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期貨交易 » 我國農產品期貨市場的建議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我國農產品期貨市場的建議

發布時間: 2021-06-14 10:35:07

1. 農產品期貨市場的市場功能

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的若干意見》提出,要加快發展農產品期貨市場,逐步拓展交易品種,鼓勵生產經營者運用期貨交易機制規避市場風險。對此大商所有關負責人表示連續七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對農產品期貨市場發展提出了具體要求,體現了國家對農產品期貨市場發展的重視和對農產品期貨市場功能作用的肯定。
這位負責人說,經過20年的發展,目前國內農產品期貨品種已經達到13個,2009年全國農產品期貨市場成交量達到12.35億手,佔全國成交量的57.23%;成交額達到62.17萬億元,佔全國市場份額的47.64%。農產品期貨市場具備了為農業產業發展的堅實基礎。這位負責人認為,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將「加快發展農產品期貨市場」的著眼點落在了「逐步拓展交易品種」和「鼓勵生產經營者運用期貨交易機制規避市場風險」,抓住了「品種」和「市場參與主體」這一國內期貨市場發展的關鍵點。在品種方面,盡管我們已經上市了13個農產品品種,但品種集中在種植和加工領域的糧食、軟商品和油脂油料等品種上,我國作為農業大國,農產品期貨品種開發還有很大的開發潛力,需要按照一號文件的要求逐步上市更多農產品品種,需要進一步引導相關主體積極利用期貨市場,同時也需要國家對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利用期貨市場給予鼓勵和支持。
大商所表示,為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交易所將進一步完善現有農產品期貨合約和規則制度,完善市場機制,在保證市場安全運行前提下提高市場效率,同時,將進一步深化「千村萬戶」和「千廠萬企」市場服務工程,吸引產業企業用好期貨市場,做精做細現有品種;交易所將繼續結合自身市場優勢,加大力度研究開發新的涉農期貨品種,同時在現有品種健康運行基礎上,開發相關指數品種和期權品種,深化市場功能,完善避險體系,使大連期貨市場對產業和經濟的服務能力與水平躍升至新的層次。

