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民營企業融資難在哪
民營企業融資難主要體現在:
1、管理監督機制缺位,形成道德風險。有些民營企業在獲取大量、高額的銀行貸款後,或螞蟻搬家,或瞞天過海,將資金抽逃、轉移到外地,甚至國外,然後逃之夭夭,使銀行追債無門,造成「金融地震」。
2、信息傳遞不對稱,形成數據風險。有些民營企業為了獲得銀行融資,美化報表,向銀行提供含有大量虛假信息的審計報告,增加了銀行甄別信息真偽的難度。
3、經營行為不規范,形成投機風險。企業的經營風險主要來源於資金的流動性風險。特別是民營企業大多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弱,企業的老闆既是投資者,又是經營者,企業在不同程度上等同於老闆個人,員工處於被動的「打工者」地位,參政議政意識薄弱。企業的經營方式、策略完全取決於老闆個人的興趣偏好和能力水平。
4、品行操守的不確定性,形成法律風險,給企業經營與生存帶來致命的打擊。
2. 如何讓銀行放心借錢,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是什麼
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不僅僅是在銀行層面,實體經濟中的中小企業也要反思。不少中小企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它們都是家族企業,一股獨大,經營上經常出現「一言堂」現象,沒有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財務不透明,誠信或者較差,或者徵信難以評估,可抵押資產很少。銀行一般只能發放信用貸款,可是整個市場尚未建立起共享的誠信大數據平台,銀行要想獲得放貸企業的現金流等有關真實財務數據就很難,也就無法有效評價企業的未來發展潛力,無法有效測算未來現金流的變動,加上徵信評估無法准確把握,放貸自然慎之又慎,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也就暴露無遺。
而風險大需要對價高是經濟學的邏輯。中小企業一方面風險難以評估,另一方面是信貸規模較小,造成放貸成本較高,風險較大,銀行上浮放貸利率自然不可避免,從而造成了融資貴。
市場總是指責銀行把貸款放給地產行業,其實,對於銀行來說,這是一種理性而無奈的選擇。地產行業個人抵押貸款,一直是銀行的優質資產,主要在於不良率很低,只有0.2%左右,開發貸一者有地產房產作為抵押,銀行風險大大降低,實際上整個開發貸不良率也大大低於其他行業的不良率。而且地產開發貸需要資金量比較大,加上地產行業利潤率較高,對貸款利率並不很敏感,因此房地產開發貸對銀行來說是綜合回報較高、風險相對可控的信貸資產。
就未來地產價格走勢而言,要保持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確保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對應到地產行業來說,就是要保持地產價格的大致穩定,不能出現大的波動。因此未來一段時間,地產價格不大可能會出現失控性下跌。即使地產價格出現微調,銀行個人抵押貸款依然會安然無恙。原因一方面首付比例已經高達20%以上,房價短期內看不到下跌20%的概率,因此購房者不會放棄房子停止供房,除非其個人收入出現急跌而無力供房。即使這種極端情況出現,銀行有了20%以上的首付比例,資產風險依然很小。而開發貸有土地和房子作為抵押,風險也不會驟然放大。實際上,如果地產價格短期內暴跌20%以上,其他行業的貸款資產風險很可能會更大。
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要求銀行業輕易放棄向地產貸款而大膽轉向實體經濟的中小企業恐怕是不現實的。
實體經濟是金融業的生存基礎,這個沒有錯,正如譚浩俊所指出的那樣:「新增的資金,應當盡可能轉向實體經濟領域,也只有轉向實體經濟領域,才可能不斷地增加新的資金來源,產生新的財富。」但是這里有個前提就是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需要建立更加透明的財務制度,以及更加完善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央行和銀監會需要有更加完善的徵信平台,以方便金融業對企業做出快速的評判。而目前這一切都尚未健全,這樣,銀行對中小企業放出去的貸款就容易成為不良貸款,在行動時自然就束手束腳了。
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業融資難與貴,是兩方面的問題,銀行固然有嫌貧愛富的缺點,但是實體經濟也需要反思自己的不足:為什麼銀行看不上自己?如果只是一味地要求銀行如何如何做,而中小企業只是坐享其成,那是不可能的,天上不會掉下免費的餡餅。實體經濟要想得到金融的最大化支持,首先要改變自己,特別是中小企業,要讓銀行覺得企業透明、規范,才可以放心借錢。有了共同的利益才有合作的基礎。讓銀行在行動上自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就要實現雙方利益的最大化。
