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論文 關於金融危機下的企業激勵(請各位高手幫助,必高分回報)
[編輯本段]定義
金融危機又稱金融風暴,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
[編輯本段]類型
金融危機可以分為貨幣危機、債務危機、銀行危機、次貸危機等類型。近年來的金融危機越來越呈現出某種混合形式的.
[編輯本段]特徵
其特徵是人們基於經濟未來將更加悲觀的預期,整個區域內貨幣值出現幅度較大的貶值,經濟總量與經濟規模出現較大的損失,經濟增長受到打擊。往往伴隨著企業大量倒閉,失業率提高,社會普遍的經濟蕭條,甚至有些時候伴隨著社會動盪或國家政治層面的動盪。在對待這次震撼世界的亞洲金融危機的問題上,朱鎔基在很多重要場合都態度堅定地表示,「人民幣堅決不貶值,不增加亞洲其他國家、地區的危機和困難。」「我們是亞洲的一分子,同舟共濟,決不乘人之危。」朱鎔基所代表的中國政府的形象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尊重和贊許。海內外媒體都普遍認為朱鎔基是帶領中國人民在經濟改革大潮中走出困境。走向光明的最佳人選。(以上內容節選自《應用寫作》雜志1998年第10期《談朱鎔基講話的語言特色》)
困難困難,困在原地就是難;躍升躍升,躍過難關就提升。
[編輯本段]美國金融危機演變共經歷三個階段
從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華爾街風暴,現在已經演變為全球性的金融危機。這個過程發展之快,數量之大,影響之巨,可以說是人們始料不及的。大體上說,可以劃成三個階段:一是債務危機,借了住房貸款人,不能按時還本付息引起的問題。第二個階段是流動性的危機。這些金融機構由於債務危機導致的一些有關金融機構不能夠及時有一個足夠的流動性對付債權人變現的要求。第三個階段,信用危機。就是說,人們建立在信用基礎上的金融活動產生懷疑,造成這樣的危機。
[編輯本段]國際金融危機傳染機制出現新特點:
外部因素引起金融危機、金融危機國際傳染並非近年方才出現的現象。1873年,德國和奧地利經濟繁榮,吸引資本留在國內,對外信貸突然中止,導致美國傑·庫克公司經營困難;1890年,倫敦巴林兄弟投資銀行對阿根廷債權發生支付危機,加之當年10月紐約發生金融危機,倫敦一系列企業倒閉,巴林銀行幾乎於當年11月份倒閉,只是在英格蘭銀行行長威廉·利德代爾牽頭組織的銀團擔保基金救助下方才得以倖免,但英國對南非、澳大利亞、美國和其他拉丁美洲國家的貸款因此事而銳減,致使上述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危機一直持續到1893年;1928年春,紐約股市開始繁榮,汲幹了本可投向德國、拉丁美洲的信貸源泉,導致上述國家和地區陷入經濟蕭條。中止發放海外信貸很可能加速海外經濟衰退,後者又會反過來對導致這一切的國家發生影響。20世紀 90年代,伴隨著國際游資的膨脹,國際貨幣、金融危機頻繁爆發,根據巴里·艾森格林和邁克爾·博多在2001年完成的一項研究,現在隨機挑出的一個國家爆發金融危機的概率都比1973年大1倍,國際貨幣、金融危機的傳染性也大大增強,往往爆發不久就如同傳染病一樣迅速從最早爆發危機的國家或地區蔓延到其他國家和地區。輿論界留下了許多描繪這一現象的詞彙:1994年墨西哥危機的「龍舌蘭酒效應」、「亞洲流感」、「俄羅斯病毒」等等不一而足,而對貨幣、金融危機傳染機制的研究也迅速興起。由於多種危機傳染機制需要在資本項目和金融市場開放條件下才能實現,在很大程度上,我國依靠資本項目的適度管制和金融服務市場低開放度而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中倖免於難,但時至今日,隨著我國經濟金融形勢的變化,盡管我國資本項目仍未完全開放,危機傳染的風險已經大大上升,震撼國際金融市場的美國次貸危機給我們敲響了警鍾,表明國際金融危機傳染機制出現了新特點。
廣義的貨幣、金融危機的國際傳染渠道可以劃分為非偶發性傳染渠道、偶發性傳染渠道兩大類,前者指在危機爆發前的穩定期和危機期都同樣存在的傳染渠道;後者指僅出現於危機爆發後的傳染渠道。由於第一類傳染渠道源於國家或地區間實際的經濟金融聯系,危機的傳染來自宏觀經濟基本面的變動,因此又稱為「真實聯系渠道」,或「基於基本面的傳染」,主要包括貿易聯系與競爭性貶值、政策調整、隨機總需求流動性沖擊等途徑。偶發性傳染與經濟基本面無關,僅僅是投資者或金融市場其他參與者行為(特別是非理性行為)的結果,因而又有「真正的傳染」、「純粹的傳染」之稱,主要包括內生流動性沖擊、多重均衡和喚醒效應、政治影響傳染等途徑。但這些傳染機制往往是建立在貿易聯系和「中心」國家對「邊緣」 國家投資的基礎之上,是因為來自發達國家的機構投資者紛紛棄新興市場資產而追逐母國優質資產所致。而就此次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的影響而言,貿易聯系與外國對華投資機制的作用可能並不十分關鍵,反而是中國對外投資和中國企業海外上市可能成為最主要的危機傳染途徑,而且這樣的危機傳染途徑的重要性還會日趨提升。
[編輯本段]為何出現金融危機
當前的金融危機是由美國房產市場泡沫促成的。從某些方面來說,這一金融危機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每隔4年至10年爆發的其它危機有相似之處。
然而,在金融危機之間,存在著本質的不同。當前的危機標志信貸擴張時代的終結,這個時代是建立在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美元基礎上的。其它周期性危機則是規模較大的繁榮-蕭條過程中的組成部分。當前的金融危機則是一輪超級繁榮周期的頂峰,此輪周期已持續了60多年。
繁榮-蕭條周期通常圍繞著信貸狀況循環出現,同時始終會涉及到一種偏見或誤解。這通常是未能認識到貸款意願和抵押品價值之間存在一種反身(reflexive)、循環的關系。如果容易獲得信貸,就帶來了需求,而這種需求推高了房地產價值;反過來,這種情況又增加了可獲得信貸的數量。當人們購買房產,並期待能夠從抵押貸款再融資中獲利,泡沫便由此產生。近年來,美國住宅市場繁榮就是一個佐證。而持續60年的超級繁榮,則是一個更為復雜的例子。
每當信貸擴張遇到麻煩時,金融當局都採取了干預措施,(向市場)注入流動性,並尋找其它途徑,刺激經濟增長。這就造就了一個非對稱激勵體系,也被稱之為道德風險,它推動了信貸越來越強勁的擴張。這一體系是如此成功,以至於人們開始相信前美國總統羅納德•里根(Ronald Reagan)所說的「市場的魔術」——而我則稱之為「市場原教旨主義」(market fundamentalism)。原教旨主義者認為,市場會趨於平衡,而允許市場參與者追尋自身利益,將最有利於共同的利益。這顯然是一種誤解,因為使金融市場免於崩盤的並非市場本身,而是當局的干預。不過,市場原教旨主義上世紀80年代開始成為占據主宰地位的思維方式,當時金融市場剛開始全球化,美國則開始出現經常賬戶赤字。
全球化使美國可以吸取全球其它地區的儲蓄,並消費高出自身產出的物品。2006年,美國經常賬戶赤字達到了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6.7%。通過推出越來越復雜的產品和更為慷慨的條件,金融市場鼓勵消費者借貸。每當全球金融系統面臨危險之際,金融當局就出手干預,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1980年以來,監管不斷放寬,甚至到了名存實亡的地步。
次貸危機導致發達國家金融機構必須重新估計風險、分配資產,未來兩年,發達國家資金將紛紛逆轉回涌,加強當地金融機構的穩定度。由此將導致新興市場國家的證券市場價格大幅縮水、本幣貶值、投資規模下降、經濟增長放緩甚至衰退,其中最為脆弱的是波羅的海三國和印度。新的金融危機將為中國經濟增長帶來壓力。
[編輯本段]亞洲金融危機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概況
1997年6月,一場金融危機在亞洲爆發,這場危機的發展過程十分復雜。到1998年年底,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
第一階段:1997年7月2日,泰國宣布放棄固定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引發了一場遍及東南亞的金融風暴。當天,泰銖兌換美元的匯率下降了17%,外匯及其他金融市場一片混亂。在泰銖波動的影響下,菲律賓比索、印度尼西亞盾、馬來西亞林吉特相繼成為國際炒家的攻擊對象。8月,馬來西亞放棄保衛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堅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沖擊。印尼雖是受「傳染」最晚的國家,但受到的沖擊最為嚴重。10月下旬,國際炒家移師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矛頭直指香港聯系匯率制。台灣當局突然棄守新台幣匯率,一天貶值3.46%,加大了對港幣和香港股市的壓力。10月23日,香港恆生指數大跌1211.47點;28日,下跌1621.80點,跌破9 000點大關。面對國際金融炒家的猛烈進攻,香港特區政府重申不會改變現行匯率制度,恆生指數上揚,再上萬點大關。接著,11月中旬,東亞的韓國也爆發金融風暴,17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跌至創紀錄的1 008∶1。21日,韓國政府不得不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援,暫時控制了危機。但到了12月13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又降至1 737.60∶1。韓元危機也沖擊了在韓國有大量投資的日本金融業。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銀行和證券公司相繼破產。於是,東南亞金融風暴演變為亞洲金融危機。
