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簡要概述如何提升銀行業作風,提高金融服務水平
金融服務提供者指希望提供或正在提供金融服務的一成員的自然人或法人,但「金融服務提供者」一詞不包括公共實體。「公共實體」指一成員的政府、中央銀行或貨幣管理機關,或由一成員擁有或控制的、主要為政府目的執行政府職能或進行的活動的實體,不包括主要在商業條件下從事金融服務提供的實體;或在行使通常由中央銀行或貨幣管理機關行使的職能時的私營實體。
提升銀行業作風 ,提高金融服務水平,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學習金融知識,讓員工了解金融、了解金融產品、了解金融服務,提升員工業務素質和業務技能;
二、學習現代禮儀,讓員工熟悉服務流程,熟悉金融服務流程;
三、建立員工「雙贏的服務意識」,把握的知識用禮儀服務於客戶,讓客戶在享受服務中為你創造收益,達到雙贏的目的。
,
Ⅱ 怎樣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平
提高農村金融的服務水平直接關繫到「三農」問題的解決,關繫到黨的各項農村工作方針政策能否得到有效落實。 一、當前農村金融服務的現狀 1.農村信用社正在成為服務「三農」的主力軍。近年來,國有商業銀行逐步退出農村市場,而農村信用社依靠其網點多人員多的優勢,不斷強化為「三農」服務的宗旨,加大支農力度,拓寬支農領域,增強服務效能,存貸款業務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市場份額不斷攀升,社會影響逐步擴大,支農服務的主力軍作用日益顯現。 2.傳統的存貸款業務仍是農村金融服務的主要內容。近年來,農村信用社廣泛吸收農民的閑散資金,大力開展組織資金工作,各項存款增長很快。同時農信社還加大了貸款投放,辦理了助學貸款、扶貧貸款、農戶小額貸款、聯保貸款等,取得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促進了農民的增收。 3.農民金融意識增強。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民的金融意識明顯增強。逐漸明白了「借雞生蛋」、「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的道理,農民金融意識的提高也反映出農村金融服務水平的不斷提高。二、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平的制約因素 1.服務主體缺位。國有商業銀行大幅度地撤並農村營業機構,向大中城市集中,致使國有商業銀行在農村作用弱化;作為承擔農村政策性金融服務重任的農業發展銀行業務范圍狹窄,僅僅圍繞糧棉油收購做文章,成為「糧食銀行」,難以體現政策性金融機構在農業發展中的支持作用;此外,農村保險機構缺乏;郵儲只吸存不貸款,資金分流現象嚴重。農村市場只有農村信用社一家提供金融服務,農村金融服務的主體明顯缺位。 2.服務品種單一。銀行票據承兌、代理收費等中間業務在農村沒有開展;各種金融產品及服務項目例如理財和網上銀行、銀行卡業務鮮有辦理;保險在農村開辦的品種也不多,致使投保率低和人均保險金額少。農信社除了提供信貸資金外,金融服務品種不多,難以滿足農村經濟多層次的需求。 3.服務總量不足。最重要的農業信貸投入相對不足,一是農信社資金通過拆借和購買有價證券方式轉移;二是郵政吸收的儲蓄上存轉移了資金;三是國有商業銀行鄉鎮分支機構的存款上存,而使農村資金向其他行業轉移和分流,導致了農村信貸資金來源不足,農業信貸總量投入不足,信貸投入增長落後於經濟發展的增長。 4.服務機制不順。首先,農村經濟分散化經營同農村金融集約化發展之間存在著矛盾。目前我國農業生產基本上還是以農戶為單位分散經營,農戶貸款的發放額小、面廣、量大,而農村金融在向商業化轉軌的進程中實行集約化發展戰略,這使農業發展中的經營分散化與金融服務集約化目標產生沖突。其次,農業產業化與農村金融服務專業化的發展步調不一致。在市場的導向下,各地出現了不同層次的農業產業化趨向,而農村金融機構卻不能提供相配套的信貸、進出口結算等專業化服務,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再次,當前農村經濟對金融服務的需求呈現日益擴大及多元化的趨勢,但農村金融服務不論是在體制設計,還是在產品、服務的需求滿足程度上都存在著缺陷。 三、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平的建議 1.