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效率行業
中國公用事業能效融資項目
中國公用事業能效融資項目中,國際金融公司將向中國參加該項目的銀行,提供投資額最多為 5000萬美元的風險分擔機制,以便支持總貸款額為1.15億美元的能源效率項目。中國公用事業能效融資項目將在促進能源效率、減少污染和溫室氣體排放、及推動中國中小企業貸款方面產生巨大的發展影響。中國公用事業能效融資項目獲得了全球環境基金1650萬美元、及芬蘭貿易工業部300萬美元的贈款支持。
中國公用事業能效融資項目希望能最終達成如下目標:
1.支持由國家發改委制定的十一五計劃中,關於能源效率及環境保護的戰略重點;
2. 按商業原則運營;
3. 通過提供技術援助和風險分擔機制,促進能效設備的使用;
4. 與公用設施公司、銀行和能效設備供應商結成合作夥伴關系,來實施該項目;
5. 積極解決目前能源效率行業存在的市場推廣和融資障礙;
6. 支持政府加速推廣使用天然氣的戰略。
中國公用事業能效融資項目第一次將公用事業公司、能效設備提供商、及銀行三方集合在一起,為推廣能源效率項目,創建了新型的融資模式。通過這一項目,國際金融公司將支持總額超過1.5億美元的能效項目的融資,並從而導致500 萬- 1000萬噸溫室氣體排放的減少。
金融市場業
(1)熊貓債券
2005年10月,國際金融公司在中國國內市場首此發行本國貨幣的熊貓債券,該支11.3億元人民幣、期限為10年的債券是在銀行間市場面向機構投資者發行的。國際金融公司將債券收益向廣州發展實業有限公司、安徽海螺水泥公司及北京和睦家醫院進行了融資。
國際金融公司此次債券的發行,標准著中國人民幣債券市場已經開始向國際金融機構開放。此次發行還為未來高信用等級的發行人發行人民幣債券起到了示範作用,它還將幫助中國資本市場的進一步深化改革。國際金融公司的人民幣債券發行說明了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又往前邁進了重要的一步,它將進一步推動中國非政府債券市場的發展,從而增加私營企業的融資渠道。此次債券發行也使國際金融公司獲得了一個獨特的機會來幫助那些需要本國貨幣融資的、質量較好的國內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2)杭州聯合銀行
2006年,國際金融公司購買了杭州聯合銀行5%的股權,是外資入股中國農村合作銀行的第一例。這一創新項目將為中國農村信用社的改革和重組提供有價值的、第一手的實踐經驗。 國際金融公司把其投資於中國金融機構的精深經驗用於這次富有開創性的項目中。國際金融公司的技術援助基金將支持省級農村合作體系的改革。國際金融公司還將委派一名富有國內和國際銀行經驗的高級銀行管理人員,作為杭州聯合銀行的董事會成員,就杭州聯合銀行的管理和現代化金融機構的建設提供建議。
農村信用合作體系的改革對於中國農村的發展和脫貧有著深遠的意義。這個項目的目的在於為中國的農業合作銀行樹立一個標尺。國際金融公司將致力於幫助杭州聯合銀行在公司治理、風險揭示、環境以及社會責任方面達到一個較高的標准。這樣,他們在中國的農村金融改革中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農業行業
北方安德利濃縮蘋果汁公司
繼 2005年國際金融公司向北方安德利濃縮蘋果汁公司提供1500萬美元貸款後,國際金融公司又於2006年向其提供了450萬美元的股本投資。北方安德利於1996年在山東成立,並繼而迅速成長為中國和世界濃縮蘋果汁行業處於領先地位德生產商和出口商。國際金融公司的貸款將幫助北方安德利公司完成其全國主要生產基地生產設施的擴建,尤其是位於經濟欠發達的西部地區生產基地的擴建。這與中國政府支持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戰略一致。該項投資還將幫助北方安德利提高生產效率、將生產能力提高到年加工100萬噸蘋果的水平。國際金融公司的資金還將幫助優化公司的資本結構,並最終使約200萬農民直接從北方安德利公司對蘋果的生產加工而受益。
