會,大會決定由股東會職員組成中國銀行臨時理監事會,負責與正副監督籌訂章程,並管理全行事務。1912年1月24日由孫中山總統下令批准成立中國銀行,中國銀行應運而生。1912年2月5日正式開業1912年—1928年 中國銀行成為南京臨時政府和北洋政府的中央銀行,行使當時政府中央銀行的職能。1916年 抗拒袁世凱政府停兌令,全力維護中行信用。1916年-1923年 中行歷近十年之久,全面整理京鈔問題。中國銀行(7張)1917年 則例之爭——官商爭奪中行領導權的斗爭。1927年 武漢國民政府集中現金,漢口中行損失慘重。1928年 中行重要轉折點——改組為國際匯兌銀行 。1929年,中國銀行在倫敦設立中國金融業第一家海外分行。1930年-1937年 興建外灘中行大廈,抗衡上海外資銀行。1932年 發起成立中國徵信所,開創中國徵信事業。1929年-1936年 中行開設海外機構,拓展我國外匯業務。1929年-1936年 擴大貸款規模,轉變貸款結構,支持國內生產發展。1931年 組建中國保險公司,推動保險業務發展。1932年 平息公債風潮,推動整理公債。1933年-1935年 世界銀市劇烈動盪,中行力阻白銀外流。1932年-1933年 中國銀行力主廢兩改元,積極參與幣制改革工作。1935年4月間,國民政府再次修訂中國銀行條例,試圖以強迫中行再次改組的方式壟斷金融,導致中國銀行的實際控制權事實落入四大家族中,成了官僚資本主義聚斂財富的工具。1939年 南京政府成立四聯總處,調整四行分工。1938年-1942年 加強鈔券調運,供應抗戰需要。中國銀行總行大廈1939年-1941年 平衡上海匯市,全力維持匯價。1939年-1943年 堅持進行貨幣斗爭,抵制日偽金融侵略。1939年-1945年 努力爭取僑匯,積極支持抗戰。1942年中國銀行成為發展國際貿易的專業銀行。1946年-1949年 「粒米百元」——惡性通貨膨脹給中行帶來嚴重影響。1947年-1948年 南京政府勒令外匯移存,中行迫於壓力抵制未果。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新中國政府接管了中國銀行,同年12月中國銀行總管理處由上海遷至北京。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中國銀行。原總管理處隨民國政府遷往台灣,至1960年在台重新開業。1949年-1952年 承擔外匯經營管理工作,成為我國外匯專業銀行。1949年-1950年 積極穩定金融物價,促進國民經濟恢復。1950年1月,周恩來總理向我國駐港機構發布保護國家資產,聽候接管的命令。1950年4月,中國銀行總管理處劃歸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領導。1950年-1952年 反封鎖、反禁運、反凍結,促進對外貿易發展。1953年10月27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公布《中國銀行條例》,明確中國銀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特許的外匯專業銀行。1964年-1976年 加強外匯資金運用,支持遠洋運輸船隊建設。1968年-1976年試用人民幣計價結算,實現出口收匯保值。1973年 加強調研工作,按時完成陳雲同志布置的十個調研專題。1978年 順應改革開放需要,開創中國信用卡先河。1979年3月13日經國務院批准,中國銀行從中國人民銀行中分設出來,同時行使國家外匯管理總局職能,直屬國務院領導。中國銀行總管理處改為中國銀行總行,負責統一經營和集中管理全國外匯業務。1979年-1980年 中國銀行進行體制改革,國家外匯管理總局成立。1979年-1989年 加強外匯管理,發行外匯兌換券。1979年 解決中美凍結資產問題,促進中美金融合作發展。1979年-1992年 加大外資利用,發行國際債券。1979年-1980年 恢復國際金融組織合法席位,支持國內經濟文化建設。1983年9月國務院決定中國人民銀行專門行使中央銀行職能,隨後中國銀行與國家外匯管理總局分設,各行其職,中國銀行統一經營國家外匯的職責不變。至此,中國銀行成為中國人民銀行監管之下的國家外匯外貿專業銀行。中國銀行的身份發生根本性變化,由原中國人民銀行一個分支部門、國家金融管理機關,轉為以盈利為目標的企業。1987年-1992年 取得港幣澳門幣發行權,利於港澳經濟繁榮穩定。1994年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國家外匯由外匯管理局經營,中國銀行由外匯外貿專業銀行開始向國有商業銀行轉化。1994年 中國銀行改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1994年和1995年,中國銀行先後成為香港地區、澳門地區發鈔銀行。2003~20132003年,國家選擇中國銀行作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的兩家試點銀行之一。2004年 中國銀行穩步推進股改工作,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2004年7月14日,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為北京奧運會唯一的銀行合作夥伴。2004年7月22日 中國銀行推出第一款奧運題材金融產品——長城VISA歐元卡雅典奧運珍藏版,支持中國體育代表團出征雅典。2004年8月23日 中國銀行在中國駐希臘大使館為中國奧運健兒舉辦慶功酒會。2004年8月26日,經國務院、銀監會批准,中國銀行以匯金公司獨家發起的方式,整體改建為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在此基礎上,引進了戰略投資者,進一步加強內部管理,深化內部改革,切實轉換經營機制,取得了長足進步。2005年2月22日 中國銀行作為國內獨家經銷「北京奧運金」的金融機構,在京成功發行第一組「北京奧運金」本色系列產品2006年 中行實現精彩上市,開啟百年歷程新篇章。[3]2006年6月1日和7月5日,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分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和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2008年12月30日,世界權威的品牌價值研究機構——世界品牌價值實驗室舉辦的「2008世界品牌價值實驗室年度大獎」評選活動中,中國銀行憑借良好的品牌印象和品牌活力,榮登「中國最具競爭力品牌」大獎。中國銀行奧運存摺2009年中國銀行在英國《銀行家》雜志「世界1000家大銀行」排名中列第十一位。2009(第六屆)中國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全明星榜新出爐的「2009中國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全明星榜」,更好地體現了今天的中國上市公司所面臨的競爭環境。這次調查共涉及17個行業,457 家候選公司。中銀行憑借良好的信譽度入選明星榜。2010年 在《巴菲特雜志》、《世界經濟學人周刊》和世界企業競爭力實驗室聯合舉辦「巴菲特雜志年度金融大獎」評選中,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入圍「2010年(第七屆)中國25家最具投資價值上市公司」,位列第7位。百年慶2011年 國際金融監督和咨詢機構金融穩定理事會在法國戛納發布全球29傢具有系統性影響力的銀行名單,中國銀行成為中國乃至新興經濟體國家和地區中唯一入選的機構。中銀百年港澳紀念鈔2011年9月23日,中國銀行首個境外大宗商品融資中心新加坡掛牌。中國銀行副行長岳毅說,中行是首個在境外成立大宗商品融資業務區域中心和福費廷業務區域中心的中資銀行。隨著亞太區貿易發展,尤其是中國和東南亞貿易發展,中資銀行的貿易融資業務也在快速發展,自1936年起就開始在新加坡經營業務的中國銀行也迎來新的發展契機。至2013年中行在新加坡有7個分支機構。中行新加坡分行當天也和中國石化子公司聯合石化簽署了開展大宗商品貿易融資的協議。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魏葦和新加坡國際企業發展局助理局長黎秀婷出席了當天的掛牌和簽約儀式。[4]2012年 中行百年行慶。2013年中國銀行與烏干達DFCU銀行合作在烏干達首都坎帕拉開設中國業務櫃台,為企業提供金融服務和咨詢業務,以適應兩國雙邊貿易和投資業務的快速發展。這是中國銀行在海外設立的第六家中國業務櫃台。[5]股份制改中國銀行中國銀行於200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造試點銀行之一。圍繞"資本充足、內控嚴密、運營安全、服務和效益良好、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目標,中國銀行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機制,加強風險管理和內控體系建設,整合管理流程和業務流程,推進人力資源管理改革,加快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穩步推進股份制改造工作。2004年8月26日,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掛牌成立,標志著中國銀行的歷史翻開了嶄新的篇章,啟動了新的航程。中國銀行成為了國內首家H股和A股全流通發行上市的公司。作為國內A股市場IPO最大、市值最大、流通股份最多的上市公司,中行上市沒有分拆任何資產,而是採取了整體上市方式,為國有銀行改制試點創造了一個成功範例。整體上市不留存續公司,有利於建立和鞏固良好的治理機制,實現中國銀行品牌的統一經營,提高其國際競爭力。這既符合中行適應金融改革、開放、發展的需要,也符合自身公司治理結構優化、股權投資多元化的需要,更符合股東利益最大化的需要。

