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期貨交易 » 什麼叫期貨保險服務於三農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什麼叫期貨保險服務於三農

發布時間: 2021-06-17 05:42:51

期貨市場如何更好地服務三農

引言三農問題是關系國家發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問題。解決好三農問題,是確保社會穩定、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需要。在中國,如果沒有2/3以上的農民人口的穩定,就沒有國家的穩定。如果農業、農村、農民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勢必影響社會的穩定和國家的長治久安。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難點和重點都在三農。2004年以來,中央連續六年出台指導三農工作的「一號文件」,通過強化支農政策,創新生產經營方式,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和農村穩定。中央在新時期指導三農工作的精神,更加重視對市場機制的利用,並指出要充分發揮期貨市場引導生產、穩定市場、規避風險的功能,對期貨市場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期貨市場的功能 期貨市場服務三農的基礎是它具有發展價格和套期保值的功能。一方面,期貨價格通過買賣雙方充分競爭形成,能夠比較准確地反映現貨市場未來的供求狀況和價格走勢,具有前瞻性、透明性和權威性的特點,已經成為國際貿易定價的基準價格。另一方面,在期貨市場建立與未來現貨市場相反、數量相等的頭寸,無論之後期貨和現貨價格如何變動,期貨合約到期時,期貨和現貨的損益均可抵消,市場參與者達到套期保值、規避價格風險的目的。 以棉花的期現貨數據分析為例(數據來源於中國棉花信息網),驗證棉花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之間的引導關系,以期檢驗兩個變數在時間上的先導、滯後關系。具體檢驗結果為:

Ⅱ 什麼是三農金融服務

有重點就沒有戰略,沒有重點就難以突破,就只能保持低水平、低層次的重復發展、無序發展,乃至徘徊不前。農業銀行正是在基於戰略的高度,從「三農」客戶需要和自身實際出發,確定了服務「三農」的職能、區域和行業重點。職能方面,確定在農業產業化、農村基礎設施等規模化融資領域發揮骨乾和主導作用,提升農村金融服務水平;確定在農戶、中小企業、糧棉大縣、貧困縣等「貸款難」問題上取得突破,起到支柱和穩定職能,不斷擴大服務「三農」的覆蓋面。區域方面,糧棉大縣以促進糧棉增產、農民增收和農產品[11.43 2.51%]轉化增值為重點;貧困縣以促進農民脫貧致富和培育縣域支柱產業為重點;經濟強縣以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壯大和城鄉一體化發展為重點;邊遠、高寒、沙漠化、石漠化、生態條件惡劣地區,主要通過內外部政策扶持,努力改善經營條件,履行好公共金融服務職能,促進邊疆安定、民族團結和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行業方面,確定了農業產業化、農村商品流通、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小城鎮建設、特色資源開發、農村中小企業、農民生產生活和公共金融服務等八個領域,作為服務「三農」的重點領域。

