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金融市場 » 金融機構聚集地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金融機構聚集地

發布時間: 2021-06-15 22:13:14

1. 為什麼說金融機構在金融市場上的地位非常特殊

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人類世界在經濟領域發生的最重要事莫過於經濟的全球化進程和貨幣的自由化趨勢。經濟全球化與貨幣自由化催生了全球交易的虛擬金融市場,並帶動了實體經濟實現了自數字革命以來的又一次持續的高速增長,人類社會因此出現了時代的飛躍――新經濟時代到來了。
經濟全球化的本質是什麼?是勞動力價值的全球范圍比較(比價);而貨幣自由化的趨勢是什麼?是貨幣(傳統的)本質的異化:從一個國家內的勞動力價值比較計量尺度演化為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所有國家的勞動力價值的比較計量尺度,從一般的價值尺度異化為虛擬金融市場的炒做籌碼。顯然,一個國家的貨幣在全世界流通和交換必然打破貨幣的國界(流通范圍),而當越來越多的貨幣涌進虛擬金融市場時,必然催生全球化的貨幣交易市場。現在,全球外匯市場已經實現了一體化運行,可以24小時的連續交易,所以它成為參與者最多,交易量增長(同其他虛擬金融市場相比)最快的虛擬金融市場。
在飛快增長的國際外匯市場中,為什麼保證金交易方式增長得最快呢?據有關資料顯示,外匯保證金交易已經成為全球中小投資者的「最愛」,增長速度高達25%——30%。作為一個相對風險較大的金融商品市場為什麼增長得這么快呢?隨著大多數國家的居民收入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普通人的投資意識增強,追求高回報的意願增強,抗擊高風險的能力也相對增強。據統計,英國5年來年收入超過60萬英鎊的富翁增長了60%,這些富翁長年活躍在投資品市場,而且選擇的大都是風險相對較高的投資品。而中國的居民收入在2007年一季度增長了17%,這樣快速的收入增長在全世界都是最快的,因此可以預言,中國的虛擬金融市場以及多元化、多層次的衍生金融產品交易必將獲得大發展,特別是那些需要較高風險偏好情緒支撐的虛擬金融市場——股票和外匯市場甚至期貨市場。
與其他虛擬金融產品相比,外匯保證金交易獨特的風險收益比設計也會吸引越來越多的中小投資者。在全球虛擬金融市場中有許多投資品種和交易方式,比如股票、債券、黃金、商品期貨,甚至包括房地產的二級市場等。在這些市場中又有許多衍生金融產品的交易方式設計,比如中國股票市場中的所謂權證交易品種,又比如外匯市場中有實盤、外匯期貨和保證金交易。
雖然全球虛擬金融市場的大多數投資品都有收益高、風險也高的特點,但畢竟風險收益比不同,與投資者的風險偏好情緒適應的程度也不同,客觀地說,公平性與投資價值也不同。比如在全球股票市場中流行的所謂權證交易品種,一天內的波動幅度可以達到100%以上,如中國股票市場的所謂鉀肥認沽權證就曾創下數天時間內飆漲8倍的紀錄,招行認沽權證也曾有過10天漲8倍的驚人紀錄。但是,曾經漲到8元以上的鉀肥認沽權證,很快就跌到0.001元——基本成了廢紙。這種交易品種所必然產生的巨大波動幅度對廣大投資者來說純粹就是賭博,而對它的設計或經營者來說,無異於「搶錢」甚或「掠奪」。再如全球黃金或商品期貨市場,雖然也為許多風險偏好極高的投資者所最愛,但這類市場上的大多數投資品一天甚至一小時的波動幅度就可以達到幾百點,甚至上千點,結果只是導致極少數人爆富,絕大多數人瞬間傾家盪產的結果。這類市場的風險收益比顯然太高。
高風險對中小投資者非常不利,低風險好不好呢?比如外匯實盤的風險就很小,不同貨幣之間的匯價變動1分錢,買賣者的賠賺也只一分錢,匯價變動一毛錢,賠賺的比例才有一毛錢。顯然,這種投資方式雖然安全,但與銀行存款相比,收益率基本差不太多。再如股票,雖然不少股票有長期投資價值,但它的波動率也很低,而且中國股市是只能買漲賺錢,不能賣空賺錢,只能在牛市賺錢,熊市是要被套的。有的股票每天波動不大,雖然安全,但掙錢的速度太慢。
相比之下,在外匯市場上做保證金交易,各個貨幣對每天都有100點左右的波動幅度,匯價每波動1分錢,投資者可以賠賺1元至2元錢,投資1萬元,每天可能收益幾百元(當然也可能虧損幾百元),而且是既可做多掙錢,也可賣空掙錢,因此也沒有了所謂牛市和熊市。應該說,它是一種風險收益比比較適度,適宜參與群體最廣大的投資方式。
外匯保證金交易的飛速發展更緣於網路炒匯(技術越來越成熟)在全世界的興起。網路炒匯是指專門從事虛盤衍生金融產品跨境網路交易的家庭式操作平台。顯然,沒有網路技術的大發展以及安全程度的大幅度提高,這種大范圍的跨境交易方式是不可想像的。
