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債投資 » 到國外國債的原因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到國外國債的原因

發布時間: 2021-06-13 00:43:35

① 一個國家發國債的原因是因為稅收的錢不夠用嗎

國債是由中央政府發行的一種政府債券。發行國債,有利於彌補國庫暫時性資金不足,平衡財政收支,為經濟建設籌集資金,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

發國債的目的
1、籌措軍費
在戰爭時期軍費支出額巨大,在沒有其他籌資辦法的情況下,即通過發行戰爭國債籌集資金。發行戰爭國債是各國政府在戰時通用的方式,也是國債的最先起源。
2、平衡財政收支
一般來講,平衡財政收支可以採用增加稅收、增發通貨或發行國債的辦法。以上三種辦法比較,增加稅收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作法,固然是一種好辦法但是增加稅收有一定的限度,如果稅賦過重,超過了企業和個人的承受能力,將不利於生產的發展,並會影響今後的稅收。增發通貨是最方便的作法,但是此種辦法是最不可取的,因為用增發通貨的辦法彌補財政赤字,會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其對經濟的影響最為劇烈。在增稅有困難,又不能增發通貨的情況下,採用發行國債的辦法彌補財政赤字,還是一項可行的措施。政府通過發行債券可以吸收單位和個人的閑置資金,幫助國家渡過財政困難時期。但是赤字國債的發行量一定要適度,否則也會造成嚴重的通貨緊縮。
3、籌集建設資金
國家要進行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為此需要大量的中長期資金,通過發行中長期國債,可以將一部分短期資金轉化為中長期資金,用於建設國家的大型項目,以促進經濟的發展。
4、為償還到期國債而發行借換國債
在償債的高峰期,為了解決償債的資金來源問題,國家通過發行借換國債,用以償還到期的舊債,這樣可以減輕和分散國家的還債負擔

② 大陸為什麼要持有大量美國國債

中國政府持續購買美國國債,但美國本土的投資者卻不停減持。例如,10年前美國國債的總額約為3萬億元,當中逾七成、即2萬億元以上為美國本土的投資者擁有;但時至今天,美國國債的總額增至4萬億元,卻只有三成為本土投資者持有,而且比例不斷下降。美國人不買美國國債的原因十分簡單,就是利息率不吸引人。

至於中國政府購買美國國債的主因,就是因為其著眼點並不放在投資的利息率上,而是希望穩定本國貨幣對美元的匯率,藉此保護國家的出口業。要令人民幣不升值有兩個主要方法,一是在市場上大舉拋售人民幣,或是大舉購入美元。這個方法不可能持久,二是每年大量購入美國債,以防止人民幣匯率上升。

專家認為,在中國現有的金融環境下,購買美國國債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外匯儲備來自外商直接投資、對外貿易順差及進入中國的國際游資。截至2005年底,中國外匯儲備超過8000億美元,我國已連續10年資金凈外流,10年來國外凈運用我國資金累計達到1.72萬億元。中國如同國際資金流動的「中轉站」:一邊是外資持續湧入賺取高額回報,推高外匯儲備余額;一邊是中國的資金持續多年凈外流,而投資回報率偏低。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宋國青把這種現象稱為「一江春水向西流」。招商銀行首席外匯分析員劉維明指出,中國資金凈外流是巨額外匯儲備對外投資引起的,並不是說國內企業的資金多得用不了。這並不是一個悖論。劉維明解釋說,在現行外匯制度下,境外資金進入中國時必須兌換為人民幣,由央行把外匯買下,形成外匯儲備。目前中國的外匯儲備主要用來購買美國國債,而10年期美國國債的收益率不到5%。與進入中國的國際資本獲得的高額回報相比,中國運用外匯儲備投資取得的收益顯得頗低。這是一個無奈的選擇。

對此,央行解決方案是,加緊研究建立靈活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滿足企業和個人合理的用匯要求,降低國內資金凈外流的水平。不能苛求外匯儲備對外投資所獲回報的高低。投資美國國債雖犧牲了部分收益,但能夠規避風險。由於我國國內金融體系處理風險的能力較低,這里存在一個風險和收益相交換的問題。美國國債風險低,變現能力強,且與歐元區和日元區相比,美元區經濟仍處於強勢地位。在此背景下,購買美國債就不難理解了。

買與不買陷入兩難

現在,中國已經陷入了「兩難境地」:假如繼續買入美元國債,從經濟角度上看,將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因為美國國債回報低,只較日債稍好;但如果停止購買美國國債,甚至沽出的話,美元就會再進一步貶值,中國同樣損失慘重,即所謂「買又慘,不買又慘」!

