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融資模式 » 並購融資過程中財務問題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並購融資過程中財務問題

發布時間: 2021-06-17 16:10:32

⑴ 公司並購的財務問題

內容簡介:一、財務陷阱的成因 並購中的財務陷阱源於在並購過程中對企業財務報表的過分倚重和事前調查的疏忽。雖然財務報表是並購過程中首要的信息來源與重要的價值判斷依據,但是,對財務報表固有缺陷的認識不足—例如它不能及時、充分、全面披露所有重大的信息,從而使並購方不能夠及時對一些重大的事項給予足夠的關注。財務報表導致並購者所產生的一些誤識,必將直接影響並購工作的展開,大大提高並購成本,引發財務與法律的糾紛、影響並購融資的安排、影響整合的進程。因此,為避免落入財務陷阱,首先要對企業財務報告的局限性有充分的認識: 1.會計政策具有可選擇性。這種可選擇性使財務報告或評估報告本身存在被人為操縱的風險,最典型例子是大量存在於企業中的盈餘管理行為。此外,諸如對無形資產評估、盈利預測這些重大事項上也存在著諸多可供選擇的方法與標准。一旦不充分不及時披露與重大事項相關的會計政策及改變,勢必造成並購雙方的信息不對稱。 2.不能反映或有事項與期後事項。財務報告的核心——財務報表,實際上只能反映企業在某個時點,某個期間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與現金流量,由於會計數據講究真實性與可驗證性,財務報表數據基本上是以過去的交易及事項為基礎。某些基於穩健性原則所計提的准備,如壞賬准備、存貨跌價准備,長期投資減值准備等,其計提比例實際上也是以歷史的經驗數據與稅則規定為基礎。
是否可以解決您的問題?

