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融資模式 » 生物醫葯融資問題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生物醫葯融資問題

發布時間: 2021-06-16 04:22:18

A. 生物經濟的發展問題

發展生物經濟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大的歷史性機遇。我們要抓住生物資源、人才、市場優勢,完善激勵機制、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實施生物經濟強國戰略,將我國生物經濟發展成為產業規模大、科技含量高、增長速度快、具有突破性帶動作用的新興主導產業,主要生物技術產品能夠滿足國內人民群眾的基本需求,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化經營能力的現代生物企業。具體地說應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完善有關政策和激勵機制
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關鍵在於建立健全良好的創新環境。沒有對知識產權有效的法律保護,就不可能有巨大的科技投資和領先的科技產業。要強化專利、商標等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要完善知識產權保護的法規和機制。要建立和不斷完善風險投資機制,尤其是要創建和完善創業投資基金或創業投資公司,針對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採取相應的投資方式,促進科研成果的產業化。
要從財政和稅收政策上給予生物產業的發展以支持:設立國家生物產業發展的專項基金,扶持有潛力的生物技術產業的研究與轉化;發行一定規模的中長期專項國債,利用國債項目為發展生物高科技提供雄厚的資金支持;借鑒發展軟體產業的經驗,對於生物高科技企業在3年或5年內免徵企業所得稅;鼓勵和支持生物高科技企業上市融資。要結合生物技術和產業發展的重點和方向,制定優惠政策,完善激勵機制,把生物技術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培育,同時完善相關法律,為生物技術產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可借鑒歐洲的伽利略計劃的合作模式,建立國家級的生物技術研究的合作平台,建立開放的合作機制,把其他國家生物科技的精英人才吸引到這個平台上來,共同為我國和世界的生物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這種國際合作的起點要高,能夠吸引其他國家以政府的名義加入,能夠為其他的國家帶來巨大的利益。同時,要建立健全國際化產品標准與質量控制體系,為生物技術產品進入國際市場鋪平道路。?
加大科技創新力度
20世紀全球GNP增長了30倍,從1萬億美元達到30萬億美元,科學技術的貢獻率由5%提高到60%—70%。科學技術對經濟發展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在科技進步和經濟全球化迅猛發展的新形勢下,通過知識產權創造的價值已經超過資本和勞動創造的價值。沒有高速發展的科技創新及其有效轉化,就不可能有持續的經濟發展和強勁的國際競爭力。生物經濟本身是科技創新的成果,生物經濟要發展壯大同樣需要科技創新的哺育。
我國是基因資源的大國,卻是基因知識產權的小國,在國際上注冊的生物基因專利不多。歐美的生物技術產業目前已佔GDP的 15%—20%,而我國則只佔5%;我國有一定技術和規模的企業只有200家左右,不足世界總量的1%。生物技術產業是資金密集型產業,是高投入、高風險和高回報的產業,因此我們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組建國際一流的生物技術研發中心,加強國家科研機構與地方、企業的聯合。科技創新要把實施專利、標准作為戰略來抓,在戰略性生物技術領域掌握自主知識產權,具備開發核心技術的能力,切實加強原始創新,把能不能取得專利作為研究與開發重要的考核指標。因為生物基因專利數量有限,別人搶注一條就少了一條,所以應集中優秀人才,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及時搶注更多的生物技術專利。
重視人才隊伍培養
高新科技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因此,發展生物經濟要充分重視人才的培養和使用。當前我國科技人才隊伍存在兩個突出問題:一是現有生物技術人才偏重於理論研究,產業化人才相對缺乏;二是人力資源素質整體不能滿足要求,尤其缺乏科技成果產業化應用的技能人才。要積極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加速培養訓練有素的各類人才,造就一支數量和質量都符合要求的人才隊伍,尤其要注重培養通曉生物技術研究開發全過程的「領軍」人物。這是抓住生物經濟機遇的決定性因素。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我國生物科技人才隊伍具備一定的基礎,全球生物技術領域近30%的論文,是華人參與或主持下完成的,華人科學家在國際生物技術領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關鍵要通過完善的機制把國內、海外各方面的力量凝集到生物經濟的主戰場上。要充分利用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在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同時,注重引進國外的優秀人才,借鑒國際先進的科學方法和管理經驗,將相互獨立的科技資源統一到我國生物經濟發展的總目標上。
加大資金投入
生物科技領域已進入大規模突破性進展的階段,生物經濟前景可觀、潛力巨大。資金和人力資源的必要投入,是獲得豐厚回報的基礎。目前資金問題是制約我國生物技術發展的主要瓶頸。由於投入不足,我國科技創新心有餘而力不足,缺乏持續發展的勁。以生物制葯為例,面對陸地上日益枯萎的資源,海洋生物制葯已經成為相對成熟的學科,成為當今世界最賺錢的行業,國際上已有上百種海洋葯物進入臨床評估。
美國對生物基因類葯品的投入累計已達500億美元,每年仍追加50億美元。而我國只有10種左右海洋葯物進入臨床評估,對生物基因類葯品累計投入僅為40億元人民幣,無論是葯物開發的數量還是技術水平均相差很大。當然,有關方面已認識到生物經濟的難得機遇,正努力加大資金投入。如今,國家科技部支持力度最大的高新產業便是生物技術,每年對該產業的經費投資高達130多億元,但這遠遠滿足不了生物技術眾多領域的研究開發的需求。
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穆拉德說,中國對生命科學的科研資金投入還遠遠不夠,政府應該為發展生物技術產業創造良好的環境,調動全社會力量發展生物技術及產業。如果中國不在生物、醫葯方面大量投入,那麼這方面的發現就會在別的國家完成。而假如沒有知識產權,中國的醫療成本就會越來越高。?
積極推進產業化
生物技術只有產業化才能形成生物經濟。科技研究開發的最終目的是為經濟服務。目前我國科技轉化率只有15%,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只有29%,遠低於發達國家的水平(60%—80%)。生物經濟是一個巨大的經濟鏈條,包括生物技術、生物交易、生物消費、生物金融、生物市場、生物物流等等。當前,生物經濟產業化的重點項目為醫葯生物技術、生物能源等10大項目,這些主要項目產業化後產值可超過1萬億元。要順應產業革命所具有的擴散、輻射、示範和加速效應的規律,積極推進生物技術的產業化。
要鼓勵和發展形態的生物經濟企業,特別要重視發展與生物技術轉化相關的企業群體,如生物科技咨詢企業、科技轉化企業、科技營銷企業、科技推廣企業、科技品牌企業等,使生物經濟發展有一個龐大而分工明確的產業有機群體。鼓勵與生物經濟產業有關的各種企業群的發展,使各種生物經濟企業平衡發展,形成良性循環。這是生物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必要的社會環境。要改變管理人員重眼前輕長遠、企業家重生產輕創新、學者重論文輕實用的做法,積極利用生物技術,集中優勢力量將企業不斷做大做強,使生物經濟成為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強大動力。?
重視生物安全戰略
我國是生物基因資源大國,國外企業對我國生物資源虎視眈眈,珍貴的生物資源已大量流失,保護生物資源迫在眉睫。同時,要認識到生物技術是一柄雙刃劍,可以造福於社會,也可危害人類。2004年10月美國病理學家協會委託的梅里迪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誤將H2N2流感病毒樣本發送到18個國家和地區的3747個實驗室。2006年3月26日加拿大國家微生物實驗室才發現了這個錯誤,隨之銷毀了這些樣品。否則,稍一不慎可能會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
目前,有超過400種入侵我國的外來生物正以其種群數量龐大、傳播和繁殖迅速的特點,每年給中國的農業、林業造成的經濟損失達570億元人民幣以上。因此,發展生物經濟要增強安全意識,要完善相關法規,依法保障生物資源安全。要提高全社會對生物技術安全的認識,有關部門要建立應急預案,防患於未然,真正做到趨利避害、化害為利。

