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樣解決民營經濟融資渠道狹窄,貸款難度大的問題
"由於大環境的影響,實體經濟越來越難做了,自然很多小企業也面臨著資金方面的問題。那麼,如何才能解決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呢?今天,恆昌小編針對小企業出現融資難的內部原因來說說相應的策略。 第一、小企業出現資金危機,是由於企業的經營不善...
B. 公司算是中小企業吧,現在想要尋求融資,不知道都有哪些渠道呢
1、銀行借款銀行借款是企業最常用的融資渠道,但銀行的基本做法是「嫌貧愛富」,以風險控制為原則,這是由銀行的業務性質決定的。對銀行來講,它一般不願冒太大的風險,因為銀行借款沒有利潤要求權,所以對風險大的企業或項目不願借款,哪怕是有很高的預期利潤。
相反,實力雄厚、收益或現金流穩定的企業是銀行歡迎的貸款對象。因為以上特點,銀行借款跟其它融資方式相比,主要不足在於:一是條件苛刻,限制性條款太多,手續過於復雜,費時費力,有時可能跑一年也跑不下來;二是借款期限相對較短,長期投資很少能貸到款;三是借款額度相對也小,通過銀行解決企業發展所需要的全部資金是很難的。特別對於在起步和創業階段企業,貸款的風險大,是很難獲得銀行借款的。
2、證券融資證券融資是市場經濟融資方式的直接形態,公眾直接廣泛參與,市場監督最嚴,要求最高,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證券融資主要包括股票、債券,並以此為基礎進行資本市場運作。
與信貸融資不同,證券融資是由眾多市場參與者決策,是投資者對投資者、公眾對公眾的行為,直接受公眾及市場風險約束,把未來風險現在就暴露和定價,風險由投資者直接承擔。股權融資。股票上市可以在國內,也可選擇境外,可以在主板上市也可以在高新技術企業板塊,如美國(NASTAQ)和香港的創業板。
發行股票是一種資本金融資,投資者對企業利潤有要求權,但是所投資金不能收回,投資者所冒風險較大,因此要求的預期收益也比銀行高,從這個角度而言,股票融資的資金成本比銀行借款高。3、招商引資招商引資一般也是一種股權融資,但它不通過公開市場發售,是一種私下尋找戰略投資者的融資方式。
C. 為什麼外國人把中國稱為世界製造工廠呢
中國的勞動力廉價,工廠在中國能降低成本。
完整的工業體系、大量受過教育的熟練工人、政府持續改善營商環境的堅定承諾和有效舉措也是重要因素。正是因為具備這些基礎,尤其是注入改革開放的強大推力,中國製造才得以迅猛發展。
得益於改革開放,搭載上國際市場快車道的「中國製造」以星火燎原之勢茁壯成長。蘇南模式、溫州模式相繼誕生,大大小小的出口代工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成長起來。
很多企業從零起步,抓住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創造的機會,向先進企業學習,通過引進技術設備,進行消化吸收再創新,同時加強與國內外各市場主體的合作,已經逐步發展成長為全球性的製造巨頭。
(3)整個投融資渠道都在變窄擴展閱讀:
中國能夠成為「世界工廠」,是過去全世界很多製造型企業紛紛在中國建廠。
一般來說,新工廠選址會有三個選擇:
第一個選擇:原材料生產國。比如:有的國家鋁礦產豐富,有的國家大片種植咖啡豆。
第二個選擇:第三方製造國。把原材料運到第三方國家加工,完成後再運到全世界。
第三個選擇:目的地市場國。就是消費者所在的市場。
就像iphone的生產製造一樣,很明顯,中國能成為「世界工廠」,是很多全球性的製造企業選擇中國作為第三方製造國。
D. 融資方式所佔比例
隨著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國民經濟的流程和運行結構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主要表現在:
(1)國民收入分配格局中,國家財政參加國民收入分配的比重從1978年的30.9%下降到1997年11.5%,從生產建設型財政逐步轉變為舉債和吃飯型財政,而同時國民收入分配向企業和個人傾斜的趨勢不斷加強,導致財政配置資源的能力下降。(見表1)
(2)在金融與企業的關系中,金融由原先作為財政的「出納」轉向逐漸獨立,並擔當企業融資中介,通過「居民儲蓄存款ü銀行貸款給企業ü形成企業的負債資產」這樣的間接融資方式成為社會投融資的主渠道,政府則從過去的對信貸規模和利率的嚴格控制轉到現在的通過存款准備金率 、再貼現率和利率等金融杠桿來調節社會資金配置。由直接影響和決定著企業資產負債結構的固定資本投資來源結構來看,銀行貸款的比重逐年提高,特別是1985年「撥改貸」全面推開後,國有企業的大部分固定資產投資和幾乎所有流動資金都依靠信貸資金。(見表2)
從表2中可以看出,1980年以後信貸資金占企業固定投資來源的比重始終在23%以上,而自籌資金中也有一部分事實上來源於信貸資金。這樣,在經濟運行中便形成以銀行間接融資為主導的融資方式,而成為一種以社會資金為支撐、國家銀行集中借貸、國家辦企業的「借貸型經濟」,表現出貨幣計劃經濟的特徵。
