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發揮金融業在支持中國城鎮化發展中的作用
城鎮化是十八大部署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戰略之一,也是我國未來最大的發展紅利與增長引擎。城鎮化對擴大消費和投資需求、統籌城鄉發展、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協調發展等具有重大意義,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是未來一段時期各級政府的重要任務。城鎮化過程中的基礎設施建設、擴大公共服務、促進區域經濟發展、農村勞動力轉移等都需要大量資金的支持,但地方政府財力很難滿足如此巨大的資金需求。因此,認真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發揮職能作用全力支持新型城鎮化建設,充分發揮金融業的資金融通功能和優勢,對推進城鎮化發展意義重大。
近年來,城鎮化作為我國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金融內生於經濟,其自身的特點決定了金融只能按照市場經濟規律支持城鎮化建設,而金融機構追求盈利目標和城鎮化建設的社會效益存在矛盾。在我國金融資源相對稀缺的背景下,金融支持城鎮化建設必須找准著力點和切入點。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持續發展,我國的城鎮化建設進程正逐年加快。而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城鎮化建設自然離不開金融的支持。城鎮化建設作為新型經濟社會發展模式的主要戰略選擇之一,實現其預定目標有賴於相關政策的配合和支持,其中金融政策市必不可少的。 (一)當前金融支持城鎮化建設存在的難點問題
1、 金融業逐利性和城鎮化建設的社會性存在矛盾。城鎮化建設對於提升內需、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改善民生、拉動投資和促進經濟增長有著積極的社會意義。但是城鎮化建設所涉及的大多數項目和中國人壽保險業追求盈利的經營宗旨存在矛盾。所以,保險業也要擴展信貸及同銀行業務攜手做好城鎮化的建設。城鎮化建設首先要保證基礎設施的完善,但是基礎設施中有很多項目不符合保險業投資要求,如城市垃圾處理、廢水處理等公益性項目,基本不產生現金流,需要政府財政補貼或者提供政策優惠維持經營,因此還款來源較難保障。
2、 城鎮化建設中項目承貸主體難落實。城鎮化建設以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建設為主,承辦單位主要是地方政府的相關主管部門,這些部門不具備承貸主體的資格。我國法律明確規定地方政府不得向保險業借款,而地方政府通過創新融資方式組建政府投融資平台作為承貸主體。
3、 金融機構市場定位與城鎮化戰略存在矛盾。一是一些政策性保險公司如中國人壽保險股份公司,金融政策界定不清楚,服務范圍寬泛化,政策性引導作用發揮不充分,對區域經濟、城鄉經濟協調發展和城鎮化功能完善支持力度不夠。相反,一味地追逐利潤最大化,在信貸投向上出現商業化的趨勢,依靠政策性金融支持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重點項目建設的功能相對弱化了,不利於城鎮化戰略的實施;二是長期以來各金融機構實行粗放式經營,追求點多面廣、機構層層下設,即便是在一些金融資源匱乏的偏遠鄉村,農村人壽保險公司、平安保險公司甚至一些其他的保險公司紛紛設立機構,竟相搶拉投資,導致低效率勞動、無效勞動。與此同時,城鎮的網點布局不合理,服務功能不完善,以城鎮化建設帶動農村發展的金融組織體系和服務網路未真正的建立起來。三是採取因噎廢食的做法,為了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眾多的城市大型保險公司下設農村保險所,不利於把握保險公司的性質和服務的方向的,減弱了對城鎮中小企業和個體私營客戶的投資,不利於城鎮經濟發展和城鎮規模的壯大。
4、 在城鎮化建設中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總體不高。目前,金融資源過多地集中、流入大城市,
有的省會城市的存貸款已經佔到全省的一半以上,而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建設資金卻較為缺乏,沒有充裕的資金作為物質基礎,不利於城鎮化過程中不同規模的城市與城鎮的和諧發展。而對於資金集聚的大城市而言,其信貸資金分布也呈現出許多不合理的現象。一方面,金融機構之間只是競爭對手,不是合作夥伴,資金畫地為牢,銀團貸款形式很少出現,資源集聚度不高,另一方面,貸款趨同現象十分普遍,各金融機構競相盲目的把大量信貸資金投向相同的大項目、大企業,造成低水平重復投入,降低了金融資源配置效率。這樣真正需要信貸資金的項目或企業的融資需求卻得不到滿足,自然不利於城市建設中小型基礎項目正常的資金供給與配置,不就不利於城市的全面可持續、協調的發展。