由於中國購入了大量美債,假如美元貶值的話,持有國債在賬面上已輸一大截,加上利息率的上升,債匯價格定會再進一步下跌。根據英國《金融時報》的估計,假如人民幣升值10%,中國政府就會承受500億美元的賬面資本損失,如果美國利率再上升2%,中國就再損失三百億到五百億美元,結果總共損失八百億到1000億美元,當然以上還沒有計算美元匯價下跌而帶來的出口損失。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政府可做出的選擇非常少。

不穩定的平衡

所以現在的情況下,是一個「不穩定的平衡」,雖然美國人每天仍能吃喝玩樂,但這樣的平衡是令人擔心的。美國的經常赤字不斷膨脹,2005年經常賬目赤字,已創紀錄升至8000億美元,比2004年攀升34%,即美國每天差不多要吸收30億元,才能填補這個赤字。

所以,世界就是這樣的奇妙:中日拿上數千億的真金白銀,不斷購買美元資產來資助美國利率,然後美國人將已超買的資產拿來再抵押,來買中國及日本生產的電器。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笑話,就像你把大部分的身家都借給一個債仔,由於借出去的錢實在太多了,於是自己每天要節衣縮食,把省下來的錢拿給債仔享用,並希望他每天生活得幸福快樂,不要有些微傷風感冒,否則便會同歸於盡!因為假如大家都停止支持這個債仔的話,美國政府將在極短時間內破產,帶來的災害將會比第二次世界大戰更為嚴重。

③ 中國為何買美國國債

中國買美國國債有以下五種原因:


1、國債被認為是無風險收益證券,投資國債等於持有無風險收益證券。中國的存款有國家保證,不受銀行經營失敗影響,而國外的存款保險有額度限制。比如,美國只對10萬以下的存款絕對賠付,超過10萬的部分,如果銀行破產,可能無法得到全額清償。

2、另一方面,國債是流動性最好的證券投資產品,任何股票和其他債券都無法和國債的流動性相提並論。而且,國債是央行進行公開市場操作的對象證券,因此,國債的收益率也就成為了自由市場中的市場利率,因此意義也很重大。


3,美國一個靠借貸消費的國家,同時因為它是第一強國,美元成為了世界的支付和儲備貨幣,即美元可以在世界保持強勢,有到處借錢的資本;而中國是外貿出口以及製造大國,靠對外貿易以及國外對中國的投資積累了大量的外匯——美元


4,我國的外匯儲備——美元並不全部是我們自己的,除了國內的企業自己賺取的美元外匯,還有國外企業到中國的投資,或者他們出口賺取的外匯,以及發達國家對我們的援助,世界主要金融機構對我們的貸款,如世界銀行;還有一些只是想短期在國內賺取收益的「熱錢」。他們進入國內後,就會把美元拿到銀行換成人民幣在國內使用,同時隨時有可能又換回美元提出來轉移到國外,還有就是國內的企業去到國外買技術、設備、原材料如石油、礦石等,都隨時需要使用美元,因為美元是世界的支付貨幣。這些外匯必須保值增值,同時隨時應付支付,投資美國國債是最好的渠道,美國國債流動性最好,金融市場最發達,世界上的國家和金融機構都投資美國國債,說白了就是可以隨時在市場上把自己的美國國債變現應付自己使用,同時還有利息收益。 買股票風險太大,大力去買大宗商品,中國是買什麼就漲什麼,買完其價格就狂跌,買其他國家的國債,

一,是沒有美國國債流動性好以及低風險,

二,是可能買了過後出現賣不出去的情況。


5,我們可以在買的時候提出附加條件,例如給新買的國債進行通脹保護,或者在其他方面讓美國讓出利益,例如高科技技術、軍事等,地緣政治,以及我們最緊張的兩個地方,以前長期被國外敲打的,你也知道法國那個總統對中國做了什麼事情,但美國沒有附和,這就叫交換。 減少美國國債投資,會造成我們外匯儲備投資的渠道變窄,形成手握大量的現金,不能保值增值,同時握有這些現金是有成本,因為要支付利息。同時減少美國國債,勢必告訴世界我們看淡美國經濟和政府,拋售美國國債,造成國債價格下跌,使得我們手裡沒有賣出的國債也縮水;並且打擊美國經濟,減少從我們的進口,我們大量的外貿工廠倒閉,工人失業,工廠倒閉也會減少上游的煤、電、石油、金屬、水泥等原材料的使用,引發我國經濟連鎖反應。 如果我們增持美國國債,代表支持美國經濟復甦,通過購買推高國債價格,降低其收益率,使得美國的融資成本降低,有利於負擔減少,從而使其經濟快速恢復正常,對我國的出口也加速恢復,從而達到對我國經濟的正面影響。

