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融資模式 » 農村融資規模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農村融資規模

發布時間: 2021-06-15 21:09:53

A. 村鎮銀行出現之前,農村的融資狀況

這是我的課題研究的一部分,吐血給你。

(1、 農村金融服務存在空白點。
截至2007年底,全國在縣及縣以下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網點共有 108173個,佔全國機構網點總量的 57% ,平均每個縣(市、旗)分布銀行業金融機構網點53.63個,每個鎮(鄉)分布銀行業金融機構網點3.56個。目前我國還存在2868個「零金融機構鄉鎮」,其中2645個在西部地區,佔全國總數的80%。此外,有2個縣(市)、8901個鄉鎮僅有1家金融機構。寧夏回族自治區13個縣(市、旗)中尚有24個鎮(鄉)未設任何銀行業金融機構營業網點。這不僅制約了農村的經濟發展,影響了農民的日常生活,更不能適應新農村建設的需要,因此村鎮銀行在農村有了生存空間。
2、農村金融競爭不充分。
自1995年至2005年約十年左右,國有商業銀行紛紛收縮農村網點,開始一場對未來農村金融生態影響極大的「集體大出走」;其根本原因在於這些金融機構在農村金融市場上績效欠佳。亞洲金融危機後,我國政府對國有商業銀行的監管更為嚴格,為了降低不良貸款率,提高銀行的資產質量和核心競爭力,四大國有銀行不得不退出農村金融市場。而現有的農行分支機構現行高度集中的信貸管理模式不利於金融機構支持地方經濟發展。農行普遍實行集權式的信貸管理模式,信貸決策權在省分行和地市行,縣支行的信貸權基本被剝奪。由於基層行只有申報推薦權,卻要承受組織資金平衡、收貸收息的責任,在經濟環境欠佳,信貸風險加劇的情況下,基層行無心擴大信貸投入,但為了完成上級行存款任務,商業銀行通過各種途徑,大量組織吸收當地存款上存上級行,造成當地有限的資金被抽走,同時,國有商業銀行把大中型企業以及大中型企業密布的大中型城市作為主要支持對象,將下一級的資金層層向上集中,不斷從基層支行抽取資金回灌大中型城市,而大大忽略了縣域經濟對信貸資金的需求,尤其是對一些能盤活的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由於銀行怕擔風險,信貸資金也不敢大膽投入,使中小企業得不到正常發展。目前,只有農村信用社不受貸款審批權上收的影響,可以將吸收存款全部用於當地經濟發展,但大量的資金被商業銀行佔有,信用社規模得不到發展。 組建村鎮銀行,使各行在存款、貸款方面展開合理競爭,有利於廣大農民得到更加便捷、有效的金融服務。
3、民間融資旺盛。
近幾年來,我國民間借貸無論像「合會」這樣有組織的活動,還是互助性質的自由借貸,一直非常活躍,是廣大農民借貸資金的主要來源。民間借貸的主要形式有三:一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農業產業化發展迅猛,資金需求旺盛,在向金融機構融資出現困難的情況下,轉而向民間籌措資金。二是發放高息借貸。資金相對比較富裕的農戶、個體戶和中小企業主,在暫時沒有新的資金投向的情況下,為了給閑置資金尋求新的「出路」,向一些資金匱乏且又急需資金的企業及個人提供高息借貸;三是村民及親朋好友之間的借貸,這種情況最普遍。有關統計數字表明,中國農村「高利貸」高達8000億~1.6萬億元。另據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對2萬多農戶的調查,2007年的農戶借款中,銀行信用社貸款佔32.7%,私人借款佔65.97%,其他佔1.24%。寧夏各級政府財力有限,有限的資金投入城市建設的份額較大,對「三農」的投入普遍不多,農村經濟發展除了農民自有資金外,主要還是要依靠信貸資金。但是金融部門的貸款規模卻相對萎縮,特別是對「三農」的貸款慎之又慎,有些地方名義上是放貸於「三農」,實際上是挪作它用。各項經濟主體貸款難,難貸款,影響了農村經濟進一步發展。據抽樣調查,寧夏農村獲得貸款的農戶比例僅為16.5%,還有35.5%的農戶需要資金而難以獲取貸款,只能依靠民間借貸。農民人均私人借款215.2元,僅比人均獲取銀行貸款234.6元低19.4元。可見,農村金融市場廣大,信貸需求旺盛。
4、農村信貸投放不足。
隨著外向型農業的發展,農業產業化、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資金需求呈增長態勢,需要金融部門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和支持,而日前的農村金融體系明顯存在組織機構單調、服務功能不全、支持而狹窄等問題。
目前,農村信用聯社是農村金融的主力軍,但信用社資本金少,存貸款規模都相對較小,且其他金融機構基本不向農村貸款,再加上郵政儲蓄對資金的「抽水」作用,農村信用社為了支持「三農』,只能依靠拆借資金或支農再貸款,但相對於新農村建設巨大的資金需求,無疑是杯水車薪。此外,農信社的金融產品少,越來越不能適應市場需求。而且農信社的內部管理及開展業務的電子化程度較低,難以適應現代金融業務運行的需要。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信社的效率,甚至制約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核心是發展經、實現農民增收。國家啟動新農村建設後,廣大農民發展經濟的積極性高漲,普遍希望增加投入搞規模化、集約化農業生產,渴望信貸資金;另一方面,支農項目也非常多,但國家項目要求都比較嚴格,資金投向明確,農民由於現金缺乏,負擔項目自籌部分就很困難,更拿不出流動資金,使項目綜合效益往往顯現慢。同時,農民普遍自身積累少、底子薄,設備少、設施簡陋,基礎設施條件差,改變靠天吃飯的傳統、走集約化之路,必須大力加強道路、水電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因此,組建村鎮銀行有利於農村生產力的發展,村鎮銀行投資人也會因為需求旺盛而得到豐厚的回報。

