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GDP增速、通脹壓力、金融監管、IPO發行……一行兩會領導說了這些
6月10日10時,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共同主辦的第十三屆陸家嘴論壇(2021),在上海開幕。最新議程顯示,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將在第十三屆陸家嘴論壇發表主題演講。
易綱演講要點如下:
易綱:貨幣政策要與新發展階段相適應 堅持穩字當頭
易綱在第十三屆陸家嘴論壇上表示,對於來自各方面的通脹和通縮的壓力均不可掉以輕心,考慮到我國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在潛在的產出水平附近,物價走勢整體可控,貨幣政策要與新發展階段相適應,堅持穩字當頭,堅持實施正常的貨幣政策。
易綱:預測CPI全年平均漲幅在2%以下
央行行長易綱在第十三屆陸家嘴論壇上表示,綜合各方面的因素,判斷我國今年的CPI的走勢前低後高,預測全年的CPI的平均漲幅將在2%以下。
易綱:預測我國GDP增速將接近於潛在增長率水平
易綱在第十三屆陸家嘴論壇上表示,當前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們觀察到人口結構、資源結構、產業結構、區域結構等都在發生深刻調整和變化,對潛在經濟增長和物價水平產生影響。去年以來,盡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但如果從去年和今年兩年平均來看,我們預測我國GDP增速將接近於潛在增長率水平。
易綱:促進商業銀行加快形成敢貸、願貸、能貸、會貸的長效機制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第十三屆陸家嘴論壇上表示,將繼續運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發揮部門政策合力,引導銀行在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加大首貸、信用貸支持力度。鼓勵銀行與企業按照商業可持續原則,加強貸款風險防範。深入開展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強化金融科技手段運用,推廣隨借隨還模式,促進商業銀行加快形成敢貸、願貸、能貸、會貸的長效機制。
易綱:釋放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潛力
央行行長易綱在第十三屆陸家嘴論壇上表示,要繼續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釋放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潛力。要繼續完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促進內外平衡,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易綱:大宗商品價格上漲較快對通脹是否能長期持續下去存在著巨大分歧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第十三屆陸家嘴論壇上表示,近期全球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較快。今年全球通脹水平短期上升已成事實,但對通脹是否能長期持續下去存在著巨大分歧。
易綱:推動國內主要商業銀行披露氣候變化相關信息 並研究推廣至上市公司等市場主體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第十三屆陸家嘴論壇上表示,激勵金融部門加大對綠色產業的資金支持。研究直達實體的碳減排支持工具。建立氣候環境信息披露制度。推動國內主要商業銀行披露氣候變化相關信息,並研究推廣至上市公司等市場主體。未來,將建立統一的信息披露標准。
郭樹清演講要點如下:
郭樹清:發達國家的貨幣政策達到前所未有的寬松程度
央行黨委書記、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第十三屆陸家嘴論壇上表示,發達國家的貨幣政策達到前所未有的寬松程度,短期內確實起到了穩定市場、穩定人心的作用,但是相伴而來的負面效應,需要全世界各國來共同承擔。
郭樹清:現階段最突出的任務是加大直接融資比重
央行黨委書記、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第十三屆陸家嘴論壇上表示,現階段最突出的一項任務就是進一步加大直接融資比重。在去年新增社會融資規模中,債券和股票融資佔比已經達到了37%左右,還可以有更大的發展空間,特別是債券市場還有很大潛力。
郭樹清:切實防範金融衍生品投資風險
在第十三屆陸家嘴論壇上,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視頻致辭中表示,切實防範金融衍生品投資風險。在前期發生風險的金融衍生品案例中,有大量個人投資者參與投資。從成熟金融市場看,參與金融衍生品投資的主要是機構投資者,非常不適合個人投資理財。道理在於,受不可控制甚至不可預測的多種因素影響,金融衍生品價格波動很大,對投資者的專業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具有很高要求。普通個人投資者參與其中,無異於變相賭博,損失的結果早已註定。那些炒作外匯、黃金及其他商品期貨的人很難有機會發家致富,正像押注房價永遠不會下跌的人最終會付出沉重代價一樣。
郭樹清:時刻警惕各種變換花樣的「龐氏騙局」
在第十三屆陸家嘴論壇上,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視頻致辭中表示,時刻警惕各種變換花樣的「龐氏騙局」。當下,各種以高息回報為誘餌,打著所謂的金融科技、互聯網金融等旗號的騙局層出不窮,其實質都是擊鼓傳花式的非法集資活動。大家一定要牢記,天上不會掉餡餅,宣揚「保本高收益」就是金融詐騙。要自覺提高警惕,增強風險防範意識和識別能力,遠離各類非法金融活動。
郭樹清:嚴密防範影子銀行死灰復燃
