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融資模式 » 上市公司投資和融資存在的問題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上市公司投資和融資存在的問題

發布時間: 2021-06-17 09:28:54

A. 關於上市公司融資問題(請詳細回答)

1.非國有上市公司的股票不是都是流通股(有非流通部分),上市公司所有的股票也不是都在股票交易所交易。收購一家公司是可以在二級市場上收購,但一般達到一定比例就要披露,並且徵得公司董事會的同意,否則可能是惡意收購,公司可能用其它方式反收購(白衣天使)甚至報復(毒丸);
2.上市公司的融資不是上市那時算起,而是之前的新股認購及抽簽,也就是打新股,上市只是二級市場上可以買賣而已;
3.上市公司可以理解成賣自己的公司權益籌得資金,但還可以發行債券或者銀行借款,公司在這個過程中壯大,上市股權所佔比例可能被稀釋,所以可能繼續發新股或配股;
4.上市公司在上市的那一刻起確實就完成了融資任務嗎,其後的交易就是投資者之間的賺與賠。但是反過來,資本市場的資金也會影響公司的資金成本,例如發新股或債券時如果資本市場資金不充裕那麼可能成本會上升,從而影響企業經營業績。但我認為主要應該是上市公司本身業績下滑導致資本市場信心不足從而資金減少。
個人見解,歡迎討論。