網路炒匯平台的開發者、經營者即可以是銀行,也可以是國際外匯市場上的合格交易商或做市商。雖然在大多數網路炒匯操作平台上即可以炒外匯,也可以炒期貨和股票、黃金等,但網路炒匯的稱謂確實是因為這種平台的大多數交易額都與國際匯市相關。網路炒匯一詞非常口語化、形象化,因此,它也成了外匯保證金交易的代名詞。
網路炒匯的特點是無形化、小型化、虛擬化、全球化、人性化,競爭力極強。在最近的幾年中,它在國際匯市的交易額佔比迅猛增加,比如2007年1——5月,日本的網路炒匯交易額就增加了25%。全球外匯市場中的保證金交易額大約已佔50%。由於網路炒匯的網路操作平台可以連接到家庭,而且網路炒匯的「操盤手」就是投資者自己。所以網路炒匯或外匯保證金交易的參與者是自己在主宰自己的命運,這與將財富完全交與別人代理的心理感受是不同的,這也是網路炒匯之所以被國際市場和廣大中小投資者歡迎的重要原因。應該說,正因為外匯保證金交易在諸多虛擬金融產品的交易品種中是風險適中、收益較大的,而且它的網路化程度最高,操作非常便利,因此能夠吸引非常多的中小投資者,所以它被國外投資者喻為「個人理財產品的巔峰之作」。
中國的外匯保證金交易的發展之路是非常曲折的。在網路炒匯尚未在全世界出現時,1992年和1993年,一些境外非法組織在中國大陸暗中推廣所謂外匯保證金交易,這些交易大都不與國際外匯市場接盤,或者乾脆就是經營者與投資者「對賭」,這必然造成廣大參與者的巨額虧損,有些經營者甚至捲款潛逃。這段歷史使外匯保證金交易的名聲很臭。1994年8月,中國證券監督委員會等四部委聯合發文,全面取締外匯期貨(保證金)業務。此後10餘年,中國金融監管機構對外匯保證金交易及相關外匯交易一直持否定甚至嚴厲打擊的態度。
2000年以後,隨著網路炒匯在全世界逐漸興起,一些境外金融和非金融機構開始在中國境內招募網路炒匯客戶。對此,我寫了專門的調查報告。指出網路炒匯是全球虛擬金融市場大發展的歷史趨勢,也指出中國不可能迴避或拒絕這一歷史趨勢,同時還指出現在進入中國的大多數外匯保證金交易商不同於1992年和1993年混入中國境內的那些專做騙人生意的境外非法組織。這一報告引起了國家領導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關注。隨後我又寫了一系列主張「網路炒匯陽光化」的文章,呼籲大陸境內開放外匯保證金市場,國內金融機構參與競爭,與國際金融市場在外匯保證金領域率先接軌。
2006年6月,中國建設銀行上海分行首先推出面向個人投資者的外匯期貨交易,而且採用了保證金交易模式。這等於是開啟了中國境內外匯保證金交易和網路炒匯陽光化的大門。隨後,交通銀行全國各分行,招商銀行全國各分行全面開展了面向個人投資者的外匯期貨或保證金交易。再後,有外資金融機構已經獲批在中國大陸經營外匯保證金業務;據悉,四大國有銀行已在積極准備,即將推出自己的外匯保證金交易平台。中國外匯保證金交易(網路炒匯)大發展的春天即將來臨。
當然,盡管外匯保證金交易有很多優點,市場前景也非常大。但必須強調,外匯保證金是風險巨大的投資品,不能一哄而起。再干凈、再理想、再公平的虛擬金融市場,其本質也是投機市場,而只要是投機市場就隨時會有「吃人」的現象以及「被人吃」的情況發生。所以,我不主張沒有心理准備、風險准備、技術知識准備的人盲目參與網路炒匯,也不主張所有金融機構都爭辦外匯保證金交易。沒有控制和經營風險能力的人,請遠離網路炒匯。
我寫本書的目的不僅是講授外匯保證金的基本常識、交易規則,以及分析外匯市場的基本知識,更重要的是將我個人多年從事外匯保證金交易的心得告訴廣大投資者,使投資者在參與這一游戲之前做到知己知彼,知道這個游戲的水有多深。
對外匯保證金交易,我的體會是,它對賭徒是火,對投資者則是水,對聰明的投資者則是順水風帆。由於有保證金的放大,它對賭徒會有巨大刺激——這不能避免,而投資者按規矩操作,一點點積累,恰是如魚得水,而對聰明的投資者來說,講規矩,會分析,加上保證金可以極大地提高杠桿比例,確實如順水加風帆。總之,參與這一投資方式,關鍵取決於我們的心態調整、心理素質和對市場分析技巧的掌握。這本書的宗旨就是用實踐經驗和基本理論教會投資者:怎樣掌握技巧、調整心態、建立自信,這相當於我們作戰前對敵我雙方情況的掌握,或者說是做功課。沒有做過功課的人,不適合參與網路炒匯。我們常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應該說,認真讀這本書,就是知己知彼的過程。雖然讀了這本書未必一定掌握百戰不殆的戰法,但勝率卻肯定會大幅度地提高。應該說,在虛擬金融市場上從事任何帶有保證金性質的交易,有60%的勝率已經不錯,而這本書的讀者若能真正掌握了其中的分析和交易技巧,以及我對在操作過程中人性弱點的不斷提醒,應該有60%的勝率,甚至70%的勝率都是可能的。

