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融資模式 » 輩出科技融資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輩出科技融資

發布時間: 2021-03-17 14:07:47

❶ 金風科技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新疆達坂城風電場的一面牆上,一幅20多年前創作的油畫至今仍會吸引參觀者駐足凝視:在綿延起伏的天山腳下,是成百上千台風力發電機;畫面的近景則是在廣袤沉寂的大漠上堅韌跋涉的13頭駱駝。它們既象徵著達坂城風場當時安裝的13台風機,也寓意金風科技創業者們早期創業的艱辛和不屈的意志。

而這其中,資本的國際化無疑是最難的。風電場項目屬基礎設施投資,其回報率對融資成本高度敏感。海外本土銀行能否為中國企業承建的風電場項目融資主要看三個條件:

一是要看企業在當地的經營業績,而且是跟當地同類企業可比的業績;

二是需要有獨立專業的第三方評估機構對企業的認可;

三是風電場項目的經濟收益要獲得獨立第三方的正面評價。

這就決定了,海外本土融資的相關方主要是當地銀行、咨詢機構和行業第三方機構。中資企業不僅要滿足這三類融資相關方對企業的運行業績、國際認證的要求,而且還要通過對公司自身全方位的盡職調查。

但在今年4月份,金風科技通過Rattlesnake 風電場項目,已經成為第一個在美國生產稅減免政策(PTC政策)下獲得稅務投資的中資企業,這使金風科技成為了中國新能源企業出海的一面旗幟。

Rattlesnake風電場位於美國德克薩斯州麥卡洛克縣,項目總投資約2.5億美元,總容量為160MW,按計劃將安裝64台金風科技GW109/2.5MW永磁直驅風電機組。建成之後,該風電場將成為金風科技在美國的最大的風力發電項目。

2009年就開始深耕美國市場的金風科技,經過前期的摸底研究,已對美國風電市場的政策特點與行業特性有了相當深入的了解。他們選擇了美國本土花旗銀行作為財務顧問,請其幫助尋找與項目匹配的本土融資。

區別於中國政府制定的上網電價,美國市場採用市場電價機制。花旗旗下獨立、專業的能源電力團隊為金風科技Rattlesnake風電場項目提供了電價保值方案,鎖定了Rattlesnake風電場項目的固定電價,從而保證了項目的收益,也推動了稅務投資交易的落地實施。

武鋼表示,Rattlesnake風電場之所以能夠獲得海外本土融資,關鍵之一,就是金風科技作為一家風力發電項目的建設、運營企業,在對標國際一流風電企業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工業化、標准化和信息化水平,特別是金風機組在北美市場多年所積累的可靠運行紀錄,贏得了機構投資者的認可。

除了電站融資,在國際債券市場融資方面,金風科技也進行了頗多嘗試。

2015年7月,金風科技在海外完成 3 億美元債券發行,票面利率2.5%,期限3年,成為中資企業發行的首單綠色債券。得益於對金風科技資信的認可和業績的信心,該債券在發行認購環節獲得了來自全球67個機構投資者賬戶近5倍的超額認購。此次債券的成功發行,也為金風科技成功打開了海外債券市場的融資渠道。2016年8月,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標普和穆迪兩家評級機構通過對金風科技的財務現狀、資產質量、效率管理、風險控制、發展戰略、信用亮點等方面進行的全面細致的調查和評估分析,綜合考慮公司領先的市場地位、優秀的技術實力以及穩健的財務政策和質量風險意識後,最終分別給予了 BBB-(標普)與 Baa3(穆迪)投資級主體信用評級,且評級展望均為「穩定」,充分認可了金風科技良好的資信水平和償債能力。

所有這些成績的取得,為金風科技在海外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夯實了資本國際化的基礎,也為其提供了融資多元化、國際化的條件。

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推進,未來,金風科技還將加大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市場布局,嚴格把控各國宏觀經濟環境、風電政策等風險,滿足局部地區本地化的要求,加強溝通以消除區域國家文化差異帶來的挑戰。同時,金風科技國際化的發力點也仍將著眼於進一步提升產品和技術性能、增強本地服務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在隱形的資金戰場,金風科技會重點考慮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憑借強大的資金實力和項目投融資經驗,促進海外裝機業績的增加;二是利用金風科技投資級的國際評級,更好地使用境外發債等融資渠道。