國民收入分配結構轉變(%)
1980 1985 1990 1995 1996
政府 29 27 23 11 10
企業 6 7 8 28 29
居民 65 66 69 61 61
摘自 「1997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
表2 國有企業固定資產投資來源(%)
1981年 1985年 1990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投資總額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國家預算收入 38. 6 23. 98 13. 20 4.93 5.00 4.62
國內貸款 13.6 23.04 23.62 25.46 23.66 23.65
利用外資 5. 4 5.27 9. 11 7.11 7.89 6.73
自籌資金及其他 42.4 47.71 54.06 62.51 63.45 6 65.00
摘自:1997年"中國統計年鑒"
E. 融資的方式和渠道的區別是什麼
融資的方式和渠道的區別
融資渠道有7種:國家財政資金,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非金融性企業,居民個人,企業內部累積。
融資方式有:吸收直接投資,發行股票,銀行借款,商業信用,發行債券,融資租賃。
渠道是規模化的,大概念的,方式是一種手段,定義范圍肯定要小了一點。兩者基本不屬於同一概念。同一渠道的資金往往可以採用不同的籌集方式,而一定的融資方式既可以適用於某一特定的融資渠道,也可能適用於不同的融資渠道。
F. 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狹窄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一) 缺乏貸款所需的抵押擔保品,很難獲得外源融資支持。
中小企業作為信貸融資一方當事人,存在諸多缺陷,如:中小企業管理水平低,自我積累意識差導致企業內源融資源頭不暢;中小企業大多不甚規范,經營管理隨意性很大,使得銀行對中小企業的預期不明、評價不高、信用評級普遍偏低;中小企業普遍缺乏足夠的固定資產和適當的其它資產,同時抵押程序煩瑣、各種費用較高,從而使中小企業不能很好地滿足銀行的要求。
(二)銀行貸款經營和管理體制的缺陷
銀行惜貸的原因如下:商業銀行貸款許可權上收;商業銀行發放貸款加大了對企業的財務和信用的考察,並要求抵押和擔保;商業銀行在經營方向上「抓大放小」。這些因素使中小企業難以獲得銀行貸款。同時目前各行對貸款普遍實行了嚴格的責任追究,導致調查人員過於謹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小企業獲得貸款的可能性。
銀行是為了滿足銀行自身利益生存發展方面的需要才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具體表現最為嚴重的就是占市場主體的國有銀行對中小企業普遍有所有制歧視。
(三)政府和社會融資環境的影響。
政府對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應該是積極干預的,而我國 府對中小企業許多方面還做得不夠,造成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結構的不合理、行為的不規范和效率低。同時金融機構貸款投向一定程度上也存在企業性質或規模的歧視。從信息成本的角度揭示了中小企業融資的根本困境在於,其特定信息結構所對應的邊際信譽成本高於大企業,而銀企雙方單方面都難以突破這一內生的制度。我國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健全,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不夠,信用擔保體系不完善,在客觀上缺乏良好的中小企業融資環境。中小企業與國有企業相比受到不平等的待遇,具體表現在市場准入壁壘、稅賦環境、商業票據融資、信用和法律等幾個方面。
(四)體制性障礙。
中小企業融資難本質不是技術上的原因而是制度上的原因,認為銀行的風險控制能力及債務合約的特點難以克服利率與風險交替上升的惡性循環,使得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方式不適合銀行。導致擔保公司不能為中小企業融資保駕護航。包括信用擔保機構、信用評估機構等在內的中介服務機構發展緩慢,缺乏權威性的企業信用評估機構,銀行根據自行建立的企業信用評估系統為中小企業發放貸款,而在這個企業信用評估系統中,經營規模這樣的中小企業最薄弱的環節卻被賦予很高的權重,這使中小企業信用等級低,難獲得銀行支持。