⑵ 企業並購會計存在哪些問題應如何解決

一、企業並購後財務整合存在的問題
(一)並購企業對財務整合缺乏重視
有的企業只是盲目地擴大其企業營運范圍,以為資產經營是支撐其長遠擴展所能運用的唯一可行方式,缺乏對並購目的和長期發展目標的一個正確的認識和規劃,只是想從並購活動中獲得直接的利益,而不考慮並購財務整合和並購後如何發展和整合資源問題,導致許多企業並購後不但沒有增值反而造成企業資產的貶值。
(二)並購企業忽視核心競爭力的提升
核心競爭力能給企業帶來超額利潤和長期競爭優勢,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是企業並購的根本目的。兼並和收購行為是企業期望將原來的項目整合在一起形成優勢,並在企業並購制定發展戰略的指導下,逐步培養和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如果企業財務整合影響不如預期情況下,其核心競爭力基本都是下滑走勢。所以,並購後的企業對核心競爭力的培養的重視程度,也決定了並購企業能否取得較好的財務整合效應。
(三)並購企業資本結構不合理
企業的發展能力與企業的利潤、資產結構等有密切的關系。企業不重視核心能力的培育將使其獲取利潤的實力減弱,資產構架不合理也同樣會產生不利影響。如果該企業的財務整合結果不如預期,償債能力將會大幅下降,由此也說明了償債能力的變小會讓投資人在債務上的投資提高,增加了並購企業的運營風險,造成整個資本結構不合理。因此,產生不合理的資產構架,延緩了財務整合的作用,令並購企業最終的財務整合過程不得不以失敗結束,並購企業由此將遭受巨大的虧損,無法實現企業並購的預期目標。
二、企業並購後財務整合的應對措施
(一)重視企業並購後的財務整合
一大批並購企業成敗的例子有力地證明了決定企業並購成功與否的核心要素是處於並購後期施行的在財務方面的整合,所以一定要把財務整合放在一個重要位置。從某種意義上說,並購是容易的,但並購後的整合是困難的。因此,有必要及時和有效地對企業並購實施財務整合。財務管理不單單影響著企業並購規劃是不是能夠達成,更影響著並購企業是否可以對被並購企業達成真正的控制,因此它成為一個企業組織管理構造的中樞核心。開展並購活動的企業對財務進行整合是為了在並購後期通過對相關財務整合知識的積累在企業內構建出一個切實可行的財務體制,將其在營運、投資融資等財務行為進行實時有效的控制,逐步實現企業受益最優方案。因此,提高對後期財務整合的關注度是極其必要的,不然的話將影響到並購方後期整合的方方面面甚至是使最終無法達成預期目標。
(二)提高並購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核心競爭力能給企業帶來超額利潤和長期競爭優勢,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是企業並購的根本目的。該理論認為,企業擁有的知識、資源和實力不一定都可以形成長遠有效競爭實力,其核心實力必須是其所獨有、當前和潛在的對手所沒有的特殊能力;核心能力一定要是在客戶注重的資本上有重大價值;它不能是別的競爭企業利用借鑒模仿就能輕松學到的一種實力;核心競爭能力必須在企業的產品和服務體現競爭優勢。通過合並和收購活動所需的元素,打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如何將這些元素對並購後新企業核心競爭力進行有效的整合,就成為關鍵問題。國內大量企業依託著經濟資本在近年間不斷提高,就投身於合並浪潮中,籌集資本、人力,擴充企業實力,但這個過程中一定要考慮自己的資源、企業的特點及自己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通過並購來升華這個空間。要想使企業核心實力得以提高,要先對並購企業處於頂層的財務資產進行整合,貫穿並購始終應注重企業核心實力發揮優勢,有效地對資源進行優化配置,經過重新制定的發展規劃指導,逐步發展和改善企業核心的競爭實力。企業並購後整合與優化和企業核心競爭力之間存在著互相影響的聯系。在企業並購過程中,企業獲得的企業兼並和收購的獨特資源、知識和技能,通過合並和收購獲得企業核心競爭力,企業核心競爭力之間的兼並和收購,兼並和收購是互補的,通過合並和收購整合新的企業競爭力,使此次成功地完成收購整合。站在並購企業的立場上,假設某企業目前擁有創造了該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那麼利用一系列的並購行為,它就能獲取被並購企業擁有的文化及資本,企業就能因此方便於融入之前曾組織的核心競爭力力,繼而持續使之擴大蔓延,最終為其並購戰略目標實現以及成功完成整合提供了根本保障。因此企業並購完成後,應該把如何增強核心實力放進其經營規劃中。
(三)加快並購後企業資本結構的調整
在並購後的企業,由於接管企業的並購債券,也為了籌集收購資金,會通過銀行貸款、證券和其他債務發行方式。這樣可能會加重並購後企業的債務負擔,使並購後企業財務狀況進一步惡化、資本結構更加不合理。因此,企業並購活動完成階段需要對該企業的資本與債務開展整合,完善資產構架、改進財務現狀、拉低資產負債比例。首先,加快實施資產整合。企業並購是為了利用並購來減少成本支出,拉大市場佔有率,使企業內資源進行更合理有效的設置。並購的結束,不能意味著並購方目標獲得實現,一定要經過對並購企業兩邊開展各方面資源的優化整合才能真正取得既定的目標。在這當中對資產的整合具有重要作用,經由資產整合之後資產的營運水平及效率、處置不好的資本、分離非核心的任務、再構優良資本能力均可以得到增強。其次,加快實施負債整合。在收購完成後的企業,兼並和收購因為接管企業兼並重組債務,或合並後的發展,採取貸款的形式和發行債券及其他融資,導致並購企業債務重組增加。如果並購企業自身資產構造就不合適,將導致其財務運行情況更加不好,加大了財務風險,導致整合效應效果不夠明顯。因此,加快資產整合就是為了聯系起並購方的資產狀況,利用改善並購方資產構造及財務運行情況、進一步提高企業對債務償還能力。
財務整合說的是並購方監控被並購方的財務體制系統、對其會計核算編制合並監管,使其按並購企業現有的財務體制運行,從而使該企業營運、投資融資等行為運行能更合理掌控,實現利益回報最大化。企業擴展要求其進行財務整合,財務整合作為企業並購整合後能施展財務協同作用的根蒂,是並購方實現更好控制被購方的基礎路徑,同時也保障了能夠達成並購戰略目標。通過財務整合,企業可以建立完善高效的金融體系,實現一體化管理,使所有的信息、數據的共享和有效利用能最大化。在財務整合過程中,整合的內容基本有整合財務方針導向、整合財務成果和管理體系、整合會計核算系統和績效評估系統。財務整合得以更好實施是依託了財務控制,缺少了財務控制這一環節的財務整合基本不會獲得目標收益。