進一步加強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建設。一是加快農業發展銀行改革,擴大其業務范圍,增加農業開發、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等中長期信貸業務。二是加快農信社改革,建立規范化的合作金融體制,完善服務功能,為「三農」提供快捷、優質的金融服務。三是放開管制,允許設立民營銀行,增加為「三農」服務的金融機構。 2.創新金融產品。盡快開辦通存通兌、異地存取款、辦理代繳費等業務;盡快開發一些低費率、廣覆蓋的保險服務產品,特別是要推出進城務工民工的保險險種。 3.建立農村資金迴流機制。一是擴大農村信用社存款利率浮動幅度,增強其組織資金的能力;二是中央銀行加大對農村信用社的再貸款支持力度;三是進一步建立完善郵政儲蓄資金迴流農村機制;四是規定商業銀行每年新增存款的一定比例投放到農業或涉農領域。 4.拓寬支農領域。開發創業貸款、勞務輸出貸款等產品。要把信貸與科技開發結合起來,支持科技研究,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把信貸與農村教育結合起來,幫助農民掌握實用技術,切實提高素質,使其成為新時代知識農業的主力軍。通過科學合理地確定信貸投向,拓寬支農領域,提升信貸服務的層次。 5.改進支農方式。針對農戶貸款額小、面廣、量大的特點,農村信用社要繼續增加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的投放,完善小額信貸機制,開展現場放貸,設立「貸款專櫃」,簡化手續,採取「一次核定、隨用隨貸、余額控制、周轉使用」的辦法。
Ⅲ 淺談如何提升金融服務水平
一、開展有關金融服務和職工形象的專項培訓
從眼前利益的角度講,有關農村金融服務的專題培訓是提高職工服務意識,糾正職工實際工作中服務不到位的現象。培訓和專題學習的形式可以採取現場表演、真實案例、短片回放等渠道,目的是用更生動、形象、直接和反例等方式使職工意識到自身的不足和服務上的缺失,爭取讓樹新風、講文明、提服務的專項學習成果成為日常金融服務中潛移默化的工作習慣。
培訓結束後,要進行後期跟蹤調查和電話回訪客戶等形式檢驗培訓效果,並由各名職工和網點針對提升金融服務的專項學習中的學習體會和整改總結給予糾正,在書寫這些學習心得和整改總結時,杜絕抄襲,嚴重者給予通報,真正做到「不求完美,但求真實」。對於那些學習心得認識到位、總結深刻的個人和單位可以給予精神和物質的獎勵,並選擇真實和深刻的心得和總結來列印多份,發放到各網點去學習,可以使那些學習不到位、服務意識、學習意識差的職工和網點認識到自身的差距,這也是很好的學習激勵機制。
二、定期開展職工業務培訓和同崗位職工經驗交流座談會
職工的業務培訓是每一位在崗職工提高自身業務素質的好機會,絕不能從思想上不重視,從行為上走形式。隨著各種新業務、新流程的更新,每名職工只有不斷參加業務學習和專門培訓才能緊跟農村金融改革發展的步伐。如:最新開通的「農信銀」結算業務,「信保通」業務等新業務。同時,要在廣大職工中,樹立 「終身學習」的理念,要讓學習、培訓以及工作中提供高效、准確、優質的服務成為一種學習風氣和工作習慣。另外,可以利用視頻會議、網路學習、異地檢查和交流等方式進行交流。
三、加大系統內部關於金融服務的機構建設和制度建設
提高農村金融服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作為長期工作來抓,因此,設立專門的服務督導機構,建立有關金融服務的督察制度和獎罰程序等十分必要。專項的督導檢查和不定期的明察暗訪督察工作不可或缺。在督查中,對服務水平好、工作效率高的個人和網點給予必要的獎勵,樹立起模範帶頭作用,對於問題比較嚴重的個人和網點要給予通報和懲罰。
同時,加大信息公開力度。對外公布專項服務督察辦公室的監督電話,對群眾反應的突出問題,要主筆記錄在案,由專人負責保管和核實,同時,對客戶公眾進行信息公開和有效回復。在條件具備時,可以不定期舉辦客戶座談會,讓客戶打分和諫言。當然,社會各種大眾媒體和客戶對我們服務質量的監督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可以利用大眾傳媒把服務形象傳播出去,從而有利於我們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為我們贏得更多的客戶群體打好基礎。
四、加大金融服務和產品宣傳力度,增進客戶對我們的了解