2. 農產品流通的我國發展農產品流通的政策建議

1.加快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建設
完善的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是農產品流通體系高效運行的有力保障,決定著流通的質量。因此,首先迫切需要加快農村道路建設,盡快形成連接居民點、生產地和市場的道路網路;其次,應特別加強蔬菜、水果等鮮活農產品的倉儲、冷藏、保鮮、運銷設施建設,盡量減少鮮活農產品在儲運過程中的腐爛和損耗;其三,加強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建設,特別是加快名優特農產品主產區批發市場建設,在產地建設批發市場,可以降低農民的信息搜尋成本,增加農民收入;最後,完善農產品檢驗檢測設施建設,確保農產品流通質量與食品安全。
2.大力培育和發展農產品市場主體
(1)積極培育和發展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是實現農戶小生產與大市場有效銜接的制度安排,而我國農戶組織化程度低,不利於發展現代農產品流通。為此,首先要加快傳統供銷合作社的市場化改造,充分發揮其在長期經營過程中所形成的人才、設備與遍布全國范圍的銷售網路優勢,提高經營活力與市場競爭力,促進當地的農產品流通。其次,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據統計,截至2011年6月底,我國在工商部門登記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達44.6萬個,入社農戶達3000萬戶,約佔全國農戶總數的12%。與美國、德國等幾乎全部農民都參加了合作社相比,我國農民的組織化程度仍然很低。因此,要大力培育並規范農民專業合作社,以提高農產品流通的組織化程度,使農產品能夠批量銷售以實現規模效益。
(2)加快培育、壯大農產品經紀人隊伍。農產品經紀人一手連著市場,一手連著農民,在搞活流通、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等方面的作用不可低估。但目前就整體而言,農產品經紀人隊伍的整體規模仍然偏小,實力較弱,從業人員素質不高,文化程度普遍較低,因此必須採取有效措施促進農產品經紀人隊伍的成長壯大。例如,應舉辦農產品經紀人培訓班,加強法制紀律教育,加強商品流通理論、市場營銷等知識的培訓,提高經紀人的經營素質與開拓市場的能力。同時,還要引導農民經紀人走聯合之路,提高其組織化程度。
(3)發展壯大貿工農一體化組織。貿工農一體化組織一般由農產品加工銷售企業與農民合作組織聯合而成,實行一體化經營。通過聯合,不僅能保證農產品加工企業可靠的原料來源,而且能保證農民所生產的農產品有穩定的銷路,可增加農民收入,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因此,政府應通過採取信貸支持、財政稅收支持等政策措施,重點扶持農產品加工銷售企業特別是龍頭企業的發展。
3.加強農產品市場信息化建設
首先,要加強農產品市場信息工程建設,加快建立具有權威性、快速、准確、高效的農副產品信息網路,建立健全信息收集發布制度,通過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媒體,每天向社會發布農產品供求信息、價格信息等:其次,建立信息中介組織,從事農副產品短期、中期、長期市場信息分析預測工作,適時向農民發布准確、實用的信息,以便指導生產,促進流通;再次,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等現代交易方式,不斷擴大農產品的網上銷售,積極推動種植養殖大戶與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充分利用網路,將自己生產的農副產品供應信息上網發布,尋求消費者或經銷商聯系銷售簽約,以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節約流通成本,探索信用交易、委託交易、電話交易等農產品流通新方式,逐步推動農產品市場由以即期交易為主向以遠期交易為主轉變,以降低交易成本。
4.健全農產品市場體系
健全我國農產品市場體系就是要不斷培育和發展包括初級形態的農貿市場、較高級形態的批發市場、高級形態的期貨市場等在內的「三位一體」、相互配套的農產品市場體系,形成以初級農貿市場為基礎、以批發市場為中心、以期貨市場為方向的結構完整、功能互補的市場網路。
(1)繼續發展多種形式的農貿市場。農貿市場在農產品市場體系中處於基礎地位,當前要加快實施縣鄉農貿市場的標准化建設與改造,完善交易設施,改善交易環境。
(2)建設功能齊全的農產品批發市場。批發市場是農產品流通的主要集散地,是形成和引導市場價格的中心,必須將之作為市場體系建設的重點。因此,一要根據農業生產專業化分工和區域化布局,建立並不斷完善各類農產品批發市場,注重提高其市場影響力和輻射力;二要提高農產品批發市場的經營管理水平,穩妥推進市場的企業化經營與集團化發展;三要提高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國際競爭力,依託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積極開展對外貿易,把更多名優特農副產品推向國際市場。山東壽光蔬菜批發市場始建於1984年,現佔地面積600畝,累計投資總額2億元,年交易蔬菜15億公斤,成交額28億元。該市場設施完善,配套機構健全,輻射范圍廣,帶動能力強,其信息系統與全國二十多個城市聯網,常年上市蔬菜有120多個品種,輻射全國二十多個省、市、自治區,並出口日、韓、俄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是全國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
(3)加快發展農產品期貨市場。期貨交易具有價格發現和規避價格波動風險兩大功能。近年來,我國大豆、小麥、綠豆、玉米、棉花等農產品期貨品種較好地發揮了經濟功能,今後應逐步推出新的交易品種,同時充分發揮期貨市場在引導生產、規避風險方面的積極作用。
5.加快發展「農超對接」流通模式
「農超對接」是指農戶和商家簽訂意向性協議書,由農戶向超市直接供應農產品的流通方式。「農超對接」的優勢在於,將鮮活、優質的農產品由田間直接供應超市,農產品藉助超市遍布各地的經營網點和發達的配送體系,以最快的速度進入千家萬戶。這種流通方式構建了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產銷一體化鏈條,能最大限度地減少農產品流通環節,降低交易成本,最大限度地保持農產品的新鮮度,實現商家、農民、消費者共贏。在我國,隨著大型連鎖超市與產地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快速發展,部分地區已經具備了發展「農超對接」流通方式的基本條件。
6.加強和完善對農產品流通的宏觀調控
發展農產品流通,離不開政府的公共服務與宏觀調控。政府為農產品流通提供的公共服務和宏觀調控主要包括:一是加強法制建設。要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逐步建立健全農產品流通方面的法律法規,調整規范流通環節各主體的經濟行為。政府應運用法律手段實施對農產品流通系統的監管,為發展農產品流通提供良好的法律環境,以達到促進農產品流通與農村經濟發展的目的。二是加強農產品質量監管。要加快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標准體系和檢驗檢測體系。三是建立並完善對農產品流通的調控制度,特別是建立市場運行監測制度、重要農產品儲備制度等,以保障農產品流通順利運行。