④ 購買美國國債的原因。

我們手裡的外匯主要是美元;因為美元是全球的支付貨幣和儲備貨幣;一些大宗交易都是按美元計價,並且按美元交易結算;連索馬裏海盜要贖金也是美元;因此美國需要向全世界提供所需的美元,但是美國不能無限制的印刷美元,這樣會使美元貶值;所以美元必須通過多種途徑迴流美國,例如直接向美國投資,美國現在是全世界第一境外資金投資目的地國;第二,從美國進口;第三,就是向美國買國債。美國擔心我們的企業是國有背景,對我國企業投資和收購一般是拒絕,如三一重工、華為等;美國對我國進行技術封鎖,高科技產品和武器是不賣的,只准我們進口汽車、飛機和糧食;所以其他只能買國債了!第四,美國當今世界第一強國,美國國債信用最高。第五:美國證券交易市場發達,等等,太多了……

參考資料:玉米地的老伯伯作品,復制粘貼請註明出處。

⑤ 美國要求別的國家購買國債的原因

增加別國的國家經濟壓力啊,這樣刺激外貿發展,世界上很多國家和美國的經濟依賴關系明顯,別國家在國債的催促下,加重國民經濟的負擔,這時候就會加劇與美國的經濟貿易往來,這樣美國在這種情況下就能緩解自己國家的經濟壓力,同時也可以是別個國家對他產生更加的依賴心,更加鞏固它的國際地位,增加他的國際實力。

⑥ 美國為什麼發行那麼多國債啊

這是由美元決定的;美元是當今世界上的通用貨幣,是一切衡量財富的價格尺子,說簡單一點就是儲備、交易貨幣;美國就必須源源不斷地提供貨幣出去,不停的印刷;但是印刷越多,貨幣就越不值錢,那麼美國就必須發行國債把這些美元收回去,還有就是,美國是靠借貸消費去維持經濟,還是就是他滿世界的排兵布陣,而財政收入無法維持,就必須依靠發行國債來維持。

(6)到國外國債的原因擴展閱讀:

1、發行方式

美國國債的發行採用定期拍賣的方式。三個月和六個月的國庫券每星期一拍賣,一年期的每個月的第三個星期拍賣,國庫券都在星期四交割;

2、國債利率

發行國債的利率的多少受當時該國通貨膨脹程度的影響以及政府對未來的預期。美聯儲購買國債等於向市場上釋放了資金,市場上資金多了,獲得的成本降低,市場利率自然下降,銀行利率也會下調,一般來說,國債的利率是既定的,不會變的,但國債的價格會變,進而引起國債收益的變化;

⑦ 我國購買境外國債的原因和制約條件

我國大多購買的是美國國債,
至於中國政府購買美國國債的主因,就是因為其著眼點並不放在投資的利息率上,而是希望穩定本國貨幣對美元的匯率,藉此保護國家的出口業。要令人民幣不升值有兩個主要方法,一是在市場上大舉拋售人民幣,或是大舉購入美元。這個方法不可能持久,二是每年大量購入美國債,以防止人民幣匯率上升。

專家認為,在中國現有的金融環境下,購買美國國債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外匯儲備來自外商直接投資、對外貿易順差及進入中國的國際游資。截至2005年底,中國外匯儲備超過8000億美元,我國已連續10年資金凈外流,10年來國外凈運用我國資金累計達到1.72萬億元。中國如同國際資金流動的「中轉站」:一邊是外資持續湧入賺取高額回報,推高外匯儲備余額;一邊是中國的資金持續多年凈外流,而投資回報率偏低。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宋國青把這種現象稱為「一江春水向西流」。招商銀行首席外匯分析員劉維明指出,中國資金凈外流是巨額外匯儲備對外投資引起的,並不是說國內企業的資金多得用不了。這並不是一個悖論。劉維明解釋說,在現行外匯制度下,境外資金進入中國時必須兌換為人民幣,由央行把外匯買下,形成外匯儲備。目前中國的外匯儲備主要用來購買美國國債,而10年期美國國債的收益率不到5%。與進入中國的國際資本獲得的高額回報相比,中國運用外匯儲備投資取得的收益顯得頗低。這是一個無奈的選擇。