B. 生物醫葯前景如何

一、制葯專業就業前景如下:
醫葯產業已成為世界經濟強國競爭的焦點,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把建立醫葯品工業視為國家強盛的一個象徵。新葯的不斷發現和治療方法(如基因研究)的巨大進步,促使醫葯工業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因此,無論是葯品,還是過程技術都需要新型制葯工程師,這類人才掌握最新技術和交叉學科知識、具備制葯過程和產品雙向定位的知識及能力,同時了解密集的工業信息並熟悉全球和本國政策法規。正如前面已經提到的,2003年中國制葯企業共5082家,生產葯品的工業企業約3000家,生化制葯企業300餘家,其中現代生物制葯企業47家;生產中葯(包括天然葯物)產品的企業約1600家,其中專門生產中葯(包括天然葯物)產品的155家。另外,還有葯品批發企業16.7萬多家,葯品零售企業12萬家,醫療機構6萬家。這些企業都對制葯工程專業人才有較大的需求量。
二、制葯專業就業方向如下:
從事醫葯產品的生產、科技開發、應用研究和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
三、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扎實的生物技術和葯學基礎理論、基本知識,熟練掌握現代生物技術和制葯技術的常用實驗流程,初步了解生物技術制葯企業生產和銷售環節的流程,能夠勝任現代生物技術實驗室和生物技術制葯企業崗位基本要求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技術應用型高級實用人才。

C. 生物醫葯企業的融資主要集中在哪些階段

據移動信息化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17年第一季度,全國投融資1789起,醫療健康行業投融資事件共53起,僅佔3%。要想解決生物醫葯行業整體發展問題,首先就要突破行業內創新型企業的融資難題,但是由於產品創新走在了資本和市場的前面,大多數投資機構由於專業范疇所限,在沒有銷售數據和財務數據的支持下,很難看懂初創期項目的價值和前景,因此生物醫葯類中小企業的融資始終是個難題。

「希望一個專注技術的科研專家同時要懂市場,要懂資本運作,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就算這位創業者是個學習能力特別強的人,願意花時間來徹底搞懂資本運作的關鍵問題,他也可能會因此耽誤時間而影響公司發展的效率。」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孵化器公司總經理李一平說。

