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融資模式 » 政府融資的影響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政府融資的影響

發布時間: 2021-06-15 02:34:40

⑴ 政信金融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的優勢是什麼

優勢有很多,相比銀行理財,利息更高,因為銀行也要抽成,總共7%-9%的利息,投資者拿到4%-5%就不錯了,少了銀行這個中間環節,投資者的收益更多;首先,地方政府的財政來源是地方財政年度收入,包括地方本級收入、中央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財政支出包括地方行政管理和各項事業費,地方統籌的基本建設、技術改造支出,支援農村生產支出,城市維護和建設經費,價格補貼支出等。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是指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門和機構等通過財政撥款或注入土地、股權等資產設立,承擔政府投資項目融資功能,並擁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經濟實體。平台企業主要承擔四大職能:一是基礎設施建設職能,二是融資職能,三是國有資產管理職能,四是投資職能。這類型的企業都是通過地方政府劃撥的土地等資產組建一個資產和現金流可以達到融資標準的公司,必要時再輔之以財政補貼等作為還款承諾,將融入的資金投入市政建設、公用事業等項目之中。因此,具有幾個特點:
1、背靠政府信用,城投平台都是100%隸屬於當地人民政府,均是大型國企。
2、政府平台主觀上不願意違約,如果哪家平台敢延期還款,整個區域都會被拖累,再融資非常困難,影響當地的基建和融資環境。
3、政府會協調還款,比如疫情期間延期的政信,也都在處置中,根據經驗,城投債務一旦出現問題,還從未發生過政府不採取救助措施的先例,從過去10年多政信實務實踐的經驗來看,政府平台出現兌付問題的情況是很少的。

⑵ 政府融資的含義。

政府融資(或強制融資),是由於公共物品存在消費上的非排他性,理性的個人傾向於由他人付費,而自己坐享其成,這就是「免費搭車」,這個問題使公共物品市場融資機制失靈,因此由傳統的公共物品理論引申出來的結論是:政府應作為公共物品供給的資金提供者,以強制稅收的形式為公共物品融資。
政府融資的缺點是難以滿足社會成員對公共物品的多樣化需求。

⑶ 政府融資規范政策的發布,對後期政府債務融資有哪些方面影響

第一是債權融資,第二是股權融資。中國在這方面的創新度絲毫不亞於國外的企業和國外的機構,只不過是我們的制度環境和相關的平台,讓我們的企業在這些方面走的不順暢而已。比如在北美或者歐洲,銀行體系、其它體系,相關的擔保體系等等誠信體系都是非常完善的,我們發現很多企業在做組合貸款、貿易融資,在中國特有的一個現象,在其它國家很少看到的固定回報的投資,在字面意義上國外是有的,比如涉及到中國的外匯監管的問題,所以在中國所進行的民意投資的現象都很值得大家深思考慮。第三是產業投資。在中國已經有了,只是大部分的資源掌握在政府手裡,最近通過跟政府進行的接觸,我也發現這塊投資目前整體的狀況並不是非常良好,當然有政府的原因,也有專業人士不到位的問題。4.貿易融資,做貿易的朋友肯定都很熟悉,但是最關鍵的在於我們看了一組數字,在中國做貿易的企業,其實真正的利用貿易融資的方式進行的融資行為,占整個融資行為的20%,這說明還是有一個非常大的空間,我們要分析是因為銀行的問題還是因為企業內部資質的問題,還是因為自己的思維習慣的問題,還是沒有去叩響大門的問題。5.私募基金,現在已經打開,明年3月1號大家可能會看到一個嶄新的局面,這也是為什麼最近很多投資公司都在進行觀察,進行轉向的原因,我相信在這方面一定大有作為。6.合夥人或員工入股隨著技術創新三個特點的轉變,即由單一產品創新向系列產品創新,由能人創新轉向集體創新;由一次性創新轉向持續性創新,對創高技術企業來說,常常需與他人共同創業。許多企業在創業初期,相當一部分資金靠幾個或十幾個創業者集資。職工入股是一個有效的籌資方式。但應該注意以下兩個方面:職工入股對於太小的公司意義不大,因為公司所能籌措到的資金數目與職員人數成正比,一般來說,待企業得到了一定發展,規模有所擴大,實力大大加強之後,公司進一步迅速成長,擴張需要大量資金時,可以考慮員工入股這種籌資方式。如果企業的經營性情況不好,一般不宜推行員工股份擁有計劃。因為企業的員工非常了解企業,此時,推行員工擁有計劃很容易使他們產生被利用的感覺或抵觸情緒,從而使職員入股計劃難以成功。當然,如果公司規模發展到了一定程度,公司經營情況好時,或者即使經營情況不太理想,公司經理人員和職員在避免企業破產和職工失業問題上形成共識,希望同舟共濟,渡過難關。那麼採用員工入股是可行的籌資渠道。7.租賃,也算一種融資對於剛剛創的企業來說,進行生產需要投入固定資產,尤其是高科技企業,固定資產設備往往昂貴,創業者往往沒有足夠的資金購買固定資產,租賃幾乎是唯一的選擇。即使在資本充裕條件下,出於優化財務結構方面考慮,也可能採用租賃方式

