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西安外國語大學畢業後能找什麼工作
看你所學的專業,以及你自己的能力。
西安外國語大學雖然名字叫外國語大學,但是開設的不只是外語專業,除了外語,還有經濟管理、藝術等專業,不同的專業對口的工作不一樣,外語類專業一般畢業對口工作是翻譯,或者外交,而經管類專業畢業對口單位是金融機構,如銀行,證券所等。
② 了解西安的看過來
個人覺得西安是個文化氣息很濃厚的城市,經濟發展比較落後。這里的人很喜歡把漢唐文化拿出來做文章,這一點也使得西安的文化旅遊價值提高了很多。很多外國人來西安也都是看中這一點。其實在西安做第三產業服務業的潛力比較大,像西安這樣的城市人流量還是非常大的,流動人口也比較多。以西安為中心的旅遊業也比較繁榮,比如往西走是法門寺,敦煌,還有西安臨潼的兵馬俑,本地的大雁塔,小雁塔,這些都是旅遊中的熱點。大家也都知道下屆主席就是陝西人,不用說政策方面自然會有一些對西安有利得。地理位置上,西安其實是偏內陸相對封閉的,但交通還算可以,不說很便利,但你畢竟作為向西北內陸的一個大的中轉站火車飛機高鐵什麼的比較齊全。當地人的觀念吧,大多數還是不夠開放,不過也算可以的。關於什麼發展優勢就不很清楚。劣勢,我感覺主要是偏內陸。這些都是個人之見,不知道對你有幫助沒?
③ 西安哪裡有中國投資銀行
1.中國投資銀行西安分行南郊支行
地址:小寨東路1號
2.中國投資銀行西安分行東郊支行(四軍醫大學附近)
地址:長樂西路17號
④ 大西安規劃的國際化
在國際上,國際化大都市有一些主要的評判指標,在打造大西安的過程中,西安也將向這些指標奮進。西安市規劃局局長和紅星表示,到2020年,也就是說,還需10年,西安的目標指標大部分將達到國際化大都市的標准。
其中,城市規模是國際化大都市的一個重要衡量指標。到2020年,大西安的城市人口將達到800萬-1000萬人,到規劃期末的2030年,大西安的城市規模將達到1329平方公里,總人口達1200萬人,進入國際化大都市之列。
在經濟實力方面,2020年西安人均生產總值目標數據將達到10000美元,基本上達到國際化大都市的10000-12000美元的標准。
在國際交流方面,國際化大都市要求一半以上的世界500強企業設立分支機構,外國金融機構數量100家以上,外籍人口比例5%-20%。西安跨國公司進駐數量還不到100家,外國金融機構數量6家,外籍人口比例只有0.08%,2020年目標數據跨國公司200家以上,外國金融機構、外籍人口都需大幅度增加。
軌道交通方面,國際化大都市標准為軌道交通客運比重將不少於50%,西安2020年的目標數據為佔比達到25%,未來10年肯定是西安軌道交通大建設期。
⑤ 你認為西安什麼時候才能成為國際化大都市
一千多年前就是了
⑥ 那些外資銀行已經進入中國
從中國加入WTO以來,外資銀行在中國的經營發展十分迅速,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首先,外資銀行的營業機構進一步增加,到2004年10月,共有19個國家和地區的62家外資銀行在中國設立204家營業性機構,其中包括外國銀行分行163家,其下設支行16家,獨資與合資銀行及財務公司14家,其下設分支機構11家。此外,外資銀行類機構在中國還設立了223家代表處。2004年底,獲准經營人民幣業務的在華外資銀行機構已達105家,版圖擴展到18個城市。
其次,在華外資銀行的資產發展明顯加速。2001年12月我國正式加入WTO到2004年,外資銀行的在華資產總額增長了54%,平均年增長18%;特別是2004年,外資銀行資產總額大幅提高,到2004年10月末,在華外資銀行資產總額達5533.9億元,同比增長41.44%,約佔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總額的1.8%。再次,外資銀行貸款迅速增加。到2004年10月,外匯貸款佔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外匯貸款總額的18%左右,貸款總余額已達2 674.16億元。另外,外資銀行的服務品種日趨多元化,到2004年10月末,外資銀行在發展自己的過程當中,已經可以向中國的市場投放 100多個品種的產品和服務,這相當於原來國內商業銀行投放服務品種的3倍以上。