我們所服務群體的基本特點是整體知識文化程度相對低,對我們的金融服務流程和專業的金融術語不了解、接受能力相對緩慢。這就需要我們有必要通過電視、報紙等媒體發放知識宣傳手冊和宣傳單或是現場宣傳講解基本金融業務和產品等多種形式使客戶更多地了解金融產品。從而,從客觀上提高辦理各項業務的效率。
五、加大人才的引進和培訓力度,做到尊重知識,尊重人才
從長遠利益角度出發,人才的引進和培訓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 有效措施。高等教育承載著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運,大學教育總是站在時代的最前沿,因此,加大對高校畢業生的引進和再培訓是將來提高金融服務水平及新業務、新產品推廣的長遠之舉。
同時,通過人才的引進和制度的保障機制,樹立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學習風氣,激勵每名在崗職工不斷學習、銳氣進取。
六、加大基本制度建設,調動職工積極性、增強服務意識
Ⅳ 深化(),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選項B 金融體制改革
回答來源:十九大報告第五部分: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Ⅳ 如何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步推進金融改革發展,做大做強廣州、深圳兩個區域金融中心。建設規范高效的區域金融市場,發展壯大地方金融機構,抓好農村信用社改革,打造幾家競爭力強的省屬金融控股公司。
會議提出,要積極防範化解金融風險,要求廣東各地各部門要牢牢盯住風險多發高發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嚴防地方債務風險,處置好互聯網金融風險,嚴厲打擊非法集資。落實好市縣防控風險責任,市級政府要履行好省政府委託的金融監管責任,縣級政府要擔負起規范民間融資的監管責任,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
會議還強調,要落實地方金融監管責任,完善地方金融監管機構和制度,構建上下聯動的金融監管體系。建立健全金融工作議事協調機制,主動接受中央金融管理部門派出機構的業務指導和監督,推動省內金融監管部門形成工作合力。
Ⅵ 金融服務是什麼意思
金融服務是指金融機構運用貨幣交易手段融通有價物品,向金融活動參與者和顧客提供的共同受益、獲得滿足的活動。按照世界貿易組織附件的內容,金融服務的提供者包括下列類型機構:保險及其相關服務,還包括所有銀行和其他金融服務(保險除外)。
廣義上的金融服務,是指整個金融業發揮其多種功能以促進經濟與社會的發展。具體來說,金融服務是指金融機構通過開展業務活動為客戶提供包括融資投資、儲蓄、信貸、結算、證券買賣、商業保險和金融信息咨詢等多方面的服務。
增強金融服務意識,提高金融服務水平,對於加快推進我國的現代金融制度建設,改進金融機構經營管理,增強金融業競爭力,更好地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6)增強金融服務能力擴展閱讀:
金融服務的主要特徵
1、投入少
金融服務的實物資本投入較少,難以找到一個合適的物理單位來度量金融服務的數量,這也就無法准確定義其價格,從而也無法編制准確的價格指數和數量指數,因此金融服務業的產出也就難以確定和計量。
2、融資中介
傳統金融服務的功能是資金融通的中介,而現代金融服務則具有越來越多的與信息生產、傳遞和使用相關的功能,特別是由於經濟活動日益「金融化」,所以,金融信息越來越成為經濟活動的重要資源之一。
3、勞動密集型
金融服務傳統上是勞動密集型產業,而隨著金融活動的日趨復雜化和信息化,金融服務逐漸變成了知識密集和人力資本密集的產業。
4、自由化
在當今這樣一個國內和國際競爭加劇的時代,金融服務正處於大變革的過程之中,信息技術、放鬆管制和自由化的影響已經永遠改變並在不斷重新塑造著金融服務業領域,而且這種趨勢還將持續下去。
Ⅶ 如何改進銀行金融服務的的對策及建議
對策及建議:
(1)大力發展中西部及農村地區的金融市場堅持西部大開發戰略,大力發展西部經濟,加大對西部信貸力度。
(2)對民眾,加強金融服務宣傳力度,使得西部低收入者也能利用金融工具使自己的財富最大化。完善農村金融服務政策機制。政府應該金融支持與財政扶持並重在加強支農惠農政策,加大財政支農力度的同時,逐步建立信貸支農的財政貼息、稅收優惠、風險補償、中介服務等政策機制,為農村金融服務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加快農村金融服務創新。大力整治社會信用環境。