5、 金融服務功能還不完善。金融信息網路建設與發達國家比還有很大的差距。一些金融機構尚未實現不同城鎮之間業務的聯網和異地存取資金。金融服務手段還是以傳統的投保業務為主,咨詢、結算、代理等中間業務發展緩慢,金融創新能力不前,隨著我國城鎮化和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居民在金融需求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多。對於目前城鎮化發展中不斷出現的新的金融需求,例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財務顧問。投資銀行業務、基金託管,保險業等新型業務的需求,我國保險業的金融服務功能還十分有限,尚不能緊跟時代的發展,不斷滿足這些新穎的金融需求,因此也不利於我國城鎮化進程的進一步推進。
6、 完善我國城鎮化進程中金融支持作用的策略分析。
第一,優化金融市場結構,推行融資證券化。市場經濟經濟發展客觀上要求金融市場結構優化,進行融資證券化,其理論根源在與:
(1)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隨著居民儲蓄佔主體地位。人們對投資工具的選擇呈現多樣化,投資者不僅需要安全性和流動性錢的投保存款,也需要風險大但收益高的證券:
(2)融資證券化相較於以保險為代表的間接融資具有更強的利益約束能力,這種硬約束的融資方式在約束機制方面更能體現市場經濟的一般要求。而以保險信用為主的間接融資時一種軟約束性用:
(3)融資證券化對於整個經濟具有重要的制度創新功能。有大量低成本的資本供給無疑是發展我國經濟和推進城鎮化必須解決的問題,通過融資證券化推動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和在資源配置中引入市場機制,由此獲得的增長效應要比單純地引進外資中得到的更加明顯。因此我國必須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擴大證券化融資在融資總量中的比重,逐步改變目前間接融資比重偏大的金童市場結構。
首先,通過不斷加快構建多層次的資本市場,結合金融工具的創新,以拓寬融資渠道來推行融資證券化的進程。
其一,應進一步大力發展主板市場。股權分置改革的順利完成,使主板市場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隨著工行、中國人壽保險公司等一批大市值公司相繼上市,不僅市場規模大幅擴張,上市公司結構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市場功能進一步發揮。
其二,堅持不懈地發展中小企業板。中小企業板自2004年設立以來得到了較塊的發展,制度創新力度不斷加大,已成為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重要的組成部分。
(二)發展中小金融機構,完善金融組織系統以民營企業為主的中小企業是發展市場經濟,推動城鎮化的一個主要推動力。因此,我國要擴大城市規模,提高城市質量和縮小城市發展差距,必須建立中小企業融資體系,為中小企業提供有效的融資渠道。支持中小企業做大做強,中小金融機構是最適宜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融資的金融組織形式。發展中小金融機構,首先必須通過制度供給,改變不利於中小金融機構發展的政策,營造公平競爭的環境,促進和扶持中小金融機構的發展。如實行有差別的金融機構設置管理辦法;改變市場准入條件,為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機構打開方便之門;應該在投保利率、資金來源和運用渠道、業務創新等方面為中小金融機構提供優惠政策;其次,科學合理地規劃地方性中小金融機構的設立,填補國有人壽保險基層分支機構撤並後留下的服務空白。在規劃時應把握好中小保險公司與國有人壽保險公司的市場定位,做到取長補短、優勢互補、良性競爭、廣泛合作。在發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機構的基礎上進一步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組織,直接為中小企業發展進行融資服務。同時改革和發展農村合作金融組織,使其更好地為發展農村經濟服務。
(三)鼓勵多種形式的城市建設融資方式
首先,要加大財政投入,把財政支出的重點放在基礎設施、公用事業及公益性項目上,並充分發揮財政投資的杠桿作用,通過部分投資、貼息、信貸擔保和減免稅等多種方式來吸收全社會投資;
