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融資模式 » 成立以財務部融資部的防範風險控制小組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成立以財務部融資部的防範風險控制小組

發布時間: 2021-06-17 11:27:17

1. 財務部組建一個團隊,隊名叫什麼好呢

隊名:鐵戟隊;」戟「同」雞「
口號:笑傲江湖,不見人影;

2. 財務風險的防範措施有哪些

1、建立財務預警分析指標體系,防範財務風險產生財務危機的根本原因是財務風險處理不當,因此,防範財務風險,建立和完善財務預警系統尤其必要。

2、建立短期財務預警系統,編制現金流量預算。由於企業理財的對象是現金及其流動,就短期而言,企業能否維持下去,並不完全取決於是否盈利,而取決於是否有足夠現金用於各種支出。

3、確立財務分析指標體系,建立長期財務預警系統。對企業而言,在建立短期財務預警系統的同時,還要建立長期財務預警系統。其中獲利能力、償債 能力、經濟效率、發展潛力指標最具有代表性。反映資產獲利能力的有總資產報酬率、成本費用利潤率等指標;反映償債能力的有流動比率和資產負債率等指標;經 濟效率高低直接體現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反映資產運營指標有應收賬款周轉率以及產銷平衡率;反映企業發展潛力的有銷售增長率和資本保值增值率。

4、樹立風險意識,健全內控程序,降低或有負債的潛在風險。如訂立擔保合同前應嚴格審查被擔保企業的資信狀況;訂立擔保合同時適當運用反擔保和保證責任的免責條款;訂立合同後應跟蹤審查被擔保企業的償債能力,減少直接風險損失。

5、科學地進行投資決策。

拓展資料:

財務風險是包含有企業可能喪失償債能力的風險和股東收益的可變 性。隨債務、租賃和優先股籌資在企業資本結構中所佔比重的提高,企業支出的固定費用將會增加,結果使企業喪失現金償付能力的可能性也增大了。企業財務風險的另一方面涉及股東可能得到的收益的相對離差。總之,企業的財務風險包含了股東未來收益的可變性和企業喪失償債能力的可能性。這兩方面都同企業的經營風險,即預期營業收益離差直接相關。

上市公司財務風險主要表現有:

(1)無力償還債務風險,由於負債經營以定期付息、到期還本為前提,如果公司用負債進行的投資不能按期收回並取得預期收益,公司必將面臨無力償還債務的風險,其結果不僅導致公司資金緊張,也會影響公司信譽程度,甚至還可能因不能支付而遭受滅頂之災。

(2)利率變動風險。公司在負債期間,由於通貨膨脹等的影響,貸款利率發生增長變化,利率的增長必然增加公司的資金成本,從而抵減了預期收益。

(3)再籌資風險。由於負債經營使公司負債比率加大,相應地對債權人的債權保證程度降低,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公司從其他渠道增加負債籌資的能力。未來的經營收益就越穩定,經營風險也就越小。