第二階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風暴再起,面對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為印尼開出的葯方未能取得預期效果。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將實行印尼盾與美元保持固定匯率的聯系匯率制,以穩定印尼盾。此舉遭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美國、西歐的一致反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揚言將撤回對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經濟大危機。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價跌破10 000∶1。受其影響,東南亞匯市再起波瀾,新元、馬幣、泰銖、菲律賓比索等紛紛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就一份新的經濟改革方案達成協議,東南亞匯市才暫告平靜。1997年爆發的東南亞金融危機使得與之關系密切的日本經濟陷入困境。日元匯率從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兌1美元跌至 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兌1美元;5、6月間,日元匯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兌1美元的關口。隨著日元的大幅貶值,國際金融形勢更加不明朗,亞洲金融危機繼續深化。
第三階段:1998年8月初,乘美國股市動盪、日元匯率持續下跌之際,國際炒家對香港發動新一輪進攻。恆生指數一直跌至6 金融危機600多點。香港特區政府予以回擊,金融管理局動用外匯基金進入股市和期貨市場,吸納國際炒家拋售的港幣,將匯市穩定在7.75港元兌換1美元的水平上。經過近一個月的苦鬥,使國際炒家損失慘重,無法再次實現把香港作為「超級提款機」的企圖。國際炒家在香港失利的同時,在俄羅斯更遭慘敗。俄羅斯中央銀行8 月17日宣布年內將盧布兌換美元匯率的浮動幅度擴大到6.0~9.5∶1,並推遲償還外債及暫停國債交易。9月2日,盧布貶值70%。這都使俄羅斯股市、匯市急劇下跌,引發金融危機乃至經濟、政治危機。俄羅斯政策的突變,使得在俄羅斯股市投下巨額資金的國際炒家大傷元氣,並帶動了美歐國家股市的匯市的全面劇烈波動。如果說在此之前亞洲金融危機還是區域性的,那麼,俄羅斯金融危機的爆發,則說明亞洲金融危機已經超出了區域性范圍,具有了全球性的意義。到 1998年底,俄羅斯經濟仍沒有擺脫困境。1999年,金融危機結束。
1997年金融危機的爆發,有多方面的原因,我國學者一般認為可以分為直接觸發因素、內在基礎因素和世界經濟因素等幾個方面。
直接觸發因素包括:
(1)國際金融市場上游資的沖擊。在全球范圍內大約有7萬億美元的流動國際資本。國際炒家一旦發現在哪個國家或地區有利可圖,馬上會通過炒作沖擊該國或地區的貨幣,以在短期內獲取暴利。
(2)亞洲一些國家的外匯政策不當。它們為了吸引外資,一方面保持固定匯率,一方面又擴大金融自由化,給國際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機。如泰國就在本國金融體系沒有理順之前,於1992年取消了對資本市場的管制,使短期資金的流動暢通無阻,為外國炒家炒作泰銖提供了條件。
(3)為了維持固定匯率制,這些國家長期動用外匯儲備來彌補逆差,導致外債的增加。
(4)這些國家的外債結構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債務較多的情況下,一旦外資流出超過外資流入,而本國的外匯儲備又不足以彌補其不足,這個國家的貨幣貶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內在基礎性因素包括:
(1)透支性經濟高增長和不良資產的膨脹。保持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是發展中國家的共同願望。當高速增長的條件變得不夠充足時,為了繼續保持速度,這些國家轉向靠借外債來維護經濟增長。但由於經濟發展的不順利,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亞洲有些國家已不具備還債能力。在東南亞國家,房地產吹起的泡沫換來的只是銀行貸款的壞賬和呆賬;至於韓國,由於大企業從銀行獲得資金過於容易,造成一旦企業狀況不佳,不良資產立即膨脹的狀況。不良資產的大量存在,又反過來影響了投資者的信心。
(2)市場體制發育不成熟。一是政府在資源配置上干預過度,特別是干預金融系統的貸款投向和項目;另一個是金融體制特別是監管體制不完善。
(3)「出口替代」型模式的缺陷。「出口替代」型模式是亞洲不少國家經濟成功的重要原因。但這種模式也存在著三方面的不足:一是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的階段,生產成本會提高,出口會受到抑制,引起這些國家國際收支的不平衡;二是當這一出口導向戰略成為眾多國家的發展戰略時,會形成它們之間的相互擠壓;三是產品的階梯性進步是繼續實行出口替代的必備條件,僅靠資源的廉價優勢是無法保持競爭力的。亞洲這些國家在實現了高速增長之後,沒有解決上述問題。
㈡ 在完善銀行考核激勵及員工信心培育方面,政府應該怎麼做
一是通過開展貨幣政策及金融知識宣傳等多種渠道,做好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宣傳解釋工作,提高社會對金融宏觀調控政策的認同度,爭取各方面的理解和大力支持,共同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二是進一步完善貨幣政策執行情況評價機制,並研究和推動出台促進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支持力度的激勵政策,促進轄內金融機構及時滿足轄區經濟發展對信貸資金的合理需求; 三是做好票據兌付後的動態監測和實地考核工作,努力實現花錢買機制的改革目標;
四是引導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完善利率定價機制,增強貸款利率彈性,合理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㈢ 怎樣完善金融組織體系,增加金融有效供給
完善金融組織體系,增加金融有效供給的方法:
要鼓勵發展更多的金融機構和金融業態,填補空白,增加競爭,改進服務,切實提高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和便利性,降低融資低成本。
1、加強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建設。要大力發展以小微企業為主要服務對象的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優化金融資源區域布局,通過政策激勵和考核約束,引導金融機構主動對接小微企業。高度關注民間借貸風險問題,疏堵結合,給民間借貸合法身份,使其陽光化、規范化發展,納入有效監管范圍。繼續深化農村信用社產權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擴大農信社在基層的金融支持力度。大力支持在小微企業集中的地區設立村鎮銀行、貸款公司等小型金融機構。積極探索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的民營銀行、金融租賃公司和消費金融公司等金融機構,豐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機構種類。
2、重構融資性擔保體系。要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必須重構融資擔保體系,把融資性擔保公司作為政府扶持小微企業、不以盈利為目的的增信機構,緩解小微企業質押品不足的難題。各級政府可結合自身情況,組建省級擔保集團,控股或參股各縣(市、區)政府性擔保公司,提升融資擔保的能力。目前,湖北省絕大多數縣(市、區)都擁有一家政府參股控股、注冊資本金一億元以上的擔保公司。同時,積極探索建立政府主導的省級再擔保公司,推動銀行與擔保機構擴大合作范圍,不斷提高擔保放大倍數。督促和引導政府性擔保公司回歸公益。大力推行小額貸款保證保險,引入保險機構為小微企業貸款保駕護航。
