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黃金為什麼能穩定國民經濟,抑制通貨膨脹,影響匯率,別跟我說黃金價值什麼的,它是如何發揮上述作用的,
先去了解一下貨幣制度,金本位制度,布雷頓森林體系。這樣你就知道答案了
② 為什麼拋售黃金儲備可以維持匯率
關於「拋售黃金維持匯率」問題,不妨了解最近的時事新聞《俄羅斯一周甩賣43億美元黃金儲備》
首先了解動機,俄央行拋售黃金的動機在於制止匯率下跌,減輕通貨膨脹等。
分析,在短期內,市場上流通的貨幣是恆定的。俄央行拋售黃金(用黃金購買盧布)時,大量的盧布被購買,市面上流通的貨幣就減少了。雖然受制裁的影響,盧布的需求減少了,但供給也因黃金拋售減少了。因此盧布匯率得以維持。
樓主,通篇手打,自己分析的。記得採納
③ 為什麼黃金能夠永遠保值
你知道金本位制不?在以前是以黃金、白銀為貨幣流通的,不過因為它不利於攜帶等原因,被紙幣代替了。然而黃金作為貴金屬,仍然具有其本身的價值,在市場中流通。影響黃金價格變動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一) 全球政治經濟形勢 黃金不僅僅是商品,同時具有貨幣屬性,實際上這就賦予了黃金一種保值的功能。也就是說,在戰爭、動亂、巨災、通貨膨脹的情況下,人們出於保值避險的目的,會大量買入黃金,因為人們往往對政府發行的紙幣失去了信任,從而導致了市場上出現供求失衡,引發黃金價格大幅度上漲。 近幾十年來,雖然沒有爆發世界大戰,但是地區性沖突和局部戰爭接連不斷,從而導致人們對世界政治局勢不斷保持著高度的警惕。同時,在亞洲金融風暴後,經濟崩潰,紙幣貶值的陰影一直無法從投資者的心裡抹除,當今年美聯儲持續加息到5%時,再次引發了投資者對經濟的擔憂。 (二) 國際金融市場的變化 最近二三十年來,國際金融市場出現了巨大的變化,各國匯率的波動大幅度提高,從而使部分長期投資人將一定比例的資金投入到黃金中,同時,由於亞洲金融風暴後,全球it產業有所恢復,使得高科技企業對金屬的需求有所上升,導致了供不應求的局面,伴隨著經濟的復甦,市場上熱錢再度涌現,紛紛流入股市、期市,促進了本輪99年以來的黃金大牛市。 (三) 影響黃金的其他因素 比價效應其他商品的價格首先是其他貴金屬的價格,其次是石油的價格等對金價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去年和今年的高油價成為本輪黃金行情的主要外因。 全球奢侈風從去年開始,市場上更多談論到的是高端」和高檔」這兩個詞,各商家為了能獲得所謂的部分超級高端客戶的超額利潤,無不在其產品上包金鍍銀,宣揚奢華,以期取得尊貴和高檔的感覺。因此導致了全球用金量的上升,加上亞洲地區的經濟持續增長,該地區居民對首飾的需求也在逐年擴大,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升了金價。 奧!還有就是你去看下《牙買加協議》在網路打下就可以出了.......本人也是做國內現貨黃金的
④ 為什麼黃金能避免貨幣貶值,能使貨幣保值。
黃金是貴金屬。它稀少、珍貴,值穩定,是財富和身份的象徵,這是黃金獨特的特性決定的,因此由於黃金的優良特性,歷史上黃金充當貨幣的職能,如價值尺度、流通手段,儲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
⑤ 黃金價值為什麼相對穩定
原因:
1.可以用作用作國際儲備
由於黃金的優良特性,歷史上黃金充當貨幣的職能。目前許多國家,包括西方主要國家國際儲備中,黃金仍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2.保值
由於黃金價值的永恆性和穩定性,作為實物資產即成為貨幣資產的理想替代品,發揮保值的功能。
3.避險
「亂世買黃金,盛世買古董」的傳統智慧已延續千年,黃金在亂世成為逃難、避災、安身立命的最佳選擇。