3. 如何促進農戶與期貨市場有效對接

建議如下:
首先,實現宣傳、教育和培訓的常態化和案例化。要根據農戶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宣傳、教育和培訓,並使之形成一種常態化的制度。在宣傳教育方法上,力求採用形象的、通俗易懂的案例形式,並可在各地區設立專門的期貨咨詢熱線,隨時解答農戶的問題。

其次,推動期貨專業合作組織的建設。幫助農戶建立期貨專業合作組織,從政策和資金上給予一定的扶持。探索科學的合作方式和服務模式,提高合作組織的服務水平、服務能力和服務效率。優化農戶與合作組織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防範合作雙方可能出現的違約風險。

再次,推進期貨制度和品種創新。創新品種上市制度,變革高度行政化且多頭相互牽制的審批制度。加快研究設計現有交易品種對應的小合約,對條件成熟的新品種盡快安排上市。積極推出農產品期權。

最後,建立、健全風險保障體系。探索設立農業期貨風險保障基金和期貨專項發展基金,嘗試引入農業保險、成立專門的擔保機構和管理機構。

4. 農產品期貨市場的功能與作用

有兩大功能:(1)發現價格功能;(2)風險管理功能。
作用:(1)可以減少或避免中國因缺乏發達國家期貨市場而付出高成本的代價;
(2)由於農產品現貨市場的價格信息具有短期性的特點,僅反應一個時點的供求狀況,中國的農產品期貨市場就能減小這種特點衍生的滯後性;
(3)期貨價格發揮了基準價格的作用,本國農產品期貨市場成為國內的定價中心

5. 對於我國期貨市場發展歷程了解知多少

由中國期貨協會編制的09年新版期貨市場教程中,將我國期貨市場20年的發展過程,劃分為三個階段:

1、理論准備與試辦(1987-1993)
介紹此階段,必須介紹期貨市場發展的原因,即中國期貨市場建立的背景——產生的原因是,20世紀80年代的改革開放,沿著兩條主線展開,即價格改革和企業改革。

農產品價格的搞活,使得農產品價格的大起大落,此時,政府需要一個市場手段來防範農產品價格變動帶來的風險,因此一批學者提出了簡歷農產品期貨市場的設想。

1988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體改委、商業部等部門根據中央領導的只是,組織力量開始對期貨市場的研究,並成立了期貨市場研究小組,系統的研究了國外期貨市場的現狀和歷史。組織人員到國外期貨市場進行考察研究,積累了大量的期貨市場理論知識。

6. 中國農產品期貨市場上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1、種植大戶、合作社、收購站、經銷商等基礎力量參與不夠
2、參與的交易主體,交易理念不成熟。
3、不能很好的把期貨市場同具體實際運營相結合。
4、一些媒體等的惡意誘導