在第十三屆陸家嘴論壇上,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視頻致辭中表示,嚴密防範影子銀行死灰復燃。我國高風險影子銀行與國外不同,具有典型的「體系內」和「類信貸」特徵。經過整治後,我國影子銀行規模已較歷史峰值壓降20萬億元,但存量規模依然較大,稍有不慎就極易反彈回潮。要防止金融機構再次通過交叉性金融產品無序加杠桿,對各種「類信貸」新花樣必須遏制在初期階段。要認真落實資管新規,確保存量資管產品整治任務順利完成。
郭樹清:堅決整治各類非法公開發行證券行為
郭樹清:發達國家股票市場很快就達到了創紀錄的高水平
在第十三屆陸家嘴論壇上,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視頻致辭中表示,發達國家的金融資產和房地產價格普遍出現較大幅度上漲。特別是股票市場很快就達到了創紀錄的高水平。經常爬山的人都知道,越是陡峭的山峰,上去不易,下來更難。
易會滿演講要點如下:
易會滿:IPO發行既沒有收緊 也沒有放鬆
在第十三屆陸家嘴論壇上,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演講中表示,IPO發行既沒有收緊,也沒有放鬆。年內有156家公司進行IPO,實現常態化發展,增速還不慢。「我們對企業上市地持開放態度,自主選擇,有來有去是正常現象。」易會滿表示。
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談如何看待企業赴境外上市的問題
在第十三屆陸家嘴論壇上,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表示,一直以來,我們對企業選擇上市地持續開放態度。選擇合適的上市地是企業根據自身發展需要作出的自主選擇。一些企業願意到境外上市,一些赴境外上市的企業願意回歸,有來有去是一種正常現象,我們總體都持支持態度。需要強調的是,企業無論在那個市場上市,都要遵守當地的法律法規,都要樹立公眾公司的意識,敬畏法治、敬畏投資者。全球各監管機構也需要進一步加強互相之間的執法合作,共同為市場提供良好的監管預期和環境,共同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同時,我們將切實處理好開放與安全的關系,企業赴境外上市的前提,是要符合境內相關法律法規和監管要求。
易會滿:呼籲相關國際機構 建立更加嚴謹科學的指數編制機制
在第十三屆陸家嘴論壇上,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表示,去年四季度以來,在全球流動性過剩、經濟復甦不平衡、供需缺口擴大等多種因素的共同推動下,部分大宗商品價格出現持續上漲,總體看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同向而行,但期貨價格漲幅小於現貨價格。同時,相關大宗商品期貨品種的價格發現、風險管理功能得到較好發揮,境內一批產業企業積極利用原油、螺紋鋼、鐵礦石、棉花等品種的期貨期權工具,有效對沖原材料價格上漲風險,對穩定企業生產經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需要指出的是,由於多方面原因,一些大宗商品國際貿易的定價基準,還主要依賴於國際現貨指數和場外市場報價。在這里,我們呼籲相關國際機構,建立更加嚴謹科學的指數編制機制,提高報價的透明度和約束力,共同提高大宗商品價格發現的效率,以更好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和安全。
易會滿:將豐富股債融資工具和金融期貨品種 支持行業機構在上海落戶展業
在第十三屆陸家嘴論壇上,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表示,證監會將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等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繼續從要素市場建設、支持行業機構做優做強、優化金融法治環境等方面積極參與。繼續發揮好科創板改革先行先試的示範引領作用,豐富股債融資工具和金融期貨品種,支持行業機構在上海落戶展業,進一步完善便利境外投資者投資中國資本市場的制度機制,加快建設更高水平的資本市場法治誠信示範區,為上海「五個中心」建設和實現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易會滿:科創板運行平穩 換手率高於主板和創業板
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第十三屆陸家嘴論壇上表示,兩年來,科創板主要指標運行平穩,市場流動性水平與其板塊定位、投資者適當性、交易制度安排等基本適配。從換手率看,今年前5個月,科創板日均整體換手率為2.56%,高於同期主板、創業板換手率水平。從定價效率看,科創板放寬了漲跌幅限制,優化了融資融券安排,市場博弈更為充分,有利於加快軍情價格形成,與此同時,「炒新」現象明顯減少。科創板公司上市後在公司治理和持續信息披露等方面也初步經受住了市場的檢驗。
易會滿:三方面因素為全市場推進注冊制創造條件
對於市場存在的IPO收緊的感覺,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第十三屆陸家嘴論壇上表示,可能有幾個方面的因素,一是落實新證券法的要求,對中介機構的責任壓得更實了;二是加強股東信息披露監管,明確了穿透核查等相關要求;三是按照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完善了科創屬性評價體系,強化了綜合研判。這些為全市場穩步推進注冊制改革創造條件,也是處理好注冊制改革與提高上市公司質量關系的應有之義,同時也有利於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維護公開公平公正的發行秩序。
易會滿:科創板改革整體效果良好 符合預期
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第十三屆陸家嘴論壇上表示,兩年前的陸家嘴論壇上,科創板正式開板。兩年來,證監會著眼於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眼於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堅持「建制度、不幹預、零容忍」的工作方針,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改革理念,把握好尊重注冊制基本內涵、借鑒國際最佳實踐、體現中國特色和發展階段三個原則,推動設立科創板並試點注冊制這項重大改革平穩落地。從目前的情況看,改革整體效果較好,符合預期。
