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流通性為什麼說國債的流通性強
流動性是指資產能夠以一個合理的價格順利變現的能力,它是一種所投資的時間尺度(賣出它所需多長時間)和價格尺度(與公平市場價格相比的折扣)之間的關系。
市場流通性,簡稱流通性是一個商業術語,指在市場上快速買賣一項物品,而不導致價格大幅波動的能力。通常簡稱流通性。國債是相對企業債券而言的,國債風險小,是國家財政部發行的。
Ⅱ 簡述發行國債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及原因
發行國債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適度的國債規模刺激經濟發展,規模過大對經濟發展有負面效應,適度的國債發行可以有效控制貨幣供應量。國家公債的運用可以影響市場利率。適度的國債可以調節供給與需求的總量平衡。
原因:國債是彌補財政赤字的較優方式。敗政赤字出現後,一般有三種方式彌補。一是動用歷年的財政結余;二是向中央銀行借款或透支;三是發行國家公債。
政府通過發行國債,將社會暫時閑置的個人公共消費資金集中起來,並改變其使用性質,將其轉向公共設施和基礎設施或將資金沉澱下來,變一部分現實的購買力為潛在的購買力,從而減緩總需求壓力。
(2)國債流通中的問題擴展閱讀:
在所有的理財產品中,國債由國家信用做為背書,應該是屬於最安全的投資產品。稱市場稱為「無風險投資」。
2019年,國債三年期收益率為4%,五年期收益率4.27%,相比銀行定期同期產品並不低。在銀行理財產品打破剛兌的情況下,國債毫無疑問成為了「保本理財」性價比較高的替代品之一。
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推出儲蓄國債「隨到隨買」試點,將儲蓄國債發行時間由原來的10天延長至全月。
而個人投資者可在4月全月,通過40家儲蓄國債承銷團成員共計約13萬個營業網點,以及27家儲蓄國債承銷團成員的網上銀行購買儲蓄國債,有利於提高個人投資者購買儲蓄國債便利性。
本次發行的電子式儲蓄國債在發行期內不得提前兌取,發行期結束後方可提前兌取。而且提前兌取業務只能通過承銷團成員營業網點櫃台辦理。
Ⅲ 持有美國國債的疑問,很多人都說國債是流通在外的貨幣,不能國內使用...
1、首先中國用來買國債的是中國通過貿易獲得的美元(大部分是對美貿易),也就是說中國企業生產的東西賣給美國人消費,美國人付給我們美元。
2、美元不能在國內流通,因此這些中國企業要想在國內消費和發放工資等,就要把它們從美國賺來的美元在中國銀行兌換成人民幣,在國內消費,美元票子並沒有消失的,還是存在中國銀行裡面的。(同時也導致國內通貨膨脹,因為如果太多美元,銀行必須要多印人民幣來兌換,國內商品還是這么多,而人民幣卻投放許多,而且人民幣越貶值,投放量越大,1美元要投放6元人民幣,假設人民幣貶值成1:8就要投放8元人民幣,)。
3、去過美國的人,有時會發現,許多美國物價比國內還要便宜(美國人工是中國人工的幾十倍),即便是一些中國出口的產品,在美國的價格都要比在國內便宜,是非常奇怪的現象。一是說明我們票子印多了投放多了惡,通貨膨脹,另一就是說明我們在國內銷售的產品中稅負過大。我們的政府機關如此龐大,如此大的政府能夠運轉,錢從哪裡來,羊毛出在羊身上,肯定的群眾買單了,從哪裡出,不就是從消費的產品出。另外中國為了保護國內企業,使得一些外國產品的關稅也較高,因此國內擁有美元帳戶的企業和個人也無法大量用美元購買低廉的外國產品在國內銷售和消費,如果加上高稅負,外國產品對於國內群眾來說又成了奢侈品,賣不出去。並且中國也嚴重缺乏內需,自己的產品都消耗不了需要出口,如果不加高稅的話外國廉價產品進來,外國產品比國內的還便宜,質量還要,如果人民幣在升值,就會更便宜,那麼我們的特色經濟體制如何維持、特色體制下的國內企業如何維持?最終的結果就是特色政治體制就會出問題了。