參考文獻:http://www.yangcai168.com/board/ 文文外匯

2. 東莞是一個金融的聚集地,請問哪裡可以方便的找到這些機構

金融機構包括的范圍太多了,你是要找什麼呢?銀行、證券、保險、信託?繁華地區這些都是很容易找到的

3. 金融聚集區概念是什麼國內外有哪些比較顯著的例子

國外多將民間金融民間金融(Informal Finance)界定為「非正規金融(informal finance)」,是指在政府批准並進行監管的金融活動(正規金融)之外所存在的游離於現行制度法規邊緣的金融行為。民間金融,就是為了民間經濟融通資金的所有非公有經濟成分的資金活動。
央行認為,相對於國家依法批准設立的金融機構而言的,泛指非金融機構的自然人,企業以及其他經濟主體(財政除外)之間以貨幣資金為標的的價值轉移及本息支付。
民間金融是與官方金融的相對而言的。官方金融是屬於正式金融體制范圍內的,即納入我國金融監管機關管理的金融活動。因此,民間金融主要是指在我國銀行保險系統、證券市場、農村信用社以外的經濟主體所從事的融資活動,屬於非正規金融范疇(未觀測金融)。
具體來說,民間金融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含義:
(1)從交易活動的主體來看,交易的對手基本上是從正式金融部門得不到融資安排的經濟行為人,比如發生相互借貸行為的農民,創業企業獲得創業資本。
(2)交易對象不是被正式金融所認可的非標准化合同性的金融工具。
(3)正式的金融中介具有規范的機構和固定的經營場所,而目前的民間金融一般不具備這些特徵。
(4)民間金融一般處於在金融監管當局的監管范圍之外。

