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看待騰訊戰略投資快手
長期自帶話題技能的鵝廠騰訊,在23日,成功通過領投3.5 億美元給快手,蹭了把熱點。
這個話題信息量好大,鵝廠前幾日才關閉了自家的微視,大家都猜這是要專心在微信上玩短視頻的節奏,結果……
快手最近有點不被人注意,習慣玩三俗的它,似乎被正在想辦法專業化、垂直化和傳統電視台比拼質量的短視頻們的形象給徹底遮蔽了。
但,你永遠不要忽略,Low也是一種熱點,是熱點就會有人關注。
文/張書樂
而且,做屌絲生意的騰訊,也不會讓快手去高大上。鵝廠高大上的視頻內容供應商有很多。快手安心去Low住用戶就好了。
此外,關於三俗的問題,也會是快手的問題。社會輿論的口誅筆伐倒是傷不到根本,反而能做廣告。但是,別忘記了另一個「快」字輩走三俗的前車之鑒。
對,就是那個和快手現在總愛提「技術無罪」的邏輯一樣的快播。
如果一個產品喪失了從低維走上高維的進身之階,再隨時可能因為只能廁身三俗而有翻船的問題時:
這個前景啊,真不好說。
❷ 電影大話西遊究竟賺錢了嗎
「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和《大聖娶親》這兩部影片按最初的設想是一部完整的影片,可是最後劇情的發展超出劉鎮偉的估計,一部影片已裝不下這些奇思妙想了,只有將計劃改變,一分為二。影片基本完成後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完成內景拍攝和剪輯,12月21日,《月光寶盒》在香港公映。
《大話西遊》共投資了6000多萬港元,周星馳也是投資方之一,他和楊國輝等幾人組建香港彩星電影公司,《大話西遊》便是「開山之作」。為了配合賀歲片的檔期,《月光寶盒》率先在1995年元旦時推出,票房一度火爆,在兩天內全港六十家電影院票房總收入500多萬港元,稍遜於成龍的《紅番區》。
1995年8月《大話西遊》在上海上映,後又在東北三省上映,票房也曾一度形勢大好。「開門紅」並未持續太久,隨後的整體發行卻急轉直下,即使在當時最為火爆的香港市場,也最終以2500萬收場,在兩個多月後發行的《大聖娶親》最後的票房卻只有2000萬,雖然能夠收回成本,但與周星馳以前的影片相比,相差甚遠。
在北京,《大話西遊》被當作發行失敗的案例,1996年2月《月光寶盒》作為寒假影片推出,5月《大聖娶親》登場,兩部影片均只以20萬左右的票房收場,有的電影公司在放映兩天後就決定以國產影片換掉《大話西遊》以免更多損失。
北京新影聯的高軍曾回憶,「在引進這部片子時,各電影公司經理就不太看好這部影片,覺得『太吵太鬧』,作為不被看好的電影,自然在北京也沒有過多宣傳。」而在1995年的香港金像獎評獎中,風頭均被《東邪西毒》、《女人四十》、《飲食男女》等藝術片占盡,劉鎮偉只獲得了最佳編劇獎。
對於《大話西遊》的票房不理想,導演也從自身上找原因,認為不應「把片子分成上下兩集,雖然素材多得不得了,也只好把它盡可能濃縮,寧可把觀眾壓得透不過氣來,也不能讓他們泄氣,受過這個教訓,以後不會這樣做了」。
1996年結束影院慘淡經營的《大話西遊》將拷貝轉到北京電影學院,或許是這樣「另類」的影片更適合在校園的土壤里開花,電影在高校中的放映立刻引起「滿堂彩」。開始有研究者專門研究影片的巡迴式結構、台詞對白、經典解構等之於文化學上的意義,影片興起的確切時間雖已無從考證,但它與影片公映所打的「時間差」卻是真實存在的,《大話西遊》戲劇性的「大熱」的核心區域應當就是各所高校,追捧者大多為莘莘學子。
促使《大話西遊》重獲「經典」的媒介除了1997年、1998年間的VCD熱賣以外,還有電影頻道的播出,1997年春節期間,為了配合春節的熱鬧氣氛,《月光寶盒》和《大聖娶親》在電視上播出,後曾重播過多次,這培養了一大批「大話迷」,而這部安排在非黃金時間播出的影片卻創下了黃金時間播出的收視率。
此後《大話西遊》正式進入「火爆期」,網路無疑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它的「大熱」幾乎是和網路、網站在中國的興起同步進行的,1999年、2000年則進入《大話西遊》的最鼎盛時期。而香港並沒有像內地這樣掀起長達六年之久的熱潮,周星馳也曾重新剪輯出一個濃縮為一集的全新版本,但這個版本由於版權問題至今沒有公開亮相,而對於這部影片在內地的大熱,甚至連周星馳都感到意外。
給點分吧,好累呀汗!!!!
