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浮動匯率制度的實施起始於什麼時候
全球金融體系自1973年3月以後,以美元為中心的固定匯率制度就不復存在,而被浮動匯率制度所代替。實行浮動匯率制度的國家大都是世界主要工業國,如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等,其他大多數國家和地區仍然實行釘住匯率制度,其貨幣大都釘住美元、日元、法國法郎等。2005年7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並讓人民幣對美元升值2%。浮動匯率制度的實施起始於什麼時候
『貳』 試析浮動匯率制度下影響匯率變動的主要因素.
作為一國貨幣對外價格的表現形式,匯率受到來自國內和國際因素的影響。同時,除了受到經濟因素影響之外,還往往受到政治、社會因素的影響。
影響匯率的主要因素
1.一國的經濟增長速度。
這是影響匯率波動的最基本的因素。根據凱恩斯學派的宏觀經
濟理論,國民總產值的增長會引起國民收入和支出的增長。收入增加會導致進口產品的需求擴張,繼而擴大對外匯的需求,推動本幣貶值。而支出的增長意味著社會投資和消費的增加,有利於促進生產的發展,提高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刺激出口增加外匯供給。所以從長期來看,經濟增長會引起本幣升值。
2.國際收支平衡的情況。
這是影響匯率的最直接的一個因素。 所謂國際收支,簡單的說,就是商品、勞務的進出口以及資本的輸入和輸出。國際收支中 如果出口大於進口,資金流入,意味著國際市場對該國貨幣的需求增加,則本幣會上升。
反之,若進口大於出口,資金流出,則國際市場對該國貨幣的需求下降,本幣會貶值。
3.物價水平和通貨膨脹水平的差異。
在紙幣制度下,匯率從根本上來說是由貨幣所代
表的實際價值所決定的。按照購買力評價說,貨幣購買力的比價即貨幣匯率。如果一國
的物價水平高,通貨膨脹率高,說明本幣的購買力下降,會促使本幣貶值。反之,就趨
於升值。
4.利率水平的差異。
利率對匯率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對套利資本流動的影響來實現的。溫和的通貨膨脹下,較高利率會吸引外國資金的流入,同時抑制國內需求,進口減少,使得本幣升
高。但在嚴重通貨膨脹下,利率就與匯率成負相關的關系。
5.人們的心理預期。
這一因素在目前的國際金融市場上表現得尤為突出。匯兌心理學 認為外匯匯率是外匯供求雙方對貨幣主觀心理評價的集中體現。評價高,信心強,則貨 幣升值。這一理論在解釋短線或極短線的匯率波動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影響匯率波動的因素還包括政府的貨幣和匯率政策、突發事件、國際投機
的沖擊、經濟數據的公布甚至政府要員的言論等。 這些因素之間也會相互加強或相互抵
消。
『叄』 何為浮動匯率制度
一、 浮動匯率制度的概述
一浮動匯率制度涵義
1. 概念:一國貨幣當局不在規定本國貨幣與外國貨幣比價和匯率波動的幅度,貨幣當局也不承擔維持匯率波動界限的義務,而聽任匯率隨外匯市場供求變化自由波動的一種匯率制度。
完全任憑市場供求自發地形成匯率,而不採取任何干預措施的國家很少或幾乎沒有。各國政府往往都要根據本國的具體情況,或明或暗地對外匯市場進行不同程度的干預。
⑴自從以美元為中心的固定匯率制度崩潰,1973年主要西方國家普遍實行了浮動匯率制度。但浮動匯率制度卻不是1973年以後才出現的新的匯率制度。
美國在1879年開始正式實行金本位制以前,曾在不太長的時間內,實行過浮動匯率制度。在各國普遍實行金本位制以後,一些銀本位國家的匯率仍然經常波動。例如,印度在1893年以前一直實行銀本位制,印度盧比與金本位制國家貨幣之間的匯率,就經常隨著金銀比價的變化而波動。奧匈帝國的貨幣盾在1891年金本位製法案正式通過前,也曾一度處於浮動狀態;甚至在1891年以後,仍有一段短暫的浮動時期。俄國的盧布在1897年實行金本位制以前,也曾經實行過浮動。
1919年 3月~1926年(1924年除外),法國實行法郎完全無管制的浮動匯率制度。在30年代大危機時期英國曾於1932年底試行浮動匯率制。美國從1933年4月至1934年1月也實行浮動匯率制度。即使在以美元為中心的固定匯率制度時期,也照樣有許多國家在其中某段時期實行過浮動匯率制度。
加拿大1950年9月實行浮動匯率,一直到1962年5月底再恢復為固定匯率,但1970年5月底又實行了浮動匯率。1971年5月,聯邦德國與荷蘭實行浮動匯率制。1971年8月美國政府停止美元兌換黃金後,大多數西方國家都實行浮動匯率,直到1971年12月「華盛頓協議(Washington Arseement)」後,才恢復固定匯率。1973年初,又爆發了一次新的美元危機,各主要金融市場大量拋售美元,搶購馬克和日元,金價上漲,外匯市場關閉。同年2月12日,美國政府再次將美元貶值10%,黃金官價從每盎司38美元提高到42.23美元。