B. 鄉鎮農村信用社資金規模大概是多少

淺議農村信用社支農

□土金

4月中旬,朱總理在江蘇考察時強調指出,當前要特別重視和發揮農村信用社的重要作用。農村信用社是聯系農民最好的金融紐帶,要採取有效措施支持和引導農村信用社的發展,使它成為新形勢下農村金融的主力軍。朱總理的這一重要講話無疑為農村信用社今後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但是農村信用社在「支農」過程中也存在一系列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農村信用社資金來源渠道單一和較高的融資成本,減弱了信用社的放貸能力。由於信用社資產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差、資金結算功能弱等原因,使得大量農民儲蓄存款和企業存款轉存到國有商業銀行,事業單位根本不到信用社開戶,農村信用社佔全國存款總量不斷下降。
二是農村信用社信貸存量的質量問題,直接限制了其增量的投放和結構的調整,從而最終影響了增量的質量。由於大批鄉鎮工商企業已紛紛倒閉,或借轉制之機逃廢信用社債務,其實大量的不良貸款已成為死帳,信用社能夠盤活的不良存量資產並不很多。另一方面,對鄉鎮不良信貸資產的維護不力也直接影響到其信貸增量的質量。
三是農村信用社金融服務功能單一,限制了其信貸業務的進一步發展。良好的服務必須要有強大的實力為基礎,信用社由於其自身資產規模等因素,在資金結算服務等方面並不具備國有銀行的暢通渠道。
四是農村信用社內控制度不健全、貸款手續繁瑣,直接影響了其信貸業務的開展。長期以來,農村信用社帶有濃厚的計劃經濟色彩,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信用合作社,其執行的一些內控機制,很不健全,而且執行不力。另外,信用社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存在明顯的漏洞,大大抑制了信貸人員的貸款積極性。在貸款手續上,合法合規辦理本無可厚非,但是一些信用社人為的復雜貸款手續,往往令客戶望貸興嘆。
五是利用商業銀行法來規范農村信用社的業務開展,弱化了其支農功能。由於沒有屬於農村信用社自己的合作金融法規,農村信用社的業務開展一直都遵照《貸款通則》以及其它商業銀行法律法規,因此其在業務的市場定位上有很大的盲目性,這在很大程度上對農村合作金融的發展產生了諸多不利因素。
六是農村信用社與農民關系曾一度疏遠,農民的貸款融資意識較為薄弱,加之有民間借貸市場的存在,抵銷部分貸款需求。
為有效克服上述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應切實採取以下措施:
一、改進工作作風,端正經營方向,明確市場定位。立足「三農」、服務「三農」是農村信用社改革的方向,也是其生存的基礎。在支持和服務「三農」中,必須要改進工作作風,要善於區別服務對象的差異,適應農村經濟的結構調整,最大限度地滿足農業、農戶、農民的貸款需求。同時對打擊農村長期存在的民間資金借貸活動,維護農村金融穩定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二、理順內部機制,簡化各項手續,促進貸款業務的健康發展。在對支農業務的開展中,農村信用社要不斷進行業務創新、制度創新,以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要全面發揮支農信用卡的功能,積極推行農戶間聯保和信用村制度,發揮村級信用小組作用,真正簡化貸款手續。
三、加強隊伍建設,提高員工素質,以適應農村市場的要求。農村信用社的信貸員不但要在業務知識上要適應新的變化,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要有從「穿皮鞋」到「穿草鞋」的轉變,要深入田間地頭調查研究,了解農戶生產情況,滿足農民貸款需求。
四、加強相互合作,提升服務層次,增加金融中間產品開發。農村信用社只有加強相互間合作,在業務上做到強強聯合,提升服務水平和層次,才能在市場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
五、全面建立服務區內個人資信調查檔案,探索建立農村個人資信評估機制。信貸員在其業務的開展中,要有意識地搜集有關資料,同時要加強相互溝通,整理出完整的個人資信檔案,為建立農村個人資信評估機制打好基礎。
六、建立農村存款保險制度,穩定農村存款市場。建立農村存款保險制度,增加農民在農村信用社存款的安全性,可以樹立農村信用社在農村中「農民自己的銀行」的良好形象。
七、制訂《合作金融法》,規范合作金融業務,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C. 求2017年以前農村金融機構數量的數據,網站上找不到

