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證國債指數到底是什麼
中證全債指數(中證國債指數)是中證指數公司編制的綜合反映銀行間債券市場和滬深交易所債券市場的跨市場債券指數,也是中證指數公司編制並發布的首隻債券類指數。
該指數的樣本由銀行間市場和滬深交易所市場的國債、金融債券及企業債券組成,中證指數公司每日計算並發布中證全債的收盤指數及相應的債券屬性指標;
為債券投資者提供投資分析工具和業績評價基準。該指數的一個重要特點在於對異常價格和物價情況下使用了模型價,能更為真實地反映債券的實際價值和收益率特徵。
中證全債指數體系還包括4隻分年期指數和3隻分類別指數,分年期指數是在全債指數樣本集合中挑選剩餘期限1-3年、3-7年、7-10年及10年以上的樣本構成相應的指數,分類別指數是在全債指數樣本集合中挑選信用類別為國債、金融債和企業債的樣本構成相應的指數。
(1)銀行間國債指數有哪些擴展閱讀
中證全債指數的成分券包括:銀行間國債、金融債、企業債及公司債,滬市國債、企業債及公司債,深市國債、企業債和公司債,並滿足固定利率、剩餘期限一年以上,信用級別投資級及以上等條件。
中證全債指數的中國債、金融債、企業債的樣本數量分別為71、99、189,市值佔比分別為61.2%、30.9%、7.9%。
各分年期指數中證3債、中證7債、中證10債及中證10+債的樣本券數量分別為58、101、116、84,市值佔比分別為27.64%、30.41%、25.82%、 16.13%。
⑵ 中國債券指數的中國債券指數的概念
2002年12月31日,中央登記公司開始發布中國債券指數系列,該指數體系包括國債指數、企業債指數、政策性銀行金融債指數、交易所債券指數、銀行間債券指數、中短期債券指數和長期國債指數等,覆蓋了交易所市場和銀行間市場所有發行額在50億元人民幣以上、待償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債券,指數樣本債券每月調整一次。該指數系列以2001年12月31日為基日,基期指數為100,每個工作日計算一次。
中國債券指數是全樣本債券指數,是總指數(all- bond index),包括市場上所有具有可比性的符合指數編制標準的債券,適合於那些持有債券類別較為復雜,並會投資流動性差的債券的投資者,能客觀反映一國或地區或某一市場的債券總體情況。
中國債券指數是全價成長指數,是可復制或可追蹤指數(Tracker Index)。從總體債券指數中進行抽樣選擇債券編制而成,或給以流動性調整所編制的債券指數均可稱為可復制指數。該指數適合國內職業投資者和QFII投資者及其它基金管理者使用。
⑶ 債券指數的方法簡介
根據上表所作歸類,中國債券市場針對不同市場的不同類債券基本均有相應債券指數對其價格演變趨勢進行了描述、研究,由於部分債券指數數據缺乏,本文主要對交易所國債、銀行間國債、銀行間綜合類債券以及跨市場的綜合類債券指數的編制方法進行比較。 市場 銀行間 銀行間 樣本范圍 國債、金融債 國債、金融債、企業債 國債、金融債、企業債 編制方法 其他標准與
「中銀銀行間
國債指數」相同 其他標准與
「同業中心國
債指數」相同 市值法/全收益 指數基期 —— 指數基值 1000 入選樣本要求 剩餘期限 一年以上 流通規模 1億 息票類型 固息和一次還本付息 流動性限制 每月報價次數前30支的債券 樣本調整 按月調整,只有在本月最後一個工作日或已確認將在下月第一個交易日符合入選標準的債券才納入樣本 選取價格 買入申報價 無可用價格時處理 上一次成交日的買入申報平均價 權重 發行量 應計利息結算規則 T+0 利息收入再投資 指數 指數風險收益指標 無 項目 中國債券指數 中信全債指數 市場 交易所、銀行間 交易所、銀行間 樣本范圍 國債、金融債、企業債 國債、金融債、企業債 編制方法 市值法/全收益 市值法/全收益 指數基期 01-12-31 —— 指數基值 100 1000 剩餘期限 一年以上 一年以上 流通規模 50億 1億 息票類型 零息券、利隨本清、附息券、含期權券 固息和一次還本付息 流動性限制 每月報價次數前30支的債券 樣本調整 按月調整:分為常規性、非常規性調整。常規性調整指每月末將符合條件的新上市債券加入指數,剔除不合格債券;
非常規性調整:指數隨時針對債券除息、現金流入的產生、暫停交易等事件加以相應調整。 即時調整:將在交易所上市的國債、企業債在其上市後的第二日加入樣本券,若該券在深滬交易所同時上市,則將該券作為上交所國債加入樣本;
按月調整:只有在本月最後一個工作日將當月買入申報申報前30隻左右的債券納入下月指數樣本。 選取價格 收盤價/報價/通過數理統計方法計算的理論價格 交易所:樣本券當日收盤價;
銀行間:樣本券買入申報價 無可用價格時處理 銀行間市場雙邊報價中的最優申買價/債券信息網詢價/模型定價 平均買入申報價,或上一次成交日的買入平均申報價 權重 以發行量為權重進行市值加權並對單只債券品種對債券指數的貢獻率進行流動性調整。隨著樣本中債券的加入、退出,券種結構相應調整 發行量 應計利息結算規則 T+0 T+0 利息收入再投資 指數 指數 指數風險收益指標 不祥 無
⑷ 債券指數的指數分類
國債 中國交易所國債總指數 中國銀行間國債總指數 中國國債總指數 上證國債指數 中國銀行銀行間國債指數 中信國債指數 同業中心國債指數 金融債 中國金融債總指數 中銀金融債指數 企業債 中信企業債指數 中國企業債指數 綜合 中信銀行間債券指數(含企債) 中國債券指數(不含企債) 中銀銀行間綜合指數(不含企債) 中信全債指數(含企債) 同業中心債券綜合指數(含企債)