⑶ 闡述企業並購中應該考慮哪些財務問題

在西方,對企業並購存在種種理論上的解釋。有的理論認為並購中通過有效的財務活動使效率得到提高,並有可能產生超常利益。有的從證券市場信號上分析,認為股票收購傳遞目標公司被低估的信息,會引起並購方和目標公司股票上漲。綜合各種理論,企業產權在買賣中流動,遵循價值規律、供求規律和競爭規律,使生產要素流向最需要、最能產生效益的地區和行業的同時,還要考慮由於稅務、會計處理慣例以及證券交易等內在規律作用而產生的一種純貨幣的效益,因此,企業產權並購財務動因包括以下幾方面。
避稅因素由於股息收入、利息收入、營業收益與資本收益間的稅率差別較大,在並購中採取恰當的財務處理方法可以達到合理避稅的效果。在稅法中規定了虧損遞延的條款,擁有較大盈利的企業往往考慮把那些擁有相當數量累積虧損的企業作為並購對象,納稅收益作為企業現金流入的增加可以增加企業的價值。企業現金流量的盈餘使用方式有:增發股利、證券投資、回購股票、收購其他企業。如發放紅利,股東將為此支付較企業證券市場並購所支付的證券交易稅更高的所得稅;有價證券收益率不高;回購股票易提高股票行市,加大成本。而用多餘資金收購企業對企業和股東都將產生一定的納稅收益。在換股收購中。收購公司既未收到現金也未收到資本收益,因而這一過程是免稅的。企業通過資產流動和轉移使資產所有者實現追加投資和資產多樣化目的,並購方通過發行可轉換債券換取目標企業的股票,這些債券在一段時間後再轉換成股票。這樣發行債券的利息可先從收入中扣除,再以扣除後的盈餘計算所得稅,另一方面企業可以保留這些債券的資本收益直至其轉換為股票為止,資本收益的延期償付可使企業少付資本收益稅。
1.節約交易費用。
企業並購實質上是企業組織對市場的替代,實現了外部交易的內部化,由於在適當的交易條件下,企業的組織成本有可能低於在市場上進行同樣交易的成本,從而減少了生產經營活動的交易費用。 2.減少代理成本。
當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時,由於企業管理層與企業所有者利益的不一致而產生了代理成本,包括所有人與代理人的簽約成本,對代理人監督與控制的成本等。而通過並購或代理權的競爭,目標公司現任管理者將會被代替,從而可以有效地降低其代理成本。
3.降低融資成本。
通過企業並購,可以擴大企業的規模,產生共同擔保作用。一般情況下,規模大的企業更容易進入資本市場,它們可以大批量地發行股票或債券。由於發行數量多,相對而言,股票或債券的發行成本也隨之降低,使企業以較低的資本成本獲得再融資。 4.取得稅收優惠。
並購過程中企業可以利用稅法中的稅收遞延條款合理避稅,把目前虧損但有一定盈利潛力的企業作為並購對象,尤其是當並購方為高盈利企業時,能夠充分發揮並購雙方稅收方面的互補優勢。由於股息收入、利息收入、營業收益與資本收益間的稅率差別較大,在並購中採取恰當的財務處理方法可以達到合理避稅的效果。 5.增加企業價值。
並購通過有效的控制權運動為企業帶來利潤,增加企業價值。即意欲獲取企業控制權的權利主體通過交易方式獲取了其他權利主體所擁有的控制權來重新配置社會資源。在有效的企業控制權市場運行的條件下,對大部分接管者來說,其爭奪控制權的動機就在於尋求公司的市場價值和在有效管理的條件下應具有的市場價值之間的差額。

⑷ 企業並購的財務問題包括哪幾個方面

從企業的角度來說,並購具有如下好處:
①以較低的價格購入資產;
②獲得重要的生產要素,如土地使用權、無形資產等;
③擴大企業規模,產生協同效應,體現規模效益;
④獲得更高的市場佔有率,增強競爭能力;
⑤實現多元化經營,降低經營風險;
⑥適時進入新行業,降低投資成本,投資見效快;
等等。
並購企業會計處理
1.採用有償方式兼並,兼並企業以被兼並企業提供的評估後的科目余額表登記入帳,進
行帳務處理時,按資產評估後的價值,借記所有資產科目;按成交價高於評估確認的凈資產
的差額,借記「無形資產——商譽」科目,按負債的評估後的帳面價值,貸記所有負債科目;
按確定的成交價,貸記「專項應付款——應付兼並企業款」科目(被兼並的凈資產+無形資
產=專項應付款)或「長期投資」科目。
2.採取無償劃轉方式兼並,按各項資產、負債評估確認的價值,借記所有資產科目,貸
記所有負債科目。兩者之間如有差額,貸記「實收資本」科目。
3.合並中產生商譽和負商譽會計處理方法,在合並中產生商譽可將並購商譽確認為一項
費用或者將商譽作為一項資產,在預計的年限內進行攤銷,或者沖銷留存收益。負商譽可作
為遞延收益處理,並在確定期限內確認為收益或將凈資產公允價值超過合並成本的差額作為
購買方權益的增加。
4.支付產權轉讓價款的核算,兼並企業支付產權轉讓價款時借記「專項應付款——應付
兼並企業款」科目,(或長期投資)貸記「銀行存款」科目。

