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匯黃金 » 雀巢公司外匯風險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雀巢公司外匯風險

發布時間: 2021-06-16 02:15:41

㈠ 雀巢咖啡在中國有幾個廠

您好
1867年,雀巢公司創始人,一位居住在瑞士的化學家享利享利·內斯特爾雀巢先生,用他研製的一種將牛奶與麥粉科學地混制而成的嬰兒奶麥粉,成功地挽救了一位因母乳不足而營養不良的嬰兒的生命.從此,開創了雀巢公司的百年歷程。
「Nestle」的意思是「小小鳥巢」,這個溫馨的鳥巢作為雀巢公司的標志,深受消費者熟悉和喜愛,它代表著雀巢公司的理念:關愛、安全、自然、營養。作為全球最大的食品公司,雀巢秉承一貫的理念和原則,以人為本,以質量為重,為世界各國的消費者提供優質食品,帶來美好生活。

總部位於瑞士的雀巢集團,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公司,在中國有著長久的歷史。一個世紀以來,中國消費者已經非常熟悉並信任雀巢品牌,因為早在上世紀的1908年,雀巢公司就在上海開設了它在中國的第一家銷售辦事處。雀巢是最早進入中國的外商之一,對中國有著堅定的承諾。八十年代初,雀巢就開始與中國政府商談在中國投資建廠,並將其在營養品和食品加工方面的世界上頂尖的專有技術和豐富的專業知識轉讓給中國。1990年,雀巢在中國大陸的第一家合資廠開始運營,隨後又建了多家工廠。雀巢通過利用本地原材料在本地製造同等高品質的食品,替代進口產品,幫助中國在這方面節約了大量外匯。現在雀巢在中國大陸銷售的產品中99%是在本地製造的。
在過去的十六年中,雀巢從瑞士對大中華區的直接投資已累計達七十億元人民幣。雀巢大中華區的總部設在北京,經營二十一家工廠,其中四家在上海地區、三家在廣東省、四家在天津地區、三家在四川省、兩家在山東省、一家在黑龍江省、一家在江蘇省、一家在內蒙古自治區、一家在北京地區,還有一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2001年,雀巢在上海成立了上海雀巢研發中心。這一研發中心致力於應用科技和營養研究,並開發中國消費者喜愛的、適合中國人口味和消費能力的營養食品。
2005年,雀巢在大中華地區的年度銷售額達一百一十二億元人民幣,繳納各項稅款約十一億元人民幣。
雀巢對大中華區庄嚴承諾:我們一定會和中國人民一起,為中國邁向燦爛的明天而做出自己最大的貢獻。

雲南思茅現在是雀巢公司小粒種咖啡(最高品質咖啡)供應基地之一。為了營造這個基地,雀巢已經在此奮鬥了17年,光是駐扎在思茅地區的外籍農業部經理已經是第五任了。雀巢與當地政府簽訂了一個長達14年的協議。雀巢承諾:按照美國現貨市場的價格收購咖啡,作為農民利益的保障,上不封頂,而下設最低收購價格。同時雀巢提供技術人員、種苗甚至免息農具貸款,並承諾不擁有土地,不擁有固定資產。
1992年,雀巢(中國)公司農業部正式遷到雲南思茅,先後5任老外與中國本土的農藝師們一起,向當地農民傳授水土流失控制、環保、病蟲害防治以及高產優產技術。與農民一起收獲成長。1989年開始與中國農民打交道的雀巢已經有一套自己的方式。在雀巢(中國)公司農業部,農民們會得到一本印刷很簡單的咖啡種植小冊子,裡面的文字也很簡單,大多數都是詳盡的示範圖,這是雀巢專門提供給農民學慣用的生產手冊。盡管雀巢的收購要求極為苛刻,但是農民也知道,雀巢願意為最好的質量支付最好的價格。農民也學會了自覺按照雀巢農藝師的教授,嚴格履行雀巢的要求。從拒絕剝落式採摘和機械化採摘,必須一粒粒手工採摘開始,咖啡經過了脫皮、發酵、清洗、浸泡、晾曬、脫殼、分級等步驟之後,才能包裝運輸給東莞的生產企業。而為了保證在運輸途中監控到位,雀巢公司選用卡車5天5夜的長途運輸,因為火車運輸中途轉車會出現很多不可控因素。
雀巢農業部的另一個任務是幫助農民作規劃,為大中小各種規模的咖啡種植場提供成本核算,提供各個種植區的產量預測,減少農民的風險。當地農民流行一種說法,最好的咖啡賣給雀巢,雀巢不要的再給其他買家。除了價格因素,還因為雀巢贏得了當地人的信任。中國最早生產速溶咖啡的麥斯威爾咖啡分公司曾經與雀巢一塊來到這個地方,但是考察了當地情況之後,就再沒有下文。雀巢為了說服當地農民從地里拔出祖輩種植的玉米,改為種植三年才能長出櫻桃一樣鮮紅果實的咖啡樹,雀巢公司做出承諾並恪守至今。17年的努力正在產生回報。現在雀巢公司在中國的銷售額已經超過100億人民幣。雲南咖啡已經成為國際買家的新寵兒。但是朴實的農民卻依然堅持把最上乘的咖啡豆賣給雀巢——這家手把手教會他們種植咖啡的老外公司。現在麥斯威爾再次出現在雲南的咖啡采購市場上,卻失去了與當地農民一塊成長的機會。
希望回答可以幫助您

㈡ 會計師事務所的演變

基本情況

原來的普華國際會計公司(Price Waterhouse)和永道國際會計公司(Coopers & Lybrand)於1998年7月1日合並而成,1999年1月公布的全球年收入為131.30億美元,現全球共有合夥人8979人、專業人員42954人,在全球共有辦事機構1183個。

主要國際客戶

埃克森、IBM、日本電報電話公司、強生公司、美國電報電話公司、英國電信、戴爾電腦、福特汽車、雪佛萊、康柏電腦和諾基亞等。

中國業務

到1998年底為止,普華永道國際會計公司在中國北京和上海有兩家中外合作會計師事務所。此外,1996年12月,普華國際會計師公司吸收北京的張陳會計師事務所為其中國成員所。1997年11月,永道國際會計公司吸收廣州羊城會計師事務所為其聯營所。

畢馬威(KPMG)

基本情況

1999年1月公布的畢馬威國際會計公司年收入為90億美元,在全球共有合夥人6561人、專業人員59663人,辦事機構844個。

主要國際客戶

美國通用電氣、殼牌公司、輝瑞制葯、雀巢公司、賓士公司、百事可樂、花旗銀行等。

中國業務

1983年10月在北京設立了第一家常駐代表機構,現在廣州、上海和深圳設有常駐代表處。寶安/T/E/L:l353O54343l 1992年7月畢馬威國際會計公司與北京的華振會計師事務所合作開辦了齊創輝會計師事務所,並於1998年12月在上海設立了上海分所。

德勤(Deloitte & WEF)

基本情況

1999年1月公布的德勤會計師行年收入為74億美元,全球共有合夥人5145人、專業人員52520,辦事機構695個。

主要國際客戶

微軟公司(Microsoft)、美國通用汽車公司(General Motors)、沃德芬公司(Vodafone)、克萊斯勒公司(Chrysler)等。

中國業務

1983年10月在北京設立了第一家常駐代表機構。現在廣州、大連、天津、南京都有常駐代表處。1992年12月與上海會計師事務所在上海合作開辦了中外合作會計師事務所滬江德勤會計師事務所,並於1998年6月在北京設立了北京分所。

安永(Ernest & Young)

基本情況

1999年1月公布的安永國際會計公司年收入為91億美元,全球共有合夥人6000人、專業人員57000人,辦事機構674個。

主要國際客戶

英特爾、可口可樂、沃爾瑪、英國石油、時代華納、美洲銀行、麥當勞等。

中國業務

1992年7月,安永國際會計公司與北京的華明會計師事務所在北京合作開辦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

