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購買希臘國債
2009年10月初,希臘政府突然宣布,2009年政府財政赤字和公共債務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預計將分別達到12.7%和113%,遠超歐盟《穩定與增長公約》規定的3%和60%的上限。鑒於希臘政府財政狀況顯著惡化,全球三大信用評級機構惠譽、標准普爾和穆迪相繼調低希臘主權信用評級,希臘債務危機正式拉開序幕。 隨著主權 信用評級被降低,希臘政府的借貸成本大幅提高。希臘政府必須在2010年緊急籌措540億歐元資金,否則將面臨破產「威脅」。由於債務龐大的希臘經濟狀況惡化,2010年2月24日,約200萬希臘民眾舉行了該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罷工,抗議政府緊急削減財政支出的措施。 2月25日,標准普爾評級服務公司將希臘的長期與短期主權信用評級分別維持在「BBB+」和「A-2」不變,並仍將其列入負面觀察名單,同時警告稱,如果希臘的財政狀況不能在一個月內「好轉」,近期內可能進一步下調其評級1或2檔,這可能使希臘長期評級處於垃圾級邊緣。 4月23日,希臘政府被迫向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助,歐元區即將啟動歷史上首次救援行動。據希臘媒體23日公布的民調顯示,高達91%的受訪希臘民眾擔心啟動救援機制將導致政府實施更為嚴厲的緊縮政策。 4月27日,標准普爾將希臘主權信用評級調低至「垃圾級」。 與此同時,希臘債務危機也導致歐洲其他國家開始陷入危機,包括比利時、葡萄牙、西班牙等國都預報未來三年預算赤字居高不下。此外,德國等歐元區的經濟大國都開始感受到危機的影響,因為歐元大幅下跌,加上歐洲股市暴挫,整個歐元區正面對成立11年以來最嚴峻的考驗。 希臘債務危機對全球股市的影響「股神」沃倫·巴菲特時常告誡投資者:「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恐懼」。眼下,這句投資名言或許正當其時。歐洲債務危機仍未見底,市場可能正醞釀一輪投資良機。今年以來,希臘債務危機牽動全球投資者神經,股市普跌,歐元走軟;而一旦傳出希臘可能獲得救助的消息,則股市反彈,歐元回升。花旗銀行集團日前發布報告預測,主權債務問題和全球收緊流動性都不會阻止世界經濟2010年繼續有力復甦。同時,對歐洲國家主權債務問題的擔憂不會使全球風險資產市場「脫軌」。鑒於此,花旗的股票市場分析團隊提出,2010年全球股票市場將繼續走高。花旗銀行集團全球首席股市策略師羅伯特·巴克蘭看好全球股市在此次歐洲債務危機中的「抗擊打能力」。他認為,全球股市當前靜態市凈率為1.8倍,遠低於亞洲金融危機前夕的3倍和本輪金融危機之前的2.7倍,甚至低於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機之前的2.1倍,股市估值相對合理有助於抵禦利空消息的沖擊。就歐盟下一步可能採取的行動,瑞士信貸銀行集團全球研究部門負責人賈爾斯·基廷指出,歐盟相關國家釋放的政治信號表明,它們決心避免希臘發生信用違約。危機進一步惡化的可能性「非常非常小」。在歐洲債務危機等因素作用下,近期金融市場持續動盪,但分析人士卻看到了危機可能帶來的投資機會。基廷表示,債務危機使得希臘和西班牙等國債券暴跌,一些投資者已開始推測,這些債券是否會觸底升值。伴隨局面進一步穩定,投資者可以判斷是否逢低買入。他認為,長期看來,當前全球股市疲軟局面帶來了一個良好的入市點。瑞士信貸銀行集團日前發布的一份報告與基廷觀點一致。巴克蘭指出,主權債務問題會削弱經濟復甦力度,但也會延長貨幣寬松政策實施的時間,從而提供更多流動性,這可能有利於財政狀況良好的新興經濟體的股市。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日前表示,歐洲債務危機提醒人們,任何經濟都有周期,經濟好的時候,必須居安思危。有「末日博士」之稱的國際金融投資專家馬克·法貝爾預計,最終歐洲央行將為希臘等國的債券提供擔保,公眾和金融機構將購買這些債券,但財政緊縮政策會影響這些國家的經濟增長,它們會喪失償債付息能力。他判斷,救助希臘等國會導致歐元區發行更多貨幣,這對股市無害,長期看來卻對債券尤其是政府債券不利。摩根大通則警告說,受到危機影響,今後數周風險市場仍可能趨於疲弱,會出現更多平倉操作。此外,不少分析人士指出,巨額財政赤字會對相關地區的股市產生影響,投資者應當保持警醒。