參考資料:網路--財務風險

3. 加強企業財務風險防範和控制措施

企業財務風險分析與防範

一、企業財務風險的基本特徵
企業財務風險是指企業在整個財務活動過程中,由於各種不確定性所導致企業蒙受損失的機會和可能。企業的財務風險貫穿於生產經營的整個過程中,可將其劃分為:籌資風險、投資風險、資金回收風險和收益分配風險四個方面。主要特徵表現在:一是客觀性。即風險處處存在,時時存在。也就是說,財務風險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人們無法迴避它,也無法消除它,只能通過各種技術手段來應對風險,進而避免風險。二是全面性。即財務風險存在於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在資金籌集、資金運用、資金積累、分配等財務活動中均會產生財務風險。三是不確定性。即財務風險在一定條件下、一定時期內有可能發生,也有可能不發生。四是收益與損失共存性。即風險與收益成正比,風險越大收益越高,反之收益就越低。
二、企業財務風險分析
1、資產負債狀況分析財務風險
從資產負債分析,主要分為三種類型:一是流動資產的購置大部分由流動負債籌集,小部分由長期負債籌集;固定資產由長期自有資金和大部分長期負債籌集,也就是流動負債全部用來籌集流動資產,自有資本全部用來籌措固定資產,這是正常的資本結構型,財務風險很小;二是資產負債表中累計結余是紅字,表明一部分自有資本被虧損侵蝕,從而總資本中自有資本比重下降,說明出現財務危機,必須引起警惕;三是虧損侵蝕了全部自有資本,而且還占據了負債一部分,這種情況屬於資不抵債,屬於高度風險,必須採取強制措施。
2、從企業收益狀況分析財務風險
從企業收益分析,分為三個層次:一是經營收入扣除經營成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銷售稅金及附加等經營費用後的經營收益。二是在其一基礎上扣除財務費用後為經常收益。三是在經常收益基礎上與營業外收支凈額的合計,也就是期間收益。對這三個層次的收益進行認真分析,就可以發現其中隱藏的財務風險。這其中分三種情況:一是如果經營收益為盈利,而經常收益為虧損,說明企業的資本結構不合理,舉債規模大,利息負擔重,存在一定風險;二是如果經營收益、經常收益均為盈利,而期間收益為虧損,可能出現了災害及出售資產損失等,若嚴重可能引發財務危機,必須十分警惕;三是如果從經營收益開始就已經虧損,說明企業財務危機已顯現。反之,如果三個層次收益均為盈利,則是正常經營狀況。
三、企業財務風險的防範
在市場條件下,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要完全消除風險及其是不現實的。所以,企業在確定財務風險控制目標時不能一味追求低風險甚至零風險,而應本著成本效益原則把財務風險控制在一個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圍之內。因此,要加強企業財務風險防範,如何防範企業財務風險,化解財務風險,以實現財務管理目標,是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重點。現著重從以下幾點來談談如何防範企業財務風險。
1、樹立風險意識,建立有效的風險防範處理機制
(1)、對財務風險進行事前控制。
企業在實施某一方案進行決策時,既要考慮可能獲得的利益,又要兼顧風險,通過對財務風險的存在及其原因分析,運用概率分析法、風險決策法、彈性預演算法等,制定留有餘地的管理辦法,保證發生意外時企業能有效應對。堅持謹慎性原則,建立風險基金。即在損失發生以前以預提方式建立用於防範風險損失的專項准備金。如產品製造業可按一定規定和標准計提壞賬准備金、商業流通企業計提商品削價准備金,用以彌補風險損失。
(2)、對財務運行過程進行事中控制。
在生產經營活動中,運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法,計算、監控企業財務風險狀況,及時採取相應措施,控制出現的偏差,有效遏制不良事態的發展,將風險降到可以控制的程度,減少經濟損失,保證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正常進行。如研究賒銷賬款的情況,確定回收辦法,加速資金回籠。建立企業資金使用效益監督制度。有關部門應定期對資產管理比率進行考核。同時,加強流動資金的投放和管理,提高流動資產的周轉率,進而提高企業的變現能力,增加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
(3)、對財務風險進行事後控制。
對於已經發生的財務風險,要建立風險檔案,從中吸取教訓,以避免同類風險的再次發生;對於已經發生的損失,應及時消化處理,若長期掛賬,勢必給企業今後的發展留下隱患。要盤活存量資產,加快閑置設備的處理,將收回的資金償還債務。
2、加強企業財務風險控制
面對財務風險通常採取迴避風險、控制風險、接受風險和分散風險策略。控制風險是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核心。加強企業財務風險控制,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籌資風險控制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籌資活動是一個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起點,管理措施失當會使籌集資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由此產生籌資風險。企業籌集資金渠道有兩大類:一是所有者投資,如增資擴股,稅後利潤分配的再投資。二是借入資金。對於借入資金而言,企業在取得財務杠桿利益時,實行負債經營而借入資金,從而給企業帶來喪失償債能力的可能和收益不確定性。籌資風險產生的具體原因有幾方面:由於利率波動而導致企業籌資成本加大的風險,或籌集了高於平利息水平的資金,此外,還有資金組織和調度風險,經營風險,外匯風險。因此,必須嚴格控制負債經營規模。
