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企業融資風險主要有哪些
1、信用風險。項目融資所面臨的信用風險是指項目有關參與方不能履行協定責任和義務而出現的風險。像提供貸款資金的銀行一樣,項目發起人也非常關心各參與方的可靠性、專業能力和信用。
2、完工風險。完工風險是指項目無法完工、延期完工或者完工後無法達到預期運行標准而帶來的風險。項目的完工風險存在於項目建設階段和試生產階段,它是項目融資的主要核心風險之一。完工風險對項目公司而言意味著利息支出的增加、貸款償還期限的延長和市場機會的錯過。
3、生產風險。生產風險是指在項目試生產階段和生產運營階段中存在的技術、資源儲量、能源和原材料供應、生產經營、勞動力狀況等風險因素的總稱。它是項目融資的另一個主要核心風險。生產風險主要表現在:技術風險、資源風險、能源和原材料供應風險、經營管理風險。
4、市場風險。市場風險是指在一定的成本水平下能否按計劃維持產品質量與產量,以及產品市場需求量與市場價格波動所帶來的風險。市場風險主要有價格風險、競爭風險和需求風險,這三種風險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
5、金融風險。項目的金融風險主要表現在項目融資中利率風險和匯率風險兩個方面。項目發起人與貸款人必須對自身難以控制的金融市場上可能出現的變化加以認真分析和預測,如匯率波動、利率上漲、通貨膨脹、國際貿易政策的趨向等,這些因素會引發項目的金融風險。
6、政治風險。項目的政治風險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國家風險,如借款人所在國現存政治體制的崩潰,對項目產品實行禁運、聯合抵制、終止債務的償還等;另一類是國家政治、經濟政策穩定性風險,如稅收制度的變更,關稅及非關稅貿易壁壘的調整,外匯管理法規的變化等。在任何國際融資中,借款人和貸款人都承擔政治風險,項目的政治風險可以涉及到項目的各個方面和各個階段。
7、環境保護風險。環境保護風險是指由於滿足環保法規要求而增加的新資產投入或迫使項目停產等風險。隨著公眾愈來愈關注工業化進程對自然環境的影響,許多國家頒布了日益嚴厲的法令來控制輻射、廢棄物、有害物質的運輸及低效使用能源和不可再生資源。「污染者承擔環境債務」的原則已被廣泛接受。因此,也應該重視項目融資期內有可能出現的任何環境保護方面的風險。
(1)融資風險解決擴展閱讀
防範公司融資風險:
1、提升企業信用等級,提高融資水平
企業提高融資水平,最為關鍵的因素就是企業的信用等級,企業的信用等級上升,才可以在融資方面獲取到更多的資源。企業要完善財務管理制度與經營管理制度,高層管理者要重視企業的管理,從員工的發展出發,制定合理化的規章制度來保證員工有效完成工作,保證公司部門與部門之間有效運轉,同時在財務上要建立透明機制,賬務公開化,發揮群眾的力量來監督,提升財務管理水平。
2、建立科學融資結構,有效規避融資風險
控制好企業的融資風險,可以通過以下途徑予以規范盡管融資的渠道和方式是有多種選擇的,但是無論企業選擇哪一種方式都是有代價的,在加上在其中會受到來自不同方面的因素干擾,更加需要做到對各種渠道得到的資金予以權衡,從企業自身發展出發,考慮到經營成本、投資收益等多個方面,將資金的投放和收益結合起來,在融資之前做好決策,以免出現失誤。
3、提高管理力度,做好企業融資風險防範工作
企業的管理人員要樹立風險意識,認識到在企業的發展中風險是在所難免的,要端正態度並採取有效的措施來降低風險,還要做好各項財務預測計劃,合理安排籌集資金的數量和時間,從而提高資金效率。其次,如果企業在融資過程中是受到利率的變動而產生的風險,就需要認真研究資金市場的供求情況,研究利率的實際走勢,採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做出合理的安排。
4、健全和完善企業融資風險管理的長效機制
企業在進行融資活動過程中,應明確規范職責分工、許可權范圍和審批程序,科學合理地設置機構和配備人員;應建立融資風險評估制度和重大風險報告制度,在未得到董事會批準的情況下,一律不得對外融資。對於違反融資規范的行為,企業有權追究其責任。
Ⅱ 項目融資風險的風險應對
1、信用風險。在項目融資中,即使對借款人、項目發起人有一定的追索權,貸款人也應評估項目參與方的信用、業績和管理技術等,因為這些因素是貸款人依賴的項目成功的保證。