潘功勝演講要點如下:
央行副行長潘功勝:國際金融市場存在高位回調的風險
央行副行長潘功勝表示,隨著美國通脹水平和通脹預期升溫,美聯儲貨幣政策調整壓力的加大,將會對全球的外匯市場和跨境資本的流動格局產生重要影響。國際金融市場的估值水平高企,國際金融市場的脆弱性較強,存在高位回調的風險。
潘功勝:近期擬在上海臨港新片區及粵港澳大灣區和海南自貿港部分地區開展外匯管理高水平開放試點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周四在陸家嘴論壇上表示,近期擬在上海臨港新片區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和海南自貿港部分地區,開展外匯管理高水平開放試點,為外匯領域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積累經驗。
潘功勝: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將成為常態
央行副行長潘功勝在「第十三屆陸家嘴論壇」上做主題演講中表示,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外匯市場運行平穩。人民幣匯率的影響因素復雜,雙向波動將成為常態。潘功勝表示,人民幣匯率的穩定性優於其他貨幣,匯率預期穩定,外匯市場交易理性有序。我國經濟穩中向好,貨幣政策處於常態化狀態,國際收支運行穩健,外匯市場更加成熟,為匯率穩定提供有力支撐。此外,影響匯率變化的外部環境存在多重不穩定不確定因素。
潘功勝: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總體穩定,外匯市場運行平穩
我國經濟保持穩定恢復態勢,促進了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我國經常賬戶順差繼續處於合理區間,外匯市場供求基本平衡,外匯儲備穩中有升。我國實施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是一項適合中國國情的匯率制度安排,需要長期堅持。
潘功勝:未來幾個月中國外匯市場上季節性購匯需求比較集中
央行副行長潘功勝在「第十三屆陸家嘴論壇」上做主題演講中表示,主要發達國家與中國經濟增長差距收斂。美國通脹和通脹預期升溫,美聯儲貨幣政策面臨調整壓力。國際金融市場資產價格高企,脆弱性強。潘功勝表示,未來幾個月中國外匯市場上的季節性購匯需求比較集中。降低企業匯率風險,需要企業、銀行、監管部門共同努力。
潘功勝:近年來我國外匯市場取得長足發展 為企業匯率避險提供了良好的市場條件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周四在陸家嘴論壇上表示,近年來,我國外匯市場取得長足發展,為企業匯率避險提供了良好的市場條件。在匯率雙向波動的環境里,如何做好匯率風險管理,對企業尤其是國際業務較為活躍企業的財務績效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外匯衍生品市場已具備一定深度和廣度,形成了遠期、外匯掉期、貨幣掉期和期權等豐富的產品體系,以及多元化的市場參與主體。
㈡ 央行直接融資的手段
央行不是融資,而是吸收多餘的流動性。
手段一般是:提高法定存款准備金率、發行央行票據、正回購這三種方式。
㈢ 央行要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降低社會融資成本
中國央行(PBOC)周五(4月3日)在貨幣政策委員會2015年第一季度例會上表示,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降低社會融資成本,繼續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運行效率和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中國央行還表示,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註重松緊適度,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適度流動性,實現貨幣信貸及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
中國央行稱,將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中國央行還稱,當前中國經濟金融運行總體平穩,但形勢的錯綜復雜不可低估。世界經濟仍處於國際金融危機後的深度調整期。
中國央行認為,主要經濟體經濟走勢進一步分化,美國積極跡象繼續增多,歐元區仍面臨通縮風險,部分新興經濟體實體經濟面臨較多困難。
中國央行指出,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地緣政治博弈等非經濟因素對全球經濟和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加大。
㈣ 央行宏觀審慎評估體系是個啥 有什麼好處
央行宣布從2016年起將現有的差別准備金動態調整和合意貸款管理機制升級為宏觀審慎評估體系(MPA)。
MPA體系的主要構成:重點考慮資本和杠桿情況、資產負債情況、流動性、定價行為、資產質量、外債風險、信貸政策執行等七大方面,其中資本充足率是評估體系的核心
MPA關注廣義信貸,將債券投資、股權及其他投資、買入返售等納入其中,以引導金融機構減少各類騰挪資產、規避信貸調控的做法。同時利率定價行為是重要考察方面,以約束非理性定價行為。
MPA按每季度的數據進行事後評估,同時按月進行事中事後監測和引導。
當前混業經營以及金融創新使得現有的一行三會監管模式顯得捉襟見肘,無論是今年股市的大調整以及2013年錢荒,實質都有監管不力的因素。次貸危機的爆發實際上也是監管者不重視宏觀審慎監管而引發的。在經濟下行過程中,區域性及系統性金融風險上升,加強微觀審慎監管的同時,更要加大宏觀審慎監管的力度,MPA體系的建立非常具有必要性和緊迫性。
總體來看,MPA體系的建立,有助於提升監管機構間的協調效率,更好的降低社會融資成本,提高貨幣政策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效果,同時更有力的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