7. 農民如何利用期貨市場

從理論上講,農民與商業性的公司一樣,能夠通過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來分散農產品價格風險。例如,在存在期貨市場的條件下,農民在播種小麥的同時,可以預先在期貨市場上賣出與他預計的小麥產量數量相等的小麥期貨合約。如果收獲季節小麥價格下跌,農民在期貨市場上的收益將能完全或部分彌補在現貨市場上的損失。
一、 美國期貨市場十分發達,農產品期貨品種豐富,糧食生產者、加工者以及中間商都積極參與期貨市場
美國農民參與期貨市場的方式有多種,大的農場主資金實力雄厚,信息來源充足,可以直接參與期貨市場,但大多數農民則是通過合作社的形式間接參與期貨市場。據統計,美國目前有近2000個穀物合作社,控制了國內穀物銷售量的60%。農民一般預先和合作社簽訂合同,將糧食按某一約定價格銷售給合作社,合作社則通過期貨市場規避價格風險。
從西方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情況來看,農民直接利用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的比例並不高,最近美國的一項調查顯示只有不到10%的生產者用套期保值管理他們的價格風險。為什麼期貨市場作為一種有效的價格風險管理方式而農民卻很少使用呢?
(一)風險管理具有多種替代手段
農民有許多途徑管理農業風險。他們能夠調整財務結構而使企業價值最大化。實際上,生產者大多數根據經營規模、對資源的控製程度等使用多種不同的策略和工具。
1.組織化經營。組織化經營是對付不確定性的一種制度安排,農業企業化(組織化),不但可以節約交易費用,也使不確定性減少。建立農業契約一體化組織(公司+農戶),一方面可以穩定訂單企業的原料收購,降低市場交易費用,同時也將農戶的市場風險、技術風險和借貸風險轉嫁給訂單企業,雙方在契約組織關系的互動中,獲得雙贏的結局。這種風險轉移方式是把風險內在化,即在組織化經營的成員內部進行分配,但市場價格的風險依然在組織內存在。
2.分散化經營。市場主體在面對農產品價格的不確定性風險,為保障未來收益,往往採取分散化經營的方式。農民多元化經營和金融工具的管理有些相似,如共同基金的管理人一般同時持有多種股票,分散和限制了持有單一股票的風險。多元化的策略只能將風險控制在一定范圍內。
3.農業保險。農業保險的基本原理是分擔風險、分擔損失。即由處於同等風險條件下的多數未遭受損失的投保人均攤少數遭受損失的經濟損失。農業保險方式的主要困難在於,農業風險具有大面積同時發生,風險損失大等特點,保險公司承保困難。另外,由於農戶規模較小,對保費支付存在困難。
(二)通過合作組織分散風險
合作社由農民自發創立,自願參加,並且由農民自己控制。合作社的主要目的就是幫助農民銷售糧食,迴避價格風險。美國玉米有70%由農業合作社代農場主銷售,美國最大的穀物銷售合作組織穀物聯盟收購的玉米就佔美國玉米產量的45%。農場主並不直接進行期貨市場交易進行風險迴避,而是通過中介組織和糧食收儲公司在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他們間接地利用期貨市場價格信息,來指導生產,以避免生產失誤而帶來的風險。
(三)農民生產規模的限制
除了部分規模比較大的農場主以外,直接進行期貨交易的農民比較少。這是因為他們缺少賣出一份期貨合約所必需的農產品數量,必需的基礎條件(如硬體、網路系統、期貨知識等),以及進行交易所需要的資本金。
(四)期貨市場仍存在風險
大多數農場主認為,參與期貨交易的套期保值,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規避現貨市場上的價格風險,但是他們仍然會面臨期貨交易中的基差風險、保證金和追加保證金的風險,由於生產的不確定性所造成的交易者在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的交易頭寸差異的數量風險等。
二、我國農民利用農產品期貨市場套期保值功能的難點和對策
農民可以進入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交易,轉移現貨市場的價格波動的風險,以獲取穩定的收益。通過農產品期貨市場功能的發揮,農民的利益受到保護。我國的農產品期貨市場已逐漸走上規范發展的軌道,市場功能也得到了較好的發揮。許多有遠見的生產者已經認識到期貨市場的作用,積極參與和利用期貨市場,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根據國外的經驗,我國農產品期貨市場套期保值功能的發揮還遠遠不夠,農民對期貨市場的直接利用還需要作出很多的努力,關鍵是農業中介組織的發育。
(一)有效利用農產品期貨市場是農民價格風險轉移的需要
應該說,我國廣大農民是需要農產品期貨市場的。目前,我國大部分糧食品種已經放開價格,棉花也逐步實現市場化改革,市場經濟活動無不充滿了風險和不確定性,尤其是農產品,生產周期長,受天氣影響很大,天災減產無收,豐收了糧多價賤愁賣,市場價格波動給農民的利益造成了很大風險。特別是我國加入WTO以後,農民將面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的競爭,價格波動將更加劇烈。
(二)制約我國農民直接使用期貨市場的原因
1.農民以家庭為單位的分散而小規模的生產組織形式同集中而大宗的期貨交易方式相矛盾。現階段這種主體分散、規模小、對市場信息了解程度低、交易費用高的狀況,決定了我國廣大農民只能直接進入初級農貿市場,不可能直接進入較高層次的糧食批發市場,更不用說進入期貨市場做套期保值交易。
2.農民偏低的文化層次同期貨交易的專業性相矛盾。我國有數億農業人口,文盲比例較高,總體上文化程度較低。我國多數農民尚未達到初中文化程度,難以理解期貨市場的運作機理和交易方式,更不用說親自操作了。
3.傳統的小農意識同開放的期貨大市場相矛盾。我國廣大農民的觀念守舊,商品意識不強,難以適應現代化的期貨市場的要求。
(三)農民利用期貨市場的途徑
農民是農產品現貨市場的主體,如果沒有一定數量的農民進入期貨市場,就很難說農產品期貨市場的發育是完善的。但是,在今後較長的時間內要使一定數量的農民直接從事期貨交易是不現實的。農民利用期貨市場的關鍵是把分散的農民組織起來參與期貨市場,從而解決小生產同大市場之間的矛盾。
1.發展農民合作組織。美國、日本都有農民合作社,為農民利用期貨市場規避風險提供了便利條件。我國農民無論從知識層次上,還是資金實力上,都不具有直接參與期貨市場的條件。因此,我們可以借鑒國外經驗,根據當地的資源優勢和農業發展的特點,鼓勵農民成立各種不同類型的農民合作組織,由農民自己經營管理,把分散的農民組織起來。合作社可以幫助農民利用期貨市場規避風險,並為農民提供更多的市場信息和有價值的建議。
2.開展「公司+農戶」的訂單農業。「公司+農戶」就是實力雄厚的農產品收購企業在生產前以期貨價格為依據與農民簽訂遠期收購合同,農民通過訂單,把價格風險轉移給訂單企業,從而化解農民可能面臨的風險。但是在「公司+農戶」或定單農業模式的運行過程中,簽約的企業卻承擔著巨大的經營風險。而期貨市場則可以為訂單企業提供一種對所簽訂的合同進行套期保值的可能,通過期貨市場的運作企業可以把價格風險分散、轉移給眾多的市場投機者,期貨市場可以成為訂單農業中價格風險的最終「出口」。這就需要大力培養農產品流通企業運用期貨市場的能力。隨著農產品流通體制改革的深化,近幾年出現的各類流通合作組織和代理商,可以為農民架起通向期貨市場的橋梁。