㈢ 雀巢奶粉的公司簡介

總部位於瑞士的雀巢集團,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公司,在中國有著長久的歷史。一個世紀以來,中國消費者已經 非常熟悉並信任雀巢品牌,因為早在上世紀的1908年,雀巢公司就在上海開設了它在中國的第一家銷售辦事處。雀巢是最早進入中國的外商之一,對中國有著堅定的承諾。八十年代初,雀巢就開始與中國政府商談在中國投資...建廠,並將其在營養品和食品加工方面的世界上頂尖的專有技術和豐富的專業知識轉讓給中國。1990年,雀巢在中國大陸的第一家合資廠開始運營,隨後又建了多家工廠。雀巢通過利用本地原材料在本地製造同等高品質的食品,替代進口產品,幫助中國在這方面節約了大量外匯。雀巢在中國大陸銷售的產品中99%是在本地製造的。在過去的十六年中,雀巢從瑞士對大中華區的直接投資已累計達七十億元人民幣。雀巢大中華區的總部設在北京,經營二十一家工廠,其中四家在上海地區、三家在廣東省、四家在天津地區、三家在四川省、兩家在山東省、一家在黑龍江省、一家在江蘇省、一家在內蒙古自治區、一家在北京地區,還有一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2001年,雀巢在上海成立了上海雀巢研發中心。這一研發中心致力於應用科技和營養研究,並開發中國消費者喜愛的、適合中國人口味和消費能力的營養食品。2005年,雀巢在大中華地區的年度銷售額達一百一十二億元人民幣,繳納各項稅款約十一億元人民幣。雀巢對大中華區庄嚴承諾:我們一定會和中國人民一起,為中國邁向燦爛的明天而做出自己最大的貢獻。雲南思茅現在是雀巢公司小粒種咖啡(最高品質咖啡)供應基地之一。為了營造這個基地,雀巢已經在此奮鬥了17年,光是駐扎在思茅地區的外籍農業部經理已經是第五任了。雀巢與當地政府簽訂了一個長達14年的協議。雀巢承諾:按照美國現貨市場的價格收購咖啡,作為農民利益的保障,上不封頂,而下設最低收購價格。同時雀巢提供技術人員、種苗甚至免息農具貸款,並承諾不擁有土地,不擁有固定資產。1992年,雀巢(中國)公司農業部正式遷到雲南思茅,先後5任老外與中國本土的農藝師們一起,向當地農民傳授 水土流失控制、環保、病蟲害防治以及高產優產技術。與農民一起收獲成長。1989年開始與中國農民打交道的雀巢已經有一套自己的方式。在雀巢(中國)公司農業部,農民們會得到一本印刷很簡單的咖啡種植小冊子,裡面的文字也很簡單,大多數都是詳盡的示範圖,這是雀巢專門提供給農民學慣用的生產手冊。盡管雀巢的收購要求極為苛刻,但是農民也知道,雀巢願意為最好的質量支付最好的價格。農民也學會了自覺按照雀巢農藝師的教授,嚴格履行雀巢的要求。從拒絕剝落式採摘和機械化採摘,必須一粒粒手工採摘開始,咖啡經過了脫皮、發酵、清洗、浸泡、晾曬、脫殼、分級等步驟之後,才能包裝運輸給東莞的生產企業。而為了保證在運輸途中監控到位,雀巢公司選用卡車5天5夜的長途運輸,因為火車運輸中途轉車會出現很多不可控因素。雀巢農業部的另一個任務是幫助農民作規劃,為大中小各種規模的咖啡種植場提供成本核算,提供各個種植區的產量預測,減少農民的風險。當地農民流行一種說法,最好的咖啡賣給雀巢,雀巢不要的再給其他買家。除了價格因素,還因為雀巢贏得了當地人的信任。中國最早生產速溶咖啡的麥斯威爾咖啡分公司曾經與雀巢一塊來到這個地方,但是考察了當地情況之後,就再沒有下文。雀巢為了說服當地農民從地里拔出祖輩種植的玉米,改為種植三年才能長出櫻桃一樣鮮紅果實的咖啡樹,雀巢公司做出承諾並恪守至今。17年的努力正在產生回報。雀巢公司在中國的銷售額已經超過100億人民幣。雲南咖啡已經成為國際買家的新寵兒。但是朴實的農民卻依然堅持把最上乘的咖啡豆賣給雀巢——這家手把手教會他們種植咖啡的老外公司。麥斯威爾再次出現在雲南的咖啡采購市場上,卻失去了與當地農民一塊成長的機會。

㈣ 經濟全球化是否意味著風險全球化為什麼

只幫你找到這個~~~
---------------------------

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的影響及相應對策

張春祥

一、經濟全球化的由來及其內涵

經濟全球化指的是生產要素以空前的速度和規模在全球范圍內流動,以尋求相應的位置進行最佳的資源配置。經濟全球化的實質是經濟市場化。世界經濟出現這種新的發展趨勢,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歷史潮流。特別是80年代以來,其特徵日益顯著。「經濟全球化」一詞就是當時那些從事國際政治研究的學者和國際社會的一些權威人士針對世界經濟的特徵提出來的。1990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首席經濟學家奧斯特雷規模性地使用了這一詞語。這一過程是從美國第37任總統尼克松宣布美元與黃金脫鉤開始的。此後,西方各國都紛紛實行自由匯率制度和拆除關稅壁壘,放鬆資本進出口管制,從而為國際間的交流掃清了障礙。

當前,經濟全球化的主要特點是:一是正在快速擴大貿易自由化的范圍。世貿組織正式運行以來,貿易自由化已從傳統的商品領域擴大到技術、金融等服務貿易領域。1997年,世界商品與服務貿易額合計已達6.7萬億美元,預計到2010年,將增加到16.6萬億美元。 二是投資外向化日趨凸現。1990年,國際直接投資額2430億美元,1996年達到3600億美元,發達國家的對外的直接投資是國際直接投資的主體,發展中國家對外的直接投資也在穩定增長。三是加速區域集團化的發展。現有146個國家和地區參加了各種形式的35個區域性經濟集團。這些區域經濟集團不僅內部的商品和資本流動加快,共同大市場正在形成,而且外部的開放程度也在提高。四是正在形成生產網路化體系。作為經濟全球化載體的跨國公司,「以世界為工廠,以各國為車間」進行生產。五是加速了金融國際化。時間、地域和國界對資本流動已構不成障礙,國際金融市場年交易量500億美元。每年通過國際金融市場實現的融資安排在1萬億美元以上。

全球經濟化的日趨發展,生產(資本)、金融、貿易等活動在全球范圍內擴散,而管理、資金控制和金融服務等活動日益集中在少數當今國際中心城市。這一經濟趨勢促使一些國際性大城市發展成所謂全球性城市,當今少數5~6個全球性城市掌握了全球范圍80%的貿易額。這些全球性城市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為全球性城市;第二個層次為區域性城市。這些城市在全球和區域范圍的經濟中佔有支配地位並產生輻射作用時,它的中央商務區(cbd )就成為實現經濟功能一體化的驅動中樞,以跨國公司、財政、金融(貨幣、銀行、市場、證券)等機構高聚集為主要特徵。

經濟全球化趨勢表現有四個方面。一是以信息技術為標志的新技術革命,強化了國際間的經濟聯系;二是國際金融對經濟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大,金融工具不斷創新,資金跨國交易的速度和規模前所未有;三是全球和地區貿易投資自由化的進程加快,發達國家要求發展中國家全面開放市場;四是西方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不斷向世界各地擴展。就我國沿海的部分城市來講,據報載,美國500家最大的跨國公司已有24 家在上海投資;新加坡由政府牽線,在蘇州設立「新加坡工業園區」;廣東惠州市「八五」期間共簽外資項目5175宗,實際利用外資8.6億美元,引進東芝、索尼、日立、nec、本田、通用等跨國公司的資金與技術;近年引進雀巢、杜邦、京瓷、三星、美能達、諾基亞、三洋、金霸王、佳能等跨國公司投資,有效地推動了新技術的建立與發展。

由此可見,地理上的日益分散活動,在功能上逐漸融合為一個全球層次上的互相依存、互相補充的一體化經濟體系,稱為「全球經濟一體化」(或全球經濟化、世界型經濟)。

二、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是當代經濟發展的一種趨勢。在經濟全球化成為世人關注的熱點之初,人們強調的多是積極的、有利的一方面,認為經濟全球化意味著資源在全球范圍內分配,有利於生產力更快提高和全球經濟的普遍發展。因而全球化是具進步意義的歷史大趨勢,如果全球經濟是平等、合理的則可使各國都從中受益。然而當今全球化有其兩重性,對世界各國來說,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也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既可能從中獲利也有可能受損。在全面認識經濟全球化給國家經濟安全帶來利弊的基礎上,各國都紛紛採取相應對策,以減少經濟全球化對國家經濟安全的負面影響。

(一)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的正面影響。

進入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趨勢發展得更快了,世貿組織不斷擴大,特別是跨國公司的發展顯著加快,有力地推動了經濟全球化。

1.經濟全球化有利於國際生產力的發展。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科學技術進步的產物,同時也是各國為獲得超額利潤、發展本國經濟、提高國際地位而進行制度安排的結果。

2.經濟全球化有利於世界科技創新。國際科學技術的創新,能直接帶動全球生產力的提高。在全球化過程中,生產要素必然進一步突破民族國家疆界的限制,在國際間自由流動,從而使各國的企業家能利用世界任何地方的資金、技術、信息、管理和勞動力在他們希望的任何地方進行生產,然後把產品銷往任何有需求的地方。