2.享受的優惠政策 外資銀行在進入中國過程中,中國政府給外資銀行進入中國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特別是近兩年,我國政府賦予外資銀行更多的優惠條件,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擴大外資銀行進入的區域范圍,從2004年12月2日起允許外資金融機構將經營人民幣業務的地域擴大到昆明、北京、廈門、西安、沈陽,使開放人民幣業務的城市從13個增加到18個。
其次,建立西部綠色通道,對於外資銀行在西部和東北地區設立機構和開辦業務的申請,在審理時將設立綠色通道,在同等條件下優先審批。並且,允許外資銀行從事代理保險業務,外資銀行經所在地銀監會派出機構備案之後,在其已獲準的客戶對象和業務范圍內,按照相關的規定,從事代理保險業務。
再次,進一步放寬經營人民幣業務的資格條件,在堅持審慎標準的前提下,加快對外資銀行設立同城支行、開辦人民幣業務及衍生產品等業務的審批,為外資銀行在華發展創造更為寬松的環境。二、外貿銀行進入對中國銀行業的挑戰及我國銀行業的對策
(一)外資銀行的優勢
外資銀行比中資銀行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具體表現為:(1)外資銀行作業方法遵循的是國際慣例,基本上不受政府幹預。我國商業銀行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仍將無法擺脫政府指控干預。(2)外資銀行規模龐大,資金實力雄厚,資產質量優良。僅花旗集團的資產就達7 000億美元以上,相當於我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資產的總和。又如美國商業銀行目前的不良資產比率是0.67%,而我國銀行的不良資產無論以哪個口徑計算都在它的30倍以上,大量不良資產已使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信用和地位受到嚴重損傷。(3)外資銀行的經營管理機制靈活,富有生機,比較適應市場經濟日益靈活多變的現實。我國商業銀行目前體制不健全,沒有形成有效的現代企業制度和法人治理結構,符合市場需要的管理制度乃在形成與完善之中。(4)外資銀行融入國際金融市場多年,有著豐富的經營經驗,提供的金融服務花樣多,能較快地適應市場需要。(5)外資銀行的軟硬體設備優良,產品的科技化程度高。(6)外資銀行在不少領域享受超國民待遇。在上繳利稅方面,中資銀行的總負擔超過70%,而外資銀行的綜合稅率只有30%左右;在購置設備方面,中資銀行費用需從稅後利潤中支出且需上級部門審查批准,而外資銀行卻很靈活;在業務范圍,外資銀行可做外幣投資業務。
(二)對中國金融銀行業的沖擊
因為外資銀行與中資銀行相比具有以上優勢,所以,外資金融機構涌人中國後,也對中國金融業產生了一些沖擊,這種沖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對中資銀行業務的沖擊
在傳統存貸款業務上,無論存、貸品種,中資銀行均遠遠不及外資銀行。在美國的銀行除了我國現有的所有存款品種外,還推出了與投資相結合的存款(與日經225股票指數掛鉤的2年期定期存款在存期內,日經股票指數每上升1 000點,存戶即可賺取年利率2.6%的回報)及外幣定期存款戶頭,允許存戶在16種外幣中免費隨意轉換等品種。同樣,中國的消費信貸和分期償還貸款等業務還尚待拓展;而美國消費貸款已佔整個商業銀行貸款總額的20%,包括汽車、住宅、小額生活貸款,度假旅行貸款等。 2.對中資銀行中間業務的影響