美元第二次貶值後,西方各國普遍實行浮動匯率制。1976年1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正式承認浮動匯率制度。1978年4月,基金組織理事會通過「關於第二次修改協定條例」,正式廢止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至此,浮動匯率制度在世界范圍取得了合法的地位。
二、浮動匯率制度的種類
一政府是否干預來劃分
1.自由浮動或清潔浮動:指匯率完全由外匯市場上的供求狀況決定,自由漲落、自由調節,政府不加干預。
2.管理浮動或骯臟浮動:指一國貨幣當局為使本國貨幣對外的匯率不致波動過大、或使匯率向著有利於本國經濟發展的方向變動,通過各種方式,或明或暗地對外匯市場進行干預。
二按浮動程度或浮動方式劃分
⒈釘住型或無彈性型。將本幣按固定比價同某一種外幣或混合貨幣單位相聯系,而本幣對其他外幣的匯率隨釘住貨幣與其他外幣匯率的浮動而浮動。
⑴釘住某一種貨幣:於歷史、地理等諸方面原因,有些國家的對外貿易、金融往來主要集中某一工業發達國家,或主要使用某一外國貨幣。
為使這種貿易、金融關系得到穩定發展,免受相互間匯率頻繁變動的不利影響,這些國家通常使本幣釘住該工業發達國家的貨幣。如一些美洲國家的貨幣針住美元浮動;一些前法國殖民地國家的貨幣釘住法國法郎浮動等。截止到1994年12月31日,釘住美元的國家有23個,釘住法國法郎的國家有14個,針住其他單一貨幣的國家有9個。
⑵釘住「一籃子」(也稱「一攬子」)貨幣。一籃子貨幣通常是由幾種世界主要貨幣或由與本國經濟聯系最為密切的國家的貨幣組成的。特別提款權是一種最有名的一籃子貨幣,它由美元、日元、英鎊、馬克和法國法郎等五種貨幣按不同的比例構成,其價格隨著這五種貨幣的匯率變化每日都進行調整,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逐日對外公布。
其他一籃子貨幣的貨幣構成都是由實行釘住政策的國家自由選擇和調整的。這種浮動有兩個特點,一是保值,二是波動幅度小,匯率走勢穩定。實行這種匯率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為避免本國貨幣受某一國貨幣的支配。至1994年年底,釘住特別提款權的國家有4個,釘住其他一籃子貨幣的國家有21個。
⒉有限靈活型或有限彈性型。
一國貨幣的匯價釘住某一種貨幣或一組貨幣浮動,但與針住貨幣之間的匯率有較大的波動幅度。
⑴釘住某一貨幣浮動。亦稱相對於一種貨幣的有限浮動型:它的最大特點在於允許有一定的波動幅度,這個幅度必須維持在所釘住貨幣匯率的2.25%范圍內(超過這個幅度即為較
高彈性人而前邊講的 「盯住某一貨幣」型不存在匯價波動的幅度問題,即使有波動,其幅度也極小,一般不超過上下限1.0%。目前相對於一種貨幣有限度的浮動的國家有四個。
針住一組貨幣浮動:稱聯合浮動或整體浮動,是指一些經濟關系密切的國家組成集團,在成員國中的貨幣之間實行固定匯率並規定波動幅度,對其他國家貨幣則實行聯合浮動,即浮動幅度保持大致一致。
這種浮動形式是由1973年3月歐洲共同體的六個國家(法國、聯邦德國、荷蘭、盧森堡、比利時;丹麥)以及非共同體的瑞典和挪威共同建立聯合浮動集團開始實行的,它規定成員國貨幣之間仍保持固定匯率,其波動幅度限制在2.25%以內。當兩個成員國之間的貨幣匯率超出這個限度時,兩國中央銀行就有義務進行干預。對於成員國貨幣與其他國家貨幣之間的匯率則任其受市場供求關系而自行上下浮動,不加干預,但其浮動幅度保持大致相同,聯合浮動。英國的英鎊和義大利的里拉雖曾一度加入這個聯合浮動體系,但在1992年9月份的歐洲金融市場動盪中退出。截止1994年12月底,參與歐洲貨幣體系的貨幣包括德國馬克、法國法郎、荷蘭盾、比利時法郎、丹麥克朗、愛爾蘭鎊、西班牙比塞塔、葡萄牙埃斯庫多和奧地利先令。
⒊更為靈活型或高度彈性型。即匯率波動不受幅度的限制,以獨立自主的原則進行匯率調整。
⑴根據一套指標浮動。指標因國而異,但大都是以本國的外匯儲備、國際收支狀況、消費物價指數及與本國貿易關系密切的有關國家物價變動的情況等作為調整本國貨幣匯率浮動的依據。目前實行這種制度的國家有智利、厄瓜多、尼加拉瓜等三個國家。
⑵較靈活的管理浮動。指一國政府對匯價的制度與調走有一定程度的干預。但這種浮動方式常常達不到預期效果,從而使匯率處於持續的波動之中。採用這種浮動方式的有中國、新加坡、韓國等32個國家。
⑶單獨浮動。單獨浮動是指一國貨幣不與任何外國貨幣形成固定比價,其匯率根據外匯市場的供求狀況實行浮動。採用這種浮動方式的有美國、日本、英國等58個國家。
上述根據浮動彈性分類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歸納的方式,易於被人們廣泛地接受。
