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摩拜和ofo已經融了幾十億資金,共享單車會是一個大泡沫嗎
這些都是前期投資,時間久了人們養成習慣以後自然會開始大面積盈利!而新的模式更加重要,看好悟空單車!推薦
② ofo摩拜單車是怎樣融資的 有人說是騙平民百姓的錢融的資是真的嗎
人家融資的都是天使投資人這種身份的,老百姓根本接觸不到好吧。我估計這么說的人是說抵押金吧,那個不是融資。
③ 摩拜單車是如何融資的
摩拜單車完成超6億美元E輪融資,創共享單車行業紀錄。
據統計,今年以來摩拜單車累計融資超 10 億美元,相當於ofo三倍以上,超行業其餘玩家總和,折射出摩拜不僅坐穩行業領軍地位,其在資本市場認可度也穩居行業第一。
④ ofo和摩拜現今發展如何
摩拜和OFO單車的發展如何呢?
古有中國的四大發明,今有現代四大發明,高鐵,支付寶,單車,網購,說起這4種,可謂現在無時無刻都在影響我們的生活啊,現在都已經離不開他們了,但要說起讓我們出行方便的,一定是小單車,走在大街上,隨處可見,但是現在的小單車可謂是五花八門啊,但說起最大的還要屬摩拜和小黃車了,也最常見,但現在他們發展的怎麼樣啦?
摩拜單車的融資情況;
1月4日,摩拜單車宣布完成D輪2.1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5億元)的股權融資。騰訊、華平投資領投本輪,新引入的戰略和財務投資者包括攜程、華住、TPG 等;紅杉、高瓴等現有股東均跟投本輪融資。一年融資五輪
1,2015.10.30
A輪 數百萬美元 愉悅資本
2,2016.08.19
B輪 數千萬美元 熊貓資本、愉悅資本、創新工場
3,2016.08.30
B+輪 數千萬美元 祥峰投資、創新工場
4,2016.09.30
C輪 1億美元 紅杉資本、高瓴資本
5,2016.10.13C+輪 未透露 高瓴資本、華平投資、騰訊、紅杉資本、啟明創投、熊貓資本、貝塔斯曼、美團王興
從2016年開始共享單車漸漸進入我們生活,以膜拜、ofo為代表的共享單車公司為搶占市場沒有間斷的在全國各地入駐布局。以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理念向我們撲來,盡管單車發展迅速,但我們還是理性看待,最後也祝2家發展越來越好,也是方便我們。
⑤ 摩拜投資人首次表態摩拜ofo可以合並嗎
單車大戰進行到現在,合並之聲驟起,要不要合並、怎麼合並是目前最被關注的問題。此前主要是ofo投資人、金沙江朱嘯虎對ofo摩拜的合並公開表過態,說「兩家合並才是最好的選擇」,摩拜的投資人從未對此公開發表明確看法。直到這場戰爭消耗了越來越多的時間、精力和金錢,也牽扯了更多的利益方進場時,終於有重要投資方再次表態。
摩拜的第二大股東、愉悅資本創始合夥人劉二海12月13日在參加36氪舉辦的Wise大會時,在接受36氪專訪時第一次表態說,他對兩家單車公司合並持」開放態度「。但他有個條件:「我不反對合並,但我反對合並的公司為一家大公司所控制,這是不可接受的。」劉二海說。
愉悅資本是摩拜的A輪投資方,後續曾多次參與跟投,是摩拜如今除騰訊以外的第二大股東。劉二海在摩拜董事會中擁有席位。除了摩拜,劉二海在出行領域還投資了蔚來、神州、優信等公司,是一位出行領域舉足輕重的投資人,進入了36氪今年「最受創業者歡迎VC投資人TOP20」之列。
36氪:單車市場的未來格局,就是兩家合並,或者一家把一家打死?
劉二海:我覺得也可能是共存,這里取決於很多因素。我也不反對合並,但我反對合並的公司為一家大公司所控制。為一個第三方,或是行業中一個大玩家控制,這是不可接受的。我作為財務投資人,我成什麼了。他們把公司控制了,我們在里邊成為一個股東,沒有道理。
36氪:如果這個大玩家,能給合並後的公司帶來價值呢?