3.經濟全球化有利於用最有利的條件進行生產和市場銷售,這是全球經濟發展的最優狀態。

對外開放是我國的一項國策,20年來的實踐已證明,越是開放較早的行業其發展速度就越快,國內很多企業正是在合資中成長壯大的。利用外資會給我們帶來一些沖擊,但更多的是利益,是競爭中的發展。我們要拓寬開放領域,特別是對外科技含量高、發展潛力大的服務業的進一步開放,將會增加新的外商投資熱點,扭轉當前外資下降趨勢,並有利於提高引資質量和水平。

從以上正面影響來看,經濟全球化給世界各國帶來的最大好處是可以實現資源在全球范圍內的最優配置,某一國家經濟運行效率無論多高,總要受到本國資源和市場的限制。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的有利因素可概括為四個方面:「有利於吸引外資,彌補國內建設資金的不足;有利於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實現技術發展上的跨越;有利於學習先進管理經驗,培養高素質的管理人才;有利於發展優勢,開拓國際市場」。經濟全球化對發達國家有利,也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實現現代化和追趕發達國家的難得機遇。1979~1997年的近20年間,發展中國家經濟的增長率就高出發達國家一倍。這種趨勢今後還會持續下去。柯林頓在訪華前的講話中說:「據預測,在未來20年,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率將是發達國家經濟增長率的三倍」。由此可見,宣傳經濟全球化弊大於利,不但不符合事實,還會傳播有害信息。而且經濟全球化是不可抗拒的潮流。

(二)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的負面影響

經濟全球化給我國帶來了很大的發展機遇,但不可避免地會給發展中國家帶來不利因素和風險。

1.對金融市場的負面影響。在國際金融無體系狀態下,金融市場動盪,丑聞不斷,投機猖獗,風暴四起,發展中國家在擴大外資規模的同時,放鬆了對本國金融市場的監督,一旦國內經濟出問題,發達國家的投資資本便乘虛而入,釀成金融市場的嚴重危機。這幾年,國際市場的金融狀況、商品流動狀況所發生的變化和出現的問題,都會波及到我國。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最後蔓延到韓國和其他一些國家。實際上對我國也構成了很大的沖擊,整個外貿出口、利用外資都受到很大影響,1999年尚有一定好轉。

2.對我國經濟主權的負面影響。參與經濟全球化的國家必須遵守已有的的國際條約、協定和慣例,為獲得經濟全球化給各國帶來的好處,有時被迫主動對經濟管理許可權作出某些讓步,其結果造成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活動受制於發達國家。

3.對產業結構的負面影響。在全球經濟化過程中,發展中國家如接受發達國家擴散的低層次產業,就會形成與其高層次產業的垂直分工,因產業結構的單一性、純屬性,發展中國家經濟的發展會受到發達國家經濟發展周期的不良影響。

4.對市場佔有的負面影響。伴隨著跨國公司的「侵入」,市場更多地被外資所佔有,國外市場已被發達國家所瓜分,發展與發達國家憑目前的經濟實力分割國外市場,這會給我國的經濟發展造成危害。

據聯合國《1997年投資報告》統計,全世界已有跨國公司4.4 萬個,其設在境外的分支機構28萬個。形成了龐大的全球生產和銷售體系。這些跨國公司控制了全世界三分之一的生產,掌握全世界70%的對外直接投資、三分之二的世界貿易與70%以上的專利和其他技術轉讓。我國部分國內市場已被跨國公司控制,輕工行業如洗滌用品、飲料等,外商投資企業在生產量、銷售上佔了35~50%;移動通訊設備僅美國摩托羅拉天津獨資企業一家已佔國內市場的90%;德國西門子在華39個合資企業中規模最大的北京國際交換機系統有限公司的產品在中國市場的份額達到32%,全國程式控制交換機外商佔70%的市場。

5.對可持續發展的負面影響。發達國家主要發展知識密集型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服務業,而把勞動力資源密集型的產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廣大發展中國家除了繼續作為原材料、初級產品的供應者外,還成為工業品的生產基地。發展中國家經濟和高新技術落後,不得不以消耗稀缺自然資源和污染環境為代價,參與國際競爭,爭取「後發效應」。在全球化背景下,綜合國力競爭,主要體現在爭奪資源上,實際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其結果強化了發達國家在高新技術領域的壟斷地位,加劇了發展中國家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環境的破壞,影響到國家的可持續發展。

6.對經濟制度的負面影響。有的人認為,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必須在經濟制度上保持「同步」,否則無法推進改革、發展經濟,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制度始終有可能被發達國家的市場體制所「兼並」。

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在實現各國資源最優配置和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激烈的競爭、沖擊和風險。其表現主要是:經濟全球化弱化了各國的國家主權,使國內經濟波動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對國內產業和市場將造成一定的沖擊,並可誘發國內金融風險等。但是只要對策有方,其沖擊和風險是可以控制的。

三、對歐美日經濟發展的透析

當前,世界經濟發展的三大主要力量是歐洲、美國和日本的經濟狀況及其發展,對全球包括我國在內的影響是比較大的。

(一)歐共體經濟。歐盟經濟比較穩定,但歐洲的狀況出乎意料。就是歐元啟動時間不長,已貶值11%。特別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南斯拉夫實施空中打擊,使歐洲的資金紛紛外流,對歐洲的影響很大。此情況對美有利,因為資金持有者認為美國比較安全,使資金很大程度上流向美國,並支持了美國的股票市場。但歐洲的經濟還是比較穩定的。歐元啟動對歐盟所以有利,是互相間的交易變成了內部交易,交易成本大大降低。對歐元以後的變化趨勢,歐中央銀行認為,目前歐元貶值是不可避免的,從長遠看,歐元在國際上仍然是穩定的。歐盟對中國的關注,有兩方面原因:人民幣不貶值是好事,對他們有利;我國的外匯儲備在幣種上是否增加對歐元的儲備。我們增加對歐元的儲備,對歐元幣值能起穩定作用。目前我國外匯儲備80%是美元。今後要考慮擴大美元以外的其它幣種的儲備,但必須注重外匯儲備的安全問題。

(二)美國經濟。美國經濟連續八年增長,究其原因,除國內外有利因素外,主要是製造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是最重要的基礎,而製造業的進步,是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在全球化大潮中對製造業進行徹底改造和改組。第一,從80年代中期起由汽車業帶頭,學習日本的精益生產和先進的管理方法;第二,90年代初,美國經濟走出衰退後,利用信息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了全面改造;第三,與技術改造相結合,通過縮編、放權和再造工程,以及橫向管理等,對企業進行大改組。結果使製造業打了一個翻身仗。從製造業的復興方面看,主要表現有三個方面。

1.鋼鐵。在日本的競爭下,美國連年虧損。1993年仍虧損3.5 億美元。80年代一個工人生產一噸鋼10小時,90年代只要5小時。到1995 年美國為4.42小時,日、法、德、英依次是4.49、4.61、4.69、4.71小時。1994年,美國獲利10億美元。

2.汽車。在競爭中,80年代日本產量超過美國,佔美國市場份額的25%以上。本田車成為美國人最喜歡的款式。80年代美國三大汽車公司進行了技術和管理改革,扭轉了頹勢。1992年,三大公司除通用外,均比日本提高了成本效率。生產一輛小車直接成本福特為5481美元,克萊斯勒為4841美元;日本豐田6216美元,本田6216美元,日產是6782美元,馬自達6618美元。1994年,產量與收入都超過日本。

3.微電子。80年代美國從自己所創新的領域敗下陣來,在全球的半導體市場份額,由1981年的53%下降到1988年的43%,同期日本由34%上升到46%。製造業前10名,美佔前7家,日佔後3家,1990年美只剩下一家。市場份額由74%下降到45%,日本由20%上升到48%。美國企業的奮斗加政府支持,1990年扭轉了局面。1994年全球1020億美元的半導體市場,美日分別為43%、40%。日本佔領的低檔記憶晶元,始終未打入尖端的微處理器市場。而頂尖公司是美國的應用原料公司。

美國製造業復興與美國持續穩定增長的關系,使人們對製造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首先,不因服務業在國民經濟的比重上升而輕視製造業;其次,要十分重視高新技術的優先發展,但不能忘記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重要性。製造業是滿足人們物質需要的部門,不能在發展高新技術時放棄傳統製造業。美國早期用低價勞力把製造業搬到國外也不可取,應用高新技術武裝製造業才是正確的。

