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炒股虧損8個點算虧損嗎
只要你還在炒股,就不能算虧或賺。股市永遠都有機會。8個點不算什麼,一個漲停板就回來了。現在這個點位已經是低點了。祝你投資成功!
⑵ 做什麼理財有8個點以上呀,能否賜教!
分紅保險,股票,黃金,期貨,外匯,我相信都可以做到,關鍵是要看什麼時候才能達到那麼高的收益回報,我現在比較看好投資中小企業,其中有很多很好的項目是可以投資的,完全可以做到保值保賺,詳詢1206304801
⑶ 老闆要我跟他合作開一個公司,老闆給我八個點,這八個點是什麼意思
老闆要跟你合作開一個公司,他答應給你八個點,這八個點就是老闆給你的股份,你的股份占總股份的8%,今後就根據8%與你分紅。
⑷ 投資年化收益八個點是不正規的嘛
你好,即便是正規信託公司的產品,都很難做到年化收益率8%,這還是客戶承擔高風險的基礎上。 其他正規金融機構的產品,更是遠遠不及8%。
⑸ 國家規定投資理財不準超過多少個點
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數)。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護。但注意,超出部分只是不會受到法律保護而已,如果借貸人願意還高額利息,並不違法,所以說放高利貸,並不是一種違法行為,一旦發生糾紛,只不過沒有法律保障而已。
⑹ 中國人壽,投資回報有八個點。。這真的嗎正常嗎
樓主這一說是從哪裡得到的?
估計是中國人壽的保險代理人否?
這里要說清幾個情況,需要樓主投保前知道:
一,保險行業去年的平均投資收益在4-5之間,中國人壽並且屬於低的,不可能有8,這可以從保險業年報中得到數據
二,代理人跟你說有8個點,肯定是要樓主投保個險的產品,用這個收益來說明保單的收益。其實這兩者之間並沒有太直接的關系。樓主如果是需要投保的話,最主要是看清條款和保險責任,有關業務說的那些分紅,就要對方拿出相關的歷史數據,和保險合同中具體扣費用和退保的情況。
三,如果業務員還是堅持是8個點,那也就讓對方拿出相關依據,並解釋這8與樓主要投保的險種有何關系。
希望以上解釋能讓樓主更了解保險和公司。
⑺ 商場裡面的店鋪8個點的回報率包租包管值得投資嗎
蘇格蘭調情本山大叔 丨Lv 1
其實以上幾位的回答都有道理 其實面對這種有返租性質的項目 選擇開發商很重要 一間鋪子不是賣給你就結束了 要看開發商有沒有實力去做後期的招商運營 上面一位說的很對 要看這個開發商的這個項目有多少部分是自持 有多大比例是出售 如果是大量自持少量出售還是有點保障的 畢竟你的投資風險是與開發商共同承擔的 但是但凡投資風險與收益一定都是並存的 投資商鋪的價值也並不是說一切都很好就很好 要是什麼都好那投資成本也高啊 無論是區位地段還是業態分布 上周在上海看過一個項目 寶龍投資開發的 感覺還不錯 價格水分也不是很大 品牌實力招商實力規劃業態布局 都還是合理 其實看的就是一個區域發展力與政府的規劃程度 在這個地方尤其是尚處於發展中的新城 發展前景很重要 誰也說不好會不會起來 會不會買了之後變成死鋪 都是要綜合考量分析的 不是說他承諾你幾個點的收益就完了的 開發商算的比你精的多 最後你投資商鋪最大的收益也是來源你後面的租金的 我想沒有太多人過了開發商統一運營管理的幾年就把鋪子轉手賣掉的 舉個例子 上海五角場萬達 剛開始的幾年你看看招來都是些什麼東西 也不都是一些很雜的品牌 一些散鋪 但是過了第一個五年 幾乎所有的品牌都換血了一樣 大變樣 五角場這個阿拉講大城鄉結合部的鄉窩地方 現在什麼樣了 每天的租金漲到幾塊啦 所以很多發展結果都是目前看不到的