4、匯率種類

(1)按國際貨幣制度的演變劃分,有固定匯率和浮動匯率①固定匯率。是指由政府制定和公布,並只能在一定幅度內波動的匯率。②浮動匯率。是指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的匯率。其漲落基本自由,一國貨幣市場原則上沒有維持匯率水平的義務,但必要時可進行干預。(2)按制訂匯率的方法劃分,有基本匯率和套算匯率①基本匯率。各國在制定匯率時必須選擇某一國貨幣作為主要對比對象,這種貨幣稱之為關鍵貨幣。根據本國貨幣與關鍵貨幣實際價值的對比,制訂出對它的匯率,這個匯率就是基本匯率。一般美元是國際支付中使用較多的貨幣,各國都把美元當作制定匯率的主要貨幣,常把對美元的匯率作為基本匯率。②套算匯率。是指各國按照對美元的基本匯率套算出的直接反映其他貨幣之間價值比率的匯率。(3)按銀行買賣外匯的角度劃分,有買入匯率、賣出匯率、中間匯率和現鈔匯率①買入匯率。也稱買入價,即匯銀行向同業或客戶買入外匯時所使用的匯率。採用直接標價法時,外幣摺合本幣數較少的那個匯率是買入價,採用間接標價法時則相反。②賣出匯率。也稱賣出價,即銀行向同業或客戶賣出外匯時所使用的匯率。採用直接標價法時,外幣摺合本幣數較多的那個匯率是賣出價,採用間接標價法時則相反。買入賣出之間有個差價,這個差價是銀行買賣外匯的收益,一般為1%一5%。銀行同業之間買賣外匯時使用的買入匯率和賣出匯率也稱同業買賣匯率,實際上就是外匯市場買賣價。③中間匯率。是買入價與賣出價的平均數。西方明刊報導匯率消息時常用中間匯率,套算匯率也用有關貨幣的中間匯率套算得出。④現鈔匯率。一般國家都規定,不允許外國貨幣在本國流通,只有將外幣兌換成本國貨幣,才能夠購買本國的商品和勞務,因此產生了買賣外匯現鈔的兌換率,即現鈔匯率。按理現鈔匯率應與外匯匯率相同,但因需要把外幣現鈔運到各發行國去,由於運送外幣現鈔要花費一定的運費和保險費,因此,銀行在收兌外幣現鈔時的匯率通常要低於外匯買入匯率; 而銀行賣出外幣現鈔時使用的匯率則高於其他外匯賣出匯率。(4)按銀行外匯付匯方式劃分有電匯匯率、信匯匯率和票匯匯率①電匯匯率。電匯匯率是經營外匯業務的本國銀行在賣出外匯後,即以電報委託其國外分支機構或代理行付款給收款人所使用的一種匯率。由於電匯付款快,銀行無法佔用客戶資金頭寸,同時,國際間的電報費用較高,所以電匯匯率較一般匯率高。但是電匯調撥資金速度快,有利於加速國際資金周轉,因此電匯在外匯交易中佔有絕大的比重。②信匯匯率。信匯匯率是銀行開具付款委託書,用信函方式通過郵局寄給付款地銀行轉付收款人所使用的一種匯率。由於付款委託書的郵遞需要一定的時間,銀行在這段時間內可以佔用客戶的資金,因此,信匯匯率比電匯匯率低。③票匯匯率。票匯匯率是指銀行在賣出外匯時,開立一張由其國外分支機構或代理行付款的匯票交給匯款人,由其自帶或寄往國外取款所使用的匯率。由於票匯從賣出外匯到支付外匯有一段間隔時間,銀行可以在這段時間內佔用客戶的頭寸,所以票匯匯率一般比電匯匯率低。票匯有短期票匯和長期票匯之分,其匯率也不同。由於銀行能更長時間運用客戶資金,所以長期票匯匯率較短期票匯匯率低。(5)按外匯交易交割期限劃分有即期匯率和遠期匯率①即期匯率。也叫現匯匯率,是指買賣外匯雙方成交當天或兩天以內進行交割的匯率。②遠期匯率。遠期匯率是在未來一定時期進行交割,而事先由買賣雙方簽訂合同、達成協議的匯率。到了交割日期,由協議雙方按預訂的匯率、金額進行錢匯兩清。遠期外匯買賣是一種預約性交易,是由於外匯購買者對外匯資金需要的時間不同,以及為了避免外匯匯率變動風險而引起的。遠期外匯的匯率與即期匯率相比是有差額的。這種差額叫遠期差價,有升水、貼水、平價三種情況,升水是表示遠期匯率比即期匯率貴,貼水則表示遠期匯率比即期匯率便宜,平價表示兩者相等。(6)按對外匯管理的寬嚴區分,有官方匯率和市場匯率①官方匯率。是指國家機構(財政部、中央銀行或外匯管理當局)公布的匯率。官方匯率又可分為單一匯率和多重匯率。多重匯率是一國政府對本國貨幣規定的一種以上的對外匯率,是外匯管制的一種特殊形式。其目的在於獎勵出口限制進口,限制資本的流入或流出,以改善國際收支狀況。②市場匯率。是指在自由外匯市場上買賣外匯的實際匯率。在外匯管理較松的國家,官方宣布的匯率往往只起中心匯率作用,實際外匯交易則按市場匯率進行。(7)按銀行營業時間劃分,有開盤匯率和收盤匯率①開盤匯率。又叫開盤價,是外匯銀行在一個營業日剛開始營業時進行外匯買賣使用的匯率。②收盤匯率。又稱收盤價,是外匯銀行在一個營業日的外匯交易終了時使用的匯率。

5、榮譽成就

中國銀行多年來的信譽和業績,得到了來自業界、客戶和權威媒體的廣泛認可。曾先後9次被《歐洲貨幣》評選為「中國最佳銀行」和「中國最佳國內銀行」;連續16年進入《財富》雜志評選的世界500強企業;同時,被《財資》評為「中國最佳國內銀行」;被美國《環球金融》雜志評為「中國最佳貿易融資銀行」及「中國最佳外匯銀行」;被《遠東經濟評論》評為「中國地區產品服務十強企業」;中銀香港重組上市後,先後榮獲《投資者關系》「最佳IPO投資者關系獎」和《亞洲金融》「最佳交易、最佳私有化獎」等多個重要獎項。