3、推動中介組織服務小微企業。探索發展專門服務區域性股權市場的小型證券機構,積極發展服務小微企業的評級機構,大力發展財務、法律、管理咨詢、營銷策劃等企業服務類中介組織。鼓勵各類中介組織結合小微企業特點,開發保姆式的服務項目,提供價廉物美的咨詢服務。政府部門可向中介機構購買服務,為小微企業提供融資策劃、財稅代理、法律體檢等方面的專業服務,節省小微企業經營成本。
總之,小微企業是經濟的基礎和活力所在,扶持小微企業的發展是包括政府在內的全社會共同的責任,也是國民經濟固本培元之舉。要從思想認識到行動上高度重視,多措並舉,形成體系化、制度化的安排,那麼,小微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一定能夠得到化解。
㈣ 金融學問題
非常時期的貨幣政策特點是貨幣發行過多,流動性泛濫,盡管這種政策在危機時期對保持經濟增長起到不小的作用,但是這種貨幣政策只是非常時期的非常政策,是不可持續的。比如,2009年以來,泛濫的流動性不僅推高了國內資產的價格,也推高了整個經濟的物價水平,最後這個過高的物價水平傳導到農產品時,國內CPI上漲也就成了一種必然的趨勢。它不僅嚴重影響了民生,也在積累金融市場的系統性風險。而穩健的貨幣政策就是要保證銀行體系向市場流動性釋放適度(如M2增長維持在15%水平),而且要保證流通中的貨幣量與商品及服務交易量之比在一個合適的水平。因此,穩健的貨幣政策核心就是讓非常時期的貨幣政策回歸到常態的貨幣政策。
穩健的貨幣政策不僅意味著實施了近兩年的「適度寬松」(實際上是極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退出歷史舞台,中國宏觀經濟政策開始步入常態管理,也意味著中國經濟走出2008年下半年以來的經濟危機困境之後,希望通過貨幣政策轉變,來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經濟結構來尋找新的、持久的經濟增長動力。也就是說,政府希望通過貨幣政策轉向為中國經濟重新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而且它也是控制物價水平再上漲、有效地管理通貨膨脹預期、遏制資產價格快速上升(尤其是擠出房地產泡沫)有效的工具。
我們可以看到,2010年中國經濟不僅走出經濟復甦的困境也開始步入快速增長上行軌道,而所面臨的問題主要是資產價格泡沫過大(主要是房地產泡沫)及通貨膨脹過高。當前過大的房地產泡沫不僅扭曲了整個市場資源有效配置及收入分配關系、形成了盤根錯節的利益關系,而且正在積累金融體系的系統性風險、造成了國家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與不協調、影響絕大多數人的民生等,而貨幣政策的重大轉向則是擠出房地產泡沫最為有效的主要手段,就是要讓房地產市場的價格回歸常態及理性。
對於泛濫的流動性對資產價格影響,中央政府在年初就看到問題所在,並希望信貸政策調整來遏制房地產泡沫。但是,在貨幣政策沒有轉向的情況下,不僅這種「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慣性影響無法改變,而且也給各商業銀行過度使用(或過度放款)這個體系提供政策上的依據,從而使得各商業銀行都在競爭性突破對其信貸規模擴張的限制。比如,今年的信貸增長表面上會在規劃有75000億左右,但是國內商業銀行為了擴大信貸規模把信貸擴張移到表外。今年銀行信貸擴張不會小於2009年。2010年我到過不少地方並與一些銀行管理層交談過,他們紛紛地抱怨,如果不是信貸規模管制,其貸款擴張規模與速度要比現在大得多。這也就是當前國內房地產泡沫無法擠出,物價水平全面上升的根源所在。因此,貨幣政策轉向就是要改變當前國內商業銀行無限信貸擴張的正當性。
總之,「穩健」的貨幣政策的基本涵義就是要讓非常時期的非常的貨幣政策回歸常態並非是銀行信貸的全面收緊,並讓信貸增長回歸到一個正常的增長水平(如1998年-2007年)。既要管理好泛濫流動性,也要以信貸促經濟增長,及以信貸促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經濟結構調整及為經濟持續發展提供動力。因此,「穩健」的貨幣政策也包括了有效利用各種貨幣政策工具,特別是要加快中國金融體系的改革(包括匯率制度)及利率市場化的步伐,通過有效的價格機制及政策工具引導貨幣信貸回歸常態。這樣才能加強對金融市場的流動性及風險管理、弱化系統性風險的累積、保持金融體系穩定、擠出房地產的泡沫,並讓物價水平回歸到正常水平
㈤ 人民銀行關於調整完善內設結構的總結
2014年,市人民銀行認真貫徹落實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和人民銀行總分行工作會議精神與工作部署,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要求,切實防範金融風險,依法、高效履行基層央行職責。按照「能力提升、基礎支撐、創新引領、項目拉動、黨建保障」的整體工作思路,開拓進取,扎實工作,深入推進「四型中支」建設,各項工作再上新台階,有力支持和促進了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一、認真貫徹穩健的貨幣政策,積極搭建平台,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水平不斷提高。
2014年,市人民銀行主動謀劃、組織和推動全市金融機構開展了「金融幹部進千企、金融產品(政策)進萬戶、金融服務進千村」三大活動,構建了「人行推動、銀行主動、縣區聯動」三位一體的工作推進機制,有效引導金融資源投向實體經濟,實現了信貸增量合理增長。
(一)搭建「金融幹部進千企」活動平台,打造「金融強企」工程。以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為對象,組織全市金融幹部深入走訪企業1282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859戶),實施「一對一」的信貸輔導和金融服務2380次,幫助企業制定融資計劃551份,累計貸款38.75億元,貸款余額55億元,有效促進了全市實體經濟的發展和轉型,為轉變行業作風,促進銀企對接交流,塑造新型銀企關系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受到政府、銀行和企業的普遍好評,《金融時報》、《工作》等媒體進行了專題報道。[轉自第一公文網:gongwen.1kejian.com]
(二)搭建「金融產品(政策)進萬戶」活動平台,打造「金融惠民工程」。以持續深化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為重點,組織金融新產品、服務新方式和金融新政策深入各類經濟實體(尤其是與民生相關的經濟領域),提供「面對面」的金融服務,全市金融創新產品達47種,累計支持各類小企業和示範農戶8.31萬戶,累計貸款192.79億元;全市中小微企業貸款比年初增加42.29億元,增長28.85%,高於全市平均信貸增速8.63個百分點。活動的開展有效促進了全市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的創新,提高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水平,也為宣傳金融政策,促進社會更好地了解金融提供了新的載體。
(三)搭建「金融服務進千村」活動平台,打造「金融助農」工程。以落實國家惠農政策為著力點,積極推進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試點建設,全年全市批設服務點2147個,覆蓋了全市1206個行政村,提前實現了「匯農工程村村通」目標,填補了我市鄉鎮以下金融服務空白點,使農民足不出村就可享受到便捷的取款、繳費、轉賬、查詢等金融服務,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該項目列入了市政府年度「十大惠民實事(工程)」。
(四)加強貨幣政策工具管理,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持續提升。主動發揮差別准備金動態調整政策激勵約束作用,引導轄內金融機構按照合意貸款要求均衡安排信貸投放。加強利率市場化微觀機制建設,開展了法人金融機構利率風險定價能力現場評估。宣傳、培育直接融資市場主體,實現直接融資32億元,同比多增24億元。
二、金融管理與服務機制建設扎實推進,金融監管與金融風險防範工作進一步加強
