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金融市場 » 國際金融機構體系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國際金融機構體系

發布時間: 2021-03-17 08:16:23

1. 完整的金融機構體系是怎麼樣構成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金融中一個重要的新現象是涌現了一系列國際金融組織。目前的國際金融機構可以分為三種類型:(1)全球性的,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2)半區域內的,如國際清算銀行、亞洲開發銀行、泛美開發銀行、非洲開發銀行等等,它們的成員主要在區域內,但也有區域外的成員參加。(3)區域性的,如歐洲投資銀行、阿拉伯貨幣基金、伊斯蘭發展銀行、西非發展銀行、阿拉伯銀行等等。

這些國際金融組織對國際貨幣制度與世界經濟的發展都有深遠的積極影響。在促進會員國取消外匯管制、限制會員國進行競爭性貨幣貶值、支持會員國穩定貨幣匯率和解決伙計收支困難、緩解債務危機與金融危機、促進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等方面,這些國際金融組織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2. 國際金融治理體系包括哪些金融機構

搭建跨國金融監管的溝通平台是全球多邊協調合作的重要方面,需在各國之間以及具體負責金融監管的各個國際組織,如國際清算銀行、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等機構之間搭建平台,統一監管理念,防範系統性風險的爆發。
A、世界銀行
B、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C、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D、絲路基金
E、中非發展基金

以上5類金融機構均屬於金融治理體系范圍內。

3. 國際金融體系的主要內容

各國實行的金融貨幣政策,會對相互交往的國家乃至整個世界經濟產生影響,因此如何協調各國與國際金融活動有關的金融貨幣政策,通過國際金融機構制定若干為各成員國所認同與遵守的規則、慣例和制度,也構成了國際金融體系的重要內容。

4. 國際金融體系具體指什麼

根據國際著名金融專家丁大衛教授的解釋,國際金融體系是世界金融的總稱或泛稱。由於金融具有環環相扣的系統性,因此稱之為體系。具體而言,國際金融體系主要指的是國際金融市場體系和國際金融監管體系。因為金融市場具有很高的收益和風險,因此,金融市場的發展始終離不開金融監管,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與時共進的關系。例如,2008年9月15日全球爆發金融市場危機,之後,全球都在致力於金融監管體系改革。

前面說過,金融體系是一環扣一環的,因此又可細分為若干市場和監管分枝體系,如貨幣市場體系及其監管體系(中央銀行)、銀行體系及其監管體系(銀監會)、證券市場體系及其監管體系(證監會)、保險市場體系及其監管體系(保監會)等。

各國國情不同、立法不同、金融市場的發展程度不同,因此,各國金融市場劃分及其監管體系略有不同。

國際著名金融專家 丁大衛教授簡介

丁大衛,國際著名金融專家、金融危機預言家、金融規律的發現者、金融定律的發明人、國際企業管理專家、國際金融界權威人士、全球金融領跑者、金融市場守望者、中國金融市場診斷師、中國金融走向國際化道路的促進者。他可能是全球金融領域擁有最多知識產權的個人。

全球獨一無二、最先進、最完善、最實用、最有效的管理體系、理論體系和教學體系——金融樹(FinancialTree)、金融樹體系(FinancialTree System)、系統金融學(Systematic Finance)、金融生態學(Financial Ecology)、金融物理學(Financial Physics)、金融科學(Financial Science)及金融科學體系(Financial Science System)的發明人和創始人。

他破天荒般地發現了金融的客觀規律,創立了科學的金融學和金融科學體系。他不僅開創了人類金融科學的先河,而且率先揭示了金融與危機的來龍去脈和變化規律。

曾在上世紀80年代成功考取了極個別人才能通過的幾乎所有美國金融/證券行業所需的營業執照,並在該行業的不同領域從業至今,涉及企業和金融管理的各個方面。歷任:美國環球證券首席投資執行官,美國國際金融證券研究院理事會副理事長,多倫多股票交易所董事局顧問,加拿大風險資本交易所董事,博鰲亞洲論壇/博鰲水城投融資總策劃,博鰲亞洲論壇顧問,博鰲水城發展戰略委員會委員(博鰲從一個漁村變為一座比澳門大兩倍的現代化水城)、中美多所大學教授或特聘教授、博導、清華大學中國企業研究中心主任、中國黃金投資專家委員會首席金融科學家,全國貴金屬產業專業委員會專家、中國房地產協會-清華大學房地產總裁同學會顧問、國際多家金融機構、跨國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美林、高盛、黑石、野村等國際投行的經常顧問。在海內外發表過多部著作、金融教材和上百篇論文,經常在國際會議上作專題報告。