這個問題購買希臘國債,好難啊,辛辛苦苦回答了,給我個滿意答案把
㈡ 如果本人購買憑證式國債本人出現意外事故這些國債會怎麼處理
會作為遺產處理。繼承人先辦理好繼承的手續,國債到期以後可以立即取出。
㈢ 中國現在富裕了,為何還在鼓勵百姓購買國債卷
引導老百姓有一個比較合理的投資渠道。既支援了國家建設。又使得資金比較安全。
㈣ 購買國債對國家,或個人有何相關意義
1 國家開出來的白條 為了借錢2 是3 銀行+證券交易所4 電子憑證式和儲蓄式利率是固定的 一年期國債比一年期定期存款高0.35%。這個去看財政部的網站。記賬式的國債利率是通過市場招標的,一般看看同時到期的國債收益率,和招標下來的國債差不多。換句話說,買那個國債都一樣,利息之差,早就通過資產價格的波動找平了。5 國債是把自己錢借給國家 基金是讓別人幫自己操盤來理財5 需要對央行基礎利率進行預測 這需要對宏觀經濟有充分的認知 至於操作 熟悉一下就好 沒什麼操作難度
㈤ 為什麼我們國家要買別人的國債
美國國債也是債券的一種,因此它也具有債券的基本特性,即收益相對穩定而風險相對較小。中國政府購買美國的國債其最初目的相信也是為了實現資產的保值升值,另一方面,增加外匯儲備。但是目前的國際環境下,特別是美國的次貸危機之後,美國本土投資者已經持續減持國債,導致美國國債價格降低。此外,美聯儲不斷提高利率,也會降低國債的收入。國債收益還受到中美匯率波動的影響。所以呢,這些年中國大量購買國債,其實是不斷地把錢送給美國人花,因而引起廣泛爭議和質疑。這種事情關乎大國之間的博弈和種種微妙關系,說不清楚的,我們也不是決策者,不必關心那麼多。
㈥ 投資者購買國債意味著什麼 政治試題
投資者購買國債意味著:
1、獲得了國家的信用擔保。
2、政府承諾到期還本付息。
國債,又稱國家公債,是國家以其信用為基礎,按照債的一般原則,通過向社會籌集資金所形成的債權債務關系。國債是由國家發行的債券,是中央政府為籌集財政資金而發行的一種政府債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資者出具的、承諾在一定時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償還本金的債權債務憑證,由於國債的發行主體是國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認為是最安全的投資工具。
㈦ 比如一個國家,的國債由大量海外投資者購買,對本國有什麼風險呢
對本國沒有什麼風險,除了發行國債額度過大的利息負擔外,僅僅是指國內還是國外持有這個沒有區別。不過在這個世界上除了美國有這個福利,其他國家還享受不到,包括日本。
日本國債想要海外投資者購買,需要有前提:如日元像美元那樣全球流通,作為世界的支付和儲備貨幣。但日元不具備,日本跟我國一樣是個靠對外出口賺取外匯的國家,並且日本國內內需也小;必然造成跟我國一樣是個外匯順差國,必然手裡積累的是大量的國外貨幣,如美元;所以我國和日本是世界上持有美國國債最多的兩個國債。
美元是全球的支付貨幣和儲備貨幣;一些大宗交易都是按美元計價,並且按美元交易結算;連索馬裏海盜要贖金也是美元;因此美國需要向全世界提供所需的美元,但是美國不能無限制的印刷美元,這樣會使美元貶值;所以美元必須通過多種途徑迴流美國,例如直接向美國投資,美國現在是全世界第一境外投資國;第二,從美國進口;第三,就是向美國買國債。這就是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美國享受的福利!
