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麼計算匯率
已知美元兌英鎊即期匯率:GBP/USD=1.8
用購買力平價公式計算:
設R1為新匯率,R0為舊匯率,Pa1/Pa0是美國物價指數(已知為300),Pb1/Pb0為英國物價指數(已知為250)
所以:R1= R0 * (Pa1/Pa0) / (Pb1/Pb0) = 1.8 * (300/250) = 2.16
因此,新匯率為:GBP/USD=2.16,即£1= US$2.16
由於英國物價上漲的幅度小於美國物價上漲幅度,所以就會形成美元貶值,英鎊升值的局面。
㈡ 匯率是如何計算的。計算公式
匯率是指一國貨幣與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或比價,或者說是用一國貨幣表示的另一國貨幣的價格。匯率計算:
1. 直接標價法:
匯率升貶值率=(舊匯率/新匯率-1)*100
2. 間接標價法:
匯率升貶值率=(新匯率/舊匯率-1)*100
結果是正值表示本幣升值,負值表示本幣貶值
要注意的是,匯率是不斷波動的。
匯率公式:1/實時匯率。
1/6.6974≈0.1493。所以,需要0.1493美元就能購買1人民幣。這就是人民幣/美元貨幣對,貨幣位置就要反過來了。
【1美元可換人民幣6.6974元】 也就是說1美元約等於7元人民幣
(2)計算匯率擴展閱讀
匯率是指一國貨幣與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或比價,或者說是用一國貨幣表示的另一國貨幣的價格。匯率變動對一國進出口貿易有著直接的調節作用。在一定條件下,通過使本國貨幣對外貶值,即讓匯率下降,會起到促進出口、限制進口的作用;反之,本國貨幣對外升值,即匯率上升,則起到限制出口、增加進口的作用。
㈢ 匯率差怎麼計算
國際外匯市場上,匯率的價格共有 5 位數字表示,匯率價格的最後一位數的變動,我們用點表示,如美元兌日元 由117.51 上升到117.52中的 0.01 、歐元兌美元由1.3235下降到1.3234中的 0.0001,都稱作為一個點,這是匯率變動的最小基本單位。
在外匯交易中,會看到一個兩邊的報價,由買價與賣價組成。買價與賣價的差別為點差,銀行和交易商通過買賣的點差獲利。當我們做外匯買賣時,銀行及時報價的買賣間點差直接影響我們匯民的收入。
前不久,晨報曾經刊登過美元直接買入日元,還是買入港幣再買入日元。通過我們的計算得證:美元買入港幣再買入日元好。
那麼從整個銀行報價來看不是所有的幣種都是這樣,比如:美元買入澳元,10000美元÷0.5226=19135.09澳元,美元買入港幣再買入澳元,10000美元 × 7.7955÷4.0765=19123.02澳元,前者比後者多12.07個澳元;如果摺合成美元買入澳元的價位,即12.07澳元 ×0.5226=6.31美元,這樣就多了6.31美元。
注意:用銀行的賣出價減買入價再除以買入價,就是交銀行的手續費。
㈣ 匯率是怎麼計算出的
匯率亦稱「外匯行市或匯價」。一國貨幣兌換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是以一種貨幣表示另一種貨幣的價格。由於世界各國貨幣的名稱不同,幣值不一,所以一國貨幣對其他國家的貨幣要規定一個兌換率,即匯率。 匯率是國際貿易中最重要的調節杠桿。因為一個國家生產的商品都是按本國貨幣來計算成本的,要拿到國際市場上競爭,其商品成本一定會與匯率相關。匯率的高低也就直接影響該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成本和價格,直接影響商品的國際競爭力。
㈤ 匯率怎麼計算
匯率不是固定公式計算出來的,匯率是由外匯市場決定,而外匯市場又是由利率,通貨膨脹,國家的政治和每個國家的經濟等原因影響的。所以匯率是有多方面因素影響。