❷ 德國每年產生2萬多名博士,在歐洲遙遙領先,為什麼科技水

主要原因是一戰後各國意識形態的問題

一戰時主要戰術是壕溝戰,戰爭結束後,英法滿足於現狀並沒有進行軍事革新,法國甚至以為壕溝戰就是戰爭的最終表現形式並建立了馬其諾防線。

而作為戰敗國的德國,經濟崩潰,希魔就此崛起,並通過工業強國這一理念來解決失業和經濟危機。

德國也卧薪嘗膽,重新考慮一戰失敗的原因,並積極研究新的戰術。

隨後,坦克進入了視線,實際上在一戰中,最先研究出坦克和使用的是英國,但因為其滿足於戰勝國的狀態,並沒思考軍事革新,因此在這方面就停滯了下來。

坦克則進入了德國的視線,德國將領開始研究起坦克戰術,同時也對坦克提出了更高要求,刺激了德國工業,兩都相輔相承之下,德國的科技進步神速。

而這也是二戰開始後,原一戰戰勝國迅速變為戰敗國的原因。他們的意識都停留在壕溝戰那種原始戰術上,被閃電戰這種穿插式戰術擊敗。

歸根結底,德國的科技之所以強於別國,一是因為德國奮發自強,二是其他國家固步自封滿足現狀。


  1. 發達的經濟,雄厚的科技基礎。德國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源地。

2. 國家十分重視教育和在科技上的投入。英法是老牌帝國主義國家,有廣大殖民地。即使不發展科技也照樣能在殖民地賺取很多錢,客觀上限制了它們的進步。蘇聯就不說了,計劃經濟,無前途。至於日本,明治維新時還保留了不少封建殘余,而且起步晚,很難有大的起色。而德國則完全不同,因為只有發展科技,提高產品質量,才能在世界市場的競爭中勝出。


3. 嚴謹的作風,勤勞的天性,追求卓越的精神。德國人偏愛生產高檔且很貴的東西,比如賓士寶馬和虎王坦克。


4. 德國智商普遍比較高,據研究,德國人智商約107,東亞國家106,而英國法國西班牙等只有90—100左右。


5.高效有為的。無論是威廉時代還是希特勒時代。領導集團都十分注重與時俱進。敢於大膽引入新的科技新的思想。


6. 在戰爭在准備上十分充分,在新武器的研製上不遺餘力。


7. 尊重個人研究成果,德國很早就實行了專利保護法。


8. 德國自然人才輩出,但要說在美國和蘇聯的核心科學家都是德國的就未免過於誇張了。

❸ 三十載亂世為何大師輩出

三十載亂世為何大師輩出?大師誕生的原因是因為亂世出英雄么?

中國歷史上,誕生大師的時代主要有三個,春秋戰國、宋明、民國。

先說春秋戰國時代,那是中國大師井噴的時代,老子、孔子、墨子、韓非子、鬼穀子、孟子、莊子??他們分布在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陰陽家、名家、雜家、農家、小說家、縱橫家、兵家、醫家??這就叫諸子百家。

很多人認為春秋戰國出大師,是因為那時候是戰亂,亂世里沒有政治管制,學術自由。個人認為,這也的確是原因之一,但這不是根本原因,或者說不是內因,而是外因。學過哲學的知道,外因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為什麼?如果說亂世出大師,那至少兩個現象無法解釋:

(1)三國、兩晉、南北朝、五代十國也是亂世,為何沒出那麼多大師?

(2)宋明不算亂世(雖然宋朝很弱,但內部很和諧,算不上亂世――和春秋戰國相比),朱程理學、陽明心學又是如何誕生的?

