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融資模式 » 融資難銀行借貸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融資難銀行借貸

發布時間: 2021-06-14 02:59:18

⑴ 銀行應怎樣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銀行應該降低中小企業的貸款門坎,更加務實的審批中小企業的貸款申請,更加切合實際的讓中小企業提供財務報表之類的東西,並且減少審批程序,縮短貸款審批時間,設計更多的適合中小企業的貸款方案和金融產品。不過,覺得不可能呢,銀行不可能會這樣的,因為有太多的大型企業風險更好控制,沒有必要把寶壓到中小企業上。中小企業融資難還是讓民間資本來解決吧,不然擔保公司、小貸公司可咋辦

⑵ 企業融資難,找銀行申請貸款可以嗎

可以的,只要滿足銀行提出的條件要求,滿足即可向銀行申請企業貸款,申請企業銀行貸款條件有如下五點:
1.是貸款企業必須是經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核准登記注冊的企業;
2.是有固定的經營場地,有必要的經營設施,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自主經營、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企業;
3.是有健全的財務會計制度,向銀行提供企業經營情況表,提供統計報表;
4.是遵守國家法律、法規、政策,依法經營;
5.是貸款的用途是國家政策允許,鼓勵發展的行業。

⑶ 中小微企業融資難有上面解決辦法

小微企業以其數量眾多,在解決就業、稅收貢獻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小微企業又是經濟生活中的毛細血管,潤滑著國家經濟的正常運行,因此,受到政府越來越多的重視。但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一直以來都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原因多種多樣,其中有一個原因:小微企業的信用累積和記載沒有得到較好地實施,影響了小微企業持續融資的機會,需要引起有關部門和社會的重視。
為了扶持小微企業發展,國家先後出台了一系列財政政策和金融政策。財政部《關於擴大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范圍的通知》財稅〔2017〕43文規定,自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將小型微利企業的年應納稅所得額上限由30萬元提高至50萬元,對年應納稅所得額低於50萬元(含50萬元)的小型微利企業,其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2018年4月25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推支持創業創新和小微企業發展的7項減稅措施,其中包括:將享受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的小微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上限,從50萬元提高到100萬元,實施期限為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根據《財政部、稅務總局關於延續小微企業增值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7]76號):為支持小微企業發展,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繼續對月銷售額2萬元(含本數)至3萬元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免徵增值稅。為激勵銀行金融機構開展小微企業信貸業務,《財政部、稅務總局關於延續小微企業增值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7]77號)明確,1、自2017年12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對金融機構向農戶、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發放小額貸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徵增值稅。2、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對金融機構與小型企業、微型企業簽訂的借款合同免徵印花稅。銀監會也先後出台「三個不低於」、「兩增兩控「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向小微企業傾斜信貸支持力度,「三個不低於」是指小微企業貸款增速不低於各項貸款平均增速、小微企業貸款戶數不低於上年同期戶數、小微企業申貸獲得率不低於上年同期水平;「兩增」即單戶授信總額1000萬元以下(含)小微企業貸款同比增速不低於各項貸款同比增速,貸款戶數不低於上年同期水平,「兩控」即合理控制小微企業貸款資產質量水平和貸款綜合成本。
銀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末,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廣義小微企業貸款總余額達30.7萬億(含小型、微型企業、個體工商戶貸款和小微企業主個體經營性貸款),比2016年新增4.0萬億,增速15.1%,較上一年提高了1.3個百分點。總體來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在經歷2015年的相對低點後,逐年逐步回升。2017年全國小微企業貸款戶數達1520.92萬戶,較上一年增加172.8萬戶,增速13%,較2016年大幅提高了11.1個百分點。小微企業貸款余額整體穩步上升,貸款余額增速與貸款戶數增速雙雙回升。(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發展報告(2018)》)