高度重視並持續加強「兩管理、兩綜合、重大事項報告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以下簡稱「2211」工作),把「2211」制度與機制建設作為年度加強金融管理與服務、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維護轄區金融穩定、增強依法履職有效性和影響力的重要舉措和抓手,轄區金融機構對人民銀行工作的呼應和配合進一步提高,貫徹執行人民銀行相關政策的工作水平進一步提升,機構信用代碼推廣、重大事項報告等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一)深入推進「2211」制度機制建設。制定並完善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金融機構管理與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及13個配套制度和辦法,形成了以「2211」工程為主體,以「指導意見為統領、服務辦法為支撐、執法評價為保障」的金融綜合管理與服務體系;注重發揮「2211」項目聯動效應,對銀行業機構執行人民銀行政策情況進行了綜合評價,評價結果實行「一行一通報」,與銀行機構主要負責人「一對一」談話,對評為C類的2家機構啟動了綜合執法檢查,連續第6年開展了綜合執法實踐活動,綜合執法與單項執行比較分析的專題調查報告被總行條法司採用。重大事項報告制度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實現金融機構、縣域全覆蓋,探索開展了重大事項報告制度落實情況現場核查,金融機構累計上報重大事項118件,協調處理金融消費糾紛27項。
(二)持續推進金融改革和金融體系建設。推動農行「三農金融事業部」改革並完成相關機構考核評估,依法規范對建行改革效果、蕭縣信用聯社穩健性以及泗縣農合行內控管理現場評估,對央行專項票據兌付後續監測考核一類聯社給予支農再貸款限額獎勵與支持。支持金融機構網點向縣域延伸,核准淮海村鎮銀行、本富村鎮銀行等8家新設銀行業、保險業金融機構加入人民銀行金融管理與服務系統,促進新設機構相關業務規范開展。
(三)積極預防和處置風險,金融穩定工作進一步加強。堅守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底線,深化銀行、證券、保險業風險監測與預警,開展了流動性風險市縣兩級聯動綜合應急演練;密切關注非正規金融組織發展,主動參與了小額公司開業審核和業務輔導,參與實施了寄賣行等類金融組織現場檢查,建立了地方非金融機構基本信息庫,召開了第四屆公檢法司暨類金融機構聯席會議,動態掌握非正規金融組織狀況和對金融體系的影響。
三、認真落實外匯改革政策,促進外向型經濟快速發展
(一)認真落實貨物貿易外匯改革各項便利化政策措施。積極落實國家外匯管理局取消對企業進出口逐筆核銷制度,構建了以總量篩選、動態監測、分類監管為特點的新型外匯管理模式。對全轄103家外貿企業進行了改革政策培訓,完善了外匯政策宣傳QQ群,貨物貿易外匯監測系統運行順暢,行政效能、透明度以及監管效率有效提高。企業出口退稅時間與改革前相比提前了一個月左右。
(二)加強外匯業務合規性管理。創新非現場核查方法,利用非現場檢查系統開展申報數據專項核查。督促外匯指定銀行切實履行代位監管職責,加強對開戶企業外匯企業輔導。
(三)嚴格外匯市場准入管理。不斷完善銀行結售匯業務的市場驗收內容,對轄內48家備案銀行網點結售匯市場准入情況進行了回訪,及時掌握了各銀行網點結售匯最新情況。
(四)跨境人民幣結算有序開展。積極宣傳跨境人民幣結算政策,支持企業「走出去」,涵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對外直接投資領域,成為省首個人民幣境外投資的地級市。
四、不斷完善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持續提升
(一)國庫管理與服務職責切實履行。在全省率先制定了國庫經收處評比辦法,會同財政部門對商業銀行國庫經收業務全面考核,由財政每年撥付專項考核經費並通報表彰,國庫監管工作繼續走在全省前列。在皖北經濟產業園區中率先設立和營運了現代產業園區國庫,國債承銷機構星級認證經驗全省推廣,財稅庫銀橫向聯網實現全覆蓋,初步實現了稅款直達入庫、支出即時到賬目標。
(二)人民幣流通環境進一步優化。開展了銀行對外誤付假幣和「加大殘幣回籠優化流通環境」兩個專項活動,按季開展繳存款錢捆質量抽查,督促建立殘幣兌換綠色通道,加大了原封新券投放力度。
(三)支付科技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支付清算系統運行平穩,清算系統實現了安全高效運轉。積極推進銀行卡晶元化遷移工作,全市3614台POS機具受理金融IC卡功能改造完成,ATM機具改造完成率達78.47%。發卡機構增至5個,累計發行金融IC卡43231張。啟動了金融IC卡載入社保功能工作。
(四)反洗錢工作標准化體系不斷完善。確立了反洗錢履職標准(共6類21項),反洗錢標准化管理體系推廣至證券保險行業和縣域金融機構,對6個金融機構開展了反洗錢現場檢查。落實反洗錢工作協調機制。
(五)金融研究和調研信息扎實推進。持續開展了「百人百題」調研競賽、金融法制調研競賽、農字型大小特色金融研究,完善了重點調研課題管理和調研信息共享機制,45個調研課題全部完成。政務信息工作在分行、合肥中心支行、市委、市政府考核中均位居前三名,幹部職工研究工作、破解難題、推動發展的能力有了新的提升。
(六)轄區社會信用體系和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持續改善。積極爭取縣成為省首批6個農村信用體系試驗區之一,制定了金融生態縣活動方案,推動市政府召開了金融生態縣推進大會,持續推動了市縣政府簽訂縣區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目標責任書,對各縣區政府落實情況開展量化考核並下發通報。與市團委聯合開展了農村青年信用示範戶創建活動,強力推進機構信用代碼發放工作,進度和質量在全省儲蓄保持領先位次。
六、不斷加強黨的建設和內部管理,確保中心支行系統穩健、高效履職
(一)黨委班子領導水平不斷提升。堅持以嚴格執行民主集中制為著力點,班子凝聚力不斷增強,完善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三位一體」的職工民主管理體系。堅持以促進科學發展為中心點,班子引領力不斷增強,探索形成了「四位一體」(謀劃―執行―反饋―提高)的工作推進機制,完善了「三化同步」(基礎工作規范化、重點工作項目化、創新工作特色化)的工作推進路徑。堅持以勤政廉政建設為關節點,班子凝聚力感召力不斷彰顯。簽訂並扎實落實了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廉政風險防控責任書及項目維修責任書共3類37人(次),行風評議滿意率達100%。
(二)幹部隊伍履職水平不斷提高。認真落實從嚴管理幹部規定,通過民主推薦、競爭上崗等方式選任了科長4名,支行行長1名,副科長4名、支行紀檢組長1名,副主任科員10名(含支行2名)。堅持從嚴管理幹部,對1名不能遵守勞動紀律的幹部進行了辭退處理。完善了重點工作、目標考核、工資收入分配機制,努力調動幹部職工積極性。推動學習型中心支行建設,建立了金融宣傳、調查研究等7個子人才庫,入庫人員125人(次)。積極實施教育培訓三年工作規劃,實現了參訓率、滿分率「雙百分」的學習目標。
(三)黨的建設全面加強。以迎接黨的十八大為契機,全面加強黨支部和黨員隊伍建設。召開了黨建工作大會,統籌安排、協同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年、創先爭優、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等活動。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組織了民主評議黨員、黨員創先爭優公開承諾、「一先雙優」評選表彰和宣傳活動,中心支行機關16個支部123名在職黨員按照「五帶頭」的標准開展公開承諾、踐諾和評諾活動,黨員中堅與骨幹作用進一步顯現。堅持黨建帶工建、帶團建、帶婦建的工作思路,有效激發了幹部職工愛崗敬業、勤勉奮進的工作熱情。
(四)內部安全管理進一步加強。規范會計基礎工作,開展了異地輪崗試點,強化基建項目檢查輔導,推進公務卡報賬管理,強化集中采購過程監督。強化日常監督,下發事後監督通知(提示)書7份,較好地發揮事後監督「屏障」作用。推動內審轉型,完成審計項目8個,開展飛行檢查6次。開展制度集中梳理完善活動,增加崗位職責、工作制度和操作流程27項,修訂73項,刪減7項。開展了「整改提高月」活動,開展審計咨詢服務5項,提出建議54條。強化安全管理,實現了安全無事故,榮獲省保衛業務知識競賽團體二等獎。強化機關行政服務職能,規范辦事程序。
(五)黨風廉政建設繼續加強。以深化制度執行力專項建設為重點,不斷加強教育,改進作風,提高效能。黨委帶頭倡導理論學習之風、聯系群眾之風、求真務實之風、厲行節約之風和廉政勤政之風,認真執行行長接待日和行長信箱等制度。嚴格執行廉潔從政各項規定。突出黨內監督,完善監督機制,對新提任幹部進行任前廉政談話。開展了「制度完善月」、「整改提高月」活動,全面落實分行巡視、民主生活會、履職審計三項檢查整改措施。
2014年,市人民銀行各項工作穩中求進,基礎工作扎實推進,重點工作有序開展,履職能力進一步提升,全行幹部職工爭先創優意識和氛圍進一步濃厚。2013年,市人民銀行將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認真貫徹落實穩健的貨幣政策,緊緊圍繞主題主線,穩中求進,開拓創新,推動中心支行和轄區經濟科學、和諧發展。
㈥ 高分求論文,在線等~~
回答1:發達地區中小企業發展制約的因素及對策
全球外國直接投資的特點
近20年來全球外國直接投資(FDI)呈高速增長態勢。然而,進入2001年以後,由於新經濟泡沫在美國的破滅,美國經濟出現持續的衰退,並影響到西歐和日本,尤其是在「9·11」事件後,美國經濟不僅復興無望,反而雪上加霜,全球性經濟衰退也進一步加劇,外國直接投資也由此出現了大幅下降的局面。根據聯合國2001年9月18日發表的《2001年世界投資報告》,預計全年投資將下跌到7600億美元,跌幅近1/3.