所以說,誕生大師的根本原因,不是戰亂,不是政治封鎖。

2、真正的原因

先看中國的第一批大師,老子、孔子等。如果橫向對比就會發現,孔子,老子,釋迦牟尼,蘇格拉底,等等,基本是同一時代的人。

老子:約前571年- 前471年孔子:前551年- 前479年鬼穀子:約前400年左右墨子:約前468年- 前376年釋迦牟尼:約前564- 前484年蘇格拉底:前469年- 前399年柏拉圖:前427年- 前347年亞里士多德:前384年- 前322年

再看第二批大師,王陽明,和歐美近代革命時期的很多大師也是基本同一時代的。

王陽明:1472年- 1529年盧梭:1712年- 1778年

究其原因,是因為,上層建築建立在生產關系基礎上,生產關系又建立在生產力基礎上。當生產力發生質變的時候,社會生產關系就會跟著變化,然後社會上就會出現很多以前沒見過的情況。例如城堡和馬蹄釘的出現,使得統治者可以控制更大的領土,於是國家這個新社會組織誕生了,在新的社會組織下,會出現一批人們無法理解的新社會關系,然後人們就開始思考,這是怎麼回事?這又是怎麼回事?

我們應該都感覺到了,最近40年裡,70後看不懂80後,80後看不懂90後,現在00後出來了,他們的文化我們就更加不懂了。甚至有人感慨,3年就產生代溝。根本原因,就是最近40年中國生產力發展實在太快了,導致社會關系、文化等,在很短的時間內產生巨大的變動。這種代溝在100年前是不可能出現的,因為那時候的生產力發展速度沒這么快,社會關系變動也就沒有這么快。

這種變化就會促使人們思考,這究竟是怎麼回事?我們該怎麼辦?

思考的人多了,一代一代地,人們思考的東西,逐漸有了答案,那就是一種全新的思想,這種全新的思想最終會在某一個人身上集大成,於是一代大師誕生了。

所謂時勢造英雄,沒有社會關系的根本性變革,大師是誕生不了的。這就是為什麼三國、兩晉、南北朝和五代十國沒有大師誕生的原因。因為那時候中國的生產力還在量變積累中。對於社會關系,只需要好好學習春秋戰國那一批大師的思想就夠了,無需根本性創新。

直到宋明,中國的生產力才發生了本質性的變化(如果不是因為特殊原因,差不多中國就在宋明時代進入資本主義社會了),於是社會關系也出現較大的變化,人們才會發現,繼續使用孔孟之道無法解釋新的事情,於是繼續思考,一代一代地,然後才誕生了朱程理學和陽明心學。尤其是陽明心學,是典型的與孔孟完全不同的的全新思想。

再回頭看看中外大師的誕生時代,就會發現,中國第一和第二批大師的誕生,比歐洲要早100-300年。要解釋這個原因不難,想想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在明朝之前,中國的科技、文化、經濟基本都是世界第一,比歐洲的生產力要領先100-300年,然後就會明白為什麼中國誕生大師要略早一些了。

好了,終於可以回到主題。

明朝之後,中國因種種原因,沒有繼續領先地走進資本主義時代,所以接下來就沒有大師誕生。但清朝結束後,在孫中山的帶領下,我國正式步入資本主義時代,生產力迅速發生了一次巨大的變化。社會生產關系也就跟著變動,這一變革又催生一批新的思考者,他們又在思考,這該怎麼辦?然後又誕生了一批思想家,以胡適等為代表。

同時,新時代需要大量完全不一樣的學術體系來支持,例如建築學、邏輯學、音樂學、美學、人口學、物理學、化學、法學??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就是此時社會出現了巨大的需求缺口,於是才誕生了巨大的供給。那個時候,國內絕大多數科學領域都是沒有人開發的處女地,任何一個智商高又勤奮又願意在此地鑽研的人,都有可能做出劃時代的貢獻(因為以前沒有啊,隨便一個貢獻都可以劃時代)。所以才會有一大批的大師誕生了。

這一批大師,就其數量和研究領域的廣度而言,只有春秋戰國的那一批可以相提並論,遠超宋明的那點突破。這一點也不難解釋,因為中國的社會制度恰好是發生了兩次大變革:

(1)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春秋戰國

(2)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民國

而宋明,是本來要向資本主義過渡卻沒變成功,被草原部落的武力和政治給阻斷了,於是大師只誕生了極少的一兩個,沒有井噴。

是不是很明朗了?