Ⅲ 保險公司如何開展三農

我區是農牧業大區,又屬乾旱地區。十年九旱、風雹洪澇等自然災害時有發生。如何撬動農業保險這個「支點」,讓農業保險更好地為「三農」服務,仍是當前面臨的重大研究課題。
目前,我區玉米、小麥、大豆、馬鈴薯和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等主要種植作物均已納入國家和自治區財政補貼范圍。其中,主要糧食作物的保險覆蓋面已經達到92%。
一般災害的起賠點為損失率20%以上,旱災的起賠點為損失率30%以上。賠付的最高限額為承保作物的保險金額。
養殖業與草業保險缺失
梳理全區農業保險的發展脈絡不難發現,種植業農業保險在逐年推廣,而養殖業和草業保險才剛剛試水。
2005年,我區作為全國首批9個農業保險試點地區之一,開始試點奶牛保險。當年6月29日,人保財險內蒙古分公司在呼和浩特賽罕區舍必崖村簽訂了全區首份奶牛保險保單,10頭奶牛入保。
2007年,我區又被列為全國政策性農業保險6個試點省份之一。承保公司由人保財險1家發展為3家,即中華聯合和安華保險公司也相繼加入承辦農業保險隊列。同時小麥、玉米、大豆3大類農作物保險和能繁母豬保險在我區問世。當年3大類農作物承保面積占實際播種面積的40%。
2008年,農險補貼品種增加,油菜籽、葵花籽等農作物被納入農險范疇,而且5個品種農作物承保面積佔到實際播種面積的90%。同時,能繁母豬和奶牛被列入養殖業保險保費補貼品種。
2009年以來我區又增加了一些地區性的補貼品種。如興安盟、赤峰市、錫林郭勒盟、烏蘭察布市開展了馬鈴薯保險保費補貼試點。2011年,通遼市、赤峰市、包頭市開展了溫室大棚保險保費補貼試點。目前我區玉米、小麥、大豆、馬鈴薯和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等主要種植作物均已納入國家和自治區財政補貼范圍。其中,主要糧食作物的保險覆蓋面已經達到92%。
「雖然我區農業保險的發展規模、承保面積、參保農牧戶數量、財政補貼資金額度等指標在全國均處於前列,但在現有保費補貼品種中,養殖業的保費補貼品種偏少,並且沒有將自治區畜牧業主要飼養品種—肉羊納入全區的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品種。」自治區社科院有關專家坦言。
這位專家指出,肉羊是我區牧民家庭飼養的主要牲畜,占總收入的四分之一以上。但在廣大牧區季節性的自然災害頻發,而牧民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差,一旦災害發生,受損面很大,許多牧民家庭由此致貧。因此,肉羊等飼養品種亟需被列入我區農業保險保費補貼范疇。
自治區保險行業協會有關負責人也指出,我區政策性養殖業保險承保率偏低。目前,我區已經連續10年牲畜存欄超過1億頭(只),但2013年我區承保牲畜124.29萬頭(只),僅占當年牲畜存欄1.2億頭(只)的1%。如果實現應保盡保,僅養殖業保險就有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的潛在保費規模。如何提高承保比例是今後政策性養殖業保險必須解決的難題。
一些商業保險公司正在嘗試開展肉羊養殖保險。今年6月份,中國人保財險赤峰市林西縣支公司簽出全區首張商業性羊養殖保險單,為赤峰市林西縣五十家子鎮、大營子鄉、林西鎮2156頭基礎母羊提供了172萬元的保險保障。這無疑為肉羊保險推廣開了一個好頭!
去年,中華聯合與錫林浩特草都農牧業公司合作試點開展國內首份草業保險,今年又在烏蘭察布豐鎮試點苜蓿保險。自治區保險行業協會有關負責人指出:「目前,自治區草原面積為7880.4萬公頃,如果苜蓿、草業保險試點成功,將成為自治區農業保險的又一發展亮點。」
業內人士指出,推廣養殖業保險,需要政府發揮職能作用,積極爭取將當地具有產業支撐作用的養殖品種納入政策性保險補貼范圍;搭建保險公司與當地規模化養殖龍頭企業的對接平台,將規模化養殖企業牲畜的投保情況作為銀行授信的重要指標;發揮獸醫部門的積極作用,在疫病防治、耳標佩戴、無害化處理上制定相關獎懲政策。
保險企業承保積極性不高
在遭遇了2012年底那場雪災後,付靜華等10多戶大棚種植戶籌齊了保費,但卻在保險公司遭冷遇。原來,這些大棚戶在整個棚區所佔的比例過小,保險公司不願意承保。
一位保險業內人士坦言,農業保險利潤低、風險高,是個「不掙錢的買賣」,企業承保的積極性並不高。
縱觀近年來養殖業保險,發展困難,且出現下滑趨勢,歸根結底為養殖業保險處於虧損階段,保險公司無利可圖。相較於其他保險業務,農業保險的盈利率遠遠低於其他保險品,因而對於綜合性商業保險公司來說,農業保險利潤低,承保的積極性不高,專業性農業保險公司則急於拓展其他險種以分散農業保險所帶來的風險。
「目前,自治區已經有6家公司具備農業保險經營資格,而近幾年實際承辦的保險公司只有3家,並一直沿用2008年的區域劃分,缺乏競爭,制約了農業保險服務水平的提升。」自治區保險行業協會有關負責人指出。