⑷ 融資會有什麼影響

一、融資成本分析

融資成本是指使用資金的代價,包括融資費用和使用費用。融資費用(包括代理成本、尋租成本)是企業在資金籌集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費用,使用費用(如股息紅利)則是指企業因使用資金而向資金提供者支付的報酬。由於融資費與融資額幾乎同時發生,因此,應將融資費從融資額中扣除。融資成本是融資效率的決定性因素,與融資效率成反向變化。
中小企業融資時要按融資成本的最小化原則,盡可能選擇對中小企業最有利的、最優惠的融資工具。中小企業不僅存在著上市難的問題,而且即使上市也存在著交易成本過高和規模不經濟問題,從而使得中小企業的股票融資效率更低。因為發行股票的手續費、資信評估費、公證費、審計費等均為固定費用,這些費用並不會因為發行規模小而相應減少。據統計,企業上市實際發行費用占發行額的1.84%-3.98%。
在債務融資方面,因為有稅盾效應,其融資成本與股票融資相比是低的。由於我國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規定了基準的貸款利率,而且貸款利率僅能在較小范圍內浮動,所以中小企業獲得的貸款利率不高,但這並不能說明債務融資效率就很高。事實上,因為政府對利率和金融服務收費的管制,限制了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的風險定價能力,從而影響了它們向中小企業發放貸款的積極性。此外,限制金融機構對金融服務收費,也會挫傷金融機構調查和收集中小企業信息的積極性,進而影響它們提供信貸和其他金融服務的積極性,這必然使中小企業可獲得的信貸資金數量大大減少,實際上是雙方都不願意接受的低水平融資效率。
民間融資成本一般稱其為黑市利率,基於民間融資的高風險,黑市利率很高。商業信用是一種「自然性籌資」,它伴隨商品交易自然產生,不需辦理手續,一般也不附加條件,若沒有現金折扣或企業不放棄現金折扣,以及使用不帶息應付票據,企業利用商業信用融資並不產生融資成本。但由於商業信用所籌得的資金一般較少,所以從企業長遠發展來說,其實際總成本大於內部融資。
內部融資是企業將自己的稅後利潤轉化為積累,實質上是對企業追加投資。這種融資方式表面上看不用付出代價,實質上依然有融資成本——機會成本。企業若將內部積累用於其他投資,則投資收益便是留存收益的機會成本。總的來說,各種融資方式中內部融資的融資成本最低。

