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債投資 » 國債收入是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國債收入是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

發布時間: 2021-06-13 13:04:59

❶ 財政收入來源除了稅收以外,還有什麼

依據不同的標准,可以對財政收入進行不同的分類。國際上對財政收入的分類,通常按政府取得財政收入的形式進行分類。

這種分類方法下,將財政收入分為稅收收入、國有資產收益、國債收入和收費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

1、稅收收入

稅收是政府為實現其職能的需要,憑借其政治權利並按照特定的標准,強制、無償的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形式,它是現代國家財政收入最重要的收入形式和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在中國稅收收入按照征稅對象可以分為五類稅,即流轉稅、所得稅、財產稅、資源稅和行為稅。

其中流轉稅是以商品交換和提供勞務的流轉額為征稅對象的稅收,流轉稅是中國稅收收入的主體稅種,占稅收收入的60%多,主要的流轉稅稅種有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關稅等。

所得稅是指以納稅人的所得額為征稅對象的稅收,國家已經開證的所得稅有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

財產稅是指以各種財產(動產和不動產)為征稅對象的稅收,國家開征的財產稅有土地增值稅、房產稅、城市房地產稅、契稅。

資源稅是指對開發和利用國家資源而取得級差收入的單位和個人徵收的稅收,中國的資源稅類包括資源稅、城市土地使用稅等。

行為稅是指對某些特定的經濟行為開征的稅收,其目的是為了貫徹國家政策的需要,中國的行為稅類包括印花稅、城市維護建設稅等。

2、國有資產收益

國有資產收益是指國家憑借國有資產所的權獲得的利潤、租金、股息,紅利、資金使用費等收入的總稱。

3、國債收入

國債收入是指國家通過信用方式取得的有償性收入。國債收入具有自願性、有償性和靈活性的特點。

4、收費收入

收費收入是指國家政府機關或事業單位在提供公共服務、實施行政管理或提供特定公共設施的使用時,向受益人收取一定費用的收入形式。

具體可以分為使用費和規費兩種。使用費是政府對公共設施的使用者按一定標准收取費用,如對使用政府建設的高速公路、橋梁、隧道的車輛收取的使用費;

規費是政府對公民個人提供特定服務或是是特定行政管理所收取的費用,包括行政收費(如護照費、商品檢測費、畢業證費)和司法規費(如民事訴訟費、出生登記費、結婚登記費)。

收費收入具有有償性、不確定性的特點,不宜作為政府財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5、其他收入

包括基本建設貸款歸還收入、基本建設收入、捐贈收入等。

在實踐中,政府收支分類改革後,「收入分類」全面反映了政府收入的來源和性質,不僅包括預算內收入,還包括預算外收入、社會保險基金收入等應屬於政府收入范疇的各項收入。


(1)國債收入是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擴展閱讀:

財政收入所包括的內容:

(1)各項稅收:包括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土地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資源稅、城市土地使用稅、印花稅、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關稅、農牧業稅和耕地佔用稅、契稅、教育費附加、車船使用稅、房產稅、屠宰稅等。

(2)專項收入:包括徵收排污費收入、徵收城市水資源費收入、教育費附加收入等。

(3)其他收入:包括基本建設貸款歸還收入、基本建設收入、捐贈收入等。

(4)國有企業計劃虧損補貼:這項為負收入,沖減財政收入。

地方財政收入內容

地方財政收入包括地方財政預算收入和預算外收入。地方財政預算收入的內容:

(1)主要是地方所屬企業收入和各項稅收收入。

(2)各項稅收收入包括營業稅、地方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土地增值稅、城鎮維護建設稅、房產稅、車船使用稅、印花稅、農牧業稅、農業特產稅、耕地佔用稅、契稅,增值稅、證券交易稅(印花稅)的25%部分和海洋石油資源稅以外的其他資源稅。

(3)中央財政的調劑收入,補貼撥款收入及其它收入。

地方財政預算外收入的內容主要有各項稅收附加,城市公用事業收入,文化、體育、衛生及農、林、牧、水等事業單位的事業收入,市場管理收入及物資變價收入等。

財政收入,是指政府為履行其職能、實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與服務需要而籌集的一切資金的總和。

財政收入表現為政府部門在一定時期內(一般為一個財政年度)所取得的貨幣收入。財政收入是衡量一國政府財力的重要指標,政府在社會經濟活動中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務的范圍和數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財政收入的充裕狀況。

據報道,2010年前五個月中國財政收入35470億元,比去年同期 增 加8 3 6 2億 元 , 增 長30 .8%。結合下半年預期,全年可能將實現8萬億,這意味著中國政府將成為全球第二富裕的政府。