後續需要關注的是:MPA體系涉及的七大指標體系的細化及後續監管;廣義信貸替代狹義信貸之後,對全年信貸額度、M2增速目標的影響。
興業宏觀:關上歪門,開了個正窗
央行開會部署完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提出「宏觀審慎評估體系(MPA)」,我們覺得以下幾點比較有意思:
1) 提出「廣義信貸」,加強對銀行資產端的監管;
2) 強調「利率定價行為」,在存貸利率作為政策利率指示意義下降背景下,加強對銀行負債端的監管;
3) 指出「加強逆周期調節」,進一步理順信用派生過程,在加強對銀行資產、負債監管下,推動銀行表外轉表內。
擴大信貸概念,加強對銀行資產端的監管
銀行資產在金融機構中佔大頭,各種各樣的加杠桿、逃避監管的融資方式,都或多或少跟銀行資產有聯系。此次會議擴大信貸的概念范圍,提出「廣義信貸」,把債券投資、股權及其他投資、買入返售資產等都包進來,可以規范那些借道這些資產加杠桿的行為,加強對銀行資產端的監管,防止信用風險的過度積累。
關注銀行利率定價行為,加強對銀行負債端的監管
由於完全放開了存貸利率的上下限,存貸利率作為政策利率的指示意義下降,同時銀行對銀行負債端的影響也減弱,央行面對如何去有效影響實體經濟利率的問題。央行的貨幣政策框架需要做改變,一種可能是像歐美等的成熟央行那樣用銀行間的短期利率作為政策利率,這就需要市場去形成各種期限的利率,並完成短端利率向長端的傳導。這個過程其實就是利率市場化的過程,銀行做為當前這個利率形成的主要參與者,強調其「利率定價行為」,一方面加強了對銀行負債端的監管,另一方面也是對新的貨幣政策框架的准備。
進一步理順信用派生過程,推動銀行表外轉表內
從整體上來看,外匯占款增長下平台、對表外融資的監管也加強,這就導致在一段時間內貸款在社會融資里的作用上升。雖然接下來直接融資的比重會逐漸上升,但當前貸款仍佔主要地位。無論從穩定經濟還是從防止爆發系統性信用風險來看,信貸都需要保持寬松力度。今年取消貸存比限制、央行逐漸轉向投放長期資金等,都是不斷理順信貸派生的過程。會議中提出的MPA體系強調了「加強逆周期調節」,也是為寬信用創造進一步松綁。而且,前面提到的對銀行資產端、負債端都加強監管,也會推動銀行表外轉表內,信貸渠道的順暢,也起到了「關上一扇門、打開一扇窗」的作用。
整體上看,央行傾向加強對銀行資產、負債兩端的監管,進一步壓縮不規范融資的空間,同時,又進一步理順了信貸派生渠道,讓寬信用發揮更大作用。
㈤ 考慮商業銀行和中央銀行各自在貨幣創造中的作用
一、貨幣供應、基礎貨幣和貨幣乘數
(一)貨幣供應
1. 貨幣供應量的內涵和外延
根據傳統的定義,貨幣供應量包括現金和商業銀行活期存款,在現代的意義上,貨幣供應量是一個國家某一時點上中央銀行和金融機構所持有的貨幣和執行貨幣職能的金融資產的總和。從統計上看,貨幣供應量包括中央銀行的現金發行和金融機構的負債項目。現金具有絕對的流動性,金融機構的負債項目的流動性較低。
貨幣層次的劃分:世界各國對貨幣供應量的統計口徑有狹義和廣義之分,以便中央銀行控制有所側重,具體為:
M0=現金(通貨)
M1=M0+商業銀行的活期存款
M2=M1+商業銀行的定期存款(包括定期儲蓄存款)
M3=M2+其他金融機構的存款
M4=M3+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CDs)
M5=M4+政府短期債券和儲蓄券
M6=M5+短期商業票據
其中,對M1到M3的監測和調節被大多數國家的中央銀行所採用,比如美國聯邦儲備體系最看重M2,英格蘭銀行則注意M3,而日本銀行強調的是M2+CDs。
2.決定貨幣供應量的主要因素
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是決定貨幣供給的主體:傳統和現代貨幣理論有的認為貨幣供給是外生變數,有的認為是內生變數。但是大多數經濟學家承認,貨幣供應量並不僅僅取決於中央銀行的意願和決策,也取決於作為貨幣需求者的大量金融機構和社會公眾的行為決策,貨幣供應量主要是由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共同創造出來。因為,第一,現代的現金由中央銀行發行的(個別國家由財政部發行)。第二,商業銀行本身具有存款貨幣的創造能力;第三,商業銀行的存款貨幣創造能力受中央銀行決定的法定存款准備金的限制;第四,中央銀行直接決定商業銀行的基礎貨幣。
(二)基礎貨幣
1. 基礎貨幣的定義
指流通中的現金加商業銀行的存款准備金之和。表現在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上是貨幣性負債總額。根據復式記賬原理,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對應的是,基礎貨幣=流通中的現金+商業銀行的法定存款准備金+超額存款准備金=中央銀行對外資產凈額+政府債權資產凈額+對商業銀行的債權+其他金融資產凈額。
中央銀行資產總額增減帶動基礎貨幣量增減:在中央銀行的資產中,項目之間此增彼減,基礎貨幣量的變化則取決於各項資產增減變動相互抵消後的凈值。基礎貨幣是社會各金融機構創造信用的基礎,因為中央銀行的基礎貨幣變動制約著銀行信用規模和貨幣供應量的增減變動;中央銀行可以借創造基礎貨幣的多少,實現貨幣政策目標。
2.影響基礎貨幣量變動的主要因素
基礎貨幣是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中的貨幣性負債,並對應中央銀行的貨幣性資產。中央銀行對外資產和負債。中央銀行對政府的資產和負債。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資產和負債。其他因素。其他資產與基礎貨幣量反方向變動。
中央銀行對這些因素的控制能力:對外資產負債取決於經濟中各部門對外的經濟活動,如商品的進出口、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等。財政的收支活動與國家預算及財政政策的執行緊密相關,對於這兩個因素,中央銀行只能借其他的政策措施間接控制。中央銀行能夠直接決定存款准備金率以及增減對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資產。
(三)貨幣乘數
1.貨幣乘數的定義
指中央銀行投放或收回一單位基礎貨幣,通過商業銀行的存款創造機制,貨幣供應量增加或減少的倍數,即 m =ΔMs/ΔB 其中, m表示貨幣乘數,ΔMs表示貨幣供應量的變化值,ΔB 表示基礎貨幣的變化值。