從以上情況看,目前美國經濟處於景氣狀態,看來在今後幾年不會出現大的問題。但隱患也存在,膨脹的股票市場支持了美國國內消費。持有5000美元以上股票的家庭約佔美國家庭總數的60%,這些家庭的消費都受股票市場的影響,股票上揚,其消費慾望就增長;一旦股市萎縮,整個消費就下來。美國自己也承認,股市至少有30%是泡沫。美國股票市場市值為12萬億美元,國內生產總值約8萬億美元, 我國股市市值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四分之一,而美國為1.5倍。 當然美國的高新技術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有的領域處於壟斷地位。

(三)日本經濟。美國是世界第一經濟大國,日本是第二經濟大國。日本國內生產總值估計5萬億美元。 其發展對其他國家的影響是比較大的。目前日本經濟仍未走出困境,處於蕭條狀態。從日本官方統計,1999年情況有所好轉,但影響日本經濟的基本問題沒有完全解決。 主要原因有三:一是銀行包袱沉重。泡沫破滅後, 銀行的不良資產超過約1萬億美元;二是日本的消費需求不足比我國嚴重的多。日本最大的居民消費是住房問題,現在房地產業處於低迷狀態,對國家影響較大;三是日本的設備投資仍未增長。日本的這種狀況對世界經濟的發展,對我國的出口和利用外資都會產生影響。

總而言之,今後這種基本格局不會發展大的變化,如果利用得好,對我國是有利的。因此,我們要抓住機遇,更多地利用外資、資源和技術。改革開放20年,我國利用外資總規模為4000億美金,按現在匯率計算約3萬多億元人民幣。這對解決國內建設資金短缺起了相當大的作用,其中能源交通方面利用外資最大。與此同時,引進了大量的先進技術和先進裝備,但先進裝備真正達到世界水平的不到三分之一,這些先進裝備主要靠引進,自己開發的比重不足。我國礦產資源豐富,可按人口平均並不多,下世紀初,部分礦產資源嚴重短缺,原油就是個問題。在當前國際條件下,充分利用國際市場解決我國資金、技術和某些資源不足問題,對我們是有利的,應抓住這個機遇。

近年來,雖然國際政治、經濟不穩定因素有所增長,但和平發展是世界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是全世界人民嚮往的,只要不出現大規模戰爭,目前的世界格局對我們是有利的。

四、我國應採取的相應對策

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是客觀的歷史趨勢,它仍將不斷加強。21世紀經濟全球化將獲得新進展。我國作為一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其經濟安全同樣在一定程度上面臨著經濟全球化給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安全帶來的種種負面影響。根據世界政治經濟形勢的變化,從我國的國情出發,如何正確選擇中國的經濟安全戰略,在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後顯得尤為緊迫。

(一)堅持「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戰略,保護我國的綜合國力不斷加強

黨在十五大報告中指出:「要充分估計未來科學技術,特別是高新技術發展對綜合國力、社會經濟結構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響,把加強科技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地位,使經濟建設真正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這是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關鍵所在。科技進步和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其核心就是人的發展。

可持續發展理論主題中有兩個基本點:人類在追求生存與發展權利時,要保持其與自然相和諧的關系;當代人在創造和追求今世發展與消費時,努力做到使自己的機會與後代人平等。這就需要極大地提高人的素質。「可持續發展的中心是人」,(見《行動綱領》),人的發展是人類最終目標,與其他方面的發展相比,應把提高人的素質放在絕對優先地位,人是發展的主體和動力,而發展又取決於人的素質。今後人類的生存發展已經不能單純依靠土地種植和挖掘地球資源來維持,必須挖掘和利用人類自身的智慧資源。

堅持可持續發展,不斷增加我國的綜合國力。社會經濟與人口、環境、資源的協調發展,既不造成環境破壞,又不產生任何負面影響;不僅當代人可以更好地生存、發展,而且子孫後代能更好地生存發展。作為一種新的發展戰略,它以節約資源,特別是要科學發現各種可利用的再生資源,使社會生產得以延續;保護環境,防止本國和跨越國界的環境惡化;控制人口,使人口的增長與社會的承受力保持平衡,提高經濟增長的社會效益,在此基礎上我國的綜合國力方可得到不斷的加強。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改善生活質量,保持和創造美好的環境,實現資源的永續利用和人類世代發展。

(二)加強我國科學技術研究與開發,積極引進國外先進和適用的科學技術

當今世界,知識和技術是最重要的財富,一個國家發展水平高低及其進一步發展的潛力主要取決於其擁有的知識和技術。國力的較量,就是知識和技術水平的較量。科技進步是經濟發展的決定因素,人才是科技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最重要的資源,提高人的科學文化素質,才能在科學技術上取得突破性進步,才能發展我國的高新技術產業,改變長期以來不合理的國際產業垂直分工格局以及提高國際競爭能力,增強防禦經濟全球化給經濟安全帶來的各種不利影響的能力。從我國的國情出發,國民教育、科技投入和管理體制要協調發展,這是提高科學技術水平的唯一正確策略。

(三)加大對外開放的力度,使我國盡快參與世界經濟的進程

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只要更加積極地走向世界,利用國際市場的有利資源,我們才能充分發揮一個發展中大國的優勢,提高綜合國力,增大經濟全球化時代經濟安全系數。中國要進一步擴大開放的廣度和深度,要完善全方位、多層次和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發展外向型經濟;要同世界各國、各地區發展平等互惠的經貿關系,開辟多元化的國際市場;要有原則地、有作為地加入各種世界性的、區域性的金融和貿易組織。當然,事關國計民生和重大經濟利益的領域,我們要始終堅持中方必須掌握主導權和控制權,像電信業的控股問題,寸步不讓;農業方面,我們堅持小麥、玉米、大米、棉花、糖、食用油,以及化肥等產品的專營權,確保國家有足夠的宏觀調控手段,避免損害億萬中國農民的利益。

(四)強化企業體制改革,組建我國大型企業集團和跨國公司

為適應國際市場競爭的壟斷日益加強的趨勢,我國企業的未來發展必須走聯合的道路,組成大型企業集團,並通過政府的積極引導和扶持,積極開展國際經營,以世界為市場來安排投資、開發、生產、銷售,將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進行合理配置,最終形成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以美國為例,本世紀初,美國有汽車製造企業200多家,現在只有3家企業。從國際上看,組建大型企業集團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世界各國的企業,跨國並購導彩紛呈,兼並與收購表現為強強聯合,優優相並。1995年,日本東京銀行和三菱銀行合並,成立東京三菱銀行,總資產達到7014億美元;1996年,美國波音公司和麥道公司兩大飛機製造巨頭合並,使其獲得65%的世界市場份額;1997年6月, 蒂森和克虜伯兩大鋼鐵公司合並,蒂森——克虜伯鋼鐵公司,以其110 億馬克的營業額和1500萬噸原鋼產量而居歐洲扁鋼領域第一、世界第三。並購范圍空前,涉及各行各業。汽車工業領域,賓士與克萊靳勒兩大汽車公司合並,福特兼並馬自達公司,大眾並購羅伊斯公司;1998年初,美國著名的計算機製造商康柏公司以96億美元收購在大型計算機製造中頗具實力的數字設備公司;1999年初,美國電話設備製造商朗訊公司以203 億美元並購美國第四大計算機網路設備製造商艾森德通訊公司,從而把計算機、通訊等高科技行業大兼並不斷推向高潮。

從以上情況看,國家的競爭力取決於企業的競爭力,國家的經濟安全體系最終也要靠強大的企業力量來支撐。因此,企業必須「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要承擔者,是科技成果轉化的主力,要引導企業把市場需求作為技術創新的出發和落腳點,使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達到全國以至國際水平。全國所在大型企業都應建立健全技術中心,有條件的民營企業也要建立健全技術開發機構,積極開展創新活動。把國企改革和技術創新有機地統一起來,提高國企的競爭力。

(五)加強利用外資管理,克服引進外資中的問題

資金不足是制約發展中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因素,利用外資有利於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建設和發展,但利用不當也會形成國內市場流失和金融危機等不利於經濟安全的問題。我國今後一段時間的引進外資工作,要統一認識,實施「以市場換技術」的利用外資戰略;同時要牢牢控制利用外資的規模、結構和流向,以外資的技術含量作為引進外資的質量評判標准,平等互利地利用外資,絕不接受任何出讓主權的條件。

(六)對製造業進行徹底改造和改組,復興我國製造業的競爭優勢

製造業是滿足人們物質需要的部門,是支柱產業,是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涉及到國家安全、社會安定的大問題。所以不能因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上升而輕視製造業。在經濟全球化的大潮中,根據我國的國情,借鑒國外行之有效的經驗對我國的製造業進行徹底改造和改組。一方面,要引進日本的精益生產和先進的管理方法,使企業向專、精、特、新的方向發展;另一方面,利用信息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全面改造,尤其是利用高新技術改造製造業,使其恢復競爭優勢;當然,這些都應與技術改造相結合,通過縮編、放權、再造工程、橫向管理等對企業進行大改組,提高製造業勞動生產率,使我國的製造業打一個翻身仗,奠定我國經濟增長的堅實基礎。