6、匯率制度

匯率制度又稱匯率安排(Exchange Rate Arrangement):是各國普遍採用的確定本國貨幣與其它貨幣匯率的體系。是各國或國際社會對於確定、維持、調整與管理匯率的原則、方法、方式和機構等所作出的系統規定。匯率制度對各國匯率的決定有重大影響。回顧和了解匯率制度,可以使我們對國際金融市場上匯率的波動有更深刻的理解。按照匯率變動幅度的大小,匯率制度可分為固定匯率制和浮動匯率制。固定匯率制(fixed exchange rate system)是指以本位貨幣本身或法定含金量為確定匯率的基準,匯率比較穩定的一種匯率制度。在不同的貨幣制度下具有不同的固定匯率制度。浮動匯率制(floating exchange rate system)是指一國不規定本幣與外幣的黃金平價和匯率上下波動的界限,貨幣當局也不再承擔維持匯率波動界限的義務,匯率隨外匯市場供求關系變化而自由上下浮動的一種匯率制度。該制度在歷史上早就存在過,但真正流行是1972年以美元為中心的固定匯率制崩潰以後。國際貨幣體系、國際金本位制、金匯兌本位制、布雷頓森林體系、特里芬兩難、特別提款權、牙買加貨幣體系、歐洲貨幣體系、歐洲貨幣匯率機制、固定匯率、浮動匯率、可調整的固定匯率、有管理的浮動匯率、聯系匯率、美元化、匯率目標區制。國際貨幣體系:是指為適應國際貿易與國際支付需要,各國政府對貨幣在國際范圍為發揮世界貨幣職能所確定的原則、採取的措施和建立的組織機構。它是國際貨幣制度、國際金融機構以及由習慣和歷史沿革所約定俗成的國際貨幣秩序的總和。國際金本位制:是以一定重量和成色的黃金為本位貨幣,並建立起流通中各種貨幣與黃金間固定兌換關系的貨幣制度。其特點是:銀行券可自由兌換金幣;金幣可自由鑄造;黃金可自由輸出入;貨幣儲備全部使用黃金;國際結算使用黃金。布雷頓森林體系:是一種人為的國際貨幣制度,其核心內容是美元與黃金掛鉤,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特里芬兩難:為滿足世界經濟增長對國際支付手段和儲備貨幣的增長需要,美元的供應應當不斷地增長;而美元供給的不斷增長,又會導致美元同黃金的兌換性日益難以維持。美元的這種兩難,指出了布雷頓森林體系內在的不穩定性及危機發生的必然性。牙買加協定:新的國際貨幣體系得以形成的基礎,其核心思想是:匯率安排多樣化,黃金非貨幣化,國際儲備多元化,國際收支調節機制多樣化。固定匯率制:是指一國政府將本國貨幣與外國貨幣的兌換比例,以法定形式固定下來,並將匯率的波動限制在較少的范圍內。浮動匯率制度:是指匯率不受平價制約,主要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由市場機制自行調節的匯率,政府既不規定本國貨幣與外國貨幣的兌換比例,也不限定匯率波動幅度。可調整的釘住匯率制度:是指政府預先確定、公開承諾,並用干預市場的方法而得到的本國貨幣與某種(或某些)主要外幣的法定平價和允許匯率上下波動的幅度,但是可以定期地調整法定的平價,以利用貨幣的貶值或升值來校正國際收支的不平衡,這是根據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的一種國際匯率制度。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匯率的長期走勢不受政府管理的影響而由市場供求關系所決定的,但匯率的短期波動受到貨幣當局干預的影響;亦被稱為骯臟浮動。

⑶ 【中國銀行】尊敬的客戶:您於12月開通了中行電子銀行服務,截至1月13日,您仍未登錄網銀或手機銀行

就是說你完成一筆交易之後,以後費用是免費的了,不收取工本費

⑷ 中國銀行外匯牌價抓取代碼不再起作用了嗎

丫網站改版了.
現在的網址是http://www.boc.cn/sourcedb/whpj/
你試著編進去,希望對你有幫助

⑸ 中國銀行有什麼背景

歷史

鴉片戰爭後,外國銀行湧入中國,通過壟斷國際匯兌業務、資本輸出、政治貸款、發鈔、經營中國對外賠款等手段,扼住了中國金融、財政的咽喉。1895年甲午戰爭後,外國資本大量涌進國門,中國的金融、財政狀況更加惡化。19世紀末,國內有識之士倡導興辦銀行,「以中國之銀,供中國之用」。
編輯本段
前身

中國銀行中國銀行的前身是中國第一家國家銀行——大清戶部銀行。光緒30年元月28日(1903年3月14日),奕劻上奏「試辦大清戶部銀行推行銀幣」。經過一年多的籌備,中國歷史上第一家國家銀行——戶部銀行於1905年8月在北京成立。1906年,戶部更名為度支部。1908年2月,戶部銀行改為大清銀行,行使中央銀行職能。到1911年,大清銀行在全國各省省會和通商口岸設立分支機構35處,成為清末規模最大的銀行。
編輯本段
性質

大清銀行為官商合辦的股份制銀行,股本總額1000萬兩白銀,官商各佔半數。辛亥革命爆發後,作為清政府中央銀行的大清銀行,除上海分行外,分支機構絕大部分已經停業。為了保全商本,以大清銀行秘書長項藻馨為主的大清銀行股東,於1911年11月5日成立了股東聯合會,並於11月14日發布公告,公告的主要內容為:接各處分行報告,軍政府有誤認大清銀行全系官股,取去現洋庄折等要件,甚至將行員拘留,賬款紊亂,事機萬急;要求股東於11月18日到漢口路開會商討對策。參加股東會一系列活動的主要是大清銀行浙江籍股東及部分高級負責人。1911年12月4日,股東聯合會改名為「商股聯合會」。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先生在南京宣誓就職,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宣告成立。大清銀行副監督陳錦濤經時任政府司法總長的伍廷芳提名,出任臨時政府財政總長。此時,迅速建立新政府的中央銀行,是非常緊迫的事情。大清銀行本來就是清政府的國家銀行,實力雄厚,將大清銀行改為中央銀行是再合適不過了,正如陳錦濤在致臨時參議院咨文中所說「借已有之基礎,應目前之急需,既可以增長民國之實力,又可因其資金為通融,實為民國國家與銀行股東兩得兼利之道。」於是陳錦濤常駐上海,於漢口路大清銀行樓上專門籌劃此事。陳錦濤開始藉助大清銀行「商股聯合會」的力量,著手將大清銀行改為中國銀行,建立政府中央銀行。
編輯本段
轉型

經過大清銀行南北方商股的充分醞釀籌劃,大清銀行「商股聯合會」於1912年1月初正式上書孫中山,建議「就原有之大清銀行改為中國銀行,重新組織,作為政府的中央銀行。」「一面停止大清銀行貿易,實行清理。其原有之官股500萬兩,即行消滅,備抵此次戰事地點各行所受損失及一切濫賬;一面組織中國銀行,以大清銀行房屋生財等項,統歸接收應用。股東等原有之大清銀行股份500萬兩,仍承認為中國銀行股份,照票面價額,換給股票作為舊股,另再加招商股500萬兩。」報告還對大清銀行如何改為中國銀行的具體辦法提出了意見:「一方面另設大清銀行清理機關,附屬於中國銀行內,另置簿據,劃分界限;另一方面自財政部批准之日起,作為籌備期間,由財政總長委任正副監督會同大清銀行股東代表籌辦一切。」
孫中山見到報告後,立即面示陳錦濤:「新政府既已成立,凡商民已得舊政府正當之權利,自宜分別准予繼續。所請將大清銀行改為中國銀行,添招商股500萬兩,認為新政府之中央銀行,由部籌款,以雄財力,並請派正副監督,先行開辦,剋期成立。凡新舊營業賬款,請分電各省都督力加保護,並將該行原有房屋、器具、簿據等項先行發還各節,大致尚屬妥協,著即准行。」
陳錦濤立即以財政部名義,於1912年1月24日將上述指示書面批復大清銀行「商股聯合會」。同時委任吳鼎昌、薛頌瀛為正副監督。1912年1月28日大清銀行「商股聯合會」召開股東大會,傳達了批示。大會決定由股東會職員組成中國銀行臨時理監事會,負責與正副監督籌訂章程,並管理全行事務。
編輯本段
百年歷程