網站上找不到

D. 農村民營企業融資現狀

農村民營企業融資現狀:
1.貸款難;
2.可抵押的資產少;
3.擔保難;
4.普遍信用不良;
5.經營風險高.

E. 當前我國農村金融的現狀分析

對於農村金融體系而言,最重要的功能是把農村剩餘資金轉化為農村儲蓄,再把農村儲蓄轉化為農村投資。

我國農村金融體系比較成功的把農村剩餘資金轉化為儲蓄,農村儲蓄在向農村投資轉化過程中受阻,農村較多的資金流出農村。因此,目前我國農村金融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農村資金的外流。閑置資金轉化為農村儲蓄的現狀,我國農民儲蓄率高,我國農民具有較強的儲蓄能力較高的儲蓄率較大的儲蓄額,這是農村金融機構能夠吸收大量存款的根本原因,為農村資金外流奠定了基礎,提供了可能。農村儲蓄轉化為農村投資主要表現為貸款,從農業得到的貸款與農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及其不相稱。雖然我國農村貸款有了較大幅度的增加,但是與農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和其他產業的到的貸款相比,支持率偏低。

改革開放三十年過去了,農業貸款的相對份額不但沒有得到任何改善,而且呈現不斷擴大的趨勢。沒有充分發揮農村金融體系對農業的應有的支持,我國農業貸款仍有巨大的潛力。農村存款大於貸款,農村存款與農村貸款不僅差額越來越大其增長速度明顯加快,存貸款額逐年增大資金外流嚴重。相對於工業城市居民城市,農業比較利益低下,農民收入低,農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捷,造成對農業農戶及農村企業的貸款無利可圖,甚至虧損,一些商業銀行的分支機構無法延伸到偏遠的農村,甚至從廣大農村地區撤出,導致農村金融發展十分緩慢。

目前我國金融體系缺乏足夠規避農業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的機制。由於農業經常面臨巨大的自然風險和變化多端的市場風險,如果沒有相應的規避機制或者規避機制不健全,往往是農業生產者及其有關參與者不得不面臨巨大的難以承受的自然和市場風險。出於理性的選擇,有關的農業參與者會減少對農業的投入,農村金融機構也相應的減少了對農業的貸款。農村社會信用體系不健全使得農村金融機構難以了解農村企業和個人的資信情況,導致農村信貸過程中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等機會主義盛行,農村金融機構惜貸嚴重,大量資金流向城市和工業。農村金融機構規模小風險大,儲蓄存款向大銀行集中的現象比較突出,制約了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的發展也導致大量農村資金外流。

F. 目前農村的金融機構有哪些

農村金融機構包括銀行和非銀行機構。銀行機構包括中國農業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非銀行機構包括農村信用合作社和農業保險公司等。還有一些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如村鎮銀行、資金互助社、資產管理公司、小額貸款公司、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等。