D. 生物醫葯的發展

2006年中國生物醫葯產業發展依然保持在15%左右穩定的增速,生物醫葯企業收入增長顯著但利潤增長明顯放緩,競爭趨向於新技術與新領域。專家表示,對於國內的生物醫葯企業來說,具備創新能力、拓展融資渠道至關重要。
隨著生物醫葯產品外包的逐漸興起,生物醫葯市場開始茁壯成長。但生物醫葯屬於典型的「高投入、高風險、高產出、長周期」行業,這些特點造就了生物醫葯企業的發展不平衡。由於生物技術產品開發耗資巨大、周期漫長,使融資渠道不暢的國內中小企業面臨困境。
據了解,在美國資本市場中,中國生物醫葯企業除了以IPO形式上市之外,還出現了反向兼並、合資、外包等多種融資形式。「那些缺乏資金的生物醫葯中小企業,很有可能在產品未能實現盈利之前,就已經被市場淘汰了。」。
中國生物醫葯的原創性研究及資本市場遠遠落後於海外,這導致中國的生物醫葯產業陷入低水平重復生產和惡性競爭的局面。
對於中國生物醫葯企業來說,「創新」是企業發展的靈魂。專家指出,鼓勵自主創新,著重實現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的產業化,提高產業自主創新能力;重點解決影響產業發展的重大問題,加速發展中國具有技術基礎和優勢的產業領域,形成產業突破。
此外,建立良好的高科技投資市場、生物風險投資基金及獨立的評估機構是生物醫葯產業最重要的資本基礎。以企業為主導的資本流向,是中國生物醫葯產業發展的根本出路。以發展原創科技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生物醫葯研發企業,更需要具有戰略眼光的投資者及政府的支持,這是發展中國生物醫葯產業的最緊迫的問題。
中國的生物醫葯投資應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的結構,資金的流向以企業為目標,吸引具有專業知識背景的管理者聚集大量不同專長的科學家,在某個專利技術的基礎上向橫向擴散發展。產業化成果是很多科學家集體智慧的結晶,而公司的領導者是需要具有知識資本的管理型人才。國家已經明確地提出了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型科技的發展思路,使資本朝正確的方向流動,但是需要時間進行轉變。而民間資本還停留在原先的概念上,仍舊以大學的科學家為中心,試圖以他們為招牌吸引更多的資金。
雖然生物醫葯產業尚未實現盈利,但資本仍在不斷湧入尋找機會。對於許多風險投資基金來說,生物醫葯已經成為熱門的投資領域,只有那些具備創新能力的企業才會被關注。

E. 中小型生物制葯企業的融資為什麼會這么難

內蒙古金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以生物制葯和房地產開發為主導產業的多元化產業集團。主要成員企業包括:金宇保靈生物制葯有限公司、揚州優邦生物制葯有限公司、內蒙古金宇置地有限公司、內蒙古山丹羊絨製品公司等。公司現有員工1335人,是內蒙古自治區先進企業、呼和浩特市AAA級信用企業。1993年3月,內蒙古金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定向募集方式設立,總股本為4520.25萬股。1995年,公司根據發展需要進行了增資擴股,公司總股本增至6200.25萬股。1999年1月,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總股本增至9700.25萬股,其中上市流通股為3500萬股,股票簡稱為「金宇集團」,股票代碼為「600201」。2000年12月,公司實施配股,股本增至10921.325萬股。2004年6月,公司實施10轉10的轉增方案,總股本增至21842.65萬股。2006年7月,公司順利完成了股權分置改革,意味著公司逐步進入了股本全流通的時代。截至2007年9月30日,公司總股本為28081.493萬股,總市值已超過40億元,總資產為13.47億元,主營業務收入3.29億元,經營業績保持穩定的增長態勢。從1998年上市至今,公司經歷了整整十個寒暑,按照「做生物制葯全國知名品牌、房地產開發全區第一品牌」的戰略目標,通過產業結構調整、資產重組等方式,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融資優勢,不斷加大對生物制葯和房地產開發的投資力度,使資源向優勢產業集中,實現優勢產業做大做強的戰略目標。