(2)、投資風險控制
企業通過籌資活動取得資金後,進行投資的類型有三種:一是投資生產項目上,二是投資證券市場,三是投資商貿活動。然而,投資項目並不都能產生預期收益,從而引起企業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降低的不確定性。如出現投資項目不能按期投產,無法取得收益,或雖投產不能盈利,反而出現虧損,導致企業整體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下降,雖沒有出現虧損,但盈利水平很低,利潤率低於銀行同期存款利率;或利潤率雖高於銀行存款利息率,但低於企業的資金利潤率水平。在進行投資風險決策時,其重要原則是既要敢於進行風險投資,以獲取超額利潤,又要克服盲目樂觀和冒險主義,盡可能避免或降低投資風險。在決策中要追求的是一種收益性、風險性、穩健性的最佳組合,或在收益和風險中間,讓穩健性原則起一種平衡器的作用。
(3)、資金回收風險控制
財務活動的重要環節是資金回收。應收賬款是造成資金回收風險的重要方面,應收賬款加速現金流出。它雖然使產生利潤,但並未使企業的現金增加,反而還會使企業運用有限的流動資金墊付未實現的利稅開支,加速現金流出。因此,對於應收賬款管理應在以下幾方面強化:一是建立穩定的信用政策,二是確定客戶的資信等級,評估企業的償債能力,三是確定合理的應收賬款比例,四是建立銷售責任制。
(4)、收益分配風險控制
收益分配是企業財務循環的最後一個環節。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兩方面。留存收益是擴大投資規模來源,分配股息是股東財產擴大的要求,二者既相互聯系又相互矛盾。企業如果擴展速度快,銷售與生產規模的高速,需要添置大量資產,稅後利潤大部分留用。但如果利潤率很高,而股息分配低於相當水平,就可能企業股票價值,由此形成了企業收益分配上的風險。因此,必須注意兩者之間的平衡,加強財務風險監測。
3、建立財務風險預警系統
財務風險預警。設立財務風險預警機制採用及時的數據化管理方式,通過全面分析企業內部經營、外部環境等各種資料,以財務指標數據形式將企業面臨的潛在風險預先告知經營者,同時尋找財務危機發生的原因和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並明確告知企業經營者解決問題的有效措施,組成企業財務管理的一張疏而不漏的安全網。一般而言,企業財務預警機制包括兩個層次,即總體財務預警機制和部門財務預警機制。總體財務預警機制的主要功能是讓企業經營者掌握企業的總體財務狀況,預先了解企業財務危機的徵兆。部門財務預警機制,即以企業主要經營部門分別確定檢查要點,設立相應的預警線,如對生產部門的生產成本、營銷部門的銷售費用、管理部門的管理費用等設定警戒值,偵查企業財務運營可能失衡的地方,及時進行必要的改進。部門財務預警機制不僅能幫助總體財務預警機制尋求財務問題產生的源頭,而且有利於不同部門之間溝通協調,解決問題,提高企業的整體管理水平。
(1)、建立短期財務預警系統,編制現金流量預算
由於企業理財的對象是現金及其流動,就短期而言,企業能否維持下去,並不完全取決於是否盈利,而取決於是否有足夠現金用於各種支出。建立短期財務風險預警系統,首先是編制現金流量預算,現金流量預算的編制主要是通過現金流量來完成。通過現金流量分析,可以將企業動態的現金流動情況全面地反映出來。當企業經營性應收項目或存貨大幅度減少時,則表明企業貨款回籠情況較好,產品積壓少,企業具有較強的經營能力;相反,當企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量小於凈利潤時,則應引起投資者的高度警惕,這種情況下,由於應收款項及存貨的大幅度上升,將使企業經營能力下降,同時也易形成潛在損失。應收款項、應付款項及存貨項目中的任何一項失衡,均會引起企業危機,可將這三個項目作為短期財務風險的警源。為能准確編制現金流量預算,企業應該將各具體目標加以匯總,並將預期未來收益、現金流量、財務狀況及投資計劃等,以數量化形式加以表達,建立企業全面預算,預測未來現金收支的狀況,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為期,建立滾動式現金流量預算。
(2)、建立長期財務預警系統,構建風險預警指標體系
從根本上講,企業發生財務風險是由於舉債等導致的,對企業而言,在建立短期財務預警系統的同時,還要建立長期財務預警系統。從綜合評價企業的效益即獲利能力、償債能力、經濟效率、發展潛力等方面入手防範財務風險。
從資產獲利能力分析,監測的指標有:總資產報酬率(息稅前利潤資產平均總額),表示每元資本的獲利水平,反映企業運用資產的獲利能力;成本費用利潤率(營業利潤成本費用總額),反映每耗費一元所得利潤水平越高,企業獲利能力越強。
從償債能力分析,監測的指標有: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該指標反映企業資產的流動性,該比率越高,償債能力就越強;資產負債率,資產負債率一般為40~60%,在投資報酬率大於借款利率時,借款越多,利息越多,同時財務風險也越大。
從經濟效率分析,監測的指標有:反映資產運營指標的應收賬款周轉率與產銷平衡率。