貨幣乘數要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即使在短期內也是經常發生變化的。中央銀行可以通過調節和控制影響這些被觀察和預測到的因素。
2. 決定貨幣乘數的因素
包括 通貨比率或現金比率c、定期存款比率t、法定存款准備金比率rt以及超額准備金比率re,其中,現金比率c的變化對貨幣乘數有兩方面的影響。定期存款比率t、法定存款准備金比率rt以及超額准備金比率re上升,則導致貨幣乘數變小,反之則反是。
影響貨幣乘數變動的因素的因素:現金比率c要受收入水平的高低,用現金購買或用支票購買的商品和勞務的多少,公眾對通貨膨脹的預期,地下經濟規模的大小,社會的支付習慣,銀行業即信用工具的發達程度、社會及政治的穩定性、利率水平等。定期存款與活期存款的比率受公眾的資產偏好,銀行的存款利率高低,以及公眾通貨膨脹預期。超額准備要受持有超額准備金的機會成本,即生息資產收益率的高低,借入准備金的成本,主要是中央銀行再貼現率的高低,商業銀行的流動性;法定準備金率為中央銀行決定。所以貨幣乘數由中央銀行、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財政、企業以及個人共同作用的結果。貨幣乘數與貨幣供應量的關系:貨幣供應量為基礎貨幣與貨幣乘數之積,貨幣乘數與貨幣供應量同方向正比例的變動關系。只有中央銀行、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財政、企業、個人等的經濟行為較為穩定時,貨幣乘數值的變動幅度和變動趨勢才能保持相對穩定。
二、貨幣政策標的
(一)貨幣政策標的含義
所謂貨幣政策的標的,即貨幣政策的中介指標,是指中央銀行在貨幣政策實施中為考察貨幣政策的作用,在貨幣政策操作目標和最終目標之間設立的一些過渡性指標。這些過渡性指標的預期實現值,一般被稱為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
(二)貨幣政策標的選擇及其原則
貨幣政策標的的選擇是制定貨幣政策的關鍵性步驟。適宜的貨幣政策標的,一般要符合可控性、可測性、相關性、抗干擾性和適應性五個原則。
(三)可選擇的貨幣政策標的
1.基礎貨幣
基礎貨幣穩定幣值之間的較高相關性:基礎貨幣數量變動會直接改變借款主體的金融資產總量及其結構,致使貨幣供給總量發生波動,從而影響市場利率、企業部門和家庭部門的預期及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之間的對比關系,拉動物價水平上升或抑制物價水平下降,從而把物價水平穩定在貨幣政策目標的均衡值域以內。
影響基礎貨幣的因素:作為中央銀行的負債,基礎貨幣的發行要受資產負債表上各科目變動的影響,如資產方的中央銀行對財政和商業銀行貸款,以及黃金外匯占款;負債方的中央財政金庫存、郵政儲蓄存款等項目。中央銀行可以通過再貸款和再貼現影響對對商業銀行的貸款。中央銀行未必能完全控制財政借款,因為財政的先支後收、支大於收透支方式,迫使中央銀行被動地增加貨幣發行,但可以預測財政借款的變動趨勢。所以,人們一般認為,基礎貨幣是較好的貨幣政策標的。
2.利率
選擇利率作為標的的考慮:經濟貨幣化程度較高國家主要盯住以國庫券利率為代表的短期利率。國庫券是紐約、倫敦等金融市場上最重要的交易對象。政府對它的買賣可以傳導影響整個市場利率。短期利率的另一個代表是再貼現率,它是一種官定利率,反映了中央銀行宏觀調控的政策意圖。由於中央銀行在任何時候都可以觀察到貨幣市場上的利率水平及其結構,而且再貼現率、國庫券利率以及美國的聯邦基金利率等本身都為中央銀行自主決定,因此利率具有很好的可測性、可控性。同時,利率為經濟運行所決定,也反過來影響經濟的運行,所以與經濟運行的相關性也很好。
利率作為貨幣政策標的不足之處:影響利率的因素很多,除貨幣政策調節外,資本收益率、企業和居民行為預期,甚至某些重大政治事件都可能成為市場利率變動的主要因素,所以,人們很難准確判斷和區分利率的變動是金融政策的效果,還是其他偶然外生效果;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中央銀行能夠觀察和控制的是名義利率,而不是實際利率,而實際利率與名義利率之間又有很大的背離,這就降低了利率作為觀測指標的有效性,這就需要其他指標來彌補利率的不足。
3.貨幣供應量
選擇貨幣供應量作為貨幣政策標的的考慮:首先,現代信用社會,社會經濟活動可以抽象為實物運動和貨幣運動兩個過程,貨幣運動與實物運動的不相適應就會造成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其次,貨幣供應量的各層次分別反映在中央銀行及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中,可以進行測算和分析。第三,貨幣供應量作為貨幣政策標的比較便於操作,所以它具有相關性、可測性和可控性。
4. 存款准備金
選擇存款准備金作為貨幣政策標的的考慮:存款准備金是中央銀行的負債,中央銀行能夠容易地從自身的賬目中計算匯總商業銀行法定存款准備金總量,也能夠從商業銀行的定期報告或特別報告中計算出商業銀行的超額准備金數據。中央銀行有權制定和更改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所以該指標可控性和可測性很強。
存款准備金為標的的局限:商業銀行保有多少超額准備金取決於商業銀行自身的經營情況和行為決策,中央銀行對其只有間接的影響力和控制力。同時,貨幣乘數很不穩定,難以准確估測。其可控性和相關性不足。
5. 股權收益率
選擇股權收益率作為貨幣政策標的的考慮: J·托賓等經濟學家認為,應當以股權收益率替代利率。所謂股權收益率是指投資於企業股票所獲得的收益率。他們認為,貨幣供給增加提高固定資產投資的需求水平,這是貨幣政策影響經濟的主要途徑。現有投資品的價值與股權資本在證券市場中的價格以及股權收益率的變動密切相關,以股權真實收益率的變動作為一個指標的明顯優點,在於它的變動可以隨時捕捉和觀察。方法就是將股權資本的市場價格指數與新投資品的價格指數相比較,如果貨幣政策能使前者的增長幅度大於後者,則說明中央銀行採取了鼓勵固定資產投資的擴張性貨幣政策。不過,由於股權收益率作為貨幣政策標的本身還存在許多未澄清的問題,而且也只適用於以直接融資為主體且資本市場高度發達的國家,因此迄今為止並沒有得到人們的廣泛接受。
三、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
(一)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的基本問題