中間業務主要是指,擔保業務、貸款承諾、金融工具創新、中介服務等,西方銀行的中間業務從20世紀80年代始得到迅速發展,已成為利潤增長的主要來源;而我國尚處於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時期,金融市場尚需完善,中間業務品種很少,檔次低開辦面窄、收益差,而且,在我國曾經出現過的國債期貨、外匯期貨、股票指數期貨,都因投機過度、交易不規范而停辦,目前,只剩下中國銀行的外匯交易市場;同樣,我國銀行的信用卡業務發展也非常緩慢。預計在中國加入WTO 5年之後,外資銀行在外幣存款和人民幣存款的市場份額將分別升到15%和10%左右,外資銀行的外幣貸款和人民幣貸款的市場份額將分別達到1/3和15%左右;外資銀行中間業務則可能超過50%,並且,將獲得絕大部分金融生產品交易業務及投資銀行業務的市場份額。 3.對優質客戶的爭奪將削弱中資銀行盈利能力
外資銀行的目標客戶是跨國公司、國有企業、政府機構和公用事業公司等潛在的優良客戶。一方面,這些優良客戶可能會「易主」,使中資銀行增加出現不良資產的可能性,降低盈利能力;另一方面,又將增加中資銀行維持與開拓優質客戶的難度,會增加經營成本。例如,2005年2月底,由花旗銀行上海分行牽頭,18家外資銀行組成的外資銀團向上海港集裝箱股份有限公司發放了一筆10億元人民幣的3年期銀團貸款。這是自中資企業人民幣業務向外資銀行開放以後,在滬外資銀行首次聯合向中資企業發放人民幣貸款。此舉表明外資銀行已開始與中資銀行展開對優質中資企業的競爭。4.會導致中資銀行優秀人才的流失 對人才的競爭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家銀行的經營管理水平與競爭力,進而影響其盈利能力。由於外資銀行為了進入中國,需要大量的中國本土人才,中資銀行的優秀人才就成為他們挖掘的主要對象;另外,由於外資銀行在用人機制,收入等方面與中資銀行比又具有一定的優勢,會導致一些中資銀行的優秀人才流失,從而削弱了中資銀行的競爭力。
5.對宏觀金融政策的實施效果及金融監管造成影響 外資銀行的進入使我國金融風險監管面臨著嚴峻考驗。外資銀行進入我國之後,對我國金融風險監管提出了嚴重的挑戰,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由於我國金融監管水平較低,監管工作落後於形勢的發展,對外資銀行在經營活動中的違法違規行為監管不力,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金融體系風險。其次,在追求高額利潤動機的驅動之下,外資銀行將其業務的重點集中在成本低、風險小、收益高的中間業務方面,特別是國際結算業務,在這些方面與國有銀行展開激烈的競爭,而對那些我國經濟建設中有急需資金支持的項目則不屑一顧。外資銀行的這種經營活動不但與我國引進外資銀行的初衷相違背,而且將風險轉嫁給國內銀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國金融業的風險。
外資銀行的進入將加重我國宏觀調控的難度,外資銀行大規模進入後,使我國貨幣政策調控的難度加大。這是因為外資銀行可以通過從國際金融市場上籌措資金來抵制貨幣政策的影響,從而弱化我國貨幣政策的效應。6.「扭曲合資」可能造成壟斷行為
有些國內銀行為了與國內的其他銀行搶市場份額,而有的外資銀行為了快速進入中國市場,他們很有可能聯合起來,這樣,就會形成壟斷,例如,上海銀行就與多家外資銀行進行了國際業務產品研發與營銷研討等。此外,一些中資銀行與外資銀行在人民幣貸款方面實行聯動,開展同業資金拆借,外資銀行為中資銀行舉辦各類業務培訓等。目前,外資銀行在中國,受資本賬戶管制、非理性競爭、利率非市場化、信用文化缺失等因素的影響,短期內還無法完全發揮其固有的競爭優勢,但在中國銀行業全面開放後,外資銀行的優勢將會得到充分的發揮,到那時,中國銀行業將面臨嚴峻的挑戰,因此,中國銀行業應該採取積極的措施來應對。(三)中資銀行應採取的對策措施
1.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