其次,應實行建設投資的多元化、市場化、規范化,發揮各類投資者、經營者共同建設城市的積極性。在項目建設上,鼓勵招商引資。在堅持項目資本金制度的原則下,鼓勵金融機構進行項目貸款、固定資產貸款、地方政府貼息貸款;
再次,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金融機構應放寬向城鎮基礎設施貸款的限制,適當安排一定比例的城鎮基礎設施建設資金與發展中長期貸款。
(四)各金融機構應找准切入點,加大支持力度各金融機構要在堅持三性原則的前提條件下,根據自身的業務特點,積極探索並找准支持城鎮建設的切入點。中國人壽保險、城市保險業及股份制保險業應主要在健全城鎮功能和發展城鎮社會服務中尋求商機,重點解決距離中心城市較近的衛星鎮的金融需求,如交通、 能源、信息、防災減災等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城鎮居民住房消費、教育消費、耐用消費品需求及企業化運作方式的污染綜合治理需求等。 中國人壽保險和農村保險所主要在發展城鎮經濟、促進社區服務水平提高上開展金融服務,同時積極支持面向城鎮社區服務的各類服務機構,特別是有需求潛力和就業容量大的服務業,促進城鎮第三產業發展。當然優化工業結構、提升產業素質和競爭力,是城鎮經濟上規模、上水平,增強發展後勁的重要途徑。並且小城鎮在一定時期內重點發展有優勢的勞動密集型工業和為中心城市配套的工業,吸收中心城市轉移出來的加工業,對此,金融部門應積極支持。對於新成立的農村經濟實體和組織,金融機構應引導其在建制鎮中落戶發展。
(五)把握金融需求變化趨勢,提高綜合化和個性化服務能力隨著我國城市化和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數量、質量隨之提高。居民在金融需求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多。一是金融需求呈多樣化趨勢。中國人壽保險公司要把握這一發展趨勢,加強與證券、銀行、投資基金等其他相關行業之間的合作,滿足客戶多方面的金融需求。在做好傳統業務的同時,積極開拓網路結算與服務、股票質押貸款、證券資金結算、資產管理、財務顧問、投資銀行業務、基金託管等業務領域,增加保險業的綜合服務能力。 二是居民的金融需求呈個性化趨勢。要適應金融需求個性化發展趨勢,中國人壽保險業就必須加大金融創新力度,提高個性化金融服務的能力。因此,中國人壽保險業要積極跟進市場,掌握客戶需求,實施和完善以市場和客戶需求為中心、以優質服務為宗旨的客戶經理制,加大培訓力度,培養一批懂金融、證券、銀行、基金等多種業務的綜合金融理財師,不斷進行業務重組、內部結構重組、保險業與市場關系重組、保險業與同業關系重組,建立個性化的服務營銷和產品創新機制,為客戶量體裁衣地提供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提高自身的市場競爭力。 可以肯定的是,城鎮化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如何挖掘這種潛力?更多人意識到目前城鎮化的核心不再僅僅是土地的城鎮化,更是人的城鎮化。要實現這一目標,既需要土地、社會保障、公共服務以及金融的支持,也需要它們的調整以適應新型城鎮化的需要。通過調整尋找支持城鎮化的切入口,抓住發展新機遇成為包括金融在內的許多行業的目標。毫無疑問,金融支持是城鎮化的必要條件,金融也會在助推城鎮化進程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某金融機構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對於金融機構來說,城鎮化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並存。」
作為保險業的員工我們,應在上級領導的正確領導下,緊密圍繞保險業務發展的工作中心,把保險業務工作融入經濟的業務建設、思想建設、隊伍建設和績效管理中,以「三個確保」為目標,努力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不斷完善服務體系,開創我公司保險工作的新局面。我們的主要做到以下:
夯實基礎,強化培訓我公司營業部始終抓好業務員的培訓工作為基礎作用,加大開發各大企業的保障作用, 加強城鄉統籌,服務於城鄉一體化發展。在遼**鎮化發展進程中,中國人壽保險公司要圍繞四個關鍵領域,積極提供保險保障和多種金融服務。與各大銀行的網點和溝通,全力保障公司業務的發展,把監督貫穿於公司各項工作業務中,加大懲罰力度,確保各項工作廉政到位,構成「不敢為」的監督防線。這樣才能是金融業的發展得到更有利的保障。建立個性化的服務營銷和產品創新機制,為客戶量體裁衣地提供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提高自身的市場競爭力。