為了幫助北方安德利公司擴大其對當地農民的支持,國際金融公司還將提供一個為期三年、總金額為75萬美元的供應鏈技術援助項目。該技援項目將提倡在中國的蘋果生產過程中採用改善蘋果種植地的管理、加強工人生產中的健康和衛生條件等好的農業生產習慣,減少農用化學品對環境的污染,並降低固體和液體廢物的排放。技術援助項目將為北方安德利引入蘋果可追溯供應鏈系統,使其產品質量能夠達到國際食品生產商所期望的標准。
基礎設施
2006年,國際金融公司向雲南中大鹽津發電有限公司提供了2200萬美元的長期貸款。國際金融公司與DEG、Proparco公司及FE全球和亞洲清潔能源公司一起合作,共同支持位於中國雲南省境內白水河上總裝機容量為7.8萬千瓦的三座徑流式發電站的建設和運營。雲南中大現有6座小型水電站,總裝機容量1.85萬千瓦,均位於雲南省昭通市鹽津縣境內。該項目的主要發起人是浙江中大三川水電發展有限公司。該公司位於浙江杭州,是一家開發、擁有和運營中國小型水電資產的國內控股公司。
這是IFC首次投資於中國欠發達的西部省份-雲南省,它將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由於項目將消耗大量的物資和服務,因此它將極大地拉動當地經濟的發展。本項目還將產生示範作用,希望能籍此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到雲南和其他西部省進行投資。
本項目的建設還將進一步推動中國政府開發水電資源以取代火力發電的政策。該項目在30年的運營期內,預計每年可以提供大約3.8億千瓦清潔能源,從而緩解中國南方電力短缺的問題,並預計能夠減少800萬噸的溫室氣體的排放。
Ⅱ 求國內外金融風險案例!!!麻煩各位了~~
海南發展銀行的關閉
一、案例分析
1998年6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表公告,關閉剛剛誕生2年10個月的海南發展銀行。這是新中國金融史上第一次由於支付危機而關閉一家有省政府背景的商業銀行。海南發展銀行成立於1995年8月,是海南省唯一一傢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其總行設在海南省海口市,並在其他省市設有少量分支機構。它是在先後合並原海南省5家信託投資公司和28家信用社的基礎上建立和壯大的。成立時的總股本為16.77億元,海南省政府以出資3.2億元成為其最大股東。關閉前有員工2800餘人,資產規模達160多億元。
海南發展銀行從開業之日起就步履維艱,不良資產比例大,資本金不足,支付困難,信譽差。1997年底按照省政府意圖海南發展銀行兼並28家有問題的信用社之後,公眾逐漸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開始出現擠兌行為。隨後幾個月的擠兌行為耗盡了海南發展銀行的准備金,而其貸款又無法收回。為保護海南發展銀行,國家曾緊急調了34億元資金救助,但只是杯水車薪。為控制局面,防止風險漫延,國務院和中國人民銀行當機立斷,宣布1998年6月21日關閉海南發展銀行。同時宣布從關閉之日起至正式解散之日前,由中國工商銀行託管海南發展銀行的全部資產負債,其中包括接收並行使原海南發展銀行的行政領導權、業務管理權及財務收支審批權;承接原海南發展銀行的全部資產負債,停止海南發展銀行新的經營活動;配合有關部門施實清理清償計劃。對於海南發展銀行的存款,則採取自然人和法人分別對待的辦法,自然人存款即居民儲蓄一律由工行兌付,而法人債權進行登記,將海南發展銀行全部資產負債清算完畢以後,按折扣率進行兌付。6月30日,在原海南發展銀行各網點開始了原海南發展銀行存款的兌付業務,由於公眾對中國工商銀行的信用,兌付業務開始後並沒有造成大量擠兌,大部分儲戶只是把存款轉存工商銀行,現金提取量不多,沒有造成過大的社會震動。
二、原因分析
(一)不良資產比例過大。可以說,海南發展銀行建立本身就是一個吸納海南非銀行金融機構不良資產的怪胎。1992年開始海南房地產火爆,1993年5月以後,國家加大金融宏觀調控力度,房地產熱逐步降溫,海南的眾多信託投資公司由於大量資金壓在房地產上而出現了經營困難。在這個背景下,海南省政府決定成立海南發展銀行,將5家已存在嚴重問題的信託投資公司合並為海南發展銀行。據統計,合並時這5家機構的壞賬損失總額已達26億元。有關部門認為,可以靠公司合並後的規模經濟和制度化管理,使它們的經營好轉,信譽度上升,從而擺脫困境。1997年底,遵循同樣的思路、有關部門又將海南省內28家有問題的信用社並入海南發展銀行,從而進一步加大了其不良資產的比例。
