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房地產中小企業成功融資的案例,感激不盡!
其一,試點開征房產稅。國家層面,今年首次將房產稅改革納入發改委年度工作計劃。地方層面,「滬12條」表示「按照國家加快推進房產稅改革試點的工作要求,本市將積極做好房產稅改革試點的各項准備工作」;12月重慶市出台的樓市調控細則也有相似提法,這意味著上海和重慶將納入房產稅首批試點城市。
其二,進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從規模來看,明年將開工1000萬套,幾乎是今年新開工量的兩倍;從結構上看,重點將推進公共租賃住房建設,其次是廉租房和棚戶區改造,經濟適用房正在被淡化。值得關注的是,「逐步形成符合國情的保障性住房體系和商品房體系」屬於首次提出,表明未來將形成住房供應的雙軌制,保障和市場「兩條腿走路」。
其三,繼續抑制投機投資性需求。主要是加強落實「國十條」和「9·29新政」的政策,尤其是加大對土地閑置等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置力度,抑制地方政府過度追求土地財政的行為,調整土地儲備和土地利用制度;房地產信貸難以放鬆,三套限貸、外地無納稅證明限貸等嚴厲政策還將持續,開發貸款、房地產信託等保持緊縮態勢;限購政策將繼續執行,若房價繼續上漲,則實行限購的城市還將繼續增多;由於明年人民幣還將繼續升值,外資進入房地產業的熱情不可能降溫,限外措施有可能進一步升級。
參考:萬家物業網
B. 民營企業融資案例
民營企業的融資管理探析
摘 要 民營企業除了外部融資約束外,常因缺乏理性的融資管理,造成資金使用效率低下,並形成惡性循環,又反作用於外部環境,加劇了民企資金融通的困難。
關鍵詞 民營企業 融資 融資管理
1 引言
我國民營企業缺乏良好的外部融資環境,如何通過資金融通和資本經營來加速企業的發展就成為當前面臨的重要問題,除了歷史原因、金融體制和社會環境等因素之外,融資瓶頸的另一關鍵因素在於民營企業缺乏對不同發展階段融資規律的科學認識和理性的融資管理機制。本文著重從融資管理的理性化入手,強調民營企業應努力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擴大內部盈餘的積累,由此產生的內部資金管理的優化,必將產生好的外部效應,會在降低經營風險同時,增強了企業的外部融資競爭力,在努力化解外部約束的同時,實現企業的良性發展和企業價值的提升。
2 民營企業融資管理原則
企業價值最大化也稱企業總價值最大化,即企業權益價值和負債價值之和的最大化,結合企業融資管理的內涵,企業的融資管理的目的在於——合理籌集企業所需資本,在投資收益一定的情況下,使得資本成本和財務風險最低化從而實現融資管理的最終目標,即企業價值的最大化。因此,企業通過好的融資管理模式來低成本地為企業的發展籌集資金,同時做到資金成本、風險控制和價值創造之間優化和平衡,是企業財務規劃和融資管理的主要原則。
3 民營企業發展中的融資管理思路
從資金融入效應和風險控制角度看企業融資管理,當論及企業的融資需求時,企業融入的長期資本與短期資本在用途上有著本質上的不同。一般來說,長期資本主要用於滿足企業長期發展需要的擴建項目、新建項目和對外投資等方面,而短期資金主要用於解決企業運營資金的周轉等方面。資本結構一般是指長期資本的比例關系,因此,我們可以從長期資本的融入和其產出收益方面,從企業的良性資本循環角度(不考慮不顧及成本的用融入資本來償還債務等方面)來說明企業的融資管理問題。從企業融資的價值創造來看,企業在融資決策時,一般要符合融入資本的投資回報率要大於融入資本的綜合成本。因為當企業投資收益率高於融資綜合成本時,提高了原有資本收益率,增加了企業原有投資利益,並產生了價值創造;當企業投資收益率低於融入資本綜合成本時,企業使用融入資本將使原有資本收益率降低,損害了企業原有投資者利益,甚至發生虧損,嚴重的可能產生經營危機甚而破產。
企業融資理論也認為,企業為了達到市場價值最大化往往尋求最佳的融資結構。由於各種融資方式的資金成本、凈收益、稅收以及債權人對企業所有權的認可程度等存在的差異,在給定投資機會時,企業就需要根據自己的目標函數和收益成本約束來選擇合適的融資方式,以確定最佳的融資結構,從而使企業市場價值達到最大化。本文藉助虛擬的案例,並藉助簡潔的定量分析思路,把融資和投資結合起來,在我國民營企業特有的融資環境和常見的管理思維方式的前提下,在我國民營企業特有的融資環境和常見的管理思維模式下,探討基於價值創造的融資管理方法,該思路和方法適用於一般性的企業,但對於眾多規模實力有限、存在外部環境約束和缺乏理性的融資管理觀念的民營企業而言,更具有實際意義。