4. 簡述我國內地金融機構體系。

金融機構體系是指金融機構的組成及其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各國金融體系大多數是以中央銀行為核心來進行組織管理的,因而形成了以中央銀行為核心、商業銀行為主體、各類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並存的金融機構體系。
在中國,就形成了以中央銀行(中國人民銀行)為領導,國有商業銀行為主體,政策性銀行、保險、信託等非銀行金融機構,外資金融機構並存和分工協作的金融機構體系。
商業銀行
商業銀行在金融機構體系中居主體地位,是最早出現的金融機構。它們以經營工商業存、放款為主要業務,並為顧客提供多種服務。其中通過辦理轉帳結算實現著國民經濟中的決大部分貨幣周轉,同時起著創造存款貨幣的作用。下一章將進行詳盡的討論。

政策性專業銀行
政策性專業銀行是由政府投資設立的,根據政府的決策和意向專門從事政策性金融業務的銀行。它們的活動不以盈利為目的,並且根據分工的不同,服務於特定的領域。政策性專業銀行有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和農業發展銀行。

商業性專業銀行
商業性專業銀行與政策性專業銀行相對應,從事專門經營范圍和提供專門性金融服務,一般有其特定的客戶,以盈利為目的。它們的存在是社會分工發展在金融領域中的表現,隨著社會分工的不斷發展,要求銀行必須具有某一方面的專門知識和專門職能,從而推動著各式各樣專業銀行的出現。如投資銀行、儲蓄銀行、抵押銀行等。

其他非銀行機構
商業銀行、中央銀行及其他專業銀行以外的金融機構,統稱為非銀行性金融機構。非銀行性金融機構籌集資金發行的金融工具並不是對貨幣的要求權,而是其他的某種權利,如保險公司發行的保險單只代表索賠的權利。從本質上來看,非銀行性金融機構仍是以信用方式聚集資金,並投放出去,以達到盈利的目的,因而與商業銀行及專業銀行並無本質區別。如保險公司、投資公司、信用合作社等。

金融監管機構
金融監管機構是根據法律規定對一國的金融體系進行監督管理的機構。其職責包括按照規定監督管理金融市場;發布有關金融監督管理和業務的命令和規章;監督管理金融機構的合法合規運作等。中國的金融監管機構包括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

5. 為什麼說「中央銀行」是特殊的金融機構

中央銀行是國家的特殊金融機構,在世界范圍內具有共同的性質,表現在:
(一)地位的特殊性
盡管各國中央銀行的名稱不盡一致,但就其地位來說,中央銀行都是居於一國經濟金融體系中心地位的金融機構。

1、從一國經濟體系的運行方面來看,中央銀行為經濟增長創造了基本的貨幣和信用條件,並為經濟穩定運行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2、從國家對宏觀經濟的調控來看,中央銀行是一國貨幣金融體系中的最高權力機構,也是全國貨幣信用制度的中心樞紐和金融監督管理的最高機構。
3、從一國對外金融關系方面來看,中央銀行是國家對外進行經濟金融往來與合作的橋梁和紐帶。同時也肩負干預外匯市場,平抑市場匯價波動的職責。

(二)業務的特殊性
1、中央銀行的業務活動有著特殊的法定權力、 法定限制、業務范圍。
法定權力有:
(1)有權壟斷貨幣發行
(2)有權管理貨幣流通
(3)有權發布監管金融機構的業務命令和規章制度
(4)有權持有經營、管理國家的黃金外匯儲備
(5)有權經理國庫
(6)有權對金融業的活動進行統計和調查
(7)有權保持業務活動的相對獨立性。
法定限制有:
(1)不得經營一般性銀行業務或非銀行金融業務
(2)不得向任何個人、企業或單位提供擔保或直接發放貨款
(3)不得直接從事商業票據的承兌、貼現業務
(4)不得從事不動產的買賣業務
(5)不得從事商業性的證券買賣業務
(6)一般不得向中央財政透支,直接認購、包銷國債和其他政府債券。
2、中央銀行的業務經營不以盈利為目標。
3、中央銀行的業務服務對象是各商業銀行,政府機構和其它金融機構。

(三)管理的特殊性
中央銀行雖然經過一國的政府授權,享有各種金融管轄權,但與一般政府行政管理機關有區別:
1、中央銀行在履行各項管理職能時,都是以「銀行」的身份出現,而且管理手段也更多地具有銀行業務操作的特徵。
2、中央銀行通常憑借經濟和法律的手段分層次來實施監督管理職能,行政手段居於次要地位。
3、中央銀行在行使管理職能時,具備較大的獨立性。