中資銀行也有很強的競爭優勢。一是機構網點優勢;二是文化地緣優勢;三是客戶資源優勢,國家信用也為國有商業銀行提供了巨大的支撐。中資銀行與外資銀行各有優勢,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參與市場競爭是正確的選擇。但必須看到,優勢不是一成不變的,要知己知彼。中資銀行不能固守原有的優勢,因為原有的優勢會因外資銀行競爭策略的調整而逐步消失,應積極創造出能經得起市場考驗的競爭優勢。
2.勇於與外資銀行競爭
中資銀行應積極參與競爭,競爭也許會付出一定的市場份額、利潤等代價,但處理得好,會因此促使我國的銀行更快地掌握最有效的生存手段與競爭工具。因此,中資銀行應平衡心態,從客觀、動態的情況做出冷靜分析,主動進行競爭策略的調整。
3.加強與外資銀行的合作
中資銀行應充分重視、研究與外資銀行的合作。合作是為了促進自身的進一步發展,在合作中發展自己,要有長遠的利益目標。眼前的局部利益的損失最終應以可計算的長遠利益得到補償為底線。在合作中學習先進的風險管理技術,要注意和重視長期以來被國人所忽視的客戶信用、收益、財務等資料的保護,這是中資銀行花費了幾十年,付出了大量的成本才積累下來的寶貴財富,是最反映中國國情的東西,是一個商業銀行搶占市場份額的最基礎性的資料。 4.加大國有銀行的改革力度
中國金融體系存在很多問題的主要原因在於體制,必須加快對銀行體制的改革。近幾年,國有商業銀行在經營理念、市場服務、內控防範、人力開發方面進步很大,以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為核心的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績。治理結構的再造將使國有商業銀行的整體競爭力進一步提升。十六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提出要通過股份制改造,把國有商業銀行逐步建設成為資本充足、內控嚴密、運營安全、服務和效益良好、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股份制商業銀行。
中國銀行業應抓住時間不多的過渡期,加快體制和機制改革;按照科學發展觀,實現經營與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實現規模、速度、質量、效益的協調發展;在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改善資產質量,充實資本准備,改進風險管理,增強創新能力、盈利能力及抗風險能力方面取得明顯進展,以提高我國銀行業的市場競爭能力,迎接全面開放和金融全球化的嚴峻挑戰。
5.加強負債管理
其具體措施有:(1)實行分局管理、分級授權、相互制約、加強監督的經營管理模式,建立強有力的稽核監督系統,可實行客戶經理和信貸報告制度,與客戶保持緊密聯系,加強對客戶的動態考察;(2)優化資產結構,把住資金的「出口關」,把有限資金投入到產品質量高、經濟效益好的企業;(3)實現資產負債規模的總量均衡遵循資產負債的期限匹配和結構對稱的原則;(4)全面推行抵押貸款制度,通過一定的擔保來防範風險,抵押貸款制度可在一定程度上確保貸款的安全性和流動性。形成銀行與工商企業緊密的聯系方式和相互依賴的關系,實現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相互融合。
6.積極學習外資銀行的管理,經營、用人等先進經驗
優秀的外資銀行非常具有競爭力,它們有著成熟的內部管理和產品創新機制,有著豐富的國際視野和國際化運作經驗。在經營管理、產品服務和人力資源開發等方面非常值得學習。競爭是最好的學習手段,在競爭中向外資銀行學習。
7.完善監管法規體系,統一監管
行業監管部門也應做好相應的准備,迎接全面開放和國際化所帶來的挑戰。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審慎性監管法規體系,加快與《有效銀行監管核心原則》、《新資本協議》及國際會計准則等國際監管標準的接軌,實現中外銀行機構的統一監管。