劉二海:他控制了,就為自己的利益著想了。它可以讓你這個公司,不斷干任何它想乾的事情。投資人能掙著錢嗎?你在里頭幹嘛呢,它不符合我們的利益。
36氪:摩拜願意合並嗎?
劉二海:那你得跟摩拜的團隊聊,我管不了它。
36氪:摩拜管不了?
劉二海:它是一個獨立的公司,有完善治理結構的公司,正常運轉的公司,不是哪個公司的子公司。
36氪:合並之後,兩家的車不一樣怎麼辦呢?
劉二海:那些事情不用管,兩個品牌運作也不是第一天開始做的事,有什麼難的。
36氪:我們感覺摩拜是一家很驕傲的公司。
劉二海:否則這個公司沒有價值,你就得按別人的意志去做事情。
36氪:驕傲的公司可能,我寧願把你打死,我也不要你不符合我標準的車?
劉二海:對,我表達的意思是,我是開放的,對這事,第一個是開放的心態。第二,我雖然開放,但我也有一些條件,如果一家公司為一個大機構所控制,這個大機構還有其自身的目的,和我們的利益相沖突,你說我怎麼支持它。
36氪:這家大公司,和我們的哪部分利益相沖突?
劉二海:你控制了公司,你可以做各種各樣有利於你的事情,不是一件,你可以干10件。而我作為一個財務投資人,你們家利益和我利益不一致。這就是我的態度。
36氪:還有一個聲音是,摩拜要合到美團那邊去?
劉二海:也一樣的態度。我也是開放的,王興我都服氣,也都支持。
36氪:和美團的利益一致嗎?
劉二海:一樣的問題。如果我們的公司為他所控制,我們的股份在摩拜里頭,能有多大價值,沒有意義。
36氪:美團可以投資,但不能控制?
劉二海:你投我們當然歡迎啊。控制,那有幾種情況。如果其他股東願意賣給他也行啊,這就不叫控制了。控制是,你拿少量的股權,掌控了一家公司,同時我還陪你玩,這做不到。
36氪:摩拜、ofo合並是更好的結果,還是摩拜、美團合更好?
劉二海:取決於條件。
36氪:如果他們都想買呢?
劉二海:對於投資人來講,取決於誰給的價格高。
36氪:美團在布局出行,如果摩拜與ofo合並,未來打車市場可能還是滴滴的天下。
劉二海:所以它(滴滴)得付出昂貴的代價,你出的價格是個白菜價,你還想拿走這么個寶貝,那怎麼可能呢?
36氪:摩拜的董事會里,騰訊是什麼態度?
劉二海:騰訊在里頭扮演重要的角色。騰訊現在心態比較好,騰訊在美團也有(股份),在滴滴也有(股份)。
36氪:如果不賣也不合,就這么打下去,會是什麼結果?
劉二海:也沒關系,找到新的商業模式賺錢。
36氪:現在找到了嗎?
劉二海:探索中。如果真的找到了還很賺錢,誰有功夫跟他談合並。如果今天是今日頭條,已經非常賺錢了,無所謂。需要任何人投資嗎?對吧。但是你怎麼知道明天沒找到呢?是這么個邏輯。
⑥ 為什麼投資摩拜單車而不是ofo
我投的是ofo啊
⑦ 摩拜融資,ofo攻城,共享單車結束戰斗還有多遠
有競爭才有發展
⑧ 最近摩拜單車和ofo陸續融資到了億美金級別的錢,在您看來爭奪城市最後一公里的創業算是好創業么,權衡
你好,謝謝你的提問!