依據《內蒙古自治區2012年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實施方案》,我區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工作遵循「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自主自願、協同推進」的基本原則。當前,各級政府把推動開展農業保險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這項工作完成的效果如何,主要是看擴大保險覆蓋面、降低保險費率、爭取盡可能多的保險賠付款等方面,這顯然同保險公司開展業務的目的是不一樣的。開展農業保險的公司都是商業性企業,盈利是其開展業務的根本目的。因此,由於目標的不完全一致,政府的意願同保險公司的經營理念存在較多差異。另外,有些地區政府部門的農業保險補貼資金不到位,撥付拖延等打擊了保險公司的承保積極性。
自治區社科院有關專家指出,今後,應為農業保險公司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與氛圍,明確界定相關政府管理機構的職責范圍和農業商業保險公司的經營行為范疇,從而避免政府部門對農業保險公司產生不合理干預行為。同時,探索建立合理的政策性農業保險風險轉移分攤機制。設立農業再保險公司,引導經營農業保險的企業,向再保險公司進行分保,對農業保險的風險進行轉移,分散經營風險,消除保險公司的後顧之憂。
農戶參保意識有待加強
我區政策性種植業保險,實行中央、省級、盟市及旗縣四級財政補貼90%保費,農戶自繳10%;奶牛保險由財政部補貼50%,農戶與龍頭企業共同承擔15%,其餘部分由自治區級財政補貼;能繁母豬保險保費由中央財政補貼50%,自治區級財政補貼20%,盟市、旗縣財政各補貼10%,其餘10%由農戶承擔;育肥豬保險由中央財政補貼50%,自治區財政補貼20%,盟市、旗縣區財政各補貼10%,農戶承擔10%。
就農民自籌部分,一些農戶不願意承擔。中國人保內蒙古分公司農險事業部兼三農保險部總經理王蒙寧告訴記者:「從2007年,國家實施財政補貼性農業保險政策以來,今年已經是該項政策實行的第8個年頭,對農業保險給予保費補貼是世貿組織認可的一項綠箱政策,以保險代替直接補貼,無論減少自然災害對農業保險生產帶來的影響、穩定農民增收,還是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都起到了積極作用。從我區情況看,廣大農牧民群眾對主要糧棉油作物的種植業保險認識程度高、參加保險的積極性也高。但是對養殖業保險由於受個人繳費能力限制,參保意願還有待於進一步提升。」
業內人士指出,農業保險培訓的缺失和保險公司鄉鎮網點少、使廣大農民對農業保險只知皮毛、造成其投保意識差分不開。記者了解到,在一些鄉村,由於保險公司的網點還未普及,造成農民投保無門。
作為我區最大的財險公司,目前,人保財險內蒙古分公司已經在全區中心鄉鎮設立了273傢具有展業和出單功能的「三農」保險營銷服務部,周邊鄉鎮設立了326傢具有保險咨詢與服務功能的「三農」保險服務站,行政村設立3156家「三農」保險服務點。今年,該公司又向自治區保監局申請新建鄉鎮級「三農」營銷服務部178家,力求通過2到3年時間,將其服務機構覆蓋到我區所有鄉鎮。
據王蒙寧介紹,農民買農業保險大有益處。在保險期間內,由於暴雨、洪澇、風災、雹災、凍災、旱災、病蟲鼠害,造成保險農作物直接物質損壞或滅失,且損失程度達到合同約定的起賠點,農戶都可以得到理賠。一般災害的起賠點為損失率20%以上,旱災的起賠點為損失率30%以上。賠付的最高限額為承保作物的保險金額。各品種的保險金額不等,是由農戶實際投入的物化成本決定的。例如水地玉米為400元,旱地玉米為220元,油菜為170元,葵花籽為250元等。
而在國內已經有多個省區的保險公司在探索試點指數型農險產品,如安徽推出水稻種植天氣指數保險、成都推出蔬菜價格指數保險,北京推出全國首個生豬價格指數保險,江蘇推出國內首個指數型水產品保險。這些指數型保險產品,有效簡化了繁雜的查勘定損工作,提高了風險可控程度。我區也已經在部分地區開展蔬菜種植成本保險和生豬價格指數保險補貼試點。下一步,我區農險經辦公司將借鑒先進地區指數保險發展的成功經驗,根據自治區農牧業發展特色,開發適合本地區的指數保險,如肉牛、肉羊指數保險、馬鈴薯產值保險等。
面對災情,我們會扼腕痛惜,但是否應有未雨綢繆的意識?
專家建議應建立農業保險信息查詢平台,參保農戶(養殖戶)可自主、自由查詢參保、理賠等相關信息,鼓勵農戶(養殖戶)自主維護自身權益。
另外,應建立農業保險多元化投入機制。目前所有的自然風險都是由農業生產經營者承擔,而農業生產者對農業保險的投入能力又有限,因此,應該破除「誰種田誰擔風險」的舊觀念,建立誰享有農業產品,誰就有義務分擔一部分農業風險的新體制,即建立政府、企業、保戶為主體的多元化投入機制。那麼,農業保險的新天地將會到來。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Ⅳ 服務「三農」這三農是指什麼