在外國直接投資的發展過程出現的最大特點就是,發達國家和地區不僅是外國直接投資流出的主角,也是外國直接投資流入的主角。自外國直接投資產生伊始,發達國家和地區就是外國直接投資的主角。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前期,發展中國家在外國直接投資發展中地位一度有所提高,1993年,發展中國家對外直接投資流出佔全球的比重在達到了16.1%,對外直接投資流入佔全球的比重在1994年達到了39.9%.然而,20世紀90年代後期,這一趨勢卻又急轉直下,發達國家重新占據主導地位。
統計數字表明,1995 - 2000年,發達國家的對外直接投資流出自3058億美元增加到10463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流入由2034億美元增加到10052億美元,分別增加了242.2%和336.3%,都超過了同期外國直接投資增長的速度。結果,發達國家占外國直接投資的比重就明顯提高了,其中,對外直接投資流出由86.1%提高到了91.0%,對外直接投資流入由61.4%提高到了79.1%.相比之下,同期發展中國家佔全球外國直接投資的比重就明顯下降了,其中對外直接投資流出由13.8%下降到了8.6% (1998年由於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影響曾下降為4.8%),對外直接投資流入由34.2%下降到了18.9% (1996年曾回升為38.4%)。
外國直接投資發展的另一個特點是發達國家之間相互投資非常活躍。1995 - 1999年,美國和西歐的相互投資由840億美元增加到2863億美元,增加了240.8%.其中,美國對歐盟的投資由488億美元增加到582億美元,歐盟對美國的投資由351億美元增加到2281億美元,分別增加了19.3%和549.9%.由於美國和歐盟間相互投資的迅速增加,其相互投資占外國直接投資的比重(按對內直接投資額計),就由1995年的25.3%提高到了1999年的33.1%.另外,歐盟各國間的相互投資也非常活躍,1999年達到了3180億歐元, 2000年又達到了4360億歐元,約相當於1995年630億歐元的6.9倍,占歐盟對內直接投資的60%以上。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發展的對策
中國企業對外投資起步於1979年, 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一些大中型生產企業、中央和地方的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及綜合經營類企業、甚至民營企業也加入對外投資的行列。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2001年9月底,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包括貿易與非貿易企業累計為6513家,協議投資額117.95億美元,中方協議投資額79.03億美元。在經濟金融全球化這一大背景下,我們應該因應全球對外直接投資的新變化,採取各種措施推動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發展。
1、我們應該明確發展對外直接投資的目的在於獲取經濟利益這一觀念
中國發展對外直接投資,就是要「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通過在國際市場范圍內有效地配置資源,從而獲得更大的經濟利益。中國企業「走出去」不僅僅要獲取微觀經濟利益,還必須兼顧宏觀經濟利益。一方面,發展對外直接投資服從和服務於中國的國家經濟安全。不僅要著眼於當前的投資利潤,還要著眼於國民經濟的長遠發展和安全,抓住機遇,更多地投資海外,開發和利用國外資源,尤其是要注意石油、銅礦、鐵礦、森林、橡膠等中國十分缺乏但卻具有重要意義的戰略物資的儲備;另一方面,「走出去」要符合國家的產業發展需要。中國有一些行業,近幾年通過技術引進和技術開發,形成了大量有較高技術水平的生產能力,但由於國內生產能力總量大大超過需求。
2、我們應該加快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從而培育發展對外直接投資的微觀經濟主體
跨國企業是實施「走出去」戰略的微觀經濟主休。這主體健全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我國發展對外直接投資所能獲得的經濟利益的水平。從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對外直接投資的主體多數仍然是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一方面,「定指標」、「下計劃」式的發展思路就不可避免,另一方面,雖然經過多年的改革,許多企業的機制已經發生轉變,但「預算軟約束」問題然存在,爭投資、爭項目、輕效益、輕風險的問題並沒有完全解決。對於那些體制不順、機制不活、管理鬆懈、國有資產監管不到位、缺乏內在發展動力的企業來說,進行境外投資,很有可能成為國有資產流失和損失的新渠道。根據鄧寧的國際生產折衷理論,微觀因素即企業自身的特點是決定對外直接投資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只有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實現轉機建制,使企業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企業才會有長期不懈的「走出去」的內在激勵和自我約束機制。在目前的條件下,可以鼓勵民營企業積極走出去,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一支重要力量。
3、根據經濟利益目標確立中國發展對外直接投資的地區及產業流向
截止到2001年9月底,中國海外投資最多的是港澳地區,佔46.8%;其次是北美,佔13.7%;第三是亞洲,佔11%;第四是非洲,佔9.2%;第五是拉美,佔7.5%;第六是大洋洲,佔6.2%;最少的是歐洲,只佔6%.一般地說,北美、歐洲等國家和地區有著非常發達的科學技術和管理水平,市場廣闊,政治穩定,法制健全;亞、非、拉美等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但是,市場和法制建設較為滯後,政治相對較不穩定。目前中國的海外投資涉及的領域已從過去的以貿易和餐飲為主逐步拓寬到礦產、森林、漁業、能源等資源開發,家用電器、紡織服裝、機電產品等境外加工貿易,農業及農產品開發、餐飲、旅遊、商業零售、咨詢服務等行業在內的全方位的經營活動。盡管貿易型企業(佔49.7%)仍舊占據了中國海外投資的半壁江山,但從近年來的發展看,境外加工貿易(佔22.2%)和資源開發(18.1%)增長比較快。我們應該根據微觀經濟利益目標和宏觀經濟利益目標確定我國發展對外直接投資的地區結構和行業結構,以獲取最大的經濟利益。
摘要]文章闡述了網路銀行的基本概念,論述了影響網路銀行安全的因素及其安全防範策略。
[關鍵詞]網路銀行 網路安全 防範策略
隨著計算機和網路通信技術的發展,人類社會的信息傳播方式已由原先的矩陣傳播逐步轉變為網路式、分布式傳播,人類社會進入了以網路應用為核心的數字化革命時代,金融業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計算機網路技術的深刻影響,由此形成了全新的經營模式——網上金融oj。網上金融引發了一系列復雜的問題,其中最為普遍的、最急迫需要解決的就是與網路銀行有關的安全問題oj。2iqmdvy3
一、網路銀行簡介
網路銀行又被稱為網上銀行、在線銀行,其包含兩層涵義,一是以網際網路為背景的傳統銀行電子化業務(Internet Banking)oj。它是一種金融創新,是對銀行業務的發展oj。它利用計算機技術在網際網路上建立網點,以替代原來需在櫃台操作的多種業務oj。二是在傳統銀行以外興起的以Internet技術為依託的另一種類型的銀行(Internet Bank)oj。它是一種金融分化,是一種設在網際網路上的虛擬機制oj。它不擁有存在於網路之外的獨立的金融信息處理系統,因此是對傳統銀行地位的挑戰oj。Internet Banking是目前多數網路銀行的形態,但Internet Bank卻是未來網路銀行發展的趨勢oj。
1995年,美國三家銀行聯合在網際網路上成立了全球第一家網路銀行「安全第一網路銀行」(Security First Network Bank,簡稱SFNB)oj。在SFNB的刺激下,世界各國幾乎所有的金融機構都在考察網際網路所提供的契機,爭先恐後地把傳統的金融業務開到網上oj。我國金融界在這股金融電子化的浪潮中也開始有所動作oj。1998年3月,我國第一筆真正意義上的網路銀行交易獲得成功,從而拉開了我國網路銀行業的序幕oj。目前已有20多家銀行的200多個分支機構擁有網址和主頁,其中開展網路銀行業務的分支機構達50餘家oj。據網上調查和估計,這些網路銀行的個人客戶已超過2萬戶,公司客戶超過1000萬戶。
二、影響網路銀行安全的因素
網路銀行的發展如火如荼,但作為一種新生事物,它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其中最為迫切的就是安全問題oj。影響網路銀行安全的因素有很多方面,但概括起來主要有兩個方面。
1.網路自身的系統安全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因素:
(1)網路系統方面的因素。首先是我們的網路系統存在很多安全方面的漏洞,而網路銀行是建立在這些系統和網路上的。Internet早期是一個開放的為研究人員服務的網際網,是完全非贏利性的信息共享載體,所以,幾乎所有的Internet協議都沒有考慮安全機制.