F. 淺談下中國生物制葯的發展前景~

中國生物制葯產業前景
創投機構看好中國生物制葯領域
全球金融危機加劇,讓創投機構在中國的腳步變得格外謹慎。但於北京舉行的「2008ChinaVenture中國投資年會」上,以生物制葯為代表的醫療領域,卻被參會的創投精英一致看好。
眼光盯准生物醫療領域
雖然政府一直在鼓勵創新研究,但是國內新葯非常少,大部分都是舶來品。「主要還是企業資金投入方面的問題,這一點就是我們雙方最重要的契合點。」百奧維達中國基金的合作人李毅在會場上這樣表示。
據了解,晨興創投和禮來亞洲2000萬美元投資上海某醫葯研發外包(CRO)企業後,隨後中國CRO企業葯明康德就在紐交所IPO,並受到美國資本市場認可。
「基於成本考慮,發達國家企業將不斷向發展中國家外包其非核心醫葯研發業務,實際上也給中國制葯領域發展起到很大機會。」李毅稱,禮來公司、GSA,葛蘭素在內的跨國公司都在近期紛紛宣布將在上海投資建造專業研發中心。
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第三季度,醫葯行業成為醫療健康細分行業的重點投資領域。其投資案例數量為4起,占醫療健康行業總投資案例數量50.0%,投資金額為4963萬美元,占醫療健康行業總投資金額78.8%。
創投機構也將面臨高風險
與以往投資僅僅關注成長型企業不同,在生物制葯領域內,創投把目光放到了一些有非常技術平台的早期企業上。「除了需要擁有優質團隊外,我們只有在非常明確市場前景的情況下,才會考慮投資這樣的高科技技術公司。」禮來亞洲董事總經理施毅表示。
「今年我們估計投了四個生物制葯項目,整體感覺都還可以,但是風險也很大。」IDG技術創業投資基金合夥人章蘇陽說,「實際上,在醫葯健康投資成功的比例比其他行業低,從我的經驗來看,投十個中大概有一到兩個是非常成功的,大概兩到三個扯平,接下去都是死掉。」
「從國際經驗來看,投資生物制葯領域成功可以獲得幾百甚至上千倍的利潤,但同時也面臨巨大風險,包括資金、開發人員穩定性、管理方面的問題,」章蘇陽表示,「國內市場失敗的原因1/3是市場,管理佔2/3。」
更傾向於海外上市
德勤的合夥人費達在接受采訪時說,「考慮到市盈率、時間和再融資問題,我們更傾向於在香港、美國或新加坡上市。」他表示,公司一般都會根據行業不同選擇不同的上市地點。對生物制葯這種比較高技術的企業來講,去美國上市關注度將更高,而對於做中成葯的企業來講,則會選擇在中國大陸市場、香港或者新加坡上市。
已經在海外成功上市的先聲葯業集團,其首席財務官趙志剛也談到,應選擇公司產品市場佔有率和知名度大的區域上市。「不過市場在國內的企業,選擇亞太地區上市會更好一點。」他說。
華登國際董事總經理王一敏表示,整體來說,葯品在美國上市需要保持好幾年的穩定成長才會被認可和認購,因此如果葯品在國內能夠持續保持相對好的估值,也可以選擇在國內上市。