一般來說,企業首先要從融資來源的結構和數量入手,預測未來的融資能力。從來源來看,不外乎外源性融資,主要指銀行貸款和證券融資,內源性融資主要是留存收益和業主資本追加,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改革和國有資本在競爭性領域勢力的弱化,民企融資來源將更加廣泛和合理。如股票融資對於一些發展勢頭良好的企業來說,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但在我國民營經濟領域則出現了不願發行股票和上市融資現象,甚至一些前景非常好而且又急需資金來發展壯大的民企,在政府的支持和證券融資門檻降低的情況下也是如此。如浙江、廣東等很多優秀的民企寧願藉助非正規金融的渠道融資和常規的銀行借貸,即使成本很高、風險大,也不願上市融資,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守財的思想作怪,就其後果,一方面使企業發展資金不足或資金成本過高,另一方面,使他們喪失了通過上市規范企業管理的良機。所以民企融資決策時,要根據發展階段和發展需要,適機吸納社會資本,拋開狹隘的守財思想,多渠道融通資金。
其次,選擇與企業發展戰略相適應的投資方案,很多民企,在歷史上抓住了一些機遇迅速成長,自然而然存在決策的路徑依賴,投機思維甚於投資理念,不做企業的發展規劃和投資項目的遴選,決策跟著機會走,盲目多元化,不考慮企業核心能力的培育和建設,結果抓空了一些看似機會的機遇;還有一些民企強調社會資本和政府資源,常通過尋租來鞏固既得利益,一旦政策變化和人事變遷,則從此一撅不振。目前來看,國家政治和經濟體制改革趨於深化,市場經濟法治化、政策協調透明化,產業趨於成熟化,市場中投機的成份和泡沫將越擠越小,因此,民企應該樹立正確的市場經濟思想,科學地進行投資項目的選擇,這就需要認真分析宏觀經濟形勢、中觀行業資迅和微觀自身狀況來確定可選的投資方案,並通過成本——收益分析和風險性分析來測算各方案的預期收益率,然後在融資能力限額下,找到價值創造最大的投融資組合。
再次,需根據各項目的資金需求量和需求特性(如合資企業的股權比例),以及融資來源的資金成本,可利用線性規劃的方法來解決融資分配問題。
以某企業融資方案規劃為案例。某企業欲投資兩個項目,一個擴建項目,一個新建項目。兩項目投資分別為5 288萬元和1 540萬元(包括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投資收益率分別為20%和25%。在融資來源上,預計發行股票最大額度為3 500萬元(預期的資本成本為14.7%),考慮到股票發行的規模成本,企業最小的發行額度為2 000萬元;該企業銀行的長期貸款最大額度為4 000萬元(資本成本為6.7%);留用利潤的最大利用額度為800萬元(預期的資本成本為8.10%)(見表1)。
該企業可根據以上情況,做出以下融資規劃,目標是融資的綜合資金成本最低。
即:MIN■×14.70%+■×6.70%(1-33%)+■×8.10%(1)
在考慮約束條件的前提下,利用EXCEL線性規劃計算出:
X1=1288,X2=4000,X3=0,X4=740,X5=0,X6=800
最低融資綜合成本為9.24%。且融資組合為,股票融資在兩項目中的分配分別為1 288萬元和740萬元;貸款融資分別為4 000萬元和0萬元;留用盈餘分別為0萬元和800萬元。比較成本與收益,加權投資收益率21.13%大於融資綜合成本9.24%,表明該融資方案是有利的。很多民企出於逐利的思想,強調低成本,認為最低的資本成本將意味著最大投資收益,財務部門上報給決策層融資方案時,也常迎合民企老闆的增利動機,忽略了企業經營和財務的風險,國營企業尚可依賴國家加以解決,而民營企業常以自身資產做融資保證,難以套現,轉而求助相關企業時,又因社會對民企資信非常敏感,多願錦上添花不願雪中送炭,因此陷入困境。
所以,民企更應高度重視融投資的風險性分析,需藉助各方案下的預測現金流量和債務償還籌劃表進行分析。先假設企業前期資產負債表如下(見表2):