在新的時期,我們將緊隨中國人壽保險公司繼續嚴格貫徹國家產業政策,繼續積極參與公益事業,通過組織員工開展愛心捐建、愛心助學等活動,支持農村改善人畜飲水環境和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條件。積極維護地方金融秩序,切實藉助廣覆蓋的機構和網點,開展保險知識和金融產品下鄉進村活動,向農村地區普及保險知識,幫助農戶更加熟練地使用保險產品,提高保險產品在農村的認知度和使用率。積極與地方政府推進信用村建設,加強與金融同業協作,共同防範地方金融風險,打造良好的農村誠信環境。
⑵ 金融支持城鎮化可有怎樣的路徑
不容迴避的現實是,雖然金融在支持城鎮化建設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從目前情況看,金融助推城鎮化發展尚有很大空間。一方面,金融支持的制度保障尚不完善,比如一些具體實施政策不明晰,缺乏激發城鎮化金融創新活力的相關機制,金融相關的其他政策措施不盡完善,這都影響了金融支持城鎮化建設作用的發揮。另一方面,金融支持總量仍有缺口,存在供需矛盾。目前,城鎮化建設融資方式過於倚重傳統的銀行信貸手段,間接融資居主導地位,直接融資比重較低,僅憑信貸融資難以滿足農村城鎮化進程中對金融產品的多樣化需求,而且降低了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抑制了城鎮化進程的推進。
毫無疑問,金融支持是新型城鎮化穩步推進的重要條件。因此,應盡快調整金融結構使其與新型城鎮化發展要求相適應,並探尋金融支持新型城鎮化的最佳路徑,滿足大規模城鎮化建設的資金需求。
探尋金融支持新型城鎮化的最佳路徑,要著力構建布局合理、分工明確的多層次金融組織體系。金融機構應加大對小城鎮的金融資源配置力度,增加機構網點、人員配置和基礎設施,不斷提高城鎮化建設的金融服務覆蓋面,增強服務對接能力。同時,根據自身比較優勢和經營發展戰略明確市場定位,減少同質無序競爭,開展差異化、特色化競爭。制定與城鎮化發展相適應、能夠發揮自身優勢的特色發展戰略,通過提供綜合的金融服務實現業務和收益的快速增加。
探尋金融支持新型城鎮化的最佳路徑,要著力構建充分動員各類金融資源、適應不同融資需求的多元化融資渠道。根據城鎮化建設的多層次金融需求特點,探索多元化融資渠道,實現以間接融資為主向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並重轉變,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向體制外引入更多民間資本轉變。積極發展債券市場和資本市場,緩解建設資金不足,減輕財政支出壓力。對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推動其在銀行間市場發行中小企業集合票據和區域集優票據融資;對資信等級較高的城鎮龍頭企業,推動其上市融資。
探尋金融支持新型城鎮化的最佳路徑,要著力構建能夠盤活沉澱生產要素、破解融資難題的金融產品體系。有序開展土地經營權質押融資業務,探索更多土地資本化方式,充分利用城鎮化進程中的土地增值集聚金融資源;積極開展供應鏈金融、中小企業股權質押貸款、應收賬款質押等金融產品,激活城鎮化建設中的產業鏈、銷售鏈各個環節的閑置資產;探索環保金融,圍繞城鎮化中的碳減排量、污水減排量等開發碳金融產品。針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新滿足農業產業化發展的信貸產品,大力運用林權抵押貸款、訂單農業貸款等信貸新模式,促進農業規模經濟效益的提升。
探尋金融支持新型城鎮化的最佳路徑,要著力構建有利於金融支持城鎮化建設的體制機制。在構建有利於支持城鎮化建設的金融生態環境同時,要構建金融支持城鎮化建設的正向激勵機制,即充分發揮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激勵引導作用,引導銀行機構將更多資源投向城鎮化。
⑶ 如何創新新型城鎮化投融資機制
「人到哪去、地怎麼用、錢從哪來」是新型城鎮化發展的三大問題,其中的資金保障是關鍵一環,《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提出要建立透明規范的城市建設投融資機制。新型城鎮化建設資金需求大、期限長,社會外部效益強但商業效益不高,需要以改革創新思維,推動建立市場化、可持續的資金保障機制,有效發揮政策性金融的引導和促進作用,避免地方政府債務無序擴張,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平穩釋放城鎮化潛力。
建立健全地方債券發行管理制度