財政是同國家的產生和存在相聯系。國家為了維持自身的存在和發揮職能,必須消耗一定的社會產品。

但是,國家本身通常不直接從事生產活動,因而必須憑借自身擁有的政治權力,強制性地徵收一部分社會產品,以滿足各方面支出的需要。 這種國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財政,它是國家憑借政治權力而進行的社會產品的分配。

從這一概念的內容可以看出,財政是一種分配關系,是一種以國家為主體、在社會范圍內集中性的分配關系。這就是財政的本質。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財政收入



❷ 國家通過發行國債收集到的錢算財政收入嗎

我國財政收入按收入來源分類可分為稅收、政府收費、債務收入。發行國債屬於財政收入

❸ 地方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是什麼

地方財政收入
地方財政收入是指地方財政年度收入,包括地方本級收入、中央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縣或市(自治州、自治縣)的財政收入組成。

中文名
地方財政收入
意思
地方財政年度收入
包括
地方本級收入、中央稅收返還
屬於
中央財政收入的對稱
快速
導航
改革

現狀
簡介
中央財政收入的對稱。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縣或市(自治州、自治縣)的財政收入組成。地方財政收入包括地方財政預算收入和預算外收入。
地方財政預算收入的內容:
(1)主要是地方所屬企業收入和各項稅收收入。
(2)各項稅收收入包括營業稅、地方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土地增值稅、城鎮維護建設稅、房產稅、車船使用稅、印花稅、農牧業稅、農業特產稅、耕地佔用稅、契稅,增值稅、證券交易稅(印花稅)的25%部分和海洋石油資源稅以外的其他資源稅。
(3)中央財政的調劑收入,補貼撥款收入及其它收入。
地方財政預算外收入的內容主要有各項稅收附加,城市公用事業收入,文化、體育、衛生及農、林、牧、水等事業單位的事業收入,市場管理收入及物資變價收入等。
地方財政支出主要包括:地方行政管理和各項事業費,地方統籌的基本建設、技術改造支出,支援農村生產支出,城市維護和建設經費,價格補貼支出等。
改革
需要指出的是,1994年以後的地方財政收入與以前實行總額分成財政體制下的地方財政收入在內容和范圍上有一定差別。另外,從2002年1月1日起,我國所得稅收入分配方式又有重大改革,2002年所得稅收入中央分享50%,地方分享50%,以後逐年還要調整分配比例,使用時要注意區分口徑變化。
現狀
地方財政收入冷熱不均 多省份下調今年目標。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包括上海、江西、廣東等在內的近20個省份公布了2014年財政收入。從地方公共財政收入總額來看,收入差距較大,廣東奪魁,排在第二位的是江蘇(約7233億元),第三位是山東(5027億元),緊隨其後的是上海(約4586億元)、浙江(約4121億元)、北京(約4027億元)、天津(約2390億元),陝西、重慶等地為1900多億,其餘地區均超千億。
2015年地方財政收入或繼續放緩,主要是政府性基金收入下降以及房地產相關的稅收減少。而各地也出現下調2015年財政收入目標的苗頭,如河北省將其財政增速目標下調至7.5%,相比2014年的降低了1.7個百分點。專家預計,多數省份的財政收入增速目標都會下調。

❹ 國債和地方債是什麼和政府收入來源有什麼關系

國債看國家心情,政府債看地方政府心情。有的地方不靠譜那麼發的政府債也就要小心了。

本人在投資方面一直都比較謹慎,安全性不可靠的根本不考慮,沒想到卻在政府債這里栽了。。。我是2016年購買了這款《三都水族自治縣城鎮建設投資有限公司2016年直接債務融資》產品,產品的用途是用於三都水族自治縣農貿市場片區基礎設施建設工程項目,但是,早已經到期一個月多了,別說是利息,就連本金我都沒收回來,巨坑啊~官方連一個正式的說明都沒有,這是要被割韭菜的節奏!!!

當初之所以敢入手,也是因為看中是國企融資、國資擔保,想著大企業不會耍陰招,但我錯了,政府債TMD也開始坑投資人的血汗錢了???我投的項目募集資金規模還不到2億元,想著僅是擔保公司的注冊資金都有30億元呢。哎,現在我就想問:5.05億的土地抵押哪去了???國有公司連我們這點錢難道都兌付不了嗎???不是政府三函支持嗎???人呢?出了這樣的事情,三都縣人民政府、財政局、人大常務委員會就視而不見嗎???這么做,將政府信用置於何處?將我們百姓對國家的信任置於何地???一輩子的積蓄不能空憑你們隨便的一紙通知,就打水漂了吧???這可是我們全家的血汗錢吶,無理由延期、展期,我們不接受!!!現在,事件中是否存在挪用項目資金???是否存在貪污受賄????請領導們重視,望中紀委介入調查,盡快給我們一個合理的解決方案,不要讓我們失去對政府的信任!!!