G. 中國生物醫葯如何應對挑戰:重視仿製葯發展

近年來,在政府部門的大力扶植下,企業為主體的創新機制在探索中前行,一批優秀的生物制葯研發型企業快速發展,海正、恆瑞、葯明康得、美迪西、桑迪亞、三生等企業迅速崛起,不斷縮小與國際先進制葯水準的差距,合作發展模式也已獲得國際市場認可。
然而,與世界先進國家的生物制葯產業相比,我國的生物制葯產業還處在發展初期,發展也面臨一系列的挑戰。
重視仿製葯的發展戰略
根據美國制葯和生物技術資訊機構FiercePharma數據,2014年因專利失效的葯品銷售額共計340億美元,高於2013年的280億美元,低於2012年的550億美元,2015年這一數字預計將攀升到660億美元。2014年有10個專利失效葯可以仿製,如諾華將同時失去葯物Sandostatin和Exforge的專利。Allergan公司的Lumigan也將在2014年8月到期。WarnerChilcott公司的所有葯物基本上都會在2014年到期。因此,適時地選擇到期的仿製葯,提前作好申報文件准備一定能從中獲得盈利的商機。
對於小分子仿製葯,開展仿製葯品質一致性和臨床一致性評價,全面提高仿製葯品質是《國家葯品安全「十二五」規劃》的重要任務,也是持續提高葯品品質的有效手段,對提升制葯行業整體水準,保障公眾用葯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葯企是開展仿製葯品質一致性評價的主體,必須充分認識到,開展仿製葯品質一致性評價對確保葯品品質安全、促進醫葯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具有重要意義,也將增強我國醫葯產業的國際競爭能力。
由於我國新葯研發和創能力是整個行業的短板,中國制葯行業一直保持著「仿製葯大國」的現狀。仿製葯品質一致性評價,實際上是要求企業重新審定產品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國家在評價、定價、招標、醫保等方面如能充分體現仿製葯在保證醫療需求方面的價值,建立仿製葯參比制劑目錄,逐步完善仿製葯品質評價體系,淘汰內在品質和臨床療效達不到要求的品種,無疑將促進我國仿製葯整體水準提升,從而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準。
中國葯企在國際上缺乏競爭力,應先從仿製葯起步。跨國葯企在中國的專利葯目前只佔市場流通葯品的30%。擺在葯企面前一條較為現實的道路是,先從仿製國際葯品、提高仿製水準開始。這方面以色列及印度的葯企做得都比較好,品質也較高,有的還可以通過美國FDA認證,在國際上通行。
以色列、印度等葯企的模式值得我們學習,他們會在專利到期前兩三年提前在科研上准備,一旦專利失效馬上推出新葯。中國葯企只有通過仿製進行利潤積累,擁有一定的實力後,才有可能慢慢開展真正的原創葯,並謀求更高利潤。
為避免同質化競爭,中國葯企還需要考慮以下問題:首先是認定大品種,跟蹤與分析已過期或即將過期產品的資訊,充分利用專利技術、專利失效與權利要求點,同時,也要重視國際智慧財產權游戲規則研究,注重智慧財產權法與仿製葯可及性的沖突研究,在智慧財產權上利用相關國際法規以及雙邊法律所存在的問題。其次是注意發展戰略,應組織醫學、葯學、經濟學、智慧財產權等人才培養方案論證,這對復雜的生物相似葯開發尤其重要。第三是提升綜合開發能力,利用國內較低的人力資本及生產成本,聯合國外企業研發,迅速積累經驗,提升開發生產能力。第四是出台生物相似葯相關法律、法規和指南,以利於科學研發基礎提升和產業可持續發展。第五是培養醫生、葯師、患者使用生物仿製葯的用葯習慣,出台相關政策鼓勵使用仿製葯替代原創葯,降低醫葯費用支援。最後是重視國際生產認證,積極利用風險投資等多渠道融資模式,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兼並重組形成國際型企業。
重視葯物制劑研發
釋葯技術是發展我國高端葯物制劑研發的關鍵,從產業發展的戰略考慮,制劑是高技術產業,是低能耗和低污染產業,更是高附加值產業,也是我國由原料葯生產大國向醫葯產業強國發展的必由之路。
從制劑產業發展的策略來看,應開發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高端創新制劑,採用多種靈活的合作方式,充分利用國內外的資源和成本優勢,並找准新的發展方向和思路。
結合國際葯物制劑發展動態和前沿,我國新型制劑的發展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是重視轉型發展。世界醫葯企業相繼壓縮研發資金,關閉研發機構,或裁減研發人員,多數企業關注新型給葯系統(drugdeliverysystem,DDS)的發展。美國2011年新型DDS的市場規模已經達到1535億美元,與前5年比較,年均增長率近16%。因此可以認為,DDS對於提升研發速度、減少開發周期、降低研發風險、提高企業利潤方面明顯優於新實體葯物的研發。如美國小公司Elan公司利用奈米技術開發的Hapamune等5個奈米制劑,連續被美國FDA批准。
其次是鼓勵有基礎的企業走出去。在走出去的過程中,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可以發揮領引作用。如山東綠葉公司推出的多個新制劑,有的已經被中國FDA和美國FDA批准進入臨床研究。在全球化發展的背景下,該公司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品種成為國際化的新葯是完全可能的。
第三是研究新型制劑的應用基礎以及產業化開發。我國DDS研發的短板還有很多,理論、技術、輔料、工藝、設備等問題是制約其發展的關鍵問題。國家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間對此加大了支援力度,大大調動了研發機構和企業的積極性。在奈米葯物制劑方面,美國FDA已經批准多種類型的奈米葯物上市,小公司同樣能通過制劑途徑開展創新研發。我國雖然是「奈米研究論文」的生產大國,但是我國至今沒有一個奈米葯物被批准。
最後是加強葯用輔料的研發和產業化。目前國產葯品基本全是仿製葯,其中95%以上都是普通的片劑、膠囊等,經常有超過100家甚至200多家企業生產同一品種葯品的現象,而生產緩釋、控釋、智慧化制劑等高端產品的企業卻很少,生產兒童制劑的企業也不是很多,從事研發的專業機構更是寥寥無幾。
葯用輔料是影響制劑品質,甚至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關鍵。中國葯用輔料目前仍然比較落後,一是數量少,二是中國無輔料研究機構,三是輔料品質差,可選擇性小。同時,中國葯用輔料的品質管理規定和政策出台多、執行難。
筆者認為,我國葯用輔料的研發應該從基礎、應用、材料、技術和品質等多途徑入手,不能依賴外國,建議國家立項研發。此外,應對採用外國的有用材料、技術為國內企業服務減少限制,鼓勵國際合作,學習美國採取「公認安全的物質」可以作為輔料的原則,給新葯研發更多自由度。

H. 現代醫葯面臨的問題有哪些

現代社會,世界的經濟飛速發展,我國企業之間依賴感加強,客戶的需求也越來越個性化,企業改變競爭加大,進行供應鏈的管理。從20世紀末至今,我國的供應鏈管理在許多企業得到了應用。眾多的企業開始尋找其他解決辦法去優化產品的供應鏈體系。前我國的醫葯行業供應鏈雖然在管理技術、流通環節等方面取得了一定進步但是供應鏈的現狀依然不容樂觀。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程度不斷加深,許多外資注入我國,我國的醫葯企業面臨巨大的國際競爭壓力,很多大規模的醫葯企業開始與外資合作,跨國醫葯物流企業逐漸發展起來。

我國醫療企業供應鏈中存在運營效率較低,市場規模較小、數量眾多、集中、集聚率低等問題,而且供應鏈企業之間的信息、資金、交流不暢,使得葯品供應鏈在長期以來都存在混亂現象,從計劃與采購、入庫與保管、葯房葯品領用及發葯以及患者用葯後的不良反應的處理等各個方面,葯品供應管理都有著很多的缺陷。

葯品供應鏈現狀分析

1,醫葯流通的渠道混亂,不易監管

我國的醫葯流通渠道主要涉及到醫葯產品生產廠家、批發商、零售商、患者等幾個方面,表面看起來只有幾個參與單位,但是,卻可以變幻出幾種不同的葯品供應鏈模式。如醫葯生產商-批發商-零售商-患者。再如醫葯生產商-零售商-患者。有些會省去部分環節。這些不同的渠道,給監管部門增加了監管難度,同時對於患者自身的使用方便也產生了一定的障礙。