國有銀行、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以及地方城市商業銀行和農商銀行,互聯網貸款公司、小貸公司、部分消費金融公司、P2P公司和民間借貸,其中銀行類機構服務的小微企業,一般偏向小,而非銀行類機構貸款客戶會進一步下沉,偏向微,包括個體工商戶、非執照的個體經營者。銀行在向法人主體、個人主體發放的用於經營的貸款,一般都能夠進入人民銀行的企業或個人徵信系統,而非銀行機構大多沒有接入人民銀行徵信系統,或已經接入,但並沒有上報,或雖上報了,但沒有準確分類。目前市場上已有的徵信服務機構,重點關注小微企業主在不同貸款機構申請貸款的查詢次數統計,由於沒有後期的貸款質量表現記錄,這些統計數據就成為拒絕貸款的判斷理由。由於部分小貸公司貸款的不規范,部分銀行金融機構將客戶通過小貸公司的融資次數設定為准入門檻,但假使這些銀行金融機構同時可以獲得客戶可信的貸後表現信息,他們將有可能不再設定這種帶有一定「歧視」的政策。
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小微企業、小微企業主的信用狀況,在大多非銀行貸款公司難以接入人民銀行企業、個人信用資料庫的情況下,新設立的信聯理應承擔起責任,督促信聯所接入機構嚴格按照數據報送要求報送相關數據,同時要求各接入機構履行社會責任,對貸款進行科學准確的分類,確保在信聯信用資料庫系統中的經營性貸款的准確識別和統計,實現數據共享,讓更多的機構敢於為小微企業融資。對於已經接入人民銀行徵信系統的銀行、非銀行機構,要仔細甄別個人消費貸款、個人經營性貸款,確保上報的貸款分類准確,為小微企業信用數據的應用提供有力支持。

⑷ 如何解決融資難的問題

對任何公司而言,都有融資的需求,資金是公司的命根,越大的公司越有這種需求,關鍵是要看規模。

所以,融資的現象就成了一個普遍的現象了,但是我個人認為,這些中小企業融資需要有幾個前提條件:

一是要有好產品,產品要有成長性,具備快速流通的能力;其次,要有好的團隊,團隊又有凝聚力和戰鬥力;第三則是要有穩健的財務制度。

具備了這幾個前提條件,吸納來的資金才能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和意義。

二、中小渠道商通過銀行等金融機構來融資,比較難。在市場影響下,銀行也為了控制自己的放貸風險,放貸率不大了。通過銀行的融資的門檻更多了,公司資質、財務狀況等等各級審批都很嚴格,卡的很死。

所以,目前看來,中小渠道公司通過銀行融資比較難。

中小渠道商向上游廠商或者代理商尋求融資幫助的現象還是存在的,尤其是那些核心渠道商,上游還是願意通過延長賬期和加大鋪貨率的方式來解決其資金的困難,畢竟核心渠道的忠誠度和信譽度都是自己認可的。

除了延長賬期的方式外,合作投資也是當前解決中小渠道商融資的一個方式。上游代理商或者廠商以注資的方式給下游渠道商以資金支持,注資方只派駐財務監控現金流。

應該說,這些方式是需要有條件的,一是,要有銷量,要有分銷能力,能夠幫助廠商扛銷售任務;其次,渠道商的對資金的管控能力要強,對資金的流向和用途有一個清晰的規劃,不能模糊不清,避免資金的浪費,要使資金產生盡可能大的回報價值。

三、對於中小渠道商家來說,目前在社會上又有哪些融資渠道?有哪些方式與條件?

我個人認為,當前社會上的融資渠道主要有三種:銀行融資、風投融資、民間借貸。

其中銀行借貸和風投融資,對公司的各種條件要求比較苛刻,各方面都需要有一個良性的發展運營狀況,需要渠道商有一個清晰的發展規模和目標。

民間借貸,在某種程度上說就是高利貸機構,需要抵押物,它們融資的門檻應該比較低,唯一的條件需要有抵押物,比如房產證、結婚證等等。

只要能確實證明借貸方有償還能力和抵押資質就可以,所以說如果借貸成功,但是失去償還能力,那你所有借貸的抵押物就會被收歸他有,看似民間借貸容易,實質要擔當更大風險

四、於是一些資金處於流動性困難的商家,開始把眼光投向典當行、財務公司(俗稱高利貸)等社會融資渠道。

這確實是一個現象。在經營壓力之下,一些公司向典當行或者拍賣行進行融資。

這種借貸方式,對急需資金的公司來說,這個方式可以快速緩解資金緊張的問題,加快公司資金流轉的速度,使資金運轉起來,幫助公司度過眼前的難關和處境。但這種行為還是屬於高利貸行為,對公司的發展也存在一些風險。

這種融資方式,要根據公司自身狀況和老闆個人實際能力來決定是否採取這種方式。這種方式可以說只能救急,卻不能救貧。如果公司自身發展存在太多非資金因素的困難障礙的話,單靠高利貸方式融資,其作用可能會是負面的,最後落個傾家盪產。
當前最安全的融資渠道還是銀行和風投。如果中小渠道能夠有好項目吸納風投的參與的話,將對公司的發展非常有益。