8.改善銀行業宏觀政策環境、鼓勵金融創新、防範金融風險大力改善宏觀政策環境,要進一步發揮資本對銀行經營的約束作用,鼓勵銀行千方百計增資擴股,盡快出台資產證券化等措施,為銀行的資產調整,提高資本充足率等提供便利。
監管部門在繼續嚴格資本充足率等審慎監管的基礎上,也應積極創造條件,鼓勵中資銀行的金融創新。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快金融創新,提高市場競爭力。加大監管力度,以監管求創新,在創新中提高機構核心競爭力。要正確處理好鼓勵金融創新與防範金融風險的關系。政府部門要通過各種制度、政策約束商業銀行穩健經營,與此同時政府部門也要創造制度、政策環境,能夠確保商業銀行的穩健經營。指導和促進銀行業金融機構改善公司治理結構、風險管理及內部控制,加快提升風險管理水平。以開放人民幣業務為契機,進一步加大監管力度,以監管促發展,在發展中化解風險。
9.利用WTO有關原則和條款,實施適度保護政策
運用「不對稱原則」逐步開放金融市場。「不對稱原則」內容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發展中國家「更多參與」,另一個是「逐步自由化」。利用「保障條款」和「例外條款」,合理保護金融市場。利用市場對等開放原則,加快國際化的發展戰略。支持本地金融機構走出國門,積極參與國際競爭以提高國際競爭力。
⑦ 西安憑什麼被國家立為第3個國際化大都市
說到西安就不能不說西安的歷史,就不能不說她她的厚重。西安古稱長安,是世界上第一個國際化大都市,萬國來朝描述的就是古代的長安城。西安是中國西北地區最大城市,是舉世聞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時間最長、建都朝代最多、影響力最大的都城,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中華文化的代表。。當今西安為副省級城市,陝西省省會,中國七大區域中心城市之一,亞洲知識技術創新中心中國大飛機的製造基地,中國中西部地區最大最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國防科技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然而在新一輪西部大開發中,西安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是歐亞大陸橋經濟論壇的永久會址。在發布的《關中天水經濟區》中,國務院明確提出,到2020年把西安建設成為繼北京上海之後,我國又一國際化大都市。
為什麼國家要選西安呢?原因西安是西部大開發的橋頭堡,是中國地理位置中心,是世界四大古都,是國家級重工業的基地。西安的歷史文化是全國任何城市沒有辦法比較的。(5000多年歷史-黃帝)西安的軍工企業,科研院所數量排全國第三,僅次於北京上海。神州飛船百分之80的零件是西安生產的,國慶大閱兵一半的武器是西安生產的,全國唯一的衛星測控中心在西安,全國唯一的飛機試飛研究院在西安,西安周圍有120多座帝王陵墓圍繞,亞洲最大的音樂噴泉-大雁塔北廣場,西安有公辦高校32所,民辦高校29所,在校大學生共120萬多人,有著名的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教育部直屬的6所重點師范大學之一「陝西師范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等(其中進211工程6所,進985工程3所)陝西省有兩院院士43人,其中西安有42人,數量居全國第4,(北京第1,上海2,江蘇3)西安的部隊院校在最多時期達到11所,就在本輪軍改後,西安實際上仍然擁有八所軍隊院校:第二炮兵工程大學改為火箭軍工程大學;空軍工程大學兼並位於河南信陽的空軍第一航空學院改建為空軍工程大學航空機務士官學校得到進一步壯大;空軍西安飛行大學;武警工程大學;第四軍醫大學改為空軍醫科大學;西安政治學院並入國防大學改名為國防大學政法學院,保留西安校區;西安邊防學院改為西安陸軍邊海防學院;西安通信學院並入國防科技大學並保留西安校區成為國防科技大學通信工程系。