三、浮動匯率的特點
⒈匯率波動頻繁且幅度變化劇烈。
在浮動匯率制度下,由於各國政府不再規定貨幣的法定比價和匯率界限,也不承擔維持匯率穩定的義務,匯率完全由市場供求決定。其波動之頻繁、波幅之大是固定匯率制度下所遠不能比的。有時一天彼動幅度高達5%以上,一周波動竟能達10%以上。一遇政治、經濟形勢變動,其波幅更大。匯率的頻繁劇烈波動,對國際經濟秩序帶來了不穩定的影響。
⒉有管理的浮動是共性。
在浮動匯率制度下,完全自由浮動的匯率是不存在的。各國貨幣當局出於各種動機和考慮,都採取措施不同程度地對匯率的浮動進行干預,實際上都是管理浮動。只不過干預力度、干預頻率大小有別。
⒊單獨浮動是主體。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資料表明,在各種匯率安排中,單獨浮動是主體,1994年已達 58個國家,占 IMF178個成員國的32.6%,形成三分天下具其一的局面。由於大多數工業化國家都實行單獨浮動方式,且它們對外貿易總額占整個世界貿易總額的70%左右,因此,它們在國際金融領域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故單獨浮動是當前各種浮動匯率方式的主體。聯合浮動的國家有10個,與單獨浮動的國家一起,佔IMF成員國的38.2%。這兩種浮動方式的貨幣種類包括了當今世界上的多數主要貨幣和全部主要國際儲備貨幣,故以上兩種制度構成浮動匯率制度的主流。較靈活的管理浮動方式有32個國家,佔18%,也是應予以充分重視的一種浮動制度。
⒋國際儲備貨幣的多元化。
在國際金本位制度時期,英鎊是各國的主要國際儲備;實行以美元為中心的固定匯率制度後,英鎊被美元取而代之。在當前的浮動匯率制度下,各國的國際儲備除了美元、馬克、日元外,還有英鎊、法國法郎、瑞士法郎、荷蘭盾等,出現了儲備貨幣多元化的格局。
四、浮動匯率對經濟的影響
一浮動匯率對經濟的有利影響
⒈防止外匯儲備太量流失。
在浮動匯率制度下,各國貨幣當局沒有義務維持貨幣的固定比價。當本幣匯率下跌時,不必動用外匯儲備去購進被拋售的本幣,這樣可以避免這個國家外匯儲備的大量流失。
⒉節省國際儲備。
在浮動匯率制度下,匯率隨著外匯供求的漲落而自動達到平衡,政府在很大程度上聽任匯率由外匯市場支配,減少干預行動,國家需要的外匯儲備的需求量自然可以減少。這就有助於節省國際儲備,使更多的外匯能用於本國的經濟建設。
3.自動調節國際收支。根據市場供求,匯率不斷調整,可以使
一國的國際收支自動達到均衡,從而免除長期不平衡的嚴重後果。當一國國際收支逆差,本國通貨就會開始貶值,這種情況對出口有回將同時分布在盈餘國和赤字國身上。
4.有利於國內經濟政策的獨立性。浮動匯率制度使各國可以獨立地實行自己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匯率政策。在固定匯率制度下,各國政府為了維持匯率的上下限,必須盡力保持其外部的平衡。如一國的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往往採取緊縮性政策措施,減少進口和國內開支,使生產下降,失業增加。這樣國內經濟有時還要服從於國外的平衡。在浮動匯率制度下,通過匯率杠桿對國際收支進行自動調節,在一國發生暫時性或周期性失衡時,一定時期內的匯率波動不會立即影響國內的貨幣流通,一國政府不必急於使用破壞國內經濟平衡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來調節國際收支。
5.使經濟周期和通貨膨脹的國際傳遞減少到最小限度。貿易上有密切聯系的國家間容易通過固定匯率傳播經濟周期或通貨膨脹。1971年至1972年發生的國際性的通貨膨脹,就是同固定匯率制密切相關的。在浮動匯率制度下,若一國國內物價普遍上升,通貨膨脹嚴重,則會造成該國貨幣對外貨幣匯率下浮,該國出口商品的本幣價格上漲便會被匯率下浮抵消,出口商品折成外幣的價格因而變化不大,從而貿易夥伴國就少受國外物價上漲壓力。但在固定匯率制度下,為了維持固定匯率,各國不得不經受相同的通貨膨脹。
⒍已緩解國際游資的沖擊。在固定匯率制度下,由於要維持貨幣的固定比價,會使匯率與貨幣幣值嚴重背離,各種國際游資竟相追逐可以用來保值或用來謀求匯率變動利潤的硬貨幣,這會導致國際游資的大規模單方面轉移。在浮動匯率制下,匯率因國際收支、幣值的變動等頻繁調整,不會使幣值與匯率嚴重背離,某些硬通貨受到巨大沖擊的可能性減少。在浮動匯率制下,資本外流會使該國貨幣在外匯市場上貶值。這種貶值又會使該國的生產者更容自動調節國際收支。利於國內經濟政策的獨立性。5.使經濟周期和通貨膨脹的國際傳遞減少到最小限度。
(二)浮動匯率對經濟的不利影響