⑸ 企業並購的財務風險有哪些及防範措施

一、並購前的財務風險及防範 並購企業在並購計劃實施之前,需要選擇並購的目標企業和具體的並購方式,因此,並購前的風險主要是這兩個選擇所造成的風險。 1.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作為獨立的經濟主體,其選擇的並購行為不但應該符合自身的利益,而且應該符合主購企業的長期發展戰略。並購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謀求協同效應、實現戰略重組,或是為了某些特定目標。因此在並購前必須仔細考慮選擇適當的目標企業,而在實際操作中卻不乏多選擇失敗的案例。例如許多企業由於盲目進行混合並購或盲目進入不相關領域,最後使企業進入多元化經營的誤區,反而拖累了自身,不利於主購企業的發展。這些就是未能很好的考慮選擇目標企業的所造成的風險損失。 2.企業的並購方式多種多樣,有股權收購和資產收購及合並。股權收購又有整體性股權收購、控股性股權收購、承債性股權收購。資產收購又有規模擴張型、借殼上市型、重組型和置換型資產收購四種。每種方式要求的資本數量不同,不同的並購方式都有各自的優缺點。因此並購企業應該根據自身的資本規模及各方式的優缺點,適當的選擇並購方式,減少選擇所造成的風險損失。 二、並購中實施階段的財務風險及其防範 1.融資風險。 融資風險是指企業在並購過程中是否能夠籌集到足夠的資金,同時是否能夠保證並購的順利進行一種風險。如果融資的安排不當或是與企業運行連接不夠完善就會形成融資風險,如果融資過早就會出現承擔許多可以避免的利息;如果融資過晚或過慢就會出現資金不足或是資金供給不正常,導致並購無法順利進行。所以對於融資的安排也是並購過程中的重點。融資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兩種:內部融資和外部融資。 內部融資是指企業所需的資金均來源於內部的自留資金,內部融資的好處在於不需要支付利息,且沒有還貸壓力,可以減少企業的並購成本和由於無法還貸可能造成的破產形象,但是也具有不容忽視的缺點;完全運用自有資金,一則我國的企業規模一般較小,無法獨自承擔並購所需的巨額資金,完全動用寶貴的自有資金進行並購會影響企業對於外部市場的反應能力及抗風險的能力,如果進一步的融資不能夠順利進行,則非常有可能導致企業的正常運行,更不用說企業的並購大計。 外部融資是指企業運用外部手段籌集並購資金的方式,主要包括權益融資、債務融資和混合性證券融資三種。 權益融資是指企業通過增資擴股的方式進行融資。通過大量發行股票進行融資,可以籌集到大量的長期可使用資金,且因為股票本身沒有確定的付息日以及歸還期限,所以企業的資本風險較小,但是由於股票的發行需要長期的時間,且需要支付的發行費用較高,不利於在並購過程中的資金銜接,更有可能出現由於大量股票而稀釋股東對於企業的控制權,甚至出現大股東對全企業控制權的喪失,不利於企業的長遠發展。 債務融資是指企業通過借債的方法獲得資金的一種手段。通過舉債進行融資的資金成本較低,而且所支付的利息可以在稅前扣除,達到了避稅的效果,而且運用舉債的方法籌集資金所需時間較短,不會稀釋股東對於企業的控制權並且手續簡便,利於運用。但是債務融資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負債率較高的企業難以藉此方法獲得資金,並且銀行或債權人對於資金的提供有較苛刻的條件。一旦企業不能合適的掌握負債尺度,過高的負債率或造成企業的經營風險,如果不能到期償還借款和利息,會使得企業面臨破產的巨大風險。 解決融資風險首先要合理選擇並購的籌資方式與結構時,要遵循資成本最小化原則;債務籌資與股權籌資要保持適當的比例關系;另外,短期債務與長期債務要予以合理的搭配,以盡可能將籌資風險降到最低。最後,並購企業在選擇籌資方案時,必須結合並購動機,企業自身的資本結構,並購企業對融資風險的態度,資本市場的情況等因素,選擇最佳的融資方式組合,規劃融資結構,綜合評價各種方案可能產生的財務風險,保證並購目標實現的前提下,選擇風險較小的方案。 2.企業並購的信息風險。 由於存在信息不對稱、道德風險「隱蔽工程」以及法律政策的影響,並購中往往潛藏大量的信息風險。由於並購各方信息不對稱,出讓方往往對目標公司進行商業包裝,隱瞞不利信息,誇大有利信息,而並購方也常常誇大自己的實力,製造期望空間,雙方信息披露都存在不充分或者失真的情況。