3. 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及其對策有哪些內容
民營企業現行的融資方案主要有以下幾種:
A、銀行融資,銀行融資又可細分為以下幾種:
1、抵押融資,用企業或者企業主的不動產抵押給銀行來做融資。
2、信用融資,從企業的良好經營狀況、應收賬款、年開稅票總額等各方面綜合考察來給企業做一筆信用貸款。
3、科技融資,獲得國家高新企業認證的民營企業可用股權從銀行獲得高新企業專用額度且有政府貼息。
B、民間資本,如各種私募、資產管理公司、擔保公司等,以出讓公司股權或約定年化利率獲得融資。
C、風投,如各種風投公司,看中企業良好的經營狀況和成長空間,只接受股權融資。
4. 如何有效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一、加大政府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為中小企業融資創造良好的環境
1、 建立扶持中小企業發展風險投資基金,不斷拓寬風險資本的來源,引導民間資本和境外投資基金進入,擴大風險投資規模,為中小企業提供新的資金來源。 推進擔保體系的建設。重點扶持一批經營業績好、制度健全、管理規范的擔保機構,加快組建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不斷完善中小企業的信貸擔保機制,出台擔保機構風險控制和信用擔保資金補償、獎勵機制等政策,引導和規范信用擔保行業的發展。
2、推進中小企業信用制度建設。建立和完善為中小企業融資的信用擔保體系。政府要引導中介機構經過科學評估和論證,建立企業經濟檔案和法定代表人的信用檔案,建立健全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企業信用體系。積極推進中小企業社會化信用體系試點,在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建立信用制度、發揮信用中介主體作用。建立健全中小企業信息庫和中小企業負責人信用檔案,在此基礎上再建立中小企業貸款信用評級制度、企業法人代表資信評級制度和企業總體資信評級制度,強化企業信用觀念,以信用等級確定是否貸款和擔保。
3、大力發展地方性金融機構和民間借貸市場,拓寬中小企業直接融資的渠道。強化監督、鼓勵競爭,形成規范的地方金融機構優勝劣汰的進入和退出機制。以聚集更多閑散資金,支持地方中小企業的發展。對於民間主體的融資活動要用地方性法規進行規范,明確融資雙方的權利和責任,將其納入正規的金融體系。
4、構建完善的中小企業融資法律保障體系。加快有關中小企業信貸制度的立法。要劃分中小企業的分類標准,明確中小企業的界定方法和各類金融機構在中小企業信貸制度中的作用和功能,制定中小企業貸款的具體管理方法和鼓勵措施。落實政府支持中小企業貸款的財政資金渠道、執行機構及管理辦法;健全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法律體系。制定完善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規范信用擔保機構的准入、退出及內控制度,明確信用擔保機構的行業定位及職能,對專業信用擔保機構的市場准入與退出,擔保人員從業資格,信用擔保機構財務及內控制度等進行明確的政策規定,進一步促進全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的規范化發展。
二、不斷完善中小企業融資服務體系
1、轉變銀行等金融機構惜貸怕貸的思想觀念,增強信貸投放的意識,在合理規避風險的前提下,加大放貸後的考核與監管,積極發揮信貸資金的最大效應。轉變工作方式,加強對中小企業的調查與了解,幫助有市場、有前途的企業快速成長。要充分考慮中小企業的特點,創新信貸產品,簡化貸款審批程序,縮短審批時間,實現貸款流程的標准化。降低服務門檻,降低企業資本金、資產總額、銷售收入等規模 項目對企業評級的影響,對信譽高、效益好的中小企業提供放大擔保比例、貸款利率優惠、簡化貸款手續等優質信貸服務,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另一方面,積極加強與擔保公司的協作,增強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扶持。
2、增強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創新。創新貸款審批機制,實現貸款產品和運作流程的標准化,簡化貸款手續,提高效率。適當弱化中小企業信用等級,注重現場調查核實,不單純依賴財務報表,通過信貸人員的盡職調查,盡量減少借貸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創新貸款擔保方式,建立靈活的貸款用信機制。逐步實行以借款人經營活動所形成的現金流和個人信用為基礎。創新服務品種,為企業量身定製個性化的融資產品,通過靈活的服務品種的組合來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