⒈助長投機,加劇動盪。在這種制度下,匯率變動頻繁且幅度大,為低買高拋的外匯投機提供了可乘之機。不僅一般投機者參與投機活動,連銀行和企業也加入了這一行列。 1974年 6月,德國最大的私人銀行之一赫斯塔特銀行因外匯投機損失2億美元而倒閉,其他如美國佛蘭克林銀行、瑞士聯合銀行等也都曾因外匯投機而導致信用危機。這種為牟取投機暴利而進行的巨額的、頻繁的投機活動,加劇了國際金融市場的動盪。
⒉不利於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匯率波動導致國際市場價格波動,使人們普遍產生不安全感。外貿成本和對外投資損益的不確定性加大,風險加大,使人們不願意締結長期貿易契約和進行長期國際投資,使國際商品流通和資金借貸受到嚴重影響。
⒊貨幣戰加劇。實行匯率下浮政策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刺激出口,減少進口,改善貿易收支,進而擴張國內經濟,增加生產和就業。浮動匯率可能導致競爭性貶值,各國都以貨幣貶值為手段,輸出本國失業,或以它國經濟利益為代價擴大本國就業和產出,這就是以鄰為壑的政策。而實行匯率上浮政策,則主要是為了減少國際收支順差,減少國內通貨膨脹壓力。例如,從 1980年第四季度起,美元匯率上浮,到1983年 9月,美元對10大工業國的幣值平均上升了46%。實行高匯率使美國的通貨膨脹率急劇下降,1979年~1980年通貨膨脹率高達12%~13%,1983年則降為3.9%。據估算,1981年~1983年美元匯率上浮使美國通貨膨脹率下降45%。當然,高匯率也不利於美國的出口,其間美國同西歐各國貿易逆差擴大,這又迫使美國加強貿易保護措施。使其與西歐和日本的矛盾和摩擦加劇。
⒋具有通貨膨脹傾向。浮動匯率有其內在的通貨膨脹傾向,可使一國長期推行通貨膨脹政策,而不必擔心國際收支問題。因為其匯率的下浮可一定程度上自動調節國際收支。
⒌一國際協調困難。浮動匯率制度助長各國在匯率上的利已主義或各自為政,削弱金融領域的國際合作,加劇國際經濟關系的矛盾。
⒍提高了世界物價水平。在浮動匯率制度下,基金組織對國際儲備的控制削弱了,以致國際儲備的增長超過了世界經濟發展和國際貿易增長所需的程度。所以總的來講浮動匯率制度是提高了世界物價水平。
⒎對發展中國家不利。外匯匯率上升時,使廣在發展中國家進口工業製成品價格上漲,而這些產品又是發展中國家經濟建設所必需,故進口成本上升。外匯匯率下跌時,出口初級產品價格下跌,而初級產品需求彈性小,不會在價格下跌時使外貿收入增加,貿易收支得不到改善。浮動匯率還加劇了外債管理的難度,增大了風險。
固定匯率制度與浮動匯率制度在特定條件下均能發揮好的作用,條件改變後其缺點可能又很明顯或突出。當今的浮動匯率制度,主要是防止浮動「過度」。從長期講,以貨幣購買力平價作為浮動匯率的平均線,浮動幅度偏離均衡線就是「過度」。從短期看,要從貨幣資產的行市中去找均衡線,因為金融市場的行市變化快,對匯率的反應十分靈敏。
『肆』 浮動匯率制度的理論
20世紀70年代以來,對浮動匯率制度下匯率易變性的各種解釋都把匯率看成一種資產價格,因而這些理論被統稱為匯率決定的資產市場分析法。匯率決定的資產市場分析法的出發點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思想,因為匯率是兩國貨幣的相對價格,因此根據定義,它是一種資產價格,匯率行為同其他資產價格(股票和債券價格)行為是一致的。資產市場分析法對匯率易變性作出了各種不同的解釋。
其一是「擴大效應理論」,即把浮動匯率制度下的匯率易變發現看成是一種擴大效應,是匯率決定的彈性價格貨幣分析法的解釋。根據這一理論,匯率是兩國貨幣的相對價格,因而匯率是由貨幣存量的需求和供給決定的。由於貨幣需求是實際收入、價格水平和名義利率水平的函數,因此,匯率由貨幣市場均衡時的收入水平、價格水平和利率水平決定。在理性預期條件下,現在的匯率是所有將來預期貨幣供給、收入水平、利率水平、價格水平等基本經濟因素「貼現值」的和。如果經濟當事人預期將來的貨幣供給和收入水平等基本經濟因素發生變化,。
其二是「超調效應理論」。超調一般指對於一個給定的擾亂,一個變數的短期反應超過了它的長期反應,隨後會發生相反的調整過程。產生超調的機制是由於單調性變化而產生的振盪效應,產生這一現象的基本原因在於存量的持續變化需要流量的暫時變化。超調是資產價格的一般特徵,但它在外匯市場上引起了超調的注意。卡塞爾在20年代就注意到了外匯市場上的超調現象,但他沒有系統地分析這一現象。第一系統的匯率超調模型由多恩布施於1976年提出,對匯率超調現象的證明基本上是借用了化學中的拉查理瑞定理。匯率超調理論借用了該定理,認為匯率超調實際上是一種補償行為,超調模型都假定一些名義變數在短期內是固定的(或者是粘住的),例如,麥金農假定外匯市場缺乏足夠的投機資金,弗蘭克認為新的信息對商品市場和資產市場具有不同的效應,布朗森認為資產所有者面對外部擾亂不能迅速恢復其資產組合余額。在多恩布施的超調模型中,假定短期內價格是黏性的,購買力平價在短期內不成立,因此,資產市場能迅速調整,而商品市場調整卻相對緩慢,經濟體系的調整過程在短期內是通過資產價格,即利率和匯率進行的。