B. 為什麼中國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股權融資偏好

中國上市公司股權融資偏好深度解析

中國上市公司融資時普遍首選股權融資,而較少採用債務融資,表現為強烈的股權融資偏好。例如,中國上市公司熱衷於首次公開發行、過度使用配股額度與價格等。股權融資偏好雖然是企業融資行為的一種,但卻是一種極端的融資行為,而且中國上市公司的股權融資偏好已經對其健康成長乃至證券市場的發展帶來了諸多不利影響。 中國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著股權融資偏好,這似乎表明股票融資比債券融資更有利。但是從傳統的融資結構理論來講並非如此,企業發行債券的綜合成本應該更低,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中國上市公司如此偏好股權融資呢?這構成了中國上市公司的「資本結構之迷」。 制度因素 作為中國證券市場發展主要背景的漸進式經濟轉軌,其實質是一場復雜的制度變遷,而證券市場作為一種制度安排,本身就是這場制度變遷中的一部分。因此,基於新制度經濟學理論,中國目前的證券市場尚屬於一種籌資制度而非投資制度安排,中國證券市場上的一些反常行為則可以解釋為制度安排存在缺陷,制度建設尚不完善所致。上市公司理所當然利用一切制度許可的方法來合理合法地籌集資金,而置中小投資者的利益於不顧。進一步從制度性因素的角度去分析中國上市公司融資偏好的原因,我們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股權融資軟約束。中國上市公司股權融資成本相當低,即使這個很低的成本也沒有硬約束。因為上市公司具有充裕的權益資金,在現有資本市場弱有效與投資理性不足的情況下,股權融資成本是一種軟約束而帶來的軟成本,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零成本。這些與政府關於股利的政策與規定的缺陷,以及會計制度的不嚴格有關。相比之下,債務融資成本是一種硬約束,而且債務融資中的長期負債成本比流動負債成本又高得多。 第二,股票發行制度不符合市場經濟規律。近年來,中國股票市場發行體制經歷了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從原來的「額度控制,行政選擇」的審批制過渡到現在的核准制,股票市場的發行體制已逐步實現了市場化。但中國的核准制過多地強調人為因素,而非市場因素,而且中介機構的作用沒有得到實質性加強。這導致了中國上市公司股權融資中的許多問題,如扭曲資源配置、誘發違規行為、增加交易成本等。由於制度慣性的存在,上市公司把配股、增發新股等當成管理層對其經營業績好的一種獎勵。因此,在這樣的制度背景下,上市公司的經營者不顧融資成本,不創企業價值,而只是為了獲取額度「製造出」好的、符合配股或增發新股的業績。 第三,對上市公司考核制度的不合理。這種不合理,使公司不注重優化融資結構。上市公司的管理目標應該是實現股東利益和企業價值最大化,但中國上市公司的管理及投資者衡量企業經營業績,依然習慣以企業的稅後利潤指標作為主要依據。企業的稅後利潤指標只考核了企業間接融資中的債務成本,未能考核股權融資成本,即使考核也很低,甚至為零。因此,上市公司總是厭惡債權融資而偏好股權融資。這種以利潤為中心的效益會計核算體系已經不能完全反映上市公司的管理及經營業績。 產業因素企業的產業特徵也是影響其融資偏好的重要因素,不同行業的上市公司所面臨的產品市場的競爭不同,而產品市場競爭通過影響上市公司收入來影響企業的資本結構與融資選擇。 產業因素對上市公司融資行為的影響 按照生產配置資源原則,資金理所當然地會流向那些經營能力高、業績成長性好的公司。但在增發新股的上市公司中,有一部分上市公司屬於相對成熟、成長性有限的公司,卻符合增發條件,在這種情況下,給予他們增發資格,顯然並不是資金的有效率配置。另外還有上市公司增發新股募集資金的使用問題。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在符合法律法規與信息披露的要求下,原則上,募集資金的使用屬於上市公司自主權的范圍,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的使用以及資產結構的調整要完全取決於股東的意願。但是,在中國證券市場不成熟的情況下,過於寬松的增發約束容易導致上市公司對廣大投資者的欺詐或其他違規行為,管得多了又違背市場經濟的准則,如上市公司由於激烈競爭導致行業的利潤率較低的情況下,即使有好的投資項目也不能融資是一種很大的效率損失。同時,過多地強調募集資金主營業務方向的使用比例,容易導致產業結構固化的結果等。因此,在轉型期的證券市場監管應該持有一個動態調整的政策以適應轉型期的產業組織變化。 中國的產業組織在激烈變化之中,表現出一種利潤率隨企業規模增加的現象。