發展年表
1912年 中華民國順勢成立,中國銀行應運而生
1912年—1928年 中國銀行成為南京臨時政府和北洋政府的中央銀行
1916年 抗拒袁世凱政府停兌令,全力維護中行信用
1916年-1923年 中行歷近十年之久,全面整理京鈔問題
1917年 則例之爭——官商爭奪中行領導權的斗爭
1927年 武漢國民政府集中現金,漢口中行損失慘重
1928年 中行重要轉折點——改組為國際匯兌銀行
1930年-1937年 興建外灘中行大廈,抗衡上海外資銀行
1932年 發起成立中國徵信所,開創中國徵信事業
1929年-1936年 中行開設海外機構,拓展我國外匯業務
1929年-1936年 擴大貸款規模,轉變貸款結構,支持國內生產發展
1931年 組建中國保險公司,推動保險業務發展
1932年 平息公債風潮,推動整理公債
1933年-1935年 世界銀市劇烈動盪,中行力阻白銀外流
1932年-1933年 中國銀行力主廢兩改元,積極參與幣制改革工作
1935年 國民政府壟斷金融,強迫中行再次改組
1939年 南京政府成立四聯總處,調整四行分工
1938年-1942年 加強鈔券調運,供應抗戰需要
1939年-1941年 平衡上海匯市,全力維持匯價
1939年-1943年 堅持進行貨幣斗爭,抵制日偽金融侵略
1939年-1945年 努力爭取僑匯,積極支持抗戰
1946年-1949年 「粒米百元」——惡性通貨膨脹給中行帶來嚴重影響
1947年-1948年 南京政府勒令外匯移存,中行迫於壓力抵制未果
1949年 各地職工迎接解放,中行被順利接管
1949年-1952年 承擔外匯經營管理工作,成為我國外匯專業銀行
1949年-1950年 積極穩定金融物價,促進國民經濟恢復
1950年-1952年 反封鎖、反禁運、反凍結,促進對外貿易發展
1964年-1976年 加強外匯資金運用,支持遠洋運輸船隊建設
1968年-1976年 試用人民幣計價結算,實現出口收匯保值
1973年 加強調研工作,按時完成陳雲同志布置的十個調研專題
1978年 順應改革開放需要,開創中國信用卡先河
1979年-1980年 中國銀行進行體制改革,國家外匯管理總局成立
1979年-1989年 加強外匯管理,發行外匯兌換券
1979年 解決中美凍結資產問題,促進中美金融合作發展
1979年-1992年 加大外資利用,發行國際債券
1979年-1980年 恢復國際金融組織合法席位,支持國內經濟文化建設
1987年-1992年 取得港幣澳門幣發行權,利於港澳經濟繁榮穩定
1994年 中國銀行改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
中國銀行奧運存摺2004年 中國銀行穩步推進股改工作,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2004年-2008年 百年奧運,百年中行——北京奧運會唯一銀行合作夥伴
2006年 中行實現精彩上市,開啟百年歷程新篇章
2009(第六屆)中國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全明星榜
新出爐的「2009中國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全明星榜」,更好地體現了今天的中國上市公司所面臨的競爭環境。這次調查共涉及17個行業,457 家候選公司。中銀行憑借良好的信譽度入選明星榜。
2010年 在《巴菲特雜志》、《世界經濟學人周刊》和世界企業競爭力實驗室聯合舉辦「巴菲特雜志年度金融大獎」評選中,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入圍「2010年(第七屆)中國25家最具投資價值上市公司」,位列第7位。
歷史沿革
中國銀行於1912年1月24日由孫中山總統下令批准成立。1912年2月5日正式開業。其由1905年清政府成立的戶部銀行(1908年起改稱大清銀行(Ta Ching Goverment Bank),負責整頓幣制、發行貨幣、整理國庫,行使中央銀行權利)改組而來。故中國銀行為中國歷史最悠久的銀行之一。
民國政府時期(1912-1949)
中國銀行自民國時期早年成立後一直擔負中央銀行職責直至1928年,此時國民政府另外設立中央銀行,並修訂中國銀行條例和章程,「經國民政府之特許為國際匯兌銀行」。當時總行亦從北京(時稱為北平)遷往上海辦公。
此時的中國銀行是官商合辦的股份制銀行。早期的中國銀行在限制北洋軍政府開支,抵制袁世凱停兌令,支持民族經濟發展,組織愛國華僑支援國內抗戰等方面作了很多工作。
1935年4月間,國民政府再次修訂中國銀行條例,導致中國銀行的實際控制權事實落入四大家族中,成了官僚資本主義聚斂財富的工具。
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中國銀行。原總管理處隨民國政府遷往台灣,至1960年在台重新開業。在台機構部門於1971年改名為中國國際商業銀行(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2006年8月間和台灣交通銀行(Chiao Tung Bank)合並為兆豐國際商業銀行(Mega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Bank)。留置大陸地區的各分支機構部門收歸國有,繼續以中國銀行行名營業存續。
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時期(1950-1978)
1950年4月,中國銀行總管理處劃歸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領導。
1953年10月27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頒布《中國銀行條例》,明確中國銀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特許的外匯專業銀行。
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銀行作為中國人民銀行領導的一個職能部門,利用信貸、結算、匯率等多種手段促進對外貿易事業發展,使國家外匯收入不斷增加;積極參加反對美國政府凍結美元資產的斗爭,抵制美國政府對中國實行的經濟封鎖;支持交通部門逐步建立遠洋船隊,支持企業通過進口設備和原材料來增加產量和質量;認真履行國家外匯專業銀行的職責,加強外匯管理發展與國際金融界的交往。
改革開放時期(1979-2002)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銀行的各項業務得到了長足發展,跨入了世界大型銀行的前列。
1979年3月13日經國務院批准,中國銀行從中國人民銀行中分設出來,同時行使國家外匯管理總局職能,直屬國務院領導。中國銀行與國家外匯管理局對外兩塊牌子,內部一套機構,由中國人民銀行代管。中國銀行總管理處改為中國銀行總行,負責統一經營和集中管理全國外匯
中國銀行奧運紀念幣業務。
1983年9月,國務院決定中國人民銀行專門行使中央銀行職能,隨後中國銀行與國家外匯管理總局分設,各行其職,中國銀行統一經營國家外匯的職責不變。至此,中國銀行成為中國人民銀行監管之下的國家外匯外貿專業銀行。中國銀行的身份發生根本性變化,由原中國人民銀行一個分支部門、國家金融管理機關,轉為以盈利為目標的企業。
1994年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國家外匯由外匯管理局經營,中國銀行由外匯外貿專業銀行開始向國有商業銀行轉化。各外匯業務銀行在外匯業務經營方面享有平等地位,中國銀行正式結束了國家外匯專業管理,不再在外匯業務享有壟斷地位。中國銀行作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與其它三家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一道成為國家金融業的支柱。
股份制改革(2003-2004)
中國銀行於200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造試點銀行之一。圍繞"資本充足、內控嚴密、運營安全、服務和效益良好、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目標,中國銀行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機制,加強風險管理和內控體系建設,整合管理流程和業務流程,推進人力資源管理改革,加快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穩步推進股份制改造工作。
2004年8月26日,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掛牌成立,標志著中國銀行的歷史翻開了嶄新的篇章,啟動了新的航程。
中國銀行成為了國內首家H股和A股全流通發行上市的公司。作為國內A股市場IPO最大、市值最大、流通股份最多的上市公司,中行上市沒有分拆任何資產,而是採取了整體上市方式,為國有銀行改制試點創造了一個成功範例。整體上市不留存續公司,有利於建立和鞏固良好的治理機制,實現中國銀行品牌的統一經營,提高其國際競爭力。這既符合中行適應金融改革、開放、發展的需要,也符合自身公司治理結構優化、股權投資多元化的需要,更符合股東利益最大化的需要。
業務發展
中國銀行主營傳統商業銀行業務,包括公司金融業務、個人金融業務和金融市場業務。公司金融業務基於銀行的核心信貸產品,為客戶提供個性化、創新的金融服務。個人金融業務主要針對個人客戶的金融需求,提供基於銀行卡之上的系統服務。金融市場業務主要是為全球其他銀行、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提供國際匯兌、資金清算、同業拆借和託管等全面服務。
中國銀行全資附屬投資銀行機構——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下稱「中銀國際」)是中國銀行開展投資銀行業務的運行平台。中銀國際在中國內地、香港及紐約、倫敦、新加坡設有分支機構,擁有高水準的專業人才隊伍、強大的機構銷售和零售網路。中銀國際全球性的管理運作,可為海內外客戶提供包括企業融資、收購兼並、財務顧問、定息收益、證券銷售、投資研究、直接投資、資產管理等在內的全方位投資銀行服務。
中國銀行通過全資子公司中銀集團保險有限公司及其附屬和聯營公司經營保險業務。其中,在香港擁有中銀集團保險有限公司及其六家分公司、中銀集團人壽保險有限公司、東亮保險專業有限公司和堡宜投資有限公司,在內地擁有中銀保險有限公司,澳門地區有聯豐亨保險有限公司。成立於1992年7月的中銀集團保險有限公司在香港保險市場經營一般保險業務,業務品種齊全繁多,業務量多年位居當地同業前列。
中國銀行是中國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商業銀行。1929年,中國銀行在倫敦設立了中國金融業第一家海外分行。此後,中國銀行在世界各大金融中心相繼開設分支機構。目前,中國銀行擁有遍布全球28個國家和地區的機構網路,其中境內機構超過10,000家,境外機構600多家。1994年和1995年,中國銀行先後成為香港、澳門的發鈔銀行。 程大穩拍攝於2009年,中國銀行總部大廈中國銀行所屬的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簡稱「中國銀行(香港)」或「中銀香港」),於2001年10月1日正式成立,是一家在香港注冊的持牌銀行。中國銀行(香港)合並了原中銀集團香港十二行中十家銀行的業務,並同時持有香港注冊的南洋商業銀行、集友銀行和中銀信用卡(國際)有限公司的股份權益,使之成為中銀香港的附屬機構。中銀香港是香港地區三家發鈔銀行之一,也是香港銀行公會輪任主席銀行之一。重組後的中銀香港於2002年7月在香港掛牌上市。
作為中國金融行業的百年品牌,中國銀行在穩健經營的同時,積極進取,不斷創新,創造了國內銀行業的許多第一,在國際結算、外匯資金和貿易融資等領域得到業界和客戶的廣泛認可和贊譽。
在近百年輝煌的發展歷史中,中國銀行在中國金融史上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中國銀行於1912年由孫中山先生批准成立,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37年間,中國銀行先後是當時的國家中央銀行、國際匯兌銀行和外貿專業銀行。中國銀行以誠信為本,以振興民族金融業為己任,在艱難和戰亂的環境中拓展市場,穩健經營,銳意改革,表現出了頑強的創業精神,銀行業務和經營業績長期處於同業領先地位,並將分支機構一直拓展到海外,在中國近現代銀行史上留下了光輝的篇章。
1949年,中國銀行成為國家指定的外匯外貿專業銀行,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1994年,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化,中國銀行成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與其它三家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一道成為國家金融業的支柱。
2003年,中國銀行被國務院確定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造試點銀行之一。圍繞「資本充足、內控嚴密、運營安全、服務和效益良好、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目標,中國銀行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機制,加強風險管理和內控體系建設,整合管理流程和業務流程,推進人力資源管理改革,加快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穩步推進股份制改造工作。2004年8月26日,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掛牌成立,標志著中國銀行的歷史翻開了嶄新的篇章,啟動了新的航程。
2006年6月1日、7月5日,中國銀行先後在香港證券交易所和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掛牌上市,成為首家A+H發行上市的國有商業銀行。按截至2006年12月31日的市值計算,中國銀行為全球第五大銀行。
2004年7月14日,中國銀行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北京奧運會唯一的銀行合作夥伴。中國銀行將為國內外客戶提供高效優質的金融服務,宣傳和普及奧運精神,促進本次體育盛會圓滿成功,提升中國銀行的品牌形象。
中國銀行多年來的信譽和業績,得到了銀行同業、國內外客戶和權威媒體的廣泛認可。目前,中國銀行曾先後8次被《歐洲貨幣》評選為「中國最佳銀行」和「中國最佳國內銀行」,連續18年入選美國《財富》雜志「世界500強」企業,多次被《財資》評為「中國最佳國內銀行」,被美國《環球金融》雜志評為「中國最佳貿易融資銀行」及「中國最佳外匯銀行」,被《遠東經濟評論》評為「中國地區產品服務10強企業」,被《亞洲風險》雜志評為2006年度「中國最佳銀行」。2008年12月30日,世界權威的品牌價值研究機構——世界品牌價值實驗室舉辦的「2008世界品牌價值實驗室年度大獎」評選活動中,中國銀行憑借良好的品牌印象和品牌活力,榮登「中國最具競爭力品牌」大獎,贏得廣大消費者普遍贊譽,為中國品牌群體性的崛起奏響華彩樂章。在美國知名財經雜志《財富》與世界知名的管理咨詢公司Hay(合益)集團合作評選的25家「最受贊賞的中國公司」中,中國銀行榜上有名。在A+H資本市場整體上市後,中國銀行榮獲《投資者關系》「最佳IPO投資者關系獎」等多個重要獎項。2009年中國銀行在英國《銀行家》雜志「世界1000家大銀行」排名中列第十一位。
在近百年歲月里,中國銀行以其穩健的經營、雄厚的實力、成熟的產品和豐富的經驗,深得廣大客戶信賴,並與客戶建立了長期穩固的合作關系。中國銀行將秉承「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強化公司治理,追求卓越效益,創建國際一流大銀行」的宗旨,依託其雄厚的實力、遍布全球的分支機構、成熟的產品和豐富的經驗,為客戶提供全方位、高品質的銀行服務,與廣大客戶攜手共創美好未來。
海外發展
中國銀行以誠信為本,以振興民族金融業為己任,在艱難和戰亂的環境中拓展市場,穩健經營,銳意改革,表現出了頑強的創業精神,銀行業務和經營業績長期處於同業領先地位,並將分支機構一直拓展到海外,在中國近現代銀行史上留下了光輝的篇章。
由於歷史和業務發展的原因,中國銀行是目前國內銀行中最國際化的商業銀行,先後分別在中國香港(中銀香港(控股)有限公司、中銀國際融資有限公司、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 、中銀國際期貨有限公司、南洋商業銀行有限公司 、中銀國際英國保誠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集友銀行有限公司 、中銀國際英國保誠信託有限公司、中銀信用卡(國際)有限公司 、中銀集團保險有限公司、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中銀集團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中銀國際亞洲有限公司 、中銀集團投資有限公司、中銀國際證券有限公司 、中銀國際研究有限公司 )、中國澳門(中國銀行澳門分行)、新加坡(新加坡分行、大坡支行、小坡支行、加東支行、中區支行、唐城支行、中銀國際(新加坡)有限公司)、日本(東京分行、大阪分行、橫濱分行、大手町辦事處)、澳大利亞(悉尼分行、中國銀行(澳大利亞)有限公司、中國城分行、墨爾本分行 、巴拉瑪打分行、好事圍分行、珀斯分行)、馬來西亞(馬來西亞中國銀行 )、哈薩克(哈薩克中國銀行、亞聯分行)、韓國(首爾分行、安山分行 、大邱分行、九老分行)、泰國(曼谷分行)、越南(胡志明市分行)、菲律賓(馬尼拉分行)、印度尼西亞(雅加達分行、泗水分行)、巴林(巴林代表處)、英國(倫敦分行、中國銀行(英國)有限公司 、倫敦中國城分行、曼徹斯特分行 、格拉斯哥分行 、中銀國際(英國)有限公司 )、瑞士(中國銀行(瑞士)有限公司)、盧森堡(盧森堡分行、中國銀行(盧森堡)有限公司 )、荷蘭 (中國銀行(盧森堡)有限公司鹿特丹分行 )、法國(巴黎分行、十三區分行)、德國(法蘭克福分行、漢堡分行、杜塞爾多夫分行)、義大利(米蘭分行)、俄羅斯(俄羅斯中國銀行)、匈牙利 (匈牙利中國銀行 )、美國(紐約分行、紐約華埠分行 、洛杉磯分行)、英國開曼群島(開曼分行)、巴拿馬(巴拿馬分行)、加拿大(中國銀行(加拿大)有限公司、多倫多中區分行、多倫多士嘉堡分行 、多倫多萬錦分行、溫哥華分行 )、巴西(中國銀行(巴西)有限公司、聖保羅代表處 )、尚比亞(尚比亞中國銀行)、南非( 約翰內斯堡分行)、比利時(布魯塞爾分行)和柬埔寨(金邊分行)等31個國家和地區設立海外分支機構。
1929年,中國銀行在倫敦設立中國金融業第一家海外分行。此後在世界各大金融中心相繼開設分支機構,目前擁有遍布全球27個國家和地區的機構網路,其中境內機構共計11,307個,境外機構共計603個。1994年和1995年,中國銀行先後成為香港地區、澳門地區發鈔銀行。中國銀行在國內同業中率先引進國際管理技術人才和經營理念,不斷向國際化一流大銀行的目標邁進。
1950年1月,周恩來總理向我國駐港機構發布保護國家資產,聽候接管的命令。中國銀行香港分行響應周總理的號召,率先起義,宣布接受北京總管理處的領導,不久,倫敦、新加坡、雅加達、吉隆坡、卡拉奇、孟買、加爾各答、仰光等分支機構紛紛宣布接受國內總管理處的領導,為新中國保存了大量的海外資產。
自1994年,中國銀行憑借悠久的歷史、廣泛的海外網路、出眾的實力和國際金融、外匯業務優勢,盈利總額在國內銀行中一直居於首列。許多權威的國際金融雜志一致認為,中國銀行是中國國有商業銀行中員工數量最少,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最強的銀行,人均利潤、人均資本合人均資產各項指標均居中國國有商業銀行之首。
編輯本段
成就榮譽