1、國際收支
在投資理財中,國際收支狀況是一國匯率變動的直接原因,一國國際收支發生順差,就會引起外國對該國貨幣需求的增長與外國貨幣供應的增加,順差國的匯率就上升;
反之,一國國際收支逆差,它的貨幣匯率就下降。例如,美國對前西德的貿易逆差使美元兌西德馬克的匯率從1982年的3.4390跌至1988年底的1.7685,跌幅高達48.6%。因此,有些經濟學家至今還堅持匯率決定的國際收支說。
2、經濟增長率
兩國經濟增長率的差異,往往構成匯率變動的基礎,因為它會影響對外貿易和外匯市場交易活動的調整。一般而言,經濟增長加速,國內需求水平提高,會引起更多的進口,從而造成本國貨幣匯率向下的壓力。
(5)計算匯率擴展閱讀:
標價
(1)直接標價法
直接標價法,又叫應付標價法,是以一定單位(1、100、1000、10000)的外國貨幣為標准來計算應付出多少單位本國貨幣。就相當於計算購買一定單位外幣所應付多少本幣,所以叫應付標價法。
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目前都採用直接標價法。在國際外匯市場上,日元、瑞士法郎、加元等均為直接標價法,如日元119.05即一美元兌119.05日元。
在直接標價法下,若一定單位的外幣摺合的本幣數額多於前期,則說明外幣幣值上升或本幣幣值下跌,叫做外匯匯率上升;反之,如果要用比原來較少的本幣即能兌換到同一數額的外幣,這說明外幣幣值下跌或本幣幣值上升,叫做外匯匯率下跌,即外幣的價值與匯率的漲跌成正比。
(2)間接標價法
間接標價法又稱應收標價法。它是以一定單位(如1個單位)的本國貨幣為標准,來計算應收若干單位的外國貨幣。在國際外匯市場上,歐元、英鎊、澳元等均為間接標價法。如歐元0.9705即一歐元兌0.9705美元。
在間接標價法中,本國貨幣的數額保持不變,外國貨幣的數額隨著本國貨幣幣值的對比變化而變動。如果一定數額的本幣能兌換的外幣數額比前期少,這表明外幣幣值上升,本幣幣值下降,即匯率下降;
反之,如果一定數額的本幣能兌換的外幣數額比前期多,則說明外幣幣值下降、本幣幣值上升,即匯率上升,即外幣的價值和匯率的升跌成反比,更多資料可以在福匯環球金匯上查看。
㈥ 如何計算匯率
一、直接標價法:
匯率升貶值率=(舊匯率/新匯率-1)*100
二、間接標價法:
匯率升貶值率=(新匯率/舊匯率-1)*100
結果是正值表示本幣升值,負值表示本幣貶值。
匯率是指一國貨幣與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或比價,或者說是用一國貨幣表示的另一國貨幣的價格。匯率變動對一國進出口貿易有著直接的調節作用。
在一定條件下,通過使本國貨幣對外貶值,即讓匯率下降,會起到促進出口、限制進口的作用;反之,本國貨幣對外升值,即匯率上升,則起到限制出口、增加進口的作用。
(6)計算匯率擴展閱讀:
直接標價法,又叫應付標價法,是以一定單位(1、100、1000、10000)的外國貨幣為標准來計算應付出多少單位本國貨幣。就相當於計算購買一定單位外幣所應付多少本幣,所以叫應付標價法。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目前都採用直接標價法。
在國際外匯市場上,日元、瑞士法郎、加元等均為直接標價法,如日元119.05即一美元兌119.05日元。
在直接標價法下,若一定單位的外幣摺合的本幣數額多於前期,則說明外幣幣值上升或本幣幣值下跌,叫做外匯匯率上升;反之,如果要用比原來較少的本幣即能兌換到同一數額的外幣,這說明外幣幣值下跌或本幣幣值上升,叫做外匯匯率下跌,即外幣的價值與匯率的漲跌成正比。
㈦ 如何計算匯率
比如說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就是1元人民幣等於多少美元!
我們平時從報紙上讀到的都是名義匯率-E.