從融資的角度來看,大企業的融資條件更為便利,因而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據了優勢,這表現為大企業可以有足夠資金進行研發、市場開發等。從這個意義上說,產業組織與融資結構之間的互動是影響融資行為選擇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競爭激烈的行業,例如家電行業,一方面,由於競爭的加劇,利潤率越來越低,資金利潤率低於債務利率,如果採用債務融資,很容易陷入財務困境,而且收益不穩定,面對著包括需求不足、消費偏好轉換和同類產品競爭,以及產品快速更新換代的技術風險;另一方面,跨國公司的進入,使得技術進步加快,企業要保持競爭力,需要加大研發的投入,中國企業在研發方面投入嚴重不足,因此企業需要持續投資,開發新產品,升級產品及製造工藝,提高製造效率降低成本,爭奪市場份額。而且研發的投入數量大,風險大。在這樣的競爭環境中,這些行業的企業為了避免陷入財務困境,必然減少債務的融資量。 在競爭激烈、價格戰頻繁的行業,企業當前資本結構將影響後續產品市場競爭能力。高財務杠桿對企業後續投資能力與價格戰的財務承受能力具有顯著的負面影響,使得公司處於經營與戰略上的劣勢。僅經營效率高並不能保證企業生存,只有經營效率高兼備與財務資源充足,即財務杠桿低的企業才能長期生存。當前選擇股權融資有助於在盈利能力與現金流下降時,保持再投資能力;更進一步,如果競爭對手選擇股權融資,選擇債務融資可能會促使競爭對手發動價格戰、營銷戰來逼迫企業退出。而壟斷性行業,例如公用事業,產品不存在研究開發、更新換代和市場營銷問題,收益的風險主要來自需求不足,而不是競爭。產品或服務的價格比較穩定,利潤率較高而且穩定,債務融資一般不會導致財務困境。所以這些行業可以用債券融資來支持企業的發展。 產業分布與企業融資行為關系① 以1995-2003年A股非金融類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所有數據除了另有說明外,均來自中國股票市場研究(CSMAR)資料庫。在研究不同行業的融資結構是否存在差異時,選用的數據是2000-2003年的加權平均資產負債率,樣本行業中剔除公司數少於20家的行業。為了使計算結果不受異常值的影響,除了另有說明,我們把總資產負債率大於1的公司和被列為「ST」和「PT」公司,以及資料庫中資料不詳的公司剔除在樣本公司之外。 表1顯示,資產負債率較高的行業有房地產業、建築業、批發及零售貿易業,其平均資產負債率均在50%以上;而近幾年的數據在50%以上的行業有信息技術業;總資產負債率較低的行業有採掘業、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社會服務業以及傳播與文化產業,這些行業的年平均資產負債率都在40%以下,採掘業的平均資產負債率最低,這是由於前五個行業為固定資產需求很高、經營穩定的傳統行業,因而負債比率也較低。後兩個行業為投資需求較少的服務業,因而負債較低;其他行業的平均資產負債率介於兩者之間,即在40%-50%之間。可見,各個行業的負債水平都與其行業特徵相一致。各行業負債的相對水平也大都和Bradley等(1984)對美國的研究相一致,但其中公用事業在美國屬管制行業,負債率較高,而中國的水電煤氣生產供應業卻負債率很低,原因可能在於中國這些行業受管制較少而利潤較高,穩定的高利潤使公司負債較少。 不同行業總負債率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在進一步檢驗不同門類總負債率間的差異性時發現,除了農林牧漁業與社會服務業、社會服務業與綜合類、製造業與信息技術業、製造業與社會服務業、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水供應業與社會服務業、交通運輸倉儲業與社會服務業、信息技術業與綜合類、批發和零售貿易與綜合類、房地產業與綜合類之間的資產負債率之間不存在顯著性差異以外,其他部門之間的資產負債率均存在顯著性差異。綜上所述,在不同產業結構下、不同財務杠桿下,上市公司融資行為的差異性顯著。公司所屬行業是決定公司融資結構的一個重要因素,產業特徵因素或是行業因素能夠很好的解釋中國部分上市公司的股權融資偏好行為。 股權結構因素 上市公司融資不僅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還受公司股權結構的影響。中國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呈現出以下幾方面特徵:股權結構相當復雜。上市公司的股份除了公開發行與交易的社會公眾股外,還有內資股與外資股,流通股及非流通股,國家股、法人股、內部職工股及轉配股,A股、B股、H股及N股等區分,且呈現同股不同價、同股不同權、同股不同利等狀況。表2顯示,1995-2003年中國流通股占總股本的比重幾乎沒有發生變化,而且還略有下降。在總股本中還有近三分之二的股票不能上市流通,股權過分集中。 我們用上市公司前三大股東持股比率來衡量上市公司的股權集中情況。