中國銀行業務范圍涵蓋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和保險領域,旗下有中銀香港、中銀國際、中銀保險等控股金融機構,在全球范圍內為個人和公司客戶提供全面和優質的金融服務。按核心資本計算,2005年中國銀行在英國《銀行家》雜志「世界1000家大銀行」排名中列第十八位。
中國銀行主營商業銀行業務,包括公司、個人金融、資金業務和金融機構業務等業務。公司業務以信貸產品為基礎,致力於為客戶提供個性化、創新的金融服務和融資、財務解決方案。個人金融業務主要針對個人客戶的金融需求,提供包括儲蓄存款、消費信貸和銀行卡在內的服務。資金業務包括本外幣保值、資金管理、債務保值、境內外融資等資金運營和管理服務。而金融機構業務則是為全球其他銀行、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提供諸如資金清算、同業拆借和託管等全面服務。作為中國金融行業的百年品牌,中國銀行在注重穩健經營的同時積極進取,不斷創新,創造了國內銀行業的許多第一,在國際結算、外匯資金和貿易融資等領域得到業界和客戶的廣泛認可和贊譽。
中國銀行多年來的信譽和業績,得到了來自業界、客戶和權威媒體的廣泛認可。曾先後8次被《歐洲貨幣》評選為「中國最佳銀行」和「中國最佳國內銀行」;連續16年進入《財富》雜志評選的世界500強企業;同時,被《財資》評為「中國最佳國內銀行」;被美國《環球金融》雜志評為「中國最佳貿易融資銀行」及「中國最佳外匯銀行」;被《遠東經濟評論》評為「中國地區產品服務十強企業」;中銀香港重組上市後,先後榮獲《投資者關系》「最佳IPO投資者關系獎」和《亞洲金融》「最佳交易、最佳私有化獎」等多個重要獎項。
中國銀行榮獲2009年」中國最佳私人銀行」
中國銀行獲2008年度「最佳融資銀行」獎
中國銀行榮獲「2008年度中國銀行業文明規范服務示範單位」全部名單
「2008年度亞洲銀行競爭力排名」十佳商業銀行之「最佳財富管理品牌獎」
2008年財資「2008中國最佳貿易融資銀行」
2009年中國銀行在英國《銀行家》雜志「世界1000家大銀行」排名中列第十一位。
2010年8月2日,由聯合國全球契約中國網路中心、北京融智企業社會責任研究所組織的「2010年全球契約·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典範報告獎」評選結果在上海世博園聯合國館正式揭曉,中國銀行2009年度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被評為「2010年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典範報告」。中國銀行被巴菲特雜志、世界企業競爭力實驗室、世界經濟學人周刊聯合評為2010年(第七屆)中國上市公司100強,排名第2位。
編輯本段
銀行標識