3、建立向中小企業融資的激勵和約束機制。鼓勵和支持股份制銀行、城鄉合作金融機構等以中小企業為主要服務對象。鼓勵國有商業銀行在注意信貸安全的前提下,建立向中小企業發放貸款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在保證貸款質量的同時,切實提高對中小企業的貸款比例。
三、加強中小企業自身經營能力建設,提高信用水準
1、推進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不斷提高企業經營者的素質、決策水平和企業競爭力。堅持產權主體多元化道路,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實行公司制改造,解除家族制對其發展的束縛,進行所有權結構調整,實行真正的公司制治理結構,提高經營效率,降低經營風險。
2、 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嚴格按照會計法規和商業銀行要求,依法建立健全的會計核算體系,定期向相關部門提供全面准確的會計信息,增加信息透明度。主動加強與銀行的溝通聯系,定期向銀行提供財務報表和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制定有效的應收賬款管理制度,加快資金回籠與周轉,提高企業資金管理利用水平和使用效率,提高銀行對企業的授信等級。提高企業的信用形象 ,增強銀行等資金供應者的信心。
5. 銀行應怎樣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銀行應該降低中小企業的貸款門坎,更加務實的審批中小企業的貸款申請,更加切合實際的讓中小企業提供財務報表之類的東西,並且減少審批程序,縮短貸款審批時間,設計更多的適合中小企業的貸款方案和金融產品。不過,覺得不可能呢,銀行不可能會這樣的,因為有太多的大型企業風險更好控制,沒有必要把寶壓到中小企業上。中小企業融資難還是讓民間資本來解決吧,不然擔保公司、小貸公司可咋辦
6. 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應如何解決
中國的投融資體系並未發揮有效的資源配置功能,效率相對低下的國有經濟佔用了大量的金融資源,並導致了銀行體系的巨額不良資產和資本市場的非有效性。中國經濟增長和就業增長越來越依賴於民營經濟的發展,而民營經濟融資難的問題成為了一個全社會普遍關注而又難以解決的問題。隨著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民營經濟的行業准入條件將進一步放開 ,民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對於中國金融體系基本功能是否正常發揮作用而言,解決民營經濟融資難問題是十分重要的。 據有人調查統計,在被調查的190家溫州地區的民營企業中,內源融資是主要資金來源,企業的平均資產負債率約為40%,而銀行貸款在企業總負債的比重平均為61%,過半的外部融資來源於銀行信貸資金。銀行對企業的貸款主要集中在集群產業,集群產業貸款佔全部貸款的比例為80%左右。雖然民間貸款的比例由80年代的30%以上下降到15%,但總規模上升到了2倍多。有過民間借款和內部員工集資活動的企業佔92%以上。目前,民間借貸和內部集資仍然在民營企業融資活動中發揮積極作用。 向不特定對象發行債券或股票 ,需要支付一大筆信息披露費和中介機構費用,而且需要公開企業的財務情況和經營情況,對於現有股東而言,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都比較高,單位外部資金所需支付的成本與融資規模呈負相關關系。對於中小企業而言,這些成本是難以承受的,所以現實的選擇是,採取向特定對象進行股權融資或債務融資。 民營企業許多是家族企業,家族企業是所有權與管理權的結合,家族企業所有者經理的目標以及家族的目標往往成為企業的目標。對於家族企業來說,由於家族因素的存在,所有者經理在決策時要考慮家族的利益,特別是希望將家族企業傳給後代,注重企業長期的延續。喪失控制權的後果不僅僅影響到經理本人,還會影響家族其他人的利益和後代的傳承。股權融資將直接導致企業控制權的轉移,所以,家族企業一般不採取這種融資方式,除非股權融資有很高的溢價且不影響家族的控制權。在風險與收益之間進行權衡時,家族企業更注重企業的安全性,力圖規避風險。負債能給企業帶來稅盾好處,同時也帶來了財務風險、契約的限制。債權融資約束越硬,負債越多,企業經營靈活性越低,發生財務危機之後企業控制權越可能發生轉移。 在目前國內金融壓抑的環境下,負債對於民營企業來說並不能帶來較大的利益,卻帶來了更高的融資成本和更大的風險,因此,民營企業盡量避免負債。但是,對於大型民營企業來說,情況發生了變化,這些企業可以獲得利率較低的銀行貸款,企業負債不僅可以得到利息補貼,還可以得到當地政府的關照,企業控制權也不容易發生轉移。 美國資本市場在解決這一問題時,對於企業初創時期,風險投資的股權投資促成了中小企業的業務增長機會。