二、資金利用率分析

資金利用率可以從兩方面來反映融資效率。
(一)資金到位率,即融資籌集到的資金量與預期籌集資金量之比
資金到位率高,則企業把融資運用到經營上的程度就高,相應的融資效率就高。內源融資一直是中小企業融資的重要方式,資金到位率較高。考慮到企業的資金需要及個人所得稅的避稅效應,企業的留存收益一般都會留在企業中繼續投入生產。對於債權融資,由於受到企業規模、經濟實力、領導人素質、資金結構、信用等級和經營效益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中小企業的債權融資十分困難。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是中小企業最大和最主要的外源性債權融資渠道,但四大國有銀行的信貸策略明顯傾向於國有企業;而商業銀行、信用社等金融機構出於風險的考慮,對中小企業實行「信貸配給」政策,很多企業申請的貸款只能部分得到,甚至有些企業被銀行和信用社等金融機構多次拒絕,所以資金的到位率一直是較低的。
(二)資金使用率,即企業有效消化資金的能力
資金使用率越高,企業融資效率也就越高。從理論上講,由於中小企業對資金的渴求,從各種渠道獲得的資金將很快得到利用,但不排除以下兩種情況導致的資金利用率不足:上市的中小企業受到上市公司股權融資偏好的誤導,即使短期內無資金需求,只要達到增發的條件也會選擇增發,融入大筆資金。同時,由於最低資本規模要求,該規模一般都會高於中小企業的資本需求,使得部門資金無法得到真正利用。由於融資集中性與投資分散性的矛盾,也會導致資金利用率大大降低。不排除因為融資過程的延續時間較長,使得原先的市場機會與企業擦肩而過,而暫時又無其他投資機會而出現的資金閑置現象。

三、清償能力分析

清償能力是資金配置效率的一個重要指標,它不但能揭示資金再循環的效果,還能體現出企業的經濟業績、規模、發展潛力、信用狀況以及管理層狀況等。企業的經濟業績越好、規模越大、發展潛力越大、信用狀況越好、管理層整體素質水平越高、企業的清償能力越大,融資效率也就越高。清償能力與融資效率成正方向變動。股權融資由於不需要償還本金,不會產生因不能償債而產生的各種風險和不利影響。因此,可認為中小企業股權融資在考慮清償能力時,其融資效率是高的。內部融資在這一點上與股權融資具有相同的性質,即不需要償還本金。而對於債券融資來說,各種不能清償的風險和不利因素都是由債權融資所帶來的,這些風險和不利因素會導致融資效率的降低,這種融資效率降低的程度是以企業的不同而相異的,而中小企業在這一點上效率是低的。事實上,造成中小企業債權融資困境的一個主要原因即是清償危機,銀行不願向中小企業提供貸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其較高的倒閉或歇業比率。據一些銀行管理人員估計,我國有近30%的中小企業在2年內消失;近60%在4-5年內消失。中小企業高比率的倒閉情況,顯然使向其發貸款的銀行也面臨著較大的連帶風險。鑒於此,銀行向其貸款的信息收集和分析成本也會較高,自然使銀行不願向中小企業貸款。此外,貸款償還的高違約率也是銀行不願向中小企業提供貸款的一個重要原因。在對我國城市商業銀行的調查中發現,中小企業的違約率要高於大企業的違約率。

四、資金使用自由度分析

企業對以不同方式融入的資金的自由支配程度是不同的。資金自由支配的程度越高,融資效率越高。企業內部融資資金在所有融資方式中自由度最高。股票融資的資金的自由度也較高,在實際操作中,只要及時披露,上市公司的董事會就可以隨意更改資金投向。銀行信貸融資資金使用自由度要低於股票融資,因為在借款協議中,一般對資金的使用方向都有明確的規定,並附有違規處罰的條款。中小企業受融資渠道不暢所限,不得不接受銀行嚴格的約束條件,包括准備金制度、信貸補償性余額、周轉協定等。對於大筆貸款或經常性貸款還會有監督員進行日常監督,因此,債權融資在自由度上是低效的方式。民間借貸的出借者更關注借貸的歸還和高額的利息,對資金的使用過程不甚注意,且由於能力限制也無法跟蹤監控,相對於銀行信貸而言,企業對民間借貸資金的自由支配程度要高。商業信用不涉及資金的流動,且發生在專項交易中,所以資金使用的自由度最低。