因此,並購冒然行動而失敗或交易後才發現受騙上當的案例比比皆是。 信息風險防範對策一方面應要求對方真實、完整,不會產生誤導地披露自己的全部情況並做出保證;另一方面應針對對方的外部環境和內部情況進行審慎的調查與評估,充分了解其現狀與潛在風險。做到信息披露及保證並購各方用最直接、合理、科學、專業和沒有歧義的語言披露其所有應當的信息,並作出聲明、承諾與保證。包括:出讓方向並購方保證沒有隱瞞重大信息,並購方向出讓方保證有法律能力和財務能力並購目標公司等等,以此來保護自己的利益,消除並購中可能產生的風險。對於可能存在的風險應當要求對方提供書面承諾,作為防範風險的保證及進行索賠的依據,並在並購合同中約定違約責任等救濟措施,做到防患於未然。 3.支付風險。 現金支付是指企業以現金為並購公司的工具,具有最大的財務風險。一則,對於企業具有的現金流量及數量有非常嚴格的要求,是企業並購能否完成關鍵;二則,由於直接運用現金進行支付,很有可能因為匯兌的差別造成多餘的匯兌損失;三則,完全用現金進行支付會導致股東權益的減少,可能會因此引起股東對於並購行為的抵觸,增加企業並購的財務風險。 股票交換是以並購方股票替換目標企業的股票,即以股換股。對於運用股票交換和進行運用權益融資一樣會稀釋股東對於企業的控制權,而股權稀釋的風險高低則是由股權稀釋率所決定的。當並購前後的股權稀釋率發生激烈變動,說明並購行為將給企業的原股東帶來巨大的股權稀釋風險。如果發行新股後的股權稀釋率小於50%,表示股權稀釋的風險較高;反之,表示股權稀釋的風險較低。當主要股東的股權被稀釋到無法有效控制並購後的企業而主要股東也不願放棄這種控制權力時,主要股東可能反對並購,使並購活動無法進行下去。除此以外為了並購行為而發放新股不僅發行費用較高而且還具有耗時長手續復雜等缺點。 對於現金支付的並購,首先考慮到的是資產的流動性,流動資產和速動資產的質量越高,導致變現能力就越高,也說明企業越能迅速並順利獲取收購資金。 由於流動性風險是一種資產負債結構性的風險,很難在市場上化解,必須通過調整資產負債來匹配。同時加強營運資金的管理來降低,通過建立流動資產組合,將一部分資金運用到信用度高,流動性好的有價證券資產組合中,使流動性與收益性同時兼顧,滿足並購企業流動性資金需要的同時也降低流動性風險。 對於股權支付的並購,應綜合考慮目標企業的成長性、發展機會、並購雙方的互補性、協同性等因素,全面評估雙方的資產,正確確定換股比例。目前,並購雙方換股比例所採用的換算標准或依據主要有並購雙方的每股市價、每股凈資產、每股收益等。 三、並購完成後的財務風險及其防範 企業並購後主要有整合風險。企業並購後如果不能採取積極的行動將被收購的企業快速整合到收購企業的組織結構中,收購仍有可能失敗。 整合前進行周密的財務審查,整合前的財務審查包括對並購企業自身資源和管理能力的審查以及對目標企業的審查。整合前的財務審查可為並購企業的運行提供可行性分析;還可通過審查發現被並購企業財務上存在的問題,以利於在整合過程中有的放矢,提高整合效率。財務審查的主要目的在於使並購方確定被並購企業所提供的財務狀況,其審查內容包括並購後需要整合的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需要的資金投入、企業的負儲結構、現有融資能力。加強並購後企業的組織結構整合。組織結構的整合主要是並購重組後企業的機構設置問題,其關鍵是合並雙方的人事安排。並購方企業應當根據企業發展目標,盡快制定並購後企業的管理體制和用人標准,做到人盡其才。要盡量挽留人才,防止磨合過程中出現團隊行為弱化、不負責任、負權壓利、擾亂工作秩序的現象。企業並購後,要發揮人才資本優勢並進一步挖掘人才資本的潛力,就必須根據人力資本的特徵正確評估人力資本價值。並購之後絕大部分企業的經營業績未來得到顯著提升,結果卻是資產規模不斷擴張,創利能力不斷下降,不同業務單元之間缺乏內在聯系和必要的相互支撐,主業和副業相互爭奪有限的企業資源,造成企業主業被拖累,而副業又難以為繼。這一現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企業並購後不重視財務戰略整合向造成的。 總之,如何迴避並購風險是企業並購的核心問題,並購風險是很可能會發生的風險,並不是必然會發生的風險。因此,只要認真做好防範對策,就可以實現預期的企業並購目標。