城鎮化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應當從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區位稟賦、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等實際出發,合理確定發展目標和建設任務,順勢而為,量力而行,穩步推進。當前,地方政府債務規模較大,城鎮化融資能力下降。推進新型城鎮化健康發展,須妥善應對地方政府性債務問題,將債務風險控制在安全范圍內。
第一,建議加快研究市政債發行相關工作,建立統一的市場評級體系,探索編制完整的政府資產負債表,為基礎設施建設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目前我國「城投債」從發行人資格和募集資金投向來看,具有市政債特徵,但准入條件和債券期限等方面的規定要求與基礎設施投融資特點和盈利模式尚存在差距,融資規模也難以滿足社會需求。
第二,建議按照控總量、可持續的原則,制訂城鎮化建設融資規劃,統籌考慮各地發展條件、政府負債、資金供給等因素,設立動態、包括市政債在內的全口徑負債「天花板」,防範地方政府過度舉債。
第三,以地方政府性債務審計為契機,建立地方政府性債務動態監控體系,同時針對基礎設施建設「一次建成、長期使用」的資本性支出特點,逐步建立包括跨年度資本預算在內的財政預算制度,著力提高地方政府債務透明度。
第四,可從未來新增加的一般預算收入、國有土地出讓收入和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建立覆蓋市政債等政府性債務的風險償債基金,防範地方政府債務局部、突發的流動性風險,穩定金融機構和債券投資者的市場預期。
拓寬市場化、多元化的資金來源渠道
《規劃》提出,要放寬准入,完善監管,制定非公有制企業進入特許經營領域的辦法,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城市公用設施投資運營。市場化的城鎮化建設資金不僅為城鎮化發展特別是相關經營性基礎設施建設提供穩定可靠的資金來源,而且也有助於提高公共服務質量和效率,降低財政風險。
第一,建議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城市基礎設施領域公私合營政策法規制度,推動政府購買社會服務和公私合作項目運作的規范化、制度化,指導國企、民企、外資等各類市場化主體,通過PPP(公私合營)、BOT(建設―經營―轉讓)、特許經營等商業模式,參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
第二,可參考設立新興產業投資引導基金的配套政策,鼓勵設立專門的城鎮化投資引導基金和城鎮化投資基金,大力推進基礎設施資產證券化,推進基礎設施領域的市場化、產業化運作。
第三,引導利用保險、融資租賃等社會資金投入城鎮化建設,保險、融資租賃等長期、大額社會資金對安全性、收益性有特殊要求,與大部分基礎設施項目現金流相對穩定、資金回收期限長的特點較為匹配,可鼓勵創新匹配兩者需求特點的合作模式,如民間資本發起設立主要投資於市政公用事業領域的融資租賃產品或資金信託計劃等。
第四,加快培育多元化的投融資主體,改革創新現有地方融資平台,可通過注入資源、注入股權、賦予特許經營權等方式,充實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資本實力,使其發展成為治理規范、財務可持續、以企業信用為主要依託的市場化投資主體。
第五,積極創新項目融資模式,借鑒城市棚戶區改造的成功做法,有效發揮政府引導職能,統籌整合地方財政、土地、金融和政策等各類資源,將經營性項目和公益性項目有機組合,建立「以豐補歉」的項目綜合收益平衡機制,提升社會資金向公益性城市基礎設施項目投資的積極性,為引導商業金融和社會資本進入創造條件。
發揮政策性金融的引導和促進作用
《規劃》提出,要發揮現有政策性金融機構的重要作用,研究制定政策性金融專項支持政策。當前我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財政性資金需優先安排社會民生保障等領域的支出,難以獨力籌集大額資金支持中長期建設。而城市基礎設施和社會民生類建設項目公共性強、外部性大、收益性低、回收期長,對商業資金缺乏吸引力,同時我國商業銀行的吸儲資金基於期限匹配的考慮,主要用於中短期項目和個人金融業務。這就決定了在現階段,城鎮化建設資金不能僅僅依靠財政支出和商業銀行資金,仍需發揮好政策性金融以國家信用為支撐、介於政府財政投資和商業銀行貸款之間「四兩撥千斤」的引領性作用。
第一,進一步發揮現有開發性金融機構在城鎮化建設的主力銀行作用,不斷總結經驗和創新融資模式,繼續在建設起步階段運用開發性資金發揮好「啟動器」功能。
第二,建議進一步完善城鎮化中長期投融資的制度性安排,參照國際通行做法,賦予開發性金融機構永久國家債信等級,建立穩定、可持續的中長期金融債發行籌資機制,通過開發性金融資金支持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民生領域。