上世紀90年代曾向朱鎔基副總理、總理及國務院等部門提出過許多有益建議,其中包括1993年加強宏觀調控,整頓金融秩序,尤其是整頓、規范期貨市場的建議和方案。據中國政府唯一英文官方報紙《中國日報》2001年4月10-16日的報道: 「他的建議曾至少兩次幫助中國避免金融危機的發生。」上世紀90年代中期,率先將國際金融從業執照和資格認證體系其中包括S3、S7、CFA、CFP等引入到中國。上世紀90年代以來曾為包括北大、清華、人大、中財、中科院研究生院、中央黨校、上海交大等中美眾多大學教授各種高端前沿課程;曾為國內外眾多金融監管機構包括中國人民銀行總行、中國證監會等、各大金融機構、數千家房地產企業老總、跨國公司及上市公司高管提供前瞻性高端培訓,為中美培養了大量金融人才;曾為眾多政府機構如吉林通化市政府、北京東城區政府及企業,其中包括美林、高盛、黑石、大摩、日本國際協力銀行等提供獨特的咨詢和解決方案。

上世紀90年代以來,歷次金融危機爆發之前,丁教授都曾不厭其煩地向世人發出警告並預示了結果。 2008年9月15日華爾街引發了全球金融危機,此前的幾年中,他一直在為阻止這場危機的爆發進行了不懈的努力。相比之下,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執掌美聯儲長達21年之久,期間多次發生金融危機,他不但一次也沒有覺察到,反倒一次次將虛假的繁榮誤以為真。

丁大衛教授從事金融20多年來,始終走在國際金融研究與實踐的最前沿;開創了一系列嶄新的金融知識體系、理論體系、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方法體系和管理體系:將原本抽象無形的金融世界變得一目瞭然;始終堅持承諾對所傳授的所有知識及每一個觀點和判斷的客觀性、前瞻性、准確性和正確性終生負責。