中國銀行行標於1986年經中國銀行總行批准正式使用。 行標從總體上看是古錢形狀代表銀行;「中」字代表中國;外圓表明中國銀行是面向全球的國際性大銀行。 中國銀行標識LOGO中文行名:中國銀行中文行名字體由郭沫若先生題寫,標識由香港著名設計師靳埭強設計。

⑹ 中國銀行以什麼手段控制匯率的

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基準利率 活期存款 0.36% 三個月 1.71% 半 年 1.98% 一 年 2.25% 二 年 2.79% 三 年 3.33% 五 年 3.60 % 利息=本金×利率×期限 五年利息=10000×3.6%×5= 1800元 註:2008年10月9日取消了利息稅,目前是免稅的

1、中國銀行的基本介紹

中國銀行於1912年經孫中山先生批准在上海成立,是中國歷史最為悠久的銀行之一。1912~1928年,中國銀行履行中央銀行職能,負責代理國庫、承匯公款、發行鈔票等。[1] 1928~1942年,中國銀行作為政府特許的國際匯兌銀行,積極借鑒國際先進經驗改革管理機制,在中國金融界率先走向國際市場,先後在倫敦、新加坡、紐約等國際金融中心設立分行。1942~1949年,中國銀行作為國際貿易專業銀行,負責政府國外款項收付,發展國外貿易並辦理有關貸款與投資。

2、匯率產生的原因

各國貨幣之所以可以進行對比,能夠形成相互之間的比價關系,因在於它們都代表著一定的價值量,這是匯率的決定基礎。 在金本位制度下,黃金為本位貨幣。兩個實行金本位制度的國家的貨幣單位可以根據它們各自的含金量多少來確定他們之間的比價,即匯率。 如在實行金幣本位制度時,英國規定1英鎊的重量為123.27447格令,成色為22K金,即含金量113.0016格令純金;美國規定1美元的重量為25.8格令,成色為千分之九百,即含金量23.22格令純金。根據兩種貨幣的含金量對比,1英鎊=4.8665美元,匯率就以此為基礎上下波動。 在紙幣制度下,各國發行紙幣作為金屬貨幣的代表,並且參照過去的做法,以法令規定紙幣的含金量,稱為金平價,金平價的對比是兩國匯率的決定基礎。 但是紙幣不能兌換成黃金,因此,紙幣的法定含金量往往形同虛設。所以在實行官方匯率的國家,由國家貨幣當局(財政部、中央銀行或外匯管理當局)規定匯率,一切外匯交易都必須按照這一匯率進行。在實行市場匯率的國家,匯率隨著外匯市場上貨幣的供求關系變化而變化。 匯率對國際收支,國民收入等具有影響。