4.可以用來作裝飾
5.在工業與科學技術上的應用
黃金稀少、黃金化學性質上比較穩定都是原因。
⑥ 最近俄羅斯拋出黃金為了抑制貨幣貶值,能具體點是什麼原理
黃金是外匯儲備的一種形式
外匯儲備可以是債券也可以是黃金美元等等,當政府拋售外匯儲備後,換的的外幣,如美元可以直接進入匯市對匯率進行干涉,買入本國貨幣,這樣就可以增加國際市場上對本國貨幣的需求,防止本幣下跌,同時,由於國家大量買入本幣,回收了流通在經濟中的本幣(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所以就減少了本幣的貨幣供應量啊,對於中國來說,人民幣不可以在任何境外(除了香港)進行交易,那麼干預的匯市應該是在大陸和香港的匯市,如果是可以自由兌換交易的貨幣,可以是在國際各大的匯率市場
⑦ 盧布貶值俄羅斯為什麼拋外匯和黃金
很簡單,你需要用盧布來買。。。。他們買進盧布,穩定其價值。。。。別看著損失了外匯和黃金,但是如果盧布不穩一下的話,肯定直接變廢紙的,那樣損失就無法估計了。。。。
⑧ 黃金為什麼可以當貨幣
轉一片文章,供你參考:
盤點2005年全球金融大事,最受矚目的無疑是金價出現不同尋常的持續上漲。盡管受年終結賬因素影響導致近期國際市場金價一度自每盎司540美元的高位出現急劇下挫,但許多市場人士依然對金價未來走勢充滿信心。這顯然不是由於黃金在中國已漸漸成為一種新的投資工具,畢竟上海黃金市場交易所全年成交量僅為106億元人民幣,也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投資者對通貨膨脹的擔憂。當人們相信大宗商品交易價格對產業周期具有前瞻性,以及匯率對經濟周期具有前瞻性的時候,黃金價格的前瞻性可能更加豐富。
以「比價關系」來解讀本輪金價上漲的人不在少數。的確,與40年前相比,國際市場油價至今已上漲了30倍,最大漲幅超過35倍,而金價漲幅充其量不超過15倍。不僅如此,以「9"11」為起點,目前銅價上漲了3倍,鎳價的上漲幅度更高,而金價的漲幅僅為80%。這可以用來說明黃金價格曾受到嚴重低估,也暗示了金價在未來仍具有可觀的上漲空間。
不過,將黃金混同於一般大宗交易商品忽視了其貨幣的屬性。作為世界貨幣以及儲備工具,黃金的需求導向及其對金價的影響無疑要比上述「比價關系」重要得多,亦深刻得多。最大膽的聯想是,在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35年以後,黃金的貨幣功能特別是其國際儲備地位開始重新受到重視。
黃金儲備比例
黃金和白銀成為世界貨幣是由國際貿易推動的。在此之前,各國的貨幣形態五花八門。如果說以白銀為主的世界貨幣代表了十七世紀前以中國為主導的世界貿易格局,那麼,在西方工業革命、海上貿易發展以及戰爭賠款等因素作用下,到十九世紀,黃金逐步取代白銀成為擴大的世界貿易體系普遍接受的世界貨幣。
如果黃金供應充足,准確地說是黃金供應量的增長能夠與國際貿易量的增長保持一致,那麼,各國為滿足償付外債、維持進口的需要而建立的貨幣儲備就不會有外匯,而只有黃金。就此而言,金本位制的出現是黃金供應短缺引起的。當貿易增長持續快於黃金供給增長時,各國改變了以往專注於黃金儲備的做法,開始儲備由主要債權國中央銀行發行的以黃金為本幣的貨幣即外匯。
在不發生外匯信用危機和貿易正常發展的前提下,一個國家的貨幣儲備率(黃金與外匯儲備合計對進口總值的比率)達到50%似乎是恰當的,而且其中的外匯儲備比例(外匯儲備占黃金與外匯儲備合計的比例)可以占據較高的水平。然而,貿易發展的進程不總是一帆風順的,天災人禍尤其是戰爭足以對貿易構成影響。與此同時,那些作為世界貨幣的外匯信用也是靠不住的,例如1931年出現的英鎊大幅貶值,以及上個世紀後半葉頻繁出現的美元貶值。於是,人們相信,為應對國際市場的不測風雲,需要提高並保持較高的貨幣儲備率。為避免外匯貶值對貨幣儲備體系的沖擊,在外匯市場不穩定的時期需要提高黃金儲備比例(黃金儲備占黃金與外匯儲備合計的比例)。