還有世界第八大奇跡「兵馬俑」!!! 解放前西安以一票之差落敗與北京,沒有成為中國的首都!!軍事情況:蘭州軍區的唯一兩個集團軍:47軍,21軍,長時間都駐扎在西安,只是最近才有調整!!西安有國防軍工大廠14家,其中生產導彈4家,炮彈2家,兵器8家,軍用重型卡車1家,西安有全國唯一的火箭發動機生產基地067基地西安有全國唯一的生產衛星導航的研究所504所,西安有全國唯一的生產航空導航控制系統的618所,還有各類研究所40多所,國家測繪局5個測繪大隊3個在西安。(廣州1個,沈陽1個),有全軍唯一的作戰測繪研究所。也是中華民族發祥地。國務院提出國家級西咸新區不僅是西咸一體化和西安(咸陽)國際化大都市建設的關鍵所在,也必然成為西部大開發特別是西北大開發的戰略中樞,承擔著「建設大西安、帶動大關中、引領大西北」的重大使命。2002年 陝西提出了「西咸一體化」的構想,2003年 西咸兩地對開公交線路,2006年9月 西咸兩地電信並網,2008年 地鐵一號線設計線路通至咸陽,2009年6月 國務院批准《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提出「加快推進西咸一體化建設,著力打造西安成為中國第三個國際化大都市,事實上,前所未有的城市化運動正在地方展開,已有183個城市向國家提出要建「國際化大都市」而目前,僅有北京、上海、西安這三座i城市獲得國家明確認可!西安憑什麼被定為第三個國際化大都市?像直轄市重慶那麼繁華,人口那眾多為何不被憑為,往東邊看,武漢也落選了,還有一些稍發達的城市也為何落選了。據說外國人對中國的印象是西安,上海北京!也許誇張了點,就順序顛倒過來,第三個國際化大都市還是西安!新中國成立後,國家第一批定位的三個國際化大都市北京,上海,西安!
西安,在《史記》中被譽為「金城千里,天府之國」,是中華民族的發祥之地,由周文王營建,建成於公元前12世紀,先後有21個王朝和政權建都於此,是13朝古都,中國歷史上的四個最鼎盛的朝代周、秦、漢、唐均建都西安。西安高陵楊官寨遺址發現,將中國城市歷史推進到了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同時確定了西安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座城市。
西安這座城市,本身處於西北落後地區,論經濟實力,可能比不過諸多沿海城市,西安的大學生數量是全國最多,近百萬的大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對西安肯定都有這樣的印象,就是的西安消費水平不高。在西安上過大學的朋友應該知道這是為什麼?西安這座城市,2環之內擁有300多座城中村,這些城中村給我們這些大學生包括在西安工作的人們提供了太多太多的方便,住房便宜,吃飯便宜,消費低,這就是西安的消費水平為什麼一直提高不了的一個重要因素!
西安不僅僅是一個歷史古都,也不僅僅是一個省會城市,西安在中國的大發展中也要發展,這就是要讓西安變大,建立一個大西安,成為國際大都市。
大西安這個概念,首先由學術界提出,後來以省政府文件的方式得到正式定位。為什麼提出建設大西安? 就是在關-天經濟區、西咸新區建設先後被提出後,就提出了建設大西安,主要是想把大西安、關-天經濟區和西咸新區的建設結合起來、統籌考慮,充分發揮西安作為中心城市的輻射作用,更好地帶動關-天經濟區和西咸新區共同發展,讓更多人享受實惠。
大西安的規劃范圍將包括西安市整個行政轄區,渭南市富平縣、蒲城縣,咸陽市秦都、渭城、涇陽、三原",面積12009平方公里。其中主城區范圍北至涇陽、高陵北交界,南至潏河,西至澇河入渭口及秦都、興平交界,東至灞橋區東界,面積1280平方公里。