(2)難以抗拒的災害。如地震、雷擊、台風等自然災害和火災、停電等意外事故等,都可能造成網路問題、主機工作的不穩定和毀壞,造成數據錯誤或丟失,從而嚴重影響網路銀行的安全。
(3)人為的因素oj。如工作人員的失職、失誤造成網路系統的異常,造成網路銀行系統安全性問題。
(4)網際網路的開放性,使得各種病毒在網路上流傳oj。它是威脅網路銀行正常運作的主要威脅之一,特別是銀行網路的逐步開放,為病毒的快速傳播提供了便利條件,也帶來了更大的威脅性。
2.各種主動攻擊手段所帶來的安全問題,主要是下列三方面的因素。 (1)黑客攻擊。Internet不安全的另一個因素是因為人們很容易從Internet上獲得相關的核心技術資料,特別是有關Internet自身的技術資料(比如RFC,FAQ文檔)的各類應用程序原代碼(如TCP/IP,Sendmail,FTP等),還有各類安全工具的原代碼也是公開免費的,像頗有爭議的SATAN、Crack等oj。這些資料拿出來共享的想法是好的,但也難免產生事與願違的效果oj。因為黑客會利用這些資料通過Internet非法入侵網路銀行系統,從而使系統和數據遭到破壞。
(2)犯罪分子利用網路銀行進行經濟犯罪,即所謂的高智商犯罪oj。網路銀行是進行金錢支付和結算的系統,因此容易吸引經濟犯罪分子的注意,他們可能會通過各種手段在幾秒鍾內使銀行蒙受巨額損失。
(3)內部工作人員的犯罪oj。銀行內部工作人員利用工作之便進入銀行系統,造成安全威脅oj。 三、網路銀行安全防範策略
影響網路銀行安全的各因素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關聯、且為因果關系的,所以網路銀行的安全防範措施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基礎工作 首先,在建設網路銀行時要綜合考慮軟硬體需求,利用操作系統(盡量採用高等級安全操作系統) 的安全管理能力和多種安全機制來增強網路銀行的安全性,在運行過程中要不斷地檢測各種網路入侵、審核安全記錄,檢查是否有對網路銀行構成安全威脅的漏洞,及時發現並作相應處理oj。此外還應考慮到網路銀行的安全除受到系統軟體影響外,也會受到應用軟體安全性能的影響,因此在當前積極開發有我國特色並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網路銀行安全系統與應用軟體也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網路銀行的安全更要考慮到人為的因素影響。人為的因素主要包括銀行網站內部管理人員與工程技術人員的素質和技術水準,以及使用網路銀行的客戶的安全意識以及自我保護意識。例如建立內部人員安全管理制度,加強對內部員工的計算機安全教育,提高員工素質,狠抓內部職工的道德品質。
2.計算機病毒技術。計算機病毒實際上就是一種在計算機系統運行過程中能夠實現傳染和侵害計算機系統的功能程序。計算機病毒,特別是通過網路傳輸的計算機病毒具有極大危害性,是影響網路銀行正常運作的主要威脅之一。
網路銀行對病毒的防範要採取多種手段和方法。網路銀行的用戶端要配備安全有效的病毒防範系統,並定期檢查和掃描,及時解決出現的問題。而網路銀行端則更為重要,防治病毒要從全面著手,管理員通過網路管理主機進行掃描、檢查病毒情況,設置在線報警系統,一旦發現病毒要立刻報警,從而在管理中心處予以解決。同時還要採用多級防範系統。新的防毒手段應將病毒檢測、多層數據保護和集中式管理功能集成起來,形成多層防禦體系。另外,物理的和政策的手段也會對病毒的防範起到很大的作用。
3.防火牆技術。防火牆是一個或一組在網路之間執行訪問控制策略的系統oj。實現防火牆的實際方式各不相同,但是在原則上可以被認為是這樣一對機制:一種機制是攔阻傳輸流通行,另一種是允許傳輸流通過oj。而防火牆技術是通過對網路作拓撲結構和服務類型上的隔離來加強網路安全的一種手段。由於防火牆所保護的對象是網路中有明確閉合邊界的一個網塊,而所防範的對象是來自被保護網塊外部的安全威脅,所以防火牆技術最適合於在企業專網中使用,特別是在企業專網與公共網路互連時使用。網路銀行系統正好符合這一模型,可以利用防火牆技術來保證網路銀行的網路安全oj。目前防火牆產品中採用的技術有如下幾種:(1)數據包過濾技術是在網路層(IP層)中對數據包實施有選擇的通過,依據系統內事先設定的過濾邏輯檢查數據流中每個數據包後,再根據數據包的源地址、目的地址所用的TCP/UDP埠與TCP鏈路狀態等因素來確定是否允許數據包通過。
(2)應用網關技術是建立在應用層上的協議過濾,它針對特別的網路應用服務協議——數據過濾協議,能夠對數據包分析並形成相關報告,對某些易於登錄和控制所有輸出輸入的通迅環境給予嚴格的控制,以防止有價值的程序和數據被竊取。
(3)代理服務技術作用在應用層上,是由一個高層的應用網關作為代理伺服器來接受外來的應用連接請求,在進行安全檢查後再與被保護的網路應用伺服器連接,使得外部服務用戶可以在受控制的前提下使用內部網路的服務oj。同樣,內部網路到外部的服務連接也可以受到監控oj。應用網關的代理服務實體將對所有通過它的連接作出日誌記錄,以便對安全漏洞進行檢查並收集相關的信息oj。使用應用網關的高層代理服務實體有以下優點:日誌記錄,便於網路管理;隱蔽信息,內部受保護的主機名等信息不為外部所知;可以由應用網關代理有關RPC服務,進行安全控制。
4.數據加密技術和鑒別技術
數據加密技術是保障信息安全最基本、最核心的技術措施和理論基礎,用於保障網路銀行數據的私有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認性。常用的加密技術有對稱密鑰加密、公開密鑰加密和混合密鑰加密。其中混合密鑰加密既保證了數據安全,又提高了加密和解密的速度,這種加密技術在電子商務中得到廣泛使用。
鑒別技術主要是在信息交換過程中防止信息被非法偽造、篡改和假冒的一種技術。如果黑客進入了網路銀行系統,發布虛假信息或更改真實的信息,通過鑒別技術即可作出判斷。鑒別技術主要有:(1)報文鑒別。指在兩個通信者之間建立通信聯系之後,每個通信者對收到的信息進行檢證,以保證所收到的信息是真實的過程oj。(2)身份鑒別。主要指在網路系統對用戶身份真實性的鑒別。(3)數字簽名oj。是指信息接收和發送雙方在收到和發出信息時的身份驗證技術,可使信息發收雙方不能根據各自利益而互相修改簽名後的文檔和推卸責任,在發生爭執時可由第三方仲裁。
5.安全協議支持
安全協議是為了保障電子商務的安全性和互操作性而產生的數據交流標准,因為網際網路的通信協議TCP/IP本身幾乎沒有考慮安全因素,而目前發生的安全事故中,最為嚴重的便是IP欺騙與竊聽獲取合法用戶的登錄信息,因此安全協議在網路銀行中也同樣重要。目前,在用戶端和網路銀行之間主要的安全協議為SSL(安全套接字協議)和SET(安全電子交易)。
網路銀行的交易伺服器實際上是一個Web伺服器,客戶端所使用的是瀏覽器,但它與信息發布類Web伺服器相比,又具有更高的安全要求。使用證書是實現瀏覽器與Web伺服器之間雙向身份認證的標准方法,主要由SSL3.0協議實現。目前大多數的瀏覽器和Web伺服器均支持SSL3.0,該協議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實現基於公鑰技術的驗證交換,完成瀏覽器與Web伺服器之間的雙向身份認證;密碼演算法協商,利用公鑰技術實現瀏覽器與Web伺服器之間的密鑰交換;對數據進行加密/解密操作。
SET是一個更為復雜的協議,由VISA和MASTCARD所開發,是為了在Internet上進行在線交易時保證用卡支付的安全而設立的一個開放的規范oj。由於得到了IBM、HP、Microsoft、NetScape、VeriFone、GTE、VeriSign等很多大公司的支持,現已形成了事實上的工業標准,並已獲得IETF標準的認可。它定義了消費者、商家和銀行之間網上交易的安全規范,要求在網路銀行的支付網關安裝支持SET的伺服器軟體。
6.建立完善的相關法律法規。
網路銀行的出現,給我國乃至全世界法學領域引出了許多空白點。為了使網路銀行的發展有一個規范、明確的法律環境,立法機關要密切關注網路銀行的最新發展和科技創新及其對金融業和監管造成的影響,集中力量研究、制定與完善有關的法律法規,比如數字簽名法、加密法、電子證據法等。要明確定義電子交易各方(消費者、商家、銀行、CA中心)的權利和義務,充分利用法律、法規的規范性、穩定性、強制性,才能更有效地保護網路銀行交易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2iqmdvy3
網路銀行作為新經濟的產物,是傳統銀行的發展和延伸,也是未來銀行業在市場競爭中取勝的一個重要籌碼。網路銀行在我國才剛剛起步,它的業務點和網上服務問題仍在不斷探索中。作為以信譽為生命的銀行業,在建設網路銀行時一定要對網路銀行所面臨的各種風險周全考慮,要將安全問題放在首位。同時整個系統還應具備系統風險評估、安全策略實施、系統運行控制、災難恢復功能、事後監督機制等等條件,為網路銀行提供全方位、立體的防禦體系。只有這樣,網路銀行才具有生命力,才能夠健康、快速地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 成.當前我國網路銀行技術風險問題研究.中國金融電腦,2003,
2 楊晏忠.試論我國網路銀行發展中的制約因素、功能定位及對策選擇.中國金融電腦,2003, 3 李彥旭,巴大志.網路信息安全技術綜述.半導體技術,2002,
4 韓 宏,楊增榮.網路安全及安全技術.寶雞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
5 賀建華.網路銀行安全策略.計算機世界報,2001,
6 張景安,曹素娥.網路安全技術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福建電腦,2003,
7 王小蘭.發展我國網路銀行的思考.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
8 方 琢.網路銀行的經濟解釋.北方經貿,2003,
㈦ 完善的激勵機制的建立是企業留住人才的重要保障~~~跪求!