⑸ 在哪裡能看到債券有指數
150134 德邦德信中證中高收益企債指數
161821 銀華中證中票50指數債券
160720 嘉實中證中期企業債指數
001023 華夏亞債中國指數
161119 易方達中債新綜合債券指數發起式
000087 嘉實中證金邊中期國債ETF
160123 南方中證50債券指數
240021 華寶興業中證短融50指數債券
000348 廣發中債金融債指數
⑹ 銀行間債券市場投資者有哪些
主要以商業銀行、保險公司、基金等機構為主,三類機構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債券託管量佔比達到85%左右,其中商業銀行就達到了70%。
近年來,我國債券市場平穩較快發展,市場規模已居於世界前列,形成了以銀行間市場為主、交易所市場及商業銀行櫃台市場為輔、互聯互通、分工合理的市場格局,有90%以上的債券託管在銀行間債券市場。銀行間債券市場的跨越式發展,使其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凸顯,在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社會融資結構、完善金融宏觀調控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快速發展與商業銀行關系密切。在1997年銀行間債券市場成立之初,商業銀行即作為首批市場成員進行債券現券和回購交易。目前,商業銀行是銀行間債券市場主要的做市商機構,是央行公開市場業務的一級交易商,是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的核心成員,也是國債承銷團的主要成員,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去年以來,商業銀行在銀行間債券市場中的主導地位遭到市場個別人士的質疑,一種觀點認為,商業銀行持債比重高,單一的投資者結構使得債券市場成為買方市場;還有觀點認為,商業銀行持有債券與貸款一樣仍屬於間接融資,銀行體系存在較高的系統性風險。上述觀點明顯混淆了債券與貸款間的差別,漠視近年來銀行間債券市場投資者結構所發生的深刻變化,同時也忽視了我國是銀行主導型金融體系這一現實。
銀行間債券市場投資者結構
已日趨多樣化
盡管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展初期,商業銀行在銀行間債券市場居主導地位,但隨著市場發展,近年來商業銀行「獨大」的局面已有所改變,一是銀行間本幣市場成員中商業銀行絕對數量增加,但相對數量下降。2008年年末銀行間本幣市場成員1857家,其中商業銀行361家,佔比19%。至2015年5月末,銀行間本幣市場成員數總計8366家,其中商業銀行832家,佔比降至不足10%,表明銀行間債券市場已經成為以眾多合格機構投資者為主、專業化程度較高的機構間市場。
二是商業銀行在銀行間現券市場交易佔比呈下降趨勢,非銀行金融機構已成為信用債市場中的主要參與者。據統計,2011年至2014年,商業銀行參與的現券交易市場佔比在64%~68%之間,低於2007年至2010年的71%~75%。分市場看,在利率債市場,2007年至2014年商業銀行交易市場佔比在72%~81%之間,在信用債市場,交易比重在49%~64%之間,表明非銀行金融機構已成為左右信用債市場的主要參與者。
三是商業銀行債券持有量比重呈下降趨勢,在信用債市場佔比已不足五成。2009年年末商業銀行的債券持有量為12萬億元,市場佔比接近70%,至2014年年末,商業銀行債券持有量升至20萬億元,但市場佔比已不足60%。分市場看,2009年年末,商業銀行國債持有量為30740億元,占國債未償余額的58%,2014年年末這一比例升至70%。2009年年末,商業銀行國開債持有量為24126億元,占國開債未償余額的75%,2014年年末這一比例大體保持不變。商業銀行持有較多的利率債,一方面滿足了銀行的資產配置需求;另一方面也為銀行開展流動性管理,參與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等提供了便利。在信用債市場,2010年年末商業銀行持有企業債4964億元,占企業債未償余額的34%,至2014年年末這一比重已降至23%;2010年年末,商業銀行持有短融及中期票據的比重均超過50%,但至2014年年末均已不足50%。
商業銀行深度參與
銀行間債券市場意義重大
盡管商業銀行在銀行間債券市場中的持債比重呈下降走勢,但總體規模依然較高,這與我國銀行主導型金融體系有關。以資產規模計算,截至2014年年末,商業銀行總資產達134.8萬億元,雖然2014年商業銀行債券投資余額僅占商業銀行總資產的15.2%,但龐大的資產規模使得商業銀行仍是債券市場主要的持有者。