❸ 金融危機的那麼多錢到底去哪裡了
先給你解釋一下什麼是次貸危機!看完就明白了
過去在美國,貸款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從房子到汽車,從信用卡到電話賬單,貸款無處不在。
當地人很少一次現金買房,通常都是長時間貸款。可是我們也知道,在美國失業和再就業是很常見的現象。這些收入並不穩定甚至根本沒有收入的人,他們怎麼買房子呢?因為信用等級達不到標准,他們就被定義為次級貸款者。
大約從10年前開始,那個時候貸款公司漫天的廣告就出現在電視上、報紙上、街頭,抑或在你的信箱里塞滿誘人的傳單:
『你想過中產階級的生活嗎?買房吧!』
『積蓄不夠嗎?貸款吧!』
『沒有收入嗎?找阿囧貸款公司吧!』
『首次付款也付不起?我們提供零首付!』
『擔心利息太高?頭兩年我們提供3%的優惠利率!』
『每個月還是付不起?沒關系,頭24個月你只需要支付利息,貸款的本金可以兩年後再付!想想看,兩年後你肯定已經找到工作或者被提升為經理了,到時候還怕付不起!』
『擔心兩年後還是還不起?哎呀,你也真是太小心了,看看現在的房子比兩年前漲了多少,到時候你轉手賣給別人啊,不僅白住兩年,還可能賺一筆呢!再說了,又不用你出錢,我都相信你一定行的,難道我敢貸,你還不敢借?』
在這樣的誘惑下,無數美國市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貸款買房。(你替他們擔心兩年後的債務?向來相當樂觀的美國市民會告訴你,演電影的都能當上州長,兩年後說不定我還能競選總統呢。)
阿囧貸款公司短短幾個月就取得了驚人的業績,可是錢都貸出去了,能不能收回來呢?公司的董事長--阿囧先生,那也是熟讀美國經濟史的人物,不可能不知道房地產市場也是有風險的,所以這筆收益看來不能獨吞,要找個合夥人分擔風險才行。
於是阿囧找到美國財經界的領頭大哥--投資銀行。這些傢伙可都是名字響當當的大哥(美林、高盛、摩根),他們每天做什麼呢?就是吃飽了閑著也是閑著,於是找來諾貝爾經濟學家,找來哈佛教授,找來財務工程人員,用上最新的經濟數據模型,一番金融煉丹(copula 差不多是此時煉出)之後,弄出幾份分析報告,從而評價一下某某股票是否值得買進,某某國家的股市已經有泡沫了,這一群在風險評估市場呼風喚雨的大哥,你說他們看到這裡面有沒有風險?
開玩笑,風險是用腳都看得到!可是有利潤啊,那還猶豫什麼,接手吧!於是經濟學家、財務工程人員,大學教授以數據模型、隨機模擬評估之後,重新包裝一下,就弄出了新產品--CDO(註: 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債務抵押債券),說穿了就是債券,通過發行和銷售這個CDO債券,讓債券的持有人來分擔房屋貸款的風險。
光這樣賣,風險太高還是沒人買啊,假設原來的債券風險等級是 6,屬於中等偏高。於是投資銀行把它分成高級和普通CDO兩個部分(trench),發生債務危機時,高級CDO享有優先賠付的權利。這樣兩部分的風險等級分別變成了 4 和 8,總風險不變,但是前者就屬於中低風險債券了,憑投資銀行三寸不爛"金"舌,在高級飯店不斷辦研討會,送精美製作的powerpoints 和 excel spreadsheets,當然賣了個滿堂彩!可是剩下的風險等級 8 的高風險債券怎麼辦呢?避險基金又是什麼人,於是投資銀行找到了避險基金,那可是在全世界金融界買空賣多、呼風喚雨的角色,過的就是刀口舔血的日子,這點風險簡直小意思!
