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美國為什麼會欠中國那麼多億國債美金
1.中國的外匯不都屬於國家,還包括老百姓的個人存款,這些錢都存在中國的銀行里,銀行要付利息,投資美國國債有穩定的收益以便支付利息(國內的美元存款利息低於美國國債利息)。
2.握有美國國債可以平衡人民幣升值壓力,若人民幣升值太多,可以拋售一些美國國債抬高美元匯率,穩定人民幣幣值。
3.其實持有美國國債是不得已的,因為每年的貿易順差賺取的的外匯太多,又沒有地方可投資,你想想中國算窮國了,還借錢給很富有的美國,窮人借錢給富人這算什麼事啊
個人看法:中國目前持有這么多的美國國債是騎虎難下,只要原因是中國的GDP增長很大一部分依賴於貿易逆差,貿易逆差就會產生一大筆的外匯進項,這個問題在德國和日本崛起的時候也存在,只不過德國採用了換取美國的黃金儲備,日本採用了購買美國的固定資產的方式來消化外匯,而中國的外匯儲備缺乏統一的使用戰略,唯一一次大手筆確是ZHU總理動用外匯為幾大國有銀行的呆壞賬買單。
美國,日本,歐洲是世界上最大的資金流出國.在經濟正常期間,大量的美國資金,日本資金流到世界各地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去投資.經濟世界的規律是,人均GDP越高,發展越慢,人均GDP越低,發展越快.和水往低處流的道理一樣,GDP高低之間有引力,在經濟正常期間,發達國家的資金總是湧向發展中國家.和其他發達國家.
在經濟危機期間,因為投資回報率有可能形成負數,為避險,資金會迴流到輸出國.除投資資金迴流外,還有更大的套息資金迴流.套息交易已經完全左右著全世界的外匯流動和外匯市場.人們總是從低息國家借入貨幣,通過美元中介,換成其它國家的高息貨幣.懶惰的投資者就是直接存在銀行,享受息差收入.由於有杠桿,息差又很容易達到2%-8%,放大個三五倍就利潤驚人了.所以息差交易控制著外匯交易.這樣,高息貨幣的價格實際是被嚴重扭曲的,低息貨幣也是.金融危機一發生,意味著高息國家要降息.投資資金加套息資金的迴流,,促使了資金流出國國家貨幣的大幅升值.最近的七十天,美元升值了17%,其中10%以上得益於這兩種資金的迴流.而日元70天升值了10%,幾乎全部得益於這種迴流.
既然在經濟危機期間,尤其是後期,必然是資金流出國貨幣大量升值,所以資金流出國國債受追捧.資金流出國貨幣受追捧.
除此之外,美國的降息趨勢讓美國國債比日本國債更加受追捧.現在美元僅僅是對日元和人民幣沒有升值,在經濟危機後期沒有投資方向,所以美國國債成了世界各國投資者的最佳選擇.
㈡ 為什麼央行大量購買美國國債會導致國內流動性增加
應該減少流動性吧?因為外匯不去購買美國國債進行投資,那麼回到國內就要結換成人民幣,因為中國實行資本強制結匯制度;這樣央行收回美圓就要放出等值的人民幣,這樣會造成人民幣流動性過剩,所以央行必須發行票據進行對沖,這也是人民幣的現狀,既中國結構性問題.同時造成資產價格(股市)和物價上漲.現在也只有讓人民幣緩慢升值,減少外匯流入而引發的流動性過剩.
什麼文章,名字叫什麼,誰寫的啊? 斷章取義我也不知道說的什麼?
如果照你引用的話說,我想是外國人寫的吧!說中國為了控制人民幣與美圓匯率,大量發出貨幣達到人民幣低估以及通脹,使得中國的商品有出口更有競爭力,從而換回更多美圓,而不得不購買美國國債,美國又用賣國債的錢對中國進行投資和購買中國商品,引起中國流動性泛濫價格上漲,說到底就是中國輸出通脹.
其實,中國現在的經濟國內也有很多說法,但外國人也常來參合,其實質為某種利益而來,要麼代表華爾街利益集團要中國開放金融市場,要麼代表美國的過時的工業產業集團堵擊中國的出口,所以他們的文章都有目的性,用不著盲目相信!關鍵取決自己的判斷,說了這么多這次應該給分獎賞了吧!