三農指農村、農業和農民;所謂「三農」問題,就是指農業、農村、農民這三個問題。研究三農問題目的是要解決農民增收、農業增長、農村穩定。
實際上,這是一個居住地域、從事行業和主體身份三位一體的問題,但三者側重點不一,必須一體化地考慮以上三個問題。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三農」問題關繫到國民素質、經濟發展,關繫到社會穩定、國家富強。
http://ke..com/view/610.htm

Ⅳ 服務三農是啥意思

以農商銀行為例,服務三農意思是助力農村宜居、農業興旺、農民富裕。

作為聯系「三農」的金融橋梁和紐帶,全南農商銀行主動承擔政治責任,做好「三農」金融服務工作,堅持支農支小的市場定位,專注「三農」服務主業,優化「三農」金融服務,精耕細作,助力鄉村振興和實體經濟發展。

截至2018年末,全南農商銀行涉農貸款余額21.9億元,同比增幅達16.26%,高於各項貸款增幅0.8個百分點;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1.75億元,比年初新增1.58億元。

同時,該行制定了《全南農商銀行農戶小額信用貸款評級授信整村推進五年規劃》,在轄區實施整村推進;通過深度四掃,對園區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種養戶大戶、私營業主等按照「網格化」分行業走訪,規劃實現上戶調查、授信評級、貸款用信「三個全覆蓋」。

截至2018年末,新增授信客戶達到3486戶,新增授信金額5.5588億元。小額農貸評級授信整村推進完成121個村小組,新增授信農戶2264戶,授信金額達2.242億元。

(5)什麼叫期貨保險服務於三農擴展閱讀:

舉例:

在全南縣南逕鎮中切村的香韻蘭花產業扶貧基地,古家營村的貧困戶劉觀苟通過「扶貧信貸通」貸款5萬元入股扶貧基地,預計年平均收益可達到8600元。

該基地採取「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通過「土地流轉得田租、基地務工得報酬、資金入股得分紅、託管經營得實惠、種植蘭花得收益」等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貧困戶200餘戶。