(二)違法違規經營,海南發展銀行建立起來以後,並沒有按照規范的商業銀行機制進行運作,而是大量進行違法違規的經營,其中最為嚴重的是向股東發放大量無合法擔保的貸款。海南發展銀行是在1994年12月8日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籌建,並於1995年8月18正式開業的。成立時的股本16.77億元。但僅在1995年5月到9月間,就已發放貸款10.60億元,其中股東貸款9.20億元,占貸款總額的86.71%.絕大部分股東貸款都屬於無合法擔保的貸款,許多代款的用途根本不明確,實際上是用於歸還用來入股的臨時拆借資金,許多股東的貸款發生在其資本到賬後的一個月,入股單位實際上是剛拿來,又拿走。股東貸款實際上成為股東抽逃資本金的重要手段。這種違法違規的經營行為顯然無法使海南發展銀行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
三、 啟示
(一)不良資產比例過大是目前我國銀行業的主要風險。我國的商業銀行特別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不良資產比例大是一個眾所周知的事,盡管對4家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比例的匡算結果有不同,有的說20%左右,有的說30%左右,不論那一個比例,反正都是高比例,大大超過了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17%的最高限界,也大大高於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之初的泰國(7.9%)、馬來西來(6.4%)、印尼(17%)、韓國12%、日本12%、台灣11%,而形成高比例不良資產的原因雖有銀行自身經營管理的問題,但更多的是由於體制因素及由此引起的過多行政干預造成的。國有商業銀行在如此高的不良資產比例下只所以還能正常運轉,根本一點在於廣大民眾相信國有銀行不會倒閉,因此不但不擠提,還照樣存款。海南發展銀行一開始了就染上了國有商業銀行的體制病,長官意志使它一起步就背上了沉重的不良資產包袱,而由於它不是國有商業銀行,沒有國家信用保證,因此,一有風吹草動,就會發生擠兌,引發支付危機而難以為繼。如前所述,目前我國的主要商業銀行是裹著國家信用大旗掩蓋著高額不良資產的病灶,如果不能盡快把不良資產比重降下來,隨著我國加入WTO和國有商業銀行企業化改革的深入,就極容易引發類似海南發展銀行這樣的風波。
(二) 合規合法經營是商業穩健運行的基本要求。
海南發展銀行只所以短命,原因是它一開業就違規經營,《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第四章第35條、第36條、第40條規定,「商業銀行貸款,應當對借款人的借款用途、償還能力、還款方式等情況進行嚴格審查」,「商業銀行貸款,借款人應當提供擔保」,「商業銀行不得向關系人發放信用貸款;向關系人發放擔保貸款的條件不得優於其他借款人同類貸款的條件」。而海南發展銀行完全違背這些規定,貸款不問用途,貸款不搞抵押,通過貸款的方式抽逃資本金,前門拿進、後門拿出,拿來多少、帶走多少,如此違法亂紀經營,豈有不垮之理。
(三) 中央銀行的救助是防止商業銀行發生信用危機,化解銀行業風險的最後一道防線。在1998年上半年海南發展銀行出現儲戶擠兌時,中央銀行緊急調動34億資金予以支持,當發現如此救助不足以制止信用危機發生時,中央銀行採取斷然措施,立即關閉海南發展銀行,由中國工商銀行對其實行接管,從而避免了事態的擴大,保護了私人儲戶的利益。同時按照國際通行的規則,對法人債權進行登記,在海南發展銀行全部資產負債清償完畢以後按折扣率進行總付,以體現投資者(這里為存款者)自我承擔風險的原則。這一案例,充分顯示了中央銀行充當最後貸款人和化解銀行風險的最後一道防火線的地位。
第二篇 外國金融風險案例
案例2-1
美國儲貸協會的破產