從發展潛力分析,監測的指標有:總資產凈現率=(經營活動所產生現金凈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潤所收到現金+現金利息支出+所得稅付現)平均總資產;銷售凈現率(經營活動產生現金凈流量銷售收入凈額);股東權益收益率(凈利潤平均股東權益)。
(3)、加強資產管理,提高營運能力是防範企業財務風險的保證
企業資產對負債能力的影響,從短期看,企業資產的變現能力,尤其是企業流動資產的變現能力,直接影響企業可用現金流量的多少,決定企業負債能力的高低,因此,加強企業資產管理,防止不良資產產生,提高資產的變現能力是防範財務風險重要的管理手段;從長期看,企業資產的盈利能力直接影響到企業的整體盈利水平,而保持高盈利水平的企業往往是其負債能力高、財務風險相對低的有效保證和標志,一個健康企業的償債資金一般來源於其盈利,而非負債資金。因此,企業應通過合理配置資產,加速資產周轉等措施,促進企業盈利能力的提升,同時,較高盈利能力的企業往往享有較高的信譽和良好的企業形象,這也使得企業有較強的融資能力,相應使企業有較強的抵禦財務風險的能力。
4、加強資金管理
(1)、合理調動使用資金。防範財務風險,需要財務人員進行貨幣資金的合理調度。根據企業自身資金運動的規模和生產特點,妥善安排貨幣資金收支活動,使企業能保證日常的生產經營需要,並且在還款和分紅付息期到來時,及時籌措和調度資金,以避免出現無力支付的情況。
(2)、細化應收賬款管理。應收賬款管理是企業日常經營管理的重要內容,企業在賒銷商品之前應該確立信用政策,同時,加強對應收賬款的追蹤分析,控制好日常管理,有利於確保信用政策的全面落實。日常管理中,主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建立信用限額管理制度。信用額度是指企業給予某客戶賒購商品的最高額度,是根據客戶的經濟實力和企業願意承擔風險的大小決定的,這有利於降低企業風險水平;第二,做好賬齡分析。這樣有助於明確目前的收賬重點和程序,從而提高應收賬款的收現效率;第三,加強對壞賬的管理。嚴格審批壞賬損失,防止各種弊端的發生,積極參與客戶破產善後事宜,盡量減少損失,仍然要關注逾期未收回的已作壞賬核銷的應收賬款。
5、實施債務重組
在債務人陷入財務困難時,債務人通常有兩種選擇:一是拖延,等到債權人通過法律強制執行甚至宣告破產;二是債務重組,通過債務重組的收益減輕負擔,獲取生存發展的空間。而債權人同樣有兩種選擇:一是強制執行債權直至債務人宣告破產;二是接受或提出債務重組。而債權人願意與債務人進行資產重組不外乎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一是最大限度地收回債權,企業發生財務困難不能按既定條件全額償還所欠債務,但是債務人可能有能力按較低的條件來還債。對於債權人而言,即使從債務人方面所收到的資產的價值比應收回的債權的價值小有時也是值得的,因為這樣至少可以最大限度地收回債權。二是緩解債務人暫時財務困難並不意味著沒有改善財務狀況的希望,如果債權人對債務人採取立即的求償措施有可能對債務人造成較大的沖擊,致使債務人原本是暫時的財務困難滑向永久財務困難的境地。一旦債務人進入破產清算程序,債權人只能按比例享有個別追償價值,有可能所得的清算價值只佔原有債務價值很小的一部分,而且如果債權人與債務人具有長期的合作關系,債權人採取的立即求償措施損害的不僅是債務人,也包括債權人本身。所以,當企業發生嚴重虧損,陷入債務困境並處於破產清算邊界時,企業應盡力與債權人協商,實施對企業、所有者、債權人各方面都有利的債務重組計劃,包括豁免部分債務、降低債息率等等。
比如,我國對國有企業實施的「債轉股」計劃,即將國有商業銀行所持有的債券轉化為企業的股權,就是一種典型的債務重組方式。通過債轉股,債權人將原有的債務轉化為企業自有資金的組成部分,增強企業的自身資本實力。在股份制企業的改造重組中,利用發行可轉換債券進行籌資還債,在可轉換債券轉換為股票後,使其投資者成為企業的股東。債務重組的實施可以減少企業的債務籌資風險,為企業減壓,增強活力,而且對於債權人而言,債務重組可能會使債權人的權益損失降到最低,從而很大程度地降低了債權人的破產風險,因此只要債務重組的損失不超過企業直接破產造成的權益損失,債務重組的實施就是必要的、可行的和有利的。
6、完善科學的決策機制
財務風險本身具有綜合性,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所有風險最終都反映在財務風險中,使決策科學化和合理化是防範財務風險的重要手段,所以企業必須建立科學的決策機制。而決策機制是指決策權力的形成、規范和規定,它包括企業的決策機構、決策內容和決策機制等。公司制企業決策機制具體內容包括:股東大會是公司最高權力機構,股東作為所有者,在財務上享有對公司的經營方針和投資計劃、發行股票和公司債券以及公司合並、分立等重大事項投票權,享有公司剩餘索取權。董事會作為公司最高決策機構,享有廣泛的權利,對公司經營方針和投資方案決定權;對公司的年度預算方案、決算方案、利潤分配方案、彌補虧損方案、公司增減注冊資本以及發行公司債券的方案具有制定權;有公司合並、分立、解散方案的擬定權;對公司財務經理人員的任免權等。公司董事會與財務經理人員是委託與代理的關系,公司財務經理人員受聘於董事會,在許可權范圍內財務經理有權對日常財務經營活動,包括組織實施公司年度經營計劃和投資方案,擬定公司具體財務制度等進行決策,其他人不得隨意干預,同時董事會對財務經理人員的經營績效進行評價和監督。
綜上所述,企業在經營管理中,要樹立風險意識,建立有效的風險防範處理機制,加強企業財務風險控制,防範財務危機,建立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加強籌資、投資、資金回收及收益分配的風險控制,加強資產管理,實現企業效益最大化。