首先,我認為,摩拜單車和ofo所在的出行市場是一個非常非常巨大的市場。
這2家明星創業公司幾乎卷進來了市面上所有頂級互聯網公司、產業資本和頂級風投公司——高瓴資本、華平投資、騰訊、紅杉資本中國、祥峰投資、創新工場、滴滴出行、DST、小米科技、中信產業基金、經緯中國、金沙江創投、真格基金等等。
坦白說,短距離出行(提供自行車租賃共享服務)在大城市本身就是非常有價值的,未來中國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的人口還將持續湧入,堵車已經是這些大城市一個很難解決的城市病。
從小區到地鐵的最後幾公里,滴滴顯然遠遠沒有滿足廣大城市人的需求。另外,滴滴的成本在大幅度的上升,已經有越來越多人選擇放棄滴滴的服務,而摩拜單車和ofo則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替代品之一。
總的來說,摩拜單車和ofo並不是一個技術變革帶來的創業項目,而都是基於商業模式的創業創新,所以無論是短期還是中長期,都是靠運營驅動,所以他們才拿了這么多錢。
至於你說的冬天對摩拜單車和ofo的影響,我也承認冬天會影響一些人的使用頻次,還有春夏秋三季呢。其實大部分行業都有季節性,比如旅遊,行情最好的時候一定是十一、五一等節假日以及企業團建的七八月份。再比如滑雪這個領域,肯定是在冬天,夏天應應該滑雪的人會很少很少。
最後說說,摩拜單車和ofo的風險:
首先,自行車租賃,很多地方政府已經做了很多布局,確實也已經很方便,比如我所在的北京新中心——通州,目前正在以史無前例的投資規模在發展這個區域,政府的自行車租賃服務幾乎可以滿足大部分人的需求,基本上有小區的地方,都已經有了自行車擺放點。我們小區南北兩個門已經都有兩個點自行車擺放點,非常方便。
其次,地方政府以及城市管理機構對自行車的管理肯定是一個很大的擔憂,滴滴的前車之鑒就發生在一個月前。(順便插一句,雖然滴滴確實在過去幾個月裡面出現了一大批外地的的司機,完全不認識路,服務體驗也很差,但是,網約車新規有點矯枉過正,在我看來,至少讓有北京車牌的人當滴滴司機是合情合理的。)
該回答來自於網路問咖 王暉 大咖
⑨ 摩拜單車此次融資,或許是劣勢開始出現的時候
近期,摩拜單車又進行了2億美元的融資,這也是繼其C+輪之後的又一次兇猛擴張。但融資並不意味著一定就是好事,相反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導致其出現劣勢,摩拜單車這一路的野蠻擴張之後,其隱患開始出現。
單車經濟的本質依然在於共享經濟
單車經濟的本質其實依然屬於共享經濟,無論當前如何兇猛融資,講出各種故事,其最終的價值還在於將每一輛單車資源進行最多的重復利用,實現資源利用率的最大化,最終再從這一價值上賺取差價,尋求盈利。而無論摩拜單車還是ofo最終要想達到盈利,都必須做到這一點。
而此前階段,ofo就採取了輕單車、低成本、低維修的擴張路線,其一開始就從共享經濟出發,因此對於進軍單車出行領域時,同樣採取了低成本擴張的路線,因此更能夠做到資源的最大利用。
摩拜單車則恰恰相反,由一開始就採取重模式,將每輛車的成本抬高到了3000,這也意味著在獲取相同用戶的同時,摩拜單車需要花費更高的價格,一輛車看不出太大的區別,但是一旦達到某個規模,那麼同樣的融資情況下,摩拜單車燒錢的劣勢就出現了,而此次急於融資,除了一方面需要繼續佔領市場外,另一方面同樣反映了摩拜單車在資金上想必ofo有著巨大的壓力。
高維修成本之下,摩拜的劣勢正在出現
早期的點滴優勢或者劣勢,會在後期形成更強的馬太效應,此前說過摩拜單車最大的問題在於獲客成本遠高於ofo,這是其一,但是更重要的是,隨著規模的逐漸形成,摩拜單車的後期維護成本也在劇烈上升。
摩拜單車造價過高,其中涉及諸多硬體包括GPS、車鎖、車座、太陽能板等等均成本不菲,根據此前微信公眾號「互聯網思維」的爆料,平均維修一輛摩拜單車的成本接近四五百,簡直可以買一輛全新單車。