指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到實現貨幣政策目標的作用過程,即如何通過貨幣政策各種措施的實施,經濟體制內的各種經濟變數影響整個社會經濟生活。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能否有效地貫徹中央銀行的意圖、實現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不但取決於貨幣傳導機制自身的構成和規范程度,也取決於傳導機制所處的外部環境。
貨幣政策傳導過程。貨幣政策作用或傳導過程包括經濟變數傳導和機構傳導。經濟變數傳導的主線是:貨幣政策工具____貨幣政策標的____最終目標;機構傳導的體狀況是:中央銀行____金融機構(金融市場)____投資者(消費者)____國民收入。這兩條鏈條必須將二者結合起來,即中央銀行通過各種貨幣政策工具,直接或間接調節各金融機構的超額儲備和金融市場的融資條件(數量、利率、政策等),進而控制全社會貨幣供應量,使企業和個人調整自己的經濟行為,整個國民收入也隨之變動。
四、貨幣政策的調控效應
貨幣政策對經濟運行的調控效應,主要是通過中央銀行確定適宜的貨幣政策目標,選擇相應的貨幣政策工具和貨幣政策標的,最後作用於與貨幣政策目標相應的實際經濟變數等一系列復雜過程而實現的。
(一)貨幣政策的有效性
貨幣政策的有效性,是指貨幣政策在其作用空間對實現宏觀經濟目標的促進程度。其一,貨幣供應總量和結構及其變動與宏觀經濟總量調控和結構優化之間的相關程度,貨幣政策對國民經濟的實質增長和經濟結構的優化所起的作用是大是小;其二,中央銀行在多大程度上控制住貨幣供應量。
滿足上述兩個條件,即貨幣供應量與實際經濟變數緊密相關和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規范、順暢,貨幣政策應該是有效的。但從實踐來看,貨幣政策仍具有局限性。
一般認為,導致貨幣政策局限性主要有以下兩個因素:
1.貨幣政策時滯
貨幣政策時滯是指貨幣政策從研究、制定到實施後發揮實際效果全過程所經歷的時間。主要包括認識時滯、決策實時滯和效應時滯。時滯是客觀存在的,其中認識時滯和決策時滯可以通過各種措施縮短,但不可能完全消失;效應時滯則涉及更復雜的因素,一般是難以控制的。時滯的存在可能使政策意圖與實際效果脫節,從而不可避免地導致貨幣政策的局限性。
2.貨幣流通速度的變動
貨幣流通速度變動是貨幣主義以外的經濟學家所認為的限制貨幣政策效應的因素。他們認為,貨幣流通速度對貨幣政策效應的重要性表現在,貨幣流通速度中的一個相當小的變動,如果未曾被政策制定者所預料並加以考慮,或估算這個變動的幅度時出現小的差錯,就有可能使貨幣政策效果受到嚴重影響,甚至有可能使本來正確的政策走向反面。從而給貨幣政策的實施效果帶來限制。
㈥ 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區別主要有哪些
直接籌資和間接籌資的區別
企業是否藉助金融機構為媒體獲取社會資金,可將籌資方式分為直接籌資和間接籌資。
直接籌資:直接與資金供應者協商融通資金,包括吸收直接投資、發行股票、發行債券;
特徵:直接從社會取得資金——社會公眾直接將資金使用權讓渡給企業;可籌集股權資金或債務資金;手續復雜、籌資費用高;籌資領域廣闊,有利於提高企業知名度和資信度。
間接籌資:藉助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籌集資金,包括銀行借款、融資租賃;
特徵:金融機構發揮中介作用;主要形成債務資金;手續簡便,籌資效率高,籌資費用較低;容易受金融政策的制約和影響。
㈦ 直接融資在我國金融發展的意義
我國直接融資發展的若干理論分析
[摘要]根據國際經驗與中國改革進程實際,我國已確定大力發展資本市場、逐步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金融發展戰略。為解決已經存在的問題和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問題,對直接融資發展的目標和影響進行理論分析,無疑具有重要意義。1、質的指標重於量的指標。2、發展直接融資不是取代間接融資,兩者的關系是相互促進。3、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的緊密聯系。4、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是可以相互轉換的。5、直接融資的發展必然體現在整個社會信用格局的變化上。6、直接融資的發展必將要求相應機構的發展,由此引起整個金融體系的變化。7、直接融資的發展快慢應取決於企業成為真正主體的進程。
根據國際經驗與中國改革進程實際,我國已確定大力發展資本市場、逐步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金融發展戰略。為解決已經存在的問題和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問題,對直接融資發展的目標和影響進行理論分析,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質的指標重於量的指標。發展的含義包括量的擴張與質的改善。兩者是緊密相連又有區分的。在我國直接融資發展的初級階段,量的擴張是首要的,到了一定階段後問題不斷出現,就要求注重質的改善,就是要規范發展。我國當前直接融資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是質的問題:國債發行期限結構不合理、發行沒有制度化;企業債發行控制過死、交易停滯;股票市場主體不成熟等等。關鍵原因之一就是政府的干預過多,市場的力量隨著量的擴張日益要求顯現,否則就表現為市場的扭曲。因此,發展的重點是極大限度地減少政府幹預,疏通各種直接融資渠道,建立多層次的融資體系,保證投融資主體可以在市場中自由選擇。
發展直接融資不是取代間接融資,兩者的關系是相互促進。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是兩種不同的融資方式,各有優缺點,各有其獨特的作用,不可相互完全替代。應該說,在信息技術的推動下,直接融資的地位是得到了一個新的提升,但它的最終發展也不會取代間接融資。首先,網路的運用並沒有消除信息不對稱和逆向選擇問題。其次,從資金的需求方來看,其微觀主體是企業,梅耶斯的新優序融資理論已經證明,企業的融資順序是先債務融資後股權融資。在成熟的市場中,股票融資面臨分紅的壓力,所籌的資本金因動用決策需經股東同意也缺乏流動性,而債券融資的成本又略高於銀行融資,所以不可能完全排除間接融資。第三,從資金的供給來看,除了政府、企業為了應付支付需要而在銀行存有相當數量的資金外,企業資金為了保持流動性也要存入一部分,公眾為了資金安全也要存入一部分。因此,在可預見的時期內,間接融資的主體地位不會動搖,尤其是在有著傳統緊密銀企關系的我國。象我國這樣放開金融市場的發展中國家,直接融資的比重在初期應該是會有一個迅猛的提高,但到了某個階段後隨著企業的成熟會略有下降直至穩定在某個水平上。