五、當然,最方面的融資方式就是民間借貸,但是應該規避那些惡性的民間借貸行為,這樣的借貸行為風險太高了。

⑸ 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現狀有哪些

根據有關資料,到目前為止,我國大約有中小企業4200多萬戶,占企業總數的99.8%,經工商注冊的中小企業數量460萬戶個體、私營企業達3800萬戶。中小企業所創造的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價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0%左右,生產的商品占社會銷售總額的60%,上繳的稅收已經超過總額的一半,提供了全國80%左右的城鎮就業崗位。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中小企業成為擴大就業的主渠道。提供了大約75%的城鎮就業崗位,不僅安置了大量的城市下崗職工,還吸收了大批農村剩餘勞動力,有效解決了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和就業問題,緩解勞動力供求矛盾,從而保證了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的發展。中小企業正成為我國創新的主力軍。

中小企業,尤其是中小民營企業迅速發展的的同時,也遇到很多問題。其中,資金緊張,融資渠道狹窄已成為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目前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十分狹窄,除了少數大型知名企業,一般的中小企業企業融資能力都有限。目前,企業的融資渠道不外有三種:向銀行申請貸款、發行企業債券、發行股票上市直接融資。政府已將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造作為國有企業特別是關繫到國有經濟控制力的大中型國有企業改革的基本措施,中小企業發行企業債券和股票上市融資很困難。另一方面,由於涉及到金融風險問題,中小企業發行企業債券也難以得到批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小企業的資金主要靠自有資金和銀行貸款。實際上中小企業業從銀行獲得貸款也是十分困難的。

從目前情況來看,中小企業尚未建立起外部市場融資體制,基本是內部融資,自我滾雪球式發展,致使企業很難形成規模生產。中小企業所面臨的資金矛盾非常突出,許多有項目有盈利的企業由於難以籌措到必需的資金而不能最大規模地發揮其能力,這已經成為制約民營企業的重要「瓶頸」。

要想促進中小企業、尤其是中小民營企業迅速發展,必須建立完善的融資體系,最根本的是建立起企業外部融資體制,即市場融資體制。

⑹ 為什麼中小企業存在著銀行信貸融資困難

政府缺乏對中小企業融資的政策扶持
缺乏中小企業的專門管理機構以及專門支持中小企業的金融機構
中小企業信貸支持輔助體系不健全,中小企業抵押、擔保難
金融機構出於自身利益考慮,限制了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
商業銀行的信貸管理方式還不適應多種企業發展的需要

⑺ 融資難怎麼辦

融資就兩種形式,債權融資和股權融資。債權融資需要有抵押物,但事實上很多企業都拿不出來。剩下的就是股權融資了,好處是企業無須還本付息,經營壓力偏小,但同樣意味著企業主的股權被稀釋。目前國內企業大多偏好於通過企業上市進行股權融資。
那麼問題來了,國內上市融資何其難啊,中小企業只能可望而不可及,想從銀行貸款緩減企業壓力也是奢望。所以2018年,民企普遍在喊融資難,融資貴。但有一些中小企業選擇彎道超車,將目光放到了海外上市上,於是就有很多中小企業在澳洲上市的案例出現。如東方現代農業、貝羅尼,家家富等公司。
為什麼會選擇澳洲上市?因為澳交所對報批企業的上市標准比國內要低很多,且上市周期短,成功率高,能融到錢。對於國內中小型的企業,如果目前正面臨融資難的問題,去澳洲上市IPO也不失為很好的途徑,前提是要找專業的澳洲上市輔導機構咨詢輔導,目前國內做澳洲上市的機構不算多,接觸過一個武漢大念投資的公司,有專業的澳洲金融證券行業顧問團隊,也做過幾個成功案例。有赴澳洲上市想法的企業最好找這樣有成功輔導過澳洲上市企業的團隊保駕護航。

