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期貨交易 » 倫敦銅期貨巨虧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倫敦銅期貨巨虧

發布時間: 2021-03-20 08:34:18

Ⅰ 滬銅期貨和倫敦銅期貨到底是誰在推著誰走

在以前,主要是LME銅走勢影響滬銅走勢。
但經過這波金融危機之後,中國的國際地位大幅提升,加上這幾年國內期貨市場的快速發展。國內滬銅期貨在國際金屬銅的定價上影響力也大幅提高。

現在行情常常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1、LME銅強於滬銅(外強內弱);2、滬銅走勢強於外盤(內強外弱);3、國內需求帶動LME銅上漲(主要從倫敦進口),進而影響滬銅上漲。
-------------
註:
1、中國是金屬銅的進口大國。
2、現在滬銅操作,庫存方面,除了要看LME銅庫存變化,還要關注國內銅庫存變化。隨著信息網路的發展,現在滬銅走勢和國內自身的基本面緊密度還在提高。

Ⅱ 銅期貨的交易金額這一塊,倫銅、美銅、滬銅期貨這三個現在哪個平均日交易金額最大,大概是多少億元

世界上金屬期貨主要還是在倫敦交易所LME頭寸,美國銅與中國銅雖然都是世界主要經濟體,但是在銅上仍然沒有定價權,這體現在滬銅常常跳空高開或者低開,走勢不夠連續,但是呢,滬銅在一些主要價位和形態上也並不嚴格追隨外盤,體現了其固有的定價機理,銅作為大宗商品,即使在超大資金的金屬類中也是擲牛耳的品種,滬銅每手五萬,每天成交巨大,隨便走走也是過億,在金屬類中是風向標的品種,甚至左右部分工業品的行情,另外,銅還具有部分貴金屬的屬性,因此其價格也有時脫離金屬類貴金屬類以及工業品類的結構范圍,總之,銅很特別,銅很活躍,銅很綜合,建議不一定選擇銅做投資工具。當然若有現貨背景兩說了,如果做,個人覺得LME連續變化止損入場都更方便。

Ⅲ 期貨大佬跳樓身亡,10天虧損1.1億,這到底是名利場還是修羅場

俗話說,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投資股票的人是一賺二平七虧,而期貨,由於杠桿比例更高,波動更加活躍,因此風險更高。當然,高風險也存在著高回報的機會,如果踏准節奏,獲得的回報也是比其它金融產品的要高。
然而,這一切都必須建立在有過硬的技術和經驗情況下,否則風險是遠遠高於回報的,尤其是長期入市情況下。不過據我的個人經驗,我認為資金管理、短線、遵守技術紀律這三個原則最為重要。
據網上找到的相關資料了解,這位大佬主要是低估了這次市場破位下跌的激烈程度,明顯方向失誤情況下還一味的加倉,沒執行好合理的止損保護方案。導致不可挽回的損失。當然最大的損失莫過於生命。其實如果他扛過去這一關,留得青山在,一切都有可能。
其實,我認為,無論是做實業,還是做期貨這類高風險的金融產品,其是都是有風險的,而且風險度都是一樣的。只不過是實業類的項目,有執行的時滯效應,顯效較慢,所謂溫水煮青蛙,不容易讓人察覺其風險;而期貨類顯效非常快,幾乎實時的,就像把青蛙直接扔滾燙開水裡,立馬感覺到,因此,讓人覺得風險高,其實是顯效快!
因此,不管是實業項目也好,金融產品也好,都是投資行為,都有風險,必須有扎實過硬的經營技術和經驗,良好的心態,以及有效的資金管理和風控方案,理智投資,謹慎入市,科學經營,才能降低失敗的風險,提高成功的幾率。

Ⅳ 短短幾天虧損幾十萬,揭開虛假期貨交易平台背後的黑幕

虛假期貨平台
一天全部虧完都有可能
行情數據,甚至資金都是已經轉到對方口袋了
想怎麼讓你虧還不是他們怎麼考慮

Ⅳ 為什麼期貨的賣方虧損無限

不對!虧損是有限的,當你的保證金不足了就會被強行平倉,所以正常情況下是不會虧過你的保證金的。除非發生極端行情,無法平倉,但這種機率非常非常小!