2,供應鏈涉及面多 目前的醫葯供應鏈里,從原料供應商、葯品生產商到批發商,然後是零售商,最終到達醫院或者葯店。一方面造成了價格的不統一,另一方面在產品供應、質量保證等方面也存在隱患。3,醫葯供應鏈成本高

從葯品原料進入生產車間到製成葯品,這中間的費用成本很低,但是葯品在到達患者手中過程中的流通費用可以佔到總成本的一大部分。雖然醫葯生產企業及各級批發商、零售商表面看起來沒有受到什麼損失,但是從隱性意義上說,患者對於高葯價所產生的抵觸抗拒情緒間接的影響到了葯品生產企業及各級流通企業的利益。

目前的醫葯供應鏈中存在的問題

1,庫存問題 醫葯供應采購模式中,各級批發商零售商都是根據自己的市場了解狀況決定自己的庫存,沒有形成一個有序高效的庫存模式。並且相互之間由於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很難實現一個葯品資源的有效配置。

2,風險問題

由於涉及了很多的批發商、零售商,各家在運輸條件、貯藏設備等方面存在差異,因而,在保證同樣的產品出廠後仍然保持相同的品質方面有難度。而葯品作為關於患者性命的特殊商品,對於質量的要求是很高的。因為監管難度的增加使得葯品在到達患者手中之前的風險系數一再提高。

3,采購成本問題

在多級批發商、零星分布的葯店及醫院葯房裡,由於「各自為政」,相互之間信息不共享等原因,加之在葯品采購過程中,生產商、供應商需要進行必須的談判、手續落實等情況,都使得葯品物流成本增加了,進而影響到采購成本。

4,醫患問題

葯品作為特殊的消費品,在涉及到經濟利益時,往往會有不法行為發生。醫生作為專業的技術知識掌握者,可以利用這種優勢來謀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而在給患者開葯中,經常出現濫用抗生素、使用昂貴的替代葯品等現象,給患者造成肉體上的痛苦不說,還會造成經濟上的損失。

醫葯供應鏈發展趨勢 在國內醫葯改革的大背景下,未來醫葯商業公司可能就是配送公司+信息公司+融資公司,在新的政策和市場環境下,物流定位越清晰明確,戰略落地才能更為快速有力。

1. 物流集中度、專業化進一步提升 由於「兩票制」實施後葯品生產企業需要直接面對省級甚至地市級商業公司,管理難度隨之加大,因此生產企業更願意選擇與有實力的集團型商業公司合作,導致諸多中小型醫葯企業退出市場或加入集團性商業企業,由此行業集中度將會大幅提升,從而推動供應鏈高效協同,爭取更多的市場份額。隨著「兩票制」推進,流通企業要主動為上游生產企業提供更好的服務與便利,推動供應鏈高效協同。 2. 物流網路運營 國家醫葯政策、市場環境對醫葯物流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如銷售規模擴張對庫容的挑戰;全國各地葯監部門對醫葯倉儲配送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葯品零差率、上下游終端將進一步壓縮醫葯流通企業利潤,迫使企業要進一步提高資金使用效率;越來越多的外圍競爭者湧入醫葯商業,在保障醫葯供應的基礎上對葯品配送效率提出更高的要求等。隨著市場及政策的變化,物流網路扁平化及多倉一體化是大勢所趨。

3. 醫葯公司職能轉型 從關系維護、渠道拓展、政策爭取、墊資、收款、物流配送,逐步向營銷服務、葯事管理、健康服務、物流專業配送等轉型,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意識、理念將逐步加強,行業整體服務水平將得到明顯提升。對於相對封閉、保守的醫葯流通行業,雖然醫葯物流有其特殊性和專業性,但是隨著社會物流能力的逐步提升,醫葯企業需要以更加開放、共享、包容的心態積極融入到大的社會專業物流體系裡去,利用社會化資源、合資等方式,只有這樣才能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務能力。如順豐通過收購四川一傢具有GSP資質的企業,在四川、廣東建設現代醫葯物流中心,力圖進入醫葯物流行業。

4.物流自動化和現代化水平提升 目前除了幾家大型醫葯商業企業物流網路、規模、能力、信息化水平較好外,行業整體物流現狀與能力不容樂觀,普遍存在對物流的核心競爭力認識不足,重視度不夠的情況。伴隨著去中心化、互聯網體驗經濟的沖擊,物流信息技術,特別是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應用水平將大幅度提升,行業發展將充分依賴信息化技術實現物流全程可視化、可控、可管理和可追溯。