4. 融資部的工作職責

一、融資部的工作職責有幾大類型,具體參照以下:

1、銀行貸款

按資金性質,分為流動資金貸款、固定資產貸款和專項貸款三類。專項貸款通常有特定的用途,其貸款利率一般比較優惠,貸款分為信用貸款、擔保貸款和票據貼現。

2、股票籌資

股票具有永久性,無到期日,不需歸還,沒有還本付息的壓力等特點,因而籌資風險較小。股票市場可促進企業轉換經營機制,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同時,股票市場為資產重組提供了廣闊的舞台,優化企業組織結構,提高企業的整合能力。

3、債券融資

企業債券,也稱公司債券,是企業依照法定程序發行、約定在一定期限內還本付息的有價證券,表示發債企業和投資人之間是一種債權債務關系。債券持有人不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但有權按期收回約定的本息。在企業破產清算時,債權人優先於股東享有對企業剩餘財產的索取權。企業債券與股票一樣,同屬有價證券,可以自由轉讓。

4、融資租賃

向供貨商購買租賃物,提供給承租方使用,承租方在契約或者合同規定的期限內分期支付租金的融資方式。

二、主要是學習如何利用資本制度、機制、手段獲取資源,同時把企業未來價值「拉近」到現階段實現,使企業原有流動性較密切的資本增值。

三、利用產品技術或市場容量融入其他資源。大而全、小而全不僅是計劃經濟時代僵化的投資經營體制的一種表現,一些產品生產者仍懷有這種封閉的投資經營思想來組織產品經營。

(4)成立以財務部融資部的防範風險控制小組擴展閱讀:

1、從資金融通是否付息和是否具有返還性,融資可以被劃分為借貸性融資或者投資性融資;從融資的形態不同,可以劃分為貨幣性融資和實物性融資。

2、從融資雙方國別的不同可以劃分為國內融資和國際融資;從融資幣種不同,可以劃分為本幣融資和外匯融資;從期限長短可以劃分為長期融資、中期融資以及短期融資。

3、從融資的目的是否具有政策性,可以分為政策性融資和商業性融資。

4、從融資是否具有較大風險,可以劃分為風險性融資和穩健性融資等。

5. 融資風險控制部門職責都有哪些

融資部經理崗位職責:1.依據公司戰略目標,負責投融資業務及方案的設計;2.根據公司發展需要,尋找融資資本,全面規劃投融資項目; 3.從財務角度預測並評估投融資可能存在的風險,制訂應急措施,盡量減少公司的損失;4.監督投融資項目的執行情況,在專業領域提出建議和咨詢意見,對已完成的投融資工作負責進行後續監控、分析、評估、管理;5.建立與金融機構、投資機構、中介機構、合作夥伴等良好的溝通關系

6. 企業財務風險的防範措施有哪些

一、並購前的財務風險及防範
並購企業在並購計劃實施之前,需要選擇並購的目標企業和具體的並購方式,因此,並購前的風險主要是這兩個選擇所造成的風險。

1.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作為獨立的經濟主體,其選擇的並購行為不但應該符合自身的利益,而且應該符合主購企業的長期發展戰略。並購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謀求協同效應、實現戰略重組,或是為了某些特定目標。因此在並購前必須仔細考慮選擇適當的目標企業,而在實際操作中卻不乏多選擇失敗的案例。例如許多企業由於盲目進行混合並購或盲目進入不相關領域,最後使企業進入多元化經營的誤區,反而拖累了自身,不利於主購企業的發展。這些就是未能很好的考慮選擇目標企業的所造成的風險損失。