5. 國際金融機構體系的構成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是根據1944年聯合國國際貨幣金融會議通過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建立的。1945年2月正式成立,1947年成為聯合國的一個專門機構。其宗旨是:通過會員國共同探討和協商國際伙計問題,促進國際貨幣合作;促進國際貿易的擴大和平衡發展,開發會員國的生產資源;促進匯率穩定和會員國匯率有條不紊的安排,避免競爭性的貨幣貶值;協助會員國建立多邊支付制度,消除妨礙世界貿易增長的外匯管制;協助會員國克服國際收支困難。
會員國繳納的基金份額,是基金組織最主要的資金來源。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主要業務活動除了對會員的匯率政策進行監督,與會員國就經濟、金融形勢進行磋商和協調外,則是向會員國提供借款和各種培訓、咨詢服務。
世界銀行集團
世界銀行集團包括世界銀行、國際開發協會和國際金融公司。這三者的共同宗旨是通過提供和組織長期貸款和投資,解決會員國恢復和發展經濟的資金需要,資助他們興辦特定的基本建設工程。但三者的貸款對象和方式有所不同。世界銀行主要是向成員國提供長期的貸款優惠;國際開發協會則致力於低收入國家提供長期低息援助性貸款;國際金融公司主要向成員國的私人部門提供貸款。
世界銀行的資金來源有會員繳納的股金、向國際金融市場借款、出讓債權、經營中的利潤收入。其主要業務為向發展中國家提供長期貸款。
國際開發協會是專門對較窮的發展中國家發放條件優惠的長期貸款的金融機構機構,成立協會的建議是1957年提出的,正式成立於成立於1960年9月。
國際金融公司建立於1956年7月,申請加入該組織的國家必須是世界銀行會員國。國際金融公司的組織結構和管理方式與世界銀行相同。其主要任務是對屬於發展中國家的會員國中私人企業的新建、改建和擴建提供資金。
區域性國際金融機構
1.亞洲開發銀行:1966年成立於東京,行址設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其宗旨是通過發放貸款和進行投資、技術援助,促進本地區的經濟發展與合作。我國在亞洲開發銀行的合法席位於1986年恢復,為亞行的第三大認股國。
2.非洲開發銀行:1963年成立,行址設在象牙海岸首都阿比讓,我國於1985年加入該行,成為正式成員國。其宗旨是為成員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提供資金支持;協助非洲大陸制定發展規劃,協調各國的發展計劃,以期達到非洲經濟一體化的目標。
3、加勒比開發銀行:加勒比開發銀行是地區性、多邊開發銀行,1969年10月18日,16個加勒比國家和2個非本地區成員在牙買加金斯敦簽署協議,成立加勒比開發銀行 (Caribbean Development Bank,CDB) 。1970年1月26日,協議生效,1月30日,理事會成立大會在拿騷舉行。總部設在西印度群島的巴貝多首都布里奇頓。該行的宗旨是促進加勒比地區成員國經濟的協調增長和發展,推進經濟合作及本地區的經濟一體化,為本地區發展中國家提供貸款援助。該行的宗旨:是促進加勒比地區成員國經濟的協調增長和發展,推進經濟合作及本地區的經濟一體化,為本地區發展中國家提供貸款援助。
4、歐洲復興開發銀行:European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EBRD,簡稱歐銀,成立於1991年,建立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的設想是由法國總統密特朗於1989年10月首先提出來的。他的設想得到歐洲共同體各國和其他一些國家的積極響應。1991年,該銀行擁有100億歐洲貨幣單位(約合120億美元)的資本。歐盟委員會(前歐洲共同體委員會)、歐洲投資銀行和39個國家在銀行中擁有股權。最大股份擁有者是美國,佔10%,其次是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和英國各佔8.5%,東歐國家總共擁有股份11.9%,其中前蘇聯佔有6%。宗旨是:在考慮加強民主、尊重人權、保護環境等因素下,幫助和支持東歐、中歐國家向市場經濟轉化,以調動上述國家中個人及企業的積極性,促使他們向民主政體和市場 經濟過渡。投資的主要目標是中東歐國家的私營企業和這些國家的基礎設施。
5、歐洲投資銀行:歐洲投資銀行是歐洲經濟共同體成員國合資經營的金融機構。根據1957年《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
條約》(《羅馬條約》)的規定,於1958年1月1日成立,1959年正式開業。總行設在盧森堡。宗旨:《羅馬條約》第130條規定,歐洲投資銀行不以營利為目的,其業務重點是對在共同體內落後地區興建的項目、對有助於促進工業現代化的結構改革的計劃和有利於共同體或幾個成員國的項目提供長期貸款或保證;也對共同體以外的地區輸出資本,但貸款興建的項目須對共同體有特殊意義(如改善能源供應),並須經該行總裁委員會特別批准。對與共同體有聯合或訂有合作協定的國家和地區,一般按協定的最高額度提供資金。
6、美洲開發銀行:美洲開發銀行 (Inter-American Development Bank -- IDB) 成立於1959年12月30日,是世界上成立最早和最大的區域性、多邊開發銀行。總行設在華盛頓。是美洲國家組織的專門機構,其他地區的國家也可加入,但非拉美國家不能利用該行資金,只可參加該行組織的項目投標。其宗旨是「集中各成員國的力量,對拉丁美洲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計劃提供資金和技術援助」,並協助它們「單獨地和集體地為加速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貢獻」。
7、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簡稱亞投行,是一個政府間性質的亞洲區域多邊開發機構,重點支持基礎設施建設,法定資本1000億美元,總部設在北京。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於2014年10月24日在北京成立,首批意向創始成員國有包括中國、印度、新加坡等在內21個國家財長和授權代表。截止2015年4月1日,法國、德國、義大利、盧森堡、瑞士、韓國、巴西、俄羅斯、荷蘭、喬治亞、丹麥等已同意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這使亞投行擴圍至51個成員國,其中31個國家已成為正式的意向創始成員國。
國際清算銀行與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
國際清算銀行(BIS)於1930年成立於瑞士巴塞爾,其目的是處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賠款的支付和解決德國國際清算問題。此後,其宗旨改為促進各國中央銀行間的合作,為國際金融往來提供額外便利,以及接受委託或作為代理人辦理國際清算業務等。該行建立時只有7個成員國,現已發展到45個國家和地區。
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1975年,十國集團國家的中央銀行行長建立,1998年7月,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通過《巴塞爾協議》(全稱是《關於統一國際銀行的資本計算和資本標準的協議》 ),成為國際銀行監管方面代表性的文件。

6. 國際金融體系的構成在線等

1.國家金融機構體系是指在一個主權國家裡存在的各種金融機構及其彼此間形成的關系。各國的金融機構體系雖各有特點,但在種類和構成上基本相同。國家金融機構主要由管理性機構、商業經營性金融機構和政策性金融機構三大類構成。
(1)管理性機構:管理性機構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具有金融管理、監督職能的機構。主要有構成有四類:一是負責管理存款貨幣並監管銀行業的中央銀行或金融管理局,二是按分業設立的監管機構如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三是金融同業自律組織如行業協會,四是社會性公律組織如會計師事務所、評估機構等。中央銀行或金融管理局通常在一個國家或地區的金融監管組織機構中居於核心位置。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的金融業管理一直由中國人民銀行負責。
1992年10月成立了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1998年11月8日成立了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2003年成立了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專門負責對銀行業的監管工作。相繼成立了銀行業公會、證券業協會、保險業協會等行業協會。此外,社會性公律組織如會計師事務所、評估機構等已經基本健全。
(2)商業經營性金融機構:商業經營性金融機構是指以經營工商業存放款、證券交易與發行、資金管理等一種或多種業務,以利潤為其主要經營目標的金融企業。商業銀行或存款機構、商業性保險公司、投資銀行、信託公司、投資基金、租賃公司等。商業經營性金融機構發展初期主要是以特定類業務為主。
商業銀行在各國經濟與金融發展中仍位居重要地位的金融機構之一。
(3)政策性金融機構:政策性金融機構是指那些專門配合宏觀經濟調控,根據政策要求從事各種政策性金融活動的金融機構。世界各國都根據各自發展需要建立了相關的政策性金融機構。我國的政策性金融機構主要是政策性專業銀行,如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以及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等。