對此,央行解決方案是,加緊研究建立靈活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滿足企業和個人合理的用匯要求,降低國內資金凈外流的水平。不能苛求外匯儲備對外投資所獲回報的高低。投資美國國債雖犧牲了部分收益,但能夠規避風險。由於我國國內金融體系處理風險的能力較低,這里存在一個風險和收益相交換的問題。美國國債風險低,變現能力強,且與歐元區和日元區相比,美元區經濟仍處於強勢地位。在此背景下,購買美國債就不難理解了。

買與不買陷入兩難

現在,中國已經陷入了「兩難境地」:假如繼續買入美元國債,從經濟角度上看,將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因為美國國債回報低,只較日債稍好;但如果停止購買美國國債,甚至沽出的話,美元就會再進一步貶值,中國同樣損失慘重,即所謂「買又慘,不買又慘」!

由於中國購入了大量美債,假如美元貶值的話,持有國債在賬面上已輸一大截,加上利息率的上升,債匯價格定會再進一步下跌。根據英國《金融時報》的估計,假如人民幣升值10%,中國政府就會承受500億美元的賬面資本損失,如果美國利率再上升2%,中國就再損失三百億到五百億美元,結果總共損失八百億到1000億美元,當然以上還沒有計算美元匯價下跌而帶來的出口損失。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政府可做出的選擇非常少。

不穩定的平衡

所以現在的情況下,是一個「不穩定的平衡」,雖然美國人每天仍能吃喝玩樂,但這樣的平衡是令人擔心的。美國的經常赤字不斷膨脹,2005年經常賬目赤字,已創紀錄升至8000億美元,比2004年攀升34%,即美國每天差不多要吸收30億元,才能填補這個赤字。

所以,世界就是這樣的奇妙:中日拿上數千億的真金白銀,不斷購買美元資產來資助美國利率,然後美國人將已超買的資產拿來再抵押,來買中國及日本生產的電器。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笑話,就像你把大部分的身家都借給一個債仔,由於借出去的錢實在太多了,於是自己每天要節衣縮食,把省下來的錢拿給債仔享用,並希望他每天生活得幸福快樂,不要有些微傷風感冒,否則便會同歸於盡!因為假如大家都停止支持這個債仔的話,美國政府將在極短時間內破產,帶來的災害將會比第二次世界大戰更為嚴重。

⑧ 為什麼中國要買外國國債

中國的外匯儲備是1.9萬億,持有美國國債是5000多億,美國國債是我國主要投資品種,另外還有美國政府擔保的房地產債券、以及一些企業債,總共美元儲備在中國外匯儲備總量中所佔的比例高達60%。 當然我們也買歐元的國債,但是很少,主要是流動性和風險性考慮,還有是我們持有的美元最多,因為美元是世界貨幣,什麼交易、結算都是用美元。

中國持有美國國債是中美兩國雙贏,買美國國債說白了就是我國靠外貿出口(也就是世界工廠)賺取了太多的美圓,工廠把賺來的美元拿到銀行換成人民幣,給工人發工資、支付原材料費用等成本支出,而銀行保存的美元為了保值增值,就必須對外投資,我國就購買美國的國債,美國的國債最安全收益穩定,總不能買伊拉克的國債吧!我們借錢給美國,美國又可以有錢消費東西,就會繼續進口我們的產品。我們的工廠又可以加大開工、吸收就業、采購原材料等等。

美國是世界的唯一超級大國,軍事、科技、金融等都是世界第一,其國債安全性是最高的,而且流動性最好,你中國不買,日本、還有中東石油國家一樣會購買美國國債;當然,隨著美圓貶值,我國的美圓外匯資產出現了縮水,但是不買美國國債,縮水更嚴重;如果美圓反彈,或許會減輕資產出現的縮水。所以買美國國債不得已的選擇,不可能去買股票,那樣風險太高,虧損了怎麼辦,你看看中國的股市從6000點掉到2000多點,資產縮水多少?還有很多國內投資海外的QDII基金都出現了或多或少的虧損;如果去買工業資源,例如鐵礦石、石油等,中國買什麼就漲什麼,這些東西價格現在不知道翻了多少,因為國際炒家都在炒中國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