⑹ 企業在並購中遇到的財務風險有哪些

企業並購的財務風險則是指由於並購定價、融資、支付等各項財務決策所引起的企業財務狀況惡化或財務成果損失的不確定性,是並購價值預期與價值實現嚴重負偏離而導致的企業財務困境和財務危機。
一項完整的並購活動通常包括目標企業選擇、目標企業價值的評估、並購的可行性分析、並購資金的籌措、出價方式的確定以及並購後的整合。而財務風險主要來源於目標企業價值的估計、並購資金的籌措和出價方式的確定這幾個方面。

⑺ 企業並購過程中的稅務問題

http://www..com/s?wd=%C6%F3%D2%B5%B2%A2%B9%BA%B5%C4%CB%B0%CE%F1%B3%EF%BB%AE&cl=3

淺談企業並購的稅務籌劃

[摘 要]合理的稅務籌劃不僅可以降低企業並購的成本,實現並購的最大效益,甚至可以影響企業並購後的興衰存亡。企業並購的稅務籌劃包括:選擇並購目標企業環節的稅務籌劃;選擇並購出資方式環節的稅務籌劃;選擇並購所需資金融資方式環節的稅務籌劃;選擇並購會計處理方法環節的稅務籌劃。

[關鍵詞]企業並購;稅務籌劃;稅收負擔

並購是企業重要的資本經營方式,企業可以通過並購進行戰略重組,達到多樣化經營的目標或發揮經營、管理、財務上的協同作用,使企業取得更大的競爭優勢。而稅收作為宏觀經濟中影響任何一個微觀企業的重要經濟因素,是企業在並購的決策及實施中不可忽視的重要規劃對象。有些企業甚至將獲得稅務優惠列為並購行為的直接動機之一。不論企業的並購行為出於何種主要動機,合理的稅務籌劃不僅可以降低企業並購的成本,實現並購的最大效益,甚至可以影響企業並購後的興衰存亡。本文試尋找企業並購行為中可能作出稅務籌劃的環節及籌劃原則,以實現企業並購的最大經濟效益。

一、選擇並購目標企業環節的稅務籌劃

目標企業的選擇是企業並購決策的最重要內容,在選擇目標企業時可以考慮以下與稅收相關的因素,以作出合理的有關納稅主體屬性、稅種、納稅環節、稅負的籌劃:

1.目標企業所在行業不同形成不同的並購類型與納稅主體屬性、納稅環節、稅種的籌劃。並購企業若選擇在同一行業的生產同類商品的競爭對手作為目標企業,則是橫向並購,以達到消除競爭、擴大市場份額、增加壟斷實力、形成規模效應的目標。從稅收角度看,由於並購後企業的經營行業不變,橫向並購一般不改變並購企業的納稅稅種與納稅環節的多少。從納稅主體屬性上看,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由於並購後規模的擴大,可變為一般納稅人。並購企業若選擇與企業的供應廠商或客戶的合並,則是縱向並購,以達到加強各生產環節的配合進行協作化生產的目的。對並購企業來說,由於原來向供應商購貨或向客戶銷貨變成企業內部購銷行為,其增值稅納稅環節減少。由於目標企業的產品與並購企業的產品不同,縱向並購還可能會改變其納稅主體屬性,增加其納稅稅種與納稅環節。比如鋼鐵企業並購汽車企業,將增加消費稅稅種,由於稅種增加,可以說相應納稅主體屬性也有了變化,企業經營行為中也增加了消費稅的納稅環節。並購企業若選擇與自己沒有任何聯系的行業中的企業作為目標企業,則是混合合並。這種並購將視目標企業所在行業的情況,對並購企業的納稅主體屬性、納稅稅種、納稅環節產生影響。比如,一鋼鐵生產企業並購房地產企業,將增加營業稅稅種與納稅環節。