其中合作社通過組織全鎮貧困戶使用「扶貧信貸通」貸款、自有資金或單位幫助貧困戶出資等方式入股入社的貧困戶達190餘戶,入股資金約150萬元。

Ⅵ 保險+期貨服務三農存在哪些問題

"「保險消費者」概念出爐 當前,保險業處於高速發展時期,面臨的風險因素更加復雜,而現行保險法規定的監管執法手段不夠完善,市場主體違法成本過低。因此,有必要修改完善保險法,加大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 「2005年我國的保險業全球排名第11,目前全球排名第2。追求做大做強的目標已經成為歷史,提升品質,成熟穩健將成為我國保險行業發展的新方向。」針對保險法修改草案,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於海純如此告訴法治周末記者。他說,保險法的不斷完善是我國保險業穩健發展的內在保障,此次保險法的修訂將緊跟市場形勢變化,對長期困擾保險市場的頑疾加大處治力度。另外,「猶豫期」「保險消費者」等不少新的提法也呈現在徵求意見稿中。 10月14日上午,由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公布了《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的決定(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為徵求意見稿)。 記者查閱相關資料發現,此次公布的徵求意見稿中,修改共新增24條,刪除1條,修改54條,修改後共9章208條。修訂原則上進一步放鬆管制,完善對保險公司的風險監管。對人身保險、財產險、資金運用、監管處罰等方面的法條進行了修改。 劍指市場主體違法成本低 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陳飛對記者說,此次修改是自199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實施以來的第三次修訂。第一次修改在2002年,當時是為了履行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承諾對保險業的要求,全國人大常委會對保險法做了一次小范圍的修改,重點放在了與世貿規則不統一的保險事業條款上。第二次修改在2009年,修改力度較大,重點集中在加強對投保人和被保險人利益的保護上,以保險合同為重點修改對象。「2015年這次,主要集中在保險事業監督條款的修改上,保險合同法律條文的修改也有亮點。」 長期從事保險業法律訴訟的北京市中高盛律師事務所律師、北京律協保險專業委員會委員李濱認為,此次保險法的修訂意義重大。他對法治周末記者說,中國的保險事業近幾年發展迅猛。目前我國保險資產規模已突破十萬億。全國保險業市場主體不斷增多,已近200家。但長期以來,保險市場在做大做強思路的影響下,以保費論英雄,導致一些中小保險公司為了增加保費的收入,在產品營銷上不擇手段,造成了保險行業發展中的銷售誤導、理賠難、信息泄露等諸多問題,給保險市場帶來了嚴重的信用危機。 李濱所反映的問題在此次徵求意見稿中均有相應的體現。徵求意見稿指出,「近幾年,我國保險市場快速發展,內外部環境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有必要對保險法進行修改。 有媒體評論指出,當前,保險業處於高速發展時期,面臨的風險因素更加復雜,而現行保險法規定的監管執法手段不夠完善,市場主體違法成本過低。因此,有必要修改完善保險法,加大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 此外,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副教授於海純看來,此次保險法的修訂也是中國保險市場積極與國際接軌的一個信號。在全球性的消費者保護主義思潮的影響下,中國的保險立法也在不斷加強對保險消費者權益的保護。 加大對保險消費者的保護 此次徵求意見稿中一個備受關注的亮點是人身保險合同猶豫期法律制度。 在徵求意見稿第四十八條中明確,「保險期間超過一年的人身保險合同,應當約定猶豫期。投保人在猶豫期內有權解除保險合同,保險人應當及時退還全部保險費。猶豫期自投保人簽收保險單之日起算,不得少於二十日。」 不少業內專家表示,猶豫期法條的增加,是保險法在保護消費者立法方面的進步,有利於消費者對保險產品詳細了解之後做出更為理性的選擇。 然而,從事法律實務工作的李濱卻提出了相反意見。「我個人認為猶豫期入法之後,可能會對保險消費者造成不利的影響。」李濱對記者說,法律賦予保險消費者以猶豫期的前提是相信消費者應該能夠「吃透」所購買保險產品,並且要求消費者在猶豫期內及時提出異議,「否則將意味著消費者對保險合同完全認可」。然而在實踐中,很多消費者拿到保險合同之後並不注意解讀產品信息,或者受到銷售誤導,往往在擱置一兩年後,到第二個繳費期時才發現問題,想反悔卻為時已晚。 李濱說:「猶豫期的設定前提,不僅需要投保人及時了解合同內容,同時更需要市場主體講規則、講誠信。有待於整個保險市場的水平的提高。」 「猶豫期的執行效果可能差一些,但是這個制度是必須有的。」於海純認為,猶豫期的入法順應了保險業發展的大勢,存在的問題可以進一步探討。 對於猶豫期法條,於海純提出了一些建議。「簽收保險單和合同成立還不是一回事。」於海純指出,徵求意見稿顯示,「猶豫期自投保人簽收保險單之日起算」。然而實際應用中,簽收保單的時間和合同成立時間並不等同。保險公司往往在保險條款里,約定一個合同成立的時間,例如「保費交足之日起,合同成立」。這會導致消費者因為拖欠一部分保費,致使合同無法成立。從而,猶豫期無從算起。 另外,「保險消費者概念的提出,又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大亮點。」