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債投資 » 一個國家發行的國債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一個國家發行的國債

發布時間: 2021-06-13 03:21:13

A. 一年之中國家發行國債幾次,一般在哪幾個月

國債的發行時間是由財政部根據各期國債招標繳款後決定的,且各不相同。

2015年國債發行計劃:

B. 國家發行國債意味著什麼

就是國家向人民借錢,有利息的!
國家發行國債的原因,主要是用來調節貨幣流通量的。
國債發行一般來說有兩種用途,一是政府籌集資金用於基礎設施建設,拉動內需.另一種用途就是政府公開市場操作的手段,目的在於調節市場上的資金量,對於西方國家來說,第二種意義更大,當市場上的錢太多的時候,政府通過發行國債來收集市場上的資金以防止通貨膨脹,調節利率.
這是我國發行國債和其他國家的比較:一、我國現行的國債發行方式。(直接發行、代銷發行、承購包銷發行、招標拍賣發行。)即「是什麼」。
二、國際主要的國債發行方式。
三、我國與國際發行方式的利弊比較。即「存在什麼問題」。
四、如何改進。即「解決問題」。

國債市場分為兩個層次,一是國債發行市場,也稱一級市場。二是國債流通市場,也稱為二級市場。一級市場好比批發市場,二級市場就像零售市場。一級市場是否順利通暢,對國債的發行至關重要。一般說來,國債發行有四種方式。

改革開放以來,人們日子越過越富裕,余錢剩米多了,就會想著去投資,於是有炒股的、做期貨的,集郵的,搞藝術品收藏的等等,投資方式五花八門,不一而足。而在諸種投資方式中,國債可說是一枝獨秀,倍受投資者青睞。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國債是國家發行的,國家財大氣粗,政府決不會有借無還。投資國債不僅風險小,而且收益又比銀行儲蓄高。因此,國債被譽為"金邊債券"。

C. 請問如果一個國家大量發行國債是好事還是壞事

這個很難用一個結論性的語言來說,大量發行國債,對國家是好事,還是壞事。

一般來說,國債的發行都是用於公共事業或大型投資,是拉動經濟的主動力,但如果大量發行國債,需要還較多利息,這對於政府以及老百姓的壓力就可想而知了。
比如美國,財政赤字已經到了史無前例的地步,國債市場大約為4萬億美元。而購買這些國債的大都為亞洲如中國、日本的央行。所以才有種說法就是美國是用亞洲的錢在發展的。但她的經濟也沒見有多少危害,也是在蓬勃發展阿。

另外,國債一般都賣的出去,為什麼呢?
因為在國家發行國債的時候,都會採用招標制,也就是說,有某家公司承擔發行奉獻,即使到時候賣不掉,也會由這家公司全部買下來的。

D. 一個國家為什麼發行國債又購買別國國債

發行國債一方面是刺激內需另外一方面促進經濟建設發展,購買別的國家的國債有兩種可能一是以營利為目的經濟投資,二是政治投資。

E. 一個國家的國債是指什麼意思,是不是就是國家通過賣國債籌資啊

國債,又稱國家公債,是國家以其信用為基礎,按照債的一般原則,通過向社會籌集資金所形成的債權債務關系。
國債是由國家發行的債券,是中央政府為籌集財政資金而發行的一種政府債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資者出具的、承諾在一定時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償還本金的債權債務憑證,由於國債的發行主體是國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認為是最安全的投資工具。
國債是國家信用的主要形式。中央政府發行國債的目的往往是彌補國家財政赤字,或者為一些耗資巨大的建設項目、以及某些特殊經濟政策乃至為戰爭籌措資金。由於國債以中央政府的稅收作為還本付息的保證,因此風險小,流動性強,利率也較其他債券低。
我國的國債專指財政部代表中央政府發行的國家公債,由國家財政信譽作擔保,信譽度非常高,歷來有「金邊債券」之稱,穩健型投資者喜歡投資國債。其種類有憑證式國債、實物式國債、記賬式國債三種。

F. 國家發行國債是為了什麼

目的:
1、在戰爭時期為籌措軍費而發行戰爭國債。
2、為平衡國家財政收支、彌補財政赤字而發行赤字國債。
3、國家為籌集建設資金而發行建設國債。
4、為償還到期國債而發行借換國債。
至於為什麼說能拉動內需,正如上面第三點所說,籌集建設資金,搞各種建設,當然就能拉動內需了

G. 一個國家可以無限度的發行國債嗎

只要國家的信譽度足夠,在程序上來說可以,但在現實中又是不行的:

  1. 國債的過度發行會國度吸取了其他金融產品和經濟體系的資金,影響經濟的正常運作

  2. 國債能夠順利發行,在利率上是略大於銀行利率略小於市場利率,站在市場的角度,一個產品過於泛濫,供大於需,價格就會下跌,所以濫發國債,其價格也會明顯下跌,那麼相對應的必然 會推高利率,而國債利率的推高又會影響金融市場利率的上漲,銀行的利率也會跟著上漲,一方面不利於金融體系的運作,另一方面實體經濟融資成本變高了,不利於經濟的發展,進一步的,儲蓄利息上漲,會讓部分老百姓偏向於把錢存在銀行吃利息,又會對消費市場產生負面影響,直接影響了實體企業經濟的經營和發展,正所謂名副其實的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