根據該融資組合並結合前期企業資產負債狀況來測算和分析,那麼項目的現金流量預測、融資及債務償還籌劃見表3:
從表3我們看到,該融資組合,融資結構中負債比率較高,導致頭一年期末現金流量為負,面臨進一步融資償債的問題,從預測的凈現金流量的累計值11 094.05萬元來看,企業的投融資是有價值的,因此需對融資組合調整。為了降低財務風險,增加股票融資,改變後的融資組合(當然這種融資組合,要多重比較,選擇一較滿意方案):股票融資在兩項目中的分配分別為2 288萬元和740萬元;貸款融資分別為3 000萬元和0萬元;留用盈餘分別為0萬元和800萬元。線性規劃得出融資綜合成本為9.44%,滿足收益大於成本,進一步對財務風險和價值創造進行分析。
如果按照方案⑴融資,企業頭一年需籌得174.36萬元的短期貸款來償還銀行貸款本息。而方案⑵(見表4),頭年就可產生92.64萬元的現金凈流量,沒有償債壓力。累計凈現值為11 918.42萬元。因此不論是從風險的角度還是價值創造的角度來看,企業選擇組合⑵融資模式較為合適。
所以,企業融資管理的科學性很重要,不僅要考慮資金的成本,還要考慮到財務風險,否則,就是用較低的資金成本融入所需資金,也無法維持正常運營,因此,企業融資管理的目標應是在資金成本、財務風險和價值創造這三者之間取得最優平衡。
我國民營企業在發展初級階段,更多是考慮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在融資來源單一的情況下,資本成本高低的因素對民營企業融資的影響較少,可以說更多是通過資本結構的適應性調整而非資本結構的優化角度,來維持企業的生存和未來現金流量的創造。在民企發展的高級階段,多種融資渠道並存,更符合融資次序理論的前提,我國民企應根據特有的融資成本次序,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注重成本的同時兼顧風險的平衡,來優化資本結構實現企業價值的增值。
民企美國借殼上市創出新意四方信息開創借殼和融資同步進行的先例
6月23日,從事電信增值業務的上海四方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反向收購的借殼方式在美國OTCBB市場成功掛牌上市交易,與此同時還實現了首期融資。據悉,這一項目是國內第一個在美國股市借殼上市和融資同時進行的案例。
上海四方信息前身是上海頗為知名的四方尋呼台,此後轉型從事以無線金融信息服務為主的電信增值業務。2003年度,公司主營業務收入1.4億人民幣,稅後凈利潤2400萬元,是國內最大的無線金融信息服務商之一。
公司總經理毛明表示,實現境外上市的根本目的在於,在國際范圍內進行人才、知識和資本等更高層次的競爭,提升公司的整體實力。
四方信息董秘傅思行告訴記者:之所以選擇反向收購的方式在美國上市,主要是因為相對IPO而言,反向收購方式上市現金成本低、時間短、操作簡便且上市成功有保證,非常適合民營中小企業,而且反向收購上市同樣可以實現融資。相對新加坡和香港市場,美國市場資金容量最大、市盈率最高、具有全球影響力,是較為理想的上市之地。
據悉,此次反向收購的對象是一家代碼為BAQI公司,在過去的幾個月內,其價格一直在1.05美元附近。昨天是收購完成後的恢復交易的第一天,開盤後一個小時內,該公司股價一度飆升到5美元,到記者截稿時止,其股價在3美元左右。
此次借殼上市的幕後總策劃,是在美國以「借殼王」著稱的美國沃特財務集團。該公司在反向收購方面具有豐富經驗,近年來共完成六十多個此類案例。上海四方是該公司在中國的第三個案例。沃特集團還充當顧問幫助中國汽車配件和天獅國際在美國上市。據不完全統計,僅美國OTC市場,從去年底至今,除中國汽車系統、天獅國際以外,至少還有7家中國企業在美國成功借殼,其中包括新亞洲食品、深圳雅圖、保定Solartouch、山東宏志廣告、四川電器、托普集團等。
美國沃特財務集團上海代表處首席代表張志浩解釋:所謂反向收購是指國內企業在資本市場並購一家已經上市的公司,然後將自身的業務和資產置入上市公司,獲得上市資格,俗稱「借殼」。張志浩表示,美國沃特財務集團將充分發揮該集團在美國資本市場的優勢,從境內企業的需求出發推動其國際化向更高層次發展。
黃光裕一夜間到手88億--解讀國美上市四大疑問
●一直鍾情IPO,為何最終還是借殼?