參考資料:玉米地的老伯伯作品,拷貝請註明出處參考資料。
㈧ 中國為什麼購買美國國債有什麼意義
中國購買美國國債是中美博弈的一招棋,是中國套在美國脖子上的一個套。美國是一個靠舉債度日的國家,一日不舉債就要停擺,在世界經濟危機的情況下只有中國有能力購買美國國債,這就給了中國套套的機會,對美國而言,不借沒錢花借了又怕中國一旦拋售毀滅美國經濟,無異於飲鴆止渴,所以,美國是又愛又恨,屢屢挑戰中國,因為愛美國只呲牙不咬人。大國博弈,錯綜復雜,不要計較一車一馬的得失,笑到最後的才是贏家。...
㈨ 居民為什麼要竟相購買國債
從債券形式來看,我國發行的國債可分為憑證式國債、無記名(實物)國債和記賬式國債三種。
憑證式國債是一種國家儲蓄債,可記名、掛失,以「憑證式國債收款憑證」記錄債權,不能上市流通,從購買之日起計息。在持有期內,持券人如遇特殊 情況需要提取現金,可以到購買網點提前兌取。提前兌取時,除償還本金外,利息按實際持有天數及相應的利率檔次計算,經辦機構按兌付本金的2‰收取手續費。
無記名(實物)國債是一種實物債券,以實物券的形式記錄債權,面值不等,不記名,不掛失,可上市流通。發行期內,投資者可直接在銷售國債機構的 櫃台購買。在證券交易所設立賬戶的投資者,可委託證券公司通過交易系統申購。發行期結束後,實物券持有者可在櫃台賣出,也可將實物券交證券交易所託管,再 通過交易系統賣出。
記賬式國債以記賬形式記錄債權,通過證券交易所的交易系統發行和交易,可以記名、掛失。投資者進行記賬式證券買賣,必須在證券交易所設立賬戶。由於記賬式國債的發行和交易均無紙化,所以效率高,成本低,交易安全。 [編輯本段]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債的功能1.彌補財政赤字
彌補財政赤字是國債的最基本功能。
就一般情況而言,造成政府財政赤字的原因大體上有以下兩點:一是經濟衰退,二是自然災害。
政府財政赤字一旦發生,就必須想辦法予以彌補。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其彌補的方式主要有三種措施:即增加稅收、增發貨幣和舉借國債。
第一種方式不僅不能 迅速籌集大量資金,而且重稅會影響生產者的生產積極性,進而會使國民經濟趨於收縮,稅基減少,赤字有可能會更大。
第二種方式則會大幅增加社會的貨幣供應量,因而會導致無度的通貨膨脹並打亂整個國民經濟的運行秩序。
第三種方式則是最可行的辦法,因為發行國債籌資僅是社會資金使用權的暫時轉移,在正常情況下,一般不會招致無度的通貨膨脹,同時還可迅速、靈活和有效地彌補財政赤字,所以舉借國債是當今世界各國政府作為彌補財政赤字的一種最基本也是最通用的方式。
2.對財政預算進行季節性資金餘缺的調劑
利用國債,政府還可以靈活調劑財政收支過程中所發生的季節性資金餘缺。政府財政收入在1年中往往不是以均衡的速率流入國庫的,而財政支出則往往以較為均 衡的速率進行。這就意味著即使從全年來說政府財政預算是平衡的,在個別月份也會發生相當的赤字。為保證政府職能的履行,許多國家都會把發行期限在1年之內 (一般幾個月,最長不超過52周)的短期國債,作為一種季節性的資金調劑手段,以求解決暫時的資金不平衡。
3.對國民經濟運行進行宏觀調控
