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目前唯一的省級特色小鎮,金融支持政策有哪些干貨
浙江特色小鎮金融支持政策概覽:有規范高規格,可圈可點
發文規范,級別較高。2015年10月,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浙江省特色小鎮規劃建設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簡稱浙江特辦)聯合下發了《關於金融支持浙江省特色小鎮建設的指導意見》。由人民銀行主導發布,是名正言順的,對金融機構也有較好的專業指導和約束力;聯合統管特色小鎮的浙江特辦發布,體現了政策的級別,同時也對各相關政府部門形成較強約束。
6個方面16條措施,可圈可點。《指導意見》主要包含六個方面金融助推特色小鎮建設的支持措施:
一是拓寬融資渠道,支持特色小鎮項目建設。關鍵詞是貸款、發債、協同引入銀行理財、基金、信託、融資租賃等進入特色小鎮PPP項目,這為各類資金進入特色小鎮相關項目提供了「口子」和依據,是非常明確和有力度的支持,含金量很高;
二是創新金融產品,助推特色小鎮產業發展。關鍵詞是產業鏈融資、創業創新、文化與金融結合、互聯網金融創新,這里明確了一些具體的金融產品,可操作性較高。
三是完善支付體系,提升特色小鎮金融服務便利化程度。關鍵詞是支付基礎設施、非現金支付業務應用、支付結算便利措施,這是人行有決定權的領域,關鍵在落實。四是優化網點布局,完善特色小鎮金融服務體系。關鍵詞是銀行網點建設、設立專營機構,這可能會促成和科技銀行類似的特色小鎮銀行的出現。五是加強多方合作,支持金融特色小鎮做優做強。關鍵詞銀行服務、投貸聯動,這和政策要求沒有多大關系,主要是市場行為。六是加大政策扶持,優化特色小鎮金融生態環境。關鍵詞是貨幣政策工具引導和支持、信用體系建設,這也是人行有決定權的領域,主要也是看落實。
干貨梳理,見仁見智
關於項目貸款:努力成為納入政府采購目錄的項目,則可能獲得政府采購融資模式獲得項目貸款;而延長貸款期限及可分期、分段還款,則是對現金流穩定的項目有明顯利好;至於貸款審批「綠色通道」,也能夠提升獲得貸款的速度。
關於引導社會資本:鼓勵協同銀行系統內的銀行理財、基金、信託、融資租賃等資金支持特色小鎮健身,這為上述資金開辟了另外一扇門,要知道,有很多領域是不允許上述資金進入的。
關於金融產品:其中產業鏈融資主要是應收賬款質押、核心企業擔保、票據融資、保理等;創新創業融資主要是專利權質押等科技金融及創業擔保貸款等;文化金融主要是商標權質押、文化產品抵質押、藝術品融資、門票收費權質押、景區經營權質押、林權抵押等;互聯網金融創新的亮點主要是可以提供無抵押無擔保的小額信用貸款,這些措施盡管已經開始常規化,但都是非常具體的金融產品,為特色小鎮入駐企業的融資提供了多種明確的可能和選擇。
關於投貸聯動:主要是鼓勵銀行以貸款分享創業投資、風險投資、天使投資等已投項目的初創期小微企業的股權或期權,這有利於形成投資機構與銀行業金融機構對創業企業融資的良性循環。
國家層面金融支持政策或許會來得很快