2.企業的並購方式多種多樣,有股權收購和資產收購及合並。股權收購又有整體性股權收購、控股性股權收購、承債性股權收購。資產收購又有規模擴張型、借殼上市型、重組型和置換型資產收購四種。每種方式要求的資本數量不同,不同的並購方式都有各自的優缺點。因此並購企業應該根據自身的資本規模及各方式的優缺點,適當的選擇並購方式,減少選擇所造成的風險損失。

二、並購中實施階段的財務風險及其防範

1.融資風險。

融資風險是指企業在並購過程中是否能夠籌集到足夠的資金,同時是否能夠保證並購的順利進行一種風險。如果融資的安排不當或是與企業運行連接不夠完善就會形成融資風險,如果融資過早就會出現承擔許多可以避免的利息;如果融資過晚或過慢就會出現資金不足或是資金供給不正常,導致並購無法順利進行。所以對於融資的安排也是並購過程中的重點。融資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兩種:內部融資和外部融資。

內部融資是指企業所需的資金均來源於內部的自留資金,內部融資的好處在於不需要支付利息,且沒有還貸壓力,可以減少企業的並購成本和由於無法還貸可能造成的破產形象,但是也具有不容忽視的缺點;完全運用自有資金,一則我國的企業規模一般較小,無法獨自承擔並購所需的巨額資金,完全動用寶貴的自有資金進行並購會影響企業對於外部市場的反應能力及抗風險的能力,如果進一步的融資不能夠順利進行,則非常有可能導致企業的正常運行,更不用說企業的並購大計。

外部融資是指企業運用外部手段籌集並購資金的方式,主要包括權益融資、債務融資和混合性證券融資三種。

權益融資是指企業通過增資擴股的方式進行融資。通過大量發行股票進行融資,可以籌集到大量的長期可使用資金,且因為股票本身沒有確定的付息日以及歸還期限,所以企業的資本風險較小,但是由於股票的發行需要長期的時間,且需要支付的發行費用較高,不利於在並購過程中的資金銜接,更有可能出現由於大量股票而稀釋股東對於企業的控制權,甚至出現大股東對全企業控制權的喪失,不利於企業的長遠發展。

債務融資是指企業通過借債的方法獲得資金的一種手段。通過舉債進行融資的資金成本較低,而且所支付的利息可以在稅前扣除,達到了避稅的效果,而且運用舉債的方法籌集資金所需時間較短,不會稀釋股東對於企業的控制權並且手續簡便,利於運用。但是債務融資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負債率較高的企業難以藉此方法獲得資金,並且銀行或債權人對於資金的提供有較苛刻的條件。一旦企業不能合適的掌握負債尺度,過高的負債率或造成企業的經營風險,如果不能到期償還借款和利息,會使得企業面臨破產的巨大風險。

解決融資風險首先要合理選擇並購的籌資方式與結構時,要遵循資成本最小化原則;債務籌資與股權籌資要保持適當的比例關系;另外,短期債務與長期債務要予以合理的搭配,以盡可能將籌資風險降到最低。最後,並購企業在選擇籌資方案時,必須結合並購動機,企業自身的資本結構,並購企業對融資風險的態度,資本市場的情況等因素,選擇最佳的融資方式組合,規劃融資結構,綜合評價各種方案可能產生的財務風險,保證並購目標實現的前提下,選擇風險較小的方案。

2.企業並購的信息風險。

由於存在信息不對稱、道德風險「隱蔽工程」以及法律政策的影響,並購中往往潛藏大量的信息風險。由於並購各方信息不對稱,出讓方往往對目標公司進行商業包裝,隱瞞不利信息,誇大有利信息,而並購方也常常誇大自己的實力,製造期望空間,雙方信息披露都存在不充分或者失真的情況。因此,並購冒然行動而失敗或交易後才發現受騙上當的案例比比皆是。

信息風險防範對策一方面應要求對方真實、完整,不會產生誤導地披露自己的全部情況並做出保證;另一方面應針對對方的外部環境和內部情況進行審慎的調查與評估,充分了解其現狀與潛在風險。做到信息披露及保證並購各方用最直接、合理、科學、專業和沒有歧義的語言披露其所有應當的信息,並作出聲明、承諾與保證。包括:出讓方向並購方保證沒有隱瞞重大信息,並購方向出讓方保證有法律能力和財務能力並購目標公司等等,以此來保護自己的利益,消除並購中可能產生的風險。對於可能存在的風險應當要求對方提供書面承諾,作為防範風險的保證及進行索賠的依據,並在並購合同中約定違約責任等救濟措施,做到防患於未然。