一國的經濟運行不可能都永遠處在穩定和不斷增長的狀態之下。相反,由於種種因素的影響如宏觀政策的失誤、國際經濟的影響等,經濟運行常常會偏離人們期望 的理想軌道,從而出現經濟過度膨脹(通貨膨脹嚴重)和經濟萎縮(通貨緊縮)現象,這時候,政府必須採取相應的政策措施進行經濟干預,以使經濟運行重新回到較理想或預期的軌道。自凱恩斯宏觀經濟理論建立以來,運用經濟政策對宏觀經濟運行進行調控已成為普遍現象,其中國債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這也使得國債的宏觀調控功能逐漸成為國債主要的功能。 [編輯本段]國債的性質財政發行國債不同於銀行吸收儲蓄,中國的國債發行一開始就帶有強烈的行政色彩,並且廣而告之的是其政治意義,而不是經濟方面的作用與效益。同時,在發行宣傳中,將國債與銀行儲蓄相提並論,使人搞不清楚國債與銀行儲蓄的區別。事實上,國債也一直是類同於銀行儲蓄發行的,發行方面並不想區別於銀行儲蓄。因此,多年來,人們所知道的國債與銀行儲蓄的不同,僅是指承擔者不同,即一個是銀行,另一個是財政;再就是國債的發行利率始終高於銀行儲蓄。也就是說,財政的職能不同於銀行的職能,財政信用不同於銀行信用,所以,財政發行國債決不能等同於銀行吸收儲蓄。
財政既不能像銀行那樣為廣大民眾提供儲蓄服務,也不能同銀行爭奪有限的社會儲蓄金。如果說,在國債剛剛產生的年代,即在發達的現代市場經濟之中,財政信用與銀行信用混同的情況是不允許存在的,即財政發行國債的機理及意義決不能與銀行吸收儲蓄沒有原則上的區別。從理論上界定國債與銀行儲蓄的性質不同,是規范國債發行的認識基礎,是完善國債市場及充分發揮這一市場作用的必要的前提條件。
1、發行國債可起到彌補國民經濟運行中投資小於儲蓄的缺口的特殊作用,而銀行儲蓄僅僅是為了吸收社會民眾手中暫時不用的資金。
銀行儲蓄可起到將儲蓄資金轉換為投資基金的作用,也可以起到轉移實現的消費能力的作用,將一部分人延期消費的資金轉給另一些人用作現實的消費。這是銀行信用所起到的作用。相比之下,財政信用是不應同銀行信用起同一作用的,財政發行國債實質上應避免與銀行儲蓄雷同,因為只要將國債的發行等同於銀行儲蓄,那麼財政發行國債就不如直接去銀行透支。在商品經濟條件下,國民經濟運行的基本要求是,生產等於消費,投資等於儲蓄,即如果消費量小於生產量,社會再生產就會萎縮,如果投資量小於儲蓄量,社會的消費量就會小於生產量,造成社會資金及生產成果的一部分閑置。
因而,財政發行國債與銀行吸收儲蓄不同,其機理就在於國債可以起到平衡投資與儲蓄的作用,可彌補投資缺口。這是由於在現行的金融體制下,銀行吸收儲蓄之後,除了轉移現實的消費能力之外,不能將全部的儲蓄資金轉移成投資基金,必須將其中的一部分留作準備金,而實際上這部分准備金的存在就形成了一種社會資金在投資與儲蓄之間不平衡的缺口。在現代市場經濟中,財政發行國債主要是針對這一缺口的,即是針對銀行准備金發行的。由於國債具有最好的信譽和可以最靈便地變現,所以是能夠起到這一特殊作用的。財政像銀行一樣通過發行國債去吸收儲蓄,不僅是對本身的特殊作用的丟失,而且也侵害了銀行信用應有社會融資功能。
2、發行國債是行使國家的經濟管理職能,而銀行儲蓄只表現為一種金融信用關系的存在。
國家從事的經濟建設不同於一般的市場經濟活動。在傳統體制下,中國實行大 一統的集權控制,即所有的經濟活動都控制在國家,這是改革的對象。現在,建立並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國家負責的經濟建設僅限於基礎設施和其他非競爭性領域項 目,一般不涉及競爭性領域的內容,這是國家的經濟管理職能的運用。