(3)對農民進行金融知識的培訓,讓農民利用各種金融工具使自己的財富最大化。
服務意識創新。
(1)服務意識的創新,首先是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客戶購買金融產品是為了享受金融服務的,只有認識到客戶的重要性,並且一切服務圍繞著客戶,才能留住客戶,留住客戶的資金。
(2)其次是樹立「銀行客戶雙贏」的經營理念,在服務產生的價值理解上要發掘層次的內容。再次是樹立「服務第一」的思想觀念,在服務內涵上應根據市場需求的發展變化,開辟新功能,增加新內容,拓寬新的服務渠道。
(3)第四是服務要不斷創新,緊跟時代步伐,在服務的空間上擴展;把商業銀行金融服務創新由系統地吸收存款、發放貸款和發展中間業務轉移到全方位支持社會經濟的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等各個領域中去。最後是樹立「服務到家」的主動服務理念,使服務意識與不斷變化的服務需求和拍甚至超前。引進回訪制度。客戶辦理完業務離開並不是服務流程的終止,需要建立創新性的銀行回訪制度。建立創新性的顧客回訪制度一方面有助於銀行保持現有顧客、尋找潛在顧客,使銀行服務流程的終點重新又變為起點;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回訪准確把握顧客需求,為產品創新提供必要的資源。
明晰市場定位,實施差別化、個性化服務策略。首先,建立客戶信息管理系統。對客戶的檔案分門別類進行管理,據個人的性別、年齡、職業、交易習慣和業務偏好等特點,提供有針對性的、專業化的個性化的金融服務。通過全方位的個性化特色服務,不斷吸引客戶,培育更多客戶群。其次,銀行要進行充分調研,結合本地實際情況,進行市場細分,將客戶分為優質客戶一般客戶和低質客戶等不同層次,不同層次的客戶對銀行金融服務產品的需求各不相同,給銀行帶來的利潤相差也很大。銀行要根據自身特點,確定主要目標客戶,為其置身定做個性化的金融服務產品,獲取更大利潤。
提高金融創新能力,為客戶提供豐富的金融產品和特色服務。商業銀行可以從三方面採取產品創新的措施。
強化制度建設 建立健全內部激勵約束機制、強化業務經營、用工管理及分配方式等方面的制度建設,建立健全內部管理機制,尤其是要建立新型人事管理制度,並且有效實施內部控制體系。對於金融服務從業人員的監督要到位,防止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之便,騙取客戶資金,或者私自客戶資金。另外實行以人為本的管理方式,支持和鼓勵員工為做好工作所作的全部努力,包括創新、對銀行的忠誠和責任感等。建立員工業務考核獎懲機制,採用目標責任制的形式,將目標責任與考核獎懲掛鉤,為了有效的調動人的積極性,可以從物質激勵、事業發展激勵、培訓發展激勵、工作激勵、精神激勵幾方面人手。
服務創新中的人才培養 服務創新中的人才培養商業銀行應培養一批具有現代化科學技術和金融理論實踐水平的人才,以適應新形勢下金融為經濟服務的客觀要求。一要組建專門的創新團隊,充實科技隊伍,增強科技保障實力。二要加強對一線員工的培訓,提高業務技能。提升技術在服務創新中的支持力度通過技術創新推動服務創新,三是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把握先機,贏得發展的主動權。四是加快科技應用推廣和創新步伐,進一步把商業銀行的科技優勢演變為核心競爭力,開拓服務領域,提升服務水平,在為客戶提供更加全面的金融服務的同時,促進商業銀行的超常規發展。
Ⅷ 增強西部金融中心功能,要提升金融服務什麼經濟的能力
增強西部金融中心功能 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增強西部經濟中心、科技中心、文創中心、對外交往中心。從四中心升級到五中心,不難看到增加的一個中心,就是西部金融中心,重點就是要增強「資本市場、財富管理、結算中心、創投融資、新型金融」五大核心功能。歸根結底,是要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Ⅸ 央行要求強化金融標准應用普及進一步提升金融業抗風險能力是真的嗎
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副司長、金標委秘書長姚前在日前舉行的「普及金融標准 提升服務質量」主題活動啟動會上表示,金融標準是金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性制度,在支持金融業健康發展中發揮著積極作用。