假定貨幣供給量增加,在黏性價格條件下,會立即引起實質余額上升,國內利率下降,而國內利率下降導致資本流出,貨幣貶值。由於無拋補的利率平價條件總是成立,因而國內利率下降會產生將來貨幣升值的預期。對於給定將來升值的預期,貨幣貶值的幅度必須超過由購買力平價決定的長期均衡值,因此,在短期內,匯率超過了它的長期均衡值,但是,隨著利率下降和貨幣貶值,商品市場會出現超額需求,推動價格水平上漲,從而削減國內貨幣余額,使國內利率上升,資本流入,貨幣升值,經濟體系逐步達到長期均衡水平。因此,從一般意義上看,匯率超調是指對於一個給定的外部擾亂,匯率在短期內的反應超過了它的長期均衡值,隨後會發生相反的調整過程,匯率最終回到長期均衡值。所以,根據超調理論,匯率易變性是匯率在動態調整過程中的一種短期行為。
其三是「投機泡沫理論」。根據匯率決定的資產市場分析法,即使沒有貨幣供給和收入水平等基本經濟因素的變動,只要預期發生變化,匯率也會發生變化。匯率一旦脫離基本因素而變動,預期能自我強化,形成投機泡沫。外匯市場上的投機泡沫是不能由基本因素解釋的匯率上升,投機泡沫主要依賴於一些市場心理因素。投機泡沫是一種理性泡沫,如果投機者是完全知道由基本經濟因素決定的市場均衡匯率,即使現在的匯率高於均衡匯率,只要將來的匯率上升能補償投機者承受的風險。投機者購買也是理性的,因為他知道價格在某一天會回復到均衡水平。如果所有的投機者都這樣預期,那麼,在每一個時期,都會有一個泡沫存在的概率。一旦形成泡沫,匯率上升會越來越快,因為匯率必須上升更快以補償投機者所承擔的風險。投機泡沫的存在說明,匯率有可能完全脫離基本經濟因素而產生自我強化運動。
其四是「貨幣替代理論」。貨幣替代理論認為,在浮動匯率制度下,經濟當事人出於交易動機、投機動機和預防動機,都會持有國外貨幣。產生貨幣替代的原因主要是由於跨國公司在不同的國家進行生產和經營,他們有強烈的動機使他們的現金余額構成多樣化,以方便他們在不同國家的經營,減少交易成本。同時,投機者通過買賣貨幣獲得利潤,他們也要持有國外貨幣,以便得到流動性更高的國外資金,很容易同其他貨幣交換。另外,中央銀行也持有用國外貨幣表示的國際儲備,用來干預外匯市場,穩定匯率和宏觀經濟。因此,在浮動匯率制度下,經濟當事人有動機持有一籃子貨幣,以減少匯率變動帶來的風險。各種貨幣在貨幣資產組合中所佔的比重隨每一種貨幣的風險和收益的變動而變動,隨著各國外匯管制的放鬆,貨幣替代已成為浮動匯率制度下的一種普遍現象。在存在貨幣和國外貨幣之間替代,這樣就加重了貨幣貶值和升值的壓力。貨幣替代彈性越高,匯率越不穩定,因為在高貨幣替代彈性的情況下,較小的貨幣供給量增長率會導致匯率的巨大變動,因此,貨幣替代會加重匯率波動的幅度,使匯率更加易變。
其五是「新聞」理論。匯率決定的「新聞」理論認為,在外匯市場上,新的信息能引起預期的變化,預期的變化能很快在匯率中得到反映,因此,新的信息對匯率變動有決定性作用,這些新的信息就是「新聞」,即不可預料的事件。常見的影響匯率變動的「新聞」包括經濟統計數字的發表、政治事件、新的國際貨幣安排、謠言等等。由於「新聞」是不可預料到的事件,因此,與「新聞」相聯系的匯率變動是不可預料到的,外匯市場對信息的反映不是取決於這些信息是「好」還是 「壞」,而是取決於這些信息比預期的是「更好」還是「更壞」,預期到的信息已包含在現在的市場匯率之中,匯率只對未預期到的信息作出反應。比如,當政府公布貨幣供給貿易差額等統計數字後,市場匯率的變化並不取決於這些統計數字本身的大小,而是取決於這些統計數字與人們事先預期之間的差額,這種「新聞」都會影響
匯率的變化。匯率決定的「新聞」理論反映了匯率的本質特點,匯率是一種資產價格,是在資產市場上決定的,具有易變性和不可預測性,在資產市場上,現在的資產所反映了對將來事件的預期,它對新的信息能很快作出反應,因而易變性是資產價格的內在特點。 其六是「非理性預期理論」。這種理論認為,外匯市場上的預期並非都是理性的,從外匯市場交易的實際情況看,有充足的證據證明外匯市場上各種不同的預期,根據美國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對外匯市場交易的統計,全世界每天的外匯交易量高達4300億美元,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的報告同時顯示,只有4.9%的交易是在非金融機構之間進行的,4.4%的交易是在非銀行之間進行的,也就是說,進口商和出口商所佔的比重很低。因此,外匯市場上的交易主要是銀行之間的交易,而且交易量越來越大,這說明市場上存在各種不同的預期,否則不會有這么大的交易量,所以外匯市場上的預期並非都是理性的。在外匯市場上,不同的預期是由不同的預測方法引起的。在外匯交易中,普遍採用的預測方法是基礎分析和技術分析。