4、在這種情況下,這就使得中國的國有銀行就會有大量的美元存在自己的銀行成了死錢(也就是閑置的資金)成為外匯儲備,長期存放只能是貶值(這是貨幣的特點),因此必須進行投資,盤活它,使得能夠增資。
5、美國國債是國際公認的零風險的投資,而且盤符巨大,可以容納大量資金,就像我們銀行發放貸款道理一樣(其實銀行就是靠放貸掙錢的),越是富裕的人,銀行越是敢借給他錢,越是窮人,銀行越是不敢借錢給他(因為他沒有償還能力),美國是世界頭號強國和富裕國家,政治穩定,因此屬於擁有償還能力的「有錢人」,因此借錢給美國是沒有風險的。而如果你買大量的一些小國的國債,這些國家一旦動盪或是被入侵,你的資金就打水漂了。
6、美國政府為了刺激經濟,就需要大量減免美國人民的稅收,這樣美國人民就可以把這些省下來的錢用於投資和消費就會刺激美國經濟發展。反過來美國人民的大量消費,就會大量進口中國的廉價產品,就解決大量的中國勞動密集工業的就業問題和同時也拉動了中國經濟,為什麼說美國是世界經濟的火車頭,道理就在這里,美國有完善的體制和活力,因此只有美國人民敢於大量的消費投資,因此可以拉動其他國家的經濟。
7、美國政府減稅,美國政府手頭上的錢就少了,美國要管全世界的事情,國防、對外援助、國內基礎建設等等就缺錢了,為此美國政府就要公開發行債券,需要在全球范圍內募集資金。
8、因此從上面看,實際上是形成一個環,雙方從經濟角度看都是互利的,也就是由於中國經濟發展不均衡處於畸形狀態,因此主要靠外需拉動(也就是靠出口經濟拉動,而主要是對美出口),嚴重缺乏內需。在這種情況下,其實借給美國錢,實際上就等於藉助美國強大的消費拉動中國國內的出口企業,解決就業和經濟增長,同時也可以使得手頭上的外匯儲備能夠增值。
而從美國方面講,中國買美國國債就可以使得美國政府減少稅收,這樣就可以使得美國人民擴大消費和投資刺激美國經濟。
9、所以說中國大量購買美國國債是必然的反應,中國如果要改變這種態勢,必須要改變畸形的經濟結構並且實現真正的市場經濟,另外進出口平衡也是非常關鍵的,總是靠進口會導致不平衡發展,所以說國際上一種說法是促使人民幣升值,這也就會迫使中國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因為人民幣升值有利於大量進口國外廉價商品充實國內市場(這樣不但可以使得中國人享受國外廉價產品,同時也可以解決這些國家的就業問題,可以說是雙贏),同時減少了進口量,,降低通貨膨脹,,同時不能在靠廉價主導對外貿易了,因為人民幣升值導致價格上漲了,,但是這樣中國再也無法靠廉價勞動力生產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在國際貿易中取得競爭優勢了,因此必須要改變,以質量或是技術作為競爭要道。但是目前中國經濟現狀是非常困難和具有風險的,因為長期的畸形發展,導致中國企業總是低廉、低技術為主,沒有任何創新和自主知識,因此在轉型的過程中有肯出現經濟倒退出現不穩定因素,這也是為什麼中國不同意人民幣升值的原因之一。
Ⅳ 關於國債和通貨膨脹的問題
債券必要回報率=真實無風險收益率+預期通貨膨脹率+風險溢價
因為預期通脹上漲,同時社會平均回報率與風險也可能上漲,所以債券必要回報率上漲
註:真實無風險收益率,是指真實資本的無風險回報率,理論上由社會資本平均回報率決定
預期通貨膨脹率,是對未來通脹率的估計值
風險溢價,各種債券的風險大小而定,是投資者因承擔報效風險而獲得的補償。債券投資的主要風險因素包括違約風險(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匯率風險等等。
希望採納
Ⅳ 為什麼國債會流通