作為我國金融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商業銀行深度參與銀行間債市,對於優化社會融資結構、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水平、推動利率市場化進程等均具有積極意義。央行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6萬億元,其中企業債券融資規模佔比14.7%,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規模佔比為2.6%。從存量數據看,截至2015年一季度末,我國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127.6萬億元,其中企業債券存量為12.1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存量為3.9萬億元。數據表明,債券市場已成為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決定性力量。
這其中,商業銀行作為以間接融資業務為主的金融中介,通過將部分資產配置於債券,既實現了風險的分散化,又客觀上提高了我國直接融資比重,那種將銀行持有債券簡單地等同於貸款的觀點是不準確的。
一是與貸款相比,債券作為標准化產品具有較好的流動性,銀行可隨時轉讓。二是銀行可通過債券遠期、利率互換等衍生品對債券投資進行風險管理,因此與單獨持有貸款相比,銀行的抗風險能力更高。三是信用債發行人往往面臨較高的信息披露要求,其所面臨的外部約束明顯高於銀行貸款。四是銀行開展債券投資,不僅有助於債券順利發行與轉讓,也有助於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銀行將一部分資金配置於利率債及信用債,不是增加而是降低了銀行體系風險。
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銀行間債券市場仍是主戰場
盡管債券市場發展迅速,但總體來看我國直接融資比重依然偏低,為進一步提高我國直接融資比重,降低銀行系統風險,銀行間債券市場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大力推進信貸資產證券化。自2005年開始在銀行間債券市場啟動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以來,相關制度已初步建立,產品發行和交易已開始採用備案制和注冊制,目前我國已迎來資產證券化發展的大好時期。未來,我國應遵循國際金融市場一般發展規律,立足銀行間債券市場,推動以合格機構投資者為主的資產證券化市場平穩有序健康發展。
二是積極推動信用衍生品市場發展。在銀行面臨的各種風險中,信用風險相對比較突出,但風險對沖工具匱乏。雖然2010年銀行間債券市場開啟了信用風險緩釋工具的試點,但由於種種原因其交易極不活躍,風險管理功能無從發揮。有關主管部門應打破利益藩籬,攜手推動場外信用衍生品市場的發展。基於前期信用風險緩釋工具試點,可考慮先在銀行間市場推出以經濟主體為參考標的的單名信用違約互換,適時推出總收益互換、信用聯結票據以及信用違約互換指數等其他信用衍生產品,以為市場提供多樣化的產品選擇。
三是進一步優化銀行間債券市場投資者結構。近年來,在人民銀行的推動下,銀行間債券市場投資者結構持續優化,多層次債券市場體系基本成形。年初至今,人民銀行又推動私募投資基金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並將境外機構投資者的入市申請由審批制改為備案制,額度管理同時取消。未來可考慮將養老金、住房公積金等長線投資者直接引入銀行間債券市場,以進一步擴大銀行間債券市場的主體范圍。
⑺ 專門統計債券的指數有那幾個
國債
中國交易所國債總指數
中國銀行間國債總指數
中國國債總指數
上證國債指數
中國銀行銀行間國債指數
中信國債指數
同業中心國債指數
金融債
中國金融債總指數
中銀金融債指數
企業債
中信企業債指數
中國企業債指數
綜合
中信銀行間債券指數(含企債)
中國債券指數(不含企債)
中銀銀行間綜合指數(不含企債)
中信全債指數(含企債)
同業中心債券綜合指數(含企債)
⑻ 國債指數是什麼它的長期趨勢將下跌意味著什麼
考試CFA中,純當自我復習一下
債券指數和上證指數一樣是市值加權平均的指數。債券有銀行間和交易所2個地方申購,和股票不太一樣。債券指數反映的是交易所。
不知道你知不知道債券和利率的關系是非常大,也就是是說國家的貨幣和財政政策對債券的影響要遠遠大過股票的影響。
債券是一種穩健的投資渠道,和股市有一些關系,但是關系相當有限。
我給你分析一下利率對債券的影響。
利率上升--》利差下降(利差是債券專業術語,到期收益率-無風險收益率)--》債券指數下降
利率上升說明國家要採取緊縮的貨幣政策,這個估計我不說你也知道。
我特意迴避收益率和價格的問題,在債券中這是個很復雜的問題,這里不做討論。
總而言之,債券作為一種資產配置,多數在保險公司和基金規避風險中使用。
我個人不建議個人深入,畢竟,收益率太低了。。。流動性太低了。。。
為啥不發債券板塊讓我混點分呢。。。
⑼ 中國銀行人民幣債券交易指數有哪些
國內的許多金融機構都推出了債券指數,如中信債券指數、中銀債券指數等等。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作為一個銀行間債券市場的交易中介和電子平台,於2002年6月10日推出了「銀行間債券指數」。由於其發布者的中立性,因此「銀行間債券指數」在國內更具有權威性和公正性。
你可到中國銀行的網站上看「銀行間國債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