在國際上,國際化大都市有一些主要的評判指標,在打造大西安的過程中,西安也將向這些指標奮進。到2020年,西安的目標指標大部分將達到國際化大都市的標准。其中,大西安的城市人口將達到800萬-1000萬人,到規劃期末的2030年,大西安的城市規模將達到1329平方公里,總人口達1200萬人,進入國際化大都市之列。在經濟實力方面,2020年西安人均生產總值目標數據將達到10000美元,基本上達到國際化大都市的10000-12000美元的標准。在國際交流方面,國際化大都市要求一半以上的世界500強企業設立分支機構,外國金融機構數量100家以上,外籍人口比例5%-20%。2020年大西安目標是跨國公司200家以上,外國金融機構、外籍人口都需大幅度增加。
大西安空間發展戰略規劃分為四個層次,也就是四個圈,第一層次是大西安都市輻射圈,輻射范圍是洛陽、成都、重慶、武漢、鄭州、太原、包頭、銀川、蘭州。第二層次是大西安都市區域圈,這包括西安、咸陽、楊凌、富平、扶風、黃陵、銅川、渭南、華陰、柞水十個市縣。第三層次是大西安規劃圈,這包括西安市整個行政轄區、渭南富平縣城及咸陽市秦都、渭城、涇陽、三原"兩區兩縣"。第四層次是大西安主城區圈,規劃范圍北至涇陽、高陵北交界,南至潏河,西至澇河入渭口及秦都、興平交界,東至灞橋區東界。
大西安的生態體系規劃是針對區域生態環境脆弱的現象,形成以秦嶺北麓、渭河干支流、濕地和北塬南坡為骨幹,以自然保護區、林地、大遺址為基本要素的"一廊、兩帶、多水系"的區域生態體系。構築"生態基質--綠色廊道--綠地斑塊"相互疊加的復合生態綠地系統格局。從城市形態結構出發,確定"四環八帶多廊道"的綠化主骨架。
大西安城市的遠景發展是規劃期內發展的繼承與延續,形成一城多心、山水同構、組團發展的體系結構。一城:大西安核心城市(主城區)。十二個副中心城市:包括閻良、臨潼、戶縣、周至、藍田、涇陽、三原、富平、興平、武功、禮泉、乾縣,以主導產業打造50-150萬人口規模的副中心城市。
大西安都市圈擬形成以黃陵為地標的歷史文化、以秦嶺為地標的生態文化、以華山為地標的名山文化、以法門寺為地標的宗教文化特色。
2009年,國務院批准關天經濟區發展規劃時就明確提出,要把西安建設成國際化大都市,這是我國繼北京、上海之後,國家層面明確提出打造的第三個國際化大都市,這是西安發展的新定位、新坐標。
大西安是一幅美麗的遠景圖畫,也是一副付諸實施的工程藍圖,讓不乏皇城血脈,不乏盛世傳奇,不乏文化沉澱,不乏生命活力的大西安,成為快速崛起的國際大都市。
核心:新長安大軸線。大的城市,離不開獨一無二的城市中軸線。不論是傲立東方的唐朝長安,還是現代城市樣本巴黎、華盛頓、北京,都有一條貼合城市人文歷史的軸線。穿過中軸線,就像走進城市的歷史文化博物館,不但能感受到城市規劃的最高水平,也能感受到建築藝術的最高水準,還能感受到城市與人的和諧共生,一個城市的品位,也因此而變得豐富高雅。
從歷史文脈上看,奠定中華文明基礎的周秦漢唐均定都於灃渭之濱。西周文王、武王以灃河為軸,在灃河兩岸建立豐京、鎬京,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都城;秦在渭河北岸建咸陽宮,南岸建阿房宮,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渭水貫都」的秦咸陽城格局;漢在渭河南岸建長樂宮、未央宮,在渭河北岸建五陵邑,形成漢長安城的格局;唐長安城幾度興衰,逐步形成了今天西安城的現狀。研究周秦漢唐都城演變的歷史可以發現,長安城不是一天建成的,總的規律是沿灃河、渭河兩岸次第展開。
我們知道,唐長安城的中軸線是朱雀大街。順理成章,與大西安相匹配的,是充當城市脊樑的中軸線。大城大夢,必出大作,大西安中軸線到底應該放在哪裡?由西咸新區主辦的「新長安大軸線」研討會上,專家認為,從秦嶺出發,途經豐鎬二都遺址、昆明池、絲路能源金融貿易區至終點嵯峨山的軸線,可擔當大西安中軸線的重任。與西安的唐長安軸線並行,一條80公里長的「新長安大軸線」呼之欲出。
沿著新長安中軸線,該空間方案中「三區」自北向南依次為「能源金貿區」、「統籌資源片區」和「灃鎬昆明池片區」。在這條中軸線上有「五星連珠」,就是指的是軸線上五個節點標志:信息時代塔、天空之城、文明之鼎、禹山和豫章塔。