表3、表4顯示了1995-2003年間實施配股的上市公司、1998-2003年間實施增發新股的上市公司的股權集中狀況以及同期中國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總體狀況。結果表明:1995-2003年,配股公司前三大股東的持股比率普遍高於上市公司的整體水平,並且大部分配股公司的前三大股東持股比率要高於40%,有的年份的最高值甚至達到90%以上,這表明實施配股的公司的股權集中度相對較高,大股東擁有絕對的控制權。1998-2003年間實施增發新股的上市公司的前三大股東持股比率的平均值普遍要高於上市公司的總體水平,顯示出其股權的高度集中,大股東有絕對的控制權,增發流通股對公司的總體控制權影響不大。總之,配股和增發行為與公司的股權集中度也就是股權結構有一定的關聯性,公司的融資決策顯然基本上由大股東操縱。 中國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權結構影響到其融資行為。因為國有股、法人股、社會流通股與外資股各自有著不同的目標函數,故融資方式偏好也不盡相同,進而影響著上市公司的融資結構。國有股股東占控股地位的企業,在進行融資決策時會根據其自身的目標函數來進行。當與其他股東目標函數沖突時,其控股地位使它們常常會損害其他股東的利益。由於國有股和法人股非流通性,其利益所在不是股票市場價格的上升,而是賬面價值,即每股凈資產,而社會流通股股東只能通過股票市場價格的上漲或股利來獲利。非流通股的轉讓以凈資產為基礎確定,作為第一大股東的政府機構,其目標多重化,行為方式沒有市場化,非流通股股東的財富最大化是以凈資產的大小來衡量的,而發行股票融資的高溢價必然導致凈資產的成倍增加,導致上市公司偏好股權融資。而債務融資則有定期還本付息的「硬約束」,這將會對它們的經營帶來較大的壓力。因此,國有控股公司對債務融資呈現出較為厭惡的態度,再由於中國上市公司國有控股處於絕對地位,因此上市公司對股權融資的偏好也就不足為奇。 結論與政策建議 股權融資偏好是我國上市公司在其融資過程中受多種因素影響共同作用的非常復雜的綜合結果,影響上市公司融資行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制度因素、產業因素及股權結構因素是我國上市公司股權融資偏好產生的最直接,抑或最重要的原因,它們交織在一起,共同驅動了我國上市公司的股權融資偏好。通過前文分析,我國上市公司存在的強烈股權融資偏好,對公司自身與資本市場產生了一定的不利影響。當然,我們不能因此否定股權融資對上市公司及整個社會經濟發展所起的作用,更不能因此抑制股票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及上市公司的股權融資。 目前我們所要做的是如何營造一個良好的上市公司融資的內外環境,規范上市公司的融資行為,使其能夠根據自身特點及發展的需要,合理安排股權融資和債權融資的比例,糾正其不合理的股權融資偏好,將寶貴的股市資金配置到真正需要資金而又能帶來良好效益,同時給投資者以豐厚回報,我們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第一,調整股權結構。這是建立有效公司治理結構的必要條件。股權改革的目標應該是國有股從大多數企業退出或減少,實現股權結構多元化,但是,股權也不能太分散。許多研究已經表明,在類似中國這樣的對投資者的法律保護不健全的國家,股權的適度集中有助於提高公司治理效率,而且股權應該集中在以非國有股權為主的機構投資者手中,並使機構投資者持有的股票能夠流通,這既是中國國有企業產權改革的需要,也符合公司治理機制的效率要求。 第二,完善證券市場退出機制。發揮證券市場優化配置資源的關鍵是要充分發揮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在證券市場中的作用。上市公司不僅有進,更要有出,通過不斷的吐故納新來優化上市公司的結構,從而發揮其資源配置的作用。 第三,完善投資者結構。與機構投資者相比,個人投資者的力量無法與機構投資者相抗衡。在相關市場機制不完善的情況下,就會導致機構投資者利用資金優勢和掌握的信息優勢操縱市場價格,損害中小股東的利益。因此,必須努力將中國資本市場改造成以機構投資者為主。這要求我們進一步提高券商實力、構造多元化的投資基金群體引入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等。 第四,健全法制、法規與政策環境。具體工作包括:完善新股發行、配股及增發規則。如規定參與各方的權利與義務、規定只有發放股利的公司才有資格再融資等;加強信息披露管理。加強信息披露管理,構建信號傳遞機制,是降低融資結構優化成本的有效手段,進一步健全相關法規。現有相關法律法規,由於在制定時的條件所限,所涉及的內容都帶有明顯的時代特徵,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部分條例在新的時期已迫切需要重新修訂。