調動人的積極性是人力資源開發和管理的永恆主題。在企業經營管理中,任何企業目標的實現都是通過人的一系列行為來實現的。如何運用各種管理手段來誘導、激發和控制人的行為,是管理的首要問題,激勵機制是其中主要的管理手段。您的這個論題可以結合實際案例,對企業建立與完善激勵機制的重要性、建立有效的員工薪酬福利分配製度、以人為本尊重人的價值、合理運用激勵機制以及企業經營者的激勵機制等五個方面進行了論述,來探討國有企業管理中如何有效地建立與完善激勵機制的問題。
下面是一篇《有效的激勵機制是電信企業留住人才的重要保障人力資源管理論文》,您可以參考一下:
中國加入WTO後,國內電信市場已分階段地逐步開放,外資將逐漸涉足中國電信市場,中國電信業將面臨一場新的革命。由於國內的人力資源成本相對國外低很多,外資進入中國以後,將大力推進人才的本地化戰略,那些具有較高的業務水平和豐富工作經驗管理、技術人才,必然成為國外大公司所招聘人才的主要目標。因此,電信企業應該形成以留住優秀人才為目的合理的激勵機制,避免企業人才的流失。
一、有關激勵理論概述
激勵是指激發人的行為的心理過程。在企業管理中,激勵可以理解為企業通過創造滿足企業人員各種需要的條件,激發企業人員的各種潛能及努力動機,使之產生實現組織目標的特定行為的過程。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將人的需求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5個層次)這類理論認為人的積極性和受激勵的程度主要取決於需要的滿足程度。
二、 激勵機制的作用
1.吸引優秀人才
在發達國家的許多企業中,往往通過各種優惠政策、豐厚的福利待遇、快捷的晉升途徑來吸引企業需要的人才。例如,IBM公司就制定許多頗具吸引力的激勵措施:提供養老金、集體人壽保險和優厚的醫療待遇,給員工興辦每年只需交幾美元會費就能享受帶家屬去療養的鄉村俱樂部,為那些願意重返學校提高知識和技能水平的員工交學費,公司開辦各種培訓班讓員工到那裡學習各種知識。
2.開發員工潛能
美國哈佛大學詹姆斯( W.James)教授在對員工激勵的研究中發現,按時計酬的分配製度僅以發揮20%~30%的能力,如果受到充分激勵的話,員工的能力可以發揮80%~90%,兩種情況之間60%的差距就是有效激勵的效果。管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員工的工作績效是員工能力和受激勵程度的函數,即績效=F(能力*激勵)。如果把激勵制度對員工創造性、革新精神和主動提高自身素質0000000000000000的意願考慮進去的話,激勵對工作績效的影響就更大。
3.留住優秀人才
彼特.德魯克(P.Druker)認為,每一個企業組織都需要3個方面的績效:直接的成果、價值的實現和未來的人力發展。缺少任何一方面的績效,企業註定必垮。在這3方面中,對「未來的人力發展」就是來自激勵工作。美國《財富》雜志在評選本國「500家大公司」時,過去採用的評價指標主要是反映公司經營成果的財務指標。近10年來,則非常重視反映企業活力的「軟」指標,包括領導班子的素質、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吸引、培養和留住優秀人才的能力等。把能否吸引、培養和留住優秀人才的能力放在與財務指標同樣重要的位置,這種評價指標的變化,從一個側面說明了激勵的重要性。
4.造就良性的競爭環境
科學的激勵制度包含有一種競爭精神,它的運行能夠創造出一種良性的競爭環境,進而形成良性的競爭機制,在具有競爭性的環境中,組織成員就會受到環境的壓力,這種壓力將轉變為員工努力工作的主要動力。
三、激勵的模式
有關激勵的理論有很多,從早期的需求層次理論、X理論、Y理論到現代的3種需求理論、目標設置理論、期望理論、公平理論等,綜合各類理論,管理實踐中常用的激勵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物質激勵
物質激勵即通過物質刺激的手段,來達到激勵職工工作的目的。常見的物質激勵主要有薪資激勵、福利激勵和股權激勵。
(1)薪資激勵與福利激勵
薪資激勵就是通過對員工薪資體系和薪酬水平的合理設計,達到激勵員工的目的。薪資通常包括基本薪資、獎金和津貼等。薪資使員工從企業獲得的較為穩定的經濟報酬,為員工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和穩定的收入來源。
廣義的員工福利,一是法定福利,即政府通過立法,要求用人單位必須以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繳納稅(費)的方式提供的具有強制性的社會保險項目,主要包括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等。另一層次的員工福利,是用人單位或行業在沒有政府立法要求的前提下,為增強自身的凝聚力,吸引更多高素質的勞動力和人才,並鼓勵他們在崗位上長期服務,而主動提供的福利,這種福利可以稱為用人單位福利。一般是通過舉辦集體福利設施、發放各種補貼等方式滿足本單位、本行業員工某些普遍性和共同性的消費需要。單位福利具體包括住房補貼、交通補貼、通訊補貼、教育補貼、企業補充養老保險、補充醫療保險等。
(2)股權激勵
股權激勵指通過公司股權的安排,實現對員工激勵的一種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幾種形式:
①股票期權
實行股票期權的目的是為了將企業利益和經營者的利益最大限度地統一起來,有利於吸引優秀的人才和激勵員工參與公司的發展,其不足之處是這部分收入過多依賴於本企業的股票行情,可能成為經營人員做假賬的重要誘因,如美國安然公司的假賬丑聞等,很大程度上是由股票期權引起的。
股票期權的范圍僅適用於公司經營管理者和做出突出貢獻的人群。
②股票增值權
股票增值權的持有人可以不通過實際買賣股票,僅通過模擬股票認股權的方式獲得公司支付的公司股票在規定時段內的市價差額。股票增值權適用於公司股價成長性好的上市公司。它的優點是不影響總股本、無實際產權關系;缺點是公司的現金支出壓力大,激勵效果易受股市系統因素的影響而降低。
③限制性股票
是指員工只需花費很少的個人投資即可獲得的股票,但需要最低服務年限,否則一切權力都將被剝奪。這種方式有助於留住人才,適用於對企業經營業績不承擔直接責任的高績效員工。
④股票贈與計劃
股票贈與計劃是指將股票無償贈送給高績效員工的一種股權激勵方式,企業往往要求員工在達到一定的資格條件(通常要求達到一定的服務年限)之前一般不會立即擁有股票的完全所有權。一旦渡過了股票被沒收的風險期,員工就擁有了倍增於股票的完全所有權,這時員工所得的股票收入將會被視為一般收入。這種方式適合於對經營業績不承擔直接責任的高績效員工。
2.非物質激勵
非物質激勵是指企業採取貨幣以外的方式激勵員工,主要包括以下方式:
(1)帶薪休假
①享受國家法定的福利,指企業在員工非工作的時間里,按工作時間發放工資和福利的一種制度。
②除以上國家法定的福利外,企業組織的短期休閑度假等。
帶薪休假制度有利於緩解員工因競爭激烈、工作緊張而帶來的壓力,可以為員工的身心調整提供便利的條件,使其在正常的工作時間里更加高效地工作。這項激勵給員工精神和體力上帶來的好處是工資所不能替代的。
(2)職業發展
員工工作的目的除了獲取物質需要外,還要追求個人事業的發展,提供明晰的職業發展方向和良好的晉升機會是對員工的重要激勵方式。
職業發展作為重要的非物質激勵因素,對員工特別是處於事業發展階段員工的激勵作用是非常明顯的。
(3)工作激勵
工作激勵是將工作本身變成一種激勵方式,使員工在工作中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充分表現自己的才能,從而獲得最大的滿足。常見的工作激勵包括:臨時授權、增加工作的挑戰性、肯定員工的工作成就、提供舒適的工作環境、實行彈性的工作方式、提供穩定的工作機會等。
(4)培訓激勵
培訓激勵是指企業將培訓作為激發員工工作積極性的一種手段。企業通過培訓員工,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員工通過培訓,可以挖掘自己的潛力,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從事更加具有挑戰性和競爭性的工作,從而得到更多的發展機會,實現自我價值。
(5)榮譽激勵
榮譽是企業對個體或團隊的崇高評價,是滿足人們自尊需要,激發人們奮力進取的重要手段。榮譽激勵適用於企業的所有員工。
(6)參與激勵
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的實踐經驗和研究表明,現代的員工都有參與管理的要求和願望,創造和提供一切機會讓職工參與管理是調動他們積極性的有效方法。
(7)情感激勵
情感激勵就是加強與職工的感情溝通,尊重職工,使職工始終保持良好的情緒以激發職工的工作熱情。
(8)企業文化激勵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所在,能對員工的行為產生內在的約束力。優秀的企業文化將會對員工的行為產生永久的激勵作用。