名義匯率是一國貨幣跟另一國貨幣的價格之比.比如美元對德國馬克是1.43DM/$或0.70$/DM.簡單地說,就是一個美元可以換算成多少個馬克.我們平時到銀行去兌換就是按照名義匯率折算. 在本節及以後的章節中,我們通常以一單位外國貨幣換多少本國貨幣的形式來表示名義匯率.比如 8.26Yuan/$等. 這樣的話, 如果E上升,也就意味著一單位外國貨幣可以兌換更多本國貨幣,那麼我們說本國貨幣貶值;反之如果E下降,本國貨幣升值.
名義匯率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但是這里我們想討論的是匯率跟宏觀經濟之間的互動關系,從名義匯率里我們看不到什麼關系,所以對於宏觀經濟學學生而言,名義匯率並不是我們特別關心的. 國家之間發生貿易的時候進出口商關心的不僅僅是我的錢能換成國外多少錢,更在於我的錢能從你那兒買多少東西.如果我1塊錢可以兌換成你100個外幣,但是你國內的東西價格比我國內貴200倍,那我還是不能從你那兒進口東西.所以國內國外的價格在這里必須考慮進去. 怎麼考慮? 假如我現在手裡有1塊錢人民幣,國內價格是P,那麼我可以買 1/P 個單位的中國貨物. 如果我兌換成美元, 那麼我可以得到 1/E 美元. 國外價格是P*,那麼我可以買 1/EP* 個單位的美國貨物. 換句話說, 中國 1/P單位的貨物可以換得 1/EP*個單位的美國貨物. 那也就是說, 1個單位的美國貨物可以換成 EP*/P 個單位的中國貨物. 這個概念就是十分重要的實際匯率 RER.
另一個角度看實際匯率: 同樣一件貨物,中國賣P/單位,美國賣P*/單位,換算成人民幣就是EP*/單位.那麼實際匯率其實就是同一件貨物外國用本國貨幣衡量的價格與本國價格之比.這樣進出口商就容易比較了:比如,汽車進口商需要決定是否進口汽車.他先看本國汽車市場價格P,然後看美國汽車市場價格P*,並將之換成EP*人民幣,與本國價格P對比,如果高於本國價格,那麼就不進口.如果實際匯率上升,意味著1單位外國貨物換的本國貨物多了,那麼自然本國匯率貶值;反之RER下降本國匯率升值. 這個跟名義匯率一樣. 用我們的第二個角度考慮,如果實際匯率上升,那麼同一樣東西外國賣得價格更高了,進口商利潤空間減小,從而進口數量減少, 所以對本國進口商來說實際匯率貶值有害,而反之對本國出口商有利. 注意: 1. 我們討論匯率對進出口的影響,都是談的實際匯率,而不是名義匯率,理由開篇已經說過; 2. 雖然實際匯率貶值使進口數量Q(m)減少,但反映在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經常項目下的進口總額V(m)=Q(m)EP*=Q(m)*RER*P.現在Q下降,但RER上升,所以難以判斷進口總額的變化方向.事實上是,很多發展中國家在本國貨幣貶值期間,出口總額固然上升,但與之同時進口總額也有所上升.這就是因為Q(m)並沒有減少太多,由於這些發展中國家對發達國家的進口依賴度很高.
以上的實際匯率是兩國之間的匯率,我們稱之為"Bilateral Real Exchange Rate".但是我們知道,客觀世界中一個國家在跟許許多多國家進行貿易,那就有許許多多個雙邊實際匯率.這對我們的經濟分析是十分麻煩的.能不能建立一個綜合性的多邊實際匯率 Muitilateral Real Exchange Rate 呢? 我們說可以. 比方說建立一個中國跟其貿易夥伴之間的多邊實際匯率. 中國跟美國之間有一個雙邊實際匯率可以根據RER(US)=EP*/P計算得到,同樣中國跟英國之間的雙邊實際匯率RER(ENG)也可以計算出來,跟印度RER(IND),跟韓國RER(KOR),跟伊拉克RER(IRA)等等都可以計算.中國出口到美國的貨物佔中國向世界總出口的a%,出口到英國的占總出口b%,出口到印度的佔c%,韓國的d%,伊拉克的e%.那麼中國對世界的雙邊實際匯率(其實就是中國的多邊實際匯率MRER,衡量的是一個單位世界貨物可以換成多少單位的中國同樣的貨物)就是加權平均:
MRER=RER(US)a%+RER(ENG)b%+RER(IND)c%+RER(KORE)d%+RER(IRA)e%
這樣算出的是出口方面的多邊實際匯率,進口同樣可以算出.為了方便起見,經濟學家取進口多邊實際匯率和出口多邊實際匯率的平均作為最終一個國家的多邊實際匯率.