發行國債就是為了發揮國家的這一經濟管理職能的作用。國家通過國債投資,可以達到有效調節國民經濟運行的目的。相對而言,國債的功能是銀行儲蓄不可比擬的。過去,在中國,號召人民儲蓄,也是一種政治動員式的,並是經濟集權體制的具體表現,永遠強調的都是用儲蓄支援國家經濟建設。現在,轉入新的經濟體制之後,傳統的觀念早已改變了,銀行儲蓄已經回落到一般的市場經濟行為之上,只是體現個人與銀行之間的信用關系,並不具有直接投入國家經濟建設的意義。
3、國債利率應是資本市場的基準利率,而銀行儲蓄是無法起到這種信用工具作用的。
國債是由中央財政發行的,是以國家信譽為擔保的,所以有金邊債券之美稱,相對而言,這是一種具有高度安全性、融資規模可以巨大且變現靈便的信用工具,或者說,國債與國家發行的貨幣相比,是僅次於貨幣的一種信用憑證,幾乎能夠起到准貨幣的作用。由於國債的變現能力最強和最靈便,在所有的信用工具之中,國債的利率只能是最低的。因而,國債的利率客觀上要起到基準利率的的作用。在資本市場中,規范的市場運作應保持國債利率的基準利率地位,凡不能使國債利率成為基準利率的市場信用關系,必定是不規范的。同樣,國債的這一信用功能也是銀行儲蓄所不具備的。在有國債存在的前提下,銀行儲蓄的利率不應該也不允許成為基準利率,除非金融市場的信用關系是扭曲的。這也就是說,在現實生活中,出現國債利率高於銀行儲蓄利率的情況,是不正常的,是國債的發行不符合現代資本市場基本運作模式要求的一種明顯表現。 [編輯本段]國債的發行1、國債的發行價格
平價發行。即發行價格等於其票面金額。債券到期時,國家應依據此價格還本付息。
折價發行。即發行價格低於債券票面金額。債券到期時國家需按票面價格還本付息。它不同於貼現發行。
溢價發行。即發行價格高於債券票面金額。債券到期時,國家只按債券票面價格還本付息。
2、國債的發行方式
公募法。即通過在金融市場上公開招標的方式發行國債。
國債發行的公募招標方式按招標標的物分繳款期、價格和收益率招標三種形式
按確定中標規則分單一價格招標(荷蘭式)和多種價格招標(美國式)。
承受法。即由金融機構承購全部國債,然後轉向社會銷售,未能售出的部分由金融機構自身承擔。
出賣法。即政府委託推銷機構利用金融市場直接出售國債。
支付發行法。即政府對應支付現金的支出改為國債代付。
強制攤派法。即國家利用政治權力強迫國民購買國債。 [編輯本段]國債的償還1、國債償還的方式
分期逐步償還法。即對一種國債規定幾個還本期,直到國債到期時,本金全部償清。
抽簽輪次償還法。即通過定期按國債號碼抽簽對號以確定償還一定比例國債,直到償還期結束,全部國債皆中簽償清時為止。
到期一次償還法。即實行在國債到期日按票面額一次全部償清。
市場購銷償還法。即從證券市場上買回國債,以至期滿時,該種國債已全部被政府所持有。
以新替舊償還法。即通過發行新國債來兌換到期的舊國債。
2、國債償還的資金來源
通過預算列支。政府將每年的國債償還數額作為財政支出的一個項目列入當年支出預算,由正常的財政收入保證國債的償還。
動用財政盈餘。在預算執行結果有盈餘時,動用這種盈餘來償付當年到期國債的本息。
設立償債基金。政府預算設置專項基金用於償還國債,每年從財政收入中撥付專款設立基金,專門用於償還國債。
借新債還舊債。政府通過發行新債券,作為還舊債的資金來源。實質是債務期限的延長。 [編輯本段]中國國債發行的轉變在國債的非市場化發行時期,每年國家發行國債,都要層層進行政治動員,甚至還要使用行政攤派的手段。在國債的發行完全市場化之後,人們看到的情況又是,每年的國債發行都引起銀行儲蓄大搬家,有相當多的人是拿著銀行儲蓄存單去買國債的。這種現象直接地表明了中國的國債發行是不規范的,是不符合國債性質的。因此,在准確地界定國債的信用功能的基礎上,今後中國的國債發行實現如下轉變。