Ⅵ 英國巴林銀行破產悲劇和2008年法國興業銀行期貨交易員巨虧事件給國內投資者什麼警示

巴林破產,看 羅生門 的時候,有一句話是說:有軟弱的地方就有謊言。更通俗一點的說法就是人們為了一時的逞強,撒下一個謊言,接著就要撒下更多的謊言來彌補。而且,機構更是給這些錯誤的發生提供了條件,交易和清算的混淆,讓黑洞越來越大,監管部門不力,自律又沒有得到貫徹。把風險完全暴露,管理層的對風控、內部預警的盲目忽視,審計的失職拖拉。

Ⅶ 誰能給個例子在期貨上的虧損可能比本金還多

比較正規的平台,都不會出現 虧損比本金還多的。當虧損比較多的話,會觸發系統強行平倉機制,單子會被平調,並退還保證金。舉個例子:假如原油300美金一手,爆倉率是100%(各家爆倉率都不一樣,炒之前請問清楚),初始資金1000美金,買一手,即佔用300保證金,賬戶活動資金是700美金,此時的資金佔用率是700/300=233.3%;當你一直虧損,直到虧損了400美金,你賬戶剩餘活動資金只有300,此時你的資金佔用率是300/300=100%,此時就會觸發系統強平機制,強行把單子平調,並把佔用的300保證金退還給你,此時賬戶余額是300(剩餘活動資金)+300(退還的保證金)=600美金。所以說 本金越大,買的越少,風險就越小,也越安全。至於有人說強平木有平掉,正規的期貨公司都不會發生這種事。

Ⅷ 求關於中物儲的黃銅期貨交易損失事件的描述

京華時報4月30日報道 2005年10月,國家發改委下屬國家物資儲備調節中心(下稱國儲調節中心)進出口處處長劉其兵,因在倫敦銅期貨市場上擅自違規交易,給國家物資儲備調節中心造成了6.06億美元的巨額經濟損失。近日,市一中院判處劉其兵有期徒刑7年;他的上司、國儲調節中心原副主任呂嘉范獲刑6年。

劉其兵今年40歲,湖北省黃陂縣人。1998年,國儲調節中心通過倫敦金屬交易所進行自營期貨業務,具體工作由劉其兵負責實施。因為自身的職務關系,劉其兵成為了中國銅期貨界的頂尖人物,在倫敦金屬交易所亦是「明星交易員」。

劉其兵入道之時,恰逢國際銅價從低至高的上揚時期。價格從1000多美元漲到3000美元,劉其兵一度盈利頗豐。但在銅價創出3000美元新高後,劉其兵轉而認定銅市見頂,開始反手做空,但國際銅價一路上漲,2005年「十一」長假後,國際銅價已突破4000美元/噸,而劉其兵的賬面虧損已達6.06億美元。劉其兵此後留下一份遺書失蹤。當時該事件被稱為「國儲銅期貨巨虧事件」。10個月後,有關部門在雲南將劉其兵抓獲。

近日,市一中院一審判決,因劉其兵違反國家對國有單位進行期貨交易的相關規定,擅自將該中心的資金用於境外非套期保值的期貨交易,導致發改委物資儲備調節中心損失人民幣9.2億元,獲刑7年。劉其兵的頂頭上司、國儲調節中心原副主任呂嘉范,明知國有單位的相關規定,仍同意劉其兵進行上述期貨交易;並且在離任時,故意隱瞞相關事實,導致繼任人員未能及時發現劉其兵的犯罪行為,釀出了這起驚天大案,被判處6年有期徒刑。

判決披露,劉其兵失蹤後,國儲調節中心成立了應對小組,通過實物交割、平倉、展期等多種方式止損,將原有的6億多美元損失降低到了1.44億美元;扣除劉其兵此前在國內期貨賬戶1.89億元人民幣的盈利,累計虧損數額為9.2億元人民幣。

Ⅸ 國儲的銅期貨多空對決賠了還是賺了

lme交易所,國儲銅的最後交割日為每月第三個星期的星期三,12月21日為國儲的最後交割日,從實際交割數量來看,12月交割量並不像想像中那麼大。目前有消息說,「十一」長假至今,LME在韓國釜山和新加坡的兩個交割庫庫存連續大幅增加。到12月20日,兩庫庫存已增加到55350噸。而根據以往情況,這兩個交割庫此前庫存水平幾乎為零,其一直代表中國交割頭寸。
也就是說,國儲的大部分空單選擇了展期。國儲局是在3300美元時建倉,那麼,現在每噸將不得不虧損1000多美元。即便空頭頭寸只有10萬噸(傳說為20萬噸),其損失也將達到上億美元。
展期似乎可以達到用時間換空間的意圖。但展期的同時,也意味著成本的增加。由於目前LME遠期合約價格低於近期合約,除交易成本外,兩個合約價之差就是展期一噸銅需要付出的代價。按照目前的價格,展期10萬噸銅須付出3000萬美元的損失。
基金的逼倉遠未結束,中國的反擊也還在繼續。

建議你看看這個帖子
http://post..com/f?kz=71992375

Ⅹ 2020年4月7號倫敦銅期貨是漲還是跌

網友你好,關於2020年4月7號倫敦銅期貨是漲是跌,可以直接在網上查詢就能得到了,因為今天已經是4月8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