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美國發生了繼30年代以後又一次商業銀行儲蓄機構破產的風潮,據美國立法機構統計,有問題的商業銀行從1981年的大約200家增加到1986年的超過1400家,商業銀行倒閉的數量從1950——1981年平均每年5家,1982年——1992年平均每年130家,1988年達到200家以上,儲貸協會幾乎全面破產。至1995年末,花費了納稅人大約1400億美元。據美國總會計署估算,這場危機的保救成本要超過5000億美元。在這場危機中,各種利益集團通過立法機關和政府胡整亂治,丑聞百出,在美國金融發展史寫上了不光彩的一頁。
一、案例介紹
美國儲貸協會建立於20世紀30年代,當時成立這個協會的目的是為了鼓勵美國的中產階級進行自顧,所以全稱是「扶助儲貸協會」。為了規范儲貸協會的運作,國會創建了聯邦住宅貸款銀行委員會(FHLBB),而且建立了它的附屬機構聯邦儲貸保險公司(FSLIC),為儲貸協會的存款保險。儲貸協會吸收公眾的短期儲蓄存款、並且用這些所得存款向當地的購房者提供20年和30年的抵押貸款,利率在抵押期內保持不變。
顯然,如果儲貸協會向儲戶支付的利率低於儲貸協會發放的抵押貸款的平均收益率,則儲貸協會就有盈利,可以正常經營,反之,如果儲貸協會向儲戶支付的利率高於儲貨協會發放的抵押貸款的平均收益率,則該機構就會虧損。從30年代到60年代中期利率很低,而且穩定,長期抵押貸款利率高於短期存款利率,即儲貸協會的收益曲線總是向上傾斜的。在穩定且低通貨膨脹率的時期,儲貸協會的經營是很簡單的。局外人嫉妒地拿儲貸協會經理的「3——6——3」的經營方式(以3%的利率借款,以6%的利率貸款,每天下午3點打高爾夫球)開玩笑。不幸的是,在70年代中期,利率開始上升。最初,這一上升是溫和的遞進的,所以儲貨協會遇到的麻煩不大。但在70年代後期,不斷上升的通貨膨脹對利率施加了向上的壓力,並將利率提高到了儲蓄機構可以向儲戶提供的利率上限水平。為了防止嚴重的非中介化,立法機構授權儲貸協會發行貨幣市場單據,這一新工具面值1萬美元,並允許銀行和儲蓄機構參照6個月國庫券的標准來確定利率。
Ⅲ 國際金融案例分析題
外匯管制可以追溯到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時,當時馬國政府為了防止國外貨幣炒家阻擊馬幣而進一步限制馬幣在馬國以外的流通性。
1997亞洲金融風暴時開始管制外匯。2005年開始放鬆管制。
一、外匯管制主要有三種方式:
1、數量性外匯管制2、成本性外匯管制3、混合性外匯管制
二、定義:
外匯管制是指一國政府為平衡國際收支和維持本國貨幣匯率而對外匯進出實行的限制性措施。
三、利弊:
實施外匯管制的有利方面在於,政府能通過一定的管制措施來實現該國國際收支平衡、匯率穩定、獎出限入和穩定國內物價等政策目標。其弊端在於,市場機制的作用不能充分發揮,由於人為地規定匯率或設置其他障礙,不僅造成國內價格扭曲和資源配置的低效率,而且妨礙國際經濟的正常往來。一般情況是,發展中國家為振興民族經濟,多主張採取外匯管制,而發達國家則更趨向於完全取消外匯管制。
網上摘抄的,你看著寫
Ⅳ 我在摩根國際金融投資被騙了
投資理財一定要關心 公司的品牌和實力。。如果有實盤的話。。那就要了解平台的規模和批文。。千萬不要在黑平台上做
Ⅳ 說幾個著名對沖基金的金融案例
著名的對沖基金
對沖基金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喬治·索羅斯的量子基金及朱里安·羅伯遜的老虎基金,它們都曾創造過高達40%至50%的復合年度收益率。採取高風險的投資,為對沖基金可能帶來高收益的同時也為對沖基金帶來不可預估的損失。最大規模的對沖基金都不可能在變幻莫測的金融市場中永遠處於不敗之地。
量子基金
喬治·索羅斯1969年量子基金的前身雙鷹基金由喬治·索羅斯創立,注冊資本為400萬美元。1973年該基金改名為索羅斯基金,資本額躍升到1200萬美元。索羅斯基金旗下有五個風格各異的對沖基金,而量子基金是最大的一個,也是全球最大的規模對沖基金之一。1979年 索羅斯再次把旗下的公司改名,正式命名為量子公司。之所謂取量子這個詞語是源於海森堡的量子力學測不準原理,此定律與索羅斯的金融市場觀相吻合。測不準定律認為:在量子力學中,要准確描述原子粒子的運動是不可能的。而索羅斯認為:市場總是處在不確定和不停的波動狀態,但通過明顯的貼現,與不可預料因素下賭,賺錢是可能的。公司順利的運轉,得到超票面價格,是以股票的供給和要求為基礎的。