五、融資風險分析

融資風險是指資金使用者使用不同來源的資金可能承受的損失。融資風險小,融資效率就高。由於股權融資和內部融資都不需要償還本金,不受使用期限的限制,不會產生因不能償債而產生的各種風險和不利影響,所以相對於其他債務性融資方式來說,二者的融資風險較小,但從控制權損失的角度講,股票融資風險遠高於內部融資。民間借貸由於缺乏正式的法律法規保護,從而無法訴諸於法律的保護,所以對資金借出者來說風險較高。但從資金借入者角度來說,民間融資風險要低於銀行信貸融資。銀行信貸借錢還錢都按協議、規定辦理,逾期不還會被罰款、被凍結存款,以後也得不到後續的貸款資金。商業信用融資的期限較短,如不能及時地償還應付賬款將失去信譽,以後的交易也很難達成,所以其融資風險介於銀行信貸和民間融資之間。

⑸ 政府選擇融資模式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

第一,出資能力不強,部分政府融資平台的注冊資本由土地、公益性資產等非貨幣性資產出資構成,且存在價值高估等情況。
第二,公司治理機制不健全,少數市級和部分縣級政府融資平台尚未建立較完善的公司治理機制,內部控制體系、決策機制和監督機制不健全。
第三,信息不透明,大多數地方政府尚未建立完善的經濟運行、財政收入、負債狀況等信息披露機制,信息透明度不高。

⑹ 政府的財政支出是如何影響金融活動

從財政赤字的融資方式來看,一般有兩種方式:貨幣融資和債務融資。貨幣融資是指財政向中央銀行借款或透支,通過中央銀行直接或間接增加貨幣發行量來彌補財政赤字的方式,這樣做的結果會使流通中的貨幣量增加,增加通貨膨脹的風險。這種融資方式的實質是財政赤字的貨幣化,即財政徵收鑄幣稅或通貨膨脹稅。財政向銀行的透支超過銀行承受能力時,超出的部分將導致中央銀行的非經濟性貨幣的發行,而這部分「財政發行」是沒有物質保證的,這勢必造成國民收入的超分配,從而引發通貨膨脹。而債務融資是財政通過舉債來彌補財政赤字的方式,發行公債包括內債和外債。國債進入債券市場,對金融體系產生重要影響。特別是在當前我國地方政府不能直接發債的情況下,通過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發行城投債和信託進行建設項目資金融資,而一旦政府無力償還產生的金融風險可想而知。

在我國為了解決分權化改革後的中央財政集中率下降而使中央財政能力不足的問題,中央政府加強了對金融業的控制,使金融代行了部分財政的功能,金融業扮演了「第二財政」的角色。由於財政收支壓力較大,而且財政的顯性風險較高,所以一些本應該由財政承擔的支出轉由金融部門支出,從而形成了金融部門的准財政政策。但由於金融部門的准財政行為不同於真正的財政活動,也不同於真正的金融活動,所以棋缺乏嚴格的監督和執行原則,存在著很大的隱患。這部分支出的資金的安全性和效益型很難保證,最終會形成金融部門的不良資產。例如:國家財政能力下降,使得中央政府無力繼續大規模對國有經濟和重點建設項目進行財政投資,而是以「撥改貸」等方式,將財政投資改為銀行貸款,但由財政對銀行貸款進行擔保。由於國有銀行在這種貸款過程中,難以嚴格檢查、審慎經營,貸款存在很大風險。我國的股票市場也具有財政支出的替代效應,為上市的國有企業提供資金,成為上市公司的「錢袋子」。國家為了國有企業能夠上市融資而推動了股票市場的非理性增長,造成了很大的泡沫。還有這種上市前的審核以及審批的不規范很難保證上市公司的質量,是股票市場存在較大的風險。所以,這種金融的「第二財政」的效應,在減小財政支出壓力的同時,也將財政風險向金融風險轉化。