於海純對記者說,保險消費者的概念學術界已研究、討論許久。2014國務院發布的《加快現代保險服務業發展意見》以及保監會的很多文件對此概念都有過引用,現在將其列入保險法的條文,是「事理之當然」。 「但這並不代表當保險消費者與保險公司發生糾紛時,法院可以引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於海純說,「上次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修改的過程中,我們就提出了建議,明確把保險消費者列入消法的范圍。但由於保險消費者並不是一般性的消費者,界定問題、細節問題比較復雜,因此立法機構並沒有通過我們的意見。概念提出了,怎麼保護還有待探討。」 放鬆管制利好中小險企 記者注意到,此次保險法修改中,一個明顯的趨向是對市場主體的管制放鬆。徵求意見稿首條明確提出要「放鬆管制,改革創新,釋放市場發展動力。」其中,放鬆業務管制方面主要涉及兩項新規,「首先,在人身保險業務范圍中增加年金保險,在保險公司的業務范圍中增加年金業務;其次,拓寬保險資金運用形式,允許保險資金投資股權、保險資產管理產品和以風險管理為目的運用金融衍生品。」 在李濱看來,放鬆管制,有助於推動整個保險業的發展。目前,對於大量湧入保險市場的中小企業而言,其商業信譽難以與中國人壽、等大型保險公司匹敵。從而需要轉向保費較高,保障相對較低的保險產品作為主營業務,例如,年金保險。但制度上的樊籬給保險企業產品結構的轉向帶來很多阻礙。此次保險法的修改,從法律上認可了這種業務結構方面的變化,疏通了企業發展的渠道。 「保險企業還面臨著資金的保值和增值的問題。」李濱認為,當大量資金進入之後,保險公司將對投資需求愈加強烈,但保險法對於投資渠道的限制較多,一些企業因為繁瑣的手續、過多的費用,導致運營不暢,利潤減少。此次修法中明確提出拓寬保險資金運用形式,將極大減輕企業的經濟壓力,促使保險企業運營良性循環。 與此同時,一些保險業專家對徵求意見稿中放鬆管制的傾向表示擔憂。於海純對法治周末記者說,放鬆管制的修改方向,確實給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留出了很大的發展空間。這意味著在實踐操作中,重大股權投資形式不再需要經過國務院的批准。不僅大大節省了審批程序,也體現了國家對保險市場主體的信任。 然而,一些重大的股權投資,例如海外投資,由於涉及金額巨大,一旦監管不到位,將會使保險消費者的權益受到侵害。於海純說:「在這些方面,徵求意見稿中並沒有專門指出,重大股權投資時是否還需要國務院等相關部門的行政許可。」 監管趨嚴 險企違法成本提高 在放鬆管制之外,此次保險法修改對違法、違規行為加大了處罰力度。以財產險理賠難為例,徵求意見稿中第一百二十四條中首次提出,「保險公司及其工作人員在保險業務活動中不得有未按照規定或者約定的期限履行保險合同約定的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義務行為」。對應第一百七十九條中明確,「如有第一百二十四條規定行為之一的,由保險監督管理機構責令改正,處2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的罰款。」而現行的處罰是5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 「此項法條的增加,大大加強了處罰力度,有利於糾正亂象。」李濱說,針對財產險理賠難問題的治理,現行保險法第二十五條給出過規定,「保險人自收到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請求和有關證明、資料之日起六十日內,對其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數額不能確定的,應當根據已有證明和資料可以確定的數額先予支付;保險人最終確定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數額後,應當支付相應的差額。」 「但仔細解讀就能發現,在這則法條中,並沒有明確授予監管部門處罰權。這就導致財產保險公司明明知道違反規定,卻又往往利用拖賠的方式,迫使被保險人接受不合理的賠付,從中謀取暴力。另一方面,一些保險消費者並不清楚自己有權利要求賠付,也不清楚由哪家監管機構應該對違規、違法的保險機構進行處罰。致使財產險理賠難問題長久難以解決。」 「除非事故較大或者有媒體聚焦,保險公司才有可能較好地履行先行賠付的義務。」李濱說,天津港(600717,股吧)爆炸事故後,中國人保天津分部在事發的第4天就支付了2000萬元。但目前他代理的一宗木材加工廠的理賠案件,由於案件影響力較小,人保的先行支付金額遲遲不能到位。 據法治周末記者了解,在很多保險糾紛案件中,投保人往往會被迫接受保險公司開出的不公平的理賠額度。另一方面,投保人即便勝訴,保險公司的賠付也僅限於應該給付的理賠款。 對於保險消費者來說,律師費和誤工期間的經濟損失很大。而保險公司自有專業的法務團隊,保險理賠款訴前給付和訴後給付並沒有什麼差別。 「這個問題在實務中很突出。」李濱說,「這次保險法就明確了,保險公司不依法履行法定的義務或合同約定的義務,那麼監管部門就可以進行處罰了,這對於眾多保險消費者來說是一件好事。」「罰款幾十萬對於一些經營較好的保險企業來說並不算什麼,但是保險公司給消費者賠付兩萬塊錢就是很大的事情。」於海純認為,監管部門對保險市場主體侵權行為進行懲罰時,亦需對消費者加大救濟措施。徵求意見稿中明確了保險監督管理機構對違規單位加以糾正並處罰金,金額從5萬至20萬增長到20萬至100萬,但卻沒有提到對於投保人的補償措施。於海純建議立法部門應該設立保險消費者保護法,作為保險法的有益補充。 "