G. 農村金融規模

對於我國農村民間金融組織與活動的規模、分布和作用,學者們進行了一些調研和評估。在總量規模估計上,學者們的估計差異仍然較大;在分布和作用方面,學術界的分歧較小。總體看法為,農村民間金融組織與活動的規模大、分布廣、作用重要。

3.1 規模
我國農村都普遍存在民間金融組織或活動。不同學者對其規模作了不同的估計。由於農村民間金融調查存在樣本小、總體大的問題,學者迄今為止所作的統計推斷並不一定可靠。有關農村民間金融的總量估算數據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指向性的。郭沛(2003)依據第三方調查數據計算了我國農村非正規金融規模在2002年為2001億元-2750億元之間。中央財經大學課題組2004年對全國20個省,82個市縣,206個鄉村、110家中小企業、1203位個體工商戶進行了實地調查,對各地區地下金融規模、農村地下金融規模、中小企業非正規融資規模進行了基本判斷,測算出2003年全國地下金融(地下信貸)的絕對規模在7405億元——8164億元之間(李建軍等,2004)。兩者的推算在方法論上均有明顯缺陷,但無疑是可貴的嘗試。[10] 根據一些學者的不完全統計,中國農村「高利貸」高達8000億到1.4萬億元,僅浙東南地區就有3000多億元(唐仁健,2003;張宇哲,2004)。但這種計算依據並不清楚。

也有一些研究估算了我國農村民間金融的相對規模。IFAD(2001)的研究報告指出,中國農民來自非正規金融市場的貸款占來自正規金融市場的四倍以上,非正式信貸市場對農民的重要性遠勝於正式信貸市場。

上述中央財經大學課題組(2004)的調查結果為,全國20個被調查省、區、市的地下金融規模平均指數為28.7,即全國「地下金融」的業務規模占正規金融機構業務規模的比重近三成。從不同區域角度看,西部7省區、東部8省區和中部5省區的地下金融規模指數分別為28.98、28.66和25.2。中央財經大學課題組調查結果雖然不能推算到全國或者東中西部地區的民間金融相對規模,但從中至少可以看到這些調查樣本中的民間金融相對規模。

3.2 分布
我國全國農村各地普遍存在民間借貸。溫鐵軍(2001a)組織調查了分布在東、中、西15個省份24個市縣的41個村。[11]調查到借貸案例57起;放貸案例27起。對調查資料作統計處理後的發現是:除了有兩個地方存在不計利息的民間借貸外,其餘地區均有高利息民間借貸存在。如果按照調查地點計算,民間借貸的發生率高達95%,高利息的民間借貸發生率達到了85%。[12]

民間金融組織或活動在各地的形式有差別。比如江浙、福建、廣東存在各種合會,東北存在「對縫」業務,陝西、山西存在各種 「基金」(席秀梅等、2004)。所謂「對縫」業務,是指利用銀行借貸「轉貸」出去謀取利差(楊愛新等,2004)。寧夏吳忠市利通區截至2001年存在眾多典當行、寄賣行採用「利滾利」方式高息放貸現象(周崇華,2001)。普遍根據江蘇省鹽城市金融學會課題組的最新調查(王大龍,2004),鹽城市各縣民間金融形式主要為四種:互助形式的民間借貸(不計息或者低息),「高利借貸」,企業內部集資,村級經濟組織成為民間放貸的新主體。根據中國社科院《鄉鎮企業融資與內生金融創新研究》課題的研究,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的民間金融種類比較多,包括互助形式的民間借貸(不計息或者低息),親友熟人之間、個人和單位(政府、學校、企業等)之間、單位之間的「高利借貸」,專門民間放貸人的借貸,銀背,合會(標會等),地下錢庄,企業集資等。廣東地區的民間借貸的組織形式,一種是無組織的零散的民間借貸,包括私人間借貸、企業間借貸及集資;另一種是有組織的民營金融,包括信息公司、互助金會、標會和當鋪等。但廣東有組織的民間借貸較少,基本上是屬於圈子內借貸,借貸雙方信息很對稱(巫燕玲,2004)。