第三,為管控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可考慮由國家開發銀行或通過招標確定一家銀行,進行「統一評級、統一授信、統借統還」,從總量、結構、操作上防止地方政府一哄而上、盲目舉債,避免投融資總量失控,形成系統性風險。
第四,可通過設立專項貸款、專項基金和專項債券等配套政策,彌補政府投資特定項目的資本金以及地方配套資金的階段性缺口。如每年在全國信貸規模安排中設立城鎮化政策性貸款專項規模,著力解決農民工市民化、保障性住房和中西部基礎設施建設等城鎮化瓶頸領域的融資難問題。
⑷ 如何解決城鎮化建設多元化投融資
圍繞著新型城鎮化的進程,包括農民進城的成本、市政基礎設施、道路、醫院、保障房等都將產生巨大的資金需求,也鮮明地提出了一個問題——新型城鎮化建設,錢從哪裡來?一直以來,土地財政就是各地城鎮化建設的主要資金來源。但是,一方面土地財政飽受詬病,會加大金融風險;另一方面,新型城鎮化建設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僅僅依靠土地財政來滿足城鎮化在建設和維護方面的資金需求,不僅難以做到而且也是不可持續的。到2030年,將有10億人生活在城市,如何讓這些人生活得更加有質量、更加有水準,迫切需要有效的資金匹配機制來加以實現。在解決城鎮化「錢從哪裡來」的困境中,「政府引導、多元化投融資跟進」將是應有的題中之義。
⑸ 中國城鄉建設投融資工作委員會是什麼企業
中國 重點城鎮建設投資指導工作委員會,是在黨中央和國務院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方針指引下,為抓住國家「十一五規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一關鍵時期,積極、有力、有效的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整合多方資源,於2008年在北京正式成立的專門從事中國重點城鎮小康建設發展工作的國家事業單位
以聯合政府協調部委關系,把黨和國家關於新型城鎮化和城市建設作為重點展開工作,全面為中國城鎮經濟發展和企事業單位參與城鎮化和城市建設服務。
重點圍繞發展以新型城鎮化和城市建設為核心戰略的智慧城市、農創扶貧、精確扶貧、文化、教育、養老、醫療等產業建設,構建國家新型城鎮化和城市多元化、多產業、多維度的體系,提供全面性的服務。
(5)城鎮化投融資擴展閱讀:
工作內容
中國重點城鎮建設投資指導工作委員會的工作內容是:全面推進「1887工程」,( 由建設部、發改委、民政部、國土資源部、農業部、科技部六部委聯合在全國范圍內選擇確定了 1887 個重點城鎮進行小康示範建設﹝簡稱「1887工程」﹞。
按照重點城鎮建設總體要求,從中國重點城市建設理論研究、模式探索、經驗推廣,到提供重點項目投資、融資咨詢及指導,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業現代化、農村城鎮化、農民市民化」 的發展路子,推動中國特色重點城鎮建設。
中國重點城鎮建設,是基於解決「三農」問題的城鄉統籌概念的新的發展戰略,是關系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全局的首要問題。農業興,百業興;農民富,國家富;農村穩,天下穩。
⑹ 新型城鎮化和醫療養老將成政府投融資主要方向嗎
日前,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財科院」)發布了《政府投融資報告2017》。在由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中國財政學會共同舉辦的成果發布會暨地方政府債務研討會上,業內專家表示,我國政府投融資體制改革不斷深化,不過依然存在碎片化等系列問題,應協調整合推進。
此外,報告建議,政府需要加快職能轉變,進一步明確自身與市場的邊界,降低民間資本進入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領域投資的門檻,加強政府公共投資的陽光決策,構建以財政為樞紐的政府投融資預算約束機制和評估體系,加快改革政府會計制度,提高財政透明度。
⑺ 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有什麼好處
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主要包括五項任務:一是建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建立中央(省)對下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機制和實行建設用地指標與吸納省(市)外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鉤政策;