3.支付風險。

現金支付是指企業以現金為並購公司的工具,具有最大的財務風險。一則,對於企業具有的現金流量及數量有非常嚴格的要求,是企業並購能否完成關鍵;二則,由於直接運用現金進行支付,很有可能因為匯兌的差別造成多餘的匯兌損失;三則,完全用現金進行支付會導致股東權益的減少,可能會因此引起股東對於並購行為的抵觸,增加企業並購的財務風險。

股票交換是以並購方股票替換目標企業的股票,即以股換股。對於運用股票交換和進行運用權益融資一樣會稀釋股東對於企業的控制權,而股權稀釋的風險高低則是由股權稀釋率所決定的。當並購前後的股權稀釋率發生激烈變動,說明並購行為將給企業的原股東帶來巨大的股權稀釋風險。如果發行新股後的股權稀釋率小於50%,表示股權稀釋的風險較高;反之,表示股權稀釋的風險較低。當主要股東的股權被稀釋到無法有效控制並購後的企業而主要股東也不願放棄這種控制權力時,主要股東可能反對並購,使並購活動無法進行下去。除此以外為了並購行為而發放新股不僅發行費用較高而且還具有耗時長手續復雜等缺點。

對於現金支付的並購,首先考慮到的是資產的流動性,流動資產和速動資產的質量越高,導致變現能力就越高,也說明企業越能迅速並順利獲取收購資金。

由於流動性風險是一種資產負債結構性的風險,很難在市場上化解,必須通過調整資產負債來匹配。同時加強營運資金的管理來降低,通過建立流動資產組合,將一部分資金運用到信用度高,流動性好的有價證券資產組合中,使流動性與收益性同時兼顧,滿足並購企業流動性資金需要的同時也降低流動性風險。

對於股權支付的並購,應綜合考慮目標企業的成長性、發展機會、並購雙方的互補性、協同性等因素,全面評估雙方的資產,正確確定換股比例。目前,並購雙方換股比例所採用的換算標准或依據主要有並購雙方的每股市價、每股凈資產、每股收益等。

三、並購完成後的財務風險及其防範

企業並購後主要有整合風險。企業並購後如果不能採取積極的行動將被收購的企業快速整合到收購企業的組織結構中,收購仍有可能失敗。

整合前進行周密的財務審查,整合前的財務審查包括對並購企業自身資源和管理能力的審查以及對目標企業的審查。整合前的財務審查可為並購企業的運行提供可行性分析;還可通過審查發現被並購企業財務上存在的問題,以利於在整合過程中有的放矢,提高整合效率。財務審查的主要目的在於使並購方確定被並購企業所提供的財務狀況,其審查內容包括並購後需要整合的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需要的資金投入、企業的負儲結構、現有融資能力。加強並購後企業的組織結構整合。組織結構的整合主要是並購重組後企業的機構設置問題,其關鍵是合並雙方的人事安排。並購方企業應當根據企業發展目標,盡快制定並購後企業的管理體制和用人標准,做到人盡其才。要盡量挽留人才,防止磨合過程中出現團隊行為弱化、不負責任、負權壓利、擾亂工作秩序的現象。企業並購後,要發揮人才資本優勢並進一步挖掘人才資本的潛力,就必須根據人力資本的特徵正確評估人力資本價值。並購之後絕大部分企業的經營業績未來得到顯著提升,結果卻是資產規模不斷擴張,創利能力不斷下降,不同業務單元之間缺乏內在聯系和必要的相互支撐,主業和副業相互爭奪有限的企業資源,造成企業主業被拖累,而副業又難以為繼。這一現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企業並購後不重視財務戰略整合向造成的。