C. 公司上市融資優點和弊端

一、上市融資的有利方面

1 、公司上市最重要的利益是獲得資金。

2 、開通未來在公開資本市場上融資的通道,增加借貸能力;一家完成首次公開上市的公司只要具有較高業績和發展潛力很容易再度在證券市場上籌措源源不斷的資金並易獲得銀行的信任。

3 、增加資產活動擴展經營規模,公司股票在證券市場上的流動性有助於公司用來收購其他業務。

4 、增加資產凈值。

5、 強化公司的素質,現有的穩定性以及競爭地位,公開上市加強了顧客供應商貸款人以及投資者對公司的信心,提升公司的素質穩定性和競爭地位。

6 、提高公司聲譽

7、有利於企業明確主營業務,保持良好的成長性,提升科技含量,上市公司要求有高度集中的業務范圍,嚴密的業務發展計劃和清晰的業務發展戰略,較大的業務增長潛力,准備上市的企業應提出具體的經營策略,讓投資者相信企業的確有經營能力和發展前景擁有良好的成長性。

8、有利於完善公司內部治理結構,確立現代企業制度,中小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大多是有限責任制或合夥制,普遍存在產權關系不清治理結構不合理家庭化管理等問題,因此在准備上市前必須建立起產權明晰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

二、上市融資的不利方面

1 、證券交易管制機構的報告要求

2 、公司管理難度增大,企業上市後從股東大會管理層到各項業務都要求正規化,不得違反相關法規,從而降低公司事務的處理彈性。

3、股東信任危機

4、信息披露的要求上市公司須公開年報等各類期間報告,公布重大業務人事以及法律事務,使經營活動處於公眾關注之下。

5、 證券活動的集團訴訟風險,公司上市後會面臨來自眾多投資人的集團訴訟風險,如一旦公開與預期相差甚遠的財務結果或重大合同的損失,往往會造成市場震動甚至引發公司投資人對公司及其內部人的集團訴訟。

6、創業者喪失股份控制權的風險,當過多的股票被放到市場出售,一旦別人的持有股多於創業者的股份時,在股市上收購的股東們就回取得所有權。

7 、較為昂貴的上市成本,盡管在第二板上市費用較主板市場低許多但仍需承擔入市費年費、律師費、審計師費、財務顧問費、承銷商費以及各種雜費如印刷申請、宣傳廣告調查等費用和傭金。