「說中國為了控制人民幣與美圓匯率,大量發出貨幣達到人民幣低估以及通脹,使得中國的商品出口更有競爭力」。那些話都是國外人士說的,其實日本現在也是通過操縱日圓貶值來擴大出口,美國也是這樣爛發美圓來提高出口競爭力.美國不爽中國就是中國名義匯率在上升,其實質是實際匯率還是在貶值.所以說本幣貶值助長出口,同時也會抑制進口,既對對凈出口產生影響,但恰恰好的是美圓也在貶值,就是美國助中國中國一臂之力,使得中國現在依然是雙順差.也是美國自己打自己的嘴巴.
35分夠了,謝謝!什麼時候給啊?呵呵!
㈢ 1985年,美國當年利率下調,增加了債券投資的吸引力,當年美國公債基金流入了大量資金。請問,利率下
因為利率下調,債券的收益率會上升,利率與債券價格是反向變動的關系,
當利率上升時,人們對未來的預期較好,期待得到更高的利息收入,從而更加青睞於短期債券的投資,即商業銀行會得到更多的投資,更多的收益。另一方面,長期債券,以及基於長期投資的行業,如保險、基金將獲得較少的投資,利空消息。
另一方面,當利率上升到一定程度時,貨幣供應量www.fxpro.cn/?ib=1025860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央行就會擴大銀根,增加貨幣供應量,從而使利率下調。這時,理性投資人會更加青睞於長期投資,如長期債券,基金,保險行業。那麼,短期債券的投資會減少,商業銀行獲得的投資也會減少,利潤也會隨之下降。
所以,相反利率下調,就會出現你說的那種情況啦!
㈣ 資金流入美國和其長期利率的關系
不太理解你的表述。
你指的是美國利率水平的升高么?
資金外流對經濟有不利影響,美聯儲自然會加息以吸引資金迴流,並可以吸引外國資本的流入。
不僅是美國,許多國家都如此。
補充:至於你所說的長期利率水平,是與美元資產以及美國國債回報率率密切相關的。長期利率提升,顯然可以增加美元資產的吸引力。
貿易逆差也是資金流出的一種表現,
在逆差數額巨大時,長期利率上揚可以使外國資金流入並且促使外國央行增持美元。
㈤ 應該怎樣買美國基金債券啊
目前國內沒有好的渠道投資美國的基金,基金資產80%以上投資於債券的為債券基金。債券基金也可以有一小部分資金投資於股票市場,另外,投資於可轉債和打新股也是債券基金獲得收益的重要渠道。
在國內,債券基金的投資對象主要是國債、金融債和企業債。通常,債券為投資人提供固定的回報和到期還本,風險低於股票,所以相比較股票基金,債券基金具有收益穩定、風險較低的特點。
(5)美國國債基金資金流入擴展閱讀
債券價格的漲跌與利率的升降成反向關系。利率上升的時候,債券價格便下滑。要知道債券價格變化,從而知道債券基金的資產凈值對於利率變動的敏感程度如何,可以用久期作為指標來衡量。
久期取決於債券的三大因素:到期期限,本金和利息支出的現金流,到期收益率。久期以年計算,但與債券的到期期限是不同的概念。藉助這項指標,你可以了解到,所考察的基金由於利率的變動而獲益或損失多少。
㈥ 請問沽空美國國債是什麼意思 如果沽空美國國債,資金的流向是什麼
就是賣空。如果你手頭有國債的話可以直接賣;沒有的話,可以交一定比例的抵押金從銀行、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借得,再賣出去,等國債跌了,再從市場上買回國債,還給以上金融機構,從中牟利。
沽空國債,應為杠桿效應,會成倍的增加市場上國債的供給,是國債價格下降,並從市場上抽走資金。
㈦ 美國金融危機的資金流向拜託了各位 謝謝
出,早前的流動性泛濫和高風險偏好等因素推動了全球資金對高收益的追求,由於日本近乎零利率,使拋售日元以買入高收益資產的套利交易一度盛行,資金紛紛流入新興國家股市以及高收益貨幣的債券,在這一過程中使用高杠桿。 國際資金流向發生逆轉 但在金融危機爆發後,投資者開始買回日元,並拋售資產以降低杠桿比例。尤其是遭受重創的金融機構也不得不從海外撤回資金,這引發了部分資本項目下開放的新興國家股市以及貨幣匯率的暴跌,這又進一步加快資金撤回過程。 此外,在危機當中,美國國債,尤其是類似現金功能的短期國債成為了資金的避風港,這一度導致了3個月美國國債出現近乎零收益的情況。 因此,在美國房屋市場的狀況完全沒有任何好轉跡象的情況下,市場的緊張情緒無法緩解,資金的迴流和對風險的規避將繼續支撐美元匯率,這一現象可能將持續到明年上半年。 在全球資金回撤日本和美國之時,中國的熱錢流向也發生了轉向,自9月下旬開始,已經由之前的凈流入轉為凈流出。 廣東省社科院教授黎友煥分析稱,根據其對幾十個地下錢庄的跟蹤檢測結果,自8月份奧運會前夕開始,流出中國的熱錢在加速,自9月中下旬開始,我國的熱錢流進和流出已達到一個平衡點。 到目前,流出已經大於流入,表現為凈流出了,其中兩股資金流出很快,一股是短期炒作的資金,另外一股則是歐美地區的資金。奧運會後,從股市流出的資金尤其明顯,不過房地產市場由於抽資困難,所以流出速度相對較慢。
麻煩採納,謝謝!