二、中央銀行的職能
(一) 中央銀行是「發行」的銀行
1、含義
指中央銀行壟斷貨幣發行,是一國唯一的貨幣發行機構。集中或壟斷一國的貨幣發行權是中央。
2、職能
① 中央銀行應根據國民經濟發展的客觀情況,適時適度發行貨幣。保持貨幣供給與流通中貨幣需求的基本一致
② 有效調節貨幣供給量,處理好貨幣穩定與經濟增長的關系
③ 適時印刷,製造或銷毀票幣,調撥庫款,滿足貨幣的流通需要

(二)中央銀行是「政府的銀行」

1、含義
是指中央銀行為政府提供金融服務,同時又是政府管理金融的專門機構。
2、職能
① 代理國庫
② 為政府融通資金
③ 代理政府債務的發行
④ 代表政府參加國際金融活動
⑤ 為國家持有和經營管理國際儲備
⑥ 制定和實施貨幣政策
⑦ 對金融業實施監管
⑧ 為政府提供經濟、金融情報和決策建議

(三)中央銀行是「銀行的銀行」
1、含義
是指中央銀行通過辦理存放,匯兌等項業務,充作商業銀行與其他金融機構的最後貨款人。
2、職能
① 集中保管存款儲備金
② 充當最後貸款人,為商業銀行提供信貸
③ 辦理商業銀行間的清算業務

6. 上海為什麼能成為中國的金融中心

中國眾多的一線城市都比較有實力,上海為什麼能成為中國的金融中心?

首先,上海具有優越的地理條件。

第三,上海擁有規模龐大的金融機構。

上海有數量眾多的金融市場體系,包括商業銀行、證券公司、期貨公司、金融租賃公司、貨幣經紀公司、保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託公司、票據業務中心等等類型齊全的金融機構體系。上海是我國中外資金融機構的最大聚集地,已形成了多元化的國際金融機構體系。

上海不僅是大陸金融產品最豐富、最集中的地方,還匯聚了世界上主要金融市場種類。隨著上海金融市場的規模日益擴大,在世界上也佔有一定地位。

7. 金融聚集區的概念是什麼國內外有哪些案例

您好!
金融聚焦區是指一國的金融監管部門、金融中介機構、跨國金融企業、國內金融企業等具有總部功能的機構在地域上向特定區域集中,並與其他國際性(跨國)機構、跨國公司、國內大型企業總部之間存在密切往來聯系的特殊產業空間結構。
國外:
紐約、倫敦和東京,成為全球最重要的金融產業集聚地。這些大都市吸引了全球最主要的銀行、保險、證券、基金等金融機構紛紛進駐開展業務(Tschoegl,2000)。倫敦是全球第一大國際金融中心,擁有最大的歐洲美元市場,其證券交易市場24小時運營,是世界第二大證券交易中心。至2001年,倫敦已有680多家銀行,居世界大城市之首,其中307家外國銀行擁有了17439億英鎊(摺合25362億美元)的總資產,跨國借貸業務佔全球市場份額的20% ;倫敦同時還是世界上最大的國際保險中心,共有800多家保險公司聚集在此,其中170多家是外國保險公司的分支機構。紐約是全世界發展最快的金融集聚地,曼哈頓的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是世界最大的經營中、長期借貸資金的資本市場;它的外匯市場和貨幣市場也是世界最主要的交易市場。至2000年紐約銀行業的總資產已經達到16834億美元,其中228家外國銀行的總資產達9761億美元。而日本則擁有全球排名第二的股票交易市場和債券市場,至2000年世界最大的300家銀行中,已有75家在東京設立了分支機構,其中I4家銀行的總部設在東京,這使東京成為當時世界上大銀行最集中的城市,到了2002年日本的銀行總資產已達到153500億美元。
‍‍
國內:
上海和北京的特定區域內集中了大量國內外的金融企業。上海陸家嘴貿易區及外灘金融中心正逐步成為中國吸引外資金融機構最集中的地區之一。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內落戶了120多家中外金融機構、600多家投資性機構。上海證交所內的證券交易額指標已經接近香港和新加坡的股票市場。自2001年以來,共有數1O家證券商、保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機構或變更注冊地,或以大規模遷移核心業務部門的方式進駐上海。來自上海銀監局的統計數據顯示,2004在滬金融機構已達516家,其中各類外資和中外合資金融機構300餘家;2005年,在滬外資金融機構代表處延續去年快速增長的態勢,僅第一季度內的代表處總數就達到100家,涌現了外資金融機構進駐上海的第二次熱潮。
同樣,北京西城區的金融街也吸引了大量國內外大型金融機構聚集,從目前的入駐情況來看,金融街已聚集了金融投資類企業及監管機構等588家,其中包括了人民銀行總行等金融監管機構、中國銀行等國有商業銀行總部、紐約銀行北京代表處等跨國金融機構、中國再保險集團等大型保險公司總部以及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的清算中心。目前在金融街內注冊的588家企業中,金融保險業企業的資產總額佔70% ,營業收入佔65% ,利潤佔80% ,租金佔25% ,金融保險企業總部的各種經營活動已經成為西城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