在經濟加速全球化的時代,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在一切領域的資源、技術和人才都居於領先地位,即使在激烈的競爭中也應該實行優勢互補,以臻共同繁榮,即雙方或多方互惠互利,這也已經成為一種同競爭並存的歷史趨勢,以達到「以最有利的條件生產、在最有利的市場銷售」的世界經濟最優狀態。

【原文出處】寧波經濟叢刊

㈤ 雀巢公司的中國發展

在中國有著長久的歷史。一個世紀以來,中國消費者已經非常熟悉並信任雀巢品牌,因為早在上世紀的1908年,雀巢公司就在上海開設了它在中國的第一家銷售辦事處。雀巢是最早進入中國的外商之一,對中國有著堅定的承諾。

八十年代初,雀巢就開始與中國政府商談在中國投資建廠,並將其在營養品和食品加工方面的世界上頂尖的專有技術和豐富的專業知識轉讓給中國。1990年,雀巢在中國大陸的第一家合資廠開始運營,隨後又建了多家工廠。雀巢在中國大陸銷售的產品中99%是在本地製造的。

收購徐福記:2011年7月11日,東莞雀巢公司宣布,計劃出資21億新加坡元(約17億美元)收購糖果製造商徐福記的60%股權。該項收購將改變中國的糖果業市場格局,勢必將面臨嚴格的反壟斷審查。

收購銀鷺:全球最大食品集團雀巢公司收購著名民營企業廈門銀鷺食品集團有限公司60%股權案,歷時三個月,終於水落石出。雀巢公司大中華地區總裁狄可為與廈門銀鷺集團董事長陳清淵在第15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

(5)雀巢公司外匯風險擴展閱讀:

雀巢公司成立於1867年。

1905年,雀。巢育兒奶粉公司與美國人辦的另一食品公司合並,取名雀巢英瑞煉乳公司;1949年為另一家瑞士公司購進,改為現名雀巢食品公司。

雀巢育兒奶粉的銷路一直很好。進入20世紀初,公司開始實行多樣化生產,主要產品為速溶咖啡、煉乳、奶粉、嬰兒食品,乳酪、巧克力製品、糖果、速飲茶等數十種。已有1200多家工廠、商號,總部設在瑞士的韋維。主要產品為速溶咖啡、煉乳、奶粉、嬰兒食品、乳酪、巧克力製品、

雀巢公司2010年銷售額達到1097億瑞士法郎,純利潤達到342億瑞士法郎。其中的大約95%來自食品的銷售,因此雀巢可謂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製造商,也是最大的跨國公司之一。公司以生產巧克力棒和速溶咖啡聞名遐邇,擁有適合當地市場與文化的豐富的產品系列。雀巢在五大洲的81個國家中共建有443多家工廠。

2018年7月19日,《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發布,雀巢公司位列69位。[7]

2018年12月,世界品牌實驗室編制的《2018世界品牌500強》揭曉,雀巢公司排名第22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雀巢公司

㈥ 雀巢是哪個國家的品牌

雀巢是瑞士的品牌。雀巢公司是由亨利·內斯特(Henri Nestle)於1867年創辦,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湖畔的韋威(Vevey),在全球擁有500多家工廠,為世界上最大的食品製造商。公司起源於瑞士,最初是以生產嬰兒食品起家,以生產巧克力棒和速溶咖啡聞名遐邇。

位於瑞士的雀巢集團總部,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公司,在中國有著長久的歷史。一個世紀以來,中國消費者已經非常熟悉並信任雀巢品牌,因為早在上世紀的1908年,雀巢公司就在上海開設了它在中國的第一家銷售辦事處。雀巢是最早進入中國的外商之一,對中國有著堅定的承諾。雀巢在中國大陸銷售的產品中99%是在本地製造的。

雀巢在中國的業務活動致力於為雀巢股東及所在社區「創造共享價值」。
在中國從事「創造共享價值」 的主要案例包括內蒙古、黑龍江及山東的奶區發展計劃及雲南的咖啡發展計劃。這些活動包括培訓農戶掌握從事可持續農業生產所需的技能,從而使得農戶獲得更高回報以提高生活水平。

今天,雀巢所在的農業社區中有超過20萬人直接或間接受惠於雀巢提供的支持及技術援助雀巢的品牌標語「Good Food,Good Life」(好食品,好生活)更是錦上添花,點出了其品牌文化的核心價值,即雀巢食品使我們進一步感受到享受食品,通過享受「味道好極了」的食品而享受到超過食品價值本身的那種美好生活所帶來的美好情感。就好像是在緊張的工作間隙,喝一點雀巢飲料或吃一點雀巢食品得以放鬆;或者在閑暇之時,悠閑自得地品嘗雀巢飲料或食品,感受愉悅之情。

「雀巢」的品牌定位充分體現了產品的功能定位和情感定位,可謂是一個完美的組合。

(6)雀巢公司外匯風險擴展閱讀:

雀巢的品牌故事:

雀巢能夠成為世界最大的食品公司之一,主要是因為它秉承了創業時的宗旨—保證產品品質優良,加之其品牌名稱以及品牌標志和品牌標語所構成的文化,是消費者在飲用和使用時能更加體會到其所蘊含的特殊味道。

雀巢公司以創始人亨利·內斯特(Henri Nestle)的名字命名的品牌名稱一直沿用至今。在德語里,Nestle 是小鳥巢的意思,英文的含義是[舒適,安頓下來]和[依偎]。可能因為英文雀巢(Nest)與他的名字又為同一詞根,所以中文就被選為[雀巢],一個很動聽的釋名。

在日本,雀巢注意到日本學生在考試前有許願或以其他方式寄託自己願望的習慣,於是根據日本文化的特點,開發了一種有助於學生提高學習注意力的小食品,並命名為「KIit Kat」,它和日文[一定要贏]是同樣的發音。

參加中考和高考的學生往往在考試之前收到親朋好友送來的「Kit Kat」所以它不僅僅給學生提供了營養,更提供了一種迎接挑戰的精神力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雀巢

㈦ 有多少公司有公募基金銷售牌照

一、私募基金(Privately Offered Fund)是相對於公募(public offering)而言,是就證券發行方法之差異,以是否向社會不特定公眾發行或公開發行證券的區別,界定為公募和私募,或公募證券和私募證券。在我國近日,金融市場中常說的「私募基金」或「地下基金」,往往是指相對於受我國政府主管部門監管的,向不特定投資人公開發行受益憑證的證券投資基金而言,是 一種非公開宣傳的,私下向特定投資人募集資金進行的一種集合投資。其方式基本有兩種,一是基於簽訂委託投資合同的契約型集合投資基金,二是基於共同出資入股成立股份公司的公司型集合投資基金。基金按是否面向一般大眾募集資金分為公募與私募,按主投資標的又可分為證券投資基金(標的為股票),期貨投資基金(標的為期貨合約)、貨幣投資基金(標的為外匯)、黃金投資基金(標的為黃金)、FOF fund of fund(基金投資基金,標的為PE與VC基金),REITS 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房地產投資基金,標的為房地產),TOT trust of trust (信託投資基金,標的為信託產品),對沖基金(又叫套利基金,標的為套利空間),以上這么多基金形態,很多都是西方國家有,在中國只有此類概念而並無實體(私募由於不受政策限制,投資標的靈活,所以私募是有的)。

中國所謂的基金准確應該叫證券投資基金,例如大成、華夏、嘉實、交銀施羅德等,這些公募基金受證監會嚴格監管,投資方向與投資比例有嚴格限制,它們大多管理數百億以上資金。私募在中國是受嚴格限制的,因為私募很容易成為「非法集資」,兩者的區別就是:是否面向一般大眾集資,資金所有權是否發生轉移,如果募集人數超過50人,並轉移至個人賬戶,則定為非法集資,非法集資是極嚴重經濟犯罪,可判死刑,如浙江吳英、德隆唐萬新、美國麥道夫。

目前中國的私募按投資標的分主要有: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經陽光化後又叫做陽光私募(投資於股票,如股勝資產管理公司,赤子之心、武當資產、星石等資產管理公司),私募房地產投資基金(目前較少,如星浩投資),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即PE,投資於非上市公司股權,以IPO為目的,如鼎輝,弘毅、KKR、高盛、凱雷、漢紅)、私募風險投資基金(即VC,風險大,如聯想投資、軟銀、IDG) 公募基金如大成、嘉實、華夏等基金公司是證券投資基金,只能投資股票或債券,不能投資非上市公司股權,不能投資房地產,不能投資有風險企業,而私募基金可以。至於那家私募基金比較好,樓上有列表可以進行比較。

二、私募基金公司比較著名的有哪些?