3.3 作用
無論是民間金融還是官方、半官方金融,其供給都是需要面向需求,其作用和效率首先視其在何等程度上反映偏好和滿足需求而定。農村民間金融的效率和作用首先看其是否能夠、在何等程度上反映民眾的偏好、滿足民眾的金融需求。農戶的有效信貸需求有以下幾個特點(唐仁健,2003):(1)小規模、分散化;(2)多樣性、復雜性; (3) 缺乏或較少抵押擔保; (4)方便、及時;(5) 由於貸款量不大、季節性強,農戶、小額貸款、對利率事實上並不太敏感。與此對應,金融供給者越是貼近農戶,其與農戶之間的信息對稱性就越高,信息優勢和成本優勢就越大。可以說,我國農村民間金融組織在對分散農戶提供金融服務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

從當前比較有權威性的調研看,隨著農信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聯保貸款的開展,正式金融對農戶和農村企業的信貸服務涵蓋廣度雖然比以前有所改善,但是其服務的深度仍然是有限的。[13]

調查數據顯示,迄今為止,農戶和農村中小企業對民間金融組織信貸的依賴度較高,對農戶和農村企業金融服務需求的滿足程度較高,作用較為突出。根據何廣文(1999)對浙江、江蘇、河北、河南、陝西的21個縣的365個農村家庭的問卷調查,這些農村家庭借款行為的60.96%是與民間放貸主體之間發生的。根據國家統計局農調隊對農戶固定調查點進行的抽樣調查,多數農戶從銀行和信用社得到貸款難度較大。2000年至2003年,農民每人每年從銀行和信用社借入資金65元,通過民間借貸借入190 元,分別占借入資金總量的25%和75%(傅志寰,2004)。

民間金融的重要性為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系統對31個省市自治區2萬多農戶的跟蹤調查數據所證實(見表格2)。從1995-1999年,這些農戶私人借款

表格 2 1995-1999年農戶借貸資金來源構成

(單位:%)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銀行、信用社貸款
24.23
25.42
23.94
20.65
24.43

合作基金會借款
5.52
3.45
2.91
3.42
3.47

私人借款
67.75
69.27
70.38
74.29
69.41

其他
2.50
1.86
2.78
1.64
2.68

資料來源:溫鐵軍,2001a。

每年均占信貸資金來源的67.75%以上。同一系統的調查結果表明,1999年,農戶通過民間借貸市場獲得的貸款占農戶貸款總數的69.41%,平均每戶1008.56元,其中,有息借款491.87元,佔48.77% (曹力群,2001a)。2000年,平均每個農戶累計借入款1020元,其中約700元來自民間借貸,而且在私人借款中有息借貸的比重高達47.7%,其中大部分為高息借貸(曹力群,2001b)。2003年的農戶借款中,銀行信用社貸款佔32.7%,私人借款佔65.97%,其他佔1.24%;1995年農戶借款中,銀行信用社貸款佔24.1%,農村合作基金會借款佔5.5%,私人借款佔67.9%,其他佔2.5%(張信哲,2004)。

據江西省農調隊對全省2450戶農戶的抽樣調查,2003年有574戶有借貸行為,佔23.4%,其中從銀行或信用社得到貸款的有120戶, 占被調查農戶的4.9%;從2001年至2003年,從銀行或信用社得到的貸款僅占農戶總借貸收入的13—23%左右,而民間貸款所佔比重為76—86%(傅志寰,2004)。據安徽省農委從農村調查點了解的情況,2003年農民戶均借款中,來自銀行、信用社的佔12.6%,來自民間借貸的佔83.5%(傅志寰,2004)。根據人民銀行濟南分行2004年的調查,山東省50%的中小企業資金需求的滿足依賴於民間借貸,在流通領域這一比例則高達80%,而且民間借貸的利率往往在10%以上(蔣飛,2004)。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的中德農戶金融需求研究課題組1999年的典型調查也同樣印證了民間金融的重要性(何安耐、胡必亮主編,2000)。廣東省東莞市雁田管理區(原雁田村)最初發展農村工業,其資本依靠其強大的宗族私人親屬關系借貸和引進資金。5個典型調查村,非正規金融活動均佔有超過65%的比重,無論它們在何種經濟發展水平(見表格3)。[14]

表格 3 五村莊農戶借貸款來源的比例

(1997-1999年3年數據,%)