⑺ 當前政府類融資宏觀政策有哪些新變化

從總量上看,貸款仍然是我國融資的主要方式。2018年開始,金融加強監管,銀行風險偏好降低,企業短期集中長期貸款投放均出現同比增速下滑。
非標融資受金融監管變化波動較大。2016年後,證監會開啟對通道業務嚴格整治,顯著加大通道業務資本消耗,其他非標新增收縮,非標投放迴流到信託貸款等「社融非標」渠道。2017年底開始,受資管新規影響,社融非標及其他非標均快速收縮。
債券融資是我國企業融資的第三大重要來源,主要以在銀行間市場發行的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為主。此種融資暫未受到政策影響,但因為近兩年信用風險頻發,公司債發行難度加大,債券融資增長承壓。
股權融資是我國企業融資來源的第四位,受金融監管影響較大。2018年IPO過審率較低,A股市場以再融資為主導。

⑻ 地方政府如何融資

地方政府融資方法:財政拔款;債務性融資;地方政府債券 ;資源性融資 ;國有企業改革;項目融資 ;ABS融資;民間融資 。
1,財政拔款 :
(1)本級財政撥款;
(2)爭取上級財政撥款資金 ;
(3)結合有關項目建設,向上級有關單位爭取專項資金支持 ;
(4)爭取上級專項政策或試點單位支持;
2,債務性融資:包括地方政府的銀行貸款和地方政府債券(國債轉貸或中央代發)、政府性投資公司(政府融資平台)的銀行貸款和公司債券、信託融資等。
3,地方政府債券 :發行城投類企業債券,債券融資相比股票融資具有投資風險小的優點。
4,資源性融資 :是各級地方政府利用政府所掌握的資產和公共資源籌措的資金,包括有形資產(資源)融資(如項目融資與土地融資)和無形資產(資源)融資(如特許經營權融資);
5,國有企業改革:國有企業也是政府的重要資產之一,對政府宏觀經濟調控,履行公共職能有著深刻的影響。
6,項目融資 :項目融資是近幾年興起的一種重要融資手段,指以項目的名義籌措一年期以上的資金,以項目營運收入承擔債務償還責任的融資形式。
7,ABS融資:即資產收益證券化融資。它是以項目資產可以帶來的預期收益為保證,通過一套提高信用等級計劃在國際資本市場發行債券來募集資金的一種項目融資方式。
8,民間融資 : 在持續的通貨緊縮、有效需求不足的基本國情下,啟動民間資本具有重要的意義。