國家層面支持特色小鎮的政策體系急需形成,既然住建部已對金融政策做了聲明,那麼金融支持政策的正式出台或許會很快,政策的范圍和高度自不用說,相信力度也會比浙江地方的明顯要大,但是,特色小鎮發展中心最期待的,是國家層面的特色小鎮金融支持政策能夠出現盡可能多的量化指標,這也是浙江省特色小鎮金融支持政策幾無體現但市場最缺的期盼。
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Ⅱ 如何破解特色小鎮規劃建設的融資問題
特色小鎮建設融資渠道主要可以分為開發性金融、政府資金、政策性資金、社會資本、商業金融五種,若想為特色小鎮建設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持,並盤活小鎮特色產業發展,就必須充分認識並發揮好這五種融資渠道的不同作用:
第一,開發性金融發揮「特殊作用」。
在特色小鎮建設中,開發性金融主要承擔長期的融資任務,提供基礎設施、基礎產業等領域所需的長期大額資金。
第二,政府資金發揮「杠桿作用」。
政府資金應在特色小鎮融資中起到引導作用,例如,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對符合條件的特色小鎮項目給予專項資金支持,中央財政對建設較好的特色小鎮發放適當獎勵等。
第三,政策性資金發揮「助推作用」。
例如,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要將特色小鎮建設作為信貸支持的重點領域,開辟辦貸綠色通道,對相關項目優先受理、優先審批,提供中長期、低息貸款。
第四,社會資本發揮「主體作用」。
引入社會資本參與特色小鎮建設,不僅有利於緩解政府財政壓力,提高建設效率,而且可以為民營企業拓寬投資渠道,實現可以令各方共同受益的良性循環。例如,目前特色小鎮發展最為成功的浙江省就充分利用了社會資本,僅在2015年第三屆世界浙商大會上,就有多達24個涉及特色小鎮的PPP項目現場簽約。
第五,商業金融發揮「促進作用」。
商業銀行應配合地方政府做好引進企業、發展特色產業、征地拆遷等工作,並根據特色小鎮實際需求和建設進度,推出特色信貸融資產品,對基礎設施、龍頭企業、產業經營戶等提供多種多樣的信貸支持。
Ⅲ 如何以PPP模式打造特色小鎮
京華文化對特色小鎮和沒有文化旅遊景點打造
世界字王,京華文化用高科技知識產權,世界非遺,永遠打不破吉尼斯和世界頂級記錄,不可復制文化物品,世界字文化的活化石,世界獨一無二文物品,系列電影【爸爸別走】等,世界國際旅遊形象小姐大賽,京華文化對特色小鎮和沒有文化旅遊景點投資,推動景區文化走向世界,世界級的特設旅遊景區,萬家麗世界級的現代科技文化景區,沒有王京華世界頂級傑出巨匠的人體藝術字,世界不可復制文化物品,世界永遠打不破世界頂級記錄,世界獨一無二的文物品1至26樓,都有不可復制文物品,每平方英尺16萬美金,成為世界頂級藝術大師傑作殿堂,奧運會,世博會人體藝術字的標徽,人體藝術字書法都是不可復制文化物品,有高科技知識產權,專利,版權,世界非遺名錄人,世界不可復制文化物品的特設文化來打造世界特色旅遊景區和特色小鎮,宣傳,鼓動,營銷,盈利,世界名牌,世界文化遺產,投資與打造。。。。。。
「特色小鎮」究竟是什麼?