而此前摩拜公布過車損耗大概在10%左右,以北京地區投放1萬輛單車計算, ??也就是說僅在北京地區幾個月就有1000輛車需要維修,按單車400元的維修費用計算,需要花費40萬。??再加上摩拜公開的100多名運營人員,按照每人5000元工資,每月則需支出50萬。
而如果放到一個正常的商業環境下來看,維修成本必須要遠小於收入,才能夠達到盈利,而目前摩拜單車的各種維護成本依然是個天文數字,開工沒有回頭箭,最終這一切都需要投資人買單。
專車戰爭燒錢還有著正常邏輯,即燒錢可以培養市場,培養潛在用戶與車主,但是平台卻並不需要為車輛保養維修去買單,而摩拜單車的擴張卻相反,其不僅需要比對手更高成本的獲取用戶,其還需要為更高的維修成本買單。
摩拜方面顯然也意識到了問題,也開始推出了大量輕版單車,也在縮減成本透支,但是開弓沒有回頭箭,已經投放市場的重型單車,不可能全部替換,只能夠維持更高成本的維修開支。
單車戰爭必將重回理性
還是回到之前說的,將資源的利用最大化,才是盈利的關鍵。
此前共享專車大戰之時,盡管資本在風口的補貼用戶與司機,但是當補貼消失,價格回歸價值,最終一切回歸理性時,市場被教育了出來,而閑置資源也開始被合理的二次利用,通過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供需開始平衡,沒有一輛多餘的車輛。
但是單車大戰卻有個問題,當前的資本一味的砸錢造車,最後一定會導致大量的閑置車輛出現在城市中,關鍵是每一輛車的維護成本還非常之高,尤其是摩拜單車,如果其生產單車的量與ofo相當,那麼其必定要付出幾倍的生產成本,以及後期的維護成本。
但是增加成本並非意味著市場會買單,一切由市場供需決定,這是常識。在單車這個領域,由於租賃價格本身就低,用戶對價格並不敏感,而很多用戶更偏向於有一個更輕便的出行體驗,更快速的解決騎行問題為主,輕單車一直是國內用戶的主力。
因此未來很可能出現這么一種情況,當摩拜單車與OFO單車在城市的數量上達到相同時,這個市場將會出現高度的飽和狀態,而註定有一部分單車資源是要被浪費掉的,但是摩拜單車的高成本則意味著,其將會造成更大的資源浪費與損失,同時還並不一定會受到主流用戶的買單。
單車大戰,最終一定會造成大量的單車閑置資源,這一點已經可以預見,但問題是,誰能夠在擴張的同時,一邊節省資源,一邊又能捕獲更多的用戶,這將決定了這場戰爭的最終結局。
摩拜單車此次急於輪融資,表面上是在擴張,但實際上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持續的燒錢正在難以為繼的困境。其高成本的擴張與維護,最終依然需要投資人買單。
這一輪的單車泡沫,開始越來越明顯。
⑩ 關於摩拜單車和ofo,我認為這是一個很難賺錢的生意,為什麼會受到資本界熱捧個人理解這種最後一公里
這位網友,你好,謝謝你的提問!
首先摩拜單車和ofo所涉及的出行市場是一個非常非常巨大的剛需市場。
至於你說的賺錢,我覺得早期項目,倒是還沒有那麼緊迫,尤其是這2家明星創業公司卷進來了這么多頂級互聯網公司、產業資本和頂級風投公司。
坦白說,提供自行車租賃共享服務在大城市本身是非常有價值的,堵車已經是大城市一個很難解決的城市病。從小區到地鐵的最後幾公里,滴滴顯然還遠遠沒有滿足了廣大職場人士的需求。另外,滴滴的成本在大幅度的提升,已經有很多人選擇放棄滴滴的服務,而摩拜單車和ofo則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替代品之一。
你說到的to政府當然是非常不錯的思路,但是從實際操作的過程來看,會非常艱難,這並不是創業公司最擅長的事情,所以我覺得to政府依然只是很多人的一廂情願。
在我看來,所有市場化的公司,最終依然需要靠用戶體驗以及市場行為去贏得用戶和市場。
以上僅供參考,再次感謝你的提問!
該回答來自於網路問咖 王暉 大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