再想想歐美近代的一批大師,以盧梭為代表,他們也正是歐洲從封建社會變革為資本主義社會時誕生的:

盧梭(法國人)於1778年去世,1792年法國廢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國,開始進入資本主義時代。

3、總結

最後總結一下:社會關系發生劇變後,一般都有大師誕生。

政治管制的力量的確很大,並且會影響大師的誕生,但它無法完全隔絕大師的誕生,它只能讓誕生滯後一段時期,例如蒙古和女真的政權讓中國的第二批大師井噴滯後了300年甚至更久,或者讓大師誕生在附近的國家或地區(例如港澳台美等)。

民國時代自由的學術環境,的確為大師誕生創造了肥沃的條件。

但只要生產力發生了質變,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發生了質變,遲早都會誕生一批新的集大成的哲學思考者――大師。

人們的思考就像草原上的青草,是擋不住、燒不盡的,只要條件具備,就會順勢而生。

民國不過短短三十年,時局又變亂不斷,按理說難出大師。改開至今也差不多三十年,按理該出大師。但事實上,世人公認的大師,思想文化領域到軍事外交領域,均出於民國。而近三十年中,所謂「大師」,假冒偽劣,已然令世人對這一詞敬而遠之。這是為什麼?首先說,大師是怎麼產生的?如果大師的產生有利可圖,那麼必然會有很多假大師雲集,而且因為他們掌握著各種權力資源,藉此牟利完全是分分鍾的事。但問題是十餘年後、數十年後,你所依賴的權力資源已然消失,那麼這種所謂假大師的徹底消亡,就是分分鍾的事。

民國的大師,至今已然近百年。如果說當初他們也是依賴某種權力而得名,那麼現如今,這種權力必然已經消失了。

所以,這種大師,是世人自主的選擇。如王國維、陳垣、陳寅恪、顧頡剛、胡適、傅斯年、錢穆等等,他們以作品留世,即便是當下,也沒有人否認他們的大師地位。而當初與政治有很大牽扯的魯迅,他的作品也令人佩服,大師地位固然有人指摘,卻無法動搖。但一些攀附權勢的所謂大師,則漸漸失去光環,譬如郭抹弱雲雲,終將被後人所唾棄。

其次想說,為什麼這些大師會出現在民國那個相對中國國力較弱的時代?我們不妨這么說,中國在那個時代,國家機器的相對弱小,也註定了他難以將機器的力量伸展到社會各個角落去。相對而言,在很多領域出現了自由真空。這種真空之下,可以很糟糕,譬如匪盜橫行。也可以很美好,譬如當時的大學與媒體,便允許很多異論的出現,寫文章和發表言論的人,無需去阿諛奉承各種勢力,至少是不必見每個老爺就磕頭。

再次是時局的變幻,正所謂大時局造大人物,民國時期是中國由君主王朝政治向代議制政治過渡的一個重要時期,固然不算太成功,但變化確實有。在那種時局之下產生的人物事,自然會得到後人的景仰。

至於當下,可以這么說,留給後世的,幾乎可以歸零。

❹ 中國製造打倒了多少科技巨頭

本周有兩個焦點,一個是「電梯」,一個是Windows 10。前者雖然也算得上是半個科技產品,但事件本身社會性質佔多,在此小編不便過多評論;而後者,盡管稱得上是微軟的劃時代巨作,但各大媒體對該產品的點評和評測已是鋪天蓋地,小編也沒有什麼能繼續補充。於是,小編只好選擇了本應出現在上周的話題(如果不是NASA突然宣布發現開普勒452b)——從高通大裁員看「中國製造」與「中國威脅論」。當然,既然放在了本周寫,最後也自然要結合本周的主角——微軟,以展望一下Windows 10的未來。