8 、存在更大經營壓力

D. 我國上市公司債券融資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一、我國上市公司融資結構存在的問題
優序融資理論認為對於公司而言,最優的融資順序應該是內源融資→債權融資→股權融資,然而我國上市公司融資結構卻與該理論存在著相背離的情況,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內源融資不足
內源融資主要是指上市公司開展有效經營活動而產生的資金,即公司內部融通的資金。許多發達國家上市公司的內源融資在融資結構中所佔比重高達50%,而我國上市公司內源融資在融資結構中所佔比重僅維持在20%左右。
(二)偏好股權融資
與發達國家上市公司明顯不同的是,我國上市公司融資結構中佔有較大比重的是外源融資。外源融資主要包括股權融資和債券融資兩種方式。而在外源融資方式中,股權融資成為我國上市公司最主要的融資方式。目前,偏好股權融資已經成為我國上市公司融資的主要問題。
(三)負債結構不合理
國債券市場發展滯後且內部結構不平衡,從而造成上市公司債券融資與股權融資在外源融資中的比例不合理。另外,在上市公司資產負債比率基本持平並略有降低的情況下,公司流動負債占負債總額的比率卻不斷呈現上升趨勢,接近或超過100%。一般而言,流動負債占負債總額50%的比例才是比較合理的水平。如果該項指標過高,一旦出現中央銀行緊縮銀根等不利的金融環境變化時,上市公司很可能會出現資金周轉困難的狀況,會給上市公司帶來一系列的問題。
二、我國上市公司融資結構問題原因分析
(一)內源融資不足原因分析
我國上市公司的整體業績不佳,自我積累能力較低以及資金使用效率低,原因在於我國大部分上市公司都經歷了一個股份制改制的過程,公司的利益主體和產權主體不清晰,導致我國上市公司只注重眼前利益,從而造成了內源融資不足的狀況。此外,我國有關上市公司融資的法律法規和規章不健全,導致上市公司過分依賴外源融資,長此以往,就會限制上市公司內源融資的渠道。
(二)偏好股權融資原因分析
一是與債權融資相比,股本沒有固定的到期日,不存在到期償還本金和支付利息的壓力。
二是沒有償還固定股利的壓力。上市公司股利的支付與否和支付多少,視公司有無盈利和經營需要而定。
三是籌資風險小。與債權融資相比,股權融資不存在不能償付的風險,總體而言,股權融資的風險小。
因此,在外源融資方式中,股權融資所佔比重大於債券融資。
(三)負債結構不合理原因分析
在我國上市公司的外源融資中,股權融資所佔比列遠遠高於債券融資,究其原因就在於我國的債券市場與股票市場相比較發展相對落後。目前我國對企業債券的發行實行嚴格管制,一般企業很難達到發行企業債券的標准。此外,一些債券相關法律的不健全也無法保障公司的利益。另外,我國缺乏健全的債券信用等級制度,企業債券在很大程度上作為彌補政府投資計劃缺口的一種工具,政府為公司債券直接或間接作擔保,過多的政府幹預必然會阻礙我國債券市場的良性發展。
三、優化上市公司融資結構的對策
(一)增加自身積累,提高內源融資比例
無論什麼類型的企業,要想持久生存下去,就必須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學會依靠內部積累不斷發展壯大。增加自身積累的具體措施:一是主動改進公司經營管理狀況,增強市場競爭力,提高經濟收益,保持公司的長遠發展。二是上市公司在融資過程中要有財務風險管理意識,樹立資本觀念,合理優化公司的內部資本結構。三是上市公司應加強對籌集資金的管理,建立完善的用資機制。
(二)提高股權融資成本
造成我國上市公司融資偏好的直接原因是我國現階段股權融資成本低,那麼解決股權融資偏好問題可以通過提高股權融資成本的途徑來實現。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從公司外部來說,政府對上市公司的分紅方式和分紅比例應有明確的政策約束和規定。從公司內部來說,要對上市公司管理層進行有效激勵,促使管理層不斷改善公司業績狀況,提高公司的每股收益,從而提高股權融資的實際成本。但事實上股權融資成本還會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
(三)大力發展債券市場
大力發展債券市場,實現融資渠道多元化發展。政府應逐步放寬債券發行的審批限制,在債券利率方面給予較大的靈活性,降低債券融資的門檻,盡快實現債券利率市場化,提高債券市場的流動性,不斷完善我國債券市場。

E. 上市公司融資問題

根據公司股本結構提出申請報經證監會批准,具體問題在中國證監會網站上可以查詢:

http://www.csrc.gov.cn/n575458/index.html

F. 有一個很糾結的問題,就是上市公司他們的市值,和融資多少有什麼關系他們是怎麼樣從股市中把錢拿走的,

公司的市值和融資沒有關系。
市值的概念是股價乘以股本。而融資的規模則是股票發行時,有多少人看好公司的前景而買賣公司的股票。比如,公司要發行100股,每股1元,很多人覺得他有潛力,就以每股100元的價錢來購買公司的股票,也就是說公司實際融資量比預期大100倍。這樣你可能明白了吧!
公司上市發行股票,實際是就是把股民的錢拿來當作公司自己的資本金。就好像是公司把自己賣給股民了。由公司的董事會來管理公司,這就是說股民持有股票也就是公司的每個行動,每筆錢的花銷都與股民息息相關。如果持有很多股票數量,達到一定數額,股民就可以通過股權來行使管理公司的權利。
像你所說的美國股民投資了一筆錢給網路,網路每年通過銷售自己的產品,賺取利潤,再用利潤來回報股民。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你,如果還有不明白的,可以聯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