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的緊密聯系。將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簡單地視為對立發展,此消彼長的關系是不妥的,兩者是互相支持、互相影響、緊密相連的。首先,間接融資支持著直接融資的發展。銀行是金融市場上最主要的參與者,銀行通過發行金融債券和股票在市場上籌資,通過購買證券和直接投資於企業向市場提供資金,對券商融通資金,開展商業匯票承兌與貼現業務,為整個市場運作提供交易清算服務。其次,直接融資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間接融資的發展,靈活多樣的投資工具不但為銀行資產的運用提供了新的場所,而且可以吸引更多外資流入或更充分地挖掘社會儲蓄潛力從而可以導致銀行存款的增加。第三,兩者效率的提高會使整個社會效率提高,這反過來又引致各自效率的提高。第四,直接融資規模過大,管理不當,會迫使銀行擴大信用規模,影響銀行信用規模的有效控制,如通過固定資產項目投資逼迫銀行流動資金供應的增加。而歷次大危機已經證明,股市風險極易引起銀行風險。
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是可以相互轉換的。即直接融資可以轉化為間接融資,而間接融資也可以轉化為直接融資,這是一種相繼轉化過程,如商業承兌匯票貼現就是直接融資轉化為間接融資的相繼過程。另一種情形是兩種融資方式的相互轉化為同時並存的行為過程,如有價證券持有者將所持有價證券到二級市場流通轉讓,然後將所得資金存入銀行;同時,儲蓄者將資金從銀行取出,進入二級市場購買有價證券。從現實生活看,隨著金融創新的興起,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區別已經逐漸模糊,比如以貸款為基礎發行證券(貸款證券化或資產證券化)、共同基金等,很難將其明確歸類,兩者出現了融合。這種融合結合了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優勢,連接了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對金融市場各個局部和整體的深化發展起了積極作用。這種融合的趨勢必將進一步加強,成為未來金融市場的主流。
可以斷言的是,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共同發展共同補充,緊密連接及適當比例將提高整個融資體系效率,從而促進我國經濟金融的發展。
直接融資的發展必然體現在整個社會信用格局的變化上。銀行信用的比重及影響不可避免地要下降,由此決定整個社會的信用調控方式的變化。首先,兩者對社會可借貸資金總量的影響有重要區別。間接融資是擴大貨幣存量,用擴大貨幣存量的方法形成儲蓄與投資;而直接融資不擴大貨幣存量,它是用轉移和動用貨幣存量的方法進行投資,動用的結果是貨幣存量減少,貸款收縮。其次,從調控效應看,隨著直接融資的發展,非貨幣金融資產量增加,經濟金融化的程度將不斷提高,原有的貨幣政策操作工具的效應必將減弱。我國的貨幣政策中介目標已放棄貸款規模限制,預計隨著金融化的深入,貨幣供應量這一操作目標需要隨之調整,諸如利率之類的間接工具應日益受到重視。
直接融資的發展必將要求相應機構的發展,由此引起整個金融體系的變化。直接融資的發展與企業的股份制改造、資本運作、財務管理緊密相連,由此要求現代意義上的投資銀行的發展,這正是我國目前所欠缺的。投資銀行的發展,可以有兩條道路,由商業銀行發展投資銀行業務或發展獨立的投資銀行。此外,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融合發展的趨勢必將促進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的溝通,加速金融業走向混業經營的步伐,由此引起相關監管體系的變化。一個統一的監管機構的形成在整個市場統一後將順勢出現。
直接融資的發展快慢應取決於企業成為真正主體的進程。如前所述,發展直接融資應堅持市場化原則,因此政府的主要作用在於放開不必要的管制,為各個市場的發展提供規范的法律保障與政策引導,而不是人為地去設定某個目標與發展速度。直接融資的發展必須與規范化股份制度的推進相配合,否則,將重演由財政融資向銀行融資轉變中及轉變後出現的大多數問題。
㈧ 00年到04年 我國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以及其對股市的影響
2000年財政政策適度擴張的財政貨幣政策
通貨緊縮使實際利率上升,實體經濟的平均利潤率下降,儲蓄傾向上升,投資意願減弱,是導致我國經濟增長速度下降的直接原因。不斷加深的通貨緊縮將是未來幾年我國經濟領域存在的主要問題,盡管造成這一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是經濟生活中深層次的結構性矛盾。因此,短期的宏觀經濟政策必須與經濟結構調整的中長期政策銜接起來。
2000年貨幣政策 ●積極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外幣管理體制 ●積極推進個人信用制度建設,實施儲蓄實名制
●鼓勵商業銀行進行金融業務品種創新 ●加強信貸政策指導,引導資金流向●積極推進貨幣市場建設
●改進農村金融服務,支持農村經濟發展,引導規范民間信貸 ●積極支持金融企業上市
2001年貨幣政策 (一) 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保持基礎貨幣和貨幣供應量穩定增長 (二)充分發揮利率杠桿的作用,合理確定本外幣利率水平 (三)制定和實施信貸政策,引導商業銀行貸款投向,有效發揮信貸政策調整經濟結構的作用
(四)加強金融監管,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 (五)增加貨幣政策透明度,繼續發揮窗口指導作用
2002年財政政策
第一,繼續發行長期建設國債,政策目的是保持必要的投資拉動力度。
第二,繼續利用國債對企業技術改造投資進行貼息,發揮一兩撥千斤的作用,帶動銀行貸款投入企業技改。