I. 上市融資的失敗原因

上市之路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對失敗教訓的借鑒,在企業准備發行上市階段尤為重要。怎樣掌控資本游戲話語權?如何降低上市犯錯率?雖然企業上市失敗的原因不盡相同,但根據最近兩年的案例,我們依然可以歸納出企業上市失敗的十大典型原因。 因為盈利能力問題被否決往往有兩方面的原因。第一,業績依賴嚴重。如稅收依賴和關聯方依賴,前者的問題常見於科技創新型企業,該類高科技企業往往在一定時期內享受增值稅退稅、所得稅減免等稅收優惠。有些業績看起來不錯的企業往往在剔除稅收優惠後,業績便表現平平甚至不升反降。
未過會的南京磐能電力,通過分析其招股說明書發現,2006年至2009年上半年,公司所享受的所得稅和增值稅減免金額,佔了公司同期利潤總額的41.4%、42.29%、29.96%和25.78%,而如果以歸屬上市公司凈利潤為基數計算,這一比率還將會更高。
而安得物流則引起關聯方依賴的討論。根據其招股說明書,在2006年至2009年上半年的報告期內,安得物流與大股東美的集團及其附屬公司的業務收入占同期業務總收入的8.19%、32.53%、
29.56%、27.47%,關聯交易產生的毛利額占總毛利的比重分別為48.18%、42.28%、34.51%、30.82%,被疑凈利潤對關聯方存在重大依賴。
第二,持續盈利能力受其他因素的影響比較嚴重。這方面的因素比較多,如專利糾紛、合資條款、銷售結構變化、未決訴訟、重大合同不利影響等。 主體資格缺陷主要體現在歷史出資瑕疵、歷史股權轉讓瑕疵、實際控制人認定不準確和管理層變動四個方面。
歷史出資瑕疵。常見於出資人未足額出資或出資的財產權利有瑕疵的情況,2008年被發審委否決的一例個案中,首發申請企業存在無形資產出資問題,公司控股股東以原有申請人無償使用專利和非專利技術經評估作價2.16億元向申請人前身增資。該公司設立時,控股股東已將其所屬科研部門投入該公司,相關專利及非專利技術已由前身公司及改制後的申請人掌握並使用多年,且已經在申請人過往的經營業績中。因此,相關無形資產作價增資存在瑕疵。
歷史股權轉讓瑕疵。由於不少擬上市企業是經國有企業或者集體所有制企業改制而來,其國有股權或者內部員工股權在轉讓過程中,往往出現瑕疵。如國有股權轉讓,企業需考慮是否獲得國有資產主管部門的書面批准。
法律法規規定企業上市前職工持股人數超過200人的,一律不準上市;存在工會持股、持股會以及個人代持等現象的公司也不準上市。而在內部員工持股的清理過程中,IPO申請公司很容易因為各種利益問題在上市過程中被舉報或遭受質疑。
某些BVI構架的紅籌公司在轉為內地上市的過程中,也要注意股權轉讓問題。如未能過會的深圳海聯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外界普遍猜測其被否原因是由於海外上市未果,轉為在國內上市,在企業類型由外資公司變更為內資公司時,由於BVI股權構架的問題,股權交易復雜且存在瑕疵。
實際控制人認定問題。根據未過會的北京福星曉程招股說明書顯示,漢川市鋼絲繩廠直接和福星生物醫葯間接持有的公司股份為41.97%,為公司實際控制人。問題是,福星曉程的主營業務是集成電路產品的生產與銷售,實際控制人對公司業績的提升沒有明顯作用。而公司第二大股東程毅作為總經理,全面負責公司經營管理工作,公司成立時的核心技術也是由程毅投入,因此市場猜測,程毅才是福星曉程真正的實際控制人,公司實際控制人認定不夠准確。
管理層重大變動。創業板明確規定:「發行人最近兩年內主管業務和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均沒有發生重大變化,實際控制人沒有發生變更。」被否決的天津三英焊業,2009年1月12日,兩名董事朱樹文、盧迅代替因工作變動辭職的李琦、覃西文進入董事會。此時距離公司申請上市不到一年,最終上市失敗。 未過會的賽輪股份,招股說明書顯示其募投資金投向之一是生產半鋼子午線輪胎,並說明該產品80%用於出口,且北美市場占其出口總額的50%。但在賽輪股份上市的過程中,不曾料到2009年國際環境突變,美國政府宣布對產自中國的輪胎實施3年懲罰性關稅,其募投項目未來的經濟效益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這類風險還包括經營模式變化、項目可行性等,這些都需要企業給予全面的分析論證。如上海超日太陽能募投資金的投向是,將光伏電池片產能從現有的20兆瓦擴充至120兆瓦,增加幅度為5倍,同時電池組件產量增加1.82倍。但在2009年,光伏產業還未復甦,在國內也被認為是產能過剩行業,因此公司募投項目是否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和盈利能力都缺乏合理解釋。
融資必要性不足也屬於募投資金運用的問題。一般來說,企業能夠自籌解決資金問題,就沒有必要上市融資。如前文所述的福星等公司,申報材料時其賬面顯示資金充足,是「不差錢」的企業。這樣的企業如果倉促上市,往往被懷疑為「上市圈錢」。