總之,如何迴避並購風險是企業並購的核心問題,並購風險是很可能會發生的風險,並不是必然會發生的風險。因此,只要認真做好防範對策,就可以實現預期的企業並購目標。

7. 融資申請中的風險防範措施怎麼寫

1、應樹立風險意識,建立風險預估體系和有效的風險防範機制
企業債務融資是指企業通過銀行貸款、發行債券、商業信用等方式籌集企業所需資金的行為。企業樹立風險意識、預估風險,並建立有效的風險防範機制非常有必要。在決定進行債務融資時,企業應立足市場,及時對財務風險進行預測和防範,制定適合企業實際情況的風險規避方案,通過合理的籌資結構來分散風險。如通過控制經風險來減少籌資風險,充分利用財務杠桿原理來控制投資風險,使企業按市場需要組織生產經營,及時調整產品結構,不斷提高企業的盈利水平,避免由於決策失誤而造成的財務危機,把風險減少到最低限度等。確定適度的負債數額,保持合理的負債比率,合理安排籌資,優化資金結構。
2、確定適度的負債數額,保持合理的負債比率合理安排籌資,優化資金結構
按資金運用期限的長短來安排和籌集相應期限的負債資金,是企業規避融資風險的對策之一。籌措長期資本,成本較大、彈性小、風險小,短期資本則與之相反。因此,企業在安排長、短期籌資方式的比例時,必須在風險與收益之間進行權衡。而所謂最佳資本結構則是指在企業可接受的最大籌資風險以內,總資本成本最低的資本結構。企業應確定一個最佳資本結構,在籌資風險和籌資成本之間進行權衡,使企業價值最大化。 具體企業可通過以下方式來實現資本結構的優化:
1、保持合理的現金儲備,確保企業的正常支付和意外所需。
2、加強存貨管理,提高存貨周轉率。這樣會增強企業的短期償 債能力及獲利能力。通過存貨周轉速度分析,有利於找出存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盡可能降低資金佔用水平。
3、加強應收賬款管理,加快貨幣資金回籠。通過建立穩定的信用政策、確定客戶的資信等級、評估企業的償債能力、確定合理的應收賬款比例、建立銷售責任制等措施,積極組織催收,減少在應收賬款方面的資金佔用,加快貨幣資金回籠。
3、合理安排籌資結構和期限組合方式,確定最佳資本結構
根據企業一定資產數額,按照需要與可能安排適量的負債。同時,還應根據負債的情況制定出還款計劃。企業利用負債經營加速發展,必須從加強管理、加速資金周轉上下功夫,努力降低資金佔用額,盡力縮短生產周期,提高產銷率,降低應收賬款,增強對風險的防範意識,使企業在充分考慮影響負債各項因素的基礎上,謹慎負債。在制定負債計劃的同時須制定出還款計劃,使其具有一定的還款保證,企業負債後的速動比率不低於1∶1,流動比率保持在2∶1左右的安全區域。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風險,提高企業的盈利水平。同時還要注意,在借入資金中,長短期借款應根據需要合理安排,使其結構趨於合理。
4、根據企業情況,制定負債財務和還款計劃
為了預防融資陷阱風險,企業可委託律師對投資方的具體信息進行調查,並簽訂臨時合同,首先約定好違約責任,預防因陷阱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企業進行籌資則必須面對籌資所帶來的風險,故企業在考慮債務融資時,需要全面認識並謹慎預估潛在的風險,及時制定和嚴格執行有效的債務融資風險防範對策,如此才能充分發揮債務融資的最佳作用,確保企業的穩定、持續發展。

8. 公司融資的風險控制措施包括哪些

一、融資內部控制 [2]
企業缺少融資內部控制的制度與工作流程,也是產生融資風險的根源。通過制度和流程設計,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為了便於融資企業結合自身的情況建立融資內部控制制度,我們對融資內部控制辦法作如下歸類說明:
(一)融資目標控制
1.融資成本目標;
2.融資過程費用預算目標;
3.資金方及潛在資金方滿意度目標;
4.融資服務單位及其他合作方目標;
5.融資的工作進度目標等。
這些目標,便於引導企業融資團隊的行為,也便於企業進行末期考核。
(二)融資工作流程式控制制
1.各部門職責分工與交叉;
2.各部門的工作規范。
(三)融資團隊行為控制
主要是權力、義務、責任制度與激勵辦法。
二、融資危機管理
(一)企業診斷與融資風險評估
在該階段,主要是通過對企業現狀進行診斷與評估,找出可能產生融資風險的關鍵點。
(二)建立融資風險預警體系
這是識別和發現風險的關鍵環節。在該階段,需要選擇一些可以量化的指標和一些敏感的現象和信息,建立融資預警體系,以便在風險即將出現前,能夠通知有關部門及時採取措施。在該階段,採取的主要工作步驟包括:
1.尋找合適的指標或信息;
2.對這些指標或信息進行合理取值,建立「紅線」、「黃線」、「綠線」,或者稱為警戒線。
3.建立信息傳遞機制,以便危機出現時,能夠保障信息的暢通。
(三)設置融資危機處理預案
融資危機處理預案是指預先准備的、當危機出現時擬採取的措施,主要應該包括:
1.組織和人員准備;
2.財務安排;
3.外部專家及融資服務機構的利用
(四)預案的採取和危機的化解
在該階段,主要是根據不同的危機類別,採取不同的處理預案,及時化解風險,把損失和危害控制到最低點。
(五)危機的善後處理
在該階段,主要是總結經驗教訓,完善制度、工作流程,並迅速恢復正常的經營秩序,這也是融資風險控制部門職責中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