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融資模式 » 未實現融資收益如何納稅調整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未實現融資收益如何納稅調整

發布時間: 2021-06-13 04:40:28

㈠ 未實現融資收益增減變化為什麼計入資產減值損失

未實現融資收益增減變化計入資產減值損失 ,一是從資產的確認角度考慮的。融資租入的資產,屬於租賃企業的自有資產,計提折舊,所以其收益的增減變化就屬於資產減值(增值)范疇。

㈡ 為什麼未實現融資收益要沖減財務費用

看一下分錄:
借:長期應收款
100萬
貸:主營業務收入
90萬
未實現融資收益
10萬
(不考慮增值稅)
這時,最後將收到的全部款項還是100萬,而不是90萬。所以,並沒有少收錢。
它與這個分錄:
借:長期應收款
100萬
貸:主營業務收入
100萬
區別在於,從收入中拿出了10萬元,分期沖減了財務費用(也就相當於增加了收入),所以,只是現在納稅和將來納稅的問題(所得稅),也沒有多納稅。

㈢ 分期收款銷售如何進行納稅調整

分期收款銷售,是指企業已將商品交付給購貨方,但貨款分期(一般為3年以上)收回的銷售方式。由於會計准則和稅法在收入的確認方式、確認時間和確認金額方面存在差異,企業不僅要正確進行會計處理,還要按照《企業所得稅法》的規定進行納稅調整,以准確核算所得稅的稅基。有的企業對分期收款需要進行的納稅調整了解不夠,甚或不知道怎麼調,給企業帶來納稅風險。本文通過剖析分期收款銷售的財稅處理差異,理清調整項目,為企業進行完整正確的納稅調整作參考。 會計處理規定 《企業會計准則14號收入》規定,滿足銷售實現條件時,合同或協議價款的收取採用遞延方式,實質具有融資性質的,應按應收的合同或協議價款的公允價值確定銷售商品收入金額;應收的合同或協議價款與其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應在合同或協議期間內採用實際利率法進行攤銷,計入當期損益。依據《准則》,企業在銷售實現時確認收入,收入金額按合同或協議價款的公允價值計量,並按其計算應交納的增值稅,同時結轉相應成本。合同或協議價款與其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按應收款項的攤余成本和實際利率,計算確定的金額進行攤銷,作為財務費用抵減處理。稅法規定及財稅處理差異《增值稅暫行條例 》規定,採取分期收款方式銷售貨物,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合同約定的收款日期當天,並按此時間(合同約定的收款日)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 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規定,以分期收款方式銷售貨物的,應按合同約定的收款日期確認收入的實現,收入金額為合同或協議分期收款的金額,當期確認應稅所得,計算應交所得稅。依此規定,企業按合同約定日期開具增值稅發票,確認收入實現,收入金額為分期收款金額,並結轉相應成本,計算應交增值稅和所得稅額。 通過會計規定與稅法規定的對比,發現分期收款銷售在會計和稅法規定上存在明顯的差異:一是時間上的差異,會計上考慮了貨幣的時間價值,在滿足銷售實現條件時一次性確認收入;而稅法上則是依據收付實現制,根據合同約定的收款日期分次確認收入。二是金額上的差異,會計上採用的是公允價值計量模式,根據銷售時商品的公允價值進行計量而不是合同金額;稅法上採用的是歷史成本原則,根據實際收到的款項即合同金額進行計量。由於存在以上差異,導致企業進行會計和稅法處理時,收入、成本、費用在時間和金額的確認上都存在差異,企業在根據會計規定進行正確的會計處理時需要根據稅法規定進行相應的納稅調整。考慮計量和調整過程較為復雜,下面通過案例進行解析。 納稅調整案例分析 (一)會計處理。公允價即設備現價450萬元,合同中的總價款即200+200+100=500(萬元),企業按會計准則進行賬務處理 ,兩者差額50萬元先計入未實現融資收益,在每次付款時按實際利率法攤銷,沖減財務費用。銷貨方第一年初確認主營業務收入450萬元,結轉成本400萬元,未實現融資收益50萬元。用實際利率法攤銷,採用插值法計算出利率6.08%,從而算出第一年應攤銷的未實現融資收益11.5萬元,第二年攤銷22.3萬元,第三年攤銷16.2萬元。 (二)稅法處理。企業每年應確認的收入是 第一年末200萬元 ,第二年末200萬元 ,第三年末100萬元,不認可每年抵減的財務費用。成本的結轉按配比原則,每年按收入比結轉,第一年(200÷500)×400=160(萬元),第二年(200÷500)×400=160(萬元),第三年(100÷500)×400=80(萬元)。 (三)會計與稅法的差異表現。一是收入確認的時間差異,會計上是發出商品風險轉移時確認收入,如上一次性確認,稅法是分3次確認。二是收入確認金額差異,會計上是450萬元,稅法分3年確認了500萬元。三是成本結轉時間差異 成本結轉時間的差異會計一次結轉,稅法分了3次。四是費用扣除的差異,會計上抵減的財務費用,稅法上已確認收入,進行納稅調減;業務招待費,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的扣除限額因財稅收入不一致而產生差異。 (四)納稅調整。 第一,收入的調整。會計稅法二者收入確認時間不一致,第一年稅法確認收入200萬元,因此應調減應納稅所得額450-200=250(萬元),第二年調增應納稅所得額200萬元,第三年調增應納稅所得額100萬元。 第二,成本的調整。與收入相配比的成本也不一致,第一年成本調減400-(200÷500)×400=240(萬元),即調增應納稅所得額240萬元;第二年成本應調增400×(200÷500)=160(萬元),即調減應納稅所得額160萬元;第3年成本應調增400×(100÷500)=80(萬元),即調減應納稅所得額80萬元。 第三,費用的調整。首先看財務費用 ,會計上攤銷未確認融資收益時抵減的財務費用其實就是確認利息收入,而稅法在確認銷售收入時已經包含了這50萬元的收入,所以抵減的財務費用應全額調整,調減應納稅所得額。第一年調減11.5萬元,第二年調減22.3萬元,第三年調減16.2萬元。再看業務招待費,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所得稅條例》第四十三條規定,企業發生的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業務招待費支出,按照發生額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的5‰;第四十四條規定,企業發生的符合條件的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支出,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不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過部分,准予在以後納稅年度結轉扣除。由於業務招待費、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是以銷售收入為標准計算確定的招待費扣除限額,由於稅法上收入確認時間與會計不一致,導致以收入百分比計算的費用扣除限額也會跟著改變,招待費扣除限額按銷售收入的5‰,收入調增(減)此限額也跟著調增(減)。要重新計算扣除限額以確定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可以扣除的相關費用。 第四,增值稅的調整。第一年調減銷項稅額250×17%=42.5(萬元),第二年調增銷項稅額200×17%=34(萬元),第三年調增銷項稅額100×17%=17(萬元)。 第五,企業所得稅的調整。