量子基金的總部設立在紐約,但其出資人皆為非美國國籍的境外投資者,其目的是為了避開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監管。量子基金投資於商品、外匯、股票和債券,並大量運用金融衍生產品和杠桿融資,從事全方位的國際性金融操作。憑借索羅斯出色的分析能力和膽識,量子基金在世界金融市場中逐漸成長壯大。由於索羅斯多次准確地預見到某個行業和公司的非同尋常的成長潛力,從而在這些股票的上升過程中獲得超額收益。即使是在市場下滑的熊市中,索羅斯也以其精湛的賣空技巧而大賺其錢。至1997年末,量子基金已增值為資產總值近60億美元。在1969年注入量子基金的1美元在1996年底已增值至3萬美元,即增長了3萬倍。
老虎基金
1980年著名經紀人朱利安·羅伯遜集資800萬美元創立了自己的公司——老虎基金管理公司。1993年,老虎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對沖基金——老虎基金攻擊英鎊、里拉成功,並在此次行動中獲得巨大的收益,老虎基金從此名聲鵲起,被眾多投資者所追捧,老虎基金的資本此後迅速膨脹,最終成為美國最為顯赫的對沖基金。
20世紀90年代中期後,老虎基金管理公司的業績節節攀升,在股、匯市投資中同時取得不菲的業績,公司的最高贏利(扣除管理費)達到32%,在1998年的夏天,其總資產達到230億美元的高峰,一度成為美國最大的對沖基金。
1998年的下半年,老虎基金在一系列的投資中失誤,從此走下坡路。1998年期間,俄羅斯金融危機後,日元對美元的匯價一度跌至147:1,出於預期該比價將跌至150日元以下,朱利安
Ⅵ 金融市場案例分析。。。急。。求解答
1,貨幣的發行權由政府掌握。
2,開放的貨幣政策。
3、浮動匯率機制。
4、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
但是中國目前可以借鑒的經驗不多。國際環境不同了。
Ⅶ 國際金融資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起了什麼作用
吃了東家吃西家,大發戰爭財!
首先支持德意日三個軸心國走法西斯道路,特別是投資德國讓這個一戰損失最慘重的國家重新武裝起來,投資日本讓這個一戰第二大受益國在軍國主義路線上越走越遠;然後又加大對同盟國主要是美國的投資,讓這個世界工廠滿負荷運轉開動戰爭機器;最後在將整個歐洲打了個稀巴爛後,投資歐洲掌控這些國家的資本。
Ⅷ 國際金融的國際投資
各國官方和私人對外國進行的投資,其總體就是全球范圍的國際投資。國際投資是貨幣資本從一國轉移到另一國,以獲取更多利潤為目的的活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國際投資幾乎全都是資本主義國家的資本輸出。戰後,蘇聯、東歐國家開始對發展中國家進行投資。與此同時,一些發展中國家也開始參加對外投資活動,其中主要是石油輸出國。到20世紀80年代初,對外投資較多的發展中國家已有40餘個。
21世紀後,國際投資進入金融經濟的新時代,對沖基金發揮了跨時代的作用。
Ⅸ 一個國際金融的問題關於經常項目與資本項目懂的網友幫幫忙啊
國際收支平衡表主要由三部分組成:經常賬戶、資本與金融賬戶、凈誤差與遺漏。一定時期內,這三個賬戶的發生額之和為0。
而第三個賬戶「凈誤差與遺漏」顧名思義也就是用於抵消的賬戶,因為國際收支統計會因為口徑不一、人為因素(如虛報出口)等原因出現誤差。
假設凈誤差與遺漏為0,那麼經常賬戶的順差數額自然就等於資本與金融賬戶的逆差數額了,即,經常項目順差產生的外匯收入將用於資本與金融賬戶的外匯支出,也就是資本與金融賬戶逆差,這就使外幣資產供給增加。
直觀來說,如果一國貿易出口大於進口,可以不太嚴謹地認為該國經常賬戶順差。那麼出口比進口多賺的外匯往哪裡花?自然是投到國際金融市場上去(當然,也可以作為我國外匯儲備,而外匯儲備也屬於資本與金融賬戶)。這些經常賬戶順差產生的外匯可以粗略認為就是外幣資產供給增加量(我國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外匯供給)。