債券本身價值是不會改變,它到期後還是按發行時的票面價值兌換,即100元的國債到期後還是按100元收回,它的價值是不會變的。但是,如果你拿這些債券去市場上變現,市場的價格的定價是由買的人定的,如果市場上的資金偏少,買的人少,或者有更好的投資的收益比國債高,按面值去賣,肯定是會沒人要的,如果此時你急需現金,就只能讓出利潤(因為現金為王),低於100元賣,例如99元,買的人除了得到國債的利息,還有一部分是賣的人讓出的折價1元,所以買的人也就覺得有賺,就會買入,那麼市場上就會成交這筆買賣,這就是市場價格和債券內在價值的區別。賣家犧牲利益換來現金,而買家放棄資金的時間效益,但這部分效益可以用債券的價格來補償。所以,資本市場上的價格成交,可以歸為原點,甲方賺,乙方就會虧。
Ⅵ 關於國債的問題
我們國家沒有向央行即人民銀行發行債券。是將居民、企業手中不花的錢收集起來由國家花出去,並沒有增加在社會中流通的貨幣。
美聯儲是央行,美國政府向美聯儲發行國債,美聯儲把美元給政府在社會中花掉,就等於向社會投放了美元。
Ⅶ 國債有能夠流通的類型嗎
可流通國債是什麼 什麼是可流通國債
非流通國債(儲蓄國債)是指不允許在流通市場上交易的國債。這種國債不能自由轉讓,它可以記名,也可以不記名,通常不記名。轉讓價格取決於對該國債的供給與需求。
非流通國債吸收資金,有的以個人為目標,有的以一些特殊的機構為對象。以個人為目標的非流通國債,一般是吸收個人小額儲蓄資金,故有時稱之為儲蓄債券。
可流通國債是什麼 什麼是可流通國債
流通國債是指可以在流通市場上交易的國債。其特徵是自由認購,自由轉讓,通常不記名,轉讓價格取決於對該國債的供給與需求。一般在證券市場上進行,如通過證券交易所或櫃台市場交易。
可流通國債: 優勢——可以流通、通過交易變現,不必持有到;劣勢——利率較低,低於同期銀行定期儲蓄利率和不可流通國債。
可流通國債是什麼?什麼是可流通國債?債券本身價值是不會改變,它到期後還是按發行時的票面價值兌換,即100元的國債到期後還是按100元收回,它的價值是不會變的。但是,如果你拿這些債券去市場上變現,市場的價格的定價是由買的人定的,如果市場上的資金偏少,買的人少,或者有更好的投資的收益比國債高,按面值去賣,肯定是會沒人要的,如果此時你急需現金,就只能讓出利潤(因為現金為王),低於100元賣,例如99元,買的人除了得到國債的利息,還有一部分是賣的人讓出的折價1元,所以買的人也就覺得有賺,就會買入,那麼市場上就會成交這筆買賣,這就是市場價格和債券內在價值的區別。賣家犧牲利益換來現金,而買家放棄資金的時間效益,但這部分效益可以用債券的價格來補償。所以,資本市場上的價格成交,可以歸為原點,甲方賺,乙方就會虧。
Ⅷ 國債持有有什麽優缺點!
過去的數年來,中國政府持續購買美國國債,但美國本土的投資者卻不停減持。例如,10年前美國國債的總額約為3萬億元,當中逾七成、即2萬億元以上為美國本土的投資者擁有;但時至今天,美國國債的總額增至4萬億元,卻只有三成為本土投資者持有,而且比例不斷下降。美國人不買美國國債的原因十分簡單,就是利息率不吸引人。 至於中國政府購買美國國債的主因,就是因為其著眼點並不放在投資的利息率上,而是希望穩定本國貨幣對美元的匯率,藉此保護國家的出口業。要令人民幣不升值有兩個主要方法,一是在市場上大舉拋售人民幣,或是大舉購入美元。這個方法不可能持久,二是每年大量購入美國債,以防止人民幣匯率上升。
專家見解
在中國現有的金融環境下,購買美國國債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外匯儲備來自外商直接投資、對外貿易順差及進入中國的國際游資。截至2005年底,中國外匯儲備超過8000億美元,我國已連續10年資金凈外流,10年來國外凈運用我國資金累計達到1.72萬億元。中國如同國際資金流動的「中轉站」:一邊是外資持續湧入賺取高額回報,推高外匯儲備余額;一邊是中國的資金持續多年凈外流,而投資回報率偏低。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宋國青把這種現象稱為「一江春水向西流」。招商銀行首席外匯分析員劉維明指出,中國資金凈外流是巨額外匯儲備對外投資引起的,並不是說國內企業的資金多得用不了。這並不是一個悖論。劉維明解釋說,在現行外匯制度下,境外資金進入中國時必須兌換為人民幣,由央行把外匯買下,形成外匯儲備。目前中國的外匯儲備主要用來購買美國國債,而10年期美國國債的收益率不到5%。