於是憑借著關系,在世界范圍內找利率最低的銀行借來錢,然後大舉買入這部分普通CDO債券,2006年以前,日本央行貸款利率僅為1.5%;普通 CDO 利率可能達到12%,所以光靠利差避險基金就賺得滿滿滿了。
這樣一來,奇妙的事情發生了,2001年末,美國的房地產一路飆升,短短幾年就翻了一倍多,天呀,這樣一來就如同阿囧貸款公司開頭的廣告一樣,根本不會出現還不起房屋貸款的事情,就算沒錢還,把房子一賣還可以賺一筆錢。
結果是從貸款買房的人,到阿囧貸款公司,到各大投資銀行,到各個一般銀行,到避險基金人人都賺錢,但是投資銀行卻不太高興了!當初是覺得普通 CDO 風險太高,才丟給避險基金的,沒想到這幫傢伙比自己賺的還多,凈值拚命地漲,早知道自己留著玩了,於是投資銀行也開始買入避險基金,打算分一杯羹了。這就好像阿宅家裡有放久了的飯菜,正巧看見隔壁鄰居那隻討厭的小花狗,本來打算毒它一頓,沒想到小花狗吃了不但沒事,反而還越長越壯了,阿宅這下可傻眼了,難道發霉了的飯菜營養更好?於是自己也開始吃了!
這下又把避險基金樂壞了,他們是什麼人,手裡有1塊錢,就能想辦法借10塊錢來玩的土匪啊,現在拿著搶手的CDO當然要大幹一票!於是他們又把手裡的 CDO 債券抵押給銀行,換得 10 倍的貸款操作其他金融商品,然後繼續追著投資銀行買普通 CDO 。
科科,當初可是簽了協議,這些普通 CDO 可都是歸我們的!!
投資銀行實在心理不爽啊,除了繼續悶聲買避險基金和賣普通 CDO 給避險基金之
外,他們又想出了一個新產品,就叫CDS(註:Credit Default Swap,信用違約交換)好了,華爾街就是這些天才產品的溫床:一般投資人不是都覺得原來的 CDO 風險高嗎,那我弄個保險好了,每年從CDO裡面拿出一部分錢作為保險費,白白送給保險公司,但是將來出了風險,大家一起承擔。
以AIG為代表的保險公司想,不錯啊,眼下 CDO 這么賺錢,1分錢都不用出就分利潤,這不是每年白送錢給我們嗎!避險基金想,也還可以啦,已經賺了幾年了,以後風險越來越大,光是分一部分利潤出去,就有保險公司承擔一半風險!於是再次皆大歡喜,Win Win Situation!CDS也跟著紅了!
但是故事到這還沒結束:
因為"聰明"的華爾街人又想出了基於 CDS 的創新產品!找更多的一般投資大眾一起承擔,我們假設 CDS 已經為我們帶來了 50 億元的收益,現在我新發行一個基金,這個基金是專門投資買入 CDS 的,顯然這個建立在之前一系列產品之上的基金的風險是很高的,但是我把之前已經賺的 50 億元投入作為保證金,如果這個基金發生虧損,那麼先用這50億元墊付,只有這50億元虧完了,你投資的本金才會開始虧損,而在這之前你是可以提前贖回的,首次募集規模 500 億元。天哪,還有比這個還爽的基金嗎?
1元面額買入的基金,虧到 10% 都不會虧自己的錢,賺了卻每分錢都是自己的!
Rating Agencies 看到這個天才的規畫,簡直是毫不猶豫:給出 AAA 評級!
結果這個基金可賣瘋了,各種退休基金、教育基金、理財產品,甚至其他國家的銀行也紛紛買入。雖然首次募集規模是原定的 500 億元,可是後續發行了多少億,簡直已經無法估算了,但是保證金 50 億元卻沒有變。
如果現有規模 5000 億元,那保證金就只能保證在基金凈值不虧到本金的 1% 時才不會虧錢,也就是說虧本的機率越來越高。
當時間走到了 2006 年年底,風光了整整 5年的美國房地產終於從頂峰重重摔了下來,這條食物鏈也終於開始斷裂。因為房價下跌,優惠貸款利率的時限到了之後,先是普通民眾無法償還貸款,然後阿囧貸款公司倒閉,避險基金大幅虧損,繼而連累AIG保險公司和貸款的銀行,花旗、摩根相繼發布巨額虧損報告,同時投資避險基金的各大投資銀行也紛紛虧損,然後股市大跌,民眾普遍虧錢,無法償還房貸的民眾繼續增多,最終,美國Subprime Crisis 爆發接近成為 Prime Crisis。
Credit Crunch 開啟的地獄大門,還不知道如何關上……
看完了上面的再說說中國,中國主要的外匯儲備是美元已經有1.9萬億,這次的金融危機美國增加了不少現金流,多印出來不少錢,所以短期內有通脹,美元貶值就在情理之中了,當然受損失的還是中國,誰叫你儲備美元了??