●雖是借殼卻巧妙破解了聯交所反收購規則?
●黃光裕高價賣國美「左手倒右手」?
●房地產業務分拆上市還是借殼上市?
本周一,炒作了近三年時間的國美上市之旅終於塵埃落定,黃光裕憑一夜之間「拿到」88億元再次成為資本市場的焦點人物。然而,在一系列風光背後,黃光裕和國美還是留下了諸多的疑問有待解答。
何以借殼而非IPO?
眾所周知,國美一直在做IPO的准備,為何最終又採用蛇吞象的借殼方式?
曾多次主刀操作內地民營企業赴香港借殼的劉夢熊指出,IPO對擬上市公司過去3年資本、負債、營業額、稅利和董事會架構有嚴格的限制。從時間成本上講,如果一切進展順利,IPO需耗時9個月,但這9個月是非常理想的情況,即呈報的資料真實完整性完全達標,中間沒有任何反復。劉夢熊介紹:「如果在審核過程中,有關機構對其中任何一項有質疑,半年內得不出結論的情況都有可能。屆時,由於時效性,比如報表已經過時,擬上市公司只能把准備工作推倒重來。」而國美是否遭遇到類似的情況尚不可知。
劉夢熊還指出:國內民營企業在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環境過渡的發展過程中,難免不出現「兩盤賬」等問題,借殼上市是他們「瀟灑告別歷史,脫胎換骨」的最佳時機。
有業內人士用「心急火燎」四個字來形容國美的心態———時間是黃光裕關心的重點,落腳點則是資金。國美擬訂了龐大的擴張計劃,對資金的需求巨大。根據中國鵬潤披露的信息,裝入上市公司的「國美電器」未來兩年的開店成本超過4億元人民幣。
破解聯交所反收購規則?
投行人士稱,雖然均屬借殼上市,國美電器與借殼海爾中建(1169.HK)的海爾集團相比,其效果完全不同,國美電器的財技更高一籌。
海爾集團的借殼將被聯交所視為新公司上市,必須從頭走完IPO的全部審批程序,而這至少需要9個月時間。
香港聯交所於3月31日實施的新修訂的《上市規則》關緊了借殼上市的後門。
新規則的限制主要體現在增設「反收購行動」一項,將進行反收購的上市公司視作新申請人,必須按照IPO的程序審批。
劉夢熊指出:中國鵬潤大可放心,「國美電器借殼註定不會被聯交所界定為反收購。它並不符合《上市規則》對反收購的界定」。
《上市規則》對反收購的一種界定是:注入資產值達到殼公司資產的100%,且收購事項發生後,上市公司控制權發生變動。中國鵬潤2003年年報顯示,截至2004年3月31日,公司總資產約7.1億港元,而注入的國美電器截至2004年3月31日的總資產約31.9億元人民幣(約合29.6億港元),遠遠超過100%的比例。但在收購國美電器之前,中國鵬潤的控制權已掌握在黃光裕手中,而收購後黃光裕的持股量不減反增,不存在殼公司控制權變動的情況,因此並不符合反收購的這種界定。
反收購的另一種界定是:在上市公司控制權發生變化的24個月內,上市公司向取得控制權的人士收購的資產值達到殼公司資產的100%.黃光裕取得中國鵬潤(原名「京華自動化」)控制權是在2002年2月,如今已超出24個月的時限,也不符合反收購的這種界定。
49倍市盈率贏家是誰?