總結: 實際匯率上升,說明國外貨物貴了,本國匯率貶值,對出口有利,對進口有損;實際匯率下降,說明本國貨物相對貴了,本國匯率升值,對進口有利,對出口有損.
㈧ 匯率是怎麼計算出來的
我們平時從報紙上讀到的都是名義匯率-E.
名義匯率是一國貨幣跟另一國貨幣的價格之比.比如美元對德國馬克是1.43DM/$或0.70$/DM.簡單地說,就是一個美元可以換算成多少個馬克.我們平時到銀行去兌換就是按照名義匯率折算. 在本節及以後的章節中,我們通常以一單位外國貨幣換多少本國貨幣的形式來表示名義匯率.比如 8.26Yuan/$等. 這樣的話, 如果E上升,也就意味著一單位外國貨幣可以兌換更多本國貨幣,那麼我們說本國貨幣貶值;反之如果E下降,本國貨幣升值.
名義匯率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但是這里我們想討論的是匯率跟宏觀經濟之間的互動關系,從名義匯率里我們看不到什麼關系,所以對於宏觀經濟學學生而言,名義匯率並不是我們特別關心的. 國家之間發生貿易的時候進出口商關心的不僅僅是我的錢能換成國外多少錢,更在於我的錢能從你那兒買多少東西.如果我1塊錢可以兌換成你100個外幣,但是你國內的東西價格比我國內貴200倍,那我還是不能從你那兒進口東西.所以國內國外的價格在這里必須考慮進去. 怎麼考慮? 假如我現在手裡有1塊錢人民幣,國內價格是P,那麼我可以買 1/P 個單位的中國貨物. 如果我兌換成美元, 那麼我可以得到 1/E 美元. 國外價格是P*,那麼我可以買 1/EP* 個單位的美國貨物. 換句話說, 中國 1/P單位的貨物可以換得 1/EP*個單位的美國貨物. 那也就是說, 1個單位的美國貨物可以換成 EP*/P 個單位的中國貨物. 這個概念就是十分重要的實際匯率 RER.
另一個角度看實際匯率: 同樣一件貨物,中國賣P/單位,美國賣P*/單位,換算成人民幣就是EP*/單位.那麼實際匯率其實就是同一件貨物外國用本國貨幣衡量的價格與本國價格之比.這樣進出口商就容易比較了:比如,汽車進口商需要決定是否進口汽車.他先看本國汽車市場價格P,然後看美國汽車市場價格P*,並將之換成EP*人民幣,與本國價格P對比,如果高於本國價格,那麼就不進口.如果實際匯率上升,意味著1單位外國貨物換的本國貨物多了,那麼自然本國匯率貶值;反之RER下降本國匯率升值. 這個跟名義匯率一樣. 用我們的第二個角度考慮,如果實際匯率上升,那麼同一樣東西外國賣得價格更高了,進口商利潤空間減小,從而進口數量減少, 所以對本國進口商來說實際匯率貶值有害,而反之對本國出口商有利. 注意: 1. 我們討論匯率對進出口的影響,都是談的實際匯率,而不是名義匯率,理由開篇已經說過; 2. 雖然實際匯率貶值使進口數量Q(m)減少,但反映在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經常項目下的進口總額V(m)=Q(m)EP*=Q(m)*RER*P.現在Q下降,但RER上升,所以難以判斷進口總額的變化方向.事實上是,很多發展中國家在本國貨幣貶值期間,出口總額固然上升,但與之同時進口總額也有所上升.這就是因為Q(m)並沒有減少太多,由於這些發展中國家對發達國家的進口依賴度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