㈣ 未實現融資收益是什麼科目

未實現融資收益是指未收到租金並未獲擔保的部分,因其是否能按期收回具有不確定性,因此按照穩健性原則的要求對預期收益就不計或少計,而且對於超過一個租金支付期未收到租金的應停止確認融資收入,其原已確認的融資收入應予以沖回,轉作表外核算。

這樣處理有助於抵消管理人員和所有者的樂觀主義情緒,以利於投資者和債權人更有利地評價風險。但是,將能夠帶來未來經濟利益的相關支出全部由當期投資收益承擔,有失配比性。

(4)未實現融資收益如何納稅調整擴展閱讀

出租人融資租賃產生的應收租賃款,在租賃期開始日,應按租賃開始日最低租賃收款額與初始直接費用之和,借記「長期應收款」科目,按未擔保余值,借記「未擔保余值」科目,按融資租賃資產的公允價值(最低租賃收款額的現值和未擔保余值的現值之和),貸記「融資租賃資產」科目。

按融資租賃資產的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的差額,借記「營業外支出」科目或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按發生的初始直接費用,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額,貸記本科目。

㈤ 未實現融資收益是長期應收款的抵減科目吧!!!

是的,未實現融資收益是長期應收款的抵減科目。

未實現融資收益是出租人在租賃期開始日時記錄的應收融資租賃款、未擔保余值和租賃資產賬面價值的差額,是其將來融資收入確認的基礎。出租人未擔保余值的預計可收回金額低於其賬面價值時確認為當期損失。

未實現融資收益:

一、本科目核算企業分期計入租賃收入或利息收入的未實現融資收益。

二、本科目可按未實現融資收益項目進行明細核算。

(5)未實現融資收益如何納稅調整擴展閱讀:

(一)出租人融資租賃產生的應收租賃款,在租賃期開始日,應按租賃開始日最低租賃收款額與初始直接費用之和,借記「長期應收款」科目,按未擔保余值,借記「未擔保余值」科目,按融資租賃資產的公允價值(最低租賃收款額的現值和未擔保余值的現值之和)。

貸記「融資租賃資產」科目,按融資租賃資產的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的差額,借記「資產處置損益」科目或貸記「資產處置損益」科目,按發生的初始直接費用,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額,貸記本科目。

採用實際利率法按期計算確定的融資收入,借記本科目,貸記「租賃收入」科目。

(二)採用遞延方式分期收款,實質上具有融資性質的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等經營活動產生的長期應收款,滿足收入確認條件的,按應收的合同或協議價款。