今年5月,人民銀行聯合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及國家標准委發布《金融業標准化體系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形成了金融標准化頂層設計,提出了新型金融業標准體系,近期金標委秘書處積極推進金融機構、行業協會和金融科技企業緊密圍繞規劃,主動作為,加強金融標准落地實施,更好地服務國家金融穩定發展大局、提升金融服務質量。
Ⅹ 解讀|「十四五」期間,上海如何顯著提升國際金融中心能級
1月30日,上海發布《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下稱《綱要》)。《綱要》對「十四五」時期上海如何顯著提升國際金融中心能級進行了部署。
《綱要》提出,要建設具有較強全球資源配置功能、與我國經濟實力和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具體包括七點內容: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建設人民幣金融資產配置和風險管理中心,把握機遇加快推動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推進人民幣可自由使用和資本項目可兌換先行先試,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資產管理中心,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金融科技中心,營造與國際接軌的優良金融生態。
「一個視角是效率——服務實體經濟,一個視角是安全——防控金融風險。」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徐奇淵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主體內容以服務實體經濟為主線。同時也強調了金融風險的防控,其中提及風險17次。」
復旦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孫立堅則認為,立足於全球經濟環境,中國經濟發展當前有「三張好牌」,而上海在《綱要》中提出的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各類細則,可以看成是用好「三張好牌」的具體內容。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
「第一張好牌是第二代以高儲蓄為特徵的人口紅利和由此形成的二元結構的消費市場。頭部消費需求將促進中國企業技術升級,還有大多數中低收入群體,依靠中國逐漸形成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三流優勢,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來做好線上普惠的大眾市場的服務,從而激發流量規模帶來的消費長尾效應(需求端)。」孫立堅表示。
《綱要》提出,要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具體包括「充分發揮科創板制度創新作用」「大力發展普惠金融」「積極發展綠色金融」「鼓勵發展商業養老保險」等內容。
孫立堅認為,要把高凈值人群的市場與中低收入的市場全面激活,不要用在金融投資上,而是用在消費市場上,創造一個跨境和「內循環」的場景,把金融服務真正和人民幣跨境使用的國際化密切結合。
「只要市場起來了,市場就有需求,我們就可以做大宗商品、期貨、創新金融產品,這都是可以復制延伸出來的東西。」他表示。
有效防控風險
孫立堅認為,第二張好牌是政府財政和調配公共資源的能力,除了硬體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之外,還要著力幫助市場解決後顧之憂的民生問題和建立良好的市場環境所需要的制度建設以及強化監管能力,從而提升市場的活力(供求匹配、內外循環)。
「我們一直在呼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關鍵是制度的建設,反映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他說。