這條新長安中軸線,由南向北依次是歷史遺址,經過周代鎬京、秦、漢和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和五代十國、宋、元、明、清,然後步入到今天的西咸中心,也就是灃渭交匯處的能源金融貿易區。西咸新區14公里的軸線成為中國5000年歷史的縮影。
「中軸線」是中國城市規劃的傳統手法,體現了中國的禮制秩序和「中庸之道」的哲學內涵。在研究落實西咸新區現代田園城市規劃中,提出了「遵循歷史文脈、遵循山水格局、遵循現代規劃理念」的原則要求,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了新長安大軸線的思路,以期成為關中城市群核心區的發展脊樑。
從山水格局上看,關中地區建都依託特有的地理形勢,「因天材,就地利」,「以山為勢、以水為脈;依山為障、依水而建」。關中平原「田肥美、民殷富、戰車萬乘」,在我國最早被稱為「金城千里、天府之國」。關中歷代都城南依秦嶺、北望嵯峨、渭水橫貫、八水滋潤。秦嶺是我國南北方的分水嶺;渭河橫貫東西,是關中的母親河;它們與嵯峨山所在九嵕山脈一起,歷史上就是關中的生態屏障和軍事屏障。灃河正南正北走向,入渭口正對著九嵕山脈主峰嵯峨山,山水形勝構成了與渭河交叉的南北軸線。
「新長安大軸線」,從空間上看,它由地處西安城的中軸線挪到地處西安、咸陽之中的中軸線上,也正好處在關中環線和整個關中地區的中軸線上,離中國大地原點也不遠,極大提升了大長安關中地標乃至中國地標的意義。
從現代規劃理念來看,長安的城市格局一直延續「中軸+方城」的「中」字格局。西安歷史上的「中」字格局,是以方正的城牆為「口」,朱雀大街為中軸線。當今提出西咸一體化,啟動西咸新區建設,怎樣體現出「中」字格局呢?我們沿著道路規劃了城牆的意向,繪出了一個「中」字。這個「城牆」,是由帶狀公園和沿街的連續建築構成的,通過控制建築的高度和大體形態,在視覺上模擬出中心區的「城牆」,這個方正的「城牆」加之「新長安中軸線」,就形成了一個大「中」字格局。
歷朝歷代都城均以渭河或灃河為主軸,在灃渭兩河四岸次第展開。這是歷史文脈的選擇,也是山水格局的選擇。未來大長安的軸線應以灃河、渭河交匯處為原點,以秦嶺為南緣,以九嵕山為北緣,以渭河為東西軸,以灃河至九嵕山主峰嵯峨山為南北軸。此南北軸向西65公里是咸陽寶雞市界,向東65公里是西安渭南界,這個范圍正好是關中平原最寬的地方,包括西安、咸陽、西咸新區,同時納入楊凌、富平形成23個城市組團,東西長約130公里,南北寬約80公里,總面積約1萬平方公里,與已通車的關中大環線范圍基本一致。 此軸線為「天星大十字」。並命名為「周秦漢唐大軸線」,與巴黎、華盛頓、北京大軸線進行對比,認為其歷史意義和城市景觀功能更具震撼效果。
「新長安大軸線」的確立是西咸新區規劃建設,也是整個大西安規劃建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事件,這個大軸線關繫到今天的建設,也影響到今後城市的發展。「新長安大軸線」給未來西安、咸陽的珠聯壁合劃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為西安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樹起了龍骨。如果能從中國的文化建設,從世界的大文化格局確立軸線,這個軸線體現的不僅僅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和西安的地方文化,還應該體現西安的未來文化,中國的未來文化,和世界的未來文化,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理念。
研究發現,北京中軸線是明永樂皇帝建成的;巴黎大軸線從盧浮宮1510年開工直到1960年前後460年;華盛頓大軸線從1791年規劃開始直到1945年二戰後建成歷經155年。不難發現,一個大軸線是城市的第一景觀,引領城市風貌。同時,也不是三五年十年就能建成,而是一個歷史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