㈧ 國外資金在中國投資,資金該通過什麼方式進入
境外資金主要通過以下途徑進入中國市場:
一、外商直接投資的合法途徑。
二、利用我國經常項目可兌換進入中國市場。常見的方式有進出口價格虛報、預收貨款、延遲付匯造假、平行貸款、提前錯後及借用外債等。
除了企業,個人也通過個人外匯匯款,將資本項下的資金混入經常項目而流入境內,這種情況一度相當普遍,主要有三種情況:
(一)是境內居民將在外投資本金或收益以非貿易外匯形式匯入境內結匯;
(二)是境外投資者以本人或授權代理人的名義匯入款項,並以個人名義結匯;
(三)是外商投資企業境外投資總公司以個人捐贈款等名義將資金匯入境內外資企業的法人代表或董事會成員,並採取化整為零的方法結匯作為企業的流動資金。
三、以在華外資企業為通道。
(一)是通過在華建立投資性公司或生產型子公司及合資公司,或者以建設合資及獨資項目的名義,以企業注冊資本金或增資等形式,從境外收取外匯並辦理結匯。
(二)是通過外商投資企業的股東貸款,即外商投資企業以股東貸款方式進行對外短期借款並結匯。
(三)是境內外資企業與境外關聯企業相互配合,以暫收應付款、預收貨款、延遲出口等方式,為境外資金入境提供便利。四、通過境內企業進行外匯貸款並結匯。
五、境內中外資銀行的自主資金調配。
六、資本市場渠道。
境內資本進行境外投資和境外融資有以下途徑:目前國內企業主要通過直接投資、境外借款及貿易信貸等手段,進行境外投資。
企業境外投資除採用貿易信貸預收貨款、延期付款方式外,還經常會選擇境外股權融資、境外債務融資和境外上市等形式進行外匯融資。
(8)美國國債基金資金流入擴展閱讀:
常用融資方式
(1)融資租賃
中小企業融資租賃是指出租方根據承租方對供貨商、租賃物的選擇,向供貨商購買租賃物,提供給承租方使用,承租方在契約或者合同規定的期限內分期支付租金的融資方式。
想要獲得中小企業融資租賃,企業本身的項目條件非常重要,因為融資租賃側重於考察項目未來的現金流量,因此,中小企業融資租賃的成功,主要關心租賃項目自身的效益,而不是企業的綜合效益。除此之外,企業的信用也很重要,和銀行放貸一樣,良好的信用是下一次借貸的基礎。
(2)銀行承兌匯票
中小企業融資雙方為了達成交易,可向銀行申請簽發銀行承兌匯票,銀行經審核同意後,正式受理銀行承兌契約,承兌銀行要在承兌匯票上簽上表明承兌字樣或簽章。這樣,經銀行承兌的匯票就稱為銀行承兌匯票,銀行承兌匯票具體說是銀行替買方擔保,賣方不必擔心收不到貨款,因為到期買方的擔保銀行一定會支付貨款。
銀行承兌匯票中小企業融資的好處在於企業可以實現短、頻、快中小企業融資,可以降低企業財務費用。
(3)不動產抵押
不動產抵押中小企業融資是目前市場上運用最多的中小企業融資方式。在進行不動產抵押中小企業融資上,企業一定要關注中國關於不動產抵押的法律規定,如《擔保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等,避免上當受騙。
(4)股權轉讓
股權轉讓中小企業融資是指中小企業通過轉讓公司部分股權而獲得資金,從而滿足企業的資金需求。中小企業進行股權出讓中小企業融資,實際是想引入新的合作者。吸引直接投資的過程。因此,股權出讓對對象的選擇必須十分慎重而周密,否則搞不好,企業會失去控制權而處於被動局面,建議企業家在進行股權轉讓之前,先咨詢公司法專業人士,並謹慎行事。
(5)提貨擔保
提貨擔保中小企業融資的優勢主要在於可以把握市場先機,減少企業資金占壓,改善現金流量。這種貿易中小企業融資適用於已在銀行開立信用證,進口貨物已到港口,但單據未到,急於辦理提貨的中小企業。進行提貨擔保中小企業融資企業一定要注意,一旦辦理了擔保提貨手續,無論收到的單據有無不符點,企業均不能提出拒付和拒絕承兌。
(6)國際市場開拓資金