1、CVC為全球十大私募基金之一,管理資金逾230億美元。該公司是全球一級方程式賽車(Formula1)的主要股東,過往較為注目的投資包括英國汽車協會(AA)及義大利黃頁(Italian YellowPages)。至於亞洲地區,CVC過去曾投資26個項目,企業價值逾162億美元,與其他著名私募基金如KKR及凱雷齊名。
2、黑石基金:華爾街是世界的金融中心,黑石集團更堪稱華爾街上最知名的私募基金。黑石的成功,離不開史蒂夫·施瓦茨曼的功勞,他靠著一系列眼花繚亂的交易以及破紀錄的並購,被稱作黑石集團的「精神教父」,他被《財富》雜志譽為「華爾街新一代的領軍人物」。
3、凱雷投資集團(Carlyle Group):
成立於1987年,創辦人:大衛魯賓斯坦因。現擁有39隻基金,管理資金總額390億美元,位列世界私募基金公司前茅。業務遍及世界各地。
凱雷號稱「總統俱樂部」。其經營思想是:「如果你把有錢人和有權人聚到一起,有權人能得到錢,有錢人能得到權」,也就是中國人熟知的「權錢交易」。
成員包括:美國前國防部長弗蘭克.卡路西(助凱雷成為美國第11大軍火商);前總統老布希(助凱雷、摩根大通以4.3億美元收購韓國韓美銀行,再以27億美元賣給花旗集團);英國前首相約翰.梅傑(助凱雷在歐洲設立11億美元的凱雷基金),以及菲律賓前總統、美國前國務卿、泰國前總理、德意志銀行前行長以及IBM、雀巢、波音、BMW、東芝等世界最大企業的高官。
2000年凱雷進入中國。到2006年6月,在中國投資21個項目。在中國的投資項目一般不超過5000萬美元,凱雷偏愛和別的投資機構聯合行動以降低風險,偏愛投資行業領先或者技術領先的公司,且有很強的控制欲。
2005年8月,凱雷和軟銀聯手注資順馳置業。2005年,凱雷和保德信以4.1億美元購入太平洋人壽的24.975%(非一次性投入),被質疑為賤賣;入股中國最大的實木地板生產企業安信地板;2006年用2.75億美元絕對控股中國工程機械龍頭徐工機械,遇到全社會抵制。從中獲得的基本經驗是:「項目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政府關系的搭建」。
4、KKR(Kohlberg Kravis Roberts & Co)
成立於1976年,是全球私募基金業的開創者。業務主要加拿大、歐洲等地。擅長管理層收購。其投資者包括企業及公共養老金、金融機構、保險公司以及大學基金。30年累計完成146項私募投資,交易總額2630億美元。至2006年9月投資270億美元,獲得700億美元回報。
2006年初,KKR在香港和東京設立了分支機構,投資重點日、中、韓。公司網站宣稱,投資原則是「控股行業中的龍頭企業」。
2006年,在山東濟南鍋爐集團改制並購案中失敗。濟南鍋爐集團為國家大一型企業,在循環流化床鍋爐(CFB)領域國內領先。2005年醞釀改制,在初選戰略合作夥伴名單中列入KKR。後外資公司全部出局,後一家國有企業參股。
在中國聘請的高管:
董事總經理劉海峰:曾任摩根士丹利亞洲部聯席主管,領導蒙牛、平保、南孚、海螺水泥、恆安國際、山水水泥等投案資。
董事總經理路明:曾任摩根大通亞洲投資部合夥人,常駐香港。
JohnBond:曾任匯豐控股主席,現沃達豐集團主席、上海市長國際商界領袖顧問委員會主席、中國發展論壇委員、香港行政長官國際顧問委員會成員。
中國區資深顧問:柳傳志(全國工商聯副主席)、田溯寧(中國網通前副董事長兼CEO)。
5、華平投資集團 (Warburg Pincus):
號稱美國歷史最久的私募資本之一。1995年至今,華平在20餘家中國公司投資超過5億美元,包括亞信科技、卡森實業、港灣網路、富力地產。2004年12月聯手中信等收購哈葯集團55%股權,創第一宗國際基金收購大型國企案例。2006年投資國美電器和銀泰百貨。2007年以3000萬美元,以股權投資的方式部分買下中凱開發,獲得了一個具備中國房地產開發資質的殼。進一步展開在華地產投資業務。
目前,華平集團在中國及全球范圍內的投資集中在醫葯及生命科學、通訊及高科技、金融服務、製造業、媒體及商業服務、能源和房地產等行業,用於投資的基金包括目前管理的100餘億美元及新近募集的80億美元。
6、德州太平洋集團:
在全球所管理的資金超過300億美元。
旗下的亞洲投資機構--新橋投資,命名為德州太平洋-新橋(TPG-Newbridge)。新橋集團成立於1994年。1999年出資5000億韓元收購南韓第一銀行51%的股權。中國網通收購亞洲環球電訊,新橋投資出過力。收購深發展銀行為中國上市銀行外資並購第一案。參與過聯想收購IBM個人電腦。
7、漢鼎亞太:
總部在美國,1985年由徐大麟和Hambrecht &Quist合資成立,總規模約21億美元,管理過19隻基金,投資回報率超過30%,投資星巴克、希爾頓中國區酒店等。2007年初募集到5億美元,成立了亞太增長基金V,用於在大中華區、日本和韓國等北亞地區的私有股權和並購方面的投資活動。
8、貝恩資本:
成立於1984年,資產超過250億美元。已完成200多個股權投資,總值超過170億美元。2006年初以30億美元先進收購著名半導體公司—-德州儀器旗下的感測器與控制器業務部門。
2006年12月,據傳正在募集10億美金的首隻亞洲基金,專注於投資中國與日本。參與海爾收購美泰克。
國內的話有有深國投、平安、鵬華私募基金有限公司、國信私募基金機構,這些都是深圳的,還有北京的傑思漢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和肖華管理。