借記「長期應收款」科目,按應收的合同或協議價款的公允價值,貸記「主營業務收入」等科目,按其差額,貸記本科目。涉及增值稅的,還應進行相應的處理。

採用實際利率法按期計算確定的利息收入,借記本科目,貸記「財務費用」科目。

本科目期末貸方余額,反映企業尚未轉入當期收益的未實現融資收益。

㈥ 與未實現融資收益相關在當期確認的財務費用,稅務有關規定

未實現融資收益核算企業分期計入租賃收入或利息收入的未實現融資收益。也可按未實現融資收益項目進行明細核算。
未實現融資收益的主要賬務處理。
(一)出租人融資租賃產生的應收租賃款,在租賃期開始日,應按租賃開始日最低租賃收款額與初始直接費用之和,借記「長期應收款」科目,按未擔保余值,借記「未擔保余值」科目,按融資租賃資產的公允價值(最低租賃收款額的現值和未擔保余值的現值之和),貸記「融資租賃資產」科目,按融資租賃資產的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的差額,借記「營業外支出」科目或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按發生的初始直接費用,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額,貸記本科目。
採用實際利率法按期計算確定的融資收入,借記本科目,貸記「租賃收入」科目。
(二)採用遞延方式分期收款,實質上具有融資性質的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等經營活動產生的長期應收款,滿足收入確認條件的,按應收的合同或協議價款,借記「長期應收款」科目,按應收的合同或協議價款的公允價值,貸記「主營業務收入」等科目,按其差額,貸記本科目。涉及增值稅的,還應進行相應的處理。
採用實際利率法按期計算確定的利息收入,借記本科目,貸記「財務費用」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貸方余額,反映企業尚未轉入當期收益的未實現融資收益。
舉個例子:公司於2007年5月1日採用分歧收款方式銷售大型設備,合同價格為100萬元,分5年於每年年末收取。假定該大型設備不採用分期收款方式時的銷售價格為80萬元,不考慮增值稅,成本為50萬元。
分錄如下,銷售成立時:
借:長期應收款100
貸:主營業務收入80未實現融資收益20
借:主營業務成本50
貸:庫存商品50
2007年末:
借:銀行存款20
貸:長期應收款20
借:未實現融資收益2.6667
貸:財務費用2.6667
借:未實現融資收益2.6667
貸:財務費用2.6667

㈦ 企業所得稅納稅調整的各個具體項目是什麼包括如何調增、調減

一、收入類調整項目
1.視同銷售收入2.接受捐贈收入3.不符合稅收規定的銷售折扣和折讓4.未按權責發生制原則確認的收入5.按權益法核算長期股權投資對初始投資成本調整確認收益6.按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持有期間的投資損益7.特殊重組8.一般重組9.公允價值變動凈收益10.確認為遞延收益的政府補助11.境外應稅所得12.不允許扣除的境外投資損失13.不征稅收入14.免稅收入15.減計收入16.減、免稅項目所得17.抵扣應納稅所得額18.其他
二、扣除類調整項目
1.視同銷售成本2.工資薪金支出3.職工福利費支出4.職工教育經費支出5.工會經費支出6.業務招待費支出7.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支出8.捐贈支出9.利息支出10.住房公積金11.罰金、罰款和被沒收財物的損失12.稅收滯納金13.贊助支出14.各類基本社會保障性繳款15.補充養老保險、補充醫療保險16.與未實現融資收益相關在當期確認的財務費用17.與取得收入無關的支出18.不征稅收入用於支出所形成的費用19.加計扣除20.其他
三、資產類調整項目
1.財產損失2.固定資產折舊3.生產性生物資產折舊4.長期待攤費用的攤銷5.無形資產攤銷6.投資轉讓、處置所得 7.油氣勘探投資 8.油氣開發投資9.其他

㈧ 未實現融資收益攤銷公式是「(當期長期應收款余額-未實現融資收益余額)*實際利率」怎麼理解,啊,,不懂

當期長期應收款余額-未實現融資收益余額:這相減後得到的實際是長期應收款的攤余成本。
攤余成本*實際利率:是計算的當期應確認的未實現融資收益攤銷額。
當發生未實現融資收益余額時的分錄是:
借:長期應收款 貸: 未實現融資收益 及其它科目
攤銷時:借:未實現融資收益 借:財務費用(紅字)收到分期款時:借:銀存 貸:長期應收款

㈨ 為什麼未實現融資收益要沖減財務費用

借:長期應收款100萬

貸:主營業務收入90萬

未實現融資收益10萬

借:長期應收款100萬

貸:主營業務收入100萬

「未確認融資費用」科目編號2702,科目性質為負債類,在編制財務報表時作為長期應付款的抵減項目,即在資產負債表中,「長期應付款」項目以「長期應付款」科目余額減去「未確認融資費用」科目余額和一年內到期的長期應付款金額填列。

未實現融資收益將能夠帶來未來經濟利益的相關支出全部由當期投資收益承擔,有失配比性。在會計科目中屬於資產類。

(9)未實現融資收益如何納稅調整擴展閱讀:

企業未按納稅義務發生時間收,主要指企業未遵循權責發生制的原則,對應計的銷售收入採取拖後或記入往來賬戶不及時轉銷售收入。我們進行征稅籌劃時,應注意:

審查企業的銷售是否合理,通過確認企業的銷售方式進行稽查。對一般銷售業務,如交款提貨、委託收款、托收承付等結算方式,其銷售成立的標志有兩個,一是商品、產品已經發出;二是貨款已經收到,或者已取得收取價款的憑證。對其他銷售方式,按財務慣例規定,分別確定收入的實現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