3.影響激勵的重要因素
為了實現有效的員工激勵,企業的激勵機制應該保持一定的公平性,為此,需要提供相應的制度保證,在此,主要從績效考核和競爭上崗兩方面闡述激勵機制的內部公平性。
(1)績效考核
績效考核是企業物質激勵和非物質激勵的基礎,好的績效考核制度,將對員工產生積極的激勵作用,相反,績效考核設置不當,將影響員工積極性的發揮。
(2)競爭上崗
競爭上崗有利於實現職業發展的公平性,從而保證企業內部公平性的實現,是對激勵機制的重要保障制度。
四、國內外企業激勵的成功經驗
1.國外著名IT企業激勵機制簡述
(1)物質激勵
①薪資激勵
摩托羅拉非常重視員工的薪資激勵,公司在每年的薪資福利調整前,都對市場價格因素及相關的、有代表性企業的薪資福利狀況進行比較調查,以便使公司在制定薪資福利時,與其他企業相比能保持優勢和具有競爭力。摩托羅拉的薪資報酬依據業績評估結果確定,公司每年年底根據個人業績表現情況,決定員工的薪水漲幅及晉升情況。
日本NTT公司重視員工的薪資激勵,每年為員工加薪一次,每年的6月和12月分別為員工發放獎金,並為員工提供其他津貼。
②福利激勵
國外企業非常重視福利激勵的作用,外企每年都針對福利費的用途制定專門的計劃,用於旅遊、健康或發放現金,一般來講,外企的福利項目包括以下幾種:綜合基金、單項貸款、贈送人壽保險、醫療基金。
國外很多公司非常注重為員工提供優厚的福利制度,如美國SAS軟體公司為員工提供醫療保健、兒童照料、教育培訓等額外福利,解決員工急需解決的生活問題,極大提高了員工的滿意度和生產效率。NTT公司為員工提供子女撫養和家庭護理方面的福利。
③股票期權激勵
國外企業非常重視對員工的股權激勵,股票期權是最重要的一種形式,很多企業都為員工提供股票期權激勵。摩托羅拉對業績表現突出的銷售人員獎勵數額不等的股票期權。微軟公司的大多數工程師都能得到股票期權。而在Cisco公司,為了吸引人才,甚至為還沒有畢業而在公司實習的大學生分配股票期權。
(2)非物質激勵
①帶薪休假
為了留住人才並吸引人才,日本企業為員工提供帶薪休假的機會,特別是日本的大企業,如索尼、東芝等,在這方面投入力度更大,對招攬和留住企業所需人才起到積極的作用。
②職業發展
美國惠普公司匯集著大量素質優秀、訓練有素的科技人才,惠普為了能夠吸引、留住並激勵這些高級人才,幫助每位員工制定令他們滿足、具有針對性的職業生涯規劃。GE公司將輪崗作為實現員工職業擴展的手段,從而能夠成為員工激勵的一種。員工參加輪崗有兩種情況:一是業績評估突出者,輪崗作為增加其工作技能和技巧的手段,實現對員工的激勵。二是對不適應本職工作的員工盡進行輪崗,以此實現組織效益最大化,同時充分發揮員工的特長,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能、能盡其用。
③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
在摩托羅拉,員工可以通過 「總經理座談會」、「業績報告會」、「暢所欲言」或「我建議」 、公司互聯網等形式反映個人問題,進行投訴或提出合理化建議,與管理層進行直接溝通。管理層也可以根據存在問題及時處理員工事務,不斷地促進員工關系,創造良好的工作氛圍。
④增加工作的吸引力
在美國,面對激烈的人才競爭,企業為了吸引留住優秀的人才,採取各種辦法增加工作本身的吸引力,讓員工設計自己的工作職務,以便留住優秀人才。例如,在微軟等高科技企業里,不少40歲左右的優秀員工相當富有,他們往往會提前退休,為了留住這些優秀員工,公司允許他們自己設計工作職務,讓他們從事自己感興趣的工作,極大地提高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也有效地防止了智力資產的流失。
⑤培訓激勵
在美國,企業培訓的方式主要有以下3種:企業自設培訓機構,自定培訓計劃;利用專門的培訓機構;被派往國外的管理人員還要進行任職前國外培訓。在IBM公司,組織的各個層次都要進行正規的行政與管理人才開發項目,另外,還特別提供下列項目的培訓:新經理培訓,重點是美國的政策及實踐;新經理學校——IBM領導項目;IBM經營管理學院;IBM全球經理項目。
(3)制度保障
績效評估的合理性,是建立健全電信企業激勵機制的重要保障。例如GE公司在業績評估方面,通常在每年初,員工根據部門計劃的分解制定個人工作目標(Project)和詳細的完成時間,經過和直屬經理的溝通並做出適當地調整,形成最終的工作目標,作為年終業績評估的依據之一。對於臨時配合性的工作,GE公司設有專門的獎金對員工進行獎勵。
為了保證對員工評價的公正、客觀,直屬經理對員工的考核結果要經過更上一級經理的認可,必要時可以做出適當調整,最後的考核結果要跟員工充分溝通,並得到員工的認可。如果員工認為直屬經理對自己的評價有失公正,可以向經理的老闆和人力資源部門反映,人力資源部門作為監督部門,根據員工的投訴進行調查,並會同與其相關的業務人員做出最終評判。如果是因為由於經理的偏袒造成員工績效考評的不公正,經理通常會被解聘或調離。
2.國內著名企業激勵機制簡述
(1)物質激勵
國內許多企業在物質激勵方面逐漸與員工績效掛鉤,如海爾公司工資改革過程中堅持將工資與員工的勞動效果、工作業績掛鉤,徹底打破平均主義,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海爾集團根據不同崗位、不同管理層採取多種工資形式。如計件工資、點數工資、崗位工資、承包工資、年薪制度等,豐富了企業工資管理制度,以適應企業各階段的發展。
(2)非物質激勵
海爾以人為本,尊重員工的意見、建議,規定職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議要逐一落實,並給予適當的物質獎勵,設置了海爾希望獎、合理化獎等。
五、國有電信企業激勵機制體系面臨的問題
經過我們對部分國有電信企業的調研,國有電信企業的激勵機制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缺乏激勵機制的基礎性工作,如:崗位規劃和崗位分析等,因此,很難保證對不同崗位的人的工作進行公平、公正的正確評價。
(2)績效考核缺少客觀的評價標准,考核內容並沒有涵蓋全部的工作,特別是對臨時性的跨部門的項目缺乏考核。
(3)技術業務與管理通道晉升機制不對稱,技術業務通道吸引力不夠。
(4)企業一味注重人員年輕化,導致人才結構的不合理。以至於使45歲以上的老員工常常被忽視,看不到在企業發展的希望,而暫時沒被提拔的年輕的員工認為大家都處在同一層面,也看不到未來晉升的希望。
(5)教育培訓尚未作為激勵的重要因素來考慮,培訓方式單一,缺少連續性,並沒有制定個性化的培訓方案,培訓效果的落實不力。
(6)股票期權未能充分體現業績和個人貢獻的因素。目前,股票期權只有具有一定級別的領導才具有,企業還沒有把股票期權作一種激勵手段來運用。
(7)企業員工的退出機制不完善。對沒有到退休年齡的老員工,採取了所謂的具有一定強制性色彩的、補償水平較低的內部退養政策,這種做法是與國家相關法律背道而馳的。
六、國有電信企業激勵機制改革的建議
做好激勵工作的基礎,就是要以科學的方法完成企業內部的崗位規劃和崗位分析等工作,以確保對不同崗位的員工的工作進行公平、公正的評價。績效考核評價的標准一定要客觀,考核內容盡量涵蓋全部的工作,特別是對臨時性的跨部門的合作性項目,一定要納入考核范圍。
在物質激勵方面,建議企業在新的形勢下,不斷完善薪資體系改革,引進職位評價系統,實行具有差別化的薪資政策;制定差別化的企業福利政策,重點向貢獻傾斜;擴大股票增值權的發放范圍,向業績評估的結果優秀的員工傾斜。
在非物質激勵方面,注重企業文化激勵的重要性;考慮帶薪休假所帶來的積極作用;將技能培訓作為對企業全體員工最基本的、必不可少的要求;將學歷培訓作為一種激勵手段向業績評估結果優秀的員工傾斜;注重員工的職業發展,增加技術專業通道的誘惑力;處理好競爭上崗、領導幹部選拔中領導崗位集團總部內部、集團所屬省公司、社會招聘不同來源競聘者的比例關系。通過調查分析,我們認為集團總部3級經理及以上員工的來源可以大致保持以下的比例:總部員工晉升佔50%,省市公司選拔佔30%,社會招聘佔20%。
結合各電信企業員工的特點進行分類,在分析各類員工特點的基礎上,對各類員工採取不同的重點激勵,並為員工提供可供選擇的激勵包。
另外,根據電信企業的各自工作特點, 在保證對企業員工績效考核的公平、公正的條件下,逐步完善員工退出機制的改革等問題十分重要,在國有企業的轉軌時期,對於新員工和老員工的退出應該採取不同的處理方式。由於歷史的原因,老職工長期處於較低的收入水平,為了保護這部分人的切身利益,在執行的過程中對於不能勝任現有工作的老員工應該盡可能通過採取系統內換崗安置的方式實現退出。而新員工的退出可以在《勞動法》、《合同法》等法律框架的約束下,採取相應的退出方式。對轉軌時期的國有企業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希望上述資料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