+10
2015-07-13
天馬獨行空 丨Lv 4
其實很簡單,無論包租、返租還是任何看起來誘人的形式,最後承諾的回報率只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在你購買商鋪的時候開發商就已經把返還的租金計算在裡面了。但並不是說商鋪就完全不值得投資,購買時,盡量選擇優質開發商項目,且自己要對項目本身,周邊地段,商氣等有合理的判斷,該增值的一定能增值,不能增值的什麼形式的包租返租,也就是只管開始那幾年而已。
⑻ 關於理財方面的幾個點是什麼
理財,首先規化好自已的收入與支出;
然後,確定好必要開支和不必要開支;
接著,總結自已每月結余情況;
最後,分配好理財規化比例;
這樣理財完成,才能進行投資。
投資項目,對於工薪階層不太適合股票,因為與工作時間沖突;
我覺得比較合適的是基金和外匯;
基金可以選穩鍵型的貨幣基金和債券基金;
可以選偏股型的指數基金或股票型;
外匯建議先做實盤,積累經驗;然後做保證金外匯或期權外匯;
⑼ 白銀投資理財公司收8個點手續費,會不會太高
正規期貨公司一般只要萬分之0.7的手續費。
祝投資順利。
⑽ 投資風險的八個重點
投資風險控制的八個重點
我們都知道,投資行為分為兩類:一類是項目投資、基本建設投資。一類是股權投資、並購投資。許多情況是兩種行為交叉。
當然,投資就有風險,多年來大規模的投資,產生一定比率的損失是必然的。也可以看作是投資要付出的成本。但投資損失總應有一個合理的邊界,例如國內、國外行業平均損失率、EVA值。投資損失超過合理邊界的原因是什麼?如何控制投資風險?
本文重點想討論項目建設投資風險。
據我的工作體會,投資風險控制要研究解決八個問題。
一、決策風險
是指項目立項前的決策,要不要做項目可行性研究。例如行業風險。新進入一個行業,要研究行業風險。假如這個行業風險太大,且是無法承受的風險。那就不需要再考慮對這個行業投資了。例如「走出去」的國家風險。經過評估擬投資項目所在國家風險過大,且無法受控,那麼項目投資的前提就不存在了。在決策項目投資之前,若僅見樹木,不見森林,後面的工作再出色,也徒勞了。
二、項目可行性研究風險
項目投資的研究報告我們叫可行性研究報告,顧名思義就是項目可行嗎?為什麼可行?但實際上,相當多的可行性報告是先定性可行,再去論證它。這是為證明自己的決策是正確的。如果項目投資要上級批准,政府批准,那就更上一層樓,怎麼能批准就怎麼寫。報告內容完全對號入座。因此稱之為 「可批性」報告。坦率地講,在企業工作時,我就撰寫過 「可批性」報告。寫「可批性」報告時,可以跟實際情況完全脫鉤,也可以添油加醋,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為止這個問題也沒得到很好的解決。「可批性」報告就是釣魚報告,目的是釣到魚。如果決策是建立在「可批性」報告、釣魚報告的基礎上,這個風險有多大是可想而知的。
三、決策體制風險
美國一些公司在此次金融危機中出問題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這些公司董事會失效。如果可行性報告不可信,董事會再失效,所有關口都沒了,不出事才怪!問題出在哪兒?美國公司的董事會里是有獨立董事的,但是公司董事會里獨立董事是董事長請來的,應該是董事長的朋友。董事長又兼任CEO,這就決定了獨立董事難獨立,很難獨立於管理層表達自己的意志,對管理層的決策很難形成制衡,獨立董事與董事長有利益沖突。我去考察過瑞士的蘇黎世保險公司,他們2000年以後的董事全部為外部董事。董事會結構就保證了董事會既可以聽取管理層的意見,又可以獨立於管理層做決策。董事長當然是外部董事,與管理層無利益沖突。這次金融危機蘇黎世保險公司沒有大的失誤,與董事會結構、董事會決策直接相關。董事會結構是我們面臨的一個大問題。