所謂基礎分析,是指通過分析匯率變動的基本因素推測匯率運動的趨勢,這些基本因素包括貨幣供給、利率水平、價格水平等因素,各種以匯率決定的資產市場分析法為基礎所進行的預測都是基礎分析。基礎分析根據給定的匯率模型計算出匯率的均衡值,當市場匯率偏離均衡匯率時,基礎分析者預期匯率最終會回到均衡匯率水平,這是匯率穩定的一個來源。技術分析又稱圖表分析,是指通過分析過去的匯率變動來推測將來的匯率運動趨勢。圖表分析者常使用的方法包括移動平均分析、動量分析等。這些方法的一個共同特點是,當市場指標(匯率指數、交易量或者某一特定的匯率變動率)從一個低點上升到一定比例時,交易者預期匯率會繼續上升,當市場指標從一個高點下降到一定程度時,交易者預期匯率會繼續下跌。圖表分析者的預期被稱為「趕浪頭效應」,這是匯率不穩定的一個來源,由於技術分析所使用的信息僅僅是過去的匯率變動,而理性預期要求當事人利用所有相關的信息來預測將來的匯率變動,所以以技術分析所有相關的信息來預測將來的匯率變動。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對浮動匯率制度下的匯率的易變性會加深理解,我們知道浮動匯率制度下的匯率的大幅波動將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人民幣匯率大幅波動,對我國經濟金融穩定會造成較大的沖擊,不符合我國的根本利益。中國匯率制度目前尚不具備自由浮動的條件。目前全球經濟並不平衡,不穩定因素依然存在,今後會有較多的調整,同時,國際資本流動性較強,中國經濟體制還不能承受急劇的非秩序化調整。從理念上來講,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在強調市場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的同時,也強調在宏觀上要有管理,因此,匯率制度也應當是有管理的浮動機制。
『伍』 浮動匯率制的相關問題!
為什麼可以減緩外部的沖擊?這是因為匯率浮動制度是自由變動的,而是根據世界金融市場的變動規律而及時指定自己本國貨幣對外國貨幣的匯率,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持本國貨幣不受一些突發事件類似金融危機的影響,保持本國貨幣的堅挺使本國經濟免受損失,以下是這方面的有關資料,希望對你有用
固定匯率制度是貨幣當局把本國貨幣對其他貨幣的匯率加以基本固定,波動幅度限制在一定的、很小的范圍之內。這種制度下的匯率是在貨幣當局調控之下,在法定幅度內進行波動,因而具有相對穩定性。
浮動匯率制度一般指自由浮動匯率制度,是相對於固定匯率制而言的,是指一個國家不規定本國貨幣與外國貨幣的匯率的上下波動幅度,也不承擔維持匯率波動界限的義務,而聽任匯率隨外匯市場供求的變化自由浮動。在這一制度下,外匯完全成為國際金融市場上一種特殊商品,匯率成為買賣這種商品的價格。
不同的匯率制度在面對國際資本流動對本國經濟產生影響的時候表現不同。一般而言,選擇浮動匯率,主要由市場力量來控制資本的跨國流動;而選擇固定匯率,則需要政府來控制資本的跨國流動。
「三元悖論」理論認為,貨幣政策獨立、匯率穩定和資本自由流動三個目標不可能同時達到,只能同時達到兩個。事實上各國也只能選擇其中對自己有利的兩個目標。
目前,固定匯率制度和浮動匯率制度孰優孰劣尚無定論。
實行浮動匯率制度的好處是:(1)浮動匯率制度可以保證貨幣政策的獨立性;(2)浮動的匯率可以幫助減緩外部的沖擊;(3)干預減少,匯率將由市場決定,更具有透明性;(4)不需要維持巨額的外匯儲備。但是人們對浮動匯率也有一些顧慮:(1)在浮動匯率制度下,匯率往往會出現大幅過度波動,可能不利於貿易和投資;(2)由於匯率自由浮動,人們就可能進行投機活動;(3)浮動匯率制度對一國宏觀經濟管理能力、金融市場的發展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實中,並不是每一個國家都能滿足這些要求。
固定匯率制度的好處是:(1)匯率波動的不確定性將降低;(2)匯率可以看作一個名義錨(nomina l a n c h o r ),促進物價水平和通貨膨脹預期的穩定。但固定匯率制度也存在一些缺陷:(1)容易導致本幣幣值高估,削弱本地出口商品競爭力,引起難以維系的長期經常項目收支失衡;(2)同時,僵化的匯率安排可能被認為是暗含的匯率擔保,從而鼓勵短期資本流入和沒有套期保值的對外借債,損害本地金融體系的健康。在固定匯率制度下,一國必須要麼犧牲本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要麼限制資本的自由流動,否則易引發貨幣和金融危機。如1992~1993年的歐洲匯率機制危機、1994年的墨西哥比索危機、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1998年的俄羅斯盧布危機。這些發生危機的國家都是採用了固定匯率制度,同時又不同程度地放寬了對資本項目的管制。