⑼ 政府融資對價格水平產生的影響是什麼

政府融資,目的是用於投資,其必然增加市場貨幣的投放量,助長社會購買力,對價格有一定的助漲作用。

⑽ 政府投融資對民間投資和消費的影響

政府投資、融資對民間投資和消費的影響:
在一定條件下,政府投資對民間投資可能會發生「擠出效應」。
(1)政府投資的「擠出效應」
所謂「擠出效應」,是指由於政府發行國債規模過大,從而引起利率上升,或引起對有限信貸資金的競爭,導致民間部門投資減少。它將使政府擴張性財政支出的效應部分地甚至全部地被抵銷。因此,國債規模及投向必須合理,如產生「擠出效應」,國債政策必須進行調整與轉向,以保證其可持續性。
(2)產生「擠出效應」的條件
1)經濟中資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如果經濟中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勞動力、資金、土地資源供給充足,廠商能以較低的要素價格水平得到所需要的資源要素,則意味著價格水平不會隨產量變動而變動,此時,總供給曲線是接近水平線的。此時,國債擴張導致的政府支出增加的收入效應較大,而價格水平不變或上升幅度很小,因而對利率影響較小,從而對私人投資影響也較小,擠出效應也較小。反之,如果經濟中資源已得到充分利用,則擠出效應較大。
2)貨幣供給是否相應增加。如果貨幣供給沒有相應增加或增加額不能滿足貨幣需求增加的需要,則國債擴張將產生擠出效應;反之,則不會產生擠出效應。不論中央銀行直接借款給政府,還是在政府向公眾借款的同時,中央銀行通過商業銀行體系向流通領域增加貨幣供給,都可以抑制利率因政府支出擴張而上升。因此,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配合使用可以抵銷擠出效應,即在增加財政支出的同時,增加貨幣供應量。
3)社會經濟活動是否達到充分就業水平。在經濟已經達到充分就業水平以後,即使貨幣供給增加,政府支出擴張的擠出效應也將難以避免。因為此時國民收入水平超出充分就業收入,意味著社會需求過度、資源約束緊張,而價格水平急劇上漲。價格上漲使貨幣供給的實際價值減少,利率上升產生擠出效應,國民收入也隨之下降。所以,在經濟已經達到充分就業後,仍然擴張政府支出,即使增加貨幣供給,最終也避免不了擠出效應。
政府投資是由政府決策並由國有資金進行投資的行為或由代表政府的國有企業進行的投資活動。其投資主體是政府,產權屬於國家,形成國有資產,構成國有經濟,因此,政府投資在某些情況下又稱國有投資。民間投資在我國通常是指由集體、私人進行的投資活動,投資主體是個人,產權屬於集體或個人,構成民營經濟。外商投資是由國外政府或私人進行的投資,形成外資經濟。政府投資與民間投資、外商投資共同構成我國社會的總投資。在我國,政府投資又分為中央政府投資和地方政府投資。這樣,目前我國投資主體是由政府及代理人、個人、外商組成的。政府投資在我國建國後很長時期,一直是投資的主要力量,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我國的國有經濟。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化,政府投資在社會投資中的比重日益減少,民間投資和外商投資日益壯大。依靠政府投資拉動國民經濟增長,在我國經歷了建國以後到確立改革開發基本國策近30年的歷史。這個做法既促進了我國建立起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在經濟建設上取得一定的成績,又給我國經濟和社會帶來一系列至今尚難以消除的後患。與政府投資對經濟增長推動作用的主導地位的確立相對應,民間投資也經歷了由艱難生存、限制發展和逐步削弱甚至消亡的命運。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民營經濟逐步得到肯定,民間投資也日益活躍。近年來,我國政府出台了一些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措施,民間投資規模不斷擴大,與此同時,政府投資在社會總投資中的比例顯著降低,而民間投資的比例明顯上升,二者對國民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正在發生歷史性的變化。投資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它與消費、政府支出和進出口共同構成一國經濟發展的發動機。2002年,我國經濟增長率為8%,其中有3.77個百分點為投資所做的貢獻。在過去幾年裡,為了遏止通貨緊縮,政府主要運用了利用國債進行投資的財政政策,通過刺激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拉動內需,從近三年實施財政政策的情況看,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在投資的地區上,政府投資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區;民間投資主要集中在沿海及中部地區。房地產投資是民間投資的主要領域。房地產投資帶動經濟增長的作用有目共睹,但會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比如人們購房之前節衣縮食進行儲蓄,貸款購房後減少消費還貸款;而政府投資為主的西部開發,因民間投資未能及時跟上,其帶動投資需求的作用也並不明顯。由於啟動居民消費的社會經濟環境的限制,短期內通過擴大消費需求拉動內需的措施已被證明難以奏效。政府投資被用來作為增加投資需求的主要手段。但政府投資的積極意義與消極影響並存,這一點已為實踐所證明。民間投資是改革開放後迅速發展起來的一支重要的社會投資力量,對國民經濟發展的作用正在加強。2002年在社會總投資對經濟增長的3.77個百分點的貢獻中,政府投資佔2個百分點,而民間投資佔1.77個百分點。加快民間投資的發展,是我國在當前國際經濟前景不明朗、國債投資拉動社會需求的政策作用有限的情況下,能否保持國民經濟持續高速發展勢頭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