王澗村

屯瓦村

福星村

項東村

雁田

個人和民間借貸
65.2
65.6
80
81.3
73.33

國有商業銀行
/
4.2
0
0
26.67

信用社
32.3
22.3
19.6
18.8

基金會
2.5
0
12.4

0

資料來源:何安耐、胡必亮主編,2000。

從總體上看,當前正式金融由於存在壟斷化、商業化等傾向,只能提供有限的農村金融服務供給,更難以滿足日益多樣化的農村金融服務需求。在這一情況下,民間金融在現階段滿足農村金融需求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H. 為什麼說農村金融的「黃金時代」已經到來

一方面是農戶無法保證還款的穩定性。眾所周知農村生產經營項目模式單一,多以土地、種植、養殖為主,這一類的生產活動基本是看天吃飯,一旦爆發自然災害,就會給涉農貸款帶來不可預估的逾期、壞賬風險。

另一方面是農村缺少金融市場認可的標准化抵押物。在處置上金融機構往往無法有效確認抵押物的權屬和估值難題,從而會加大涉農貸款的風險性。基於這樣的農村市場現狀,以銀行為代表的傳統金融機構對涉農貸款惜貸、控貸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底層貧困人群也就慢慢地被排除在金融服務系統之外了。然而近兩年來,互聯網金融的崛起不僅對固有的傳統金融體系造成了沖擊,也逐漸改變了傳統金融領域對農村市場的偏見,更有望將「普惠金融」的宗旨真正滲透到農村地區。

金融服務理念更迭

國內金融領域之所以願意重拾農村市場,很大程度上是金融從業者受到格萊珉模式的影響及啟發而促成的。格萊珉模式的主體是格萊珉銀行,是由曾經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尤努斯一手創立,旨在為社會底層貧困群體提供金融服務。格萊珉銀行首次全面、徹底地顛覆了傳統銀行業不給窮人貸款的原則,專門為貧困農戶(尤其是貧困家庭中的婦女)提供小額、短期的無抵押貸款。尤努斯自創立格萊珉銀行以來,為此取得的成績可圈可點,迄今為止孟加拉全國46620個村莊里已經誕生了1277個格萊珉分行,服務了超過600萬人次的貧困群體。

除了市場規模的擴大,格萊珉模式在業務上也呈現出整體向好的發展態勢。據相關數據顯示,格萊珉銀行的還貸率高達98%,資金回收率更是達到了100%。格萊珉模式的成功影響了全球將近60個國家,不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無一例外地受到了這種金融理念的啟示。尤其是中國,中國農業人口超過9億人次,佔比超過50%,是名副其實的農業大國。

但中國的農業人口大都分布在偏遠貧瘠的鄉村地區,各地區的現代化農業建設也遠不及想像中容易,由此農村的貧困狀況越發嚴峻。據不完全統計,中國仍存在近2億人次的貧困人口,脫貧成了國家減貧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已經成功幫助約64%的農戶實現脫貧的格萊珉模式,對中國傳統金融領域的影響十分深刻,因此一經引入便受到了國內眾多人士的鼓勵及推崇。

三農政策整體利好

長期以來,農村地區金融服務的發展主要依賴於國家政策不同程度上的補貼與扶持。2014年,在《中國農村金融服務報告(2014)》的發布會上,時任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的陸磊就以「農村金融扶持政策逐步形成體系」來概括了國家對農村金融服務的整體扶持力度,由此可見農村地區金融服務對政策的依賴性。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為更快更好地促進農村地區金融服務的發展,近十年以來,僅銀行業就頒布了多達24份針對農村金融的相關政策文件,其中包括通過調整放寬金融機構准入政策、加大涉農信貸投放、下調支農支小再貸款利率等重要內容。另一方面,在現代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建立及健全過程中,中央的政策扶持也發揮著積極的推進作用。

與銀行業重在引導傳統金融機構涉農不同的是,國家的扶持主要是以農民權益為核心,通過完善農民權益保障機制來喚醒農民的增收意識,直接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為農村地區現代金融體系注入新的生命力。

在眾多的三農政策中,有兩項舉措最能體現中央的「惠農」理念。一是農業稅的廢除。2006年1月1日起,我國全面取消農業稅,農民的稅收負擔得以減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得到了新的調動,以村鎮為代表的縣域經濟結構也將發生深刻變革。二是農村土地確權政策的實行。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正式提出要全面開展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

除了常規的儲蓄業務,包括貸款在內的傳統金融服務在農村地區十分匱乏,傳統金融機構更是不具有涉農意願。造成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真空的主要原因則是農村地區的先天不足,在土地確權政策之前,農民對土地只有經營權,不具備所有權,無法利用土地、房產等市場化的金融抵押物來進行貸款,既增加了借貸的風險性,也拔高了金融機構的風控成本。