科技園,一般是指集聚高新技術企業的產業園區。土地類型較為復雜,眾多區域為工業用地性質(使用權50年),也有部分區域是混合用地性質(其中含有公寓、寫字樓、教育用地等),物業類型上包含了寫字樓、標准研發區間、無污染生產單元等,配套了商業物業配套(食堂、會議中心、餐飲服務、商業住宿等)、研發中心、公共服務和技術支持平台等。
工業園是指建立在一塊固定地域上的由製造企業和服務企業形成的企業社區。在該社區內,各成員單位通過共同管理環境事宜和經濟事宜來獲取更大的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整個企業社區能獲得比單個企業通過個體行為的最優化所能獲得的效益之和更大的效益。
金融聚焦區偏向於金融產業!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滿意請採納!

8. 金融產業集聚的金融產業集聚的現象

在金融產業領域,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開始採用企業間協調的方式來組織交易和生產活動,從最初的少數幾家銀行集中到金融控股公司的興起,再到今天各種不同種類的金融機構的空間集聚,集群已經成為現代金融產業組織的基本形式。在世界范圍內形成了以紐約、倫敦和東京為代表的三大國際金融集聚區,而在一些新興的國家和地區也出現了明顯的金融機構集聚趨勢。新加坡在上個世紀90年代就通過稅收政策優惠、亞洲美元市場的建立和對證券期貨市場予以支持等措施吸引大量的金融機構集聚。國內的金融機構集聚現象也是風起雲涌,北京的金融街已經成為國內金融機構的集聚地,上海浦東金融機構聚集的趨勢也十分明顯。

9. 金融機構有哪些

金融機構是專門從事金融活動的組織,包括中央銀行、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信用合作社、信託投資公司等。

1、中央銀行

中央銀行(Central Bank)國家中居主導地位的金融中心機構,是國家干預和調控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工具。負責制定並執行國家貨幣信用政策,獨具貨幣發行權,實行金融監管。

中國的中央銀行為中國人民銀行,簡稱央行。

2、商業銀行

商業銀行(Commercial Bank),英文縮寫為CB,是銀行的一種類型,職責是通過存款、貸款、匯兌、儲蓄等業務,承擔信用中介的金融機構。

主要的業務范圍是吸收公眾存款、發放貸款以及辦理票據貼現等。一般的商業銀行沒有貨幣的發行權,商業銀行的傳統業務主要集中在經營存款和貸款業務。

3、政策性銀行

政策性銀行(policy lender/non-commercial bank)是指由政府創立,以貫徹政府的經濟政策為目標,在特定領域開展金融業務的不以盈利為目的的專業性金融機構。

實行政策性金融與商業性金融相分離,組建政策性銀行,承擔嚴格界定的政策性業務,同時實現專業銀行商業化,發展商業銀行,大力發展商業金融服務以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是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

4、信用合作社

農村信用合作社(英文名稱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中文簡稱農村信用社、農信社)指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設立、由社員入股組成、實行民主管理、主要為社員提供金融服務的農村合作金融機構。