國務院國資委正在進行的國有獨資公司董事會試點的原則一是出資人直接選聘外部董事,當然也同時選聘內部董事。二是外部董事要超過半數。外部董事有責任、有述職、有任期、有報酬。外部董事對出資人負責。外部董事的出處保證了其獨立性,避免了利益沖突。董事會結構,有負責的大股東是董事會決策有效的保障。這一點不能做到,僅靠獨立董事個人素質和外部監管是靠不住的。國資委試點企業董事會結構與美國公司董事會結構有很大不同。
四、投資成本控制風險
企業競爭力的基礎在成本控制。因為價格不是買方說了算,是市場說了算。成本的影響在經濟上升期表現不明顯,在經濟危機中才看得清楚。經濟危機來了,同一個行業內的企業有的撐不住了,嚴重虧損,以至關門。有的僅是利潤下降,挺過去沒問題,為什麼?關鍵在成本。企業的成本構成中首要的是投資成本,其次才是運營成本。投資成本中,如果兩個同樣的項目投資,行業平均投資成本假如說是100,一個項目投資成本是130,一個項目投資成本是90,這兩個企業成本的高下將會直接影響到未完完全成本的大小。以後運營成本對最終成本的影響是有限的,關鍵是投資成本,投資成本一定程度上決定企業的競爭力。台塑王永慶給北京某大學捐一個建築物,王永慶說,你們只管設備進口,因為你申請可以免稅,其餘的都由我們來負責。王永慶的理念不僅要一流的水準,更要一流的成本。建築物要最好,但是成本要最低。一流水準容易做到,誰不會花錢?一流成本最難做到。我們很多項目建設,建成一流水準的同時,也是「一流」成本。概算超預算,投資剛開始就已經輸了。一個五星級酒店的老總跟我講,如果這個酒店是他自己投資,投資成本可降低1/3。多的這1/3全部進了房價,或侵蝕了利潤。
五、投資體制風險。
我們的投資體制也需要研究,投資主體要盡可能的實現股權多樣化,把不同利益主體引進來,將不同的資源引進來,如技術、管理、人才、渠道、品牌、資金通過引股權而引入。要保證項目建設的高質量低成本,有必要的話要把項目建設企業的管理團隊裝進去。例如允許企業項目管理團隊投資持股10%、20%,與其他股東利益、企業利益捆在一起,那成本控制就不一樣了,他們自己的風險和投資在裡面,那個體制就會起作用。這么做要解決什麼問題?解決項目管理團隊的機會主義和道德風險。
六、項目法人責任制風險
建立項目法人責任制就是要解決從項目的市場調研、可行性研究、項目建設、企業運營全過程有人負責。這個人不是自然人,而是項目法人。自然人無法承擔這么大責任。如過去項目總指揮。傳統的做法是將項目分段管理,做項目市場調研、項目建設、項目運營是不同的機構、不同的人,出了問題互相推諉,誰都沒有責任。三峽工程建設,一開始就設立長江三峽總公司,公司從項目可行性研究到項目建成運行負全責,這才有連續性。這個制度並沒有真正完全建立起來。這涉及到「項目建設全生命周期」問題。
七、項目建設考核風險
很多企業在項目決策之後沒有跟上相應的考核,虎頭蛇尾,決策的時候比較重視,雷聲大,決策之後放任自流,雨點小。應將項目建設要求列入對項目執行團隊的考核,對項目法人的考核。
八、項目建設後評估制度
企業真正做到每一個項目建成運營後,對照當初決策的依據,可行性報告的評價指標對項目進行後評估的不多。有的後評估是走形式,看樣子也做了,但沒有真正做到。為什麼要做項目建設後評估呢?一是要明確責任,二是要明確獎懲,干好了要獎勵,干不好要有個說法。
這些都是我們投資風險當中沒有解決好的問題。這些投資風險不能控制,投資效果自然好不到哪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