我們還是引用來自浙江的定義。特色小鎮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結合自身特質,找准產業定位,科學進行規劃,挖掘產業特色、人文底蘊和生態稟賦,形成「產、城、人、文」四位一體有機結合的重要功能平台。
黨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了「努力建設美麗中國」這一富有詩意的理念,努力建設「美麗中國」,意味著人民生活要美麗、環境要美麗,旅遊業是生態文明與經濟發展的最佳結合點。
而文旅小鎮成為市場歡迎的重要的一個旅遊產品,流動性充裕的資本市場,更是為文旅小鎮點上了一把火。
目前市場上的旅遊小鎮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原有古村、古鎮延伸發展而來的旅遊小鎮,一類是藉助旅遊資源、交通優勢等新建的旅遊小鎮。
無論是第一類還是第二類,面臨日新月異的市場環境下,都需要不斷進行更新、提升以保持其持續的市場生命力和社會價值。
「文旅小鎮」的打造
1、文旅小鎮整體定位需考慮的三個方面
找魂——充分立足本地的文化資源稟賦,尋找小鎮的文化制高點
尋找旅遊小鎮的文化之魂要「站得高、能落地」。
深入分析小鎮的自然、生態、文化、景觀、民俗等資源,尤其是文化和民俗方面需深入挖掘,找到旅遊小鎮不同於其他項目的特質,以此為切入點,盡量避免與周邊旅遊項目開發的同質化競爭。
這是最難的工作,需要全面剖析項目所在地域的文化DNA,進行歸納,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從而找到項目獨特的文化精神核心。
找到了魂,項目的精氣神才能清晰。並且才能在萬千小鎮中樹立自己獨特的旅遊品牌形象。
換一句話說,這個魂就是小鎮的文化圖騰、精神向心力,是小鎮最重要的旅遊吸引核。如果這個文化之魂正好與市場的大勢能夠契合,這個小鎮項目基本上可以確定建成後的市場成功。
確定整個項目的靈魂後,一切後續工作都要圍繞這個核心點進行展開延伸,包括建築設計,景觀打造,商業業態呈現,活動舉辦等,都是為了充分呈現這個文化主題,這個精神內涵,而不是一盤散沙的堆砌
Ⅳ 特色小鎮投融資模式各有什麼優勢
特色小鎮的投資建設,呈現投入高、周期長的特點,純市場化運作難度較大。因此需要打通三方金融渠道,保障政府的政策資金支持,引入社會資本和金融機構資金,三方發揮各自優勢,進行利益捆綁,在特色小鎮平台上共同運行,最終實現特色小鎮的整體推進和運營。
特色小鎮投融資主要有六大模式,其主要優勢及區別可以參考:六大特色小鎮投融資模式匯總
Ⅳ 國家對特色小鎮建設有哪些政策支持
建設特色小(城)鎮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平台,是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輻射帶動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抓手。全力實施脫貧攻堅、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十三五」時期的重大戰略任務。在貧困地區推進特色小(城)鎮建設,有利於為特色產業脫貧搭建平台,為轉移就業脫貧拓展空間,為易地扶貧搬遷脫貧提供載體。為深入推進特色小(城)鎮建設與脫貧攻堅戰略相結合,加快脫貧攻堅致富步伐,現就開發性金融支持貧困地區特色小(城)鎮建設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按照扶貧開發與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的要求,充分發揮開發性金融作用,推動金融扶貧與產業扶貧緊密銜接,夯實城鎮產業基礎,完善城鎮服務功能,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通過特色小(城)鎮建設帶動區域性脫貧,實現特色小(城)鎮持續健康發展和農村貧困人口脫貧雙重目標,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堅持因地制宜、穩妥推進。從各地實際出發,遵循客觀規律,加強統籌協調,科學規范引導特色小(城)鎮開發建設與脫貧攻堅有機結合,防止盲目建設、浪費資源、破壞環境。
——堅持協同共進、一體發展。統籌謀劃脫貧攻堅與特色小(城)鎮建設,促進特色產業發展、農民轉移就業、易地扶貧搬遷與特色小(城)鎮建設相結合,確保群眾就業有保障、生活有改善、發展有前景。