5、信託投資公司

信託投資公司是一種以受託人的身份,代人理財的金融機構。它與銀行信貸、保險並稱為現代金融業的三大支柱。我國信託投資公司的主要業務:經營資金和財產委託、代理資產保管、金融租賃、經濟咨詢、證券發行以及投資等。

10. 世界三大金融中心

紐約,倫敦,香港

發達國家CBD國際金融業發展的啟示

介紹的第一方面就是發展模式。

從國際經驗看,CBD國際金融業發展大致存在兩種模式。

第一,自然形成模式主要代表是紐約曼哈頓金融中心,倫敦金融城等。形成過程是:經濟發展—地區金融中心—全國金融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呈漸進式發展。軌跡是:首先,隨著貿易和經濟的發展,在某一城市或地區形成一個區域性的金融中心,然後逐步成長為全國性的金融中心。隨著對外經濟貿易聯系和交往的廣泛發展,那些能夠在國際層面上為各種金融業務活動最大便利的國內金融市場就逐漸發展成為國際金融中心。

我還要介紹發展國際金融中心還有前提和條件,要想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無論上海、北京、天津我可以說大家積極性都非常高。但是,經濟的發展離既定的目標還有一定的差距。

第二,政府主導模式。主要代表是香港金融中心、新加坡金融中心。形成過程是:政府主導設計—金融業國際化—帶動國內金融業的發展—功能性金融中心。還有企業的發展模式。這是新的經濟模式,是大型企業憑借自身的經濟實力來建一個城市的CBD。

這兩種模式對我國建設CBD都有借鑒意義。從發達國家CBD發展歷程中,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啟示:

一是從國際金融中心的設立地點看,世界上不少國家都是在本國的大都市最繁華地段開發一條「金融街」把各主要金融機構的網點、各類金融市場以及金融服務功能引入其中,使人們進入這條街就能及時得到各類優質高效的金融服務並切實感受到作為金融中心的濃烈氣氛。

二是從國際金融中心的類型看。傳統的國際金融中心按性質可以分為功能中心(或稱融資型中心)和名義中心兩類。絕大多數老牌的國際金融中心,如倫敦、紐約和東京都屬於功能中心。這類國際金融中心憑借自身強大的經濟實力和悠久的金融業發展史,吸引包括本地區客戶在內的全球客戶。為他們提供金融服務,並發展成為外國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聚集地。

三是從國際金融中心的發展階段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金融市場經歷了重大的演變和發展過程。大體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紐約、蘇黎世的崛起並與倫敦並成為世界三大國際金融市場。由於戰後英國經濟的衰退,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資金供應者,美元成為各國儲備貨幣和重要的國際結算貨幣。國際資本的信貸和籌措大多集中在紐約。

第二階段,歐洲貨幣市場的產生和擴展。60年代以後,美國國際收支出現了持續的巨額逆差。美元信用動搖,結果歐洲美元、亞洲美元市場相繼出現並且迅速發展起來。其中倫敦成為規模最大的歐洲美元市場,並實現了信貸交易的國際化,為金融中心國際化擴散創造了重要條件。此後國際金融市場廣泛擴散到巴黎、法蘭克福、等等。

第三階段,發展中國家金融中心建立,並且向國際金融市場方向發展。這些國家的金融市場正在逐步發展成為國際性金融市場。這就告訴我們,我國CBD金融業的發展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

第四個啟示是,縱觀這些經驗,我們全國各地都在講建立國際金融中心現在無論是上海、北京和其他城市都不能稱為國際金融中心。如果現在誰說我是國際金融中心我覺得有點不現實。

作為一個主要的國際金融中心一般應具備以下5個基本條件:1.擁有強大的經濟力量和實行本國貨幣的可兌換性。一般是國際貿易和國際清算的中心。2.擁有完備的金融機構和高度發達的國內金融市場。能從事大規模的國際資金交易活動。3.擁有一個有著廣泛國際聯系的自由外匯市場。有利於國際資金的自由流動。4.擁有靈活而富有彈性的金融貨幣政策。5.除了適宜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條件外,還要擁有良好的通訊設施和發達的配套服務業。因此在我國CBD金融業的建設發展中要著重注意以下幾方面條件的創造與完善。

參考資料:http://tj.focus.cn/news/2005-03-26/96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