要在浮動匯率制和固定匯率制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一個比較好的選擇就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manage d f l o a t i n g )。實行這種匯率制度可以依靠三種工具,一是貨幣政策工具;二是中央銀行對外匯市場的對沖性干預;三是一定程度的資本管制。這種制度既可以保持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又能使匯率具有一定的靈活性,以應對內、外部的沖擊,同時還可有選擇地部分放開資本賬戶,使資本流動處於可控的狀態。目前我國實行的就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
『陸』 浮動匯率制度的介紹
浮動匯率制度是指匯率完全由市場的供求決定,政府不加任何干預的匯率制度。鑒於各國對浮動匯率的管理方式和寬松程度不一樣,該制度又有諸多分類。按政府是否干預,可以分為自由浮動和管理浮動。按浮動形式,可分為單獨浮動和聯合浮動。按被盯住的貨幣不同,可分為盯住單一貨幣浮動以及盯住合成貨幣。
『柒』 什麼是浮動匯率制度對經濟的有利影響是什麼
浮動匯率制度是指匯率完全由市場的供求決定,政府不加任何干預的匯率制度。鑒於各國對浮動匯率的管理方式和寬松程度不一樣,該制度又有諸多分類。按政府是否干預,可以分為自由浮動和管理浮動。按浮動形式,可分為單獨浮動和聯合浮動。按被盯住的貨幣不同,可分為盯住單一貨幣浮動以及盯住合成貨幣。
對經濟的有利影響
⒈防止外匯儲備太量流失。
在浮動匯率制度下,各國貨幣當局沒有義務維持貨幣的固定比價。當本幣匯率下跌時,不必動用外匯儲備去購進被拋售的本幣,這樣可以避免這個國家外匯儲備的大量流失。
⒉節省國際儲備。
在浮動匯率制度下,匯率隨著外匯供求的漲落而自動達到平衡,政府在很大程度上聽任匯率由外匯市場支配,減少干預行動,國家需要的外匯儲備的需求量自然可以減少。這就有助於節省國際儲備,使更多的外匯能用於本國的經濟建設。
3.自動調節國際收支。
根據市場供求,匯率不斷調整,可以使一國的國際收支自動達到均衡,從而免除長期不平衡的嚴重後果。當一國國際收支逆差,本國通貨就會開始貶值,這種情況對出口有回將同時分布在盈餘國和赤字國身上。
4.有利於國內經濟政策的獨立性。
浮動匯率制度使各國可以獨立地實行自己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匯率政策。在固定匯率制度下,各國政府為了維持匯率的上下限,必須盡力保持其外部的平衡。如一國的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往往採取緊縮性政策措施,減少進口和國內開支,使生產下降,失業增加。這樣國內經濟有時還要服從於國外的平衡。在浮動匯率制度下,通過匯率杠桿對國際收支進行自動調節,在一國發生暫時性或周期性失衡時,一定時期內的匯率波動不會立即影響國內的貨幣流通,一國政府不必急於使用破壞國內經濟平衡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來調節國際收支。
5.使經濟周期和通貨膨脹的國際傳遞減少到最小限度。
貿易上有密切聯系的國家間容易通過固定匯率傳播經濟周期或通貨膨脹。1971年至1972年發生的國際性的通貨膨脹,就是同固定匯率制密切相關的。在浮動匯率制度下,若一國國內物價普遍上升,通貨膨脹嚴重,則會造成該國貨幣對外貨幣匯率下浮,該國出口商品的本幣價格上漲便會被匯率下浮抵消,出口商品折成外幣的價格因而變化不大,從而貿易夥伴國就少受國外物價上漲壓力。但在固定匯率制度下,為了維持固定匯率,各國不得不經受相同的通貨膨脹。
⒍已緩解國際游資的沖擊。
在固定匯率制度下,由於要維持貨幣的固定比價,會使匯率與貨幣幣值嚴重背離,各種國際游資竟相追逐可以用來保值或用來謀求匯率變動利潤的硬貨幣,這會導致國際游資的大規模單方面轉移。在浮動匯率制下,匯率因國際收支、幣值的變動等頻繁調整,不會使幣值與匯率嚴重背離,某些硬通貨受到巨大沖擊的可能性減少。在浮動匯率制下,資本外流會使該國貨幣在外匯市場上貶值。這種貶值又會使該國的生產者更容自動調節國際收支。利於國內經濟政策的獨立性。
『捌』 浮動匯率制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確立的
20世紀70年代後期