——堅持規劃引領、金融支持。根據各地發展實際,精準定位、規劃先行,科學布局特色小(城)鎮生產、生活、生態空間。通過配套系統性融資規劃,合理配置金融資源,為特色小(城)鎮建設提供金融支持,著力增強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推動區域持續健康發展。
——堅持主體多元、合力推進。發揮政府在脫貧攻堅戰中的主導作用和在特色小(城)鎮建設中的引導作用,充分利用開發性金融融資、融智優勢,聚集各類資源,整合優勢力量,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共同支持貧困地區特色小(城)鎮建設。
——堅持改革創新、務求實效。用改革的辦法和創新的精神推進特色小(城)鎮建設,完善建設模式、管理方式和服務手段,加強金融組織創新、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使金融資源切實服務小(城)鎮發展,有效支持脫貧攻堅。
二、主要任務
(一)加強規劃引導。加強對特色小(城)鎮發展的指導,推動地方政府結合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編制特色小(城)鎮發展專項規劃,明確發展目標、建設任務和工作進度。開發銀行各分行積極參與特色小(城)鎮規劃編制工作,統籌考慮財稅、金融、市場資金等方面因素,做好系統性融資規劃和融資顧問工作,明確支持重點、融資方案和融資渠道,推動規劃落地實施。各級發展改革部門要加強與開發銀行各分行、特色小(城)鎮所在地方政府的溝通聯系,積極支持系統性融資規劃編制工作。
(二)支持發展特色產業。一是各級發展改革部門和開發銀行各分行要加強協調配合,根據地方資源稟賦和產業優勢,探索符合當地實際的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道路,不斷延伸農業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推進多種形式的產城融合,實現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協同發展。二是開發銀行各分行要運用「四台一會」(管理平台、借款平台、擔保平台、公示平台和信用協會)貸款模式,推動建立風險分擔和補償機制,以批發的方式融資支持龍頭企業、中小微企業、農民合作組織以及返鄉農民工等各類創業者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帶動周邊廣大農戶,特別是貧困戶全面融入產業發展。三是在特色小(城)鎮產業發展中積極推動開展土地、資金等多種形式的股份合作,在有條件的地區,探索將「三資」(農村集體資金、資產和資源)、承包土地經營權、農民住房財產權和集體收益分配權資本化,建立和完善利益聯結機制,保障貧困人口在產業發展中獲得合理、穩定的收益,並實現城鄉勞動力、土地、資本和創新要素高效配置。
(三)補齊特色小(城)鎮發展短板。一是支持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包括但不限於土地及房屋的徵收、拆遷和補償;安置房建設或貨幣化安置;水網、電網、路網、信息網、供氣、供熱、地下綜合管廊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污水處理、垃圾處理、園林綠化、水體生態系統與水環境治理等環境設施建設以及生態修復工程;科技館、學校、文化館、醫院、體育館等科教文衛設施建設;小型集貿市場、農產品交易市場、生活超市等便民商業設施建設;其他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以及環境設施建設。二是支持各類產業發展的配套設施建設,包括但不限於標准廠房、孵化園、眾創空間等生產平台;旅遊休閑、商貿物流、人才公寓等服務平台建設;其他促進特色產業發展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
(四)積極開展試點示範。結合貧困地區發展實際,因地制宜開展特色小(城)鎮助力脫貧攻堅建設試點。對試點單位優先編制融資規劃,優先安排貸款規模,優先給予政策、資金等方面的支持,鼓勵各地先行先試,著力打造一批資源稟賦豐富、區位環境良好、歷史文化濃厚、產業集聚發達、脫貧攻堅效果好的特色小(城)鎮,為其他地區提供經驗借鑒。
(五)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開發銀行加大對特許經營、政府購買服務等模式的信貸支持力度,特別是通過探索多種類型的PPP模式,引入大型企業參與投資,引導社會資本廣泛參與。發揮開發銀行「投資、貸款、債券、租賃、證券、基金」綜合服務功能和作用,在設立基金、發行債券、資產證券化等方面提供財務顧問服務。發揮資本市場在脫貧攻堅中的積極作用,盤活貧困地區特色資產資源,為特色小(城)鎮建設提供多元化金融支持。各級發展改革部門和開發銀行各分行要共同推動地方政府完善擔保體系,建立風險補償機制,改善當地金融生態環境。