3、中國銀行的歷史發展

1、 912年1月初,大清銀行「商股聯合會」正式上書孫中山,建議「就原有之大清銀行改為中國銀行,重新組織,作為政府的中央銀行。1912年,大清銀行副監督陳錦濤經時任政府司法總長的伍廷芳提名,出任臨時政府財政總長並且常駐上海,開始藉助大清銀行「商股聯合會」的力量,著手將大清銀行改為中國銀行,建立政府中央銀行。[2]1912年1月28日大清銀行「商股聯合會」召開股東大會,大會決定由股東會職員組成中國銀行臨時理監事會,負責與正副監督籌訂章程,並管理全行事務。1912年1月24日由孫中山總統下令批准成立中國銀行,中國銀行應運而生。1912年2月5日正式開業1912年—1928年 中國銀行成為南京臨時政府和北洋政府的中央銀行,行使當時政府中央銀行的職能。1916年 抗拒袁世凱政府停兌令,全力維護中行信用。1916年-1923年 中行歷近十年之久,全面整理京鈔問題。中國銀行(7張)1917年 則例之爭——官商爭奪中行領導權的斗爭。1927年 武漢國民政府集中現金,漢口中行損失慘重。1928年 中行重要轉折點——改組為國際匯兌銀行 。1929年,中國銀行在倫敦設立中國金融業第一家海外分行。1930年-1937年 興建外灘中行大廈,抗衡上海外資銀行。1932年 發起成立中國徵信所,開創中國徵信事業。1929年-1936年 中行開設海外機構,拓展我國外匯業務。1929年-1936年 擴大貸款規模,轉變貸款結構,支持國內生產發展。1931年 組建中國保險公司,推動保險業務發展。1932年 平息公債風潮,推動整理公債。1933年-1935年 世界銀市劇烈動盪,中行力阻白銀外流。1932年-1933年 中國銀行力主廢兩改元,積極參與幣制改革工作。1935年4月間,國民政府再次修訂中國銀行條例,試圖以強迫中行再次改組的方式壟斷金融,導致中國銀行的實際控制權事實落入四大家族中,成了官僚資本主義聚斂財富的工具。1939年 南京政府成立四聯總處,調整四行分工。1938年-1942年 加強鈔券調運,供應抗戰需要。中國銀行總行大廈1939年-1941年 平衡上海匯市,全力維持匯價。1939年-1943年 堅持進行貨幣斗爭,抵制日偽金融侵略。1939年-1945年 努力爭取僑匯,積極支持抗戰。1942年中國銀行成為發展國際貿易的專業銀行。1946年-1949年 「粒米百元」——惡性通貨膨脹給中行帶來嚴重影響。1947年-1948年 南京政府勒令外匯移存,中行迫於壓力抵制未果。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新中國政府接管了中國銀行,同年12月中國銀行總管理處由上海遷至北京。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中國銀行。原總管理處隨民國政府遷往台灣,至1960年在台重新開業。1949年-1952年 承擔外匯經營管理工作,成為我國外匯專業銀行。1949年-1950年 積極穩定金融物價,促進國民經濟恢復。1950年1月,周恩來總理向我國駐港機構發布保護國家資產,聽候接管的命令。1950年4月,中國銀行總管理處劃歸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領導。1950年-1952年 反封鎖、反禁運、反凍結,促進對外貿易發展。1953年10月27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公布《中國銀行條例》,明確中國銀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特許的外匯專業銀行。1964年-1976年 加強外匯資金運用,支持遠洋運輸船隊建設。1968年-1976年試用人民幣計價結算,實現出口收匯保值。1973年 加強調研工作,按時完成陳雲同志布置的十個調研專題。1978年 順應改革開放需要,開創中國信用卡先河。1979年3月13日經國務院批准,中國銀行從中國人民銀行中分設出來,同時行使國家外匯管理總局職能,直屬國務院領導。中國銀行總管理處改為中國銀行總行,負責統一經營和集中管理全國外匯業務。1979年-1980年 中國銀行進行體制改革,國家外匯管理總局成立。1979年-1989年 加強外匯管理,發行外匯兌換券。1979年 解決中美凍結資產問題,促進中美金融合作發展。1979年-1992年 加大外資利用,發行國際債券。1979年-1980年 恢復國際金融組織合法席位,支持國內經濟文化建設。1983年9月國務院決定中國人民銀行專門行使中央銀行職能,隨後中國銀行與國家外匯管理總局分設,各行其職,中國銀行統一經營國家外匯的職責不變。至此,中國銀行成為中國人民銀行監管之下的國家外匯外貿專業銀行。中國銀行的身份發生根本性變化,由原中國人民銀行一個分支部門、國家金融管理機關,轉為以盈利為目標的企業。1987年-1992年 取得港幣澳門幣發行權,利於港澳經濟繁榮穩定。1994年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國家外匯由外匯管理局經營,中國銀行由外匯外貿專業銀行開始向國有商業銀行轉化。1994年 中國銀行改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1994年和1995年,中國銀行先後成為香港地區、澳門地區發鈔銀行。2003~20132003年,國家選擇中國銀行作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的兩家試點銀行之一。2004年 中國銀行穩步推進股改工作,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2004年7月14日,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為北京奧運會唯一的銀行合作夥伴。2004年7月22日 中國銀行推出第一款奧運題材金融產品——長城VISA歐元卡雅典奧運珍藏版,支持中國體育代表團出征雅典。2004年8月23日 中國銀行在中國駐希臘大使館為中國奧運健兒舉辦慶功酒會。2004年8月26日,經國務院、銀監會批准,中國銀行以匯金公司獨家發起的方式,整體改建為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在此基礎上,引進了戰略投資者,進一步加強內部管理,深化內部改革,切實轉換經營機制,取得了長足進步。2005年2月22日 中國銀行作為國內獨家經銷「北京奧運金」的金融機構,在京成功發行第一組「北京奧運金」本色系列產品2006年 中行實現精彩上市,開啟百年歷程新篇章。[3]2006年6月1日和7月5日,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分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和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2008年12月30日,世界權威的品牌價值研究機構——世界品牌價值實驗室舉辦的「2008世界品牌價值實驗室年度大獎」評選活動中,中國銀行憑借良好的品牌印象和品牌活力,榮登「中國最具競爭力品牌」大獎。中國銀行奧運存摺2009年中國銀行在英國《銀行家》雜志「世界1000家大銀行」排名中列第十一位。2009(第六屆)中國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全明星榜新出爐的「2009中國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全明星榜」,更好地體現了今天的中國上市公司所面臨的競爭環境。這次調查共涉及17個行業,457 家候選公司。中銀行憑借良好的信譽度入選明星榜。2010年 在《巴菲特雜志》、《世界經濟學人周刊》和世界企業競爭力實驗室聯合舉辦「巴菲特雜志年度金融大獎」評選中,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入圍「2010年(第七屆)中國25家最具投資價值上市公司」,位列第7位。百年慶2011年 國際金融監督和咨詢機構金融穩定理事會在法國戛納發布全球29傢具有系統性影響力的銀行名單,中國銀行成為中國乃至新興經濟體國家和地區中唯一入選的機構。中銀百年港澳紀念鈔2011年9月23日,中國銀行首個境外大宗商品融資中心新加坡掛牌。中國銀行副行長岳毅說,中行是首個在境外成立大宗商品融資業務區域中心和福費廷業務區域中心的中資銀行。隨著亞太區貿易發展,尤其是中國和東南亞貿易發展,中資銀行的貿易融資業務也在快速發展,自1936年起就開始在新加坡經營業務的中國銀行也迎來新的發展契機。至2013年中行在新加坡有7個分支機構。中行新加坡分行當天也和中國石化子公司聯合石化簽署了開展大宗商品貿易融資的協議。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魏葦和新加坡國際企業發展局助理局長黎秀婷出席了當天的掛牌和簽約儀式。[4]2012年 中行百年行慶。2013年中國銀行與烏干達DFCU銀行合作在烏干達首都坎帕拉開設中國業務櫃台,為企業提供金融服務和咨詢業務,以適應兩國雙邊貿易和投資業務的快速發展。這是中國銀行在海外設立的第六家中國業務櫃台。[5]股份制改中國銀行中國銀行於200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造試點銀行之一。圍繞"資本充足、內控嚴密、運營安全、服務和效益良好、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目標,中國銀行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機制,加強風險管理和內控體系建設,整合管理流程和業務流程,推進人力資源管理改革,加快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穩步推進股份制改造工作。2004年8月26日,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掛牌成立,標志著中國銀行的歷史翻開了嶄新的篇章,啟動了新的航程。中國銀行成為了國內首家H股和A股全流通發行上市的公司。作為國內A股市場IPO最大、市值最大、流通股份最多的上市公司,中行上市沒有分拆任何資產,而是採取了整體上市方式,為國有銀行改制試點創造了一個成功範例。整體上市不留存續公司,有利於建立和鞏固良好的治理機制,實現中國銀行品牌的統一經營,提高其國際競爭力。這既符合中行適應金融改革、開放、發展的需要,也符合自身公司治理結構優化、股權投資多元化的需要,更符合股東利益最大化的需要。