你可以百渡里搜套期保值,必須要先搞懂套期保值。

8. 農產品期貨市場在我國發展得如何拜託各位大神

我國的農產品期貨沒有發展前途的,像玉米,大豆,棉花,水稻油菜籽都有收儲政策,都是在國家的嚴格控制下運行,波動很小,再者,農產品供不應求時,容易出現逼倉現象,期貨比現貨高10%也正常,供過於求的低10%也是常有的事。還有農產品交割和儲存也是個問題,農產品期貨跟農民搭不上邊,期貨跟現貨有時完全不搭邊,。現在的市場主要的是供賭徒們玩的,不要輕易去炒農產品期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9. 我國主要期貨市場有那幾個

期貨市場:
上海期貨交易所
上海期貨交易所是依照有關法規設立的,履行有關法規規定的職責,受中國證監會集中統一監督管理,並按照其章程實行自律管理的法人。上海期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有黃金、銅、鋁、鋅、燃料油、天然橡膠、鋼材等七種期貨合約。
大連商品交易所
大連商品交易所成立於1993年2月28日,是經國務院批準的四家期貨交易所之一,是實行自律性管理的法人。成立以來,大商所始終堅持規范管理、依法治市,保持了持續穩健的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農產品期貨交易所。交易品種有玉米、黃大豆1號、黃大豆2號、豆粕、豆油、棕櫚油、線型低密度聚乙烯、啤酒大麥,正式掛牌交易的品種是玉米、黃大豆1號、黃大豆2號、豆粕、豆油、棕櫚油和線型低密度聚乙烯。中金所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是經國務院同意,中國證監會批准,由上海期貨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共同發起設立的金融期貨交易所。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於2006年9月8日在上海成立,注冊資本為5億元人民幣。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的成立,對於深化金融市場改革,完善金融市場體系,發揮金融市場功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上市的期貨品種為股指期貨(滬深300股票指數期貨)。
鄭州商品交易所
鄭州商品交易所(以下簡稱鄭商所)成立於1990年10月12日,是經中國國務院批準的首家期貨市場試點單位,在現貨遠期交易成功運行兩年以後,於1993年5月28日正式推出期貨交易。1998年8月,鄭商所被中國國務院確定為全國三家期貨交易所之一,隸屬於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垂直管理。上市交易的期貨合約有小麥、棉花、白糖、精對苯二甲酸(PTA)、菜籽油、綠豆等,其中小麥包括優質強筋小麥和硬冬白(新國標普通)小麥。
FX168財經網為外匯黃金原油期貨資訊以及行情,並且有相應的技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