2、完工風險。超支風險、延誤風險以及質量風險是影響項目竣工的主要風險因素,控制它們的方法通常由項目公司利用不同形式的「項目建設承包合同」和貸款銀行利用「完工擔保合同」或「商業完工標准」來進行。
3、生產風險。降低這種類風險可以通過一系列的融資文件和信用擔保協議來實施。針對生產風險種類不同,設計不同的合同文件。對於能源和原材料風險,可以通過簽訂長期的能源和原材料供應合同,加以預防和消除。對於資源類項目所引起的資源風險,可以利用最低資源覆蓋比率和最低資源儲量擔保等加以控制。對於生產風險中的技術風險,貸款銀行一般要求項目中所使用的技術是經過市場證實的成熟生產技術,是成功合理並有成功先例的。
4、市場風險。市場風險貫穿於項目始終。在項目籌劃階段,投資方應做好充分的市場調研和市場預測,減少投資的盲目性。在項目建設和經營階段,項目應該簽訂長期的原材料供應協議,產品銷售協議等。項目公司還可以爭取獲得其他項目參與者,如政府或當地產業部門的某種信用支持來分散項目的市場風險。在一定程度上,市場風險是產供銷三方均要承擔的。
5、金融風險。對於金融風險的控制主要是運用一些傳統的金融工具和新型的金融衍生工具。傳統的金融風險管理上是根據預測的風險,確定項目的資金結構。新型的金融衍生工具可採用遠期合同、掉期交易、交叉貨幣互換等方式。
6、政治風險。廣泛搜集和分析影響宏觀經濟的政治、金融、稅收方面的政策,對未來進行政治預測,規避風險。還可以通過向官方機構或商業保險公司投保政治風險,轉移和減少這類風險帶來的損失。
7、環境保護風險。項目投資者應熟悉項目所在國與環境保護有關的法律,在項目的可行性研究中應充分考慮環境保護風險;擬定環境保護計劃作為融資前提,並在計劃中考慮到未來可能加強的環保管制;以環保立法的變化為基礎進行環保評估,把環保評估納入項目的不斷監督范圍內。
Ⅲ 融資的風險都在哪方面
企業領導要熟悉中小企業融資風險的含義,然後採取有效措施,建立適合自身發展的融資方案。同時,要不斷完善信用基礎,與投資者和銀行形成長期良好的合作關系。金融業會不斷發展,進而形成適合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模式,從而真正解決中小企業的發展問題。
Ⅳ 什麼是融資風險
所謂風險投資是指「由職業金融家投入到新興的、迅速發展的、有巨大競爭力的企業中的一種權益資本」。或者說,「凡是以高科技與知識為基礎,生產與經營技術密集的創新產品或服務的投資」。後者比前者定義更為寬泛,而且突出了創新。
風險投資也叫「創業投資」,一般指對高新技術產業的投資。 作為成熟市場以外的、投資風險極大的投資領域,其資本來源於金融資本、個人資本、 公司資本以及養老保險基金和醫療保險基金。就各國實踐來看, 風險投資大多採取投資基金的方式運作。
風險投資具有與一般投資不同的特點,表現在:
1)高風險性。 風險投資的對象主要是剛剛起步或還沒有起步的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企業規模小,沒有固定資產或資金作為抵押或擔保。由於投資目標常常是「 種子」技術或是一種構想創意,而它們處於起步設計階段,尚未經過市場檢驗, 能否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有許多不確定因素。因此,高風險性是風險投資的本質特徵。
2)高收益性。風險投資是一種前瞻性投資戰略,預期企業的高成長、高增值是其投資的內在動因。一旦投資成功,將會帶來十倍甚至百倍的投資回報。 高風險、高收益在風險投資過程中充分體現出來。
3)低流動性。風險資本在高新技術企業創立初期就投入 ,當企業發展成熟後, 才可以通過資本市場將股權變現,獲取回報,繼而進行新一輪的投資運作。因此投資期較長,通常為4~8年。另外,在風險資本最後退出時,若出口不暢,撤資將十分困難, 導致風險投資流動性降低。
從本質上來講, 風險投資是高新技術產業在投入資本並進行有效使用過程中的一個支持系統,它加速了高新技術成果的轉化,壯大了高新技術產業, 催化了知識經濟的蓬勃發展,這是它最主要的作用。當然,對於整個國家經濟而言, 風險投資在推動企業技術創新,促進產業機構的調整、改變社會就業結構、 擴大個人投資的選擇渠道、加強資本市場的深度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義。
Ⅳ 企業如何避免融資風險
一、從財務分析入手:
加強日常財務管理工作中小企業限於其人員素質問題,財務分析的能力較差。因此,為防範融資風險,企業財務工作人員、資金運作人員就應加強日常財務分析。