中國鵬潤用88億元人民幣的代價購買國美電器2.41億元人民幣的凈資產,溢價超過30倍。若計算市盈率,去年年底國美電器凈利潤為1.78億元人民幣,則此次收購作價的市盈率高達49.4倍。這種「左手倒右手」高價是否公允?
「這個49.4倍是按照國美電器2003年的業績算出來的,並不代表國美電器未來的業績情況。」鵬潤投資集團副總裁張志銘昨日向記者解釋說,「國美電器業績增長的幅度很快,2004年第一季度凈利潤達到了8454萬元人民幣。如果按照這個增長速度,把未來的凈利潤貼現來計算,收購的市盈率並沒有49.4倍那麼高。」
從股權結構看,黃光裕是88億元人民幣(約83億港元)收購代價的受益者。市場人士關心的問題是,黃光裕在取得這些證券後,是否會擇機套現,以兌現這幾十億誘人的紙上財富?
劉夢熊指出:黃光裕必須找到足夠成交量,把得到股份和可換股債券處理出去,否則只是紙上富貴,但減持套現的手續相當簡便,只需選擇證券公司或投資銀行,簽訂承配協議,將股份及可換股債券折讓出手,中間只經過簽訂承配協議、錢款到賬、報交易所公布這幾個步驟。
中國鵬潤與GomeHodingsLimited確定的收購條款對黃光裕未來的減持相當有利。黃光裕所得的中國鵬潤新股不受任何禁售期限制,可以隨時選擇適當的時機出售。可換股債券期限為三年,在到期前黃光裕可隨時行使換股權或擇機轉讓。
可換股債券轉讓需經中國鵬潤批准,但黃光裕又是中國鵬潤的實際控制人。
房地產業務分拆或借殼上市?
即將更名為「國美電器」的中國鵬潤還有一塊房地產業務。2002年初,黃光裕控制中國鵬潤後,後者以1.95億港元的代價向黃光裕收購北京市朝陽區西壩河北里7號院物業項目39.2%的權益。今年2月,中國鵬潤宣布向黃光裕控制的ShinningCrown發行可換股債券,以籌集資金3億港元,主要用於收購上述物業項目剩餘60.8%的權益,從而將該項目裝入上市公司,這也是中國鵬潤目前惟一的一塊房地產業務。
對於這塊房地產業務未來的走向,中國鵬潤6月7日的公告指出:「於本公布刊發日期,董事並未就該物業發展作出決定。」黃光裕在同日表示,中國鵬潤會繼續經營原有的地產業務,但不會在這方面再投入更多資金,未來以零售業務為主。
房地產是鵬潤系的重要產業。在銀行收緊信貸的背景下,鵬潤的房地產未來如何在資本市場上施展?是否會考慮中國鵬潤分拆上市?