首先,小編要帶著網友重新認識一下高通。

高通是美國一家半導體科技公司,與我們熟知的巨無霸英特爾類似。但兩者除了業務的面向性不同外(高通主要面向無線通信領域,而英特爾則強調通用計算領域),剩餘的差別就主要集中在有沒有製造工廠這方面了(這對能否控制晶元製造工藝至關重要,文後吐槽階段還會再提到)。

其實大約在十年前,即智能手機尚未普及之前,當時的高通雖不至於說是「名不見經傳的小輩」,但其地位絕對是不能與今時今日相提並論的。可就從2007年開始,移動計算設備(主要是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迅速在全球蔓延,高通也因此迎來了史上最輝煌的發展良機——本來在通信晶元市場就已經形成壟斷的高通(2005年被博通指控,最後賠償8.91億美元),在進入到智能手機時代後,很快又憑借著自主設計的曉龍系列ARM架構處理器成功在移動市場上建立起新的帝國。

高通數據機(源自多年的技術累積,背後有海量通信專利支持)搭配高通曉龍系列處理器(自主設計)以及Adreno系列GPU(收購自AMD),如此的一個組合成就了當時最完美的移動SoC解決方案。這種完美在相當一段時間里都被認為是無敵的,即使是在半導體行業擁有相當實力的德州儀器和英特爾,也自始至終都未能撼動高通在移動市場的絕對霸主地位——德州儀器於2012年無奈宣布退出移動晶元市場,英特爾則先後為移動市場燒掉了百億美元,但迄今也並未看到任何明顯進展。

直到台灣晶元商聯發科終於破繭拿出基於ARM的晶元解決方案後……瞬時間,圍繞高通的一切美好似乎就從此煙消雲散了——小編並不是說聯發科是導致高通潰敗的根本原因,這里主要是想提出一個時間點——2012年前後,這一年,華為的海思麒麟有樣品展示了,聯發科智能手機晶元破繭了,三星的自主Exynos系列也開始商業化了……

在上述格局變化中,聯發科的影響可謂是最直接和不可忽視的。經歷過2006到2007年「品牌功能機衰亡大潮」的網友一定都記得,當時日本、大陸國產品牌商爭先恐後退出手機市場,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因素就是聯發科拿出了一種將手機主板與系統軟體集成於一體的解決方案。一時間,任何由兩個人以上組成的小作坊都能在一天內組裝出上百部「白牌機」,即俗稱的「山寨機」——「山寨」一詞也正是從那時開始流行起來的。因此,當聯發科再以低價、「傻瓜式套餐服務」示人,並高調進軍智能手機晶元市場時,高通的壓力及對其營收的潛在沖擊是可想而知的。

在高通最鼎盛時期,華爾街曾一度相信這家公司最具備可能成為「下一個英特爾」。相當一段時間里,兩家公司的股價走勢也確實反映出這種投資者對未來的擔心和預期——高通財報一次比一次出色,股價穩步上揚;相比之下,英特爾背負著「後PC時代」的恐懼,股價則一路狂跌。」趾高氣昂的「高通似乎也不打算低調,公司在去年甚至高調表示要研發高性能ARM架構處理器,以打破英特爾在伺服器市的壟斷,並將其從神壇上拉扯下來。

時間又過去一年,事態可謂有了峰迴路轉。高通於上周公布的第三財季財報已看不到連續的增長。相比之下,公司總營收較去年同期下滑了14%,同時凈利潤更是較去年同期下滑了約47%。此外,為穩定財務,高通還宣布了規模4500人的大裁員。英特爾還沒跌下神壇,高通自己如今卻被拉了下去。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高通突然變得如此不堪?肯定不是因為被中國罰了那9.75億美元後而突感資金流緊缺,畢竟高通單季利潤還有12億美元,雖然同比是下滑了47%之多。想來想去,還是那個「中國製造」和「山寨機」的道理——聯發科開始批發手機晶元了,同時還有一眾大陸本土晶元商提出的「中國芯」方案,而谷歌又幫中國手機廠商解決了智能系統的門檻問題(請參閱《一周易評:谷歌為中國IT業鞠躬盡瘁-評I/O大會》)——盡管生產智能手機還沒簡單到兩個人的小作坊拼裝一下就能完成,但小編相信,稍有一些Android調試開發經驗的某公司前員工們,通過市面上廣泛存在的ARM開發板,很快也能打造出一部可以正常使用的Android原型機。只不過,這些原型機的外觀設計和系統UI可能會粗暴一點,具體案例我們可以參見董明珠和其格力的最新作品。