2.目標企業注冊資金類型不同與稅收籌劃的關系。目標企業按其資金來源性質可分為外資企業與內資企業,而我國稅法對內外資企業的稅收區別對待,實行的稅種、稅率有較大差別。一般來說,外資企業享有較多的稅收優惠。因此,並購企業在選擇目標企業時,可以選擇外資企業,若並購後外資占並購後企業資金的法定比率後可申請注冊為外資企業,從而可享受外資企業的所得稅優惠措施和優惠匯率,並可免除諸如城市維護建設稅、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產稅、車船使用稅等不對外資企業徵收的稅種。

3.目標企業的財務狀況與所得稅的籌劃。並購企業若有較高盈利水平,為改變其整體的納稅地位可選擇一傢具有大量凈經營虧損的企業作為目標企業進行並購,通過盈利與虧損的相互抵消,實現企業所得稅的減免。如果合並納稅中出現虧損,並購企業還可以實現虧損的遞延,推遲所得稅的交納。但必須警惕目標企業可能給並購後整體企業帶來的不良影響,特別是利潤下降對其市值的消極影響及並購企業為整合目標企業而向目標企業過度提供資金造成的「整體貧血」,以防止將並購企業拖入經營困境。

4.目標企業所在地與並購稅務籌劃的關系。我國對在經濟特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注冊經營的企業實行一系列的所得稅優惠政策。並購企業可選擇能享受到這些優惠措施的目標企業作為並購對象,並購後改變並購後整體企業的注冊地,使並購後的納稅主體能取得此類稅收優惠。

二、選擇並購出資方式環節的稅務籌劃

企業並購按出資方式可分為以現金購買資產式並購、以現金購買股票式並購、以股票換取資產式並購、以股票換取股票式並購。後兩種以股票出資的方式對目標企業股東來說,在並購過程中,不需要立刻確認其因交換而獲得並購企業股票所形成的資本利得,即使在以後出售這些股票需要就資本利得繳納所得稅,也已起到了延遲納稅的效果。而我國稅法規定只對現金紅利征所得稅,對資本利得不征所得稅。目標企業股東可以得到完全的免稅作用。而用前兩種現金出資的方式,目標企業股東在受到以紅利形式發放的現金時要繳納所得稅,而無法取得免稅或遞延納稅的優惠。

三、選擇並購所需資金融資方式環節的稅務籌劃

各國稅法一般都規定,企業因負債而產生的利息費用可以抵減當期利潤,從而減少應納所得稅。因此並購企業在進行並購所需資金的融資規劃時,可以結合企業本身的財務杠桿程度,通過負債融資的方式籌集並購所需資金,提高整體負債水平,以獲得更大的利息避稅效應。

四、選擇並購會計處理方法環節的稅務籌劃

對企業並購行為,各國會計准則一般都規定了兩種不同的會計處理方法:權益合並法與購買法。我國會計准則對此尚未作出具體規定,因此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作出不同選擇。從稅收的角度看,購買法可以起到減輕稅負的作用。這是由於各國會計准則規定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反映其資產的歷史成本,稅法也要求固定資產折舊的計提以帳面價值所反映的歷史成本為依據。即使資產的市場價值高於帳面價值,折舊的計提依據依然不變。在發生並購行為後,反映購買價格的購買法會計處理使並購企業的資產基礎增加,能按市場價值為依據計提折舊,從而可產生更大的折舊避稅額,減少了所得稅稅負。

企業在其並購行為的不同環節出於稅務籌劃的目標,也許會作出相互矛盾的稅務方案安排。此時,企業應該明了,稅務籌劃作為企業理財的重要內容,其根本目標是減少企業總成本費用,提高經濟效益,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因此,企業在其並購行為中進行稅務籌劃時,要遵循以下原則:

1.綜合考慮並購行為各環節的稅務籌劃要點,統籌安排,著眼於降低企業的整體稅負,而非僅僅減少某一環節、某一稅種的納稅。

2.遵循稅務籌劃的成本——效益原則,衡量稅務籌劃發生的成本與取得的效益,對稅務籌劃的頻度與程度作出合理安排。在計量稅務籌劃的成本時,要注意將其機會成本計算在內。比如因稅務籌劃方案實施而引起的其他費用的增加或某種收入的減少,就是該方案的一種機會成本。