1、由主要面向居民發行轉為主要面向金融機構發行。
國債的發行要起到彌補投資缺口的作用,就必須是主要面向金融機構發行。長期以來,由於中國的國債是主要面向居民發行的,國債投資的特殊功能作用幾乎是被丟棄的,國債的發行基本上是類同於銀行吸收儲蓄,而且,為了吸引居民購買國債,國債的利率又始終是高於銀行儲蓄利率的,相應也使國債的利率失去基準利率的地位。所以,規范國債市場,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必須改變發行對象,由主要面向居民個人發行,改為主要面向金融機構發行,特別是要向主要的商業銀行發行。這種改變意味著銀行不再是賣國債的機構,而是買國債的主要力量。就此而言,中止商業銀行向居民出售國債,應是中國國債市場走向規范的一個明顯的標志
2、由發行與銀行儲蓄同樣品種的債券轉為發行與銀行儲蓄品種不同的債券。
現在的國債發行品種基本上是與銀行儲蓄沒有差異的,1年期國債、2年期國債、3年期國債、5年期國債,對應的就是銀行1年、2年、3年、5年期的定期儲蓄。而隨著發行對象的轉換,國債的發行品種也必須隨之轉變。根據開展中央銀行公開市場業務的需要,針對商業銀行准備金發行國債,應是1年期以內的短期國債,即應是4周、8周、3個月、6個月等期限的國債。如果發行對象轉變了,由向居民個人為主轉為了向金融機構為主,而發行的品種不變,那發行的對象的轉變也是缺失意義的。或者說,發行品種的轉變與發行對象的轉變是相關聯的,是此變彼亦變的關系。就國債市場講,發行方式、發行對象、發行品種全都必須規范到位,缺一不可。發行品種的確定是根據發行對象的需要而設定的。具體說就是,商業銀行用准備金購買的國債只能是短期國債。美國是國債管理體制比較成熟和完善的國家,其面向金融機構發行的國債均為短期國債。中國的國債市場走向並不是特立獨行的,而要遵守國際慣例,轉向發行短期債券為主,應是市場規范的重要內容之一。
另外,國債並非只可向金融機構發行,在主要發行對象鎖定在金融機構之後,即由商業銀行來承擔購買國債的主要任務之時,並不排斥財政部門可直接向居民個人發行少量特殊品種的國債。這些特殊品種的國債期限一般是10年以上的,最長的期限可達30年。這是銀行儲蓄品種中沒有的,是國債發行有別於銀行儲蓄的品種。在一些國債發行已有較長歷史的國家,大多是面向居民個人發行這種長期債券的,而與銀行儲蓄期限相同的國債是迴避的。這種國債可減免利息稅,居民個人主要是買來用作子女的教育費用或個人的資產儲備的,對於穩定居民生活是很有好處的。中國國債發行品種的改變,在取消與銀行儲蓄品種相同的債券的前提下,除了要增發面向金融機構的短期國債,還應當開發新的面向居民個人發行的長期國債。
3、由委託銀行向居民個人發行轉為財政部門自設國債發行機構。
由於長期以來中國的國債主要是向居民個人發行的1年期至5年期債券,財政部門不得不委託銀行系統代為發行,同時支付高昂的代理發行費用。各大商業銀行也是沖著這筆巨額的代理費,而不惜搞儲蓄大搬家的。人們從銀行取錢買國債,是因為國債利率高於銀行儲蓄利率,並且國債的利息收入不用納稅;銀行賣國債,是因為有固定的發行費可入賬;在買方與賣方都是有利可圖的,只是就社會而言,是付出了不必要的籌資成本的,因為這些用於買國債的錢原本就好好地呆在銀行,是社會可集中使用的資金,實在是沒有必要再空轉一圈,徒增利息和發行費用。因此,改變發行對象之後,國債並不主要面向居民個人發行,那種銀行儲蓄大搬家的情況就不會再出現,銀行發行國債的歷史就將結束了。