7. 國際金融機構體系的發展歷程

為適應國際經濟發展的需要,先後曾出現各種進行國際金融業務的政府間國際金融機構。其發端可以追溯到1930年5月在瑞士巴塞爾成立的國際清算銀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建立了布雷頓森林國際貨幣體系,並響應地建立了幾個全球性國際金融機構,作為實施這一國際貨幣體系的組織機構。1957年到70年代,歐洲、亞洲、非洲、拉丁美洲、中東地區的國家為發展本地區經濟的需要,通過互助合作方式,先後建立起區域性的國際金融機構,如泛美開發銀行、亞洲開發銀行、非洲開發銀行等。
1.起源:1930年5月國際清算銀行BIS成立。
2.發展:二戰後,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泛美開發銀行、亞洲開發銀行、非洲開發銀行和阿拉伯貨幣基金組織等先後成立。
3.作用:在重大的國際經濟金融事件中協調各國的行動;提供短期資金緩解國際收支逆差穩定匯率;提供長期資金促進各國經濟發展。

8. 國際金融的體系結構及主要內容

國際金融體系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體系,從廣義上講,其構成要素幾乎包括了整個國際金融領域,包括:國際匯率體系、國際收支和國際儲備體系、國別經濟政策與國際間經濟政策的協調等。但從狹義上講,國際金融體系主要指國際間的貨幣安排,具體包括:國際匯率體系、國際收支和國際儲備體系、國別經濟政策與國際間經濟政策的協調。

9. 金融機構體系

1、金融機構體系的構成
(1)現代銀行的產生和特徵
最早的金融機構是貨幣經營業,而後演變產生現代銀行。
銀行是金融體系的主要環節。現代資本主義銀行形成的途徑:①由早期高利貸性質銀 行轉化而成;②由資本家合股建立的股份銀行。現代銀行具有不同於貨幣經營業的特徵。
早期的現代銀行都是商業銀行,而後從其中分離出另一類型銀行--中央銀行。
(2)金融機構體系
金融機構體系,是指一國金融機構按照一定的結構形成的整體。
各國金融體系各有特點,一般都包括以下三類環節:商業銀行;中央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
(3)我國金融機構體系的建立
我國金融機構體系的建立途徑:在各解放區銀行的基礎上組建中國人民銀行,沒收官僚資本銀行,改造民族資本銀行,發展農村信用合作社,由此形成以中國人民銀行為中心的"大一統"金融機構體系。
(4)我國金融機構體系的改革
大體經歷了如下三個階段:①高度集中的金融機構體系;②多元混合型金融機構體系。③中央銀行制度下的金融機構體系。
2、政策性金融機構
(1) 政策性金融機構是指那些專門從事政策性金融活動,支持政府發展經濟,促進社會全面進步,配合宏觀經濟調控的金融機構。其特徵有:經營目標是實現政府的政策目標;資金主要來自國家預算撥款,在國內發行金融債券和發行國外債券等。資金運用以中長期貸款為主;貸款重點是政府產業政策、社會經濟發展計劃中重點扶植的項目。
(2) 政策性金融機構的種類:開發性;農業政策性;進出口政策性等。
(3) 我國現有的政策性銀行有: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
下面這個網址點擊後 點保存 你會看到更多

10. 國際金融機構體系的構成及其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金融中一個重要的新現象是涌現了一系列國際金融組織。目前的國際金融機構可以分為三種類型:(1)全球性的,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2)半區域內的,如國際清算銀行、亞洲開發銀行、泛美開發銀行、非洲開發銀行等等,它們的成員主要在區域內,但也有區域外的成員參加。(3)區域性的,如歐洲投資銀行、阿拉伯貨幣基金、伊斯蘭發展銀行、西非發展銀行、阿拉伯銀行等等。

這些國際金融組織對國際貨幣制度與世界經濟的發展都有深遠的積極影響。在促進會員國取消外匯管制、限制會員國進行競爭性貨幣貶值、支持會員國穩定貨幣匯率和解決伙計收支困難、緩解債務危機與金融危機、促進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等方面,這些國際金融組織都起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