G. 融資的具體渠道有哪些!
銀行貸款融資
從銀行借款是企業最常用的融資渠道,但銀行有自己的風險控制原則,這是由銀行的業務性質決定的。對銀行來講,一般不願冒太大的風險,因為借款對企業獲得的利潤沒有要求權,所以對風險大的企業或項目不願借款,哪怕是有很高的預期利潤。相反,實力雄厚、收益或現金流穩定的企業是銀行歡迎的貸款對象。因為這些特點,對於企業來說,銀行借款跟其他融資方式相比,主要不足在於:一是條件要求高,限制性多,手續復雜;二是借款期限相對較短,長期貸款較少;三是借款額度相對也小,通過銀行解決企業發展所需要的全部資金是比較難的,特別是在起步和創業階段的企業。
H. 傳統投融資模式
傳統投融資模式有;;由於我國政策法規的限制,城市基礎設施的可供選擇的投融資基本模式有兩種:傳統政府投融資模式和市場投融資模式。 (一)政府投融資模式
政府投融資,是指政府以實現調控經濟活動為目標,依據政府信用為基礎籌集資金並加以運用的金融活動,是政府財政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投融資主體是指經政府授權,為施行政府特定的建設項目,代表政府從事投融資活動的,具備法人資格的經濟實體,其形式是按《公司法》組建的國有獨資公司。
政府投融資主體以政府提供的信用為基礎,以政策性融資方式為主,輔之以其他手段進行融資。資金來源渠道主要有兩類:一是政府財政出資;二是政府債務融資。
政府投融資模式的核心在於:建設項目的投資、建設、運營「三位一體」,全部由政府或政府組建的國有獨資公司包攬,是單一的國有所有制經濟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具體體現。
政府投融資模式最大的優點就是能依託政府財政和良好的信用,快速籌措到資金,操作簡便,融資速度快,可靠性大。缺點主要有:一是對政府財政產生壓力,受政府財力和能提供的信用程度限制,融資能力不足;二是不利於企業進行投資主體多元化的股份制改制,施行法人治理結構。
(二)市場化投融資模式
市場化投融資,是指企業以獲取贏利為目的,依據企業信用或項目收益為基礎,以商業貸款、發行債券股票等商業化融資為手段籌集資金並加以運用的金融活動。非國有獨資的公司制企業是市場化投融資的主體。
市場化投融資主體的融資又分為企業信用融資和項目融資。企業信用融資是以企業信用為基礎進行的各種融資活動;項目融資是以合資成立的股份制項目公司為主體,在政府的支持下,以項目本身收益為基礎進行的商業融資活動。主要融資渠道有:(1)私募發起人、發行股票等股權融資;(2)依託企業信用發行企業債券;(3)國內商業銀行的商業性貸款;(4)項目融資,包括BOT、BOOT、BOO、PPP、PPT等;(5)留存收益(利潤)等內源融資。
市場化投融資模式的核心在於:建設項目的投資、建設、運營三分開,即存在多元化投融資主體,多方參與建設,多方參與運營,誰出資誰收益,是多元市場化的所有制經濟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的具體體現。
市場化投融資最大的優點是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參與項目建設,減輕對政府財政的依賴,實現投融資主體多元化。缺點主要有:(1)融資速度慢,融資量越大操作程序越復雜;(2)企業信用融資受企業信用程度所限,融資能力不確定;項目融資往往都是針對大型建設項目,需要政府大量的政策支持才能保證有足夠多的穩定現金流,形成相應的融資能力;(3)可靠性相對較差,操作環節多,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導致整個融資計劃失敗。
值得指出的是,鑒於兩種投融資模式各自的缺點和不足,二者組合,取長補短,發揮各自優勢。國際上又出現了將這種二者優勢相結合的新型投融資模式--PPP模式。
PPP模式是指政府與企業之間為提供公共基礎設施、公共產品服務等達成的合作安排,這種安排通常是在風險共享、分擔融資的情況下達到最合理的成本控制。PPP方式在全球公共基礎設施和其他公共產品服務領域的運用日益廣泛,採用PPP方式不僅是在投資結構上的突破,更重要的是這種與我國目前的融資方式相比,能帶來其他的效益,如:引進新的專業技術、提高服務質量或水平、獲得項目創新的機會、降低項目成本等。因此,目前各國政府都廣泛採用結合本國國情的PPP模式進行基礎設施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