此外,募投項目與企業現有生產規模及管理能力不匹配,企業小馬拉大車,則會存在較嚴重的匹配風險;某些投資項目手續不齊,不符合法律法規的要求,則存在一定的合規風險。 立立電子早在2007年就向證監會遞交了IPO申請材料,於2008年3月5日通過發審會審核,5月6日獲得IPO核准批文並完成資金募集。但是,立立電子的上市一直備受社會質疑,被認為掏空另一公司浙大海納資產並二次上市。證監會在接受舉報後,調查發現立立電子在2002年部分股權交易程序上有瑕疵,存在權屬糾紛的不確定性。
2009年4月3日,證監會發審委在會後事項發審委會議上撤銷了立立電子IPO核准批復,並要求將全部募集資金連本帶利退還投資者,開了證券市場IPO申請先批後撤的先例。 創業板首批上市公司神州泰岳曾在2008年沖擊中小板未果,在2009年9月24日的網上路演中,神州泰岳董事長王寧對投資者表示,中小板未通過是因為「對審核所關心的問題理解不充分,回答陳述不夠清楚,信息披露不夠完整,導致委員有不同意見。但是公司本身不存在持續盈利能力及規范運作方面的問題」。
有不少擬上市企業,申請材料未按規定做好相關事項的信息披露。申請文件以及招股說明書准則是對信息披露的最低要求。由於投資者更看重企業未來的盈利能力,上市企業在信息披露時,應當坦誠相待,尤其是對投資決策有重大影響的信息,無論准則是否明確規定,申請人公司均應披露。否則,如果在發審委會議上被發審委委員當面指出問題要害,對上市過程的危害性反而更大。
在另一例個案中,某申請企業在成立之初設計了一套「動態股權結構體系」,把內部員工股東分為三檔,股東每退一個檔次,折讓50%的股份給公司,作為公司的共有股權。為此,公司出現了股份代持和多次內部股權轉讓,但申請材料中對歷次股權轉讓的原因披露不準確、不完整,且未披露股東代持的情形,上市最終失敗。 主要指企業濫用會計政策或會計估計,涉嫌通過財務手段粉飾財務報表。
2009年12月23日被否決發行申請的華西能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在上市前就遭到上海國家會計學院教師鄭朝暉(筆名夏草)的質疑。2006年到2009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及凈利潤呈增長態勢,但是同期的應收賬款及存貨量同樣高速增長,而預收賬款大幅下降。應收賬款的上升意味著同期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並沒有增加,且大量的存貨將影響未來收益。
夏草還指出,華西能源職工的薪酬和所得稅費用在報告期內逐年下降,一般而言,如果企業營業收入處於持續增長時期,這兩項指標應該逐年上升。綜合多種疑問,表明華西能源有操縱報告期內收益的嫌疑。
因此,企業如果在准備上市的過程中出現業績滑坡,應當暫緩上市步伐,待經營好轉以後再擇機上市。如果企業股東迷戀於股市火爆的「創富神話」或者迫於資金短缺的壓力鋌而走險倉促上市,難免偷雞不成倒蝕把米。 未過會的東方紅航天生物技術公司,據其招股說明書所知,在2006年、2007年的前兩大客戶中,上海寰譽達生物製品有限公司系公司董事邱斌配偶張莉控股的公司,2006年銷售第二大客戶上海天麴生物製品有限公司系邱斌控制的公司,其銷售收入占航天生物同期銷售收入的80%以上。雖然航天生物已經聲明上述兩家公司已在2009年開始注銷,但是仍然難免利益輸送嫌疑。
而對蘇州通潤驅動公司被否的質疑聲,則是根據招股說明書顯示,其兄弟公司常熟市千斤頂鑄造廠為其主要供應商,報告期內,2006~2008年來自鑄造廠的采購金額在總金額中的佔比一直高達12%以上,上市前的2009年上半年才降至9.1%。而且通潤驅動的董事、監事均在關聯企業任職。 證監會發審委往往會以「補充公告」的方式宣布取消對該公司發行文件的審核,做出這一決定的原因多半是「尚有相關事項需要進一步落實」,但是並不對外公布詳情,往往引發坊間對當事公司的種種猜測。
上會前數小時被取消上會資格的同花順,失利的主要原因是同花順涉嫌「虛假宣傳炒股軟體,誘騙股民投入資金升級軟體」而被舉報,存在影響發行的問題。作為監管部門的證監會,如果有舉報就會盡量核實。
企業在日常經營活動中發生糾紛在所難免,主要是看企業處理糾紛的應對能力。而且,取消這次上會資格,並不意味著企業不能再次上會。待企業補齊材料後可重新上會,並可能順利通過。如同花順在2009年9月24日被取消上會資格後,於11月2日再次上會並通過發行申請,並於12月25日在創業板掛牌交易。 企業IPO一般要聘任中介機構,如保薦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資產評估事務所。IPO的成功與否,除了企業的基本素質之外,還包括中介機構的專業能力以及服務質量。
中介報告瑕疵往往見於評估報告、審計報告及律師報告。如評估報告未經具備評估資格的評估師簽字,或者相關評估機構不具備評估資格,均可被發審委認為是無效評估報告,評估結果便不能作為企業某個經營活動的依據。
企業在上市過程中也可能變更會計師事務所,要注意審計報告的簽名、簽字是否有錯。律師報告同樣如上述情況,一定要找有經驗的審計、律師、評估部門參與企業上市,否則就是花小錢壞大事。

J. 求科普,國內現在好的生物醫葯行業自媒體有哪些

每日生物評論呀,我感覺挺好的,各種資訊都還蠻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