這部分資金主要來源於中央外貿發展基金。中小企業如果想通過這個渠道來融資,要注意,市場開拓資金主要支持的內容是:境外展覽會、質量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軟體出口企業和各類產品認證、國際市場宣傳推介、開拓新興市場、培訓與研討會、境外投標等,對面向拉美、非洲、中東、東歐和東南亞等新興國際市場的拓展活動,優先支持。
(7)互聯網金融平台
相比其他的投資方式,互聯網金融平台對申請融資的企業進行資質審核、實地考察,篩選出具有投資價值的優質項目在投融界等投融資信息對接平台網站上向投資者公開;並提供在線投資的交易平台,實時為投資者生成具有法律效力的借貸合同;監督企業的項目經營,管理風險保障金,確保投資者資金安全。愛投資創造的融資方式是讓專業的機構做專業的事。
一方面利用互聯網公開的優勢、開放性的優勢,同時結合傳統的金融機構在風險控制、信貸審核等等方面的專業度。作為一個投融資的平台,處在中間的結合的地位,兩邊是投資者和有融資需求的需求方,但是又和第三方的擔保機構進行密切合作。對用戶的投資進行專業性的擔保。同時還和像信用評級機構、資產管理機構合作,為用戶的投資信息提供全方面的解讀,以及對資產處置後續提供保障。
㈨ 美國政府國債上限 12.294 萬億美元,是怎麼計算計算出來的
國債余額上限是指聯邦政府的債務上限。美國憲法賦予美國國會有權確定美國聯邦政府債務總額的最高限額。確定法定債務的上限是要限制聯邦債務的擴大,控制聯邦政府的支出。如果聯邦政府債務總額接近法定的上限,美國財政部必須採取非尋常措施來滿足承擔的義務。債務上限也確定了國會和政府承擔財政義務,使政府在赤字條件下借入資金。同時,債務上限也表達了節儉的理念和管理政府財政的經濟考量。
美國聯邦政府的債務通過兩個方式形成,一是聯邦政府向公眾發行債券出售債務,為預算赤字融資,這被稱為公眾持有的債務;二是聯邦政府因某些支出增加債務,如社會安全、醫療和運輸,從而減少了政府賬戶的順差,這被稱為政府賬戶產生的債務。這兩類方式產生的債務加總為聯邦政府的債務總和。
法律上確定美國國債上限始於1917年的"第二次自由債券法案",該法案出台背景是美國政府通過融資參與世界第一次大戰。該法案對美國財政部發行債券作出總量限制的規定,並在以後的20年裡,該法案實施中分別對長短期國債債券的數量作出限制。1939年,美國國會廢除了分別限制長短期國債債券的數量限制,但繼續實行對公共債務的總量限制,從而使財政部更能靈活地管理國債事務,對各類債務進行期限搭配。 1941年至1945年,美國國債上限被限制在3000億美元。二戰結束後,國債上限下降,一直到1962年,才接近3000億美元的水平。但1962年以後,美國國債上限一直提高,國債上限佔GDP的比重不斷上升,尤其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的最近幾年。2008年至2010年,美國國債上限分別為10.61萬億美元、12.10萬億美元和14.29萬億美元,分別佔GDP的比重為70%、84.1%和92.1%。
美國國債上限增加背後的經濟機制是這樣的:國債上限增加是美國財政赤字的增加,財政赤字增加在短期內能刺激需求和增加產出。這就是美國出台"2009年美國復興與再投資法案"的理由。從長期看,當經濟復甦接近充分就業時,政府的赤字會導致拉動利率的上升,高利率會導致融資成本的上升,從而抑制投資,削減生產性資本存量。高利率也會抑制消費。但高利率的積極效應促使外國資金流入美國。高利率條件下,美元資產更具吸引力,外國投資者會購買美國國債。 因為購買美國的債券,首先必須購買美元,從而導致美元升值。美元升值將導致美國進口產品價格下降和出口產品價格上升,從而引起美國貿易收支朝逆差方向發展。外國資本的流入可以部分抵消財政赤字增加對投資的消極作用。由於美元是國際貨幣,美國中央銀行通過購買美國國債使美元流向全世界。所以,美國的財政赤字,即美國的債務一定程度上是全世界承擔的。