(六)強化人才支撐。加大對貧困地區特色小(城)鎮建設的智力支持力度,開發銀行扶貧金融專員要把特色小(城)鎮作為金融服務的重要內容,幫助派駐地(市、州)以及對口貧困縣區域內的特色小(城)鎮引智、引商、引技、引資,著力解決缺人才、缺技術、缺資金等突出問題。以「開發性金融支持脫貧攻堅地方幹部培訓班」為平台,為貧困地區幹部開展特色小(城)鎮專題培訓,幫助正確把握政策內涵,增強運用開發性金融手段推動特色小(城)鎮建設、促進脫貧攻堅的能力。
(七)建立長效合作機制。國家發展改革委和開發銀行圍繞特色小(城)鎮建設進一步深化合作,建立定期會商機制,加大工作推動力度。各級發展改革部門和開發銀行各分行要密切溝通,共同研究制定當地特色小(城)鎮建設工作方案,確定重點支持領域,設計融資模式;建立特色小(城)鎮重點項目批量開發推薦機制,形成項目儲備庫;協調解決特色小(城)鎮建設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將合作落到實處。
各級發展改革部門和開發銀行各分行要支持貧困地區特色小(城)鎮建設促進脫貧攻堅,加強合作機制創新、工作制度創新和發展模式創新,積極探索、勇於實踐,確保特色小(城)鎮建設取得新成效,打贏脫貧攻堅戰。
Ⅵ 如何讓特色小鎮更具"特色",木結構建築與特色小鎮融合
最主要是在特色小鎮「特色產業」的定位與選取層面:
在產業發展方面,做優存量與做大增量並重,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特色小鎮在打造產業創新高地時,不能一味求時尚、求新穎、求高端,而應尊重本地實際,發展最有基礎、最有特色、最具潛力的主導特色產業。可以根據區域資本、勞動力、自然資源等要素稟賦情況,加大創新力度,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從價值鏈「微笑曲線」的低端向兩個高端躍升;或者聚焦前沿技術、新興業態、先進製造,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等等。
在空間布局方面,圍繞打造特色產業,堅持規劃先行、多規合一。規劃是指導特色小鎮發展的藍圖和優化資源配置的重要工具,必須具有全局性、綜合性、戰略性和前瞻性。特色小鎮規劃不是單一的城鎮規劃或園區規劃,而是各種要素高度關聯的綜合性規劃。因此,應堅持規劃先行、多規合一,統籌考慮人口分布、產業布局、國土空間利用、生態環境保護以及公共服務配套,推動產業、文化、旅遊和社區等功能性要素的融合,促進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協調配套、有機銜接。
在資源配置方面,政府發揮引導作用,企業發揮主體作用,激發市場活力。特色小鎮建設必須尊重市場規律,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充分發揮企業的積極性。政府應在搭建平台、提供服務等方面更好發揮作用,引入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等方式進行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創新投融資方式,探索產業基金、股權眾籌等融資途徑,扶持企業形成自我發展能力。加強制度建設,形成以質量為導向的競爭機制,通過實施「期權激勵制」「績效追懲制」等激勵約束機制,激發企業在創新創業、綠色發展等方面的熱情和動力。
Ⅶ 關於規范推進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建設的若干意見中必須注意的幾件事包括什麼
國家發展改革委 國土資源部 環境保護部 住房城鄉建設部
關於規范推進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建設的若干意見
必須注意和把握的是:
(一)准確把握特色小鎮內涵。各地區要准確理解特色小鎮內涵特質,立足產業「特而強」、功能「聚而合」、形態「小而美」、機制「新而活」,推動創新性供給與個性化需求有效對接,打造創新創業發展平台和新型城鎮化有效載體。不能把特色小鎮當成筐、什麼都往裡裝,不能盲目把產業園區、旅遊景區、體育基地、美麗鄉村、田園綜合體以及行政建制鎮戴上特色小鎮「帽子」。各地區可結合產業空間布局優化和產城融合,循序漸進發展「市郊鎮」「市中鎮」「園中鎮」「鎮中鎮」等不同類型特色小鎮;依託大城市周邊的重點鎮培育發展衛星城,依託有特色資源的重點鎮培育發展專業特色小城鎮。