而土地確權的開展,一方面通過賦予農民產權流轉權力能夠部分緩解眼下的農民融資難題;另一方面以此為契機建立起來的一套產權清晰、規則明確的農村土地產權流轉制度,將能夠降低農村抵押物在金融市場的變現難度,一定程度上也消除了傳統金融機構對涉農貸款的偏見。

農村市場條件日益成熟

所謂的條件成熟,主要體現在市場空間、市場條件、市場環境、市場前景等方面。首先,隨著農村地區原有經濟結構的改革,現代農村經濟很快呈現出了更為旺盛的資金需求,而當今農戶對金融服務的需求則主要集中在生產性貸款需求及理財需求。眾所周知,農村地區的創收渠道主要是種養殖、個體工商戶(門店)、個體鑄造業(小工廠)、家庭個體戶(短工、運輸、收購)等,基本涵蓋了農村地區的貸款種類。

種植戶想收購土地、果園或山林需要資金支持,個體戶每次進貨都需要充足的流動資金來確保周轉,小廠子為了購置機械、建立廠房、實現生產規模化,也需要貸款;某家庭個體戶要收購農產品需要資金等等,為了確保生產經營活動的持續性,幾乎每一天都會產生無數的貸款需求。

立體停車場健康體檢三甲醫院瓶蓋民爆用品公共安全非電力公用事業專業連鎖專業工程種子生產裝飾園林油氣鑽采服務
另一方面,隨著外出打工人口的增多,農村家庭收入結構不僅更加多元化,收入水平也有了顯著提升,而伴隨著農戶的富裕,部分農村地區的金融需求也已經由單一的儲蓄需求轉變為財富的保值、甚至增值需求,亦即我們所說的理財需求。雖說近年來依靠政策扶持、政府引導,農村金融網點正在恢復及增加,但供需失衡的現象還遠遠沒有調整過來,而這段過渡期就是有意涉足農村市場的金融機構的發展契機。其次,在以銀行為代表的傳統金融機構還未全面恢復農村地區布局的前提下,又遇上了互聯網在農村地區的大范圍普及、互聯網文化對農村地區的滲透、城市觀念對農村傳統思維的沖擊,無一不是在為新興金融業態布局農村市場提供便利。

根據第三方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6月,農村網民佔全國網民總數比例為27.9%,規模達1.86億,農村地區的互聯網普及率突破了30%。一方面,誠如上文所說,中國仍有將近9億人次的農業人口,巨大的人口基數為市場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紅利;另一方面,農村地區迅速增長的網民數量,為電商平台的入局、互聯網金融機構的布局創造了良好的市場環境。

近幾年來,以京東、淘寶為代表的電商巨頭,早就以渠道下沉的名義進入了農村市場,有意建立縣域電商生態體系,直接推動縣域經濟發展。在此之後,互聯網對農村市場的野心更是由滿足基礎的零售需求擴大到了個人的金融需求。

I. 農村企業融資方式有哪些

基於我國農戶固有的弱勢,現階段,我國農戶可利用的融資方式很有限。一般的農戶很難從親朋之外獲得資金。經營規模較大、經營范圍較廣的有實力的農戶,可以通過社會關系和政府有關部門人員接觸信息源,獲取有關的項目信息,參與政府組織或協調的項目;或與項目執行單位或企業建立某種契約關系,參與其經營活動(如參與龍頭企業的產業化經營活動)。具體的融資方式有:

J. 當前農村居民融資(借錢)的渠道有哪些試比較各渠道的優缺點

一、普通的融資方式是個人間借款如果自己有個好項目想經營
首先想到的是向親屬、朋友借款。這種融資方式最好是資金少風險不大的項目,它適合簡單生產經營和資本積累的初期。但不足是一旦經營發生虧損,將無臉面對親朋好友。
二、股東「融資」
親屬朋友有錢的畢竟是少數,而且考慮有些情況下熟人反而不好辦事,故可以考慮尋找合適的投資合夥人。以前找投資合夥人主要是在本區域,現在交通、通訊工具很方便,國內外都有可能找到投資合夥人。確定好一個經營項目後,若無資金,你可考慮犧牲一部分利益給別人,以換取一定資金,達到能開始經營和獲利的目的。在不失去控股權的情況下,這種融資是可行的。但你必須做好充分的准備工作。首先要包裝你的經營項目,讓它吸引人。其次還要包裝你自己,讓人跟你一接觸,就願與你合作,不要讓人感到你是個騙子或無能力經營的人。最後你要起草一份很好的合同,有效地規范你和合夥人的行為和權利義務。這樣先把生意做起來,為吸引投資者,你可採取股東置換的方式,留住經營資金。你投資的目的是為了開業和贏利而合夥人並不想長久在此經營項目上停留,只想通過「融資」式的投資,賺取利潤。當經營情況不好時,合夥人可能會退出或減少應投資金。而經營情況好時,你賺夠了自己獨自經營的資金,就可能讓合夥人退出。不論何種情況,你都可採取股東置換的方式,當不好時,你可找另一個合夥人替換原合夥人;經營好時,你用自己替換原合夥人以達到經營資金充足,保證經營的目的。
三、會員制
當你有獨特的項目卻無資金開發,而又不願與人合夥或向親朋好友借錢,則可考慮這種方式,比如你是個較有名氣的鋼琴演奏家,想較大范圍地招學生。這時你一無場地二無資金,但你有信心把你的學生培養出來,你便可採取會員制。學生們先交錢(不同於現在先學琴再交費或學一次,交一次)你用這些錢去租場地,購樂器等。能採取會員制融資的人一般有較好的無形資產(如名人)或較特殊的實際資產(如很獨特的園林景觀)。以上幾種融資方式,大多是在自己無實際資產的前提下進行融資,這是比較艱難的,全靠智力獨特和個人風格,而且是以個人信用為基礎。從這點上說,人在融資中是第一位的,你有很好的人格和出色的智力就不愁融不到錢。應該先做人,後掙錢。
四、租賃
這是目前比較流行的一種融資方式,經營時,考慮初期投入資金購置設備風險太大或根本無太多資金購置設備,你可考慮租。比如:可以租房子、租汽車、租生產設備。租賃不僅在融資上有優越性,它還可促進企業提高設備利用率,降低固定成本,減少投資風險。我國目前租賃方式中主要有直接融資租賃和回租租賃兩種方式。直接融資租賃是租賃公司籌措資金,購買設備,再租賃給用戶。回租租賃是指承租人將自製或外購的機器設備先按賬面價格或重估價格賣給租賃公司,然後再從租賃公司租回使用。使用何種租賃方式應根據個人不同情況。與租賃相對應的還有流動資金的「租」用。比如在采購原材料時,你通過各種方式可先使用這些原材料,然後再付錢。而你所採取的各種方式便是你所付的「租金」。如此種種,只要你肯動腦筋,不論是固定資產還是流動資金,你都可採取「租賃」方式。
五、向銀行貸款
銀行貸款有一個通「病」便是貸富不貸貧,你越有資產,越有錢銀行越願意貸給你。銀行從自身利益出發,採取這種方式,無可厚非,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銀行也會改變其貸款原則及方式,國外已開始有專門銀行為高新技術產業(即風險較大產業)貸款,也有專門為中小企業貸款的銀行,在我國,目前只是政府重視,商業銀行還沒具體實施,所以從目前情況看,小企業及個人從銀行貸款較難。現在各銀行實施的都是小額抵押貸款,以未到期的定期存單為抵押(人民幣、外幣存單均可),從儲蓄機構取出一定金額,到期一次性歸還。小額抵押貸款的起點為人民幣1000元,貸款最高額度不超過10萬元,每筆貸款數額不得超過抵押存單面額的80%,期限不得超過抵押存單的到期日,要想從銀行拿到貸款,你首先要有資產包括不動產(必須在市區)和存單,這對大多數剛下海的人,顯然是不適宜的,但隨著金融體制的改革,各式各樣的貸款會逐步面向小企業和個人的,如信用卡透支融資,股票債券抵押貸款等都會和我們見面。
六、典當
當你在經營過程中急需資金時,可到典當行把自己的資產抵押,從典當行拿出資金。它的特點是資產種類不受限制,大到房產、汽車,小到珠寶、首飾、服裝等等,只要典當行認為還值些錢的均可典當。而且手續便捷,很快拿到資金。但典當也有不足,只能救急,如果典當物成為死當,你的損失將會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