在這種前提下,財政部門必須自己常設發行機構。這種國債發行機構既不同於行政攤派時期的國債管理部門,也不同於作為代理發行商的銀行營業機構,而是直接隸屬政府財政部門的具體辦事機構,其本身不是經營機構,只是起到發行國債的作用。這一機構發行的短期債券面向的是金融機構,發行的長期債券面向的是居民個人,即並不是只面向金融機構,也不是只面向居民個人,但其主要是面向金融機構的,面向居民個人的國債還可委託發行。時至今日,中國的財政部門還只是設立了國債管理機構,並未設立專門的國債發行機構。而中國的國債市場要走向完善,要改變發行對象和發行品種,走世界上各個市場經濟國家發展國債市場的共同道路,就必須盡快設立財政部門的專門發行國債的機構,以此作為規范國債發行的基本組織保障。試看中國國債市場的未來,國債的規范發行和國債發行機構的規范設立必將在其完善之中起到重要的基礎條件作用。 [編輯本段]關於國債法(一)國債法的概念
國債法,是指由國家制定的調整國債在發行、流通、轉讓、使用、償還和管理等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它主要規范國家(政府)、國債中介機構和國債投資者涉及國債時的行為,調整國債主體在國債行為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國債關系。
與民法中的債法不同,國債法調整的是以國家為一方主體所發生的債權債務關系,這與財政法主體的一方始終是國家這一特徵是一致的,而且國債是國家取得財政收入的重要途徑,其目的是滿足社會需要,實現國家職能。因此,國債法是財政法的重要部門法。但是,國債法調整的社會關系的核心是國債主體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即國家作為債務人與其他債權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因此,國債法與民法特別是與民法中的債法有密切的聯系,民法中有關債的理論及其具體規定常常也可適用於國債法。
國債法雖屬於財政法的重要部門法,但與稅法等其他財政法的部門法也有比較明顯的區別,如國債法主體的平等性即明顯區別於其他部門法,盡管國債法的一方主體必須是國家,但在國債法律關系中,國家是作為債務人與其他權利主體發生權利義務關系的,其他權利主體是否與國家發生債權債務關系,一般都由自己的意志決定,在國債法律關系中,他們與國家處於平等的地位,但在其他財政法律關系中,主體間的隸屬性則明顯區別於國債法。另外,國家取得國債收入的權利與其還本付息的義務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而其他權利人要享有取得本息的權利,也必須履行支付購買國債資金的義務。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講,國債法是具有公法性質的私法。
㈩ 二戰期間美國買戰爭國債的民眾發財了嗎
沒有發財
二戰中的美國國債實際上類似於國庫券,都是約定利息的,發不了財
能發財的,是一戰之前,在國際市場上出售的戰爭債券
典型代表就是1904年日俄戰爭之前,日本發行的國債
一開始,大家都不看好日本,結果這種債券利息很高(年利息超過12%),還是折價發行(票面打65折)
後來日本獲勝後,價格大漲,不少投機商人賺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