浮動匯率制(floating exchange rates)是指一國貨幣的匯率根據市場貨幣供求變化,任其自由漲落,各國政府和中央銀行原則上不加限制,也不承擔義務來維持匯率的穩定,這樣的匯率就是浮動匯率制。是指一國貨幣的匯率並非固定,而是由自由市場的供求關系決定的制度。浮動匯率制的正式採用和普遍實行,是20世紀70年代後期美元危機進一步激化後開始的。 浮動匯率制按照國家是否干預外匯市場,可分為自由浮動匯率制(又稱「清潔浮動匯率制」)和管理浮動匯率制(又稱「骯臟浮動匯率制」)。實際上,今天沒有哪個國際實行完全的自由浮動,而主要發達國家都對外匯市場進行不同程度的干預。當前管理浮動匯率制的形式多種多樣,可分為單獨浮動和聯合浮動,也有的實行釘住政策的浮動匯率制。
『玖』 浮動匯率制度的調節原理是什麼
浮動匯率制的正式採用和普遍實行,是20世紀70年代後期美元危機進一步激化後開始的。 浮動匯率制按照國家是否干預外匯市場,可分為自由浮動(又稱「清潔浮動」)和管理浮動(又稱「骯臟浮動」)。 實際上,今天沒有哪個國際實行完全的自由浮動,而主要發達國家都對外匯市場進行不同程度的干預。 當前管理浮動匯率制的形式多種多樣,可分為單獨浮動和聯合浮動,也有的實行釘住政策的浮動匯率制。 在浮動匯率制度下,一國匯率變動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除了經濟因素經常在發生作用外,也包括政治和心理方面的因素。 浮動匯率制的主要長處是防止國際游資沖擊,避免爆發貨幣危機;有利於促進國際貿易的增長和生產的發展;有利於促進資本流動等等。缺點是經常導致外匯市場波動,不利於長期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的進行;不利於金融市場的穩定;基金組織對匯率的監督難以奏效,國際收支不平衡狀況依然得不到解決;對發展中國家更為不利。 浮動匯率制指一國中央銀行不規定本國貨幣與他國貨幣的官方匯率,聽任匯率由外匯市場自發地決定。 在浮動匯率制下,影響匯率的主要因素有: 貨幣本身代表的價值、一國國際收支、利息率、各國政府和中央銀行對外匯市場的干預、政治、心理、投機等因素。 補充: 浮動匯率制度下的國際收支自動調節機制 在浮動匯率制度下,一國貨幣當局部隊外匯市場進行干預,即不通過國際儲備的增減來影響外匯供求,而任由市場的外匯供求來決定匯率的上升和下降。在這種制度下,如果一國國際收支赤字,外匯需求就會大於外匯供給,外匯的價格即匯率就會上升。反之,如果一國國際收支出現盈餘,外匯需求就會小於外匯供給,外幣的價格就會下跌。本幣的貶值造成本國產品價格的下降,外國商品價格的相對上升,從而起到促進口抑制進口的作用;而外幣的貶值導致本國商品相對價格的上升,外國商品相對價格的下降,從而有利於進口而不利於出口。這樣,通過匯率隨外匯供求的變動而變動,國際收支失衡就會的以消除 通過匯率隨外匯供求的變動而變動,國際收支失衡就會的以消除。 (一)固定匯率制 目前的固定匯率制主要表現為釘住匯率制。它是指一國採取使本國貨幣同某外國貨幣或一籃子貨幣保持固定比價關系的做法。這種釘住不同於布雷頓森林體系下釘住美元的做法,因為那時美元是與黃金掛鉤的,而美元的金平價又是固定的。而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後,一些國家所釘住的貨幣本身的匯率卻是浮動的。因此目前的固定匯率制本質上應該是浮動匯率制。 固定匯率制的優缺點:1、優點:(1)有利於經濟穩定發展 (2)有利於國際貿易、國際信貸和國際投資的經濟主體進行成本利潤的核算,避免了匯率波動風險。 2、缺點:(1)匯率基本不能發揮調節國際收支的經濟杠桿作用 (2)為維護固定匯率制將破壞內部經濟平衡。比如一國國際收支逆差時,本幣匯率將下跌,成為軟幣,為不使本幣貶值,就需要採取緊縮性貨幣政策或財政政策,但這種會使國內經濟增長受到抑制、失業增加。 (3)引起國際匯率制度的動盪和混亂。東南亞貨幣金融危機就是一例。 [編輯](二)浮動匯率制1、優點:(1)簡便易行 (2)匯率基本可發揮調節國際收支的經濟杠桿作用,且具有連續的調節能力。 (3)保證了國內政策的自主性,不會產生以犧牲內部平衡來換取外部平衡。 (4)可避免通貨膨脹的國際傳播。 (6)減少了官方對國際儲備的需要和依賴。 2、缺點:(1)浮動匯率調節國際收支的能力是有限的 (2)不利於貿易和投資的發展。因為匯率波動的不確定性存在很大風險。助長了外匯投機活動,會加劇國際金融市場的動盪與混亂。
『拾』 浮動匯率,制度是哪一年,誕生的.
浮動匯率(floating exchange rate)是固定匯率的對稱。根據市場供求關系而自由漲跌,貨幣當局不進行干涉的匯率。在浮動匯率下,金平價已失去實際意義,官方匯率也只起某種參考作用。就浮動形式而言,如果政府對匯率波動不加干預,完全聽任供求關系決定匯率,稱為自由浮動或清潔浮動。但是,各國政府為了維持匯率的穩定,或出於某種政治及經濟目的,要使匯率上升或下降,都或多或少地對匯率的波動採取干預措施。這種浮動匯率在國際上通稱為管理浮動或骯臟浮動。1973年固定匯率制瓦解後,西方國家普遍實行浮動匯率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