Ⅶ 期貨+保險為什麼寫入中央一號文件

中央一號文件都是關於這一年裡與「三農」相關的原則性文件
期貨的作用之一就是讓生產者、加工者、銷售者利用期貨這個工具來規避市場價格波動帶來的損失的。
保險就不解釋了,地球人都知道。

合起來就是:讓期貨和保險這兩個金融工具為咋農民更好的服務,減少農民的損失。

Ⅷ 中國人民財產保險三農保險是什麼

三農保險:
指在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關鍵時期,使我國保險業更好的服務於「三農」,
主要發展農業保險、縣域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等。
1、農業保險:
專為農業生產者在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和漁業生產過程中,對遭受自然災害、意外事故疫病、疾病等保險事故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提供保障的一種保險。
2、縣域保險:
以縣城為中心、鄉鎮為紐帶、農村為腹地的區域保險。
大力發展縣域保險對加快城鎮化進程、統籌城鄉社會經濟發展和構建新農村社會保險體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3、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簡稱「新農合」,是指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願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採取個人繳費、集體扶持和政府資助的方式籌集資金。

Ⅸ 服務三農「三農」指的是什麼

服務三農「三農」指的是 農村、農業和農民

就是指農業、農村、農民這三個問題。研究三農問題目的是要解決農民增收、農業發展、農村穩定。實際上,這是一個居住地域、從事行業和主體身份三位一體的問題,但三者側重點不一,必須一體化地考慮以上三個問題。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三農」問題關繫到國民素質、經濟發展,關繫到社會穩定、國家富強、民族復興。

(9)什麼叫期貨保險服務於三農擴展閱讀:

「三農」的弱質性

首先是作為第一產業的農業,無論它是處於傳統農業階段還是現代農業階段,與第二、三產業相比,它不僅要面臨巨大的市場風險,還要面臨很難預料的自然風險。其次是受土地收益遞減規律的影響,農民的收入總是受到一個上限的制約,追加在農業上的投入與產出不一定成正比,即使農民增加再多的投入也無法突破這一上限,而第二、三產業卻沒有這樣的上限,其投入與產出成正比。

雖然現代科技使農業獲得驚人的發展,但依靠科技進一步提升農產品產量與質量的空間越來越小。第三是由於我國現已基本實現了小康,一些大中城市甚至越過小康,進入相對富裕階段,加上大多數農產品屬於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需求彈性小,隨著消費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恩格爾系數的降低,居民對農產品的直接消費量不可能有很大的增加,有的甚至會減少。因此農業的弱勢地位決定了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收入低下。

參考資料:網路-三農

Ⅹ 什麼是三農保險主要包括那些內容

「三農」保險是農業保險(農作物保險)、農村保險(農村范圍的商業財產保險)和農民保險(農民人身保險)的總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