誰是美國債務的債權人?美國國債持有者的分布是這樣的:美國政府通過其掌握的信託基金是美國國債主要的持有者,擁有美國國債的37.8%;美聯儲擁有6.5%;國內私人機構和自然人擁有21.8%;州政府和當地政府擁有4.6%;外國投資者29.3%。
美國國債上限的上下幅度如何確定?從長期看,國債佔GDP的比例是確定經濟穩定的關鍵指標,從而也成為確定國債上限的依據。如果國債的增長超過GDP增長,國債是不可持續的。國債佔GDP的比例取決於預算赤字,也取決於利率和GDP增長率。通常情況下,預算赤字應該等於債務利息支付。從而使每年的債務增長等於債務的融資成本。所以,債務增長率等於利率。如果利率高於GDP增長率,債務增長就超過了GDP增長,國債佔GDP的比例就上升。 與此相反,利率低於GDP增長率,國債佔GDP的比例就下降。從1940年至1970年,美國政府的預算赤字與債務利息支付基本持平,但是從小布希政府以來,預算赤字遠遠超過了債務利息支付,所以,美國國債已面臨不可持續問題。投資者如果懷疑美國國債的償付能力,美國國債就不再可能在市場上繼續融資。從橫向比較看,美國國債佔GDP的比例在發達國家中並不高。2009年,國債佔GDP的比例,比利時為101.2%,希臘為114.9%,義大利為123.6%,日本為189.3%,美國為83.9%。
由於目前美國經濟復甦的勢頭良好,預計2011年美國經濟增長將超過3%。美國強大的國力和美國國債有著良好的信譽,美國國債並沒有給美國造成嚴重的問題
㈩ 美元升值為什麼可使世界資本迴流美國
就當前經濟環境下——美元仍然是主要結算貨幣,而美國的作為第一大獨立經濟主體(歐盟經濟總量大於美國,但是歐盟並不是獨立經濟主體),購買美國政府債券仍然是一些國家的不二之選,比如:中國、日本。當然購買債券的不僅僅主權投資者,亦包含機構投資者。
而持有的美國債券亦是以美元結算的,在此框架下舉個例子:
1000美元債券,當美元貶值(具體表現美元對人民幣從6.2下降為6.1)那麼當期持有的債券將縮水,如果持續下去將是失敗的投資。那麼在此情況下,對外投資組合將會重組,比如拋售部分美國債券,轉而購買其他債券。
而對於美國而言,由於其貨幣價格持續走低,新增債券亦難變現。出售債券的目的就是促進資金流入,從而促進國內經濟發展。
當美元走強時,投資者將大量買入美國的企業債、國債、機構證劵,買入就得付錢,所以大量的資金注入到美國——迴流。
世界的總貨幣保有量是相對穩定的,當大量的資金迴流到美國之後,必然導致其他經濟體的熱錢外流。經濟的發展與資金密不可分,熱錢的大量注入將促進市場交易頻繁火熱。
當時的亞洲四小龍對熱錢的依賴尤為嚴重:高投入、低產出的勞動密集型經濟受到嚴重的考驗,熱錢外流,讓原有的投入不能得到保證,低產出未能夠為本地經濟主體創造足夠的流動資金。所以產業結構過分依賴資金,而產出效率低造就了四小龍的經濟沖擊。
(10)美國國債基金資金流入擴展閱讀:
1.資本是能夠帶來剩餘價值的價值
2.資本是一種運動
3.資本是一個歷史范疇,它體現資本家剝削雇傭工人的關系,它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本質范疇。
資本是一種支配權,對物的支配權。在資本主義逐漸是生產資料與生產者分離後,也就是在資本原始積累的過程中,造成了大量無產者之後,這種對物的支配權就是資本獲得了對勞動力的支配。要獲得這種支配權,首先要求資本是一種居於統治地位的社會力量。
被集體使用、不能被分割的生產資料之所以能被獨占、分割,是因為它是資本。在資本主義下,生產資料的實物形態失去了意義,僅僅被當成一個價值額。當生產資料轉化為一個價值額,它既能被獨占,也能被無限分割,可見資本是現代私有制存在的最後理由。
資本是剝削至工人的剩餘價值,在單純的商品交換中,一方取得的不會比另一方多,雙方遵循著等價交換的原則,取多予少只有在不發達或壟斷的市場中才會存在。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