❺ 國債是財政支出還是財政收入

現在,國債是財政收入。

國家把國債列為財政收入。

❻ 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有哪些

1、稅收收入
稅收是政府為實現其職能的需要,憑借其政治權利並按照特定的標准,強制、無償的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形式,它是現代國家財政收入最重要的收入形式和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在我國稅收收入按照征稅對象可以分為五類稅,即流轉稅、所得稅、財產稅、資源稅和行為稅。其中流轉稅是以商品交換和提供勞務的流轉額為征稅對象的稅收,流轉稅是我國稅收收入的主體稅種,占稅收收入的60%多,主要的流轉稅稅種有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關稅等。所得稅是指以納稅人的所得額為征稅對象的稅收,我國目前已經開證的所得稅有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財產稅是指以各種財產(動產和不動產)為征稅對象的稅收,我國目前開征的財產稅有土地增值稅、房產稅、城市房地產稅、契稅。資源稅是指對開發和利用國家資源而取得級差收入的單位和個人徵收的稅收,目前我國的資源稅類包括資源稅、城市土地使用稅等。行為稅是指對某些特定的經濟行為開征的稅收,其目的是為了貫徹國家政策的需要,目前我國的行為稅類包括印花稅、城市維護建設稅等。
2、國有資產收益
國有資產收益是指國家憑借國有資產所的權獲得的利潤、租金、股息,紅利、資金使用費等收入的總稱。
3、國債收入
國債收入是指國家通過信用方式取得的有償性收入。國債收入具有自願性、有償性和靈活性的特點。
4、收費收入
收費收入是指國家政府機關或事業單位在提供公共服務、實施行政管理或提供特定公共設施的使用時,向受益人收取一定費用的收入形式。具體可以分為使用費和規費兩種。使用費是政府對公共設施的使用者按一定標准收取費用,如對使用政府建設的高速公路、橋梁、隧道的車輛收取的使用費;規費是政府對公民個人提供特定服務或是是特定行政管理所收取的費用,包括行政收費(如護照費、商品檢測費、畢業證費)和司法規費(如民事訴訟費、出生登記費、結婚登記費)。收費收入具有有償性、不確定性的特點,不宜作為政府財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5、其他收入
包括基本建設貸款歸還收入、基本建設收入、捐贈收入等。
在我國實踐中,政府收支分類改革後,「收入分類」全面反映了政府收入的來源和性質,不僅包括預算內收入,還包括預算外收入、社會保險基金收入等應屬於政府收入范疇的各項收入。
具體分類情況是:
第一類:稅收收入,下設增值稅等21款。
第二類:社會保險基金收入,下設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等6款。
第三類:非稅收入,下設政府性基金收入等7款。
第四類:貸款轉貸回收本金收入,下設國內貸款回收本金收入等4款。
第五類:債務收入,分設國內債務收入、國外債務收入2款。
第六類:轉移性收入,分設返還性收入等10款。

❼ 發行國債導致的到底是財政收入增加還是支出增加感覺很矛盾誒…

發行國債肯定增加的是財政收入呀。
我國財政收入主要有4個來源。
第一是稅收收入。第二是國有企業上繳的利潤,第三就是國債收入,第四是其他收入。

❽ 中國的地方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是什麼什麼最多

1、主要是地方所屬企業收入和各項稅收收入。

2、各項稅收收入包括營業稅、地方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土地增值稅、城鎮維護建設稅、房產稅、車船使用稅、印花稅、農牧業稅、農業特產稅、耕地佔用稅、契稅,增值稅、證券交易稅(印花稅)的25%部分和海洋石油資源稅以外的其他資源稅。

3、中央財政的調劑收入,補貼撥款收入及其它收入。

企業收入和各項稅收收入最多。

(8)國債收入是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擴展閱讀

中央財政收入:

1、地方財政的上繳;

2、中央各經濟管理部門所屬的企業,以及中央、地方雙重領導而以中央管理為主的企業(如民航、外貿等企業)的繳款;

3、關稅、海關代征消費稅和增值稅、消費稅、中央企業所得稅,地方銀行和外資銀行及非銀行金融企業所得稅,鐵道、銀行總行、保險總公司等集中繳納的營業稅、所得稅和城市維護建設稅、增值稅75%部分,海洋石油資源稅的50%部分和證券印花稅的75%部分;

4、銀行結益的繳款、國債收入和其他收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