⑺ 中國銀行2015年12月30日平均美元匯率

貨幣兌換
1美元=6.5772人民幣元
1人民幣元=0.1520美元

數據僅供參考,交易時以銀行櫃台成交價為准 更新時間:2016-01-13 16:25

⑻ 中國銀行

中國銀行是中國(不包括香港、澳門、台灣地區)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之一,規模排列位列第三。中國銀行的業務范圍涵蓋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和保險領域,旗下有中銀香港、中銀國際、中銀保險等控股金融機構,在全球范圍內為個人和公司客戶提供全面和優質的金融服務。按核心資本計算,2007年中國銀行在英國《銀行家》雜志「世界1000家大銀行」排名中列第9位。
中國銀行主營傳統商業銀行業務,包括公司金融業務、個人金融業務和金融市場業務。公司金融業務基於銀行的核心信貸產品,為客戶提供個性化、創新的金融服務。個人金融業務主要針對個人客戶的金融需求,提供基於銀行卡之上的系統服務。金融市場業務主要是為全球其他銀行、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提供國際匯兌、資金清算、同業拆借和託管等全面服務。
中國銀行所屬的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簡稱「中國銀行(香港)」或「中銀香港」),於2001年10月1日正式成立,是一家在香港注冊的持牌銀行。中國銀行(香港)合並了原中銀集團香港十二行中十家銀行的業務,並同時持有香港注冊的南洋商業銀行、集友銀行和中銀信用卡(國際)有限公司的股份權益,使之成為中銀香港的附屬機構。中銀香港是香港地區三家發鈔銀行之一,也是香港銀行公會輪任主席銀行之一。重組後的中銀香港於2002年7月在香港掛牌上市。
中國銀行於1912年1月24日由孫中山總統下令批准成立。1912年2月5日正式開業。其由1905年清政府成立的戶部銀行(1908年起改稱大清銀行(Ta Ching Goverment Bank),負責整頓幣制、發行貨幣、整理國庫,行使中央銀行權利)改組而來。故中國銀行為中國歷史最悠久的銀行之一。
民國政府時期
中國銀行自民國時期早年成立後一直擔負中央銀行職責直至1928年,此時國民政府另外設立中央銀行,並修訂中國銀行條例和章程,「經國民政府之特許為國際匯兌銀行」。當時總行亦從北京(時稱為北平)遷往上海辦公。
此時的中國銀行是官商合辦的股份制銀行。早期的中國銀行在限制北洋軍政府開支,抵制袁世凱停兌令,支持民族經濟發展,組織愛國華僑支援國內抗戰等方面作了很多工作。
1935年4月間,國民政府再次修訂中國銀行條例,導致中國銀行的實際控制權事實落入四大家族中,成了官僚資本主義聚斂財富的工具。
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中國銀行。原總管理處隨民國政府遷往台灣,至1960年在台重新開業。在台機構部門於1971年改名為中國國際商業銀行(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2006年8月間和台灣交通銀行(Chiao Tung Bank)合並為兆豐國際商業銀行(Mega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Bank)。留置大陸地區的各分支機構部門收歸國有,繼續以中國銀行行名營業存續。
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時期
1950年4月,中國銀行總管理處劃歸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領導。
1953年10月27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頒布《中國銀行條例》,明確中國銀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特許的外匯專業銀行。
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銀行作為中國人民銀行領導的一個職能部門,利用信貸、結算、匯率等多種手段促進對外貿易事業發展,使國家外匯收入不斷增加;積極參加反對美國政府凍結美元資產的斗爭,抵制美國政府對中國實行的經濟封鎖;支持交通部門逐步建立遠洋船隊,支持企業通過進口設備合遠材料來增加產量和質量;認真履行國家外匯專業銀行的職責,加強外匯管理發展與國際金融界的交往。
改革開放時期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銀行的各項業務得到了長足發展,跨入了世界大型銀行的前列。
1979年3月13日經國務院批准,中國銀行從中國人民銀行中分設出來,同時行使國家外匯管理總局職能,直屬國務院領導。中國銀行與國家外匯管理局對外兩塊牌子,內部一套機構,由中國人民銀行代管。中國銀行總管理處改為中國銀行總行,負責統一經營和集中管理全國外匯業務。
1983年9月,國務院決定中國人民銀行專門行使中央銀行職能,隨後中國銀行與國家外匯管理總局分設,各行其職,中國銀行統一經營國家外匯的職責不變。至此,中國銀行成為中國人民銀行監管之下的國家外匯外貿專業銀行。中國銀行的身份發生根本性變化,由原中國人民銀行一個分支部門、國家金融管理機關,轉為以盈利為目標的企業。
1994年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國家外匯由外匯管理局經營,中國銀行由外匯外貿專業銀行開始向國有商業銀行轉化。各外匯業務銀行在外匯業務經營方面享有平等地位,中國銀行正式結束了國家外匯專業管理,不再在外匯業務享有壟斷地位。中國銀行做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與其它三家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一道成為國家金融業的支柱。
股份制改革
中國銀行於200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造試點銀行之一。圍繞"資本充足、內控嚴密、運營安全、服務和效益良好、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目標,中國銀行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機制,加強風險管理和內控體系建設,整合管理流程和業務流程,推進人力資源管理改革,加快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穩步推進股份制改造工作。
2004年8月26日,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掛牌成立,標志著中國銀行的歷史翻開了嶄新的篇章,啟動了新的航程。 國際化的中國銀行
中國銀行以誠信為本,以振興民族金融業為己任,在艱難和戰亂的環境中拓展市場,穩健經營,銳意改革,表現出了頑強的創業精神,銀行業務和經營業績長期處於同業領先地位,並將分支機構一直拓展到海外,在中國近現代銀行史上留下了光輝的篇章。
公司簡介 中國銀行成立於1912年2月5日,是中國歷史最悠久、世界最大的銀行之一,其經營管理和發展在中國金融業中一直處於領先地位。從1912年至1949 年的37年期間,中國銀行的職能發生了三次變化。1912-1928年,行使當時政府中央銀行的職能;1928年中國銀行被改為政府特許的國際匯兌銀行;1942年中國銀行成為發展國際貿易的專業銀行。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新中國政府接管了中國銀行,同年12月中國銀行總管理處由上海遷至北京。1950年中國銀行總管理處歸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領導。1953年10月27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公布《中國銀行條例》,明確中國銀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特許的外匯專業銀行。
1979年 3月13日經國務院批准,中國銀行從中國人民銀行中分設出來,同時行使國家外匯管理總局職能,直屬國務院領導。中國銀行總管理處改為中國銀行總行,負責統一經營和集中管理全國外匯業務。1983年9月國務院決定中國人民銀行專門行使中央銀行職能,隨後中國銀行與國家外匯管理總局分設,各行其職,中國銀行統一經營國家外匯的職責不變。至此,中國銀行成為中國人民銀行監管之下的國家外匯外貿專業銀行。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銀行的各項業務得到了長足發展,跨入了世界大銀行的前列。1994年初,根據國家金融體制改革的部署,中國銀行由外匯外貿專業銀行開始向國有商業銀行轉化。
經中國政府批准,中國銀行整體改建(以下稱"改制")為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股份公司"),並於2004年8月26日依法成立。由中央匯金投資公司代表國家持有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權。
2006年5月,本行成功發行了29,403,878,000股H 股普通股(包括悉數行使超額配售選擇權部分),並於2006年6月1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交易。
經營范圍 吸收人民幣存款;發放短期、中期和長期貸款;辦理結算;辦理票據貼現;發行金融債券;代理發行、代理兌付、承銷政府債券;買賣政府債券;從事同業拆借;提供信用證服務及擔保;代理收付款項及代理保險業務;提供保管箱服務;外匯存款;外匯貸款;外匯匯款;外幣兌換;國際結算;同業外匯拆借;外匯票據的承兌和貼現;外匯借款;外匯擔保;結匯、售匯;發行和代理發行股票以外的外幣有價證券;買賣和代理買賣股票以外的外幣有價證券;自營外匯買賣;代客外匯買賣;外匯信用卡的發行和代理國外信用卡的發行及付款;資信調查、咨詢、見證業務;組織或參加銀團貸款;國際貴金屬買賣;海外分支機構經營當地法律許可的一切銀行業務;在港澳地區的分行依據當地法令可發行或參與代理發行當地貨幣;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等監管部門批準的其他業務;保險兼業代理。

⑼ 中國銀行現在美元兌換人民幣匯率是多少

根據2019年12月29日匯率,1美元=6.9954人民幣,1人民幣=0.143美元。

舉例:

一瓶礦泉水人民幣3元,則需要美元:3*0.143美元=0.429美元。

在美國發行的各種美元幣種中,聯邦儲備券系列包括500、1,000、5,000、10,000美元面值,金幣券包括1,000、10,000和100,000美元面值。其他幣種沒有面額超過100美元的大額紙幣。

兌換技巧:

先了解出境地貨幣使用情況,事先兌換好當地貨幣,兌換時應盡量選擇合適的比率,而在境外消費時,則可根據匯率、消費多少及當時環境決定使用何種貨幣。

當人民幣對出境地匯率明顯上升時,若可以選擇人民幣消費,應首選人民幣。同時,在一些小國家,盡量選擇手中已有貨幣,也可小量兌換。

(9)中國銀行匯率2019年12月13日擴展閱讀:

美元符號的由來:

提起「$」的由來,要追溯到16世紀初,當時西班牙鑄造了一種名為「PESO」(比索)的銀元。這種銀元的圖案,一面是皇冠和王徽(獅子和城堡),一面是兩根柱子。根據西方神話,它們是大力士赫居里斯的柱子,代表直布羅陀海峽兩岸的山峰。

相傳,很久以前,歐洲和非洲,彼此連接,後來被大力士赫居里斯拉開。1732年墨西哥城用機器鑄造出一種「雙柱銀元」,其圖形與「PESO」差不多。只是在兩柱之間加上了東西兩半球的圖案,兩柱上各有一條捲曲成「$$」狀的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