《綱要》提出,上海要營造與國際接軌的優良金融生態,具體包括加快金融法治規則與國際對接,探索實踐證券代表人訴訟、全國性證券期貨糾紛調解等制度創新,完善金融監管體系,建設地方金融統一監管平台,健全社會信用體系,探索金融稅收改革,強化金融風險管理等內容。
徐奇淵指出,《綱要》主要從以下角度對金融風險防控進行了闡述:其一,在金融市場風險方面,有事前的金融風險預防、預警,事後的應急預案、穩妥化解。其二,在金融科技的發展過程中,要充分評估新技術與業務融合的潛在風險,建立完善金融科技風險防範機制。其三,在推動金融開放政策的過程中,也要注意風險的防控和穩步推進原則。
發展數字金融、普惠金融
「第三張好牌,是創新業務上的先發優勢(供給端)。」孫立堅說。
他指出,在一些賽道上中國已經有一大批年輕有為的技術骨幹,他們把相關業務水平做到了世界第一陣營,如華為中芯代表的信息技術和基站生產的性價比優勢,又有像天貓、京東、拼多多、抖音這樣的電商平台的平台服務競爭力,所以,創新驅動的技術能力和風險投資的專業能力今天完全可以在世界舞台上展露頭腳,不僅可以匹配內循環的需要,而且還可以滿足長期被邊緣化的外循環市場的需要。
「國際金融中心核心的業務內容是數字經濟、數字金融。」孫立堅說。
他認為,供給和需求是同步發展的,對應二元結構,中國賽道最前端的華為、中興和中國高質量的消費者匹配,例如晶元設計、疫苗。低收入人群則通過數字經濟,通過流量消費的平台降低成本,與此同時大量的消費流量養活中低端的企業。
因此,《綱要》在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章節里多次提到發展「數字金融」「普惠金融」等字眼。
根據《綱要》,上海將大力發展普惠金融,發揮金融機構和地方金融組織作用,完善中小微企業融資服務體系,健全政府性融資擔保、再擔保體系,完善信貸獎補政策,優化風險分擔機制。創新數字普惠金融產品和服務,支持供應鏈金融發展。加強政銀企三方信息對接,深化大數據普惠金融應用。探索建設區域性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信息共享平台。《綱要》還提到,要加強金融基礎設施體系建設,支持在滬金融基礎設施提升能級,構建聯通全球的數字化金融基礎設施。
《綱要》也提到,要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積極推進大宗商品貿易、對外工程承包、跨境電子商務等領域使用人民幣計價結算。
促進長三角一體化
值得注意的是,《綱要》還提出了不少與長三角一體化相關的內容。
《綱要》指出,要支持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申建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積極參與國際綠色金融標准制定建設長三角區域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加大金融支持長三角區域科技創新力度,推進長三角支付清算、信用擔保等業務同城化。
徐奇淵表示,《綱要》抓住了長三角經濟帶,作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依託腹地,同時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發展融入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支持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申建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長三角區域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推進長三角支付清算、信用擔保等業務同城化。研究建立長三角金融科技監管協作機制。支持人民銀行徵信中心實現長三角企業和個人借貸信息全覆蓋。
「可以說,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將在綠色金融、科創金融、金融科技監管、徵信系統方面對長三角經濟帶的發展發揮引領作用,並且在支付清算、信用擔保等業務的長三角區域金融一體化方面起到推動作用。」徐奇淵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