㈧ 找雀巢的資料—廣告設計的作業

1867年,雀巢公司創始人,一位居住在瑞士的化學家享利·內斯特爾(Henri Nestle)先生,用他研製的一種將牛奶與麥粉科學地混制而成的嬰兒奶麥粉,成功地挽救了一位因母乳不足而營養不良的嬰兒的生命.從此,開創了雀巢公司的百年歷程。
「Nestle」的意思是「小小鳥巢」,這個溫馨的鳥巢作為雀巢公司的標志,深受消費者熟悉和喜愛,它代表著雀巢公司的理念:關愛、安全、自然、營養。作為全球最大的食品公司,雀巢秉承一貫的理念和原則,以人為本,以質量為重,為世界各國的消費者提供優質食品,帶來美好生活。
雀巢公司年銷售額達到477億美元以上,其中的大約95%來自食品的銷售,因此雀巢可謂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製造商,也是最大的跨國公司之一。公司以生產巧克力棒和速溶咖啡聞名遐邇,目前擁有適合當地市場與文化的豐富的產品系列。
目前,雀巢在五大洲的60多個國家中共建有400多家工廠,所有產品的生產和銷售由總部領導下的約200多個部門完成。雀巢銷售額的98%來自國外,因而被稱為「最國際化的跨國集團」。
19世紀中葉,瑞士的一個學者型食品技術人員享利•內斯特爾(Henri Nesti)發明了一種育兒用乳製品,即把果糖和營養劑加入奶粉中,是當時很優秀的育兒食品,但產量很少,內斯特爾仍主要從事科學研究工作。
1865年,一位朋友告訴內斯特爾,由於嬰兒喝了他的奶粉,都健康地成長起來,改變了嬰兒不喝牛奶的習慣,為母親們排了憂解了難。聽到這一消息後,內斯特爾在1867年終於創立了育兒奶粉公司,以他的名字Nestle為其產品的品牌名稱,並以鳥巢圖案為商標圖形。因為英文雀巢(Nest)與他的名字為同一詞根,所以中文一並譯為「雀巢」。實際上,內斯特爾(Nestle)英文的含義是「舒適安頓下來」和「依偎」;而雀巢圖形自然會使人們聯想到慈愛的母親哺育嬰兒的情景。因此,「雀巢」育兒奶粉的銷路一直很好。
1905年,雀巢育兒奶粉公司與美國人辦的另一食品公司合並,取名雀巢英瑞煉乳公司;1949年為另一家瑞士公司購進,改為現名雀巢食品公司。20世紀初,公司開始實行多樣化生產,並在世界各地收購並建立企業,成為世界規模最大的食品製造商,其分支機構開設在美國、日本、德國等20多個國家已有1200多家工廠、商號,總部設在瑞士的韋維。公司1990年銷售額達333億美元,主要產品為速溶咖啡、煉乳、奶粉、嬰兒食品、乳酪、巧克力製品、糖果、速飲茶等數10種。
其中的雀巢咖啡銷量最大,主要是因為產品質量過硬,再就是品牌名稱使得消費者在飲用時也確實體會到「舒適」、「依偎」的感覺。1991年,據美國蘭通公司的調查結果,雀巢咖啡這一品牌被列為世界10大著名品牌之一,其品牌價值1994年被確定為115.49億美元。
從總體看,似乎「雀巢」品牌唾手而來,並沒有費多大力氣。內斯特爾(Nesti)用自己的名字為品牌命名,但其名字在英文中卻有「舒適安頓下來」和「依偎」的含義。由於其名字的特定含義,自然要與英文同一詞根的「Nest」(雀巢)相聯系,以雀巢圖案作品牌圖形,而這又會使人聯系起待哺的嬰兒、慈愛的母親和健康營養的雀巢產品。可見,輕而易舉而來的「雀巢」品牌不但具有其豐富的內涵,而且完全符合商標定位的基本要求。
首先,「雀巢」作為品牌名稱顯著性就很強。雖然這一名詞很一般,但往往人們所熟悉的事物才能加深人們的印象,才能產生很多聯想,從而才貼近生活、貼近消費者。其次,一般中才體現出與眾不同。人人都知道的「雀巢」,卻只有內斯特爾使用在商標上,成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公司代名詞,樹立和壯大了公司形象,從而就變成不一般了。再次,「雀巢」名稱與「雀巢」圖形的緊密結合,這在西方商標史上也是少見的。兩者的緊密結合,可以使人們見圖形而知名稱,見名稱而知其圖形,是名符其實的組合品牌。最後,「雀巢」品牌定位充分體現了具體的功能定位和情感定位。
從消費者的觀點看,國際品牌應該意味著一位旅行者在每個國家都能找到同樣的產品組成、同樣的類型。這就產生了一個疑問,雀巢咖啡是不是一個真正的國際品牌?事實上,雀巢咖啡這一品牌到處是一樣的,標簽上的圖案也可能是一樣的,但產品的類型,實際的組成和口味在各國卻是不同的。雀巢咖啡有l00多個品種,它們的口味根據各國消費者的嗜好而改變,這使得旅行者很難識別產品。因此,或許把雀巢咖啡作為一種國際概念比把它作為一個國際品牌更為恰當,因為它所有基本元素的標准還都是一樣的。
就食品而言,採取根據各地的口味和偏好而生產產品的策略獲得了極大成功,而遵循統一的國際策略往往是不可行的。雀巢咖啡就是一個最具說服力的例子。如同雀巢公司的經營理念所體現的,它在結構和組織上遵循"許可權徹底分散"的原則。這也是雀巢公司里"市場頭腦(Market Head)"說法所表達的--就是想法要和市場實況連結在一起,採取的行動和手段都力求能合乎當地的需要和要求。雀巢公司的主席兼首席執行長Helmut Maucher 先生強烈感受到:雀巢的各地公司能夠最好地做出分析,判斷公司在食品方面的各種產品如何適應當地的口味習慣和偏好,並兼顧到各國與食品相關的法規。
然而,要使一個品牌成為市場的領導者,正如雀巢公司在歐洲的執行副總裁Ramon Masip所持的觀點,必須成為一個"低成本的製造商"。一個公司要在營銷和廣告中取得更高的效率,就應該使它的產品與消費者之間信息溝通的方式更為一致和簡化。例如在歐洲,方法之一就是在這樣的定位下為整個歐洲開發一種新產品,而且使它在各國的包裝和標簽都完全一樣。
雀巢公司根據歐洲市場在未來更加一體化的趨勢,就採取了這樣的一種新策略:在盡力使新產品達到更大的一致性外,同時也接受品牌呈現在各地的細微差異。
近幾年,雀巢公司已採取了大量的措施,這反映在公司制定的長期計劃中。計劃的目標有:為雀巢公司最重要的戰略品牌,如雀巢咖啡制定基本的傳播戰略;為這些戰略品牌制定關於包裝和標志符號的方針,以產生更大的一致性;通過減少為每個品牌效勞的廣告代理商的數目,以提高同消費者溝通的效率和效力。
雀巢技術有限公司是雀巢的一個獨特的機構,負責為各運營部門提供有關食品和營養品方面的最新技術。機構中有研究員3000人次,他們在各個研究領域開展研究工作,研究內容包括原材料,影響刺激器官的特性諸如產品的形狀、顏色、氣味和質地以及消費者習慣。該機構旨在提供新產品,改進現有產品,再就是進行飲食方面的基礎研究以了解復合食物的機理。該機構十分注意自身的發展,1987年在洛桑開設的研究和營養中心成為世界上最大最先進的食物研究實驗室之一。該機構在十個國家共設有19個技術開發分部。1990年公司的研究開發經費為5。6億瑞士法郎,占年銷售額的比重達12%以上。
雀巢公司的300多種產品(不僅是咖啡)在遍及61個國家的421個工廠中生產。公司設在瑞士日內瓦湖畔的小都市貝貝(Vevey)的總部對生產工藝、品牌、質量控制及主要原材料作出了嚴格的規定,而行政權基本屬於各國分公司的主管。他們有權根據各國的要求決定每種產品的最終形成。這意味著公司既要保持全面分散經營的方針,又要追求更大的一致性,為了達到這樣的雙重目的,必然要求保持一種微妙的平衡。這是國際性經營和當地國家經營之間的平衡,也是國際傳播和當地國家傳播之間的平衡。如果沒有按照同一基本方針、同一目標執行,沒有考慮與之相關的所有因素,那麼,這種平衡將很容易受到破壞。
為了正確貫徹新的方針,告知分公司如何實施,雀巢公司提出了三個重要的文件,內容涉及公司戰略品牌的營銷戰略及產品呈現的細節——
標簽化標准(Labeling Standards)只是一個指導性文件,它對標簽設計組成的各種元素做出了明確規定。如雀巢咖啡的標識、字體和所使用的顏色,以及各個細節相互間的比例關系。這個文件還列出了各種不同產品的標簽圖例,建議各分公司盡可能早地使用這些標簽。
包裝設計手冊(Package Design Manual)是一個更為靈活使用的文件,它提出了使用標準的各種不同方式。例如包裝使用的材料及包裝的形式。
最重要的文件是品牌化戰略(Branding Strategy)。它包括了雀巢產品的營銷原則、背景和戰略品牌的主要特性的一些細節。這些主要特性包括:品牌個性、期望形象、與品牌聯系的公司、其它兩個文件涉及的視覺特徵、以及品牌使用的開發。
總部位於瑞士的雀巢集團,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公司,在中國有著長久的歷史。一個世紀以來,中國消費者已經非常熟悉並信任雀巢品牌,因為早在上世紀的1908年,雀巢公司就在上海開設了它在中國的第一家銷售辦事處。雀巢是最早進入中國的外商之一,對中國有著堅定的承諾。八十年代初,雀巢就開始與中國政府商談在中國投資建廠,並將其在營養品和食品加工方面的世界上頂尖的專有技術和豐富的專業知識轉讓給中國。1990年,雀巢在中國大陸的第一家合資廠開始運營,隨後又建了多家工廠。雀巢通過利用本地原材料在本地製造同等高品質的食品,替代進口產品,幫助中國在這方面節約了大量外匯。現在雀巢在中國大陸銷售的產品中99%是在本地製造的。