二、加強企業投資融資項目的審核與管理:
進一步規范中小企業的管理工作,在設計組織結構時,既要職責明確,還要建立經濟業務處理的分工和審核制度,特別是嚴格規范財務工作體系。
三、對每一個資金運作項目都應有科學的嚴謹的可行性評價:
不能盲目投資,也不能盲目融資,雖然中小企業融資困難是現狀,但具體到個別企業的資金管理部門應從個體實際出發,越是困難的企業面對融資時越要謹慎,關注融資成本、融資順序與融資方式。
四、加強企業信用管理:
這是目前我國中小企業非常欠缺的方面,完善財務工作中對償債工作的監督與控制,健全各類融資活動的後續跟蹤管理。
五、建立並實施融資風險預警管理機制:
對於企業融資風險的預警過程中所涉及的信息的採集與整理、分析與加工等程序應該是時時進行的,因此要求企業具備一套比較完善管理機制,對於中小企業來說由於其人員不多,資金實力不雄厚,考慮到預警的成本問題完全可以不設專門的職能部門來執行預警系統。只需企業在經營管理中賦予每一個員工實時收集信息、傳遞信息的責任,然後由相關職能部門的人員兼任預警機構人員。
Ⅵ 如何控制融資風險
(一)把握好融資臨界點。負債臨界點=銷售收入×息稅前利潤率/借款年利率。超過臨界點,企業會虧損或破產,所以應適度融資,保持良好、合理的財務結構和資本結構。
(二)樹立正確的風險觀念。首先,企業在財務活動中必須居安思危,樹立風險觀念,強化風險意識,認真分析財務管理的宏觀環境變化情況,使企業在生產經營和理財活動中保持靈活的適應能力;其次,設置高效的財務管理機構,配置高素質的財務管理人員,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強化各項工作;再次,應理順企業內部財務關系,不斷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風險意識。特別是對融資環境進行認真分析研究,把握變化趨勢及規律,並制定多種應變措施,適時調整財務管理政策和方法,提高企業對環境變化的適應和應變能力,降低環境變化給企業帶來的風險。
(三)保持和提高資產流動性。企業的償債能力取決於債務總額及資產的流動性。企業在合理安排流動資產結構的過程中,不僅要確定合理的現金余額,還要提高資產質量。通過現金到期債務比(經營現金凈流量÷本期到期債務)、現金債務總額比(經營現金凈流量÷債務總額)及現金流動負債比(經營現金凈流量÷流動負債)等比率來分析融資方案。
Ⅶ 公司融資的風險控制措施包括哪些
一、融資內部控制 [2]
企業缺少融資內部控制的制度與工作流程,也是產生融資風險的根源。通過制度和流程設計,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為了便於融資企業結合自身的情況建立融資內部控制制度,我們對融資內部控制辦法作如下歸類說明:
(一)融資目標控制
1.融資成本目標;
2.融資過程費用預算目標;
3.資金方及潛在資金方滿意度目標;
4.融資服務單位及其他合作方目標;
5.融資的工作進度目標等。
這些目標,便於引導企業融資團隊的行為,也便於企業進行末期考核。
(二)融資工作流程式控制制
1.各部門職責分工與交叉;
2.各部門的工作規范。
(三)融資團隊行為控制
主要是權力、義務、責任制度與激勵辦法。
二、融資危機管理
(一)企業診斷與融資風險評估
在該階段,主要是通過對企業現狀進行診斷與評估,找出可能產生融資風險的關鍵點。
(二)建立融資風險預警體系
這是識別和發現風險的關鍵環節。在該階段,需要選擇一些可以量化的指標和一些敏感的現象和信息,建立融資預警體系,以便在風險即將出現前,能夠通知有關部門及時採取措施。在該階段,採取的主要工作步驟包括:
1.尋找合適的指標或信息;
2.對這些指標或信息進行合理取值,建立「紅線」、「黃線」、「綠線」,或者稱為警戒線。
3.建立信息傳遞機制,以便危機出現時,能夠保障信息的暢通。
(三)設置融資危機處理預案
融資危機處理預案是指預先准備的、當危機出現時擬採取的措施,主要應該包括:
1.組織和人員准備;
2.財務安排;
3.外部專家及融資服務機構的利用
(四)預案的採取和危機的化解
在該階段,主要是根據不同的危機類別,採取不同的處理預案,及時化解風險,把損失和危害控制到最低點。
(五)危機的善後處理
在該階段,主要是總結經驗教訓,完善制度、工作流程,並迅速恢復正常的經營秩序,這也是融資風險控制部門職責中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