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融資與股權比例應該怎麼計算
舉個例子分析吧,比較好理解。
情景分析
項目是比較優秀的,估值一直在上升,下一輪正式融資N的估值必然節節攀升,股東Z的比例會在下一輪估值中被稀釋,要想保持不變,就要在之前將比例提升。項目方讓股東Z增資相當於定向增資,由於股東Z比例增加,相當於將其他的股東比例稀釋。按低於下一輪正式融資的估值,則體現項目方對股東Z的誠意。
思考過程
為便於表述,先假設一些參數如下:
z 股東Z在當前所佔的股份比例(也就是需要保持的比例)
X 股東A需要增資的額度
P 針對股東Z融資後的估值
V 正式下一次融資N的融到資金
N 正式下一次融資N後的估值
估值方式
估值方式有兩種,前估值和後估值,本次採用融資結束後的估值方式計算,估值後再融資於此類似,可能要重新考慮。
後估值計算
注:
比例計算可採用:原比例x稀釋比例+新增比例 或採用 (融資時股權價值+增資)/融後估值
對正式的N輪股權價值為 (((P-X)z + X)/P)(N-V) 即融資前的股權比例x融資前的估值
融資後的比例 (((P-X)z + X)/P)(N-V) /N 其中 (N-V)/N 即稀釋比例
比例不變
(((P-X)z + X)/P)(N-V) /N = z
對方程求解:
X = (z/(1-z))P(V/(N-V))
前估值計算
同樣:
((Pz+X)N/(P+X) )/(V+N) = z
求解 X = zVP/(N-z*(V+N))
前估值方式,相對稀釋較小,因此需要的增資比例較少。
❷ 融資就是直接佔有股權嗎
融資就不是直接佔有股權。
融資是因為公司缺少資金,而從別人處通過各種途徑獲得資金。
融資途徑很多,債權融資、股權融資,融資租賃等。 直接佔有股權只是一個方法。
根據公司的價值評估,投資多少百分比的資金就佔多少百分比的股權
不是你說的這么簡單,公司新設立時,股東出資額占注冊資金的比例決定股權比例。
隨著公司的經營,公司價值升高,但是公司法規定股權比例就是股東出資額占注冊資金的比例。
不過實際操作方法為了體檢公司價值和溢價,在股東協商還有法律法規許可的各種操作方法下,完成股權的溢價變更和增資。
❸ 融資比例是什麼意思
融資(保證金)比例是指投資者融資買入證券時交付的保證金與融資交易金額的比例。
融資比例是1:2 代表,委託方付出一份保證金,擁有兩份的融資交易金額。
根據《融資融券試點交易實施細則》,投資者融資買入證券時,融資保證金比例不得低於50%。
證券公司在不超過上述交易所規定比例的基礎上,可以根據融資買入標的證券在計算保證金金額時所適用的折算率標准,自行確定相關融資保證金比例。
例如,假設某投資者信用賬戶中有100元保證金可用余額,擬融資買入融資保證金比例為50%的證券B,則該投資者理論上可融資買入200元市值(100元保證金÷50%)的證券B。
(3)融資占股擴展閱讀
股票一經發行,持有者即為發行股票公司的股東,有權參與公司的決策、分享公司的利益,同時也要分擔公司的責任和經營風險。股票一經認購,持有者不能以任何理由要求退還股本,股票融資只能通過股票二級市場轉讓出售。
作為交易對象和抵押品,股票已成為金融市場上主要的、長期的信用工具,但實質上,股票融資股票只是代表股份資本所有權的證書,它本身沒有任何價值,不是真實的資本,而是獨立於實際資本之外的虛擬資本。
融資是一個國家的工商企業在另一個國家發行股票籌集所需資金的融資形式。由於股票不可退股,只能轉讓,因此,股票融資國際股票融資籌集的是長期性資本,屬於國際資本市場上的活動。
隨著20世紀80年代融資證券化趨勢的出現,國際股票融資在國際融資中的地位正逐漸上升。股票融資有理由相信,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金融市場國際化的加深,國際股票融資將在國際融資中占據更大的份額。
❹ 融資後原始股如何被稀釋
1、融資時,投資者會對公司進行估值。然後出多少錢,佔多少股份。結果就是,原有股東所佔的股份比例下降了,但公司的資產增加了。