二是建立多元化可持續的城鎮化投融資機制,允許地方政府通過發債等多種方式拓寬城市建設融資渠道;
三是改革完善農村宅基地制度,探索宅基地有償使用和有償退出制度,探索超標准宅基地處置辦法;
四是建立行政創新和行政成本降低的設市模式,選擇鎮區人口10萬以上的建制鎮開展新型設市模式試點工作;
五是綜合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在城市創業創新環境建設、城市公共服務提供機制、城市社會治理體系等方面有選擇地開展改革探索。
其中,就可持續的城鎮化的投融資機制,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官員鄔曦曾經撰文表示,「土地財政」不可持續,但關鍵問題在於,要堵住「土地財政」這條暗道,就需要開辟未來城鎮化融資的明渠。
鄔曦進一步指出,修明渠堵暗道並不容易,不僅涉及到中央地方稅收關系調整、地方債務風險控制等傳統難題,也面臨融資領域放寬、融資工具升級等創新要求。試點就是要通過探索建立城鎮化投融資機制來打通新渠道。
同時,對第四項任務,鄔曦解釋,「在把符合條件的縣和建制鎮設為市的過程中,探索大部門制、開發區管理模式等的橫向整合,控制行政機構和人員編制,優化行政層級和區劃的縱向設置,提高行政效能。賦予吸納人口多、經濟實力強的鎮同人口和經濟規模相適應的管理權。」
鄔曦認為,國家開展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的目標有兩個:一是探索建立由政府、企業、個人共同參與的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明確成本承擔主體和支出責任;二是建立起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公共成本分擔機制,中央和省級政府通過財政轉移支付和建設用地指標與落戶人數掛鉤等政策,支持城市政府吸納外來人口並提供相應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
⑻ 如何創新新型城鎮化投融資機制 新型城鎮化規劃專家解讀⑧
這個還真不清楚,不過可以咨詢投融資服務平台啊
⑼ 新型城鎮化試點有什麼好處
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主要包括五項任務:
一是建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建立中央(省)對下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機制和實行建設用地指標與吸納省(市)外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鉤政策;
二是建立多元化可持續的城鎮化投融資機制,允許地方政府通過發債等多種方式拓寬城市建設融資渠道;
三是改革完善農村宅基地制度,探索宅基地有償使用和有償退出制度,探索超標准宅基地處置辦法;
四是建立行政創新和行政成本降低的設市模式,選擇鎮區人口10萬以上的建制鎮開展新型設市模式試點工作;
五是綜合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在城市創業創新環境建設、城市公共服務提供機制、城市社會治理體系等方面有選擇地開展改革探索。
其中,就可持續的城鎮化的投融資機制,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官員鄔曦曾經撰文表示,「土地財政」不可持續,但關鍵問題在於,要堵住「土地財政」這條暗道,就需要開辟未來城鎮化融資的明渠。
鄔曦進一步指出,修明渠堵暗道並不容易,不僅涉及到中央地方稅收關系調整、地方債務風險控制等傳統難題,也面臨融資領域放寬、融資工具升級等創新要求。試點就是要通過探索建立城鎮化投融資機制來打通新渠道。
同時,對第四項任務,鄔曦解釋,「在把符合條件的縣和建制鎮設為市的過程中,探索大部門制、開發區管理模式等的橫向整合,控制行政機構和人員編制,優化行政層級和區劃的縱向設置,提高行政效能。賦予吸納人口多、經濟實力強的鎮同人口和經濟規模相適應的管理權。」
鄔曦認為,國家開展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的目標有兩個:
一是探索建立由政府、企業、個人共同參與的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明確成本承擔主體和支出責任;
二是建立起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公共成本分擔機制,中央和省級政府通過財政轉移支付和建設用地指標與落戶人數掛鉤等政策,支持城市政府吸納外來人口並提供相應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