3.立足企業全局,考慮長遠利益,綜合衡量企業並購行為中稅務籌劃對企業經營的整體影響和長遠影響。並購行為能否成功完成,除成本因素外還受其它眾多內外因素影響。而並購行為是否最終成功,關鍵更在於並購後對目標企業的整合與戰略重組。稅負的減少只是理財手段之一,要與企業其他理財措施結合使用,才能發揮對企業整體的積極作用。況且企業並購行為對並購企業來說,作為一種資本經營方式,只是其眾多經營管理決策及行為中的一種,並不是改變企業命運或挽救企業於危難的靈丹妙葯。我們不能盲目高估企業並購的作用,因此也不能過分依賴於企業並購行為中的稅務籌劃這種單一理財措施。

楊健 鍾紅英

⑻ 企業並購案中有哪些會計問題

以上回答過於專業。會計系的學生對金融也許知道的不多去研究。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靈感。只有你的文章有個性話才能成功:1:微軟的收購就好像日本侵略中國一樣 不過前者用武力後者用股票。 前者雅虎不得不採取措施 後者中國不得不反抗 。只能把損失減少到最少 , 但是不能避免 。就好像中國對日本說『我不和你打』日本同意嗎?中國和雅虎都是被動的 如果你對股票稍有了解 就知道一個企業的決策權和發展方向是由持有股票最多的勢力決定 就好像日本打到中國多數土地以後 中國就是日本控制了。那時候你還可以把華夏大地叫中國 但是那實際上是『支那』了。呵呵 當微軟有了很多雅虎股票就已經佔領雅虎了……所以雅虎是被避的 現在的問題已經不是賣或者不賣的問題,而是賣多少錢的問題.如果雅虎對價錢不滿意也可以反抗:雅虎可以增大股票的發行量,這樣就能抵抗微軟的收購。就好像微軟要從雅虎手裡買走雅虎維持生命的一鍋湯,雅虎不願意,微軟硬要買。所以雅虎不斷給鍋里添水,一鍋湯變成兩鍋三鍋。所以微軟就要把價錢話到2倍3倍。但是不管怎麼樣,微軟得到的還是一鍋湯。
2.就美國微軟公司意圖收購雅虎一案,中國政府要求中國網路巨頭阿里巴巴集團提供信息。中國政府將關注收購案的動向,仔細研究微軟成功收購後可能產生的影響。有分析認為,本土管理層保持控制權對於阿里巴巴非常重要,因為中國政府通常不願意看到外國公司控制中國互聯網內容。因為互聯網對一個國家來說是一個很大的信息傳遞工具,別國拿著中國的擴音器說話,就能淹沒中國的聲音。雅虎是中國網路巨頭阿里巴巴最大的股東,雅虎持有阿里巴巴39%的股份。微軟成功收購後可能對阿里巴巴產生的影響.這是一個針對中國甚至亞洲的連環套.微軟要想拿走雅虎中國這塊「大蛋糕」,還必須通過中國反壟斷執法機構審查。不過,中國《反壟斷法》還要等到今年8月1日才開始正式實施,如果微軟動作夠快,中國政府恐怕也只能望洋興嘆。
3.雅虎公司還是正式實施醞釀已久的裁員行動,接到裁員通知的雇員將陸續離開公司。雅虎宣布此次裁員約1000人,以便把業務重心集中在搜索和廣告業務領域。雅虎此次裁員的費用預計將達2000萬-2500萬美元。雅虎已於宣布裁員的當天將報告送交了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並將把大部分相關費用列入了2008年第一季度的報表。在1月29日發表2007年第四季度決算報告時表示將裁員以削減經費。

⑼ 企業並購中財務風險的原因及對策有哪些

(一)優化管理.規避非系統性財務風險
在企業並購活動中,強化對財務風險的規避能夠有效地弱化財務風險,但不能完全消除財務風險。
(二)科學決策,規避戰略風險
並購企業首先必須對並購目標企業整體的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的變化進行認真分析:可採用SWOT模型來進行分析,這種分析主要側重於企業競爭地位的改變和市場控制能力的變化主要分析日標企業的並入是否可以給並購企業帶來協同效應和資源共享,並南。
(三)方式適當。分散財務風險
認真研究並購雙方資源的互補、關聯和協同程度,全而分析影響並購效果的風險因素和風險環節,然後按照風險最小化原則選擇並購方式和實現的途徑,是防範並購財務風險的關鍵:
(四)確定融資額度,選擇融資方式
融資問題是指收購企業應該利用何種金融工具籌集用以實施並購所需的資源,有兩方面的問題:融資的額度及融資的方式。
(五)根據融資額度,選擇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