2、以樓主說的為例:A公司成立,公司價值10W,共10W股,李某佔有1W股,10%。
一段時間之後,拿到融資10W,那要看融資時候公司的作價。假設,融資的時候,公司是估值的50W。那麼,投資方的10W,就占公司股票的20%。原來的股東所持有的股票,就被稀釋掉20%。
這時,李某所佔公司股份的比例變為8%。至於股數,意義不大,看融資後確定的股本數,反正佔8%就行了。
3、結果就是,公司變大了,資本增加了10W。李某的所佔的股份比例變小了,從10%變成了8%。
❺ 天使投資人占股比例一般佔多少股份,怎麼算
沒有具體佔多少,最終是談下來的,可以與大家分享一下方法。
第一,投資人佔多少股份,需要考慮未來股權規劃,明確紅線。創業公司一般會經歷從天使到IPO的五個階段,每一步都會稀釋股權,加上,員工股權激勵等因素,至少50%以上股權會被稀釋。也就是這五個階段只有50%左右的股權可以稀釋,那麼另外50%呢,需要各創始團隊、合夥人、員工等。
因此,根據大量的實踐案例證明,種子、天使輪的投資佔比,一般在10%~15%之間,最好不要超過20%,絕對不要超過30%,最後一條線是要付出代價的。
第二,根據項目的估值與投資額,進行量化計算。這樣說似乎又把問題高復雜了,創業公司的估值怎麼算呢?告訴你一個最簡單的估值方法,倒推法:可以保證公司未來12~18個月正常運轉需要的花費。
這個花費就是你需要融多少錢,你願意出讓多少股份(根據第一條自己設定願意出讓的比例,根據融資環境確定),然後就可以倒推計算了:融資額÷出讓股份比例-融資額=融資前估值。
你知道了項目估值多少,知道投資人願意投你多少錢,出讓的股權比例就出來了!
❻ 如何計算融資後的股權比例及股權價值
不考慮其他情況(如協商後給予新投資者較少的股份),融資後,新股東按照投入資金佔新資本的比例確定股份,原股東進行同比例稀釋。
舉個例子
甲乙丙三人投資設立一個公司,公司注冊資本300萬元,甲乙丙三人各出100萬,一年後為了擴大經營規模,公司召開股東會希望三位股東再一共增資到1000萬,這時候甲乙表示願意繼續投資,但丙卻表示不願意追加投資了。這時候該如何重新計算這三個人各自所佔的股份呢? 丙的股份被稀釋多少呢?
《公司法》第三十五條的規定,公司新增資本時,股東有權優先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認繳出資,但是,全體股東約定不按出資比例優先認繳出資的除外,因此,根據本條規定,公司在增資時候,是有兩種方法的,即按原出資比例或按全體股東約定。
結合案例來看,可以召開一個股東會,就增資事宜進行約定,如丙仍明確表示不願意追加投資,應視為丙對於增資優先權的放棄,甲乙明確表示願意增資,則甲乙可根據原先出資比例,按1:1的比例進行增資,即甲乙雙方各增資350萬元,增資後公司股權情況如下,公司注冊資本變更為1000萬元,其中甲出資450萬元,乙出資450萬元,丙出資100萬元,丙占公司10%的股份
❼ 融資股權分配
一般而言,技術(包括管理技能)最多隻能佔30%乾股,另外項目又屬於你個人的,這塊也最多隻能佔30%乾股,所以你一分錢不拿可以佔到60%乾股。其餘人出資只能按照比例分配剩餘的40%乾股。理論上是這樣,但現實是,一可能你的合夥人根本不了解技術和項目參股的比例,二是就算是懂一些,也不可能讓你每項都佔到最多的30%乾股。而且人都希望利益最大化,你認為你有項目和管理,但他們會認為他們出全額資金,你一份沒拿,各自都會認為「我」才是關鍵。尤其是跟朋友,這個更難搞,當然你可以找天使基金,不過那個可能會被騙項目,也可能會得不到太多的股份,天使基金本身也是靠壓榨創業人來盈利的。
最好的方式是,你搜集好資料,開誠公布地和投資人談一下,看技術和項目他們能最多讓你分別佔多少乾股。
當然如果對方實在達不到你的要求,反正項目和管理都是你在做,可以先簽三年合作協議,等你有資本了,以後可以一個人重頭再來,畢竟錢好找,項目和經驗難找,主動權最終還是在你這邊。
這樣可以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