Ⅹ 求一個金融改革下企業融資成功的案例
一個成功的融資案例
發布日期: 2005-1-25 點擊數:134
通過一項長達四年的融資計劃,匯豐投資銀行為新世界集團融資逾十四億美元
前不久,香港匯豐投資銀行亞洲有限公司企業財務董事兼中國事務主管許亮華先生接受了記者的采訪,就剛剛完成的香港新世界中國地產有限公司(簡稱新世界中地)一項長達4年、累計逾14億美元的融資項目作了詳細介紹。
90年代以來,香港著名華商鄭裕彤財團通過旗艦企業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開始大舉進軍內地的中低檔房地產市場,並成為北京、武漢、天津和沈陽等城市的房地產戰略發展商,為此,需要籌集龐大的資金進行投資。
1993年的高峰期後,許多城市的樓房尤其是高檔樓房大量空置,使得國際資本市場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看法相當消極。在這種情況下,要說服他們為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拓展內地房地產市場進行投資,難度可想而知。
1995年11月,匯豐為新世界中國房主發展有限公司首次通過私募方式發行了5億美元的股本。本次發行是香港歷史上最大的私募發行,私人股本投資者佔有了新世界房主43
%的股份,新世界發展則持有57%的股權。
第二次是為新世界中國金融有限公司發行的3.5億美元強制可換股擔保債券。在私募成功發行一年後,新世界中國希望籌集更多的資金用於其在中國的房地產的投資活動。作為新世界發展的全資子公司,新世界中國公司的規模還太小,採用普通債券方式發行成本較高,如果上市又不具備三年業績的條件。於是,匯豐主要針對上一次私募所未觸及的可換股債券為債務投資者設計了可換股債券的發行方式。
但是,這種方式也有很大的結構性缺點:公司上市後,債券尚未到期就可以轉為股票,在換股期間,可能會有大量股票突然湧入市場,這會給當時的股價造成壓力,甚至影響初次公開發行的價格,因為投資者預計初次發行後股價不會立即上行。為此,匯豐設計的結構是,所有債券強制轉換成股票,並在初次公開發行時作為發行規模的一部分,上市前必須決定是否換股,上市後就沒有可換股債券了,這就給了投資者關於市場流通股數的確切信息;當然這也給發行增加了難度。這次發行是除日本外亞洲地區最大的可換債發行之一,匯豐承擔了2.1億美元的分銷份額,卻創造了8.6億美元的總需求,發行後債券交易價格一直高於發行價格。
在公開流通債發行兩年半以後,新世界中地准備在1999年到股票交易所上市,發行規模為5.68億美元。這次發行面臨的最大障礙在於,國際投資者對於中國房地產業有很多誤解,對實際發生和醞釀中的變化知之甚少。如何改變投資者的不良印象就成了決定發行成敗的關鍵。為了讓股本投資者能夠更好了解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匯豐集團屬下的匯豐證券於1999年5月6-7日在中國香港和新加坡舉辦了中國住房改革研討會;為配合全球發行,匯豐組織了兩次獨立的訪問活動,活動事先都有詳盡的研究報告作鋪墊,活動橫貫了亞、歐、北美三大洲;6-7月,匯豐又組織了大規模的全球路演,訪問了三大洲的11個城市。為一次發行舉行三次全球規模的推介活動,這是非常罕見的做法,經過這三次聲勢浩大的活動,終於完成了對投資者的"教育"工作。
在此次發行過程中,可換股債券的換股程序是個關鍵環節。債券持有者的換股方式有三種:在初次公開發行中認購最大數量的股票,或是將債券折算成股票出售獲得現金收入,或是只認購最大債券股的一部分,其餘債券則兌現。經過路演,結果相當令人振奮:來自股本投資者的需求為7.83億美元,來自債券持有者的需求為1.43億美元,總需求達9.26
億美元。至此,由匯豐一手策劃的為新世界中地總額超過14億美元的這個融資故事也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不知道是否是你想要的那種,答題辛苦,幫忙點下【採納回答】,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