(二)遵循城鎮化發展規律。浙江特色小鎮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具備相應的要素和產業基礎。各地區發展很不平衡,要按規律辦事,樹立正確政績觀和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科學把握浙江經驗的可復制和不可復制內容,合理借鑒其理念方法、精神實質和創新精神,追求慢工出細活出精品,避免脫離實際照搬照抄。特別是中西部地區要從實際出發,科學推進特色小鎮和小城鎮建設布局,走少而特、少而精、少而專的發展之路,避免盲目發展、過度追求數量目標和投資規模。
(三)注重打造鮮明特色。各地區在推進特色小鎮和小城鎮建設過程中,要立足區位條件、資源稟賦、產業積淀和地域特徵,以特色產業為核心,兼顧特色文化、特色功能和特色建築,找准特色、凸顯特色、放大特色,防止內容重復、形態雷同、特色不鮮明和同質化競爭。聚焦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方向,著力發展優勢主導特色產業,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創新供應鏈,吸引人才、技術、資金等高端要素集聚,打造特色產業集群。
(四)有效推進「三生融合」。各地區要立足以人為本,科學規劃特色小鎮的生產、生活、生態空間,促進產城人文融合發展,營造宜居宜業環境,提高集聚人口能力和人民群眾獲得感。留存原住居民生活空間,防止將原住居民整體遷出。增強生活服務功能,構建便捷「生活圈」、完善「服務圈」和繁榮「商業圈」。提煉文化經典元素和標志性符號,合理應用於建設運營及公共空間。保護特色景觀資源,將美麗資源轉化為「美麗經濟」。
(五)釐清政府與市場邊界。各地區要以企業為特色小鎮和小城鎮建設主力軍,引導企業有效投資、對標一流、擴大高端供給,激發企業家創造力和人民消費需求。鼓勵大中型企業獨立或牽頭打造特色小鎮,培育特色小鎮投資運營商,避免項目簡單堆砌和碎片化開發。發揮政府強化規劃引導、營造制度環境、提供設施服務等作用,順勢而為、因勢利導,不要過度干預。鼓勵利用財政資金聯合社會資本,共同發起特色小鎮建設基金。
(六)實行創建達標制度。各地區要控制特色小鎮和小城鎮建設數量,避免分解指標、層層加碼。統一實行寬進嚴定、動態淘汰的創建達標制度,取消一次性命名制,避免各地區只管前期申報、不管後期發展。
(七)嚴防政府債務風險。各地區要注重引入央企、國企和大中型民企等作為特色小鎮主要投資運營商,盡可能避免政府舉債建設進而加重債務包袱。縣級政府綜合債務率超過100%的風險預警地區,不得通過融資平台公司變相舉債立項建設。統籌考慮綜合債務率、現有財力、資金籌措和還款來源,穩妥把握配套設施建設節奏。
(八)嚴控房地產化傾向。各地區要綜合考慮特色小鎮和小城鎮吸納就業和常住人口規模,從嚴控制房地產開發,合理確定住宅用地比例,並結合所在市縣商品住房庫存消化周期確定供應時序。適度提高產業及商業用地比例,鼓勵優先發展產業。科學論證企業創建特色小鎮規劃,對產業內容、盈利模式和後期運營方案進行重點把關,防範「假小鎮真地產」項目。
(九)嚴格節約集約用地。各地區要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的前提下,劃定特色小鎮和小城鎮發展邊界,避免另起爐灶、大拆大建。鼓勵盤活存量和低效建設用地,嚴控新增建設用地規模,全面實行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不得佔用永久基本農田。合理控制特色小鎮四至范圍,規劃用地面積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其中建設用地面積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旅遊、體育和農業類特色小鎮可適當放寬。
(十)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各地區要按照《關於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若干意見》要求,依據應劃盡劃、應保盡保原則完成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嚴禁以特色小鎮和小城鎮建設名義破壞生態,嚴格保護自然保護區、文化自然遺產、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和地質公園等區域,嚴禁挖山填湖、破壞山水田園。嚴把特色小鎮和小城鎮產業准入關,防止引入高污染高耗能產業,加強環境治理設施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