亦或尋找新的殼資源?劉夢熊指出,按照聯交所《上市規則》規定,上市公司業務中如有一塊業務上市期滿3年,盈利超過5000萬港元或資產規模超過2億港元,即可分拆。而中國鵬潤的房地產業務在2002年才拿到39.2%的權益,2004年才得到100%的權益,在上市時間上並不符合分拆的要求。張志銘昨日表示,中國鵬潤的這塊房地產業務目前尚無明確的分拆計劃,近期也沒有資金的需求。投行人士指出,在短期內無法實現分拆的情況下,房地產業務另外借殼應是不錯的選擇。
國美集團尚有37個門店未裝入上市公司,包括位於香港、上海等地的公司。中國鵬潤執行董事杜鵑於6月7日指出,雖然國美在香港擁有4家門店,但其業務尚未成熟,因此並未注入中國鵬潤。除這些門店外,國美集團於上月底在全國啟動的音像業務也未注入上市公司。
C. 求一個金融改革下企業融資成功的案例
一個成功的融資案例
發布日期: 2005-1-25 點擊數:134
通過一項長達四年的融資計劃,匯豐投資銀行為新世界集團融資逾十四億美元
前不久,香港匯豐投資銀行亞洲有限公司企業財務董事兼中國事務主管許亮華先生接受了記者的采訪,就剛剛完成的香港新世界中國地產有限公司(簡稱新世界中地)一項長達4年、累計逾14億美元的融資項目作了詳細介紹。
90年代以來,香港著名華商鄭裕彤財團通過旗艦企業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開始大舉進軍內地的中低檔房地產市場,並成為北京、武漢、天津和沈陽等城市的房地產戰略發展商,為此,需要籌集龐大的資金進行投資。
1993年的高峰期後,許多城市的樓房尤其是高檔樓房大量空置,使得國際資本市場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看法相當消極。在這種情況下,要說服他們為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拓展內地房地產市場進行投資,難度可想而知。
1995年11月,匯豐為新世界中國房主發展有限公司首次通過私募方式發行了5億美元的股本。本次發行是香港歷史上最大的私募發行,私人股本投資者佔有了新世界房主43
%的股份,新世界發展則持有57%的股權。
第二次是為新世界中國金融有限公司發行的3.5億美元強制可換股擔保債券。在私募成功發行一年後,新世界中國希望籌集更多的資金用於其在中國的房地產的投資活動。作為新世界發展的全資子公司,新世界中國公司的規模還太小,採用普通債券方式發行成本較高,如果上市又不具備三年業績的條件。於是,匯豐主要針對上一次私募所未觸及的可換股債券為債務投資者設計了可換股債券的發行方式。
但是,這種方式也有很大的結構性缺點:公司上市後,債券尚未到期就可以轉為股票,在換股期間,可能會有大量股票突然湧入市場,這會給當時的股價造成壓力,甚至影響初次公開發行的價格,因為投資者預計初次發行後股價不會立即上行。為此,匯豐設計的結構是,所有債券強制轉換成股票,並在初次公開發行時作為發行規模的一部分,上市前必須決定是否換股,上市後就沒有可換股債券了,這就給了投資者關於市場流通股數的確切信息;當然這也給發行增加了難度。這次發行是除日本外亞洲地區最大的可換債發行之一,匯豐承擔了2.1億美元的分銷份額,卻創造了8.6億美元的總需求,發行後債券交易價格一直高於發行價格。
在公開流通債發行兩年半以後,新世界中地准備在1999年到股票交易所上市,發行規模為5.68億美元。這次發行面臨的最大障礙在於,國際投資者對於中國房地產業有很多誤解,對實際發生和醞釀中的變化知之甚少。如何改變投資者的不良印象就成了決定發行成敗的關鍵。為了讓股本投資者能夠更好了解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匯豐集團屬下的匯豐證券於1999年5月6-7日在中國香港和新加坡舉辦了中國住房改革研討會;為配合全球發行,匯豐組織了兩次獨立的訪問活動,活動事先都有詳盡的研究報告作鋪墊,活動橫貫了亞、歐、北美三大洲;6-7月,匯豐又組織了大規模的全球路演,訪問了三大洲的11個城市。為一次發行舉行三次全球規模的推介活動,這是非常罕見的做法,經過這三次聲勢浩大的活動,終於完成了對投資者的"教育"工作。
在此次發行過程中,可換股債券的換股程序是個關鍵環節。債券持有者的換股方式有三種:在初次公開發行中認購最大數量的股票,或是將債券折算成股票出售獲得現金收入,或是只認購最大債券股的一部分,其餘債券則兌現。經過路演,結果相當令人振奮:來自股本投資者的需求為7.83億美元,來自債券持有者的需求為1.43億美元,總需求達9.26
億美元。至此,由匯豐一手策劃的為新世界中地總額超過14億美元的這個融資故事也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不知道是否是你想要的那種,答題辛苦,幫忙點下【採納回答】,謝謝!!
D. 求企業融資或投資的經典案例分析
1,2004年,盛大網路登陸納斯達克,投資盛大的私募股權基金投資人獲得了高達1400%投資收益。
2,2005年,無錫尚德在紐交所上市,部分私募股權投資人退出後獲得最高約50倍的投資回報(龍科,高盛,英聯)。
3,2006年同洲電子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背後的私家股權投資機構所獲回報統計是:5年30倍(深圳創新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