並且隨著中小企業規模的發展,股權融資和債務融資根據各自的風險偏好選擇了不同的組合方式,改善了風險和收益匹配關系,降低了風險,促進了增長。 在發展中國家,由於正規金融對中小企業的關照不足,導致非正規金融廣泛存在。在印度,非正規金融是企業主創辦企業所需資金的主要來源,不論從哪個角度考察,都遠遠大於正規金融機構向其提供的金融支持。非正規金融是建立在特定的社會關系之間的融資行為,一般也不需要提供抵押和擔保,特定社會關系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也解決了銀行貸款的約束問題。 我國現有的民營企業的融資模式實際上是基於治理結構和融資成本的次優選擇。初創時的內源融資或特定關系下的股權融資,更符合各種融資方式的風險收益偏好。當然,內部股東應該採取一種更開放的精神,擴大面向特定對象的股權融資比例。因為股權的相對分散,有利於公司制度的建設和職業經理人才能的發揮;同時,增加了公司的規模,提供了更多的抵押品,也提高了公司的借款能力。許多企業初創時的融資困難,是不可能依賴於銀行貸款來解決的,只能依賴於股權融資和非正規市場。但是,值得我們關注的是,企業達到一定規模之後的貸款難問題,既有損於經濟效率,也加重了現有銀行體系的脆弱性。 現有的中小企業的融資結構有一個好處,企業外部融資的約束較強,企業的投資相對謹慎,避免了軟預算約束下的過度融資和過度投資行為,在資本價格較高的情況下,僱用了更多的勞動力,發揮了國內勞動力的資源稟賦優勢,解決了就業,也提高了居民的收入,利於減少二元結構矛盾,促進消費。如果以現有的官方利率進行放貸,加上銀行軟預算約束,民營企業的融投資行為可能發生嚴重扭曲。 雖然,對於中小企業而言,中小金融機構提供貸款更為合適,但是,由於金融壓抑的結果,企業對低利率貸款的需求旺盛,資本稀缺,規模較大的企業也會向中小金融機構申請貸款,中小金融機構也樂意將價格較低的信貸資金貸給規模較大的企業。現實的情況是,國內現有的中小金融機構也不願意過多地向中小企業傾斜。在台灣,官營銀行壟斷體制下,台灣金融機構的融資業務是極其保守的,缺少抵押品的中小企業要取得融資非常困難,中小銀行對中小企業融資的貢獻也有限。中小金融機構也存在多種委託代理關系,內部組織體系的效率不高,人員素質也較差,缺乏對中小企業的價值判斷和風險定價的能力。 所以,要理順民營企業融資和銀行資金的配置關系,必須進行全面的金融改革。大銀行現有信貸業務實行證券化,大企業更多地依賴於外部股權融資和債券融資。大銀行主要提供短期銀行貸款,將更多的精力放在發展中間業務上。通過改革,降低信貸資產的集中度,減少大銀行過度依賴於信貸業務的局面,也就增加了中小金融機構的信貸業務空間,促使中小金融機構確立為中小企業服務的市場定位。繼續進行利率市場化改革,改變銀行的盈利狀況;改變正規市場與非正規市場之間利差較大的狀況,改變中小企業更多地依賴於內源融資的偏好。建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為投資於初創期和發展期中小企業的風險投資創造退出渠道。允許非正規金融市場的存在。適當發展民營中小銀行,避免產融結合的金融集團形式,重點面向處於發展時期的中型企業。加強外部監管和內部控制。筆者認為,在缺乏金融體系提供的硬約束的外部治理的情況下,單純的民營化改變不了中國經濟和金融面臨的難題。
7. 簡答解決民營企業融資困境的對策有哪些
解決中小企業外源融資問題的對策有: 1.提高中小企業自身融資能力 根據國家2006年10月銀監會發布《商業銀行小企業授信工作盡職指引》的要求,中小企業外源融資主要為商業銀行貸款,而銀行體系出現重大變革,中小企業為解決自身融資問題應盡快建立起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經營管理模式,完善法人治理結構,規范經營行為,不斷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提高企業核心競爭能力,增強誠信觀念,建立新型銀企關系。 (1)健全中小企業管理制度,提高企業的信用程度。中小企業要從規范企業制度人手,建立符合自身特點的企業組織形式和規范的管理制度,做到內部管理制度健全,管理規范,經營運作規范。在企業分配製度上,建立以績效為中心的管理體系。真正建立起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現代企業經營機制。中小企業要贏得銀行對其經營管理水平和持續發展能力的認可。同時,規范企業財務制度,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加強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和財務管理的透明度。 中小企業必須強化信用意識,加強自身的信用建設。要以誠信為本,提高自身的資信程度,牢固樹立欠債還錢的觀念,按時還本付息,把信用當作無形資產來看待。一方面按規定向社會提供全面、准確的財務信息,杜絕惡意逃廢銀行債務及欠息行為;另一方面要主動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合作,樹立誠信品德,按時償還貸款本息。只有這樣才能得到更廣泛的融資支持,建立良好的銀企關系,為企業融資創造條件。 (2)實行規模經營,提高中小企業償債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從目前中小企業中第三產業仍佔主導地位,但第一、二產業發展也較快。中小企業要形成專業化、區域化、規模化生產,實現規模經營。同時加大技術創新力度,注重技術改造,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從而提高競爭力。在新產品開發應用、科技成果轉讓、農副產品加工等方面進行大膽創新。經營領域應突破傳統行業限制逐漸從飲食、商品流通、建築等傳統產業向廣告、經紀人中介、電子信息、科技等新領域延伸。中小企業應重視自身資本積累,減少對外部資金的依賴性,將企業盈利的相當部分用於增加資本金,逐步提高企業資本中自有資金的比例。 2.改善中小企業外源融資環境 (1)完善中介融資機構體系。根據國家有關法規商業銀行應提供適合中小企業融資條件的融資服務的產品,如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方式及貸款金額的詳細估算服務等產品,一定程度緩解中小企業資金不足問題。在實踐中盡快完善對中小企業的信用評價系統,在貸款中做到不亂貸,不漏貸。國家對於民間融資給予合法化的同時,加強監管,以免造成金融市場秩序混亂。完善抵押擔保制度,創新貸款保證方式,健全擔保體系。突破傳統的擔保方式的限制,接受民營企業用自身的無形資產(包括品牌、商標、專利)、集體土地使用權、等作為擔保;接受企業主個人為中小企業提供的以其財產或權利為抵(質)押的擔保。應適當增加信用貸款的范圍,針對中小企業的特點,允許不動產抵押或質押,廠、商、銀三方協議的應收賬款質押等業務,盡可能拓寬中小企業的抵押擔保方式。同時,提高抵押擔保機構信息的優勢和抗風險的能力,從而做出更為准確的風險決策。 中小企業進行信用擔保融資的主要問題是風險的識別與防範問題。這需要設立金融保險機構,分散融資風險。設立金融保險機構對銀行等機構從事每筆貸款業務進行風險擔保,由銀行等機構按貸款比例出資投保。金融保險機構對中小企業的信用狀況進行調查並將信息提供銀行,從而根據企業的信用狀況確立投保金額。一旦中小企業不能如期還款,金融保險機構按投保合同承擔相當的金額。這種中介機構的介入,既可分散融資風險,又可減輕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不良貸款壓力。還可以由地方政府和企業共同出資或靠中央和地方政府財政預算撥款注入和向社會發行債券,組建擔保公司,負責調查、評估和向商業銀行提供貸款企業的資信狀況,並為符合條件的企業提供擔保,其擔保行為接受政府機構的監管;或由中小企業聯合組建會員制的擔保機構,資金共同承擔,自擔風險,自我服務,發揮聯保、互保的作用,實行封閉運作,為中小企業貸款提供規范有效的擔保。或建立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用於新產品開發,新技術應用,提供貸款貼息和貸款擔保。 (2)建立良好的社會信用環境。在整個社會信用缺失的情況下,依靠銀行或企業難以解決融資問題。中央銀行、政府、企業等都有責任和義務努力建立良好的信用環境。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建立全民誠信制度:通過專業化機構,開展聯合徵信業務,從企業、個人、金融、財政、稅務、工商、質量監督等部門全方位地收集個人及各類企業的誠信資料,做誠信記錄。建立個人與企業的信用記錄體系,可使相關金融機構共享信用信息資源,使企業及個人的信用狀況更加透明,以降低信息成本和風險定價成本。同時,也增加了企業及其個人的違約成本,促使其主動約束自身。這一措施對解決中小企業融資環境中的根源性問題具有一定效果。
8. 民營銀行如何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我覺得中小企業融資難,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是整體規模小,抗風險能力低。二是中小企業一般可以用來抵押的固定資產比較薄弱,無法滿足資金方對抵押物的要求,資金方一般又不願提供信用敞口。三是市場環境整體不好,中小企業存續發展的能力比較難確認,還款能力無保障。
民營銀行應該將產品做靈活,在風險盡力把控的情況下,可以給予抵押物不足值的客戶部分信用敞口。我覺得敞口是中小企業最需要的。
9. 如何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企業負擔重」問題
為促進中小民營企業的經濟發展就要「三創新」。創新融資方式,按照中小民營企業納稅額,由政府提供擔保,銀行向企業提供貸款。並且盡快設立由政府出資的政策性擔保公司,從而降低中小民營企業的融資成本。創新優惠政策,盡快啟動中小民營企業發展專項資金,降低准入門檻,全面放開經營領域。創新減負措施,按照能免則免、能減則減的原則,廢除不合理的稅費和行政事業性收費制度。不斷完善中小民營企業服務體系及力度。大力宣傳中小民營企業的先進典型,在社會中形成支持中小民營企業發展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