第三,根據情況繼續提高行政事業人員的工資和離退休人員的養老金。 第四,繼續調整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
第五,繼續堅持強化稅收的徵收管理。自1998年以來,強化稅收征管取得明顯成效。 第六,繼續穩定和完善稅制。基本穩定稅制,適時適當地微調稅制;加快出口退稅進度,在條件成熟時推進出口退稅體制的改革。
2002年貨幣政策
(一)適時下調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 (二)繼續擴大公開市場業務操作,靈活調節基礎貨幣投放 (三)加大信貸政策的指導力度 (四)規范和加強再貸款管理,收回再貼現
(五)進一步推動貨幣市場發展 (六)提高貨幣政策實施的透明度,引導社會的合理預期
2003年貨幣政策
2003年可謂貨幣政策大有作為的一年。這一年,央行貨幣政策手段之新、力度之大,可謂前幾年所罕見,在宏觀經濟調控中,貨幣政策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貸款增速過快直接導致了2003年央行四大貨幣政策措施的出台。
2004年:積極財政政策功能面臨轉型
2004年中國經濟將承接2003年的發展勢頭,繼續保持高增長態勢,國民經濟有望增長8.5%左右。2004年,宏觀調控政策將在保證積極財政政策功能轉型的同時,適度微調貨幣政策,以維護好經濟發展的良好形勢,並通過加快結構調整和體制改革的步伐,進一步增強經濟自主增長的內在動力,保持經濟持續、穩定的發展。
2004年貨幣政策取向:一是進一步增強貨幣政策的前瞻性和科學性,保持貨幣信貸總量平穩增長;二是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進程,進一步發揮利率調控作用;三是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四是著力調整信貸結構,促進產業結構調整;五是加快發展金融市場,擴大直接融資;六是加快推進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造,做好農村信用社改革資金支持工作。2004年貨幣供應量增幅和新增貸款規模應低於2003年的實際水平。預計M1和M2分別增長17%左右,人民幣貸款增加2.6萬億元。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1995年《中國人民銀行法》頒布以後,中國人民銀行積極從事金融調控方式的改革,加快從直接調控轉變為間接調控的步伐,逐步建立靈活有效的中央銀行貨幣政策調控新機制。目前貨幣政策的目標是穩定幣值,保證經濟和金融體系的穩定和健康發展。從長期看,經濟和金融體系的穩定有利於為股票市場創造一個寬松和良好的環境,從這一點講,貨幣政策和股票市場沒有任何利益沖突。
但是,貨幣政策傳導,說到底是資金流動和經濟主體在收益對比的過程中形成的,而股票市場也依靠自己相對獨立的資金周轉體系維持運行,投資主體對利益的爭奪更為激烈,因此在這方面貨幣政策和股票市場不可避免存在一些交匯點。
隨著我國證券市場規模的擴大,證券市場吸引儲蓄分流的力度越來越強,它甚至已經影響到貨幣政策中介目標如貨幣供應量等指標,例如,1997年上半年股市活躍時,流通中現金M0增長率一度接近20%,為經濟軟著陸以來的最高點。2000年上半年股市活躍時,銀行儲蓄存款出現了凈下降,導致當期廣義貨幣M2的增長率只有12.3%,為多年來的最低點。
因此,央行要想更好地把握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就不得不關注金融資產價格。1997年和2000年,我國曾經兩度清查銀行資金違規流入股市,導致了市場頭部的出現。而1999年央行允許股票抵押貸款,並同意證券公司進入同業拆借市場,都導致當時市場增量資金的出現。可見,由於銀行業和證券業存在天然的「近親」關系,任何貨幣政策的出台,都會或多或少地影響到股票市場運行,只是有時顯著,有時不顯著罷了。
貨幣政策調整對股票市場的影響大小,關鍵就看這項政策是不是導致上市公司資金周轉和投資者資金周轉發生了變化以及變化的程度大小。例如,央行宣布利率下調,一方面上市公司降低了財務費用,權衡資金成本後擴大了投資,導致效益和業績提高,並使金融資產價格上漲,然後企業再籌資用於投資,如此循環反復使產出成倍增長;另一方面,投資者在降息後權衡資金成本把儲蓄轉化為股票投資,市場資金供大於求,股價上漲,這樣投資者收益增加,擴大消費,進而帶動產出增加。然而,在商業銀行資金大量存差情況下,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回籠貨幣,並不一定導致商業銀行放貸減少,上市公司和投資者行為都不受到影響,則股市對這項貨幣政策的反應就會比較遲鈍。
貨幣政策對股票市場影響是大是小,關鍵要看上市公司業績以及投資者行為是否因此發生變化。這是貨幣政策對股票市場影響的第一定律。此外,貨幣政策效果猶如一根繩子,在拉緊時效果顯著,而放鬆時則未必見效,這一點對股票市場亦然。股市運行的歷史反復證明,收縮銀根對股票市場的下調作用,遠遠大於放鬆銀根對市場的促進作用。這是貨幣政策對股票市場影響的第二定律。
2003年初,中央銀行制定全年的貨幣供應量增長計劃廣義貨幣M2和狹義貨幣M1都是16%,此後隨著經濟增長速度加快,中央銀行在4月份調整貨幣供應量增長計劃,將M2和M1增長率同時調整為18%,但是截止到5月末,M2增長20.2%,M1增長18.8%,再次超過了調控目標。究其原因,商業銀行放貸的高速增長是導致貨幣供應量超速增長的根源,其中建築業貸款又以41.3%的增長速度遠遠超過全部貸款21.7%的增速,同期全國房地產價格也上漲了7%。在這一背景下,央行提高了房地產貸款的有關條件,限制了房地產企業亂鋪攤子,但對有實力的房地產企業不會有影響。
有人認為有企業通過房地產貸款進行股票投資,因此這項政策將收縮股市資金供應,但相關證據很不充分。因為今年以來新入市的增量資金都是規范的機構投資者,除此之外增量資金寥寥,就算有一些資金因此將退出,也必然是一些老的庄股資金無法借拆東牆補西牆進行護盤,藍籌股價值投資的資金供應鏈條應該不會受到任何影響。
此外,03年中央銀行通過發行票據,進行正回購等回籠貨幣,以及加強對國債回購交易的監管等措施,也讓一些投資者感到惴惴不安,認為一些市場資金供應將欠缺。
㈨ 為什麼隨著經濟的發展,直接融資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直接融資,畢竟風險較大,其地位是無法與銀行間接融資相比的。只能是起到「拾遺補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