在過去的十六年中,雀巢從瑞士對大中華區的直接投資已累計達七十億元人民幣。雀巢大中華區的總部設在北京,經營二十一家工廠,其中四家在上海地區、三家在廣東省、四家在天津地區、三家在四川省、兩家在山東省、一家在黑龍江省、一家在江蘇省、一家在內蒙古自治區、一家在北京地區,還有一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2001年,雀巢在上海成立了上海雀巢研發中心。這一研發中心致力於應用科技和營養研究,並開發中國消費者喜愛的、適合中國人口味和消費能力的營養食品。
2005年,雀巢在大中華地區的年度銷售額達一百一十二億元人民幣,繳納各項稅款約十一億元人民幣。
雀巢對大中華區庄嚴承諾:我們一定會和中國人民一起,為中國邁向燦爛的明天而做出自己最大的貢獻。
雲南思茅現在是雀巢公司小粒種咖啡(最高品質咖啡)供應基地之一。為了營造這個基地,雀巢已經在此奮鬥了17年,光是駐扎在思茅地區的外籍農業部經理已經是第五任了。雀巢與當地政府簽訂了一個長達14年的協議。雀巢承諾:按照美國現貨市場的價格收購咖啡,作為農民利益的保障,上不封頂,而下設最低收購價格。同時雀巢提供技術人員、種苗甚至免息農具貸款,並承諾不擁有土地,不擁有固定資產。
1992年,雀巢(中國)公司農業部正式遷到雲南思茅,先後5任老外與中國本土的農藝師們一起,向當地農民傳授水土流失控制、環保、病蟲害防治以及高產優產技術。與農民一起收獲成長。1989年開始與中國農民打交道的雀巢已經有一套自己的方式。在雀巢(中國)公司農業部,農民們會得到一本印刷很簡單的咖啡種植小冊子,裡面的文字也很簡單,大多數都是詳盡的示範圖,這是雀巢專門提供給農民學慣用的生產手冊。盡管雀巢的收購要求極為苛刻,但是農民也知道,雀巢願意為最好的質量支付最好的價格。農民也學會了自覺按照雀巢農藝師的教授,嚴格履行雀巢的要求。從拒絕剝落式採摘和機械化採摘,必須一粒粒手工採摘開始,咖啡經過了脫皮、發酵、清洗、浸泡、晾曬、脫殼、分級等步驟之後,才能包裝運輸給東莞的生產企業。而為了保證在運輸途中監控到位,雀巢公司選用卡車5天5夜的長途運輸,因為火車運輸中途轉車會出現很多不可控因素。
雀巢農業部的另一個任務是幫助農民作規劃,為大中小各種規模的咖啡種植場提供成本核算,提供各個種植區的產量預測,減少農民的風險。當地農民流行一種說法,最好的咖啡賣給雀巢,雀巢不要的再給其他買家。除了價格因素,還因為雀巢贏得了當地人的信任。中國最早生產速溶咖啡的麥斯威爾咖啡分公司曾經與雀巢一塊來到這個地方,但是考察了當地情況之後,就再沒有下文。雀巢為了說服當地農民從地里拔出祖輩種植的玉米,改為種植三年才能長出櫻桃一樣鮮紅果實的咖啡樹,雀巢公司做出承諾並恪守至今。17年的努力正在產生回報。現在雀巢公司在中國的銷售額已經超過100億人民幣。雲南咖啡已經成為國際買家的新寵兒。但是朴實的農民卻依然堅持把最上乘的咖啡豆賣給雀巢——這家手把手教會他們種植咖啡的老外公司。現在麥斯威爾再次出現在雲南的咖啡采購市場上,卻失去了與當地農民一塊成長的機會。
1874雀巢鷹嘜煉奶是香港第一個注冊商標。
1908雀巢在上海開設貿易辦事處。
1920雀巢產品有限公司在香港成立。
1982台灣雀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1984雀巢第一家辦事處在廣州成立;
1987雀巢第一家合資公司——雙城雀巢有限公司成立(黑龍江省)。
1990雙城雀巢有限公司投產。
1992雀巢牛奶香港有限公司成立;東莞雀巢有限公司投產。
1996在這一年又有六家工廠投產;雀巢中國總部在北京成立。
1999在上海與太太樂集團合資(雀巢佔80%的股份)。
2000建立雀巢大中華區業務架構(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台灣)。
2001在四川省與豪吉集團簽定合資協議 (雀巢佔60%的股份);在上海成立雀巢研發中心。
2002豪吉合資企業開始運作。
2004並購梅鹿在額爾古納的牛奶工廠(內蒙古自治區)。
一直以來,雀巢員工始終是將雀巢精神帶到生活中的關鍵因素。也正是這種「人」的精神引領雀巢從一個鄉村的作坊發展成今天領先世界的食品公司。員工是雀巢最有價值的財富。雀巢集團今日的優秀業績源於世界各地員工堅強的努力和忠誠。作為一個致力於生產優質食品,創造美好生活的公司,雀巢也十分關心自己的員工。雀巢公司的管理者和員工之間形成了親密無間的工作氛圍,使雀巢成為首選僱主。作為一個不歧視任何民族、種族、宗教、性別、年齡的世界性大公司,雀巢歡迎文化和社會的多元化。一個公司擁有這么多國籍的員工,這在世界上是少見的。雀巢堅信,只有將本土和國際人才相結合,才能最好的發揮他們的潛質和能力,從而無論何時、何地、以何種方式,都能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雀巢產品和品牌。
今天,雀巢在大中華區有大約一萬二千名本地固定員工,給他們提供了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每年,公司都會在國內和國外向眾多本地中國員工提供良好的員工培訓,包括在瑞士雀巢國際培訓中心進行的培訓
雀巢公司簡介 :
雀巢公司年銷售額達到477億美元以上,其中的大約95%來自食品的銷售,因此雀巢可謂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製造商,也是最大的跨國公司之一。公司以生產巧克力棒和速溶咖啡聞名遐邇,目前擁有適合當地市場與文化的豐富的產品系列。
目前,雀巢在五大洲的60多個國家中共建有400多家工廠,所有產品的生產和銷售由總部領導下的約200多個部門完成。雀巢銷售額的98%來自國外,因而被稱為「最國際化的跨國集團」。
19世紀中葉,瑞士的一個學者型食品技術人員享利·內斯特爾(Henri Nesti)發明了一種育兒用乳製品,即把果糖和營養劑加入奶粉中,是當時很優秀的育兒食品,但產量很少,內斯特爾仍主要從事科學研究工作。
1865年,一位朋友告訴內斯特爾,由於嬰兒喝了他的奶粉,都健康地成長起來,改變了嬰兒不喝牛奶的習慣,為母親們排了憂解了難。聽到這一消息後,內斯特爾在1867年終於創立了育兒奶粉公司,以他的名字Nestle為其產品的品牌名稱,並以鳥巢圖案為商標圖形。因為英文雀巢(Nest)與他的名字為同一詞根,所以中文一並譯為「雀巢」。實際上,內斯特爾(Nestle)英文的含義是「舒適安頓下來」和「依偎」;而雀巢圖形自然會使人們聯想到慈愛的母親哺育嬰兒的情景。因此,「雀巢」育兒奶粉的銷路一直很好。
1905年,雀巢育兒奶粉公司與美國人辦的另一食品公司合並,取名雀巢英瑞煉乳公司;1949年為另一家瑞士公司購進,改為現名雀巢食品公司。20世紀初,公司開始實行多樣化生產,並在世界各地收購並建立企業,成為世界規模最大的食品製造商,其分支機構開設在美國、日本、德國等20多個國家已有1200多家工廠、商號,總部設在瑞士的韋維。公司1990年銷售額達333億美元,主要產品為速溶咖啡、煉乳、奶粉、嬰兒食品、乳酪、巧克力製品、糖果、速飲茶等數10種。
其中的雀巢咖啡銷量最大,主要是因為產品質量過硬,再就是品牌名稱使得消費者在飲用時也確實體會到「舒適」、「依偎」的感覺。1991年,據美國蘭通公司的調查結果,雀巢咖啡這一品牌被列為世界10大著名品牌之一,其品牌價值1994年被確定為115.49億美元。
從總體看,似乎「雀巢」品牌唾手而來,並沒有費多大力氣。內斯特爾(Nesti)用自己的名字為品牌命名,但其名字在英文中卻有「舒適安頓下來」和「依偎」的含義。由於其名字的特定含義,自然要與英文同一詞根的「Nest」(雀巢)相聯系,以雀巢圖案作品牌圖形,而這又會使人聯系起待哺的嬰兒、慈愛的母親和健康營養的雀巢產品。可見,輕而易舉而來的「雀巢」品牌不但具有其豐富的內涵,而且完全符合商標定位的基本要求。
首先,「雀巢」作為品牌名稱顯著性就很強。雖然這一名詞很一般,但往往人們所熟悉的事物才能加深人們的印象,才能產生很多聯想,從而才貼近生活、貼近消費者。其次,一般中才體現出與眾不同。人人都知道的「雀巢」,卻只有內斯特爾使用在商標上,成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公司代名詞,樹立和壯大了公司形象,從而就變成不一般了。再次,「雀巢」名稱與「雀巢」圖形的緊密結合,這在西方商標史上也是少見的。兩者的緊密結合,可以使人們見圖形而知名稱,見名稱而知其圖形,是名符其實的組合品牌。最後,「雀巢」品牌定位充分體現了具體的功能定位和情感定位。
該企業品牌在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編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中名列第五十五,在《巴倫周刊》公布的2006年度全球100家大公司受尊重度排行榜中名列第十八。該企業在2007年度《財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五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