看完國外再看國內,國內的樓市泡沫也很大,人民都在單款買房子。國家是放寬金融政策,說白了就是降息刺激錢的流通,反正放銀行里也沒利息,再者國家也說了增加資金流,說白了也是多印錢。短期的增加貨幣量,降息可以有點作用,這就好比在爛瘡上擦粉,短期看似蓋住了,其實爛瘡爛得更深,至於挑戰和機遇沒有看到,發改委又說糧價要和國際「接軌」了,好比石油,國際原油價格到150美圓了發改委就「接軌」了,現在跌到60美圓以就看不到接軌了。國際糧食價格上漲了發改委就「接軌」了,為什麼只看所謂的匯率不考慮國內貨幣實際購買力和工資水平?
生活水平與朝鮮接軌,老百姓的福利待遇和醫療保障與非洲接軌,物價房價油價與歐美接軌。樓主你明白了么
❹ 徐崢是如何在一年打造4個爆款電影
我認為,與其說是徐崢壓中了爆款,不如說是爆款選中了徐崢。
先拿《幕後玩家》來說。
在這部影片當中,他是名副其實的台柱子,雖然影片整體口碑與預期有差距,但徐崢的個人表演卻仍獲得滿堂彩。
在當今商業爛片橫行的影院里,徐崢掏出這樣的誠意,不管是影片或他個人本身,都承受得起「有擔當」三個字。
其實,2018年徐崢的爆紅,和這些年來他持之以恆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從一開始的草根喜劇演員,到一路走來的監制、導演、投資方,徐崢在影視圈可以說是相當勤奮了。
❺ 請教美國金融風暴的始末
過去在美國,貸款是非常普遍的現象,
從房子到汽車,從信用卡到電話賬單,貸款無處不在。
當地人很少一次現金買房,通常都是長時間貸款。
可是我們也知道,在美國失業和再就業是很常見的現象。
這些收入並不穩定甚至根本沒有收入的人,他們怎麼買房子呢?
因為信用等級達不到標准,他們就被定義為次級貸款者。
大約從 10 年前開始,
那個時候貸款公司漫天的廣告就出現在電視上、報紙上、街頭,
抑或在你的信箱里塞滿誘人的傳單:
『你想過中產階級的生活嗎?買房吧!』
『積蓄不夠嗎?貸款吧!』
『沒有收入嗎?找阿?貸款公司吧!』
『首次付款也付不起?我們提供零首付!』
『擔心利息太高?頭兩年我們提供 3 %的優惠利率!』
『每個月還是付不起?沒關系,頭 24 個月你只需要支付利息,貸款的本金可以兩年後
再付!
想想看,兩年後你肯定已經找到工作或者被提升為經理了,到時候還怕付不起!』
『擔心兩年後還是還不起?哎呀,你也真是太小心了,
看看現在的房子比兩年前漲了多少,到時候你轉手賣給別人啊,
不僅白住兩年,還可能賺一筆呢!再說了,又不用你出錢,
我都相信你一定行的,難道我敢貸,你還不敢借?』
在這樣的誘惑下,無數美國市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貸款買房。
(你替他們擔心兩年後的債務?向來相當樂觀的美國市民會告訴你,
演電影的都能當上州長,兩年後說不定我還能競選總統呢。)
阿?貸款公司短短幾個月就取得了驚人的業績,
可是錢都貸出去了,能不能收回來呢?
公司的董事長 -- 阿?先生,那也是熟讀美國經濟史的人物,
不可能不知道房地產市場也是有風險的,
所以這筆收益看來不能獨吞,要找個合夥人分擔風險才行。
於是阿?找到美國財經界的領頭大哥 -- 投資銀行。
這些傢伙可都是名字響當當的大哥(美林、高盛、摩根),
他們每天做什麼呢?就是吃飽了閑著也是閑著,
於是找來諾貝爾經濟學家,找來哈佛教授,找來財務工程人員,
用上最新的經濟數據模型,一番金融煉丹( copula 差不多是此時煉出)之後,
弄出幾份分析報告,從而評價一下某某股票是否值得買進,
某某國家的股市已經有泡沫了,這一群在風險評估市場呼風喚雨的大哥,
你說他們看到這裡面有沒有風險?