歷史曾經按照這一邏輯左右著世界的貨幣儲備格局。據當代國際貨幣體系奠基人特里芬(Robert Triffin)在《黃金與美元危機》一書中提供的數據,一戰前的1913年,全球貨幣儲備佔全球進口總值的比率為37%,其中黃金儲備比例佔94%。以一戰後貿易快速增長和英鎊匯率相對穩定為背景,到大蕭條之前的1928年,全球貨幣儲備比例升至45%,而其中的黃金儲備比例則降至77%。大蕭條後,隨著以「英鎊-黃金」為基礎的金本位制度崩潰,黃金的地位再度鞏固,以至於全球范圍內黃金儲備比例在1933年和1938年先後升至92%和94%。
二戰結束後建立起來的布雷頓森林體系鼓勵了各國紛紛提升其貨幣儲備當中的外匯儲備比例(主要是美元),並相應降低了黃金儲備比例。到1949年,在全球范圍內,黃金和外匯的儲備比例分別為74%和26%,10年後分別為67%和33%。
誰改變了金本位制
頗為流行的觀點是,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意味著黃金喪失了其長期保持的儲備地位,甚至出現黃金的非貨幣化趨勢。這可能是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新興貿易大國忽視並不斷削弱黃金儲備地位的主要原因。實際上,當尼克松政府在1971年關閉「黃金窗口」的時候,美國人所擔心的是黃金儲備的流失,而不是黃金儲備的增長。到目前,美國的貨幣儲備依然是以黃金標價的,全部黃金與外匯儲備為12748.4噸黃金,其中黃金儲備8133.5噸黃金,佔全部貨幣儲備的63.8%,與40多年前相比幾乎是一樣的。由於美國是世界第一大貿易國,這讓人懷疑金本位在國際貿易以及相應的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其實並沒有改變,只是熱衷於美元儲備的國家將黃金儲備的責任推卸給美國而已。
中國的貨幣儲備率過低曾經令人擔憂。這主要是指1990年以前的情況。1980年,國家外匯儲備為-12.96億美元,黃金儲備為1280萬盎司(按金衡制1噸黃金等於32151盎司換算為398.12噸)。在向市場出售了13萬盎司黃金並導致黃金儲備降至1267萬盎司之後,1981年外匯儲備提升到27.08億美元。直到1989年,國家外匯儲備升至55.5億美元,按照當年黃金價格1盎司=381.44美元計算,1267萬盎司黃金儲備價值48.33億美元,貨幣儲備總計約103.84億美元,與當年進口總值591.4億美元相比,貨幣儲備率不到17.56%(詳見表1「中國的黃金與外匯儲備概覽(1978~2004)」)。
由於黃金儲備數量長期不變,到2001年,盡管外匯儲備增至2121.65億美元,黃金與外匯儲備合計2155.98億美元,對當年進口總值而言的貨幣儲備率提升到88.52%,但其中的黃金儲備比例由1989年的46.55%大幅降至1.59%。值得一提的是,在2002年將國家黃金儲備量由1267萬盎司增加至1929萬盎司之後,當年黃金儲備佔全部貨幣儲備的比例僅升至2.2%。由於外匯儲備增長速度過快,到2004年末國家黃金儲備比例再降至1.28%,相信2005年末已不足1%。
不難看出,是中國改變了金本位制,確切地說是中國在過去27當中將官方黃金儲備比例由93.67%降至1%以下,並導致外債償付能力由主要依賴黃金變成主要依賴外匯或美元。由此而來的問題是,雖然中國的貨幣儲備率到2005年末可能已接近150%,但由於黃金儲備比例嚴重偏低,出於外匯市場波動的考慮,中國所承受的貨幣儲備風險依然是不可低估的。
貿易全球化趨勢中的貨幣儲備風險