「中國製造」如今在外國人眼裡已成為一個看似恐怖的潛台詞。不完全是因為某些時候「中國製造」代表了在質量方面可能存在的某種妥協,更因為「中國製造」在很大程度上預示了「惡性價格戰」的開始。

高通被中國企業轟下神壇絕不是一個個案。從過往現實看,愛立信和思科的潰敗就幾乎書寫在了華為和中興的成長史中。此外,惠普、戴爾、IBM、摩托羅拉以及黑莓等傳統巨人的沒落,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因為聯想、華碩、宏碁以及小米等中華企業的崛起,而在大環境不佳的情況下加速了自身的滅亡(小編這里主要指面向消費者市場的PC和移動計算設備等業務)。

從上面一個個活生生的案例中,其實不難發現——凡有中國企業參與的市場,尤其是入行門檻不算高的消費電子品製造業,在一番競爭廝殺之後,最後勝出者往往都是擁有各種「天時、地利、人和」的中國企業——而作為站在競爭對立面的外國企業們,小編建議你們不要去深究背後的種種原因。你們其實只需明白:要麼就把技術壁壘做得足夠高,高到像卡爾蔡司鏡頭一樣,即使掌握原理也學做不來,那樣就不可能有「中國製造」參與競爭;而如果不能保證技術門檻足夠復雜,那就不要玩「開放標准」,像谷歌Android和ARM架構授權這種隨便把「生產權」交由中國廠商自行處理的游戲規則,即使是站在巔峰的高通或三星,最後也都得倒在「中國製造」四個字之下。

高通將會成為下一個英特爾?小編從來都當作一句笑話。英特爾再危急,也絕不會考慮開放X86架構授權,中國廠商(台灣威盛VIA的X86授權屬特殊情況,暫不在討論范圍)不可能有機會參與研發自主設計,或者公版設計的高性能X86處理器(這里強調高性能是因為入門級Atom處理器已開放授權),因此也就不可能威脅到英特爾帝國的根基——企業伺服器市場。高通有這樣的壁壘嗎?沒有,所以在「中國移動芯」(包括聯發科的產品)遍地開花的今天,高通潰不成軍。

那麼問題又來了,既然「中國製造」殺傷力巨大,高通、三星都未能倖免,可為何蘋果卻獨善其身(過去兩個季度大中華區iPhone銷量暴漲)?

其實蘋果也並不是完全倖免,至少iPad連續6個季度的銷量下滑,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到了國產廉價平板電腦的市場競爭影響。至於iPhone,很多網友可能又要說是某些人為了「裝X」而托起了蘋果的銷售數字,但小編想說,iPhone銷量增長和iPad銷量持續下滑是一個全球性同步現象,雖然中國市場的表現是那麼突出了一點,但「裝X」顯然也絕對不是解釋這種全球現象的主要原因。想來想去,小編又意識到了一個此前討論過的問題——《一周易評:中國企業為何難獲用戶尊重》——中國人很聰明,尤其是在做軟體編程方面(看看矽谷巨頭企業里有多少中國人就知道了),但我們的企業缺乏誠信和責任,習慣於「賣出產品就不管了」的無售後模式。所以,我們可以把硬體設備的價格壓得很低,讓產品顯得很有競爭力(尤其是小廠、山寨廠),可一旦出現了質量問題或者技術問題,消費者往往得不到解決,銷售商甚至也可能根本不知道怎麼解決——譬如一些技術故障,按部就班批量生產設備的貼牌廠商根本也沒能力排查個別出現的技術故障,這種現象在歐美市場尤其明顯,中國製造「廉價低質」的印象也就是這么形成的。