開玩笑,風險是用腳都看得到!可是有利潤啊,那還猶豫什麼,接手吧!
於是經濟學家、財務工程人員,大學教授以數據模型、隨機模擬評估之後,
重新包裝一下,就弄出了新產品 --CDO
(註: 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 ,債務抵押債券),
說穿了就是債券,通過發行和銷售這個 CDO 債券,讓債券的持有人來分擔房屋貸款的風險。
光這樣賣,風險太高還是沒人買啊,
假設原來的債券風險等級是 6 ,屬於中等偏高。
於是投資銀行把它分成高級和普通 CDO 兩個部分 (tranche) ,
發生債務危機時,高級 CDO 享有優先賠付的權利。
這樣兩部分的風險等級分別變成了 4 和 8 ,總風險不變,
但是前者就屬於中低風險債券了,憑投資銀行三寸不爛 " 金 " 舌,
在高級飯店不斷辦研討會,
送精美製作的 powerpoints 和 excel spreadsheets ,當然賣了個滿堂彩!
可是剩下的風險等級 8 的高風險債券怎麼辦呢?對沖基金又是什麼人,
於是投資銀行找到了對沖基金,
那可是在全世界金融界買空賣多、呼風喚雨的角色,
過的就是刀口舔血的日子,這點風險簡直小意思!
於是憑借著關系,在世界范圍內找利率最低的銀行借來錢,
然後大舉買入這部分普通 CDO 債券,
2006 年以前,日本央行貸款利率僅為 1.5 %;
普通 CDO 利率可能達到 12 %,
所以光靠利差對沖基金就賺得滿滿了。
這樣一來,奇妙的事情發生了,
2001 年末,美國的房地產一路飆升,短短幾年就翻了一倍多,
天呀,這樣一來就如同阿?貸款公司開頭的廣告一樣,
根本不會出現還不起房屋貸款的事情,
就算沒錢還,把房子一賣還可以賺一筆錢。
結果是從貸款買房的人,到阿?貸款公司,到各大投資銀行,到各個一般銀行,
到對沖基金人人都賺錢,
但是投資銀行卻不太高興了!
當初是覺得普通 CDO 風險太高,才丟給對沖基金的,
沒想到這幫傢伙比自己賺的還多,凈值拚命地漲,早知道自己留著玩了,
於是投資銀行也開始買入對沖基金,打算分一杯羹了。
這就好像阿宅家裡有放久了的飯菜,正巧看見隔壁鄰居那隻討厭的小花狗,
本來打算毒它一頓,沒想到小花狗吃了不但沒事,反而還越長越壯了,
阿宅這下可傻眼了,難道發霉了的飯菜營養更好?
於是自己也開始吃了!
這下又把對沖基金樂壞了,他們是什麼人,
手裡有 1 塊錢,就能想辦法借 10 塊錢來玩的土匪啊,
現在拿著搶手的 CDO 當然要大幹一票!
於是他們又把手裡的 CDO 債券抵押給銀行,
換得 10 倍的貸款操作其他金融商品,
然後繼續追著投資銀行買普通 CDO 。
科科,當初可是簽了協議,這些普通 CDO 可都是歸我們的!!
投資銀行實在心理不爽啊,除了繼續悶聲買對沖基金和賣普通 CDO 給對沖基金之外,
他們又想出了一個新產品,就叫 CDS (註: Credit Default Swap ,信用違約交換)
好了,華爾街就是這些天才產品的溫床:
一般投資人不是都覺得原來的 CDO 風險高嗎,
那我弄個保險好了,每年從 CDO 裡面拿出一部分錢作為保險費,
白白送給保險公司,但是將來出了風險,大家一起承擔。
以 AIG 為代表的保險公司想,不錯啊,眼下 CDO 這么賺錢,
1 分錢都不用出就分利潤,這不是每年白送錢給我們嗎!
對沖基金想,也還可以啦,已經賺了幾年了,
以後風險越來越大,光是分一部分利潤出去,
就有保險公司承擔一半風險!
於是再次皆大歡喜, Win Win Situation ! CDS 也跟著紅了!
但是故事到這還沒結束:
因為 " 聰明 " 的華爾街人又想出了基於 CDS 的創新產品!