如今在各國貨幣之間形成的匯率與歷史上各國金銀鑄幣之間存在的成色差異是一個意思。例如,日本在實行金本位制之前奉行萬延幣制,一分判金幣的含金量約0.75克,可兌換0.5美元。實行金本位制之後,新鑄幣1日元金幣的含金量為1.5克,與1美元的含金量相當,形成1日元=1美元的匯率。不過,必須承認,改變紙幣的價值要比改變金銀鑄幣的成色容易得多。這也是為什麼外匯儲備比例過高或黃金儲備比例過低的國家不得不承受更大的貨幣儲備風險的原因。
促使一個國家改變其貨幣價值的力量來自不平衡的貿易以及相應的國際收支狀況。幾乎所有的國家都不情願看到本國貨幣升值,畢竟出口是實現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在防範貨幣儲備風險方面,重點是防範主要貿易赤字國的貨幣貶值。如果該國貨幣恰好是主要儲備工具的話,那麼,對外匯儲備比例較高的國家來說,貨幣儲備風險是不言而喻的。
不應當懷疑貿易全球化有著縮小各國經濟差異和實現全球經濟和諧發展的初衷和作用。在這一過程中,工業化國家在世界貿易當中所佔的比重逐步下降,而發展中國家的貿易地位則相應上升。中國在世界貿易排名中的地位快速提升無疑是這一觀點最好的佐證。但是,貿易全球化必然沖擊以往單一的世界貨幣體系。在很大程度上,歐元的出現反映了世界貿易的多元結構對多元國際貨幣體系的需要。盡管由美元和歐元共同扮演世界貨幣的角色要比先是英鎊後是美元獨挑大樑的局面好得多,但從長計議,依然不能滿足貿易全球化的需要。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國際貿易至今沒有從更本上擺脫金本位,即使是擁有巨額外匯儲備的國家,或者由此類國家結成的貨幣一體化組織,除非大幅度提升黃金儲備比例,否則,其貨幣不大可能扮演好世界貨幣的角色。鑒於亞洲各國黃金儲備比例水平普遍偏低,所謂的「亞元」能否受到歡迎令人高度懷疑。
如果說外匯儲備多元化的目的旨在降低單一世界貨幣體系下的貨幣儲備風險,同時,候補的世界貨幣有賴於其黃金儲備比例的提升,那麼,在實現外匯儲備多元化的目標之前,應對貨幣儲備風險的最好辦法,恐怕不是將目前以美元為中心的貨幣儲備置換為所謂一攬子貨幣,而是提升黃金儲備比例。有理由相信,在外匯儲備當中增加那些沒有充實黃金儲備作後盾的非中心貨幣(指美元、歐元之外的貨幣),所承擔的貨幣儲備風險恐怕比較為單一的外匯儲備更大。
任何一個國家都可能出於本國利益的考慮而改變本國貨幣的匯率。在這種情況下,黃金的儲備地位必將重新受到重視。道理很簡單,當主要持續貿易逆差國都可能放任或主動接受本國貨幣貶值的時候,黃金即使貶值也是最緩慢的一個。進一步說,由於目前的主要貿易逆差國恰好是主要黃金儲備國,其貨幣貶值的過程往往也是金價上漲的過程。為此,在較長的一段時期內,黃金有著無法抗拒的誘惑力,可以成為價值最穩定的儲備工具。如此說來,為什麼不看好金價的前景呢?
⑨ 黃金的價值為什麼一直很穩定,有什麼起伏么
黃金的價值是不穩定的。只是近兩年相對穩定點,不過一定會變的。
⑩ 黃金為什麼可以作為貨幣流通
貨幣的原始本質就是勞動力的交換。
黃金比較稀少,生產所需的勞動力成本穩定,不會輕易變動。在有紙幣之前,黃金比較容易攜帶,可以稱之為「方便攜帶並用於交換的勞動力」
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就是貨幣;貨幣是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貨幣的本質就是一般等價物,具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貯藏手段、世界貨幣的職能。歷史上不同地區曾有過不同的商品交換充當過貨幣,後來貨幣商品逐漸過渡為金銀等貴金屬。隨著商品生產的發展和交換的擴大,商品貨幣(金銀)的供應越來越不能滿足對貨幣日益增長的需求,又逐漸出現了代用貨幣、信用貨幣,以彌補流通手段的不足。進入20世紀,金銀慢慢地退出貨幣舞台,不兌現紙幣和銀行支票成為各國主要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