可這些與蘋果有什麼關系?蘋果的售後服務可是全球第一的啊。譬如在軟體升級方面,2011年推出的iPhone 4S將肯定還能升級iOS 9,即免費獲得新功能。表現好不好、意義大不大都另說,但免費升級,享受服務是任何消費者都樂於看見的,不是嗎?相比之下,谷歌Android其實對舊機型支持更廣泛,三五年前的產品都號稱可以升級到最新版本的Android M。但遺憾的是,谷歌不是控制和執行方啊,品牌商才具備最終生殺權——同樣2013年發布的三星Galaxy S4就不會獲得今年推出的Android M的支持。這種各自為政的模式也導致了Android陣營一直無法改變的碎片化問題,這難免會給消費者的心態造成一定影響——買蘋果吧,雖然貴,但至少保證了長期的售後服務;或者買一線品牌國產智能手機,價格合理,即使軟體服務跟不上了,一年一換也不會貴過蘋果一部手機的價錢;至於那些號稱「iPhone殺手」的旗艦智能手機,尤其是非「中國製造」的品牌,價格沒有優勢,服務比不上蘋果,最終只能是在上下兩極的夾縫中慢慢逝去(如果照當前形勢繼續發展下去)……

所以,話題轉移到微軟身上,Windows 10作為一個劃時代的產品——免費和跨設備協同兩大特性——到底能給微軟帶來什麼新機遇?

前面說過,「中國製造」在國際市場上「遇神殺神見佛殺佛」,但這主要表現在執行門檻不高的消費電子品領域。所以,Windows 10到底能給微軟帶來什麼,其實主要還是看微軟究竟希望去實現些什麼?重振Lumia這個硬體品牌?還是重塑Windows的軟體生態?弄清楚這個問題很重要,也幾乎是決定成敗的關鍵所在。

假設微軟要自主經營Lumia這個品牌,那麼公司自然要從上自下控制整個產品的設計、規劃、生產以及銷售等所有環節。到了某個階段,微軟也必然會與「中國製造」面對面競爭,畢竟Windows 10的授權是開放的,任何廠商都可以購買使用。倘若Windows 10足夠偉大,吸引了大量中國廠商的加入,那麼Lumia是否會成為Windows界的三星Galaxy?走高端路線,但功能無差異,價格昂貴,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相比之下,「中國製造」還是老一套:便宜、功能齊全、設計具有高模擬,愛用不用……

❺ 杭州輩出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輩出科技是一家企業服務公司,旗下平檯面向企業HR開放,服務圍繞招聘的整個流程展開,致力於提高HR效率。
法定代表人:劉文敏
成立時間:2016-12-14
注冊資本:1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30106000566550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
公司地址: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倉前街道文一西路1288號海創科技中心4幢3樓302室