Ⅸ 中國債券市場存在哪些問題
投資分紅保險劃算么?重疾分紅險,投資保障兩不誤。 第一個問題,管理體制分散,監管效率低下 從監管來看,我國債券市場一直缺乏管理機構,無法形成監管和發展的合力,影響了市場發展的質量,以公司債券債券為例,同一個公司發行的債券,在不同的審計機構和流通的場所有著不同的屬性,也分別適用人民銀行法、企業債券法、公司債券管理暫行辦法多個法律法規,容易產生監管盲區,不利於控制風險。 第二個問題,缺乏統一標准 目前我國公司債券市場的品種包括企業債券、公司債券、私募債券、中期票據和短期融資券共四大類五個品種,這四類公司債券當中,除了企業債的資金運用主要體現為國家產業政策導向之外,其他方面均沒有實質上的差異,發債主體是高度的重合,但是由於這四類債券是歸屬於不同的審批機構,發現標准共存的情況,這對我國統一監管措施的實施都帶來了制度上的障礙。對同一個發債主體而言,企業債券和中期票據,適用於不同的法律法規,使法律主體往往會規避要求更嚴格的企業債券,而更多的選擇比較寬松的中期票據,這對發行人的發行監管和控制留下了隱患。 第三個問題,二級市場分割效率受到質疑 中國債券市場受制於傳統觀點的束縛而處於長期分割的狀態,這與國際債券市場交易區域集中,場內場外日漸融合的趨勢不符,也不利於充分發揮和融合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債券市場各自的優勢,不利於實現債券產品、資金和投資者的互聯互通,制約了債券市場的發展。事實上銀行間市場和交易所市場都有著各自的優勢,銀行間市場具有投資者基礎雄厚、後台清算系統龐大等優勢,交易所市場則具有定價效率高、價格連續、市場透明、交易系統先進、技術系統覆蓋廣泛等優勢,不利於提高中國債券市場的整體競爭力,同時在市場分割的狀態下,債券投資人、資金、現券被限制在兩個獨立的區域中運行,不能自由流動,經常出現同券不同價的情況,無法形成統一的市場基準收益率曲線,這種局面廣受投資人詬病。 第四個問題,商業銀行廣泛壟斷債券,制約債券市場的發展 由於我國高儲蓄,商業銀行成為債券市場的絕對投資主體,目前商業銀行持有債券的比例已經超過存量的70%,債券投資者結構出現了單一化的特徵,債券市場發展的持續性令人擔憂。銀行大量持有債券使得投資者無法持有信用債,這種單一的投資結構無法建立起真正的企業信用機制,在商業銀行既是承銷主體又是持債務主體的情況下,債券市場成為了特殊的市場,這種情況不利於根據信用利差進行市場化定價,企業資信評級制度、持續信息披露制度等市場化風險管理手段也銀行的高信用光環下被淡化,一旦發債出題出現兌付違約,集中持有債券的商業銀行又將成為最大的受害者。 第五個問題,配套制度不完善,市場化風險處理機制尚沒有建立 現階段,我國公司債市場還面臨外部市場和市場機制等多方面的嚴峻挑戰。一是市場規則體系尚不完善,債權人保護和破產制度尚沒有積累有效的實踐經驗,債權受託管理人制度也不理想。二是市場產品結構不合理,債券產品依然是以政府債為主,企業信用債只佔23%左右,與合理的結構還有很大的差距。三是信用體系建設不足,信用評級機構受外界干擾比較嚴重,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評級的公正性。四是產品缺乏有效的信用基礎,銀行轉貸款仍是路徑依賴。近幾年短期信用債已經出現了到期無法兌付的情況,違約風險已經開始顯現,利諾集團等幾家企業發行的短期融資券都曾出現短期的險情,這也暴露市場制度上的缺陷,發行人責任自負,投資人風險自擔的市場文化還沒有形成,擔保機構、政府部門卻承擔了太多的責任,市場無法正常發育和健康的成長。 慧擇提示:中國債券市場存在的問題就是以上介紹的幾點,有沒有加深您對中國債券市場的了解呢?