⑻ 銀行貸款融資難,為何貸款中介卻總是打電話放貸

貸款難是很多人都面臨的難題,但難題的角度又不相同:對於銀行是發放貸款難,對於貸款申請人是貸款融資難。

⑼ 如何讓銀行放心借錢,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是什麼

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不僅僅是在銀行層面,實體經濟中的中小企業也要反思。不少中小企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它們都是家族企業,一股獨大,經營上經常出現「一言堂」現象,沒有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財務不透明,誠信或者較差,或者徵信難以評估,可抵押資產很少。銀行一般只能發放信用貸款,可是整個市場尚未建立起共享的誠信大數據平台,銀行要想獲得放貸企業的現金流等有關真實財務數據就很難,也就無法有效評價企業的未來發展潛力,無法有效測算未來現金流的變動,加上徵信評估無法准確把握,放貸自然慎之又慎,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也就暴露無遺。
而風險大需要對價高是經濟學的邏輯。中小企業一方面風險難以評估,另一方面是信貸規模較小,造成放貸成本較高,風險較大,銀行上浮放貸利率自然不可避免,從而造成了融資貴。
市場總是指責銀行把貸款放給地產行業,其實,對於銀行來說,這是一種理性而無奈的選擇。地產行業個人抵押貸款,一直是銀行的優質資產,主要在於不良率很低,只有0.2%左右,開發貸一者有地產房產作為抵押,銀行風險大大降低,實際上整個開發貸不良率也大大低於其他行業的不良率。而且地產開發貸需要資金量比較大,加上地產行業利潤率較高,對貸款利率並不很敏感,因此房地產開發貸對銀行來說是綜合回報較高、風險相對可控的信貸資產。
就未來地產價格走勢而言,要保持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確保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對應到地產行業來說,就是要保持地產價格的大致穩定,不能出現大的波動。因此未來一段時間,地產價格不大可能會出現失控性下跌。即使地產價格出現微調,銀行個人抵押貸款依然會安然無恙。原因一方面首付比例已經高達20%以上,房價短期內看不到下跌20%的概率,因此購房者不會放棄房子停止供房,除非其個人收入出現急跌而無力供房。即使這種極端情況出現,銀行有了20%以上的首付比例,資產風險依然很小。而開發貸有土地和房子作為抵押,風險也不會驟然放大。實際上,如果地產價格短期內暴跌20%以上,其他行業的貸款資產風險很可能會更大。
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要求銀行業輕易放棄向地產貸款而大膽轉向實體經濟的中小企業恐怕是不現實的。
實體經濟是金融業的生存基礎,這個沒有錯,正如譚浩俊所指出的那樣:「新增的資金,應當盡可能轉向實體經濟領域,也只有轉向實體經濟領域,才可能不斷地增加新的資金來源,產生新的財富。」但是這里有個前提就是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需要建立更加透明的財務制度,以及更加完善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央行和銀監會需要有更加完善的徵信平台,以方便金融業對企業做出快速的評判。而目前這一切都尚未健全,這樣,銀行對中小企業放出去的貸款就容易成為不良貸款,在行動時自然就束手束腳了。
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業融資難與貴,是兩方面的問題,銀行固然有嫌貧愛富的缺點,但是實體經濟也需要反思自己的不足:為什麼銀行看不上自己?如果只是一味地要求銀行如何如何做,而中小企業只是坐享其成,那是不可能的,天上不會掉下免費的餡餅。實體經濟要想得到金融的最大化支持,首先要改變自己,特別是中小企業,要讓銀行覺得企業透明、規范,才可以放心借錢。有了共同的利益才有合作的基礎。讓銀行在行動上自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就要實現雙方利益的最大化。

⑽ 小微企業融資難,銀行惜貸是罪魁禍首嗎

其一,不應將所有的融資問題都歸結為銀行信貸問題。

按照企業融資理論,企業融資應該是多層次、多渠道的,包括內源性融資(即內部積累)、間接融資和直接融資。而且,從融資成本高低看,理論上應該是:內源性融資<間接融資<直接融資。因此,企業在融資渠道選擇上的優先排序應該是先內源性融資,後間接融資,再直接融資。
其二,不是所有的企業銀行都必須支持。

什麼樣的企業銀行應該支持,什麼樣的企業銀行不能、也不應該支持,這既是銀行需堅守的風險底線,也是社會各界應該建立的共識。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理性地看待企業融資難問題,並尋求有效的緩解之道。
其三,不是所有的貸款需求銀行都必須滿足。

從審慎的角度出發,銀行除了要把好客戶准入關,對客戶具體的貸款需求同樣需要嚴格審核,包括貸款額度的確定、貸款用途的審查,並非企業提出的任何貸款需求銀行都必須滿足。確定合理的貸款用途、適度的貸款額度既是銀行信貸資金順利歸流的基礎,也是信貸風險管理的要點,實際上也是對企業的一種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