❻ 如何籌集到更多的資金

貸款、借貸、項目融資、變賣資產

❼ 錘子科技什麼時候倒閉

倒閉干什麼,每天有點時間看笑話多好

❽ 企業家成功靠什麼

你好: 我認為要成為一名合格的管理人員,應該從以下方面入手: 1、共同建設高度認同的企業文化:高度認同的企業文化是科學有效管理的基石。良好的管理取決於對某些基本價值觀的接受,管理工作必須藉助於一個平台,也就是一個環境,這個環境包括物質環境和人文環境。現代化的高科技企業最重要的不是先進的技術,也不是雄厚的經濟基礎,而是「人」——訓練有素的員工,而任何一個員工特別是新員工要接受企業的基本的價值觀念,是一個非常艱苦的過程,必須向其灌輸基本的價值觀念,所以初期培訓和後續教育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 2、理解人類共有的癖好,例如猜忌,嫉妒、地位、偏見、感知、性情、積極性和才能:管理者要培養的最有價值的素質是——耐心、和藹和體貼別人。機器和化學劑不會介意你對它們溫和還是粗暴,但人類會。 你的手下不僅是工程師、會計師、行政人員、銷售人員,他們是人——這是最首要的。他們有家人、朋友、喜好和厭惡。人類是有感情的。尊重他們的人格,你就能得到他們的尊敬和忠心。反之,他們就會失去為你工作的動力。「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也是管理上的金科玉律。當你將批評下屬或表達不滿時,先問自己,「我是否喜歡別人用這種方式對我說話呢?」想想如果自己處於他們的位置,希望得到何種和藹和體貼呢?然後再以同樣的態度施於下屬。 3、廣開言路: 一個真正具有生產效率的部門是每個人都積極思考更好、更有效率的工作方法,以更少的時間和更低的成本,生產出更高質量的產品。要達成這種革新,必須接受新構想,而且還要鼓勵下屬創新。激勵辦法很多,如給獎金、假期或禮物。但最有效的動力是,讓員工知道管理層確實在聆聽或將員工的建議和構想付諸工作中。 4、給屬下一個上升的空間 。如果員工沒有可望得到的上升空間,那麼他的工作就到頭了。工作到頭的員工通常表現煩惱、不愉快、生產效率低下。把你的部門組織起來,讓每個人都有晉升的機會,形成在頭銜、職責、地位和薪酬方面的邏輯晉升階梯。如果你的部門太小,不能做到這步,晉升機會可能不可避免地要向部門外的職位發展。若是這樣,不要拖住屬下的發展,反而要鼓勵他們達到自己的目標,那麼在與你一起的歲月里他們會使出最大的干勁。 5、組建一個成功的團隊:一個成功的管理者應該成為孜孜追求團隊整體貢獻的榜樣,把一部分的精力放在人才梯隊的培養和管理的規范化上,不爭功、不搶利。個人的力量永遠是有限的,而建設一個堅不可摧、百折不撓、人才輩出的團隊卻是至關重要的,集體的力量壯大了,個人的表面成績隱去了,但他對組織目標的貢獻,卻是任何一個只突出個人業績的主管無法比擬的。 6、批判和自我批判同時不斷學習新的管理知識和方法,並恰當地結合實際工作付諸實踐;學習所屬領域的專業知識,提高技術技能。 7、善於授權:管理者並不是任何事情都必須親力親為,英國著名的維廉·巴克萊博士在其撰寫的《花香滿徑》一文中指出:「我們不應該把所有的事都抓在自己手裡,認為只有自己才做得好。」此語道出了授權於下屬對管理者的重要性。我們常常看到許多主管成天忙於應付各類例行或例外事件,他們自己也總是抱怨工作太忙,都快喘不過氣來了,乍一聽,還挺讓人敬佩他們的敬業精神。其實細細想來,這只能說明他們不善於授權,不善於將工作轉移給有能力的下屬去做,或許是不信任下屬,或許是一種私心在作祟,不給下屬在實踐中磨練從而提高各方面能力的機會。有的管理者甚至將一些有價值的信息,好的方法緊攥在自己手裡,形成一種這事非他莫屬,別人無法替代的局面,這實在是各級管理者必須克服的。一個似乎看不出有多大業績的主管,但他所帶領的團隊業績突出,他所培養的幹部個個出類拔萃,他起到的是一種催化劑和粘合劑的作用,也起到一種給組織造血的功能,這樣的人才是優秀的管理者。 參自網路!!! 願你成功!

❾ 為什麼民國時期人才輩出

一,社會動盪,思想活躍容易出現。二,知識水平整體低下

❿ 美股慘跌!失業者破歷史新高,六大科技股三天蒸發多少億

美國股票開盤大跌,科技股首當其中,蘋果、亞馬遜、Facebook等高科技的股票都有明顯的下跌,六大科技股三天蒸發超1萬億美元,由於美國疫情的影響,新冠病毒的不斷蔓延,美國累積確診患者超過上百萬,經濟發展遭受到嚴重影響,大量的實體企業被迫倒閉,而且企業的失業者不斷增多,已經突破了歷史新高,如果美國政府再不採取一些有力措施的話,狀況將會變得更加的嚴重。

美國的局勢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鍾,對待疫情一定要更加重視,不能有任何放鬆警惕的情況,加大對實體企業的投資,保證經濟的快速發展,讓所有的企業不受到疫情的影響,雖然國內的疫情防控取得了不錯的成效,但是我們外出的時候,仍然要做好安全防護,將常態化疫情防控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