找更多的一般投資大眾一起承擔,我們假設 CDS 已經為我們帶來了 50 億元的收益,
現在我新發行一個基金,這個基金是專門投資買入 CDS 的,
顯然這個建立在之前一系列產品之上的基金的風險是很高的,
但是我把之前已經賺的 50 億元投入作為保證金,
如果這個基金發生虧損,那麼先用這 50 億元墊付,
只有這 50 億元虧完了,你投資的本金才會開始虧損,
而在這之前你是可以提前贖回的,首次募集規模 500 億元。
天哪,還有比這個還爽的基金嗎?
1 元面額買入的基金,虧到 10% 都不會虧自己的錢,賺了卻每分錢都是自己的!
Rating Agencies 看到這個天才的規畫,簡直是毫不猶豫:給出 AAA 評級!
結果這個基金可賣瘋了,各種退休基金、教育基金、理財產品,
甚至其他國家的銀行也紛紛買入。
雖然首次募集規模是原定的 500 億元,
可是後續發行了多少億,簡直已經無法估算了,
但是保證金 50 億元卻沒有變。
如果現有規模 5000 億元,那保證金就只能保證在基金凈值不虧到本金的 1% 時才不會虧錢,
也就是說虧本的機率越來越高。
當時間走到了 2006 年年底,風光了整整 5 年的美國房地產終於從頂峰重重摔了下來,
這條食物鏈也終於開始斷裂。
因為房價下跌,優惠貸款利率的時限到了之後,
先是普通民眾無法償還貸款,
然後阿?貸款公司倒閉,
對沖基金大幅虧損,
繼而連累 AIG 保險公司和貸款的銀行,花旗、摩根相繼發布巨額虧損報告,
同時投資對沖基金的各大投資銀行也紛紛虧損,
然後股市大跌,民眾普遍虧錢,
無法償還房貸的民眾繼續增多
接下來就是惡性循環
終於華爾街也撐不住了
要挾政府趕緊救市
政府救了這邊救不了那邊
忙得焦頭爛額,最後經過華爾街大頭Paulson的鼓吹
當然Paulson這個人就是高盛的原CEO
在做財政部秘書長之前卷了公司5億美元
當然啦,他早就知道次級債的事情
要不然能退休的那麼乾脆嗎
這下好了,但是雖然他退位了
可是華爾街的一堆朋友呢
當然好好好的救啊
要不然對不住這么多年的感情
可是怎麼救呢
只好威脅政府了,拿出美國納稅人的7000億美元
政府當然不爽阿
可是Paulson果然不愧是做了N年最強投行的CEO
口才一流,把那些政府官員,總統,兩黨領袖侃暈了
不救不行啊
終於Bush出來說話了
當著全美國的面,說了14分鍾MBS(Mortgage Back Security)
誰知道這14分鍾美國人的智商能夠懂多少
反正不管怎麼說,Bush終於忍不住了
參議院加班加點
連周末都沒有的趕協議
終於在這周趕了出來拿給眾議院
眾議院的人也不知道這些是個什麼東西
但是他們都是怎麼被選出來的呢
民眾投票阿,他們都代表了民眾的利益
為了保住議員的任職
只能投反對票了咯
結果共和黨和民主黨在投票結果出來以後互相怪罪
誰也不敢得罪華爾街
這下投資者和華爾街嚇倒了
那些大銀行為了保證這個能通過做了多大的努力啊
周末搞倒了Washington Mutual(華盛頓互惠銀行)
周一搞倒了Wachovia(美聯合銀行)
結果還是沒通過
那叫一個苦惱啊
這下美國政治也亂了套
沒辦法啊
繼續投票唄,總要讓他通過阿
希望眾議院的第二輪投票果然通過~
可惜股票還在跌
估計下一輪就是會計准則修改了
❻ 有三百萬現金,該如何無風險的投資
假如春節期間手中閑置資金為300萬現金,總體理財思路是:一定要分散風險,達到理財多元化;安全第一,收益第二;保持清醒頭腦,不參與高風險理財投資。按理論上講,理財想拿到最高收益,誰都知道炒股可以拿到最最高的收益,但是金安全當屬第一位的,都拿去炒股押賭式地博個滿堂彩的人屈指可數,更多的是賠光的下場。
個人理財需要頭腦冷靜,不管存款還是理財產品,但凡有理財基本常識的人,都要有一個正確的辨析觀,存款是個什麼水平的利率,最低到多少,最高到一個什麼極限,理財年化收益率大約在什麼區間比較符合實際,不要被一些平台吹得無邊無際的收益率所吸引,要知道收益有多大,風險就有多大,別到時候沒拿得到收益,本金反而搭進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